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精品)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定陵出土的皇帝金冠
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
现存著名帝陵
名称
秦始 皇陵
主人 秦始皇
位置 陕西临潼县
汉茂 陵
汉武帝
陕西兴平县
唐乾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 陕西乾县梁山

天的合葬墓
长陵、献陵、景陵、 明十 裕陵、茂陵、泰陵、 北京市昌平县 三陵 康陵、永陵、昭陵、 天寿山下
定陵、庆陵、德陵、 思陵
清东 顺治、康熙、乾隆、
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
的陶制明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模仿的“俑”,一 是实际的用品。
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 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 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秦始皇兵马俑 马王堆汉墓:木俑
茂陵博物馆展出的西汉铜鎏金马
金缕玉衣
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很 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能 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特 殊东西加以包裹。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贫 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土 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
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用 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来 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
(2)陵园建筑
帝王陵墓除了它的主要标志封土之外,在它 们的陵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石像生仪仗队。 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墓建筑也很多,其中地面 建筑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祭祀建筑区 、神道 、 护陵监 。
祭祀建筑区:为陵园主要部分,供祭祀之用。建在墓冢前 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主要建筑物是寝殿和享堂。寝 殿是供死者灵魂起居生活的建筑,内设墓主生前用具。享 堂,是祭祀死者的场所。帝王陵的祭祀建筑多称为享殿、 献殿、祭殿。主殿周围还有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 房等。祭祀建筑往往用围墙围绕起来成为一个区域,宛如 宫内的建筑群一般。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2024/2/1
10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 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 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 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 石墓室和砖墓室逐渐替代木椁,利于长期保存。 战国末年: 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墓室中已经出现穹窿顶。 东汉以后: 小砖与拱顶墓室代之而起。 唐、 宋: 穹窿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明、 清: 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措施。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 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 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由此陵墓景观可分为: 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三类。

陵墓建筑 (2)

陵墓建筑 (2)

随葬
陵墓建筑——空间布局和艺术构思
秦始皇陵地下寝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 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银珍宝雕刻鸟兽树木,完全是 人间世界的写照。 陵东已发掘出兵马俑坑3处,坑中兵马俑密布,完全是一队 万马奔腾的军阵缩影。 唐代陵园布局仿长安城,四面出门,门外立双阙。神路两 侧布石人、石兽、石柱、番酋像等。
陵墓建筑——概况与简史
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
明孝陵
陵墓建筑——儒家内涵
• 风水 礼制
• 风水之说起源很早,魏晋至唐及唐以 后,风水学对葬地的选择越来越强调 ,风水著作也多以《葬经》命名,重 视审察山川形势,讲究方位,向背和 位置的排列。
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
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
四.陵墓建筑整齐对称,造型严谨,特别是宝城明楼,形 如城堡,坚实有力,很富有纪念性格。
方城名楼
陵墓建筑——建筑形式
• 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
品。 帝王级:黄肠题凑 金缕玉衣 厚葬 王侯级:一般的厚葬,银缕玉衣... 百官:普通的厚葬 百姓:最一般的
• 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
帝王:有好多石像 王侯:石像但比帝王的差 百官和百姓就立个碑
陵墓建筑——用材与结构
陵墓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 一.大型木椁墓室是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墓室的特点。早期 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又出现用大木 枋密排构成的“黄肠题凑”形式.
西汉“六安王”大墓
陵墓建筑——用材与结构
中国古建筑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概况与简史
〃陵墓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坟墓。 〃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中 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 角楼。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石人、石兽雕像, 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陵墓建筑并非是单一的建筑体,在历史演变过程中, 已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炉, 成为反映古代先民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中国旅游文化:中国古代陵墓

中国旅游文化:中国古代陵墓

第四节 中国古代陵墓
3.陵园建筑
(1)祭祀建筑区主要建筑是祭殿,是供帝王祭祀之用。两旁是配殿、 廊庑等。
陵园祭祀建筑——清永陵
3.陵园建筑
(2)神道,是通向祭祀区和墓区的大道。
明孝陵神道
3.陵园建筑
(3)墓阙,为高台建筑,用于登高远眺。
图为东汉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3.陵园建筑
(4)护陵监
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监外有城墙保护,内有衙署、 市衙、住宅等机构,好像一座小城。
中国古代陵墓
一、中国古代陵墓概述
在战国时,人们将高大的坟丘称为“陵”。所谓“寝”,是指皇陵上
的宫殿建筑,它是由前朝后寝的宫殿建筑布局形式发展而来的。
二、中国古代陵寝制度
1.陵墓形制
形制即封土形式,封土就是指墓上堆筑的土丘,有三种形式: (1)覆斗方上式 (2)皇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这样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 又可以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
中国古代陵墓
2.墓室结构
(1)木椁墓室 早期为井干式结构, 即用大木纵横交搭 构成。从殷代开始 一直到西汉时期, 往往都采用此种结 构。
井干式结构
(2)砖筑墓室
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两类
(3)石筑墓室
多采用拱券结构,五代时 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 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 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清西陵
清西陵 位于易 县永宁 山下,有 雍正、 嘉庆、 道光、 光绪四 位皇帝 陵。
感谢您认真聆听这堂 微课!
方上,是早期的陵墓封土形式,就是在地宫之上 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
宝城宝顶——慈禧陵墓
这是明清时期所采用的一种封土形式。在地宫砌筑高大的砖城, 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个园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 儿墙,犹如一座城,称为“宝城”;高出的园顶,称为“宝 顶”。

5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5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2.坟墓概念:筑土为坟,穴地为墓
• 但是,帝王陵墓之外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 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后来凡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都泛称为墓。
梁山伯与祝英 台之墓
丘:土之高者叫丘。天坛的祭天坛叫圜丘。
林:圣贤的墓叫林。
孔 林
陵:古代大的土岗叫陵。到了汉代,陵是专指 皇帝的坟,成了皇帝坟墓的专称。
秦始皇陵墓
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 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唐乾陵、昭陵,就是这种封土形式。
➢“以山为陵”——盛行于唐代帝王陵墓,如:唐乾陵
唐 乾 陵 : 以 山 为 陵
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
宋朝由于常年经历战争,为节源,改变了汉唐预先营造 寿陵的制度,死后才开始创造,且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故其规模要比秦汉代小。
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 树”“墓而不坟”。
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 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方米, 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 大坟。
• 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 东区。M260墓呈“甲” 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
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
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
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为天子葬制。所谓“黄肠”, 是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黄肠”因 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 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 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 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 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 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 凑各一具”。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清 昭 陵
宝城宝顶侧面平
清东陵石牌坊
清东陵大红门
东陵神道
孝陵龙凤门
孝陵神道
孝陵七孔桥
孝陵碑亭
孝陵隆恩门
隆恩殿——享殿
西昌陵隆恩殿
隆 恩 殿 内 外
琉璃花门
过 金 水 桥 后 的 二 柱 门
方城明楼
石供台和石五供
宝城前影壁
清西陵慕陵(慈禧陵)宝顶
西昌陵宝顶, 周围的红墙即为回音壁
辟邪场预昂首,胸膛挺凸,阔口大张,长舌吐垂于外,贴于 胸前,目光犀利,注视前方,气势剽悍,咄咄逼人。腹部雕饰双 翼,圆阔舒展;四足交错上地,四爪锋利,尾长及地,尾端散作 四缕,如鱼尾状,造型别致。
麒 麟
辟 邪
唐永康陵天禄


牌上
坊为
的 基 座
麒 麟 下 为




龟碑(赑屃)
南 京 明 孝 陵 四 方 城 内 巨 大 的 神 功 圣 德 碑
二、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发展特征
❖ ——仰韶文化史前社会时期,一般没有 专门的墓室建筑,用棺者也很少,亦 “不封不树”,“不作丘垅”,“与地 平齐”
❖ ——殷商时期,出现用棺椁的安葬制度 和“亚“字形地下墓室。殷商时期开始 的重葬意识和墓建文化,可视为中国古 代陵墓建筑的萌芽时期。
❖ 燧皇陵,又叫燧人氏陵,位于商丘古城 西南两公里处。
❖祭祀建筑区
主要建筑为祭殿,早期称为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
❖神道
❖护陵监
明十三陵地形和帝陵分布示意图
十三陵神道
长陵神道
江苏南京明孝陵神道
清东陵孝陵神道
明祖陵神道两旁的石雕像
明祖陵神道两旁的石兽和华表

第二节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第二节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第二节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西周以前,帝王墓葬多为木椁大墓, 地面不封不树。
❖秦始皇开创了陵寝制度,使丧葬文 化向祭祀文化转移
陵墓建筑组成部分
❖ 由陵、寝、神道及两旁石刻群和其它陵 园建筑
❖ 地下的称“地宫”,为木椁墓室 ❖ 棺椁、封土等级:天子棺椁七重,诸候
五重,大夫三重,士人一棺一椁 ❖ 中国陵墓建筑地面上有神道、翁仲、石
❖ 第三列是石碑。南朝神道石刻是中国石 雕艺术的奇葩
❖——隋、唐皇陵建制上改为“以山 为陵”,开凿地宫,修建陵园,陵 园营造有内、外两重城唐皇陵规制 不但规模宏大,且陪葬的礼制也达 到鼎盛。唐皇陵神道石刻,陵陵俱 有,形成了帝王陵墓建筑规制。
❖ ——五代十国时期,陵墓建筑显出小而 精确又不失皇陵规制。
兽及诸殿堂
清东陵平面图
明孝陵平面图
明长陵平面图
(二)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形制
❖ 历代陵墓建筑形式 1.方上
2.依山为陵
3.宝城宝顶
秦始皇陵模拟沙盘图
秦始皇陵施工情景设想图
秦始皇九层之台的陵上享堂复原图
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
开依山为陵先河的唐昭陵
唐昭陵
(三)中国古代陵园建筑布局
❖ ——宋代陵墓形制恢复方上形式,并发 展为筑园形砖城,在城内填土使之成一 园顶曰“宝顶”,城上设垛口女儿墙成 “宝城”。北宋皇陵的最显著特点是统 一化和规范化,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艺 术的成熟时期。
江 苏 江 宁 南 唐 李 煜 墓 内 景
李 璟 墓 的 地 宫
❖——辽金时期在陵墓建筑,陵墓建 筑颇具有民族特色。陵前建正方形 享殿,前置月台,两侧出回廊成院 落。
❖——元代皇帝因实行秘密埋葬,不 建地上陵墓,采用马踏葬坑埋土为 墓形式。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2)因山为陵形 )因山为陵形——唐代的以山作“封土”
因山为陵式帝陵—— 唐太宗李世民之昭陵
(3)宝城宝顶形 )宝城宝顶形——明清时代的帝陵封土形式
明 成 祖 朱 棣 之 长 陵

宝城 宝顶 明楼 方城 裬 恩 殿 裬 恩 门 陵 门
清 东 陵
竖穴墓——安阳殷墟商代“中”字型 安阳殷墟商代“ 竖穴墓 安阳殷墟商代 墓
谢谢观赏
2、陪葬品

西汉王陵
燕赵大地虽非秦汉帝陵之 区,但两汉分封王陵墓却 很多, 很多,其中河北满城中山 靖王刘胜夫妇的山陵, 靖王刘胜夫妇的山陵,仍 以当时少有的凿山造墓的 形式以及随葬的金缕玉衣 等稀世文物在中国古代陵 寝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寝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满城位于太行山东麓, 满城位于太行山东麓,在 县西北山脚下有一片丘陵 地带, 地带,这里有一座孤立的 小山,俗称陵山。 小山,俗称陵山。陵山高 200多米,由三个连绵的山 多米, 多米 峰组成,主峰居中, 峰组成,主峰居中,山顶 较为平坦, 较为平坦,左右两峰遥相 对峙,似人工双阙, 对峙,似人工双阙,天造 地设, 地设,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的墓就坐落在主峰的东坡 上。
“黄肠题凑”木椁墓
北京大葆台汉墓 (西汉燕王刘旦墓)
清光 绪 帝——崇 陵 明 楼 ——崇
清东陵的风水格局
昭西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是清太宗皇太极的 昭西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
皇后--孝庄文皇后的陵寝。 皇后 孝庄文皇后的陵寝。 孝庄文皇后的陵寝
2.印度泰姬陵 . 泰姬陵是莫卧儿帝国第5代皇帝沙吉汗为其爱妃泰姬· 玛哈尔所修的 陵墓,始建于 1630年,耗时 22年完成,号 称世 界七大奇 迹之一。
“马踏匈奴”为霍去病墓 石刻群的主像,高168厘 米,长190厘米,宽48 厘米。石马与真马大小 相近,昂首站立,肌肉 丰满,尾长拖地。马腹 下仰卧一老朽。头对马 嘴,两颊有胡须,面目 狰狞,两足上曲,手持 利器,妄图作垂死挣扎。 作者运用了富有象征色 彩的圆雕艺术手法,高 度概括了霍去病生前抗 击匈奴的战功。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是为帝王或者显赫人物而建的,是其在世之后的安葬之所。

陵墓建筑不仅仅是由墓葬本身组成,还包括了陵寝、祭祀、防盗、景观等多种要素。

精美的陵墓建筑,既是古人的致敬之意,也是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的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建筑材料、景观氛围、文化内涵等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魅力。

一、设计方案陵墓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设计方案细节严谨而考究。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陵墓的位置、方向、大小、布局等方面。

首先,陵墓的位置必须是有利于景观的营造和祭祀仪式的举行。

它通常建于山上或者靠近山崖处。

如古代汉武帝陵就位于渭水之滨,周边多山,如龙首山、越王台等。

这样可以营造出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其次,根据古代文化的要求,陵墓的方向也需要考虑。

古人都追求“吉祥知命,合天地造化”,所以陵墓的朝向大多数是依据八卦方位确定的。

一般来说,阳陵都应该面向南方,以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天地精气,而阴陵则应该面向北方,以便于阴精的收纳。

最后,陵墓的大小和布局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陵园面积一般较大,墓地要求平整、宽敞,建筑物的大小布局也需要根据当时君王的地位和权力来进行科学规划。

举个例子,陕西省西安市展开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由上宾坑、中宾坑、下宾坑三部分组成,大规模的装饰和排列方式为开创历史。

这一规模的陪葬物不仅在古代,而今在各国也是少见的。

二、建筑材料陵墓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石材、土墙和木材,其中石材使用最为广泛。

这主要是因为石材具有较高的防盗能力、装饰效果好,寿命长等众多优点。

在中国,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唐太庙陵(后改称唐陵),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方向约20余公里处。

唐陵中的墓园、宫殿、宝塔等全部使用了石材建造,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陵十二部屋。

这些石屋群依山而建,上联二十一字:“遗址千年不改;屋阁万载长存”,表达了对于唐德传承的虔敬之意。

为了增强墓地的神圣感和豪华氛围,很多陵墓里还会使用黄金、玉石、珍珠等贵重宝石装饰,这些材料不仅美观,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意义,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三、等级观念
《礼记、檀弓上》、《丧大记》
“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荀子、礼论》
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 第二重称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 四重称大棺,梓木制成,又称梓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 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
厚葬之制
• 西汉时期从高祖开始,出于政治 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 ,被称为“陪陵”,形成规模宏 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当 时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 •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最盛 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 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 用品无所不有。
帝王陵墓
“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玩好宝贷,钟鼎壶滥,舆马 衣被戈剑,不可胜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
6.持久性:建造时间较长,执政时即开始修建,一直到死, 人力物力惊人。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易·系辞下》
“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 之度。”——汉 董仲舒《春 Nhomakorabea繁露·服制》
双墩一号汉墓内部结构图(安徽省考古研究 所特别提供,汪景辉等绘制)
帝王陵墓-东汉
• 西汉时期寝殿一般建筑在陵园之 中,庙建于陵园之外,大规模的 祭祀典礼多在庙中进行。东汉把 这一礼仪移置陵园中。 • 东汉陵园四周的建筑也与西汉相 异,不筑垣墙,改用“行马”。 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还列置成对 石雕。东汉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 置石雕生的先例,。这一建制为 以后各朝所沿用并发展了。 东汉 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 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 椁室,称为“黄肠石”。

陵寝建筑.ppt

陵寝建筑.ppt

前朝后寝:明清时期。 2.地上陵园(帝王陵体结构变化 的三个阶段) 方锥形:战国、秦汉时期。 以山为陵:唐初。 宝城宝顶:明清时期。 战国到宋代,帝王的陵体皆以方 型为主。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 陵体有规矩的方形变成圆形
柏木是中国北 方特有的上等名 贵木材,古人之 所以选择它用于 墓葬,主要取决 于其材质优良、 耐水湿、抗腐性 强、有香味,可 以保护棺木不受 损坏。
明长陵
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的大殿 —长陵祾恩殿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 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 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 (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 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 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 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 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 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随葬品; 1)原始社会: A、早期:陶器、石器、骨器。 B、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有的墓随葬精 美的玉器及象牙器等。 2)阶级社会: A、贫富分化悬殊。 B、商周时期:青铜器、玉石器等。人殉。 C、战国时期:俑。 D、汉朝: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 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
E、魏晋南北朝:陶瓷器皿、陶 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 F、隋唐五代时期:陶俑。 G、宋——明清:实用物品和珍 宝,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
帝王陵按等级分有三种
1、黄杨提腠 2、金缕玉衣 3、厚葬 王侯级:一般的厚葬,银 缕玉衣... 百官:普通的厚葬 百姓:最一般的
1.地下幽宫(玄宫) 布局特征 黄肠题凑:先秦至秦汉时期。 “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 柏木;“题凑”是指木头头部 向内堆放的墓葬结构。因西汉 流行用柏木构筑,故称“黄肠 题凑”。 以砖石代替木材:东汉以后至 清代。
桥梁津渡牌楼、风景园林 牌楼等等。从建筑材料上看 有木牌楼、砖牌楼、石牌楼、 琉璃牌楼、砖石混建牌楼、 木石合造牌楼、钢筋混凝土 牌楼等。牌楼飞檐挑出,翼 角翘起,玲珑精巧,古朴雅 观,堪称中国古建筑之精品。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古代帝王陵墓对于我们来说是惊人的,无论是对于考古还是对于普通人群,对神秘古墓的探悉就像是想要了解另一个世界,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过去灿烂的几千年。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著名的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一、秦始皇陵地点: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骊山北麓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是中国第一个巨大且完善的陵墓。

在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

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全世界游客竞相前来的理由。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二、乾陵地点: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

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气势雄伟壮观。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唐高宗乾陵”墓碑,最初为陕西巡府毕源所立,但后期原碑已毁,重立的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三、成吉思汗陵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

成吉思汗的墓并不是很大,但却是比较有特色的。

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

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

”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精品)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精品)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1、“方上”式
• “方上”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基,用黄土层层夯垒 成覆斗型,呈三阶逐级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 的斗,亦称“覆斗方上”式。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 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选用。在诸 多使用这种封土形制的陵墓中,以秦始皇陵墓的冢体最大。
昭陵六骏之一
(2)乾陵
• 唐代陵墓的规模远远超过前代,现保存较好的为 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以陕西乾县的梁山为 陵,地宫凿于梁山主峰下,南边两峰,东西对峙, 山上置阙,形成天然门户,气势雄伟异常,在中 国帝王陵墓中极为罕见。
乾陵石刻
六十一藩丞
述圣记碑
无字碑
无主殿
泰陵平面图
泰陵
清朝12帝陵墓名称
• 1、努尔哈赤 (福陵: 今辽宁省沈阳市) • 2、皇太极 (昭陵: 今辽宁省沈阳市) • 3、顺治 (孝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4、康熙 (景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5、雍正 (泰陵: 今河北省易县) • 6、乾隆 (裕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7、嘉庆 (昌陵: 今河北省易县) • 8、道光 (慕陵: 今河北省易县) • 9、咸丰 (定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10、同治 (惠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11、光绪 (崇陵: 今河北省易县) • 12、溥仪 (华龙皇家陵园: 今河北省易县)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2 、“因山为陵”式
• “因山为陵”式,就是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将墓穴修在山 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山丘四周筑方形陵墙,四面 辟门,门外设石狮,四角建角楼,陵墓气势宏大,雄伟壮 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方式。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3、“宝城宝顶”式
• “宝城宝顶”式,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 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 城,穹隆顶称宝顶。由南向北分为3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 碑亭、神橱、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 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 和保城等。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 椭圆形。

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墓

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墓
皇陵陵园前的神道石像雕体形高大,雕工精美,都是用巨大的青石细细雕琢而成的。其中的石马是群雕中的佳作,石马背负锦鞍,昂首嘶鸣,鬃毛披动,形态逼真。据说,南来北往的马匹,远远望去总是挣脱缰绳跑到石马前欢跳,真可谓以假乱真。可见雕刻技巧之高超了。
陵园里的石碑仅剩下“皇陵碑”和“无字碑”两通,都是龙首龟跌,气势壮观。皇陵碑的碑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叙述了他的家庭出身、本人经历以及参加起义军、东渡大江、建立明王朝的峥嵘历程。文字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浓烈。无字碑,寓意朱元璋祖辈功德无量,难以用语词表达。今碑已断为三截。
长陵建筑雄伟、肃穆幽深,它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反映了明代初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侧面。
【清初三陵】
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以及清远祖的永陵,统称“清初三陵”。 清入关前的陵寝建筑既发扬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又有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格。与入关后的清东、西二陵不同,它突出地将陵区的自然风光和封建城堡式的建筑布局相结合,陵区充溢着古朴、肃穆、神秘的气氛。
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小,因为葬者生前都没有当过皇帝,也没有称过汗,只是祖以子显而已。
◇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高皇后的陵墓,又称“东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的丘陵地上,前临浑河,背依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山陵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独具风格。
福陵面积达十九多万平方米。陵园两侧分布着下马碑、石狮、华表和石碑坊。门内苍松林立。进入陵门,地势逐渐升高,一条一百多级的石阶在苍松之间斗折蛇行,盘山而上,具有“山势峻拔,蹬道层折,深邃高耸,幽冥莫测”之感。攀上台阶,穿过石桥,迎面便是碑楼。碑楼内竖立由康熙亲自撰文的“大清福陵圣德碑”一通。碑楼后是一座古城堡式的方城,这是拜祭祀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成吉思汗死于征战西夏灵州的军中,可是灵柩为什么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呢?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蒙古军西征,路过鄂尔多斯草原的时候,见这里碧草茵茵,一望无际,洁白的羊群象天边的云朵,在草原深处漂浮,不时鸟鸣鹿奔。成吉思汗坐在马背上,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情不自禁地赞美说:这里是衰亡之朝夏兴之方,太平盛邦久居之地,梅花幼鹿成长之所,白发老翁安息之乡。我看这里很美,死后就把我葬在这里吧!说完将手中的马鞭投向草地。成吉思汗死后,灵柩运到传说中被成吉思汗所赞美过的伊金霍洛旗,隆重安葬。诸宗室王公接到讣告,立即从横跨欧亚大陆的各个占领地飞速赶来奔丧。安葬时,葬地搭起巨大的帐篷。帐内放着一木座,成吉思汗的遗体放在木座上,木座前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置着各种祭品。祭品丰盛而别致,有肥美的整羊,甘甜的鲜奶,还将牝马和牡马各一匹栓在帐内。这种祭奠仪式是蒙古族人的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陵寝建筑的布局特征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由地下建筑与地 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 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生前的居住 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一、地下幽宫
1、先秦至秦汉时期:“黄肠题凑”; 2、东汉以后:砖石代替木材; 3、明清:“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陵寝建筑,指古代帝王的墓葬。 陵,指高大突起的土堆; 寝,原指宫殿后部的寝宫。秦汉时期,开始在 帝王墓的侧面建寝,象征宫殿中的“寝宫”, 专供帝王的衣冠、几杖和日常生活用具,以 便帝王的灵魂享用。 庙,后人祭祀死者灵魂的地方。
东周三王陵
第一节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 文化心理特征
一.“灵魂不死”观念 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事存” 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 邀福”
陵墓木椁示意图
定 陵 地 宫
永 泰 公 主 墓
二、地上陵园
1、春秋以前:不封不树; 2、战国秦汉时期:方锥体、黄土夯筑; 3、唐:以山为陵
4、明清:宝城宝顶
乾 陵
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
第三节 中国宫殿陵寝建筑环境设计
1、“风水”与陵寝的选址。 “藏风得水”、 “聚气”、
“乘生气”
2、神道石刻
标志性石刻——阙、墓表、牌坊; 装饰性石刻——石象生; 叙事性石刻——墓碑。
高颐阙
梁 萧 景 墓 神 道 石 柱
局部
明 十 三 陵 石 牌 坊
梁萧宏墓前石辟邪
河 南 巩 县 宋 陵 神 道 石 刻
永定 陵 神门 西侧 石狮
宋永 裕陵 东侧 武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