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文化教育革新
2020春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8.3.2文化教育革新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二框文化教育革新[见学生用书P96]一、背景清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大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除了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外,__文化教育__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二、表现1.西学的传播(1)概况:鸦片战争后,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开始被翻译成中文。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
(2)影响: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1)创办报刊①传入:近代报刊率先在西方社会发展成熟,__鸦片战争前后__,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最初都是由__外国人__创办的,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国人创办报刊的高潮。
②《申报》(2)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①概况:和近代报刊一样,中国近代新式出版业最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19世纪末,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
②__商务印书馆__:1897年,__夏瑞芳__等人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后来,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近代__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__,与__北京大学__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__双子星座__”。
③影响: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__开启民智__、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教育革新(1)创办学堂: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__京师大学堂__。
(2)推行新式教育制度: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1904年,清政府颁布《__奏定学堂章程__》,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__中国近代教育体制__的确立。
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3)废除__科举__: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从此,中国历史上延续1 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
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建国以来八次教育方针和改革思想
•
谢谢观赏
•
这次改革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 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 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 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 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 评价等方面。这场改革仍在继续,成败与否有 待实践的检验。
随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中 国教育进入又一个新纪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进入混乱状态全国没有了统一的教育方针没有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的只是各地自编的生活式教材生活社会革命构成了全部的课程1978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贯彻到整个新社会的各个方面
建国以来八次教育方针与改革思想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基础 教育已经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改 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在进行的是第 八次课程改革,中国教育进入又一个新 阶段。
第一次:(1949—1952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
1976年粉碎四人帮, 1977年教育战线开始拨乱反 正.召开了科学教育工作会 议,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充分 的酝酿,以1978年1月教育 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 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为 起点,开始了课程领域内的 拨乱反正。织“中小学教材 编写工作会议”,集中编写 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 小学教材,于1978年秋开始 在全国使用。改正了在政治 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上的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 注意到基础知识的选择,智 力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其 主要缺点是“深、难、重”。
•
►第七次:(1986—1996年的第七次课程改革)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8.3.2 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
(3)1872年,由外国商人创办于上海的《申报》, 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 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
1872年,《申报》由国外 商人创办于上海。这份报纸除了 刊登国内外重要的新闻,通讯, 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 后来还增加了篇幅,辟出专栏和 副刊。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 的报纸所继承,是中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新课导入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 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 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 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 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 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 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兴学堂、废科举
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 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 举制度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
《申报》见证,记录了近代中
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誉为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报馆新楼
《申报》经理史量才
(3)《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 新说闻说报你道的的理真由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广泛性、
通俗性和贴近民生能让 报纸具有可读书性,关注度,能 影响社会,改变人们观念,促进社会进步。
资料2:严复对废科举如此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 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 开阡陌。”
8.3.2《文化教育革新》导学案
《申报》是何时何地由谁创办的?(,,)
从106页的资料看,《申报》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
《申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
《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说说你的理由。(。
)
《申报》的地位及影响:
①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②提倡科学和八股取士③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发展④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
(2)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看书106页最后三段及图8-31,以及补充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何时国人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
下列资料中的“商务”是指,年,(谁)等在创办。
从下列两则资料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
补充资料:1936年,全国共印行出版物9438种,商务即有4938种,占了52%。同期中华为1548种,世界为231种。就出版业而言,以私营企业而臻此境界,求之古今中外,似都罕有其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北大的影响能达庙堂之高,而商务的影响则可届江湖之远。
【学习难点】感受晚清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自主先学
一、文化教育革新的背景:
清朝后期,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政治上尝试制,经济上发展。
二、文化教育革新的概况:
初中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PPT课件 (2)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文化教育革新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 诞生
• 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 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 影响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中国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
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 版)
本词典是一部畅销世界的 英汉双解词典。最新修订的第 四版比第三版增加50%以上的 内容。具有以下四项特点:广 收新词 共收词和词组57,100条, 其4,000条是90年代新涌现出来 的科技、百科、生活方面的词 语。习语和短语动词12,720条, 并新增200个语法专题或难学词 语的用法说明。
1、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下列那位皇帝有关( A )
2、A下.光列绪有帝关京师B大.道学光堂帝的叙述C.不同正治确帝的是(D.宣B统)帝
A.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B.洋务运动留下的唯一结果
C.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A
D.他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A中.《国申近报代》第一份B商.《业光报明纸日是报(》C )
科举制的创立,使选官的范围更广,使一 些平民子弟有机会做官。
但到了明清时代却发展为八股取士,从四 书五经中选题,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考中的 人只懂儒家经典,没有实际学问,培养出来 的都是忠实的奴仆,与社会发展也极 不相称。
因而,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申报》的创办
• 创办—— • 特色—— • 影响——
《辞源》
中国第一部大型词源词典,商务印 书馆的代表性图书之一。
8.3.2文化教育革新
近代西学的广泛 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 版业的蓬勃发展 兴学堂、废科举
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 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传 统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的 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 私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塾
资料: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 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 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 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的科目有:修身、讲 经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 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育。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 中等教育阶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点: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有讲经读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中体西用”的原 则,说明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 治,但已经注意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
练兵营
3.关于《奏定学堂章程》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 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 B.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 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C.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 D.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多年的 科举制度被废除。
4.20世纪初,各地逐步建立 起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等 各级新式学堂,主要原因是 (A ) A.《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小结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要求程》 废科举、兴学堂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化教育革新》课件PPT模板
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度结束
3.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 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 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 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 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1.科举制废除的背景 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时间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 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2.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是怎么被废除的呢?
文化教育革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新知导入
03 合作探究
02 新知讲解 04 拓展练习
01
新知导入
今日的“北京大学” 昔日的“京师大学堂”
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颐和园路。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 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 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看书看报,必不可少。
文化教育革新
京师大学堂 废科举 兴学堂 《申报》的创办
02
新知讲解
一、京师大学堂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 立的最高学府。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 有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存在并不会威 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 得到了各个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 8 次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教育公平。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 8 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第一次课程改革(1949 1952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整顿和重建。
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造旧教育,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对旧教材进行了修订和改编,删除了封建、买办、法西斯等内容,增加了反映新中国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新内容。
第二次课程改革(1953 1957 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教育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
这一时期的课程改革学习了苏联的教育经验,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的比重,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生搬硬套的问题。
第三次课程改革(1958 1965 年)“大跃进”时期,教育也受到了影响。
这次课程改革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缩短学制,精简课程。
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实践,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导致教育质量有所下降。
1961 年以后,进行了调整,重新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第四次课程改革(1966 1976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课程改革陷入混乱。
学校停课,教材被废弃,教学秩序被打乱,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第五次课程改革(1978 1980 年)“文革”结束后,教育开始拨乱反正。
这次课程改革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增加了外语、计算机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六次课程改革(1981 1985 年)这一时期,课程改革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
8-3-2文化教育革新
5、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 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里所 说的重大事件是指 ( )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新文化运动 C.废除科举制度 6、科举制从创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 A.1 000 多年 B.800 多年 C.1300 多年 7、晚清下列教育改革措施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建立各级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废止科举考试 8、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05 年 9 月 2 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 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 ,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 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 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电莫大之 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 施。 看谁做得最快 最好 , 你可不要 落后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D.开办洋务运动 D.1800 多年
社会(八下)
编写 俞锦文 审核审批Fra bibliotek使用时间
编号
五、当堂检测 1、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 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8.3.2《文化教育革新》
二、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1.报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外文报纸;
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纸开始出现;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国人办报出现高潮。
上海申报报馆
《申报》经理史量才
创办时间:
1872年 创办人: 外国人
地位:
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 代史的百科全书。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 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 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
清 文化 末 文 化 教 育 革 教育 新
西学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
废科举兴学堂 京师大学堂:
阅读P107图8-32及图说和资料内容,思考书上的问题。 不同点: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 “中体西用”的原则,说明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 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已经注意 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在当时接受的是哪一阶段教育? 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哪两所大学的前身?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 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洋务运动
内容 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意义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 开端。
戊戌变法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等方面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 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启示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道路 不能救中国; 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的广泛性、通俗 性和贴近民生能让报纸具有可读性、关注度,能影响社会, 改变人们的观念,促进社会进步,等等。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2文化教育革新》课件
清朝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 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
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 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传统的私塾
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 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 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 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点: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中体西用”的原则
,说明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但已经注意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钦定大学堂程(1902)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 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 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 新式教育体制。 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隋朝
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
建立新式海陆军。
裁减旧式军队
2、文化教育革新概况 思考:清末,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哪些深刻的变革?
近代报刊兴起 西学传播
近代新式出版 蓬勃发展
西学传播 启蒙思想家 ——严复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 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 回国后,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新中国的八次课改
新中国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课程改革”:1949 年启动,1952 年结束。
1949 年12 月23 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对旧教育实行“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指出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这次“课程改革”,初步建立起了新中国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制度和传统,内容包括:(1)规定了中小学的课程门类,统一了课程安排和课时安排,优化了中小学课程的比例结构和衔接;中学主要设置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设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图画、音乐等课程。
(2)颁布了不少学科的新教学大纲;(3)教材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采用旧教材,后来才过渡到修改旧教材再到编写新的教材。
1952 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从1951 年开始编写的11 本中学新教材,同年,中学数学大部分采用东北区编译的苏联数学课本。
为实行五年一贯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又编写出版了小学语文和算术课本。
1952 年最为重要的教育事件,是公布了《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这是第一个全面规范中小学课程的政府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学校教育宗旨,初步奠定了新中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体系。
“第二次课程改革”:1953 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适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改变第一次课程改革中的结构单一、学生掌握知识片面性等问题,我国又进行了第二次课程改革(1953年—1957年)。
这次“课程改革”主要是师法苏联,服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整顿、巩固和发展中小学,初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有计划地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为教师编写专门的教师参考用书等。
教育部于1956年颁发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套比较齐全的教学大纲—《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在这次课程改革期间,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计划每年都有调整,课程设置变动频繁。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教育革新》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文化教育革新》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8.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与文化教育革新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准备能力。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教育革新的教学内容,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9.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文化教育革新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将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将能够通过分析史料,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将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或实验,将文化教育革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教育的重视和珍惜。
2.多元化教学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外,我还会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如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指南、学习小组等。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5.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文化教育革新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的思维习惯。
6.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
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中国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改革便成为国家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
自那时起,中国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改革,这些改革在不断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这些改革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教育改革(1952年-1953年)这是中国建国后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旧的势力,建立新的教育体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做好准备。
这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重新组织和调整教育机构;制定教育计划和课程;实施教育改革政策。
第二次教育改革(1958年-1961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被称为“大跃进”时期的教育改革。
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生产力,提高教育质量。
这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新课程。
第三次教育改革(1966年-1976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教育改革,被称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推行革命教育,培养造反派,打破旧的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建立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型教育体系。
这次改革主要包括:大规模清洗旧砖头,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和公共卫生制度;推进知识革命;建立新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育机构。
第四次教育改革(1978年-1985年)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
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招生制度,统一文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第五次教育改革(1993年-2002年)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转折点,是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阶段,被称为“教育大革命”。
这次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发展艺术和技术教育、培养多才多艺的人才。
第六次教育改革(2003年-2006年)这一次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民族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入世议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乡市高桥新区中心学校教学案
执教人:陆筱燕年月日总第课时
[学习内容]
8.3.2文化教育革新
[学习目标]
了解西学传播、《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理解它们的特色和影响;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清朝晚期文化教育变革的学习,了解西学传播,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近代刊物与出版业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早期的大众传媒产生的基本史实,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
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本。
[环节设计]
序号环节目标学生活动和学法教师活动和教法
1 导入新课
(5分钟)(1)生:政治上尝试君主
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
(2)生:西学传播,近代
刊物与新式出版业,教育制
度
(1)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清朝
后期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深刻
变化?
(2)你们还想知道在文化教育出现哪
些深刻变化吗?
2 新课教学
(30分钟)(1)生答:这些书籍主要
是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和
西方基督教的传播,传播的
主力军是洋务派和传教士
(2)生答:主要内容和影
响。
活动一:西学传播
(1)教师出示《万国公报》《格致汇编》
等书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书籍是怎
样传播到中国来的?传播的主力军是
谁?
(2)学生阅读“西学著作的翻译与传播和
《格致汇编》著作简介,思考西学传播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1)根据嘘声的认知明白《申
报》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
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
代史的百科全书。
(2)根据材料分析,生答
活动二:近代刊物与新式出版业蓬勃发
展(1)指导学生阅读图8—20《申报》
图说。
(2)阅读材料《申报》创刊词的内容,
思考:《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
《申报》特点: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3)生答:商务印书馆。
其编辑特点是什么?《申报》的办刊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
(3)教师出示新华字典等工具书,提问你知道下列工具书的出版社吗?
(1)生根据表格,读表格得出:新式学堂蓬勃发展,学生数量迅速发展,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科举制度被废除
(2)生在阅读材料和表格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3)学生通过严复对科举制度评价的思考,明白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解放思想、人才培养与选拔,大大促进了近代化教育的发展。
活动三:兴学堂,废科举
(1)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读上表,说说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引导学生读图8-32“京师大学堂校牌”和图说,了解京师大学堂。
(3)阅读活动资料和表格,思考: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等教育阶段的科目有何异同,说说看法。
(4)思考: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说说你的看法
3 课堂小结
(5分钟)生回顾课堂教学内容归纳分析这一时期文化教育革新的主
要内容
[板书设计]
[家庭作业]作业本64-65页
[自主学习]
1.课内自主学习:阅读资料和课本内容
2.家庭自主学习:预习本课
[教后反思]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想象力以及分析、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