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市情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中市市情概况(2004年版)一、自然生态情况
巴中,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一颗“闪亮明珠”。地处东经106°20′-107°45′,北纬31°14′-32°44′。幅员面积:12315平方公里。东邻四川达州市,南邻四川南充市,西邻四川广元市,北邻陕西汉中市。
巴中历史悠久。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北魏置巴州,1913年建巴中县。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南转战巴山,在此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万平方公里,拥有23个县。1993年10月28日建巴中地区,1999年12月28日撤地设市。到2003年,巴中置县历史1907年,置郡1795年,置州1480年。
巴中市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有284个乡、镇,2360个行政村,123个居委会、558个居民小组,14754个村民小组,350万人。
巴中具有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象资源: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矿产资源:已发现矿种50种,矿产地500余处,其中大型25处,中型52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矿产地3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6处,霞石居全国前5名、属全省第1名。主要矿物有铁矿8544万吨,花岗石远景储量20亿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石灰石25亿吨,霞矿2700万吨,以及石墨、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和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矿产。尤以花岗石、霞石、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等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森林覆盖率38.5%。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建有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等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1个。
--水利资源:水利资源总量为79.65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100多条,水能蕴量为81.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1.7万千瓦,已开发量仅为4.5356万千瓦。截止2000年底已建成水库409 处,其中,中型水库3处,小一型30处,小二型376处,山平塘23980口,微水工程12.75万处,治理水土流失2070.26平方公里,蓄引提水能力4251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2.13万亩。
--植物资源:有木本植物91科、233属、600余种。特别是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动物资源: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水产资源:境内水域鱼类众多,不但有青、草、鲢、鳙等常规鱼类,而且还有团鱼(学名鳖)、大鲵(俗名娃娃鱼)等珍稀鱼等63种。
二、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给我市带来的影响和百年不遇的洪涝以及严重的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中
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推进“三个转变”,奋力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强力实施“三市”建设,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GDP108.2亿元,占年计划102.1%,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46.7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22.3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39.2亿元,增长12.5%。增长速度呈逐季加快的良好势头。
(二)“三大经济”发展加快。全市已通过国家和省级认定的绿色产品基地51.58万亩,新增4.57万亩;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14个。云顶茗兰、通江银耳、翡翠大米等7个系列13个产品获得国家AA级、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有19个优质农产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全年绿色经济总产值达到58.16亿元,增长7.5%;增加值达到34.74亿元,占GDP的32.1%,增长8.1%。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8.9亿元,占GDP的55%,增长23.3%;从业人员达到12.58万人,增长13.1%;民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10.5亿元,增长13%;产值及营业收入达到111.3亿元,增长19.9%;上缴税金1.6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9%,提高14.1个百分点。
全年主要旅游风景区接待游客154.77万人次,增长26.4%;旅游总收入2.63亿元,增长36.3%;旅游经济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增长35.9%。
(三)非典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今年4月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落实“四专”,突出“四抓”,严把“四关”,构筑“四线”,做到“六进”,投入非典防治经费1655万元,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实现了无非典疫情发生、无非典疑似病人、无非典病人的“三无”目标,确保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68.13亿元,增长6.1%;粮食总产量150万吨,增长0.02%。全年劳务输出人数达到71.5万人,增长5.14%;劳务收入达到20.8亿元,增长10.6%。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奋力实施“400万头生猪发展工程”,积极发展以南江黄羊为主的草食牲畜和小家禽家畜,全年出栏生猪392.35万头,增长8.7%;出栏羊70.98万只,增长7.6%;出栏家禽2002.7万只,增长9.2%;肉类总产量达到35.57万吨,增长8.7%。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1%,增长15.5%。
(五)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9亿元,增长22.7%;增加值达到4.45亿元,增长20%;实现销售产值13.6亿元,增长26.1%;实现利税亿元,增长14.4%;总资产贡献率为9.79%,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综合效益指数达到81.5%,同比提高8.1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占年计划的103.4%,增长17%。
(六)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亿元,占年计划的103.6%,增长19.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1亿元,增长12%;技术改造投资2.55亿元,增长15.5%;房地产开发投资4.92亿元,增长77.7%。交通、能源、林业、水利、城建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良好,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七)消费需求快速回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增长13.8%,其中城市增长18.4%,农村增长11.2%;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实现贸易额24.8亿元,增长21.9%。居民消费价指数为101.9%。
(八)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成就。全市共签订引资项目合同136个,签约金额39.53亿元;履约项目128个,履约率达94.1 %;到位资金11.86亿元,占年计划的148.3%,增长80.5%。外贸出口总额35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75%,增长141.4%。
(九)财政金融运行基本正常。全市克服政策性减税等刚性因素的影响,积极开源节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1 亿元,占年计划的106.1%,同口径增长15.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96亿元,比年初增长18.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5.66亿元,比年初增长7.4%。
(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险保障、档案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