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忧伤与谁说,愉悦与谁享。

与人对话的农耕文化和浮生百姓,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所以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这样的孤独体验每个人都有,但写出平头百姓内心孤独的小说并不多。

人人都想让别人来理解,却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别人。因为虚伪因为面子因为地位因为自私因为利益因为无聊,书中的草芥人生,就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的人一样,苦难而困惑。但,书中主人公却一直也以小草的韧劲,坚强而勇往无前,让人从中看到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作者用极其凝练的朴实文笔,似说书一要,没有复杂的修辞和长句,给人娓娓讲述了两个主人公本人和身边的很多亲情、友情、爱情的事。书中小人物小事情又多又杂,却让作者一笔笔“码摆”的清晰条理,读来事事在理,句句在心,人人在活,厚重,生动。

先写过去,主人公杨百顺,在亲情上,因生活逼厄,家人都为私利而打着各自的算盘,从而失望离家出走;

朋友上,他的父亲曾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把他当傻子,他给人掏心窝子,人家捉住他的实诚算计他,好在弄巧成拙,

反成就他一番好事;

而杨百顺却没遇到一个真心朋友,不是打击就是坑骗或瞧不起,最后却与五岁的养女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可养女却丢了,杨百顺失望之极,远走天涯。

在爱情上,为利结合,却因合不来而最终被老婆弃,唯一说得上话的朋友竟是偷妻人。

再写现在,养女儿子牛爱国,在亲情上,只有一个说得上话来的姐,母亲老了才与他说心里话,而他却在母亲死后理解母亲的话;

在友情上,因为各自的生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的我说不清,我的你也说不清,只有闷头喝酒;

因为一些小事上的误会,朋友那割了肉,晚上朋友老婆来要钱,因为是朋友支使老婆来,于是就难免心里起疙瘩,酒后对别人发朋友的牢骚,别人就把这牢骚传给朋友,话传话难免添油加醋,朋友一听就恼了,也发一通牢骚,这别人又把这话传回来,这一下朋友就起大了误会,没有互相坦诚而导致了误会,把数年的深厚情谊毁灭,而那只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说清楚。

而往往,似乎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层厚厚的墙,都扎愣着刺防御着什么,却不能以一颗柔软的心去包容和理解。于是作者才通过此书,写出“孤独和缺少包容与理解的痼疾,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因为居住的远,远就联系的少,联系少了就感情淡了,感情一淡话就说不上了;最后遇上难事,找一圈,最终却没

有可以诉说心里话的朋友。

在婚姻上,因为与妻子“说不着”而让妻子与“说得着”的人好了,最后跑了。

于是过去的杨百顺,为了一个“说得着”(能掏心窝子)的养女,颠簸一生,远离故土;而现在的牛爱国,却为了一句“说得着”的话,翻山越岭,找寻一个说得来的人。

小说写得如此直面人生,产生共鸣的同时,难免对人生产生失望的情绪;但等明白了这份“百年孤独”不禁又释怀,从中悟出一点禅机:平和面对人生所遇到的一切。享受这份孤独吧。

似乎也是巧合,就在看这本书前,曾一度与朋友就人有信仰好还是没信仰好而产生过激烈的讨论。

我说:人还是有信仰好,那样人就不苦闷。比如信基督的话,一切有主,可以向主诉说呀。

朋友说:你也可以借助神父来为你排忧,你也可以去教堂做忏悔呀。

没用。因为我们不是主的子民。我不信他我如何能对他说知心话呢?

异曲同工。刘震云的书中就有一段很彩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发人深思:

“牧师老詹对杀猪的老曾说:信主吧。

老曾:跟他一袋烟的交情都没有,为啥信他呢?

老詹:信了他,你就知道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老曾:我本就就知道呀,我是一杀猪的,从曾家庄来,

到各村去杀猪。

老詹:你总不能说,你心里没有忧愁。

老曾:那倒是,凡人都有难处。

老詹:有忧愁不找主,你找谁呀?

老曾:主能帮我做甚?

老詹:主马上让你知道,你是个罪人。

老曾立马急了:这叫啥话?面都没见过,咋知道错就在我哩?

书最后有几位著名评论家的评语,著名出版人安波舜的一段话与我心有戚戚焉:

“阅读这本书是沉重和痛苦的,它使我们不断地在《论语》和《圣经》之间徘徊,在与神对话还是与人对话的千年思考中徘徊;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与人对话的农耕文化却因为人心难测,而使我们陷入真正的‘百年孤独’。”

若大家有时间心能静的话,就去看看这本书吧,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有深刻的哲理。活着不容易,看了此书,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