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2、心率3、每搏输出量4、每分输出量5、射血分数6、心指数7、房室延搁8、期前收缩9、代偿间歇10、心室功能曲线11、心肌自动节律性12、窦性心律13、异位心律14、心力储备15、超速驱动压抑16、心电图17、血压18、外周阻力19、动脉血压20、收缩压21、舒张压22、脉搏压23、平均动脉压24、动脉脉搏25、中心静脉压26、微循环27、Starling mechanism28、cardiac contractility29、有效滤过压30、baroreceptor reflex31、缓冲神经32、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33、renin34、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35 vasopressin(VP)36、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37、endothelin38、血-脑屏障答案一、名词解释1.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2. 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3.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4.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5.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6. 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7. 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8. 期前收缩: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故又称早搏或期前收缩。

9.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10.心室功能曲线: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值与相应的搏出量或每搏功绘制成的曲线。

血液学名词解释

血液学名词解释

血液学名词解释:1.红骨髓:是指参与造血的骨髓,有着活跃的造血功能,因含有大量的造血细胞而呈红色。

2.黄骨髓:骨髓中的造血细胞被脂肪细胞替代成为黄骨髓。

3.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出生2 个月后的婴儿,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能再造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可重新恢复造血功能。

4.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5.造血:是指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6.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7.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的方法。

8.普鲁士蓝反应:细胞内外铁与亚铁氰化钾反应,形成亚铁氰化钾蓝色沉淀。

9.铁粒幼红细胞:是指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根据蓝色颗粒的多少及细胞,分为I 型,II 型及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10.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红细胞胞质内含铁颗粒6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 以上者。

11.贫血:是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应年龄,性别和地域组人群参考值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12.溶血性贫血; 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类贫血。

13.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溶血因素所致,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直接破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临床以血红蛋白症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遗传性多见。

14.血管外溶血: 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溶血因素所致,红细胞不能在血管内被直接破坏而是被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破坏,血红蛋白不直接释放进入血浆而是通过色素代谢变成胆红素,临床以高胆红素症和肝、脾大为主要特征,后天获得者少见。

15.纤溶系统:是将沉积在血管内外的纤溶蛋白溶解,起到修复、祛除和防止血管内外由于纤溶蛋白沉着引起的阻塞作用。

血液学名词解释(1) (1)

血液学名词解释(1) (1)

血液学名词解释:1.红骨髓:是指参与造血的骨髓,有着活跃的造血功能,因含有大量的造血细胞而呈红色。

2.黄骨髓:骨髓中的造血细胞被脂肪细胞替代成为黄骨髓。

3.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的婴儿,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能再造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可重新恢复造血功能。

4.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5.造血:是指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6.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7.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的方法。

8.普鲁士蓝反应:细胞内外铁与亚铁氰化钾反应,形成亚铁氰化钾蓝色沉淀。

9.铁粒幼红细胞:是指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根据蓝色颗粒的多少及细胞,分为I型,II型及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10.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红细胞胞质内含铁颗粒6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者。

11.贫血:是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应年龄,性别和地域组人群参考值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12.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类贫血。

13.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溶血因素所致,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直接破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临床以血红蛋白症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遗传性多见。

14.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溶血因素所致,红细胞不能在血管内被直接破坏而是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血红蛋白不直接释放进入血浆而是通过色素代谢变成胆红素,临床以高胆红素症和肝、脾大为主要特征,后天获得者少见。

15.纤溶系统:是将沉积在血管内外的纤溶蛋白溶解,起到修复、祛除和防止血管内外由于纤溶蛋白沉着引起的阻塞作用。

血液学名词解释

血液学名词解释

血液学名词解释1:造血组织(或器官):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主要是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能够生成并支持这些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造血组织(或器官)2:髓外造血(基本概念):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意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3: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4:血细胞增殖:是细胞通过几次有丝分裂进行复制.5:血细胞分化:是发育过程中细胞失去某些潜力同时又获得新的功能的过程。

6:血细胞成熟:是包含在整个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每一次有丝分裂和分化都伴有细胞的成熟。

7:释放:是成熟细胞通过骨髓屏障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8: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9:染色体:有丝分裂时DNA高度螺旋化而呈现特定的形态,此时易为碱性染料着色,称之为染色体.10:克隆:来自一个细胞的细胞群体称之为一个克隆,通常指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异常染色体组成的一群细胞.11: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基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1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因物理、化学、生物及某些不明的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综合症。

13: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障碍,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正常,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14:继发性贫血:指继发与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外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15: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血液科常见的名词解释

血液科常见的名词解释

血液科常见的名词解释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学科,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

本文将围绕血液科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液科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1. 血液病学血液病学是研究血液系统疾病的学科。

该学科涉及到血液、骨髓和淋巴组织等器官与组织的发育、结构、功能和疾病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治疗和防治与血液系统相关的各类疾病,如血液恶性肿瘤、贫血、白血病等。

2. 白细胞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被称为白血球。

它们是一类无色的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功能,保护人体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害。

白细胞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容易受感染。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片段,主要负责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栓塞形成和止血修复。

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并形成血小板血栓以止血。

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出血的风险,而过多的血小板则可能导致血栓性疾病。

4.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剩余的液体成分,约占整个血液体积的55%。

它由水、蛋白质、糖类、荷尔蒙、电解质和营养物等组成,是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介质。

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重要成分,对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5. 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不足,导致氧气运输能力减弱的状态。

贫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遗传性疾病等。

贫血的症状包括体力疲乏、气短、心跳加快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心脏病或肾衰竭等并发症。

6. 血液恶性肿瘤血液恶性肿瘤,也被称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类来源于血液、骨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

这些肿瘤的发生往往与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异常增殖有关,临床表现为疲乏、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7.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种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遗传性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异常或受损的造血功能。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1. 血红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能与氧气结合,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2.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测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可以用来评估贫血、水肿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3. 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concentration):血红蛋白浓度是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通常与红细胞计数一起评估贫血。

4. 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可用来评估贫血和血容量的变化。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衡量红细胞的大小,可以用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表示单位体积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可以用来评估红细胞的颜色和成熟度。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类型。

8.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指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可以用来鉴别贫血的原因和预测疾病的发展。

9.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测量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可用来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10.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对细菌感染有重要作用,高水平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常见于感染和炎症。

11. 淋巴细胞(Lymphocytes):淋巴细胞是一种白细胞,起到免疫保护和抗体产生的作用,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血液名词解释(1)(1)讲解学习

血液名词解释(1)(1)讲解学习

血液名词解释(1)(1)名词解释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

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

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

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1.血岛:在人胚胎发育第二周末,胚外中胚层的间质细胞在内胚层细胞诱导下开始分化,这些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在卵黄囊壁上聚集形成细胞团,称为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血岛内不含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造血器官是能能够生成并支持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

2、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3、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种全能干细胞。

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系。

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可以无限增值分化,称为人体各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近一步形成有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

4、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和识别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群。

血液名词解释

血液名词解释

血液名词解释(1)(1)(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名词解释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

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

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

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1.血岛:在人胚胎发育第二周末,胚外中胚层的间质细胞在内胚层细胞诱导下开始分化,这些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在卵黄囊壁上聚集形成细胞团,称为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血岛内不含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造血器官是能能够生成并支持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

2、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3、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种全能干细胞。

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系。

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可以无限增值分化,称为人体各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近一步形成有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

1.D_二聚体:是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多聚体的产物。

原发性纤溶亢进时,因血中没有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所以D-二聚体不升高,只有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才升高。

是反应原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2.3P试验:即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释放出FPA和FBP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FM,纤溶酶可作用于纤维蛋白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 ,若存在继发性纤溶,FDPs(主要为X片段)与FM在血浆中同时存在,二者亲和力强,会形成可溶性复合物.硫酸鱼精蛋白可分离这种复合物,使FM游离出来,并自行聚合凝固。

3.hams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PNH患者的红细胞由于膜有缺陷,对补体溶血效应的敏感性增加,这类RBC在酸化血清(PH6.4-6.5)中孵育,可被激活的补体破坏,产生溶血。

而正常RBC不被破坏,无溶血现象。

若血清经56℃加热30min,使补体灭活,RBC则不被溶解。

4.MRL(微小残留病灶):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但机体内仍然存留微量的白血病细胞的状态称为微量残留白血病。

在此状态下,仍然存在106-108个白血病细胞,这些细胞的增殖与侵袭是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MRL的检测在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估、复发的早期预测有重要作用。

5.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由于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改变,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溶血性疾病。

主要包括:珠蛋白合成障0碍性贫血,是因调节珠蛋白合成速率的基因缺陷引起;异常血红蛋白病,由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珠蛋白一级氨基酸构成异常。

6.铁幼粒红细胞: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

根据铁颗粒的多少、粗细分为型、型、型、型。

当幼红细胞胞质中存在铁颗粒5个以上,围绕核周1/3以上排列时,称为环形铁幼粒红细胞。

7.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单纯髓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伴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增高为特征。

生理学 第三、四章 血液 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生理学 第三、四章 血液 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2.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将新采集的含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观察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

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3.红细胞渗透脆性( 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脆性越大,抵抗力越小;脆性越小,抵抗力越大。

4.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的现象。

5.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6.血浆pasm抗凝血超速离心后上层的淡黄色液体,即全血去除血细胞后的液体部分。

7.血清( serum):血液发生凝固以后12小时,因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8.红细胞凝集( erythrocyte agglutination):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的现象。

9.凝集原(agglutinogen):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性抗原,因其可以引起红细胞凝集,故称之为凝集原。

10.凝集素 (agglutinin)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110型( (blood group):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第四章血液循环1.正常起搏点( normal pacemaker):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兴奋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故称为正常起搏点。

2.期前收缩( premature systole):正常心脏按窦房结的节律而兴奋,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受到人为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则可在下一次窦房结正常冲动传来之前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即可以为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

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

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

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性治疗。

6.原位溶血:幼红细胞未成熟未释放到外周血中之前就在骨髓中破坏,这种现象叫原位溶血。

又称为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7.代偿性溶血病: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8.骨髓组织:是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分布在骨小梁之间的腔隙中的组织。

血液科名词解释

血液科名词解释

血液科名词解释血液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血液疾病及其治疗的一个学科。

下面我们将对血液科领域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 血浆(Plasma)- 血液中液体部分,由水、蛋白质、矿物质、激素等组成。

血浆运输和输送各种细胞、物质和养分,并且参与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2. 血清(Serum)- 血浆在凝固过程中经过去除凝固元素后形成的淡黄色液体。

血清可用于检测药物浓度、血糖水平、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等。

3. 血小板(Platelet)- 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当出现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以止血。

4.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在体内输送给组织和器官,同时携带二氧化碳返回肺部排出。

5.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主要负责身体的免疫反应和抵御感染。

白细胞可以分为多个亚类,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并且具有吞噬病原体、释放抗体和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

6. 血红蛋白(Hemoglobin) - 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其所含的铁离子可以与氧气结合,从而实现氧气在体内的运输和释放。

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通过血红蛋白浓度检测来评估贫血程度。

7.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用于测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指标。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

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问题。

8. 血型(Blood Type)- 西方国家常用的血液分类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上的抗原和抗体反应,将血型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

血型对于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过程中的配对非常重要。

9.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测量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指标,白细胞计数常被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

《生理学》-血液-名词解释

《生理学》-血液-名词解释

《生理学》-血液-名词解释1.红细胞比容2.血浆蛋白3.血清4.血量5.血浆晶体渗透压6.血浆胶体渗透压7.等渗溶液8.等张溶液9.红细胞渗透脆性10.红细胞叠连11.红细胞沉降率12.白细胞趋化性13.血小板粘附14.血小板聚集15.生理性止血16.出血时间17.纤维蛋白溶解18.血液凝固19.凝血因子20.血型21.造血微环境2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3.血浆蛋白: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

24.血清: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发生收缩而释放出来的淡黄色液体25.血量:机体内血液的总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

26.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27.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28.等渗溶液:在临床和生理实验中所使用的各种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称为等渗溶液。

29.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的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如0.85%NaCl。

30.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31.红细胞叠连:在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现象。

3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33.白细胞趋化性: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

34.血小板粘附:血小板和非血小板成分表面的粘着现象。

35.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和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

36.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

37.出血时间:用采血针刺破皮肤,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的出血延续时间。

38.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39.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血块的过程。

40.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41.血型:血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血液学tbt名词解释

血液学tbt名词解释

血液学TBT名词解释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用于衡量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

红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而升高则可能表示缺氧或红细胞增多症。

二、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用于衡量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指标。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表示贫血,而升高则可能表示红细胞增多症或脱水。

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是用于衡量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指标。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0.40~0.50,成年女性为0.35~0.45。

红细胞压积降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而升高则可能表示红细胞增多症或脱水。

四、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贫血的原因和类型。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一致,而贫血时可能出现大小不一、形态异常的红细胞。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原因,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五、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用于衡量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指标。

正常值成人一般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而降低则可能表示免疫系统疾病或药物反应等。

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用于衡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正常值一般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表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而升高则可能表示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七、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通过观察血液凝固能力,判断止血功能的指标。

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可以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表示出血性疾病、血栓形成等。

八、血沉血沉是用于衡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的指标。

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2020实验血液学整理复习--名词解释

2020实验血液学整理复习--名词解释

实验血液学考题--名词解释1.Hematopoietic Cords(造血索):是由网状细胞组成的3D网络结构,包括网状细胞、巨噬细胞、col-Ⅰ和Ⅲ、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蛋白聚糖。

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血清素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使细胞与基质连接起来。

包含各类血细胞。

2.Niche:骨髓微环境,支持干细胞,为其行使功能提供环境,调控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

3.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及各种其他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

4.静息状态(Quiescent state):干细胞的5大特征之一,造血干细胞的静息状态是由受体-配体信号传递及细胞粘附分子来动态调控的,被认为是干细胞自身重要的保护机制,可使细胞呼吸和DNA复制功能造成的内在压力最小化。

5.Side-population cells(侧群细胞):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活染骨髓细胞后进行流式分析,得到一群游离于主群之外的双阴性的细胞群,实验证明这群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

6.血小板: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块胞质。

7.细胞因子经典定义:是指由基因编码的可溶性细胞产物,以非酶活性、低浓度作用为特点,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配体-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过程将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内,最终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实现其生物学作用,是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媒介之一。

8.转录因子: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到基因5’端上游特定序列,保证目的基因以特定的强度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的一类蛋白质分子。

9.转录调控:由转录因子和其他蛋白质一起通过各种机制调节DNA产生RNA的过程,对所有生物体至关重要。

10.细胞信号转导: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外界信号经细胞膜传递至细胞内部及细胞核,并引发特异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1.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血液的名词解释大全

血液的名词解释大全

血液的名词解释大全血液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体内承担着多种功能。

准确理解血液的各个相关术语和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血液的名词解释大全。

1. 血浆(Plasma):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约占血液体积的55%。

它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质组成,其中包括激素、酶、免疫球蛋白等。

血浆负责运输物质,维持体液平衡和免疫功能。

2.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简称RBCs):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它们富含血红蛋白,使得红细胞呈现红色。

红细胞通常由骨髓生成并在体内寿命约120天左右。

3.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简称WBCs):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维护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抵御病原体感染和清除废物物质。

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

4. 血小板(Platelets):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从而帮助身体止血。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在伤口处形成血栓,起到封堵伤口的作用,防止过多出血。

5. 血型(Blood Type):血型是衡量一个人血液特征的分类系统,通常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种类来决定。

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和Rh血型,人们可以将其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等。

不同的血型之间会对特定类型的输血和器官移植产生免疫反应。

6. 血型配型(Blood Typing):血型配型是指将一个人的血型确定或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

这通常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抗原的存在来确定。

血型配型是实施输血和进行器官移植的重要步骤,以确保患者和供体之间的血液兼容性。

7. 血常规(Complete Blood Count,简称CBC):血常规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可以提供血液中各种细胞类型的数量和其他指标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学名词解释
1:造血组织(或器官):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主要是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能够生成并支持这些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造血组织(或器官)
2:髓外造血(基本概念):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意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3: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4:血细胞增殖:是细胞通过几次有丝分裂进行复制.
5:血细胞分化:是发育过程中细胞失去某些潜力同时又获得新的功能的过程。

6:血细胞成熟:是包含在整个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每一次有丝分裂和分化都伴有细胞的成熟。

7:释放:是成熟细胞通过骨髓屏障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8: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9:染色体:有丝分裂时DNA高度螺旋化而呈现特定的形态,此时易为碱性染料着色,称之为染色体.
10:克隆:来自一个细胞的细胞群体称之为一个克隆,通常指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异常染色体组成的一群细胞.
11: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基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1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因物理、化学、生物及某些不明的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综合症。

13: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障碍,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正常,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14:继发性贫血:指继发与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外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15: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16: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其特点为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伴有凋亡减少。

17:急性白血病:细胞成熟障碍可阻滞在不同阶段,阻滞发生在较早阶段称为
18: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概念:目前对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除形态学外,还应做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析,即MICM分型。

19:微量残留白血病: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现代治疗按目前所确定的疗效标准取得完全缓解后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

20:浆细胞病:是单克隆浆细胞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或有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一组疾病。

21: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22:骨髓增殖性疾病:是某一系或多系分化相对成熟的骨髓细胞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2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24: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所取代,而影响造血功能所产生的病理状态,常伴有髓外造血。

25: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后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2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有EB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27: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同卵双胞胎间进行的骨髓移植。

28:自体骨髓移植:指在同一个体进行骨髓移植。

29:异基因骨髓移植:为HLA基因型不完全相同两个体之间的移植。

30:移植抗原:HLA-Ⅰ类抗原是指HLA-A,B,C,座位上的抗原,又称为移植抗原。

31:免疫反应基因:HLA-DR,DP,DQ等基因编码的HLA-Ⅱ类抗原,它们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故又被称为免疫反应基因。

32: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HLA-A,B,C抗原可用血清型方法鉴定,故又称SD抗原,常采用Terasaki创建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因由补体参与反应,又称为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

33:凝血共同途径:经内、外两种途径形成凝血酶原酶之后,进入凝血的共同途径,即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后者再激活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至此完成整个血液凝固过程。

34:血栓: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有沉淀物形成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凝块或沉淀物称为血栓。

35: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包括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

36二期止血缺陷:是指血液凝固和纤溶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包括全血凝固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37: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因子Ⅷ、Ⅸ、Ⅺ基因缺陷、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插入等导致上述凝血因子生成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