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集下载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人均 GDP (元/人) 33375.00 27367 73297 70251 39518 70402 83495 18315 34467 85993 91822 19057 33462 23906 56367 25529 32071 34018 13715 65016 68340 46369 33412 38280 13377 13895 51656 43855 61891 31463 62593 43893 67394 9474 58980 15484 46931 31215 14597 78555 19889 30880 43121 17041 10327 64551 20059 62548 57394 77097 27027
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地级以上市人口排名 城市或 人口 人口排名 省市代号 地区 (万人) 总和 132344.72 1 渝00 重庆市 2884.62 2 沪00 上海市 2301.91 3 京00 北京市 1961.24 4 川01 成都市 1404.76 5 津00 天津市 1293.82 6 粤01 广州市 1270.08 7 冀06 保定市 1119.44 8 黑01 哈尔滨市 1063.60 9 苏05 苏州市 1046.60 10 粤02 深圳市 1035.79 11 豫13 南阳市 1026.30 12 冀01 石家庄市 1016.38 13 鲁13 临沂市 1003.94 14 鄂01 武汉市 978.54 15 冀04 邯郸市 917.47 16 浙03 温州市 912.21 17 鲁07 潍坊市 908.62 18 豫16 周口市 895.32 19 鲁02 青岛市 871.51 20 浙01 杭州市 870.04 21 豫01 郑州市 862.65 22 苏03 徐州市 858.05 23 陕01 西安市 846.78 24 赣07 赣州市 836.84 25 鲁17 菏泽市 828.78 26 粤11 东莞市 822.02 27 闽05 泉州市 812.85 28 辽01 沈阳市 810.62 29 鲁08 济宁市 808.19 30 苏01 南京市 800.47 31 吉01 长春市 767.71 32 浙02 宁波市 760.57 33 皖06 阜阳市 760.00 34 冀02 唐山市 757.73 35 豫14 商丘市 736.25 36 苏06 南通市 728.28 37 苏09 盐城市 726.02 38 豫17 驻马店市 723.07 39 粤05 佛山市 719.43 40 湘04 衡阳市 714.15 41 冀09 沧州市 713.41 42 闽01 福州市 711.54 43 冀05 邢台市 710.41 44 湘05 邵阳市 707.18 45 湘01 长沙市 704.41 46 粤15 湛江市 699.33 47 鲁06 烟台市 696.82 48 鲁01 济南市 681.40 49 辽02 大连市 669.04 50 桂01 南宁市 666.16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江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江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江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江西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省于2010年11月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近30万普查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总数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总数为44567475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省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139801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169460人,增长7.66%,平均每年增加31694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4%。

二、家庭户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共有家庭户11497043户,家庭户人口为42172557人,占总人口的94.63%,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6人减少了0.09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3084646人,占总人口的51.80%;女性为21482829人,占总人口的48.20%。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31下降为107.46。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750432人,占总人口的21.88%;15—64岁的人口为31430800人,占总人口的70.52%;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86243人,占总人口的7.60%。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6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9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4415064人,占总人口的99.6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2411人,占总人口的0.3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129811人,增长了7.58%,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0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9649人,增长了35.16%,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07个百分点。

湖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00湖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湖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统计局2011年5月13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省人口普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四十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总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656837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439527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88449人,增长2%。

年平均增长率为0. 2%。

全省户籍人口为70780918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8631860户,家庭户人口为6189367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6人减少0.14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768248人,占51.41%;女性人口为31915 474人,占48.59%。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6下降为105.81。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573757人,占17.62%;15—64岁人口为47685944人,占72.60%;65岁及以上人口为6424021人,占9.78%。

同20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1个百分点,15—6 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498859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012851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596337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759359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

月1日零时;1990年普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2000年普查时点为11月1日零时;2010
性别比(女=100) 家庭户规模 (人/户) (%)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0-14 15-64 65岁及以上 总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民族人口 汉族
30.1 66.6 3.3 (%) 50.2 5.0 45.2
41.5 54.4 4.1 83.8 7.5 76.3
22.4 72.0 5.6 38.9 7.8 31.1
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项 常住人口 男 女
目 (万人)
1953 276.8 159.8 117.0 136.5
1964 759.7 391.1 368.6 106.1
1982 923.1 467.1 456.0 102.4 3.7
1990 1081.9 559.3 522.6 107.0 3.2
2000 1356.9 707.4 649.5 108.9 2.9
文盲人口及文盲率
文盲人口 文盲率 平均受教育年限 城乡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万人) (%) (年) (万人) 205.8 71.0
168.9 34.2 5.3
114.7 16.0 7.8
Hale Waihona Puke 94.3 10.9 8.6
57.8 4.9 10.0
425.8 333.9
597.0 326.1
794.5 287.4
普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1982年普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1990年普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2000年普查时点为11 年普查时点为11月1日零时。
80.2
文盲人口,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的文盲人口数为15周岁及以上文盲和

吉安城市规划综述

吉安城市规划综述

吉安规划综述:——近现代篇
民国元年(1912年),废吉安府,莲花改厅为县,各县直属江西省; 1914年,置庐陵道于宜春,龙泉、永宁、庐陵三县分别改名为遂川、宁冈、吉安县, 庐陵道共辖赣西萍乡、宜春、分宜、新喻、清江、万载、宜丰、上高、高安、莲花、安福、 永丰、宁冈、永新、泰和、万安、吉安、吉水、遂川、峡江、新淦21县; 1916年,庐陵道迁至吉安; 1926年,废庐陵道,各县直属江西省; 1932年,置第九地政区公署于吉安,辖永丰、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6县; 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吉安,辖永丰、安福、 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宁冈、遂川、莲花、永新11县。 1949年6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召开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吉安地方委员会、吉 安公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月16日,吉安城解放,地委、专署机关人员进驻吉安城;7月 28日,析吉安县石阳镇及近郊建吉安市;9月,吉安分区改为吉安专区,辖1市11县。中共 吉安地委初属江西省委和赣西南行政区党委领导。 1951年7月赣西南行政区党委撤销后,一直归属江西省。
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成立地级吉安市,同时撤销宁冈县并 入井冈山市;至此,吉安市辖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和吉安、泰和、万安、遂川、永 新、永丰、吉水、峡江、安福、新干10县,257个乡镇,3150个行政村。2000年第五次人 口普查全市共有汉族人口434.79万人,占总人口的99.67%;32个少数民族共有1.44万人, 主要为畲、回、壮、满、苗、瑶、蒙古、侗、土家、朝鲜、高山、独龙、京、黎、白、布 依、水、土、达斡尔、羌、藏、仡佬族等22个民族,其中以畲族人口居多,达9841人。 2010年,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11月1是零时,吉安市常驻人口总数为 481034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 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员)。 截至目前,吉安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11-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

11-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

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日期:2011-05-06 10:46:51浙江省统计局2011年5月6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段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5442.6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76.9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65.71万人,增长16.37%,年平均增加76.57万人,增长1.53%。

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21.72%。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885.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942.5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96.57万人,占51.38%;女性人口为2646.12万人,占48.6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6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基本持平。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18.92万人,占13.21%;15-59岁人口为3967.91万人,占72.90%;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5.86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8.17万人,占9.3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8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50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07.7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38.1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96.4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568.5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编辑第六次人口普查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此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目录1普查简介2普查意义3基本方案4普查标志▪标志涵义▪使用范围▪使用管理5政策文件6主要特点▪变化▪特点▪效果▪难点7普查数据8普查结果▪第一号公报▪第二号公报9遭遇难点▪流动人口▪难聘普查员▪维护隐私10热点解读▪户籍整顿▪普查建筑▪健康状况▪资料泄密11历史发展▪缘起▪成型12七大主要特点▪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性别比例仍是男多女少▪家庭成员人口在减少▪流动人口在增加▪老龄化进程在加快▪大学生比例依然不高▪广东成为人口第一大省13普查纪实14外媒聚焦▪美媒▪欧媒▪俄媒▪印媒▪日媒15相关链接1普查简介编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提出,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通知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

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通知还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人口普查的有关规定。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级市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级市数据

总人口
(人) 合计
户籍人口 (人)
19612368 12554049
23019196 14185160
12938693 9919579
28846170 33149845
104320459 85024973
95792719 95479481
94029939 104281397
80417528 89980794
78660941 74963132
71854210 71910486
65700762 70780713
59500468 68620208
57237727 61759716
54426891 4733152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46023761 51591711
云南省
45966766 45631063
江西省
抚顺市 辽宁
辽阳市 辽宁
阜新市 辽宁
本溪市 辽宁
盘锦市 辽宁
赣州市 江西
上饶市 江西
宜春市 江西
南昌市 江西
吉安市 江西
九江市 江西
抚州市 江西
萍乡市 江西
景德镇市 江西
新余市 江西
鹰潭市 江西
苏州市 江苏
徐州市 江苏
南京市 江苏
南通市 江苏
盐城市 江苏
无锡市 江苏
淮安市 江苏
宿迁市 江苏
泰州市 江苏
681.4 578.99 556.82 549.42 453.06 374.85 372.93 280.48 280.11 203.53 129.85 220.87 139.68
48.93
44.17
37.84
27.33
25.67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龄结构
民族构成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22245.97 16.60% 99843.34 74.50% 11883.17 8.90% 122,593.3 91.51% 11,379 8.49% 11963.68 8.93% 18798.60
105.20 106.80 114.52 102.84 105.56 108.05 102.54 102.67 103.22 106.18 101.54 105.69 103.39 105.96 107.46 102.33 102.06 105.56 105.81 109.00 108.26 110.90 102.43 103.14 106.89 107.84 105.69 106.92 104.42 107.40 105.09 105.3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市自治区数据汇总
省市自治 区
人口总数
家庭户人口
人数 (万人)
比5普 增长
排名
户数 (万户)
人口 (万人)
户均 (人)
性别构成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女性=100
全国 133,972.49 5.84% 北京市 1,961.20 44.50% 天津市 1,293.82 29.27% 河北省 7,185.42 6.55% 山西省 3,571.21 9.98% 内蒙古 2,470.63 4.00% 辽宁省 4,374.63 3.21% 吉林省 2,746.23 0.67% 黑龙江省 3,831.22 3.85% 上海市 2,301.91 37.53% 江苏省 7,865.99 5.75% 浙江省 5,442.69 16.37% 安徽省 5,950.05 -0.60% 福建省 3,689.42 6.28% 江西省 4,456.75 7.66% 山东省 9,579.31 5.50% 河南省 9,402.36 1.58% 湖北省 5,723.77 4.04% 湖南省 6,568.37 2.00% 广东省 10,430.31 20.69%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就特别直辖市来说,人口数据依此是: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除重庆市,其他三城市均呈现增加趋势;四个城市人口总数达8440余万人。

第二,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而2000时居于第一位的河南现在退居第三位,这种情况显然和广东为输入性流动人口,而河南为输出性流动人口有关。

第三,沿海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海南省8671518 0.62 0.65以上11个沿海省市区占有整个大陆地区人口比例为43.03%第四,内陆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 青海省5626722 0.41 0.42第五,与邻国有边界的省市区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第六,西部地区省市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以上10个省市区的人口仅占大陆全部人口比例的21.61%。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各地区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各地区主要数据公报
9.5
5.8 4.6 1.2 0.5 1.2 1.5 0.4 2.1 0.5 2.3 1.8 5.5 0.3
27.5
2.7 2.1 1.8 0.7 0.7 0.4 0.6 0.5 0.4 0.9 0.2
11.0
5.2 5.0 7.4 4.0 2.2 5.2 5.4 1.6 0.5 5.4 2.1
43.9
56 34 34 9 22 8 28 19 21 231 13 19 8 32 22 14 33 55 31 41 42 309
1.8 1.0 0.4 0.3 0.3 0.4 0.3 0.3 0.3
5.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 3.4 3.4 0.9 2.2 0.8 2.8 1.9 2.1
23.1
1.9 1.1 0.4 0.4 0.3 0.4 0.3 0.4 0.3 0.6 0.2
1.4 1.9 0.5 0.9 0.4 0.6 0.6 0.4 0.4 0.5 0.3
7.9
9.4 5.3 2.6 9.4 7.9 12.3 4.0 3.4 7.9 4.3 4.6
71.2
6.7 6.4 3.5 1.7 1.5 2.5 3.2 2.4 1.7 1.8 1.3 3.0 3.4 2.6 41.9 9.3 5.6 1.7 0.9 1.5 2.5 0.9 2.6 0.8 2.8 1.9 6.0 0.4 37.0 7.9 7.1 9.2 4.7 2.9 5.6 5.9 2.1 0.9 6.3 2.3 54.9 10.9 7.3 3.1 10.2 8.3 12.9 4.6 3.8 8.3 4.8 4.9 79.2
6.2
1.3 1.9 0.8 3.2 2.2 1.4 3.3 5.5 3.1 4.1 4.2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全文) 2011年04月28日11:24来源:人民网民网4月28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具体内容如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精品文档]湖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精品文档]湖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湖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统计局2011年5月13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省人口普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四十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总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656837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439527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88449人,增长2%。

年平均增长率为0.2%。

全省户籍人口为70780918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8631860户,家庭户人口为6189367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6人减少0.14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768248人,占51.41%;女性人口为31915474人,占48.59%。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6下降为105.81。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573757人,占17.62%;15—64岁人口为47685944人,占72.60%;65岁及以上人口为6424021人,占9.78%。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498859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012851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596337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759359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附答案

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附答案

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附答案)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附答案)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本报北京4月28日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

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有删节)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9分)答:答案:答案角度提示: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③上述两个方面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价;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相结合的角度等。

答题要求: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1404-江西省九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404-江西省九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404-江西省九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篇:1404-江西省九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九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九江市统计局 2011年6月10日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于2010年11月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近2.3万普查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总数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4728763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我市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51156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17199人,增长4.81%,平均每年增加2172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7%。

二、家庭户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210298户,家庭户人口为4504207人,占总人口的95.25%,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7人减少了0.1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437330人,占总人口的51.54%;女性为2291433人,占总人口的48.46%。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78下降为106.37。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87185人,占总人口的20.88%;15—64岁的人口为3388207人,占总人口的71.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3371人,占总人口的7.4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4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1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于2010年11月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3万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总数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481034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712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39129人,增长7.58%,平均每年增加3391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3%。

二、家庭户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250940户,家庭户人口为4608356人,占总人口的95.80%,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7人减少了0.0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07120人,占总人口的52.12%;女性为2303220人,占总人口的47.88%。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上升为108.85。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10143人,占总人口的21.00%;15-64岁的人口为3427040人,占总人口的71.24%;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3157人,占总人口的7.7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0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4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6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785326人,占总人口的99.4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5014人,占总人口的0.5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28870人,增长了7.38%,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19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0259人,增长了69.53%,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19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24162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543883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1899938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149708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1856人上升为5023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8797人上升为11307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5285人上升为39497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40112人下降为31122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273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75767人,文盲率由4.55%下降为2.55%,下降了2个百分点。

七、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808169人,占总人口的37.5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3002171人,占总人口62.4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65个百分点。

八、分县(市、区)常住人口
全市13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如下表:
地区别人口数(人)
吉州区338524
青原区200176
吉安县464295
吉水县501337
峡江县184483
新干县329830
永丰县428276
泰和县512225
遂川县535974
万安县301699
安福县385631
永新县475580
井冈山市152310
备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境外”是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5.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