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浙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能量转化的量度讲述: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做同样的功,不同的情况,机器和人,机器和牲畜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也就是相等的时间里它们做功的多少是不相等的,即做功的快慢不相同,为了比较做功的快慢,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点明课题)。
[讲授新课]三、功率(比较做功的快慢)复习提问:在学习运动的时候,我们学过一个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它是怎样定义的?生:速度,它的定义是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问:同样与速度定义类比,比较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可以怎样定义?生: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板书]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讲述:从功率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一个机器所做的功和做这些功所用的时间,就能够求出功率。
【迁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既有运动距离的长短之分,也有运动的快慢之分.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填表)物理意义定义公式量速度反映物体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v=快慢路程s/t【过渡】做同样多的功,不同的物体或机械所花的时间不同,比如一头牛一天耕的田,一台拖拉机只用几十分钟就能完成.大型挖土机几分钟能挖几十吨土,可以代替几个人一天的工作量.说明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还有什么区分?(快慢之分)用什么量反映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按一定的顺序填空表格第2行:意义→物理量→定义→公式→单位)讲述:知道了功率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用它来计算功率的大小,想一想功率的单位应由哪些量的单位决定?这些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就是焦耳/秒,读做焦耳每秒。
3.2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_教学设计
能量转化的量度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中,我们所讲的功是机械功。
对于功的认识,是对前一节能量转化的深化。
正确地理解功的概念,是学好功率、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特别是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它,就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本章从功和能的角度来研究力学现象,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功和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较难理解。
学情分析“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但通过前一节及以前的学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学生尚未学过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但这并不影响学生根据经验判断具体物体的势能的大小。
而且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但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究竟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较迷茫。
教学任务分析“功”概念的引入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通过运动员举杠铃实例中能量转化过程的分析,指出为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需要引入功,然后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功的计算只涉及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的情况,不涉及力和运动方向成角度的问题.但应让学生知道力跟运动方向垂直时力不做功。
“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教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入主要是由于: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②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究竟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较迷茫,故教师可以借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中例子的分析,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1
《能量转化的量度》一、教学背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中《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力学概念的抽象化,使得本课时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成了一个“拦路虎”和“绊脚石”。
如何能专门好的将知识点中的重难点一一解决,成了本堂课的一个关键。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明白得功的概念;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把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初步学会功的计算。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实例明白得能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依照运动状态判定在力的方向上是不是移动了距离,强化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做功的进程确实是能量转化的进程,体验“做功”与“做工”“工作”的区别。
明确功与能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三、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一、分析以下进程中能量形式的转化。
运动员将杠铃举起: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马拉动马车在水平面上运动。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提问: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进程有什么一起特点?(学生试探、回答)分析:杠铃和马车都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二)新课教学一:功1.概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那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那么那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那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小结:判定一个力是不是做了功,必需同时知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即在做功进程中,必然有力的作用,而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提问:在以下三种情形下,力对物体有无做功?一、足球被踢出去,在空中飞行的进程中,人对足球有做功吗?学生: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足球由于惯性在空中飞行,离开脚后,没有受到脚对球的力。
总结:当有距离无力时,没有做功。
二、运动员把杠铃举在头顶上不动,人对杠铃有做功吗?学生:人对杠铃没有做功。
人对杠铃有力的作用,可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总结:当有力无距离时,没有做功。
三、人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一段距离,人对水桶有做功吗?学生:手的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
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理解能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初步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用功率来描述做功的快慢,知道功率的单位,初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
教学过程:引入:以举重、马拉车为例,说明能量的相互转化。
并引出能量转化的量度——功。
一、功读图并思考: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该物体做了功。
*注:1.要搞清楚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
2.要注意做功与“做工”和“工作”的区别。
3.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讨论: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当重物处于①静止不动、②匀速向上运动、③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三种不同情况时,钢索的拉力是否都对它做了功?――静止不动和水平方向运动都没对重物做功。
匀速向上运动对物体做了功。
强调功所需具备的两个要素。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
二、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单位:焦(J)或牛·米(N·m)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1.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功时的F就是这个力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3.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例: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2000牛,这辆汽车在1分钟做的功是多少?例:某大厦楼高50米,完成此建筑物需要浇制钢筋混凝土1×104米3,还需用其他建筑材料共约2×104米3,假设混凝土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其他建筑材料的平均密度为1.5×103千克/米3,取g=10牛/千克。
3.3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公开课
浙教版科学九上《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思考2: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杠铃和重物都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一、功1.功的定义:在科学上,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做功也常说成物体做功,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说成运动员对杠铃做功。
思考讨论:当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运动员对杠铃做功了吗?出示图片: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当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虽然要用很大的力,由于杠铃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了一段距离,所以运动员并没有对杠铃做功。
那么,怎样理解做功的含义?读图:(1)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叉车对货物和人对小车做功了吗?出示图片:叉车;推小车;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抬升到一定高度;人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通过一段路程共同特点:货物和小车都受到了力的作用,并且都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
学生阅读课文叙述功的定义学生思考讨论读图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做功的含义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做功做功(2)想一想,下图中的力有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人用力搬石头,石头没有搬动参考答案:石头虽然受到人对它向上力的作用,但没有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因此这个力没有做功。
人提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通过一段距离参考答案:书包受到人的提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而书包是在水平方向通过一段距离,在提力方向上没有通过一段距离,因此提力也没有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科学上,做功必须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注意: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思考与讨论:(1)做功跟我们日常所说的“做工”或“工作”一样吗?参考答案:科学上做功,它有严格而明确的含义,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偏重于“成效、贡献”。
浙教版科学九上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九上《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3.3能量转化的量度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九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九上第3章第3节的内容,《能量转化的量度》分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主要讲功率的相关知识,本节在学习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产、生活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P=w/t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让学生具有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想联系的意识。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基本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难点对功率概念以及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快与慢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做功快慢。
观察图片中人做功和机械做功的快慢为引出本节课题做铺垫。
讲授新课一. 比较做功快慢知识回顾: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1.相同时间比路程2.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如果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可以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路程与时间之比_____速度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第3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优质课精品教案
九年级科学教案:第3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知道W=Fs求功。
2.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能量转化做出做功的判断;(2)能运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是否做功;(3)能运用W=Fs®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引导学生知道了做功的判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运用W=FS®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做功的判断(2)运用W=Fs a行简单的计算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说出下图中举重运动员的能量转化2. 说出下图中马拉车时的能量转化生: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做出判断。
师:我们每天上下学都要爬楼梯,从一楼到二楼与一楼到五楼相比较, 体重大的与体重小的同化学能转化杠铃势能 化学能转化为车的动能能量转化多少=做功多少 功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读图3-25和图3-26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功的实例。
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什么共 同特点? 图 3-25 图 3-26 生:讨论、交流,找出共同特征。
(1) 都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 都受到了力的作用,并且都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师:读图3-27和图3-28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没有做功的实例。
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 什么共同特点? b5E2RGbCAP图 3-28 图 3-27 生:讨论、交流,找出共同特征。
(1) 都是化学能没有转化为机械能; (2) 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师:如何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生:根据做功与不做功的分析,讨论、回答。
做功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必要因素: 举奏运L 动员 華着杠铃不动 A 工人悄贺耕 从■地圖槪到桌上 B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2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时,会将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需要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一、功(一)功的概念引导:让学生读教材中“举重”和“马拉车”图: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并形成结论;1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引导;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做功也常说成物体做功,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以说成什么物体对杠铃做功?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功(一)功的概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引导:“举重”和“马拉车”图中各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结论:1、功的另一种说法阅读: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1、力做功也常说成什么做功?这里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
2、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以说成什么物体对杠铃做功?)(二)功的两个的因素引导:做工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做工”或“工作”一样吗?它需要哪两个必要的因素?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二)功的两个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巩固;搬运工扛着货物在平地上行走,他对货物做功了吗?若搬着货物上楼呢?(1)物体受了力,但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如推桌子(2)物体没有受力,但是却通过了一段距离:沿光滑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3)物体受了力,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是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一段距离:如提着一桶水水平移动了一段距离。
根据以上的一些例子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几种不做功的情况: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F=0)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s=0)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垂直)(F⊥s)“做功”比“工作”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
(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设计
3.3.1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目标:1.会描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两个必要因素解释相关现象;2.熟记功的公式及其变形,单位,并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理解能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做功的实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应用功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功的概念,应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解释相关现象复习引入:师:常见的能量的形式有哪些呢?生:机械能(动能、势能)、光能、热能。
师;还有补充吗?生:电能、化学能、核能……师:很好。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用手托起书本。
受力物体是什么?施力物体是什么?生:施力物体是老师的手,受力物体是书本。
师:那现在老师把这本书托高,有什么能量发生转化呢?生:化学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
师:对,消耗了老师体内的化学能,而这部分能量转化为书本上升的势能。
那如果我把铅球举高一米,和把书本从一楼托到5楼,这两个消耗的能量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因为力不一样,而且上升的高度也不一样。
由此,我们知道像这种不能仅仅单独的由力的大小或者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今天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板书)一、功新课讲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73页,读图,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运动员举杠铃和马拉车这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给大家思考3分钟)生:有力,都有距离产生。
师: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作图)生: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师:像这样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物体做功。
(板书)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下面这些例子有没有做功:1.把粉笔盒从桌面上拿起来;沈菁昕:做功。
2.餐厅服务员托着餐盘行走在水平地面上,服务员对餐盘有没有做功?为什么?生:没有做功。
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1
能量转化的量度利用范围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第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明白得功的概念,明白功的二个必要因素,明白得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2)明白功的计算公式,明白功的单位,初步把握功的计算方式.进程与方式:(1)通过对日常生活做功的现象的分析与体验明白得功的二个必要因素(2)通过探讨与比较明白功的计算方式,初步明白得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与活动体验让学生明白科学来自生活实践,科学问题能够通过实验来解决。
教学重点(1)明白得功的概念,明白功的二个必要因素,明白得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2)明白功的计算公式,明白功的单位,初步把握功的计算方式.教学难点明白功的二个必要因素,明白得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教学器材预备身旁的学习用具,讲义,桌子、笔等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2节的第一课时。
它的要紧内容为:功的概念,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做功的计算、单位和功与能的关系。
本节课联系了已有知识并将对其进行深入。
同时它又为动能、势能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各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对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有了进行抽象思维的大体能力,也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和能的转化。
对功与能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关于功的二个必要因素,专门是力与距离的对应关系的应用有必然的难度。
同时对能的含义与做功实质的明白得不可能马上到位,需要有一个进程,而讲义也安排了以后的动能势能、内能的转化,直到最后一节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即到了最后一节才会对功能关系有一个深切的明白得。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几点:学生通过观看、比较,实验体验、分析归纳等各类方式明白得上述知识,从而培育自己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课标的要求,我确信上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针对学生的特点并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我采纳以探讨体验为主、启发并结合分析归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观看和体验学习中参与知识迁移的全进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3 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案
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目标】1.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用功来量度能的转化多少。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功率的概念,功率的意义和单位,初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
难点:功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分析在下列情景中,能量如何转化?(1)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时;(运动员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2)马拉车时;(马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车的动能和各种摩擦产生的热能)提问:在上述的例子中,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举杠铃和马拉车的速度都影响能量转化的快慢,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描述能量转化的快慢,我们需要学习功和功率的有关知识。
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生: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师: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生: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师: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3: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师: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功三、功设问: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
3.3《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量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主题】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量度.【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功率。
3.能运用功率的公式求解出功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中例子的分析,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功率的求解与应用难点:功率的求解与应用三、教学过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生产实际中,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必需要考虑的一个科学量。
我们要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功率1、引入:反映该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科学量(功率也表示了能量转化的快慢)。
根据运动的快慢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距离也就是速度来表示,类比出做功的快慢用功率来表示。
2、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计算公式:(1)定义式:功率=功/时间P=W/t(2)推导式:(注意:F与v同方向!)(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当汽车上坡时,司机采取换档的办法,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4、单位:瓦特(W)OR焦/秒(J/s)OR牛·米/秒(N·m/s)――说明科学量的单位可以通过推导的公式来获得。
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特。
5、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功率人步行:数十瓦小汽车:50~100瓦和谐号动车组:7500千瓦喷气式客机:约11万千瓦6、功率的计算一架起重机在5分钟内把60000牛的重物匀速举高25米,它的功率是多少千瓦?质量为50千克的物体,用50牛的水平推力使它在粗糙水平面上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10米。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将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起重机提升重物时,将电能转化为重物的动能和势能。
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描述能量转化的快慢,我们需要学习功和功率的相关知识。
一、功【活动一】(1)图3-25和图3-26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功的实例。
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图3-25和图3-26中,叉车提升货物和人推小车虽然是不同的现象,但有共同的特点,即货物和小车都受到了力的作用,并且都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
(2)图3-27和图3-28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没有做功的实例。
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图3-27中,石头虽然受到人对它向上力的作用,但没有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因此这个力没有做功。
在图3-28中,书包受到人的提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而书包是在水平方向通过一段距离,在提力方向上没有通过一段距离,因此提力也没有做功。
1、功: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1)功:能量转化多少的量度。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3)功的大小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即:功=力×距离(4)公式、物理量符号及单位:-----------()------------()F W FS S W J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顿(N)(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米(m)力对物体做的功焦耳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此种情况叫作“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种情况叫作“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的作用,又通过一定距离,但二者方向互相垂直(例如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此种情况叫作“垂直无功”。
《第三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能量转化的量度》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的主题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本课程将围绕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形式、量度方法等核心内容展开,旨在让学生掌握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理解能量转化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目标1. 理解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能量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及单位。
2. 掌握常见能量转化形式及转化效率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实际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应用实例,学会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能量转化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够正确回答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
2. 学生能否掌握常见能量转化形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否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否在实验中正确使用仪器,准确记录数据。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能量转化的概念,如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等。
2. 学习新知识:讲解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形式及量度方法。
重点介绍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常见能量的转化形式及计算方法。
3.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究能量转化的规律。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深化对能量转化知识的理解。
5. 拓展延伸:介绍实际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应用实例,如汽车发动机的能量转化、太阳能发电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能量转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
3. 作业评讲: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九年级科学上:第3章第2节 能量转化的量教案浙教版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26 个课题 3.2能量转化的量度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理解能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
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
2、技能领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情感领域:通过功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化的量度:功难点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什么是功?2、做功的两个因素二、功的计算1、公式:功=力×距离W=Fs2、单位:焦(J)或牛·米(N·m)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以举重、马拉车为例,说明能量的相互转化。
并引出能量转化的量度——功。
(二)新课教学1、功读图并思考: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该物体做了功。
注:(1)要搞清楚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
(2)要注意做功与“做工”和“工作”的区别。
(3)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讨论: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当重物处于①静止不动、②匀速向上运动、③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三种不同情况时,钢索的拉力是否都对它做了功?——静止不动和水平方向运动都没对重物做功;匀速向上运动对物体做了功。
强调功所需具备的两个要素。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单位:焦(J)或牛·米(N·m)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1)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功时的F就是这个力(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3)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例1: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2000牛,这辆汽车在1分钟做的功是多少?例2:某大厦楼高50米,完成此建筑物需要浇制钢筋混凝土1×104米3,还需用其他建筑材料共约2×104米3,假设混凝土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其他建筑材料的平均密度为1.5×103千克/米3,取g=10牛/千克。
《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设计
《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功的理解计算和功的原理。
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
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
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这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学生的物理思维相对也强。
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多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更好的思考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
2.结合实例识别做功与不做功的情形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列举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概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做功与不做功的情形,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具体情境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2.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概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难点:功的概念、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五、教学准备:书、书包、多媒体课件等。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 说课课件 (共16张PPT)
小组合作:探究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做功(W)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s)
W=F×S 1焦耳=1牛·米
深化理解
判断下图中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做功。
F
S
F
S
叉车把货物从地面 抬升到一定高度
人推小车在水平路 , 石头没有搬动
(能量转化)
做功
同学体内的化学能
科学书的机械能
任务驱动
1.将重为5牛的书匀速提高1米,书的机械能增加多 少?你对它做功多少?
2.提着重为5牛的书沿水平路面匀速通过1米,书的机 械能增加多少?你对它做功多少?
3.将重为10牛的书匀速提高2米,书的机械能增加多 少?你对它做功多少? 4.提着重为10牛的书沿水平路面匀速通过2米,再匀速 上升2米。书的机械能增加多少?你对它做功多少?
教学反思
1.由于这节课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所以课堂 时间可能会比较紧张,要注意语言的简练。
2.本节课侧重的是做功两个必要因素得出的过程, 没有时间对物体受多个力做功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所以接下来应该安排一节有关这方面的习题课来 加深学生对做功的理解。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中,我们所讲的功是指机械功。是对前 一节能量转化的深化。功和能的关系是本章的一 条主线,也是定量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提出 “守恒”思想的重要基础。因此,正确地理解功 的概念,特别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本章教 学的重点之一,十分关键。但是,本章从功和能 的角度来研究力学现象,学生对此比较陌生,也 比较难理解。
教法:主要是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和启发式 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3_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27 个课题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用功率来描述做功的快慢,知道功率的单位。
2、技能领域:初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情感领域:通过功率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难点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三、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1、反映该物体做功的快慢。
2、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P=W/t3、单位:瓦特(W)OR焦/秒(J/s)OR 牛·米/秒(N·m/s)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两张图片作对比,说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提出两者做功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1、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反映该物体做功的快慢。
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P=W/t单位:瓦特(W)OR焦/秒(J/s)OR 牛·米/秒(N·m/s)说明:物理量的单位可以通过推导的公式来获得介绍:(1)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指标之一,介绍功率对生产的意义(2)介绍人和部分交通工具的功率值2、例题解析例1:有两台功率大小不同的起重机,已知它们的功率之比是1:3,若让它们完成相同的功,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若它们的工作时间相同,则完成的功之比是。
例2: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水箱,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水箱,1小时即可能把水箱充满。
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kW?(g=10牛/千克)(三)布置作业1、课本P77练习第4题。
2、作业本第二节第二部分。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展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中例子的分析,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比照,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2学情分析“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但通过前一节及以前的学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学生尚未学过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但这并不影响学生根据经历判断具体物体的势能的大小。
而且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但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终究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拟迷茫。
教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入主要是由于: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②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终究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拟迷茫,故教师可以借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关功的计算难点:判断是否做功。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一〕引入〔取材我们浙江的骄傲和拉车达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动1.观察图片,说说这两个过程能量转化占旭刚举重:;头发拉车:。
链接语:杠铃和车增加能量,为了知道能量转化了多少,请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拟,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活动2【活动】1.功的条件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拟,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实例能量的变化受到的力及方向发生距离的方向ⅠⅡ〔1〕总结功的条件〔1〕;〔2〕。
活动2.找出以下情景中,戴罗建对铅球做了功。
〔〕①从地上捡起铅球放在肩部②托着铅球在原地不动③手握铅球,向前推一段距离④迅速投球后,铅球在空中飞行⑤托着铅球慢慢走向队友本次活动学生熟悉了做功的条件,而且从中归纳得到不做功的情况,为两个条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4为后面的例2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中例子的分析,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2学情分析
“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但通过前一节及以前的学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学生尚未学过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但这并不影响学生根据经验判断具体物体的势能的大小。
而且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但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究竟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较迷茫。
教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入主要是由于: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②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究竟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较迷茫,故教师可以借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关功的计算
难点:判断是否做功。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一)引入(取材我们浙江的骄傲和拉车达人,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1.观察图片,说说这两个过程能量转化
占旭刚举重:;
头发拉车:。
链接语:杠铃和车增加能量,为了知道能量转化了多少,请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较,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2【活动】1.功的条件
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较,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例
能量的变化
受到的力及方向
发生距离的方向
Ⅰ
Ⅱ
(1)总结功的条件(1);
(2)。
活动2.找出下列情景中,戴罗建对铅球做了功。
()
①从地上捡起铅球放在肩部②托着铅球在原地不动
③手握铅球,向前推一段距离④迅速投球后,铅球在空中飞行
⑤托着铅球慢慢走向队友
本次活动学生熟悉了做功的条件,而且从中归纳得到不做功的情况,为两个条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4为后面的例2做铺垫。
(2)归纳不做功的情况:
①。
②。
③。
(3)总结功的定义,。
活动3.运动会结束戴罗建将铅球带回家的途中判断对铅球有没有做功?
1.手拿着铅球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
2.手拿着铅球站在水平匀速行使的汽车上
3.乘电梯时,将铅球放在电梯上,电梯从1楼上升到3楼
4.手拿着铅球,在电梯中从3楼上升到10楼
5.到家把铅球水平交给妈妈离开手之前
结合提示归纳描述功的方法,提醒学生做功必须受力分析。
结合运动会的情景,深化巩固做功的条件,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为做功不等于做工(工作)起到衔接作用,使得学生更易接受,知识结构更顺畅。
活动3【讲授】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较,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评论(0)
活动4.思考:第二次与第一次比较说明做功多少与什么有关,什么关系?
第三次与第一次比较说明做功多少与什么有关,什么关系?
(1)归纳功与力和距离的关系
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公式:功 = 力×距离
W = F.S
(3)功的单位:牛·米焦耳,简称焦(J)1焦耳=1牛·米
(意义: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焦。
)
例1:用100牛的水平力将某重为500牛的物体沿水平地面拖动5米,该力做多少功?
例1:用100牛的水平力将某重为500牛的物体沿水平地面拖动5米,则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多少功?
熟练使用公式,强调解题格式,其中给出重力,对解决问题有一定干扰,看学生是否真正会判断是否做功。
例2: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牛的力,将10牛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球在地面上滚了30米才停下来,人脚对球所做的功为()
A.750焦
B.300焦
C.450焦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例3:有一物体重100牛,将该物体从1楼匀速提到3楼,每层楼高3米,需要做多少功?思考能量转化多少能?
强调公式W=Gh,其中学生对从一楼到三楼楼高判断失误,并引出功和能的关系
(三)功和能的关系
1.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3.能: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4.已知马车重3000牛,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2倍,马拉着车匀速行驶100米,拉力做多少功?
此时是否马车的动能增加焦?
产生矛盾冲突,虽然做功,但能量并没有增加,要求学生课外去解决,但课外不直接告诉原因,让学生知道学习不仅仅在课堂,向焦耳学习,从中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摩擦力也做功,发现两力一样大,学生不难得出,做功抵消,说明有力做负功,为高中学习力做负功打下基础。
活动4【练习】功的量度
例2: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牛的力,将10牛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球在地面上滚了30米才停下来,人脚对球所做的功为()
A.750焦
B.300焦
C.450焦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例3:有一物体重100牛,将该物体从1楼匀速提到3楼,每层楼高3米,需要做多少功?思考能量转化多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