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情况说明心理不正常
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
精神病和神经病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
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
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
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
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
根据现有的资料说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那么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的新代产物在脑聚集过多所致。
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
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
但凡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缓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病症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与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
概括地说,可以将病症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病症,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病症,表现为瘫痪。
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病症、检查以与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
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那么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一心理危机的相关理论一心理危机的含义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三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第一,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第二,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验不良现状;第三,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第四,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第五,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四心理危机的特征1.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2.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一样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3.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而且还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4.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5.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五心理危机的结果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二如何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1 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学生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会导致心理危机发生.还有抑郁心理、孤僻性格、自卑心理、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是引起心理危机、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抑郁心理与孤僻性格往往与人格发展、早期经历不良等因素有关;自卑心理往往与自身缺陷、自我期望过高过低等因素有关;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是心理问题已经危机化了,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极端行为.2 从微观方面来看,识别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个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应,需要是情绪的基础.当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发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异常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淡漠、躁狂等.大学生的情绪突然改变、明显不同于往常,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无故哭泣、意识范围变窄、忧郁苦闷、烦恼或喜怒无常、自我评价丧失、自制力减弱等消极情绪时,就有发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恶劣的情绪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临床表象.2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个体大学生出现行为异常,如:饮食、睡眠出现反常、个人卫生习惯变坏不讲究修饰、自制力丧失不能调控自我、孤僻独行等非常态行为时,就要注意是否有心理危机问题了.行为异常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条件之一.行为变化也隋绪变化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必然导致行为的反常变化.3学习兴趣下降如上课无故缺席,常迟到早退,成绩陡然下降,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听课.心理学认为,正常、有效、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标准.当个体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学习这一功能时,就说明是心理状态发生了问题.4丢弃或损坏个人平时十分喜爱的物品这也是十分典型的识别根据.如果个体大学生不能正常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平时很喜欢的东西随意丢弃或毁坏等,这意味着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发生了,而且是心理障碍达到危机的程度时,才会出现的情况.5自杀意图的流露如谈论自己的死或与死有关的问题,或写下遗嘱之类的东西.有的甚至已经试图采取过某些手段企图自杀.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一危机干预的步骤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1.确定问题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3.给予支持和帮助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4.提出应对的方式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其思维方式.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5.制订行动计划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计划应该根据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计划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一些实质的救助行动.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可靠同盟、价值增进、工具生帮助、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亲密感和满意度等调节功能,这些功能对处于危机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二危机干预主要应用技术1 支持技术.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危机,使病人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由于危机开始阶段病人焦虑水平很高,应尽可能使之减轻,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2 干预技术.又称解决问题技术,帮助病人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行动,常能取得较好效果:1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罗列并澄清各种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4选择最可取的方案;5确定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6执行方案;7检查方案的执行结果.在这里临床医务人员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促进和鼓励,而不是提供现成的公式.进一步讲,治疗人员在干预的过程中的职能是:1帮助患者正视危机;2帮助患者正视可能应对的方法;3帮助患者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4可能的话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提供帮助;5帮助患者回避一些应激性境遇;6避免给予不恰当的保证;7敦促患者接受帮助.危机干预的倾听技术危机干预浓缩了一系列治疗技术和策略,要求危机干预工作者比日常心理咨询或治疗者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准确和良好的倾听技术是危机干预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上有时仅仅倾听就可以有效地帮助所有的人.为了做到很好地倾听,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会全神贯注于求助者.有效倾听的重要因素有:1.要在开始时就用自己的言语向对方真实地说明自己将要做什么.2.要让求助者知道,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够准确地领会其所描述的事实和情绪体验.3.要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明确了解自己的情感、内心动机和选择.4.要帮助求助者了解危机境遇的影响因素.四自杀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一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危机工作人员应评价自杀求助者三方面的警示信号,即:危险因素、自杀线索、呼救信号.1.危险因素;如果当事人无论何时具备了下述的4—5项危险,危机工作者就有理由认为该当事人正处在自杀的高危时期:1求助者有自杀家族史;2求助者曾有自杀未遂史;3求助者已经形成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4求助者的家庭因损失,个人虐待,暴力或遭受性虐待失去稳定;5求助者陷入特别的创伤损失而难以自拔;6求助者是精神病患者;7求助者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8求助者最近有躯体和心理创伤;9求助者有失败的医疗史;10求助者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11求助者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最近因抑郁症住院;12求助者有特别的行为或情绪特征改变,如冷漠、退缩、隔离、易激怒、恐慌、焦虑或社交、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的改变;13求助者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14求助者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情绪中不能自拔;15求助者显示一种或多种深刻的情感特征,如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或失望.2.自杀线索;深感矛盾或内心冲突的大多数想自杀的求助者,他们不仅提供一些自杀线索,而且以某种方式请求帮助.这些线索可能是言语的,行为的,处于某种状态或综合症的线索.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遭遇了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折;为了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情感上感到绝望无助;对自杀的态度通常是矛盾的;想与别人交流,但找不到与人交流的途径;为了寻找出路和心灵的解脱.3 呼救信号;对于危机工作者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所有想自杀的求助者都提供了几种线索或呼救信号.有些线索和寻求帮助的信号易于识别,但有些是难以识别的.按照施奈德曼以及他的同事所说的,没有任何人百分之百地想自杀.有强烈死亡愿望的人是非常矛盾的,茫然的,想抓住生命.他们的情绪和他们的想法是平行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是非逻辑性的,他们只看到两种可能的选择:痛苦或死亡.他们尤其不能想象自己还能得到幸福,还能走向成功.每一个求助者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危机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否存在强烈的死的愿望或绝望感并伴随自杀方式,危机干预工作都必须鉴别自杀意念的强度以及自杀危险的程度.上面描述的这几个方面的警示信号,可使危机工作者或其他任何与求助者接近或亲近的人转换成挽救生命的行动.二自杀危机的干预在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中,教师所起的是危机干预咨询师的作用,他们对学生自杀危机进行咨询和干预,帮助当事人摆脱自杀的危机.干预的方法主要是:1.在为自杀当事人咨询时,咨询老师必须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说,逐步探究哪些抑郁情绪在影响着当事人.咨询老师首先必须排除自己的焦虑,这样他才可能有耐心引出当事人全部有关的信息.2.干预工作人员有必要与当事人一起体验他们绝望感、失助感、无用感、隔离感、沮丧的哀痛和失败感.干预工作人员可能干的最糟糕的事是对当事人保证说: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坏,事情会慢慢地好起来的,你有充分的理由活下去.尽管从现实角度看,干预人员这么说没有错.但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话说明干预人员并不理解他,更使他感到隔绝于周围世界.为了有效地帮助当事人,干预人员必须从当事人看不到丝毫希望的冰冷的眼光出发去体验现实.这就意味着,干预人员要甘愿并且能够在某些事情中探寻和体会他自己的绝望感和空虚感.3.自杀咨询的规则首先,要弄清楚当事人已考虑或筹划用哪种方法自杀,一般来说方法越具体,离死期就越近.其次,劝导当事人多看光明面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当事人能够在情感上接受光明面,他也不至于陷入今天的境地.第三,咨询老师应该始终对自杀抱有高度的警惕.因为自杀者大多是性格高度内向者.他她可能并不暴露出任何自杀迹象,但只要他具有任何一点自杀的可能,就应千方百计引出他的内心自杀动机.4.自杀干预的原则五要:1保持平静、沉稳,对当事人随之而来的暴风雨般的情绪要有心理准备;2给当事人充分的机会倾诉,以便确定危机类型、诱发事件及严重程度.不要试图消解自己被当事人引起的沮丧感;3必要时询问客观问题,只要得当,可有镇静作用;4要直接面对事情,勿涉及深层及潜意识原因这些留待以后;5可向社区、医务、法律等机构求援.十不要:1不要对求助者责备或说教;2不要批评求助者或对他的选择、行为提出批评;3不要与其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4不要被求助者所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6不要过急,要保持冷静;7不要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8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的秘密;9不要把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浪漫的、神秘的,以防止别人盲目仿效;10不要忘记跟踪观察.5.大学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学校可以围绕着五级防护开展工作.一级防护:学生自我调节自觉地认识自己、独立地调节各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二级防护:学生的朋辈互助有互帮互助意识和能力,通过互帮互助解决某些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培训志愿者开展朋辈互助活动.三级防护: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有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保护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及时推荐某些学生去咨询.建立院系心理健康联系人制度,培训心理辅导员,合作开展重点学生工作.四级防护: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负责对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五级防护: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工作医院能对问题学生心理疾病实施门诊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家庭能协助并配合做好当事人的心理问题的防护和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与校医院及校外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6.大学生自杀事件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在校园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自杀事件的目击者和同学好友伤害更大,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尽快对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个别咨询和干预.咨询师直接与学生交谈,为学生提供安全场所,让其发泄悲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2团体咨询和干预.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对未来和生命的看法,但不宜对自杀的学生进行太多的纪念,经验证明,不渲染自杀的戏剧性、浪漫性、神秘性,有助于防止别人盲目效仿;3及时公布事情真相,避免误传和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五如何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1〉主客观一致,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2〉知、情、意相统一,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3〉人格相对稳定,观察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六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议论自已,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已评头论足等等.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至今仍未发现有确诊意义的生物学指标,实验室的检查只能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因.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病程至少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有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缺乏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丧失——否认自已有精神病,另外,在精神症状表现上至少有下述二项肯定存在: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思维,如讲话缺乏中心内容,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将无关的几个词并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窍等.2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内容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已的大脑受无线电波控制,房间里装上窃听器,被人跟踪,周围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已等等.3情感障碍:不协调,淡漠或倒错,如自言自语,痴笑,喜怒无常等.4幻听:听到有人评论自已的声音或命令、争论性幻听,感到自已的思维被大声地讲出来等.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木僵,或怪异的愚蠢行为.6意志减退:孤独、退缩、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数日不理发、不洗澡等.7被动体检:被控制感,思维被洞悉,思维被插入、被撤走或中断等.治疗与预防一般主张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维思通、氟哌啶醇、舒必利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坚持服药治疗,辅助一定的心理社会康复训练.2抑郁症——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环境不相称,可伴有思维缓慢和运动性抑制,患者表现为自我感觉不良、情绪低落、对外界反应缓慢、联想迟钝、言语动作减少,甚至发生木僵.患者可伴有自卑、自责和自罪观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1. 抑郁心境.这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2. 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轻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者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3. 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4. 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5. 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重者则终日不思茶饭,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增强的现象.6. 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
2不健康心理
慢病科
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简述9
• • • • • • • 1、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常识性区分: ①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②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③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④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⑥不包括有无明显躯体反应。 2、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 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所以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 用的和可取的,这是因为 ①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 ②焦虑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 ③焦虑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 ④焦虑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慢病科
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简述11
• • • • • • • • • • • • • • • 种判别标准: 一、正常与异常心理非标准化区分的5种判别标准: 正常与异常心理非标准化区分的 种判别标准 1统计学角度 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统计学角度 2文化人类学角度 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文化人类学角度 3社会学角度 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社会学角度 4精神医学角度 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精神医学角度 5认知心理学角度 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认知心理学角度 正常与异常心理标准化区分的4类判别标准 类判别标准: 二、正常与异常心理标准化区分的 类判别标准: 1医学标准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以一个人偏离统计学上常态分布平均值的程度判断是否正常 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按求助者的内省经验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有主观性)判断 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能否按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道德规范行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社会适应标准 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3原则 原则: 三、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 原则: 1统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的协调一致性) 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意的协调一致性) 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常见心理问答与危机课后复习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作业(1)说明:本次作业共包括3道简答题,参阅“推荐学习安排”栏目的资料,分别给出回答。
(要求用A4规格复印纸手写问题和答案。
打印、复印的作业一律不能给分。
)问题1.请简要说明感觉障碍的3种形式。
(30分)感觉障碍是指在反映刺激物个别属性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和异常。
感觉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3、感觉倒错(paraesthesia)。
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
其特点是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
问题2.请简要说明知觉障碍的2种形式。
(20分)知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知觉异常的现象。
知觉的障碍是心理过程障碍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许多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知觉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错觉(illusion):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2、幻觉(hallucination)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但病人却感知到它的存在。
3、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4、其他。
问题3.妄想的特点及其类别。
(要求内容全面、翔实)(50分)妄想属思维内容障碍,主要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的荒诞,包括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是指在精神病态中产生的,缺乏事实根据地,坚信自己的某种错误判断和推理,是思维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
2023年心理咨询师题库(巩固)
2023年心理咨询师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1、(),是造成青年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A.父母不良教养的影响B.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C.社会需要是变成压力还是变成动力的问题D.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性影响【答案】:C2、关于企业规章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规章制度虽然能够使员工步调一致,但同时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B.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水平低的表现,好的企业不用规章制度便能够管理有序C.在规章制度面前,没有特例或不受规章制度约束的人D.由于从业人员没有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遵守与不遵守规章可视情况而定【答案】:A3、心理咨询师提问过多的可能原因是()。
A.没有掌握好必要的理论B.会谈类型选择错误C.没有理解求助者的问题D.会谈目标制定错误【答案】:C4、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A.思维发展的抽象逻辑水平B.自我意识的成熟水平C.社会性需要和社会化的成熟水平D.身体的成熟水平【答案】:D5、在心理咨询中急于下结论的原因是()。
A.咨询师咨询技巧差B.咨询师共情能力差C.咨询师不重视倾听D.咨询师不尊重求助者【答案】:C6、处于妥协期的病毒感染者的行为特点是()。
A.过敏B.精神兴奋性高C.淡漠D.不再怨天尤人【答案】:D7、思维奔逸是一种()障碍。
A.思维内容B.思维逻辑C.思维联想D.思维定势【答案】:C8、(省略了部分咨询谈话内容)A.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B.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C.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以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D.咨询师本身的特征【答案】:B9、在统计MMPI的测验结果时,原始分数需要转换成()。
A.T分数B.标准分数C.Z分数D.常模分数【答案】:A10、艾利斯总结的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不包括()。
A.每个人绝对要获得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B.人对于自身的痛苦可以控制和改变C.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它是否在各方面都有所成就D.如果事情非己所愿,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答案】:B11、在MMPI测试中,A因子得分高的受测者,往往具有()的性格特点。
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说明范文优选
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说明范文优选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说明范文优选1学生的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极易受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通过对我校471名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我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其主要表现来说是: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xx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证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应激
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生理反应进行适应的 过程。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应激输入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应 认知评价 激 源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个性等等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第二节 应激源
一、应激源的概念
❖ 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用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次级强度。
❖ 其中应激值最高的三件事是配偶死亡(100LCU)、离婚 (73LCU)和夫妻分居(65LCU)。
❖ 我国学者张明园、杨德森等也编制了适合国情的生活事件 量表,并已广泛使用。
变化事件
1、配偶死亡 2、离婚 3、夫妻分居 4、坐牢 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个人受伤或患病 7、结婚 8、被解雇 9、复婚 10、退休 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12、妊娠 13、性功能障碍 14、家庭增加人口 15、调换工作岗位 16、经济改变 17、好友丧亡 18、改行(工作) 19、夫妻多次吵架 20、中等负债 21、取消赎回抵押品 22、职业改变
第一节 应激的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一)物理学应激观 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
荷过程。
(二)在其他领域 指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和心理压力等。
(三)生物应激观观点
加拿大学者塞里(H. Selye)的“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GAS 三阶段:
▪ 1 警戒期: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的整 体防御能力;
4.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A.认知改变
变态心理学-概述、区别
• 超我------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
德化了的自我。也称理想自我。
超我被认为是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 最文明的一部分,是一定社会的道德、伦理和 价值标准内化的结果。 。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准则”监督自 我的行动。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
★ 生物本能我,心理社会我,和道德理想我。
③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 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 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非理 性冲破防线 – 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
• 如果冲不破防御,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 – 不是冲突和痛苦彻底消失 – 隐藏到潜意识之中,以扭曲的形式变相表 达自己 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口误或失误行 为等
流行病学调查:精神障碍群体占人群总体13.47%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1】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不全是异常; 2】经过治疗,心理的异常能够改善或完全纠正;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永远并存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异 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
(三)存在人本主义学派
•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潜 能”,“潜能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 都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潜能”的发展受 到了阻碍。
• 所有人都力求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自我实现。遵 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的社会压力,以及存在 焦虑使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潜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存在焦虑
•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 是“存 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 “责任”的冲突。
• “存在”—个体的人欲选择自己的生存方 式与道路的自由
• “责任”—不得不服从作为社会人的那种 责任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
问题1.简要解释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并说明二者的区别。
(20分)强迫观念: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
知道没有做的必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但是难以摆脱这种冲动。
也称为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
强迫行为:常是强迫思想导致的不自主的顺应行为,企图由此减轻强迫思想引起的焦虑。
问题2.抑郁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0分)(1)持续的,轻到中度的抑郁为主征。
(2)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对往常感兴趣的事情也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3)对前途悲观。
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4)注意力难以集中(5)精神疲惫。
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
(6)自我评价下降。
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伴有强烈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感。
(7)被动的人际关系。
(8)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有自杀念头甚至行为。
(9)有神经症的共同症状,如焦虑,恐惧。
(10)失眠(11)食欲下降(12)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下降问题3.对行为激活疗法加以说明。
(30分)行为激活疗法有称为行为治疗。
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常用的心里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是运用行为主义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行为原理来治疗心理疾患和障碍的技术。
行为疗法着眼在课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
问题4.对再归因训练疗法加以说明。
(30分归因疗法”(attributiontherapy)就是在心理治疗或咨询实践中,通过引导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知觉,来控制和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它是由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发展来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
由于归因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认知现象,所以在心理学中归因疗法属于认知疗法的一种。
坚持采用归因疗法的临床医生相信,任何心理疾病都和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不良知觉有关,所以心理治疗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采取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将患者的不良归因置换为某种中性的、无害的归因.一、名词解释1、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在现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太多压力,其心理状况正在向不良方面发展,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篇1一,学习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
例如,第8题“您觉得目前您主要的苦恼是什么?”,其中有50%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大;以及第22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您的心理压力由大至小排序”,在所调查的48个人中,有30个人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
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
在17题“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有65%的人选择“经常会”或“有时会”;第18题“您认为紧张情绪会给考试成绩带来影响吗?”,有80%的人认为“会,很大”或“会,有点”;以及第19题“您认为大学考证是否会给您带来心理压力?”,有70%的人认为“会”或“一般”,这几道题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心理的不稳定,容易受情绪和外来压力的影响。
二,心理平衡:在第16题“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有65%的学生选择的是一般,只有大概17%的人选择很满意,反映了现实与大多数同学心里所想学的专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在第7题“您觉得自信吗?”,有54%的同学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或“不自信”,反映了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
这两道题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三,人际交往: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第11题“您很关心别人对您的看法吗?”,有73%的人选择了“非常关心”或“比较关心”,这表明处于大学时期的学生比较看重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在第12题“您认为自己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上有存在障碍吗?”,有54%的人认为“有时有障碍”,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因神经衰弱导致无法正常上班情况说明
因神经衰弱导致无法正常上班情况说明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的增加,神经衰弱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和疲劳等原因,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身心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情绪不稳、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头痛、胃肠不适等,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对于那些患有神经衰弱的人来说,正常上班可能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挑战。
首先,由于情绪不稳定和精神疲乏,他们往往缺乏动力和积极性,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可能会感到疲倦、无聊甚至厌倦工作,这使得他们难以保持工作的高效性和产出。
其次,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可能会频繁犯错,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展。
此外,失眠和头痛等症状也会让他们无法集中精力,从而影响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工作变得困难和缓慢。
另一方面,神经衰弱还会对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患有神经衰弱的人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和产生冲突。
他们可能会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使同事间的关系紧张。
同时,神经衰弱还会让他们对工作压力过敏,对同事的意见和批评过于敏感,容易产生猜疑和误解。
这些因素都会让工作环境变得紧张和不和谐,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面对这样的情况,患有神经衰弱的人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自己的工作状态。
首先,他们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法,如瑜伽、冥想、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恢复精神和身体的平衡,减轻焦虑和疲劳。
其次,他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此外,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力量和勇气。
对于工作场所来说,也应该给予患有神经衰弱的员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公司可以提供一些心理健康培训和辅导,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
此外,公司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工作调整,如减轻工作负担、调整工作时间和分配合适的任务等,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人际交往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人际交往心理11、自卑心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能力和特长,只是某些人会因为缺乏自信,瞧不起自己。
没有信心会让自己的优势特长无法发挥出来。
长此以往的无胆量、附和会消磨掉一个人的意志、魄力和胆识,交际圈也会越来越窄。
2、怯懦心理:不少人因为性格内向或者阅历不深的问题,会不怎么善于言辞,导致自己原本很好的计划和设想不能很好实现,中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
3、猜疑心理:猜疑是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最大的劲敌,当一个人用猜疑的眼光审视周遭事物的时候。
会草木皆兵,觉得任谁都在于自己作对,会捕风捉影挑起事端,最终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逆反心理,爱与人抬杠并不能说明标新立异。
凡事要讲个理字才能站得住脚,否则只会遭人厌弃和反感。
5、排他心理:排他心理是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如果总是抱着这种心理不愿意接受新思维、新方式会让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狭小圈子里。
6、作戏心理:交朋友如果不用真心永远换不来真心,如果随时抱着逢场作戏的心理只会让自己周围的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7、贪财心理:朋友不是相互利用,不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才行。
过河拆桥可能让你占了一时便宜,但会招致人格受损。
8、冷漠心理:高傲不能说明你有个性,只能说明你没学会怎样与人相处。
这样是会让别人不敢接近你,失去更多原本是朋友的人。
人际交往心理2良好的心理,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
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问答题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技能问答题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答:(一)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二)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知、情、意;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排除精神病;典型症状:如有幻觉,抑郁,躁狂,焦虑,恐惧,疑病等自知力:自知是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心理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作怎样的解释。
心理正常的人(包括神经症)都有自知力,而心理不正常的人(精神病性患者)没有自知力求医行为:心理正常的人(包括神经症)都会表现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心理不正常的人呢(精神病性患者)则很少主动求医2、内心冲突的类型(常形/变形,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3、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反应强烈程度;4、病程(一般心理问题1-2个月,一般不超过2个月;严重心理问题2个月—半年);5、社会功能受损害程度;6、情绪反应有无泛化(泛化是与最初引起情绪具有类似性质的事物也能诱发同样的情绪)二、收集求助者临床症状相关的临床资料的途径有哪些?1、主诉;2、家属报告;3、摄入性会谈;4、临床观察;5、心理测验;6、其他三、咨询对象应具备的特征或条件(适宜的求助者的特点)(P177)1、动机正确;2、人格正常;3、信任度高;4、行动自觉;5、匹配性好;6、智力正常;7、年龄适宜;8、内容适宜。
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宜自己咨询:(P179)1.欠缺型:由于咨询师受训的重点和擅长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对某些类型的咨询内容很可能不懂、不擅长;2.忌讳型:有些咨询师在价值观念、情感方式上很可能对某些求助者、某些咨询内容持有一定程度的敏感、偏见和忌讳,这种情况很容易影响咨询效果。
3.冲突型:咨询师与求助者可能在个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协调,甚至存在明显的冲突。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求助者对咨询师信奉的某种理论方法持不信任的态度,则就不能使用该方法咨询。
四、初诊接待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P2)(一)工作程序1、做好咨询前准备工作;2、礼貌接待礼貌语言;3、间接询问求职者,不可逼问;4、询问结束,明确表态,能否提供帮助;5、说明保密原则;6、简要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性质,便于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能解决什么问题;7、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8、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方式。
高一年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乐至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乐至中学鄢兴科人的心理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傍边的。
从广义上讲,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老年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的规律与学生心理特征,对老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感化。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本身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促进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效的人。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主要的心理特点:认识发展的特点: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急剧转化,辩证思维获得明显发展,发散思维活跃,有新的思维品质,敏捷性和批判性增强,创造能力增强。
感情意志发展特点:感情发展的特点:其一,感情丰富和高级感情发展。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不仅开始发展了自我感情,如自尊心、自卑感等,而且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社会感情体验也迅速发展,这是青年感情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此外,青年的友感情,对升学就业的感情体验,对异性的感情体验,均比儿童少年时代丰富和深刻。
其二,内向性和浮现性共存。
高中学生常常将情绪感情埋藏于心,不愿让人知道;有时夸张浮现其情绪感情。
对于高中生的情绪感情,教师该当仔细观察,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才能恰本地进行教育。
其三,情绪不稳定。
高中学生情绪强烈,但不太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但高中学生的情绪并不像儿童那样简单易变。
高中生情绪强烈,体验深刻,因而无形之中会使其较长时间地沉浸在已经发生的情绪状态之中,加上青年感情丰富深刻,他们可以较长久地回味已经发生的感情体验,形成稳定的心境,从而浮现为执拗。
其四,感情的倾向基本定型。
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生观、世界观的逐渐形成,使得高中学生感情倾向基本定型。
高中学生的爱与恨受他们的原则所限制。
例如,他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对贪污腐蚀现象的深恶痛绝,是与青年的道德评价准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读心术
学点读心术教你如何看透人心。
【读心术】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强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4、穿着不拘小节:代表个性随和5、一坐下就翘脚:这种人充满企图心有行动力6、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7、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坚持己见。
【通过动作攻破心理】1、单眼微眯,单侧嘴角微挑,表不屑、轻蔑;2、手扶额头表内疚、羞愧;3、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表自责;4、瞳孔在生理正常的情况下散大,表生气、恐惧;5、摸侧脸或摸耳朵,说明正在控制情绪,表紧张。
【这些小动作你注意了吗】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读心术-笑的表情】1、笑时嘴两端猛向上,善于社交,有亲切感,具有冒险患难精神。
2、开口大笑,性格大方,不拘小节。
3、口两端稍下垂,微开口的表情,略属内向,注意细节。
4、几乎不开口的眯笑型表情,倔强固执,有理想。
【读心术-从口头禅读懂对方性格】①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他人误解,性格急躁)②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而冷静)③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④啊、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读心术之笔迹案例】1)字偏大,力度大。
此人的能力强。
思维宏观。
2)线条生硬,横折特征来看,直角或者尖角。
说明此人有原则性,处理问题不太圆滑。
3)捺不外展。
说明此人不善于与人交往。
4)有的竖钩很长。
说明他有突破精神,执行能力强。
【社交应酬潜规则之人脉关系定律】1、不要总显示比别人聪明。
2、想钓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3、让对方做主角,自己甘愿做配角。
4、目中无人,一败涂地。
5、常与人争辩,你永难赢。
6、锋芒太露,下场不好。
7、刺猬原则,保持适当距离。
8、树一个敌,等于立一堵墙。
【社交应酬潜规则之对付小人的方法】对小人要勤打招呼,少说话;不主动来往,但不拒绝来往;不深交,但不绝交;可以给予好处,但不能占小人便宜。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标准与规范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标准与规范事项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研究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危机状况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预防工作,将潜在心理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全学生生命,提高学生健康快乐的幸福指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排查标准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一般要参考三个动态维度:强度(自觉难以忍受)、持续时间(一周以上)和频率(一周内三次以上),同时参考以下静态标准。
(一)身心成长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学生因身心成长变化和环境适应不良造成的心理失调。
这种情况既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恰当的行为规范、缺乏社会生活技巧等原因造成,也有可能是身心健康原因所致。
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总体应对能力较弱,缺乏丰富的社会支持系统,情绪调控能力差等特点,容易导致心理危机。
(二)精神障碍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一部分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甚至达到精神病的诊断标准的学生,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加上环境压力,容易造成心理失调,这些学生可能(尤其是其中的抑郁症或抑郁型人格障碍)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三)突发性、环境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学校或学生个体生活中出现了突发事件后给部分学生甚至全部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形成暂时性的心理失调。
还有一些学生遇到环境压力和应激事件,如学习压力、考前焦虑、休学后复学、不能正常毕业、曾经受过违纪处分等、找不到工作、经济困难、感情应激事件(如失恋)、家庭出现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亲人重病等)、自己的身体疾病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扰。
突发事件或应激事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对事件的认知水平与应对能力。
因此,在发生环境性危机事件后,要特别关注那些本身就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以及因突发事件和应激事件而导致思想、行为和情绪特别反常的学生。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识别信号1、学习与生活(1)成绩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现象,却找不出原因;(2)经常旷课或在课堂上常睡觉,不愿接受别人协助;(3)对自己要求甚高,过分看重分数或无法完成毕业论文,个人承受挫折力又低;(4)对就业抱有很大的期望却未能如愿;(5)沉迷网络难以自控,对其他生活都失去了兴趣;(6)生活忽然变得散漫、没有规律,说不出理由;(7)有既往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8)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scl90测试结果分析报告
SCL-90测试结果分析报告简介本文将对SCL-90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SCL-90(Symptom Checklist 90)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症状和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SCL-90测试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状态。
测试结果概述被测试者在SCL-90的各个子量表上的得分情况如下:1.焦虑(A):被测试者在焦虑方面的得分为X,属于正常范围。
2.抑郁(D):被测试者在抑郁方面的得分为Y,属于轻度抑郁。
3.敌对(H):被测试者在敌对方面的得分为Z,属于正常范围。
4.易激惹(P):被测试者在易激惹方面的得分为W,属于轻度易激惹。
5.焦虑-抑郁(AD):被测试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得分为M,属于正常范围。
6.其他子量表(不列举具体得分):包括人际关系困扰(I)、恐怖(PH)、偏执(PA)、精神病性(PS)等。
结果解读根据SCL-90的得分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被测试者的心理状态。
1.焦虑程度:被测试者的焦虑得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其在面对压力和紧张情况时能够相对稳定地应对。
2.抑郁程度:被测试者的抑郁得分属于轻度抑郁,可能存在一些负面情绪和消极思维。
建议被测试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寻求社会支持,以帮助其缓解抑郁症状。
3.敌对倾向:被测试者的敌对得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其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相对友好和合理。
4.易激惹程度:被测试者的易激惹得分属于轻度易激惹,可能对外界刺激相对敏感。
建议被测试者学会放松和掌控情绪,以减少易激惹带来的不良影响。
5.焦虑-抑郁情绪:被测试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其在情绪调节方面相对健康。
注意事项与建议在解读SCL-90测试结果时,需注意以下事项和提供相应建议。
1.本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诊断的依据。
如需准确诊断,请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2.对于抑郁得分属于轻度及以上的被测试者,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防症状进一步加重。
心理检测对照表
心理普查结果反馈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 Checklist 90)1.量表简介:症状自评量表是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含有90个项目,每项5级评分.测量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包含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指导、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
测得是一个人在某段时间里(通常是一周)的症状水平。
2.结果分数:3.结果解释0)总分是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反映症状严重程度。
1)躯体化(Somatization):该因子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强迫症状(Obsessive-Compulsive):它与临床强迫症表现的症状、定义基本相同。
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认知障碍的行为征象也在这一因子中反映。
3)人际关系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
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期待亦是这方面症状的典型原因。
4)抑郁(depression):它反映的是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
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还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
以反映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
另外,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
5)焦虑(anxiety):它包括一些通常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一般指那些烦燥,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等。
测定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一项解体感受的项目。
6)敌对(hostility):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
其项目包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
孩子自责情况说明
1.为什么孩子容易自责1。
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总是在不停地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所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总是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的能力,由此出现自责心理在所难免。
2害怕失去朋友老是爱把责往自己身上揽,总认为不这样做就会被朋友看不起,这其实是对人际交往的一种误解。
人与人之间时需要互相尊重的,自己的一味迁就,可能会使他人产生巴结,讨好之感,会强化他人对自己的无所谓态度,从而更容易失去朋友。
3过于好强这样的孩子总是对自己施加过度的道德压力,认为为自己着想就是自私的表现,而对责任承担的无能为力感又会促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
过度自责很容易使孩子的心理不堪重负。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才是赢得别人的尊重。
让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
家长要告诉孩子:自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人不可以总是懊悔。
既然你已经错过了夕阳,又何必擦着无用的眼泪错过繁星。
流一滴眼泪告别过去,松一口气为现在,握紧拳头为明天!要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真诚待人,乐观生活。
2.把小孩弄受伤了自责的心情说说1,总是我不经意间的歇斯底里,触碰了你最终的底线。
自责已来不及,我深感内疚。
2,世界上最悲的事情,是你明知道自己在堕落,却还是活在自责内疚中,而不去采取行动。
3,最大的痛不是心灵因为折磨莫过骨肉离,更不是肉体俗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无法言表的自责,内疚与痛恨。
4,不因一个失误内疚自责,不为一堆垃圾伤心难过。
5,一个人对你付出太多,你却只能用百分之一回报时,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将沉淀成悲伤的内疚。
回报不了,就会很痛苦。
但,不可能都不亏欠的。
只能努力折腾自己,让亏欠变少,让牺牲变成自己。
这样的牺牲并不伟大,因为一个人自以为很牺牲的时候,一定也有人默默在陪着牺牲。
6,世界如此隐晦暧昧,我们的心要像大圆镜,凡所鉴照,尽皆清明。
生活在世俗中,为自己的种种烦恼所累,就算活得这么不得已,就算时时自责忏悔,心里又何时明朗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8种情况说明心理不正常
导语:我们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戒除不良的心理。
那哪些情况说明心理不正常呢?下面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1、焦虑状态。
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表现出不必要的焦虑、紧张,经常忧心忡忡,疑虑不快,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忧虑。
2、抑郁状态。
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表现。
这种女性缺乏生活的动力和情趣。
生存欲望低下。
3、疑病状态。
常有疑病情绪反应,有疑病性不适症状;自我暗示性强,求医心切。
4、燥狂状态。
情绪高涨、兴奋,活跃好动,动作增多,交际频繁,声音高亢,有强烈的欣快感。
这种状态易发展为躁狂症。
5、激情状态。
经常呈现出激情状态,应视为心理缺陷。
6、淡漠状态。
对外界客观事物和自身状况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孤独、不合群。
7、幼稚状态。
心理年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情绪幼稚化,表现出“老小孩”式情感。
8、反常状态。
情感反常,不协调,甚至出现矛盾的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