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二 赏析

合集下载

歌曲西湖赏析

歌曲西湖赏析

歌曲西湖赏析摘要:一、引言二、歌曲《西湖》的背景介绍三、歌曲《西湖》的歌词分析四、歌曲《西湖》的音乐特点五、歌曲《西湖》的艺术价值六、结语正文:一、引言歌曲《西湖》是一首广受欢迎的华语歌曲,由著名歌手林俊杰演唱。

这首歌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西湖为背景,歌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画卷,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从歌曲的背景、歌词、音乐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赏析。

二、歌曲《西湖》的背景介绍歌曲《西湖》创作于2010年,是为了迎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而作。

这首歌以西湖的美景为灵感,歌词中融入了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等著名景点,将古典文化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西湖画卷。

三、歌曲《西湖》的歌词分析歌曲《西湖》的歌词由著名词人方文山创作。

歌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形象地展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色。

同时,歌词中还融入了古典诗词的元素,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使歌曲更具文化底蕴。

四、歌曲《西湖》的音乐特点歌曲《西湖》的音乐风格为流行曲风,旋律优美、婉转。

歌曲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搭配弦乐和民乐,营造出一种空灵、梦幻的氛围。

歌手林俊杰的嗓音独特,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歌曲的编曲独具匠心,将古典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与神秘。

五、歌曲《西湖》的艺术价值歌曲《西湖》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还传承了我国古典文化。

这首歌以音乐为载体,将西湖的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此外,歌曲《西湖》还获得了众多音乐奖项,如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等,堪称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佳作。

六、结语歌曲《西湖》是一首抒发人们对大自然美景之情的佳作。

通过歌词、音乐和艺术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歌的成功并非偶然。

描写西湖的好词好句赏析

描写西湖的好词好句赏析

描写西湖的好词好句赏析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美丽的风景、优美的诗歌、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以下是描写西湖的好词好句赏析:1.美丽的风景西湖秀美的风景以“西湖十景”著名于世: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雷峰夕照、钱塘晚霞、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赛云较量。

这些景点令人目不暇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堤春晓”是西湖的代表性景点之一,有清晨露气未散的江南春色,也有嵌着春意的绿色,加上呈现在游人眼前的创意渲染……2.诗情画意在汉代,西湖被誉为“天下胜景”,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关于西湖的诗词歌赋。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了《钱塘湖春行》——“晴影深秋带,远翠接霄汉”,表达了对西湖秀美景色的赞美。

南宋诗人苏轼写了《西湖二首》:“翠微云里一峰头,一片春愁待酒浇。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表达了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和心情的抒发。

3.浓郁的文化氛围西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

西湖剧场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最著名的剧场之一,经常上演评弹、京剧、杂技等节目。

在西湖游览中还可以欣赏到闻名的龙井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茗经验,品茗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文化遗产西湖不仅有美丽的景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还拥有良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如三潭印月、雷峰塔和翠苑书法。

三潭印月是由苏东坡在北宋时期建造的一座桥,有“三桥印月”的美誉。

“雷峰塔”是杭州市著名古建筑之一,建于北宋。

翠苑书法是杭州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极具收藏价值。

总之,西湖有壮丽的风景、秀美的诗情画意、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重要的文化遗产等多方面的特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也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代表性景点,令人难以忘怀。

《西湖游记二则》赏析

《西湖游记二则》赏析

作者: 王新霞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74-75页
摘要: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文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文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解析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

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

这样,饮酒未尽,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

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赏析: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赏析: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赏析: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

这首诗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具体为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当时他大量创作了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及注释其一译文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

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注释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朝曦:早晨的阳光。

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其二译文晴日阳光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丽至极;雨中的西湖,山间云雾缭绕,缥缈朦胧,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如果将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二月间。

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作品赏析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鲜为人知。

其实这两首诗是一个整体。

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苏轼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课文原文赏析

苏轼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课文原文赏析

《二首·其二》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对于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而这首诗的流传也为西湖增添了光荣,表达了诗人苏轼对于西湖的喜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假设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写西湖的两首诗

写西湖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将西湖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晴天下的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景色十分美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写雨中的西湖,山色朦胧,雨景也别有一番韵味。

最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传颂千古的绝唱。

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显得那么美丽动人。

这个比喻既贴切又生动,将西湖的美景和西施的美貌巧妙地联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水风雨变幻的情景。

首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写乌云翻
滚,像墨汁一样,但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次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则写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上乱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势之大和雨点的密集。

后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则写突然刮来的大风将乌云和雨点都吹散了,湖面上恢复了平静,望湖楼下的水面就像天空一样开阔。

这个转变既突然又自然,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西湖山水风雨的变幻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荣。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西湖》教材解读

《西湖》教材解读

走进西湖沉醉天堂——《西湖》解读4263 紫云茵茵一、初读文章,感受结构之精妙【本文是本单元介绍祖国美丽山川的第二篇文章。

反复读这样的唯美的散文,发现文章的精美之处,不仅美在它的如诗的语言,还美在它的清晰的结构,美在作者清晰的观察视角。

文章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概述了西湖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性。

文章第二、第三、第四段就是具体来写这绝美的西湖的。

其中二三两段是写的阳光下的西湖,而第四段则是写的月光下的西湖,而无论写阳光下的西湖,还是月光下的西湖,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述,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

比喻句的贴切、生动、自然、文笔的清新流畅,用词的精妙,动静结合的妙曼,抑或是虚实相生的描写,都能让每一个读者感受西湖的神奇和秀丽。

因此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品悟语言,增加语言和文化的积累是这类文章常用的教学手段。

】二、阅读课题,品析文题之巧妙【课题开门见山。

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主旨。

西湖所承载的文化挺多的,这个课题的出示,能带给孩子们很多畅想。

比如西湖在哪里?有哪些可观之处?西湖有哪些名胜?西湖美在哪里?在此,教者可以让孩子们去质疑,激发孩子的探究欲,这样的探究欲是学习课文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他们本节课堂的生长点。

】三、细读文本,咀嚼文字之美妙杭(hónɡ)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xiānɡ)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这段话可以成为自古到今每一个人去西湖的理由。

句子里有三个生字。

“素”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而“杭”“镶”是二类字,但是两个字的含义是需要理解的。

“素”是会意字,上是“垂”,下是糸(mì)。

糸,丝。

本义指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也指没有染色的丝绸。

在了解汉字的构成时,指导汉字的书写,相信,孩子们一定记忆尤为深刻。

这个字,在课文中有“历来,一直”的意思。

这里关于“素”的解释可以提供给学生自己选择,让孩子们在反复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和文本对话的过程。

“人间天堂”天堂是自然是人人都向往的最美好的地方,而这样的美称给了杭州,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人们都向往的最美好的地方。

杭州的西湖十景赏析

杭州的西湖十景赏析

杭州的西湖十景赏析(上)西湖美景闻名遐迩,享誉于世。

而其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以及独具匠心的园林设计更为中国园林建筑增色不已,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围绕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上的十处特色风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从其景致形成、人文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大致介绍了西湖旧十景的优美景观及历史价值。

西湖十景是园林欣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貌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以其错落有致的风景著称,是我国的著名风景名胜。

1、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钱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词

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词

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衍生注释:1. “潋滟”:形容水波流动的样子。

2.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这里指细雨迷茫的山色。

3.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

晴天时,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十分美妙;雨天时,西湖周围的山峦在细雨中显得迷茫朦胧,也别有一番风味。

后两句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是淡雅的装扮还是浓艳的修饰,西施都美丽动人,西湖也是如此,无论是晴是雨都有独特的美。

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将西湖的美写到了极致,让人对西湖景色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一生坎坷,但他乐观豁达。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在词的创作上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他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西湖游玩,那天的天气就像苏轼诗里写的一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晴天的时候,湖水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景色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不一会儿下起了小雨,远处的山变得雾蒙蒙的,朋友感叹道:“这不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嘛。

”不管是晴是雨,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怎么看都美,我就想啊,这西湖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藏啊,不管什么时候来,它都能给你惊喜,这就像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状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衍生注释:1.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这里泛指其他时节。

二、赏析:首句“毕竟西湖六月中”,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强调了六月西湖景色的独特性。

后两句具体描绘了西湖六月的景色,那荷叶与天相接,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格外艳丽鲜红。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赏析宋庠阅读附答案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赏析宋庠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重展西湖二首(其一)赏析宋庠阅读附答案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赏析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赏析】西湖是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

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

西部比东部大数倍,水却很浅。

皇祐年间(1049一1054),宋庠贬官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完工以后,他写下了《重展西湖》二首以记其事,该诗即是其中之一。

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

 首联描述凿通西湖时诗人喜悦的心倩。

“绿鸭”写溯水的色彩。

古人常以“鸭头绿”,“鸭绿”形容绿色,“绿鸭”即“鸭绿”的倒文。

陂,池塘。

“东陂”,指西湖的东半。

此句意谓,东半湖虽然面积不大,但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

接着以递进句“更因”承接上文,说明凿断横堤后东半湖的水流入西半湖,其景更令入陶醉。

窦,指山的孔穴,云窦,指从山穴或山谷专注下一代成长。

西湖游记二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阅读答案【篇一:《西湖游记二则》导学案 (2)】>课题:西湖游记两则备课人:邴雪敬使用时间: 2015.10.12审签:张喆备课时间:2015.10.9审签日期: 2015.10.9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保叔.塔()突兀.()棹.小舟( )花光如颊.()为朝.烟() 为夕岚.() 石篑.数.为余言( ) ()罗纨.之盛()夕舂.未下()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2.棹.小舟__ 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 4.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三、翻译并赏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他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

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②今发春雪甚盛④与杏桃相次开发....⑤石篑数.为余言⑥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⑦竟不忍去.湖上⑧艳冶..极矣⑨止.午、未、申三时⑩夕舂..未下湖光染翠之工3.翻译下列句子。

(注意句中加点字解释)①石篑数.为余.言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③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本文描写月景..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注意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哦)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文中哪个句子是全文的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拓展积累。

描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经典宋诗鉴赏

经典宋诗鉴赏

经典宋诗鉴赏诗歌阅读资料之宋诗(一)《塞上》柳开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响箭。

②勒:有嚼口的马络头。

【赏析】主要描写剽悍的北方少数民族的能骑善射。

万里晴空之下,辽阔草原之上,数百名健儿纵马驰骋。

忽然,一枝响箭穿向云天,大家不约而同地立刻勒马伫立,昂首放目,凝神远望。

在这首诗中,诗人先用“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两句来描写一枝飞箭风驰电掣地刺入高空。

“鸣骹”,一种发出响声的箭。

“直上”,表现箭射出后的锐不可当之势。

“一千尺”,形容箭的射程之远。

“天静无风”,不单写出了草原上空的清明宁谧,也写出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寥廓无边。

因而那飞箭的呼啸之声就掠过大地,响彻云霄,传送得更加清晰、更加嘹亮、更加遥远——“声更干”。

云气潮涩,回音必滞,器物浸润,发音必沉;于是诗人以表现燥性的“干”,来形容箭声的轻脆、尖厉,可谓一字传神。

这里,诗人扣着“鸣骹”绘影绘声:上句“直上一千尺”,属于视觉感受,侧重写高,箭身一点,箭影如线;下句“无风声更干”,属于听觉感受,侧重写远,箭声震荡于旷野之上,而这旷野之上的天幕,又恰为箭身、箭影的深色点、线提供了面的浅色背景,点、线、面相互结合而成天然精巧的构图。

写了天上的“鸣骹”之后,诗人紧接着写地下仰看“鸣骹”的人,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碧眼”在这里既突出了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生理特征,又切合此时抬头望箭的规定场景,还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物的内在情感与外在风采,都可以通过它来集中体现。

“胡儿”,犹言胡人小伙子。

在柳开诗中则包含着亲切的语调。

“骑”,骑兵,这里指骑在马上的人。

“提”提收、提控,这里指拉紧马的缰绳。

“金勒”,金属制作、装饰的带有嚼口的马笼头。

“碧眼胡儿三百骑”,描绘一队少数民族的年轻骁骑,句中虽只排列名词,实是以静写动,使人想像那眉宇间流露着威武气概的草原汉子们扬鞭跃马、奔逐追驰的热烈场面。

歌曲西湖赏析

歌曲西湖赏析

歌曲西湖赏析摘要:1.歌曲《西湖》背景介绍2.歌曲创作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3.《西湖》歌曲的旋律特点与分析4.歌词中所描绘的西湖景色及情感表达5.《西湖》歌曲在当代的传唱与影响正文:《西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文歌曲,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于1938 年。

这首歌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景,同时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前途的期许。

一、歌曲《西湖》背景介绍《西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爆发的1938 年,当时贺绿汀在浙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贺绿汀借描绘西湖的美景,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

二、歌曲创作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西湖》歌曲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当时正值国难当头,抗日战争硝烟弥漫,歌曲以西湖的美景为背景,寓意着在战乱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国家光复的期望。

歌曲中的西湖,既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精神家园,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三、《西湖》歌曲的旋律特点与分析《西湖》歌曲的旋律优美、清新,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情。

歌曲采用抒情的曲调,以柔美的钢琴伴奏为主线,结合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等,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意境。

在旋律上,歌曲采用级进、跳跃等手法,使旋律富有变化,充满生气。

四、歌词中所描绘的西湖景色及情感表达歌词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等,展示了西湖四季变换的魅力。

同时,歌词中还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人间天堂”,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的渴望。

在战乱的年代,这首歌更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五、《西湖》歌曲在当代的传唱与影响《西湖》歌曲自诞生以来,一直广受喜爱,传唱至今。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杭州西湖的一张文化名片。

《西湖二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西湖二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西湖二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湖二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短篇小说集。

西湖杂咏二首的赏析

西湖杂咏二首的赏析

西湖杂咏二首的赏析哎,说起这西湖杂咏二首,那可真是一绝啊!这诗啊,就像西湖的美景一样,让人看了心里头美滋滋的,回味无穷。

咱们就聊聊这二首小诗,一块儿感受感受那份诗意盎然。

第一首诗,一读开头,嘿,那“晴湖不如雨湖”的句子就蹦到眼前了。

可不是嘛,晴天时候的西湖固然美,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里,但要说韵味,还得是下雨天的西湖。

你想啊,雨点滴滴答答地落在湖面上,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远处的山啊树啊,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水雾里头,朦朦胧胧的,跟画儿似的。

这诗里头写的,可不正是这种感觉?让人读了,就好像亲自站在湖边,感受着那丝丝细雨,心里头那个舒坦,别提了!再往后看,诗里还提到了西湖边的柳树。

哎呀,那可是西湖的一大看点。

春天的时候,柳树刚发芽,嫩绿的枝条随风摆动,就像是少女的秀发一样。

诗里头说“柳丝轻拂水面”,这画面感,简直了!还有“风拂柳丝轻似梦”,哎呀,这句更绝,一读就让人想起那些温柔的夜晚,风轻轻吹过,柳丝摇曳,好像在梦里一样。

第二首诗呢,开头那句“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西湖的山啊,平时看着就挺美的,一到下雨天,那更是不得了。

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就像是仙境一样。

诗里头写的“雨亦奇”,就是说雨天的山别有一番风味,让人看了忍不住赞叹。

接下来这句“湖面镜平映山青”,也是让人叫绝。

你想啊,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把山的倒影清清楚楚地映在上面,那画面,得多美!还有那句“湖光山色两相宜”,更是把西湖的美景写得淋漓尽致。

湖光山色,本来就是一对绝配,诗里头这么一写,更是让人觉得西湖的美,真是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除了这些,诗里头还写了西湖的荷花、小船、游人等等。

荷花亭亭玉立,小船悠然自得,游人呢,也是络绎不绝。

这些元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西湖画卷。

读着这些诗,就好像在西湖边上走了一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那份悠闲自在的氛围。

说实话,这二首小诗啊,真是把西湖的美写得活灵活现。

读着读着,就觉得自己好像也变成了诗里头的一员,跟那些山水、柳树、荷花、小船、游人一起,融入了这幅美丽的画卷。

歌曲西湖赏析

歌曲西湖赏析

《西湖》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歌曲,歌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首歌曲在中国大陆广为传唱,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对西湖的美好回忆。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歌曲的编曲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笛子、二胡等乐器的演奏,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情。

歌词方面,作者通过对西湖各个景点的描绘,如断桥残雪、苏堤春晓、雷峰夕照等,展现了西湖四季变化的美景。

同时,歌词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西湖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如白娘子传说等,使得歌曲更具有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西湖》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文化底蕴的歌词,成功地传达了人们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这首歌曲不仅是一首歌曲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

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

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

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这都是他“独抒性灵”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

文章笔法也是任随自然,意到笔到。

“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答李元善》)。

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却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颇费笔墨,堪称“不拘格套”。

其实,这是因为越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愈难以用文字描绘,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仅可以收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二绝》)的艺术效果。

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他还是颇懂得艺术辩证法的。

目录:1原文2译文3写作背景4文章层次5写作特点6西湖一原文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②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颊④,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⑤,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⑥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释: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②棹:船桨。

这里做动词,划船。

③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④颊:少女的面颊。

⑤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

⑥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指三国时曹植遇洛河之神之事。

西湖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

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

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⑧,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⑨,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⑤石篑:一个人的号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⑦张功甫:人名⑧恋:迷住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设色:用颜色描绘 ??夕舂:夕阳 ??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受用:享受.译文西湖一: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

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眉姿态发挥到极点。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写作背景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文章层次《西湖一》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写作特点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重点词语理解:突兀:高耸的样子。

棹zhào:划船。

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颊jiá:面颊。

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止:通“只”西湖一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为什么?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

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

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

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

“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

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

”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

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

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

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

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

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

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西湖二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

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

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

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更何况友人陶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

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

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

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奇观:“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度,就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

“绿”指柳条,“红”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

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

其次还表现为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

”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

作者之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

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答: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谈,相辅相成。

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

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仅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十四个字而已。

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该是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情趣与意味呢?作者留给读者去看去想像。

而“月景”确实妙不可言,写得太具体难免要损害其美,束缚读者的神思,而这样略加点染反而勾勒出幽深的境界,具有无穷的趣味。

夜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

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既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消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土道哉!”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为什么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让主角“月”出场,意欲以之唱大轴戏,所以先让配角如烟、夕岚登台铺垫。

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罗纨之盛,在结构上亦是顺理成章。

红男绿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时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种“俗”的表现,其“不识庐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审美的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