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共36张PPT)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共36张PPT)
②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 的遗体或遗迹。
③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石灰岩——主要 形成于浅海环境
页岩——形成于 静水环境
玄武岩——岩浆 喷发冷凝而成
(3)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其遗迹。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物 海洋__无__脊__椎__动物 _脊__椎___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 陆上低等的植物 裸子植物出现,_蕨__类___植物繁盛
④结束:古生代末期,出现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95%的物种消失。
3.显生宙——中生代
(1)时间:
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意为“中间的生命 时代”。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A 5.下列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是有机圈层 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 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 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 层 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A.①⑤ C.④⑤
B.③④ D.①②
(2)演化历史: ①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早期:出现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 后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 ②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 早期:鱼类繁盛; 中期:出现两栖类;蕨类植物繁盛 晚期: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2.显生宙——古生代
(3)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到古生代后期出现联合古陆。 ②地质矿产: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 ③生物的演化: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2.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 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
上天有路
入地无门
下海有法
上天
旅 行 者 1 号 于 1977 年 9 月 5 日 发 射 , 至今仍然正常运作。它曾到访过木 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卫星高解像 清晰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截至 2019 年 10 月 23 日 止 , 旅 行 者 1 号 正 处于离太阳211亿公里的距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思考』: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在海 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判断理由是什么?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首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理由: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理由: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2900 6370
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 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科学家推测,组成地核的物质可 能是极高温和高压下的铁和镍。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 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平,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如何入地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传播速度 的变化, 图中A为 横波 ,B为纵波。
地震波
质点移动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共同点
纵波 波动方向与传播 方向一致
横波
波动方向与传 播方向垂直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2讲 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2讲 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B. 负相关 C. 无任何关系
D. 成正比
答案:1.B 2.D 3.B
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活动的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第1题,太阳黑子出现在光 球层。第2题,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第3题,据图可以判断出黑子数量 与汛期降水量基本呈负相关关系。
注意:尽管太阳辐射量大体具有随纬度增高而减小的分布规律,但全球年太 阳辐射量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而是出现在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 区及青藏高原地区。这是由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 气流,多云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而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 气候干燥,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突 破 技 能
感 悟 高 考
目录
答案: 3. D 4. D
解析:本题组考查本题组考查光合有效辐射及其影响因素。第3题,如仅考 虑光合有效辐射,PAR值数据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 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值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4题,读图 可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 丰富,云雨天较多,PAR值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 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值较大。
A.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 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C. 太阳黑子数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 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
2.图中黑子相邻峰值之间经历的周期大约为( )
A. 22年
B. 16年
C. 9年
D. 11年
3.有关图示黑子数变化和汛期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相关
2.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1)全球年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 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但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下图所 示(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 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内容]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2.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运用资料,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两个方面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
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
思维导图]
1.读下图,回顾并完成相关知识。

(1)主要天体: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3)结合上图,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结构。

总星系⎩⎪⎨⎪⎧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2.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相关知识。

(1)八颗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 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
拓展延伸 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2章 行星地球 3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2章 行星地球 3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
活动特征
活动层 ①太阳黑子和耀斑
次 增多时,发射的电
黑子
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 斑点
②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磁波扰动地球的电
离层,影响无线电 光球层
短波通信
③周期约为11年
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②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
耀斑
③释放巨大能量
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2.“嫦娥三号”于 2013 年 12 月 14 日 21 时 12 分成功落月,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下图为 我国西昌和文昌卫星发射场地理位置比较图。
分析西昌和文昌建设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昌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 水源丰富,能满足发射中心的用水需求;交通便利。 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容易发射升空,利于延长卫星 使用寿命;濒临海洋,地势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监测。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行星地球
学案3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一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 射和跟踪。 (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1.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 1 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 6 000~6 500 之间)、最小值(如图 1 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 3 000~3 500 之间),求 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 减小方向)等(如图 2 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及其圈层结构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及其圈层结构课件

[基础梳理]

法 · 图 表 解 读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
实 ·
切 脉 搏 ·

(1)概念:宇宙中不同形态的 物质 ,统称为天体。








恒星
时 提


菜单
高三总复习 ·地理




源 ·
2.天体系统


法 · 图 表 解 读





·
切 脉 搏 ·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堂 达


固 根 源 · 考 情 体

·

(2)(2011·上海高考)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
表 解

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形状差异。

(×)
重 落

切 脉 搏 ·
【解析】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行星,质量较 大,绕恒星太阳公转。地球由于质量大于月球,因此在万
· 当 堂 达 标
考 点


自西向东

近圆


共面

切 脉 搏 ·
类地
· 当


太阳光照



宇宙环境
考 向

温度

大气
提 升
液态

菜单
高三总复习 ·地理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高三地理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三地理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五、地球的圈层结构 1.读图,填写下列内容,认识内部圈层的特点。
(1)A、B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A
__横__波__
_较__慢___
__固__体__
B
__纵__波__
较快
固体、液体和_气__体___
(2)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界面——___莫__霍__界__面___,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 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 下图所示:
(4)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能量巨大:它是人类可以利用 的最丰富的能源,可以说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点 下图示意横跨帕米尔高原主体、阿莱谷地、西天山、费尔干纳 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及对应的莫霍面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地壳厚度最大处为( D )
A.费尔干纳盆地
B.西天山
C.阿莱谷地
D.中帕米尔
4.图示剖面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是( D )
A.地壳垂直运动
2.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A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 ②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 ③关闭所有
的通信设施 ④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结合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考查太阳辐射能的开 发利用
青海省德令哈市的10兆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是新型太阳能 光热发电站,于2016年8月30日发电成功。光热发电是利用大规模 定日镜场收集的太阳能,将熔盐加热并进行储存,再根据电网的调 度指令利用熔盐与水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发 电机组发电。下图是德令哈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讲)(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讲)(含解析)

专题02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讲)【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一一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一一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5?上海卷)下图所示为某天日、26、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在上海能够看到的月相是(A、新月B 、上弦月 C 、满月D 、下弦月C 、12 天D 、16 天27、假设一个月内会发生月食现象,则月球从图示位置开始,到出现月食,大约需要的天数是(【答案】26、B 27、C试題分忻:26.冃璘察地公转周期釣為谢天,公转方向与业球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光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即务图中逆时针方向.从该日起d天后,月地违线和日地吐绣大体垂直,此时月相应为上弦月-B正确-m在望月即阴历"时]日月地三者处于T直线上地球居中,月球位TW的本影中时.出现月食现象. 结合月球公转周期可知釣辽天后出现月勲c IE确"考点:月球公转运动。

(2013上海卷)(一)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1 •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

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 1.52天文单位。

则速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

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A. 0.52天文单位B.1 天文单位C.1.52 天文单位D.2.52 天文单位2. 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1.A 2.D【解析】1. 火星距离却吐匕地球远.地球萬太阳的距离为L个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仔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夭文单位,则地球到牝星的最近距离犬约沟6 £2个天文单位.乙志愿看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痢主要圉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环境长期失重.火星大气层密度低于地球大气层n 【考点定位】该题结合宇宙探索考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2.1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2.1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7-
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8-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 动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guófáng)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
的是威月胁球可较能稳是定月的球、表确面(定性的) 因素,但陨石撞击具有偶然性,故C项正确。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1)D (2)C
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
关闭
解解析xī析()jiě (dá答答à案案n)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21-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太阳(tàiyáng)对地球的影响
典题研析 (2015山东卷,7~8)日照时数指太阳(tàiyáng)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 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十一页,共三键能力学案突破
-22-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第二章 行星 地球 (xíngxīng)
第一页,共三十四页。
考点一 球
宇宙(yǔzhòu)中的地球和地 的圈层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3.地层(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1)概念: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古生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④结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3.中生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②生物演化⎩⎪⎨⎪⎧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③地质矿产:也是主要的成煤期。

④结束: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4.新生代(1)时间:距今6 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③气候演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地震波主要分S横波和P纵波。

(2)两个不连续界面①A界面——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B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三大圈层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图中范围A层以上部分A、B两层之间的部分B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C 外核和D内核(1)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微点1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1)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地层在下,新的地层在上,呈水平状态。

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地层中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2)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

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年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相近的化石,如含有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等。

微点2 根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根据地层的组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所含的化石,可以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地区;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微点3 生物的演化顺序(1)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3)菌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4)海生无脊椎动物→海生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微点4 两种地震波的特点比较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共性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微点5 地壳≠岩石圈厚度 范围 联系地壳 平均为17千米 地表至莫霍界面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平均为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地球的演化历史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⑥⑤D .③④⑤⑥2.如果在地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C2.B地球的演化历程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演化生物的演化矿产的形成植物动物前寒武纪冥古宙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变化出现有机质无重要成矿期(铁、金、镍、铬等矿物) 太古宙出现蓝藻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古生代早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形成联合古陆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无脊椎动物繁盛—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脊椎动物发展,出现两栖动物并逐渐进化为爬行动物重要成煤期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盛行,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出现主要成煤期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壳运动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四纪出现人类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C.大气演化D.生物演化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

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故选C。

答案:1.B 2.D 3.C地球的圈层结构(2019·高考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B1.内部圈层2.外部圈层圈层组成作用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影响地表温度变化,提供氧气,形成多变的天气现象水圈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引起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生物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改造地表形态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C.②层是软流层D.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到地表的部分为地壳,由图可知,海洋中地壳没有缺失;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小部分;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图中①层和②层,软流层属于地幔。

第2题,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此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减小。

答案:1.B 2.C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4.下列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A.①⑤B.③④C.④⑤D.①②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位于最底层,是岩石圈,而位于岩石圈与大气圈中间的是水圈,生物圈是分布最广、覆盖面最广的圈层,跨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故A、B、C代表的圈层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故选D。

第4题,生物圈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厚度并不是最小的;质量最大的圈层是岩石圈;生物圈不仅仅由生物组成,还包括其他物质;生物圈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故选A。

答案:3.D 4.A选择题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历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2.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前寒武纪联合古陆形成B.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C.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D.在新生代形成了环太平洋沿海地区的高大山系解析:第1题,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生物,鱼类为古生代晚期生物,恐龙为中生代生物,故B选项正确。

第2题,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后期,A选项错误;在前寒武纪形成了大量铁、金等金属矿产,B选项错误;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另一个是中生代,但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C选项错误;新生代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在此时期落基山、安第斯山等环太平洋高大山系逐渐形成,故D选项正确。

答案:1.B 2.D(2020·株洲检测)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宙D.新生代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第3题,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第4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