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技术讲座—--技术、标准

养鹅技术讲座—--技术、标准
养鹅技术讲座—--技术、标准

养鹅技术讲座

前言

养鹅产业是世界范围内一项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朝阳工程。目前鹅肉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我国对鹅的年需求量为8-9亿羽,而饲养量仅6亿羽左右。据预测,上海年需要鹅2000万羽,广州年需要7000-8000万羽,广西也在7000万羽左右,香港每天就需要10万羽。在国际市场上,鹅肉的需求量也呈明显增长趋势,预测缺口在2亿羽左右。在肉类市场消费份额中,鹅肉已经从10年前的1%上升到4%,且仍呈上升趋势。鹅肉消费量的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了丰厚利润。买一羽苗鹅需12元,养殖65-70天即可出售,共需成本15-16元;按今年每公斤12元的售价计,一羽鹅可卖54元,利润15-20元。肉鹅养殖的高收益直接带动了苗鹅的发展,品种好的苗鹅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国际市场鹅产品供不应求,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认为,鹅肉脂肪胆固醇含量比鸡鸭都低,视为美味和保健品,在法国鹅肉价格是鸡肉价格的3倍,东欧一些国家鹅肉价格是肉鸡价格的2.5倍,法国有名说法“穷人吃鸡,富人吃鹅”国际上鹅其它产品更加昂贵,如鹅肥肝每吨3.5-4.5万美元,羽绒价格每吨8-8.5万美元,鹅胸肌3500美元,全世界都重视养鹅。

养殖技术

一、进雏前的准备

一要对育雏舍和运动场地进行检修、清扫,准备好保温设备及舍内围栏。育雏舍可用现成房屋或建设低成本的草棚舍,要求保温、卫生、干燥、通风良好,运动场地较为平坦。

二对舍内外场地和饲养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先用生石灰水刷洗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15毫升和高锰酸钾7.5克),24小时后打开门窗彻底通风,备用。

三将舍内温度稳定在28℃~30℃,并在每个1.5平方米的围栏内铺好垫草。

二、育雏

一潮口。雏鹅到场后,放入围栏内,每个围栏平均放养40只。每个围栏内放置两个料盘和一个饮水器。雏鹅开食前要先饮水,称为潮口。雏鹅出壳24小时后既可用0.02%的高锰酸钾溶液潮口,对个别不会饮水的雏鹅可将其头部按进饮水器中沁一下。以后要让其饮用含有5%多维葡萄糖(电解多维更好)和环丙沙星的温开水,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防治肠道疾病。

二开食。潮口后即可开食。开食料可以用肉鹅专用料或肉子鸡料。1~5日龄料草比为1∶1,6~10日龄为1∶2至1∶3,11~25日龄为1∶4至1∶8,26~30日龄为1∶9至1∶12。1~3日龄可日喂5~6次,4~10日龄日喂7~8次,11~30日龄日喂5~6次,包括15日龄前每天喂2次夜食,15日龄后每天喂1次夜食,每次喂量以雏鹅八成饱为宜。

三温度。最初一周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21日龄时把温度降到20℃,以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节到自然温度,称为脱温。夜间应由值班人员定时驱赶,防止雏鹅挤压、闷死。(附:以小鹅背高处的温度为准。)

四湿度。雏鹅舍内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应保持清洁干燥,垫草应勤更换、晾晒。

五饲养密度。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1~7日龄15~20只,8~14日龄10~15只,15~21日龄10只,22~30日龄6只。条件好的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

六通风。适当开窗通气,保持鹅舍内空气新鲜。以人进入舍内不感觉闷气,不刺激眼、鼻为宜,但应避免贼风入侵,并保持舍内温度适宜。

七光照。一般每天的光照保持16~18小时为宜。每舍安装一个25瓦的灯泡,以雏鹅能正常采食为准,以利于其夜间补饲,并防止挤堆,便于管理。

八放水与放牧。雏鹅10日龄后,如果气温适宜,可以开始放牧。每天放牧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次放牧时间要控制在0.5~1小时,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适当延长放牧时间。阴雨天应停止放牧。雏鹅15日龄前后可开始放水,每次放水时间约15分钟,以后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九卫生与消毒。应勤打扫鹅舍内外卫生,饮水器和料盘应每天清洗,每周将鹅舍内外消毒1次。

三、育成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养到1月龄左右即进入育成鹅阶段。这时候鹅的消化器官发育逐渐完善,消化能力增强,应以放牧为主。鹅每200~300羽为一群,轮换放牧。以每天9时左右开始放牧为宜,上午2~3个小时,下午

3~4个小时。夏季天气炎热,中午应停止放牧。有水源的地方要合理安排放水时间。

育成鹅食欲旺盛,生长发育快,如草资源不足,应适当补饲青草、菜叶或混合精料。精料配方:玉米47%,麦麸15%,草粉或稻糠20%,鱼粉10%,骨粉1%,贝壳粉2%,酵母粉4%,食盐1%。补喂时间可选中午或晚上。75日龄以后,鹅长到4公斤即可择机出售。

育雏期饲养技术

鹅从出壳到28天龄为育雏期,此期雏鹅生长迅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此时,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可以促进鹅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残次鹅的数量,降低死淘率,所以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育雏室的准备。育雏之前,对育雏室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育雏室可以用新新洁尔灭进行喷雾消毒,墙壁地面可以用10%—20%的生石灰喷洒消毒,消毒后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然后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育雏用具可以用新洁尔灭或者是2%的NaOH洗涤,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准备好保温设备,在进雏1—2天进行试温,做到温度稳定。育雏室出入处设消毒池,进出人员尽可能的要做好消毒工作。

(2)育雏期需注意的事项。温度:育雏室温度和雏鹅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活动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刚刚出壳的雏鹅绒毛稀而短,体温调节能力、抗寒能力弱,此时提供合理的温度,是雏鹅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判断育雏室温度是否适宜,

主要根据雏鹅的活动状态来判断。育雏室温度过低时,雏鹅互相拥挤成团,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的叫声,饮水减少,严重时可能造成大量雏鹅压伤,踩死;温度过高时,雏鹅表现为张口呼吸,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频频饮水,远离热源,雏鹅多分布于门窗温度较低的地方;温度适宜,雏鹅活泼好动,呼吸平和,食欲旺盛,均匀地分布在育雏室内。

湿度:鹅特有的生活习性决定了育雏室内往往出现湿度过高,而过高的湿度大大增加了雏鹅对温度的敏感性。在育雏室温度偏高时,潮湿的空气抑制鹅体温的散失,致使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另外,湿热的环境容易引起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发病。而在育雏室温度偏低时,湿度过高会增加雏鹅体热的散失,极易诱发鹅感冒,下痢,扎堆。所以应及时清理鹅舍,使其尽可能的保持一个干燥清爽的环境。

通风:适当的通风是保证鹅舍空气质量的必要条件,但是通风又和保温往往成为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要细心观察,即要保证必要的通风以保证育雏室空气质量,又要避免影响育雏室温度,造成育雏室内温度的不稳定,忽冷忽热。通风一般掌握在,人进入鹅舍内不觉得憋闷,没有刺眼、刺鼻的臭味为宜。

光照:光照对雏鹅的健康影响较大,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在雏鹅5—10天龄时,可逐渐增加室外活动时间,以便接受光照,增强雏鹅的体质。

饲养密度:雏鹅生长迅速,体形变化较大,所以要及时调节饲养密度,密度过大,雏鹅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出现啄羽的恶癖,密度过

小则降低育雏室的利用率。适宜的饲养密度一般在一周龄时15个左右/平方米,2周龄时10个左右/平方米,三周龄8个左右/平方米,四周龄时5个左右/平方米。

日粮配合:刚出壳的雏鹅消化能力较弱,应添加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容易消化的饲料,一般在出壳后12小时左右开食,喂食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青绿饲料或青菜叶的用量,注意一定要切成细丝。1周龄内的雏鹅1天可喂6—9次,2周龄时5—6次,夜间喂2次。青绿饲料和精料要分开饲喂,先喂精料再喂青料,防止雏鹅专拣青料吃。雏鹅在开始几天,饮水内可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以利于雏鹅的健康。雏鹅开始放牧、放水的天龄视气候和雏鹅的健康状况而定,春季一般在4—5天龄放水即可,夏季2—3天龄开始,秋冬季天气较凉时宜适当推迟。

中鹅饲养管理

育肥一般有三种方式:放牧育肥、舍饲育肥、填饲育肥

(1)放牧育肥。

在收割季节,利用农田里残留的麦粒或稻田里散落的谷粒进行育肥,此种育肥方法可降低饲料的用量,但往往需要补饲。

(2)舍饲育肥。

把准备育肥鹅圈在舍内,降低舍内光线,减少外界的干扰,使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每天喂给3—4次高能量的日粮,适当补充一些蛋白质饲料,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以增加食欲,帮助消化,使其体内脂肪迅速沉积,一般经15天左右即可宰杀。

(3)填饲育肥。

把配合日粮或玉米为主的混合料加水拌湿,搓成1—1·5厘米粗,5厘米长的食团,阴干后填饲。开始填时,每次3—4个食团,每天3次,以后逐渐增加,每次4—5个食团,每天4—51.雏鹅的选择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鹅苗。鹅苗应选注射过小鹅瘟疫苗的母鹅的群体后代,选择体质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个体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肛门干净,全身毛绒黄松洁净,趾爪无弯曲损伤。瘦弱、残次雏鹅应尽早淘汰。运输要平稳快捷,注意保温。雏鹅出壳后就要运输,最好在出壳后10小时进入育雏室,育室的温度要保持在31~33℃。

2.雏鹅的饲养。

(1)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应将0.02%高锰酸钾水盛入小盆或器具内,将鹅头压下调教几次,就会自如饮水。先饮水后开食,同时喂切碎的绿饲料,喂精料要用泡过的米饭或开水浸过的碎米加青料,撒在洗净的物件上让其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日喂6次,白天喂4次,晚上喂2次,每次让雏鹅吃8分饱。

(2)10 日龄后喂配合饲料,可赶出采食青嫩草叶,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注意防雨淋曝晒。

(3)幼鹅舍要保持清洁干燥、保温。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4)料槽及用具避免沾染荤腥,油腻,因为鹅雏的消化机能尚不健全,容易引起雏鹅死亡。

3.青年鹅的饲养。

(1)雏鹅饲养1月龄进入青年期,这时要全天放牧,出牧和归牧要定时定点,但要防寒防暑,雨天待露水干后再外出放牧。

(2)要避免农药中毒和到疫病流行区域放牧。

(3)1月龄后日喂2次,晚上补喂1次精料。精青料的比例为1:1。

(4)在饲养中应喂全价颗粒饲料,这样既可满足营养需要,又便于采食,减少浪费。随着肉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步降低粗蛋白的含量,节约饲养成本。喂料要定时,饮水要充足。

4.肉鹅适宜温度。

1~5日龄为30~28℃,6~10 日龄28~26℃,11~15日龄24~22oC,16~20日龄22~20oC,21日龄以后室温应保持在18℃以上,温度偏低,雏鹅出现归堆,易造成死亡。超过35℃,雏鹅出现张口喘气,尖叫出汗,突遇凉风,易患感冒。温度要适宜,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促进快速生长。

5.肉鹅饲养密度。第1周龄每平方米10~15只,第2周龄8~10只,第3周龄6~8只。根据鹅的品种灵活掌握,分成小圈,以防雏鹅聚推压死。要按雏鹅大小分群喂养,每群以100~150只为宜。实行地面垫草平养或网上平养,垫草要勤换。

6.快出栏增效益。肉鹅在30~40日龄,日增重速度快,可达到100g,60日龄前上市经济效益最佳。肉鹅在60日龄后,日增重仅10g 左右,而且采食量加大,效益下降。要采用短期圈养育肥和直线快速育肥法,采取全日圈养,弱光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在60日龄

前的生长高峰期,代谢能应力2800~3000千卡/kg粗蛋白质含量为16~18%的全价料或混合料拌青饲喂,促进快速出栏。

7.做好疫病防治。加强肉鹅综合防疫能力,严格消毒,实行规范化免疫程序,减少疫病发生,是提高肉鹅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鹅的主要传染病有小鹅瘟、禽出败、大肠杆菌病等。要及时做好防疫注射。雏鹅要进行禽霍乱弱毒菌苗饮水或拌食。饲料中添加抗菌素,防止流行性感冒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在10日龄左右要定期用抗蠕敏驱绦虫。次。此种育肥方法育肥比较迅速,一般经10天左右即可上市。60天出栏肉鹅的养殖技术,肉鹅的管理方法,肉鹅的利润

内容简介:一是品种选择。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品种,但以东北白鹅、长白鹅、吉林豁鹅等前期生长优势明显的鹅种为好。二是养殖方式。以圈养为主,要求有房舍或是带防雨棚的简易圈栏。

三是养殖前的准备。落实好鹅苗供应以及肉仔鹅销路。准备好场地、饲料、饲料用具、必要的兽药,初次养殖者还必须学习一定的养殖技术。

四是生产日程。根据鹅苗的生理特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舍或是带防雨棚的简易圈栏。

育雏期的日常饲养管理

1.鹅苗入舍后,首先提早进行饮水,欲称潮口,饮水建议采用5%的“高效保健促长液”。每10公斤饮水中加入10g“痢疾速治散“,防止下痢。做到每只雏鹅都要喝到水,然后自由饮用,水盆水面水位以3cm为宜。皇竹草由于营养丰富、全面,是养鹅的好饲料,此阶段饲

喂皇竹草要求切碎拌料饲喂。https://www.360docs.net/doc/2615924574.html,

2.及时进行开食:一般在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即鹅苗进舍饮完潮口水后约1小时左右即可开食。

3.1—3日龄:舍温要求30℃—28℃,湿度60%—65%,鹅群以20—25只/平方米,每天喂6—8次(晚上最好喂1—2次),开食饲料以青精混合,要求新鲜、易消化。饲料以青料占65%—70%,配合饲料占30%—35%为宜。配合饲料成分(75kg玉米面+25kg肉鸡1号料混合),也可用前面介绍的饲料配方。喂量开食以1000只雏鹅1天5kg青料,2.5kg精料为宜。以后逐日增加,同时要满足其饮水。并开始在饲料中添加“生物催肥精”,经常在饮水中添加“高效保健促长液”或每天将“高效保健促长液”按10%左右拌入饲料中饲喂,每天在饮水中添加一次“痢疾速治散”。一日龄。用小鹅瘟活疫苗1头份,配以生理盐水0.5毫升稀释后肌肉注射,4~7天后产生免疫效果。若无此疫苗,也可用小鹅瘟血清0.5毫升,在4日龄时肌肉注射。三日龄。用副粘病毒活疫苗1头份,用0.2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也可用副粘病毒油粘病毒、小鹅瘟二联血清或副粘病毒、小鹅瘟二联高免蛋黄液0.5毫,乳剂灭活苗0.5毫升肌肉注射。若上述疫苗没有,也可用副

升肌肉注射。

4.4—10日龄:舍温28℃—25℃,湿度60%—65%。鹅群以15—20只/平方米,每天喂6—8次,其中夜间2—3次。从4日龄开始,饲料中应加入些砂粒,大小以能吃下为宜,饲料以青饲料占50%—60%,

配合料占50%—40%,配合饲料成分(玉米面85kg+肉鸡1号料15kg 或前面介绍的饲料配方),如果喂碎米或玉米面,最好在饲料中加一些煮熟的蛋黄或含脂肪少的植物性蛋白,如豆粕、葵花粕等。天气好可以进行放牧,同时要保证饮水,饮水中继续添加“高效保健促长液”和“痢疾速治散”。在饲料中拌和了“高效保健促长液”就不需要在饮水中添加。第6天时可以注射一针肥,具体用量是:1盒“一针肥”(12支)用500毫升蒸馏水稀释后注射300只鹅。

5.11—20日龄:舍温要求25℃—20℃,湿度65%—70%。鹅群以15—12只/平方米为宜,每天喂6次,晚上最好喂1—2次。饲料以青饲料为主,可占60%—70%,配合料占40%—30%。用放牧增加雏鹅运动,让鹅采食青草,放牧前不喂料。饮水中或饲料中继续添加“高效保健促长液”和痢疾速治散。

6.21—30日龄:舍温18℃—20℃,湿度65%—70%。鹅群12—8只/平方米,饲料中青料可占60%—70%,配合料占4%—30%,一般舍饲每天喂5次,其中晚上喂1—2次,逐渐延长放牧时间,白天全天放牧,保证饮水。饮水中或饲料中继续添加“高效保健促长液”和“痢疾速治散”。

饮水:要求水质要清洁,最初以25℃温开水,1—7日龄饮水中添加“高效保健促长液”和“痢疾速治散”。等可防止下痢,供水要充足,防止暴饮造成水中毒,并做好饮水用具的勤洗、勤换、勤消毒。

鹅病危害的对策/建议,鹅病预防,鹅病得防治

鹅病概况

一、鹅病的种类

过去,人们都说鹅苗病少,鹅好养。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鹅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禽出败、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病等几种,而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几年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鹅疫、法氏囊炎、鹅鸭疫里墨氏杆菌病等烈性传染病。从现实情况看,老的传染病继续存在,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发生,加上常见多发的雏鹅感冒、中毒症(药物、农药、有害气体中毒)、寄生虫病(重点是绦虫),给养鹅业造成严重损失,成为规模养鹅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鹅病多的原因

综合分析鹅病多的根本原因:一是人们对原本缺乏社会地位,又是群众自发兴起的新兴鹅产业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难以预测,缺乏思想准备;二是在产业组织化程度极低的大背景下,以个体为主从事养鹅业的生产经营者,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对出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为养鹅业服务的专业科技人员奇缺,缺乏适时有力的指导;四是科普工作乏力,技术培训难开展,五是政府支持少,法规缺乏,有些问题难处理。

由于底气不足,在鹅业生产经营上,就一定会出现不科学、不规范、无章法制约的情况。例如,养鹅业是独具优势的朝阳产业,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养鹅积极性,鹅的饲养量迅猛增长,在养鹅方式上,迅速地由少量分散,以放牧为主,向大批量规模化,以舍饲为主的方式转变。

但这种转变是在缺乏组织领导和强有力的科技指导的情况下,以千家万户小生产和以各自为政经营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突出特点是无章法规范的生产经营行为。具体表现,如我国目前尚无鹅的饲养标准,有的采用肉仔鹅或蛋鸡或猪的全价料或预混合料或浓缩料喂鹅。绝大部分是随意喂料。这样,致机体生理代谢功能失调,降低生活力和免疫力,从而引起疾病。

鹅苗用生物制品,品种单一,产量少,供应面更少。例如,全国只有少量小鹅瘟疫苗间断供应,抗小鹅瘟血清很少,鹅副黏病毒病的生物制品更少,一般是求之不得。鹅用生物制品的短缺,也是一些烈性传染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农业专业教育中基本不安排鹅的系统饲养管理和鹅病防治方面的教学内容,鹅的饲养和鹅病防治的试验研究设施以及比较规范的规模养鹅场极少,缺乏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条件,导致养鹅的科技人员奇缺;科普工作中涉及鹅业的系统内容非常少。因此,人们对鹅业的整体认识缺乏科学性。特别是从事养鹅者绝大多数是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的个体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讲适度规模,凭传统养鹅经验养鹅。按照疾病学的概念,动物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机能失衡或体内外环境失调,引起异常状态的反应。就养鹅来说,若不能按照鹅的生理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与管理,即养鹅者所提供的饲养管理条件和措施,背离了鹅的实际需要,就会引起生理活动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鹅具有喜吃素厌吃荤,既爱戏水洗毛,又喜干厌湿,耐寒怕热,喜净

怕脏,喜静怕闹,喜群居怕孤独,喜松散怕拥挤,生活比较规律等特性和特点。只有按照这些固有的特性和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饲养和管理,才能使其健康地成长。反之,必然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生活力、抗病力降低,引发疾病和死亡。就必然出现营养失衡(过剩或不足),导至生长发育受阻,生活力、抗病力降低,引发疾病和死亡。

肉鹅养殖一定要有水塘吗,养鹅技术要点,养鹅基础知识内容简介:适时的放牧和放水可促进雏鹅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骨骼、肌肉、羽毛的生长。有水塘相对好些,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养殖户反应说,鹅一定得有水塘才能养殖,这是错误的观点,适时的放牧和放水可促进雏鹅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骨骼、肌肉、羽毛的生长。有水塘相对好些,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养殖户反应说,鹅一定得有水塘才能养殖,这是错误的观点,同在新型的养殖方法很多,有的甚至在探寻全程的网上肉鹅养殖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现将肉鹅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鹅苗的饲养管理

1、育雏前的准备。接雏前首先要选好鹅舍的场地,选择在有水源,草源丰富,草质良好的地方,鹅舍坐北朝南为好。对育雏室内外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堵死鼠洞、蛇洞。保证育雏室干燥、通风,有充足的采光面积。墙壁可用20%的石灰水粉刷,地面、天花板用20%漂白粉溶液或0.1%的消毒王溶液喷洒消毒,喷洒后关闭门窗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自然干燥。或者采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法消毒。育雏用器具,如食槽、饮水器等可用5%的热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