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小组计划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信小组计划书
自信小组计划书篇一:自信心提升小组策划书
1、小组名称:自信心小组
2、理念:
(1)阿德勒的理论
阿德勒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促使个人不断地追求优越。他认为自卑情结的发现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贡献。对抗自卑感的主要方法就是“补偿”,即力图补偿自己的不足,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由于补偿方法的不同,儿童形成了“生活方式”,即在生活中不断加以、归纳和概括,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达到行为方式,以此作为对付环境的基础。在阿德勒看来,各种心理疾病或障碍都是”生活的失败”,是由于错误的生活风格导致的。而错误的生活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个人专注于夸大了的个人优越感并缺乏足够的“社会兴趣”。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社会的兴趣和与他人的合作精神,而自己的生活目标又遇到困难不能达到,人的心理就不平衡。(2)埃里克森的理论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自我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了自我认识偏差、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生涯规划不明等一系列迷失性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要建立同一性和亲密关系,即帮助青年人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思考自身角色和责任,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确认自己的正确位置和发展方向。(3)马斯洛的理论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3、目的及目标(1)目的:运用专业知识介入流动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面对自己的短处,减少自卑心理,增强面对自己和学
习生活的自信心,促使其健康地成长。(2)目标:
①帮助每个成员认识和了解自信心现状,建立成员自信,正确地确立自己及接受个人的不足,自我欣赏及较容易找出个人的满足感。
②协助成员增强自我,独立自主,帮助成员培养对未来的信心,勇敢面对新生活的挑战,帮助成员定出某些增强自信的。
③让组员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并从中学习和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技巧。消除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疏离感、歧视感。
④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接纳自己,不断挑战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⑤协助组员寻找到缺乏自尊自信的根源,在活动中学会方法,培养团队意识和凝结力,树立自信心。4、相关资料
小组性质:学习、成长型
服务对象:流动青少年参加人数:10人小组周期:每周一次聚会次数:5次5、招募及宣传:
在小区张贴海报、拉横幅、志愿者进社区宣传、通过学校班主任的宣传。6、草拟每次聚会计划
8、预计会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9、财政预算
10、评估方法
1、主持社工通过出席率、迟到率、组员的投入程度(发言情况、参与活动的兴
趣等等)来评估小组工作的成效。观察社工对小组成员
的活动前后表现进行评估,也对工作者的表现进行评估。
2、在开组前让每位组员进行评估,小组最后一节让组员对自己组前组后做综合评估,以比较其是否有改变和成长。
3、在小组的每一节,各组员分享的和感受。
4、通过活动参加者表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活动成效的评估。11、附录(每节小组详细策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本节活动名称:你我共相识举行日期:5月19日活动地点:
服务对象:流动青少年预期人数:10人
本节活动目的:组员间相互认识,明确小组内容和目的,订立小组规范。
自信小组计划书篇二:相信自己小组计划书
“相信自己”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名称:“相信自己”——大学新生适应成长小组小组成员:××××,××××指导老师:××××
一、小组理念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大一新生因为刚刚接触到大学生活,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他们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大一新生多数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上大学前,唯一的希望就是跨入大学的校门,而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后继的动力难免不足。这叫“目标暂时性缺失”或“目标间歇”,是新生普遍存在
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说,高中的时候是在一种半超越现实的情况下,通过书本或各种传播媒介去了解大学的生活,这难免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可避免地造成大一新生的失落感。中心地位的失落,在高中,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羡慕,使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汇集一堂,新生会发现比自己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一突然变化使一些人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以至于无法融入大学学习生活。
学习方式的转变。高中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牵着走”,而到了大学,由于学习的内容、范围、性质和教学方法变化了,在学习上更多的时间是“自己走”,很多大一的新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另外,一些课程本身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在惟恐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担心中被迫地学习不情愿学习的课程,
新环境中知音难觅。大一新生有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在与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高中好友为标准加以衡量,常常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而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从而阻碍了沟通和交流。此外,进入大学后,个人的目标和志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找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大一新生出现了对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