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评课稿
加减混合评课
加减混合评课课程名称:加减混合授课人:陈老师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陈老师为一年级学生讲授的加减混合内容。
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授课流程与内容陈老师在课程开始时,首先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这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还为后续的加减混合教学打下了基础。
接着,陈老师通过动态情境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通过动画展示算理,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真实生活情境的设计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原理,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同时,陈老师在课程中还设计了快速小练习和稳定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辅导和评价。
最后,陈老师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了拨通电话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授课效果陈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合理,环节紧凑,教学效果良好。
他准确把握教材,清晰地呈现了教学重难点,并以亲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和动画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算理。
同时,陈老师的教态自然、有活力,基本功扎实,评价语言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个人观点与建议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
他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同时,陈老师的教态和语言也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陈老师的经验,更加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之,陈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学范例。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借鉴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摘要:一、引言1.介绍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阐述加法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3.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与运用1.加法结合律的定义2.举例说明加法结合律在日常计算中的应用3.强调加法结合律在简化运算中的重要性三、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1.分析学生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常犯的错误2.讲解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3.提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四、总结1.强调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2.提出建议,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熟练运用加法结合律正文:一、引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加法结合律是一个基本的运算定律。
然而,很多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定律的应用。
本篇评课稿将重点讨论如何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与运用加法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 = a+(b+c)。
简单来说,就是加法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日常计算中,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计算123+456+789,按照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123+456得到579,然后再加上789,结果仍然是1368。
这样,我们就避免了重复计算,简化了运算过程。
三、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容易出错。
如在计算987-123+456时,有的学生会先计算987-123得到864,然后再加上456,结果得到1320。
实际上,运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987-123得到864,然后再加上456,结果仍然是1320。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对于987-123+456这个算式,我们可以先将987-123计算得到864,然后将456加上864,即可得到1320。
这样,我们就避免了重复计算,提高了运算效率。
《加减混合》评课稿 ——评数学组一年级刘老师研讨课_说课稿
《加减混合》评课稿——评数学组一年级刘老师研讨课_说课稿刘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亮点:1.整节课堂以“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富有童趣,立意新颖。
2.又以“编数学故事”展开教学,借助“编故事”引导孩子发现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最终分析解决问题。
3.“编故事”的环节设计,锻炼了孩子们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的能力。
当然也有以下不足之处:1.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起伏变化不够明显,整节课基调好似一条水平线,略显平淡。
2.每次小组交流后的汇报环节,教师导的多,说的多,放手交给学生的时间、空间不够。
3.新知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导致留给学生计算练习的时间不充分。
4.教学评价语言可以再丰富些,再有针对性些。
建议刘老师从以下几点改进本节教学:1.教师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富有变化的儿童语言去感染学生,配合生动形象的手势去感染学生,实现情知交流。
如在进行情境引入时:孩子们,今天我们课堂请来了一群新朋友,快去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故事。
又如在新知探究环节:每一位丑小鸭都想变成白天鹅,他们的梦想能成真吗……2.小组上台汇报或指名发言时,教师尽量不去、少去重复学生的发言内容,是否可以这样调整:当发言的孩子未说清楚或其他学生未听明白时及时追问:他说的清楚吗,你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经历这样一次次的质疑补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辨能力得以一定锻炼和提升,体现了课堂学生的主体性。
3.新知教学一定要给孩子留有练习的时间,尤为计算课,对练习量、时间的要求更应引起每位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如何保证完成新知教学的同时又达到有效练习,一句话:认真备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
本节课在学习例2时,可以充分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将重点只需放在例1的探究上,通过例1的学习,引导生思、生辩、生疑、生究。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本月再次聆听了杨倩老师的执教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感触较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听了这节课的感受:一、能挖掘教材的内涵,融应用题的教学与计算教学中在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没有专设应用题教学的章节,而是把应用题放在一定的情境下,与计算题融为一体进行教学的。
杨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充分的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备课时能关注到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在加强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的同时,更注重突出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学生初步感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融应用题的教学与计算教学中。
如:在新课引入时,把情境通过梳理编成了一道文字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困难,顺利的展开了新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又如:在巩固新知这个环节教学中,杨老师又再次设计了一道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乘车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次让学生领悟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能力。
二、能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2》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难控制,记得在开放周以及在上月听杨老师上的试教课中,能有效地组织学生静心去听,成了杨老师的一大心病,但在本次课中,杨老师在前期的准备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性,设计了几大有趣地、学生们比较感兴趣地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你喜欢谁(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等)就选择做他带来的题、火眼金睛、你想对他们(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等)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的题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环节,把学生比较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带入课堂,同样是做练习,但学生做的积极主动,并且比较涌跃,特别是在你想对他们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的题时要注意些什么这个环节时,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把他们平时喜欢出错的地方,在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了有效地梳理、归纳小结,学生们学得主动,学生的听、说习惯在不知不觉得到了培养。
加减混合评课稿(最新版)
加减混合评课稿加减混合评课稿。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一:加减混合评课稿《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一年级数学组严群加减混合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具体表现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
课始,老师出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两幅图,先看第一幅图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发生什么事?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
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
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将步计算结果忘记计算结果的错误,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再去计算第二步。
在探讨计算顺序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讨,有困难的学生走上来与老师一起学习。
《加减混合》评课稿5篇
《加减混合》评课稿《加减混合》评课稿5篇《加减混合》评课稿1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有效恰当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岳焕敏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加减混合》一课教学中,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等三个方面有效落实了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一节精彩的教学课例。
下面具体说一说岳老师是怎样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评价的:1、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教学中岳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有序操作、主动质疑、专注听讲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不断注入持续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学生站起来讲自己的方法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难免会表达不完整或不严谨,这是岳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讲的好不好!”“好在哪儿?”“快来说说你的看法”等让学生展开评价,既肯定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现,又激发学生参与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注入持续的学习动力。
再如学生交流时,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励性的语言“说的真好”“讲得很具体”“你听的很认真”或运用肢体语言如“赞许的眼神”“善意的抚摸”“竖起大拇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注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追问和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了新知,如岳老师在学生讲完自己的方法后,及时让学生进行评价,“你们觉得他讲得好不好?”“听明白了吗”“说说你的竖式吧!”并且引导学生首先肯定同学的优点,共同学习。
又如:在学生板演竖式完后,老师说:你们觉得他的竖式写的怎样?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一、授课内容分析本次授课内容为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涉及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以及运用加法结合律优化运算顺序的方法。
授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并在运算中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结合律的运用方法,并能在实际运算中加以运用。
二、教师教学能力本次授课教师表现出色,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对授课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能够清晰地表达知识点,并注重细节讲解。
其次,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和互动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具备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状态本次授课中,学生表现积极,注意力集中,参与度高。
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和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并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课堂互动效果本次授课中,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目标达成度本次授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掌握运用加法结合律优化运算顺序的方法。
从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六、教学特色评价本次授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特色,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首先,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其次,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入理解知识。
此外,教师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七、总体评价综合来看,本次授课效果良好,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标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评课稿:
本次课是一节关于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清晰的思路,整篇表达流畅,不包含任何会对阅读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评价和总结。
首先,标题与正文相符,准确概括了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标题,读者可以准确了解到本节课的内容,避免了产生误导或困惑。
在文章内容中,教师没有加入任何网址链接等广告信息,确保了文章的专业性和纯净性。
这样做既避免了对读者产生干扰,也避免了侵犯他人版权等争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避免了涉及版权等侵权争议的内容,保证了本节课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在引用他人的素材时,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引用和注明,尊重了知识产权。
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把控敏感词和不良信息的使用,文章内容中没有出现包含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这样做不仅维护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也提升了文章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最后,教师在表达上注重了文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文章正文中没有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段落不完整等情况,使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节课“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价良好。
教师在文章的标题、内容和表达方面都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体验。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讲解,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节课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保持优秀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评课稿评课稿(二)盛老师的《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首先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应用于生活。
接着在讲授新知环节,盛老师采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特别的好,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直观、形象。
但是我感觉盛老师画图时如果用直尺画,显得更规范,以及板书时图画的再大些,后面的孩子看的会更清楚。
在练习环节,盛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为保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列竖式计算。
这点是很多孩子容易忽视的。
在处理知识点时盛老师每道题都进行了讲解,我觉得如果适时的放手,让孩子当当小老师讲,或是孩子会做的不用在做讲解了,我感觉这样会不会更好。
陈老师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这节课,首先铺垫环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陈老师要求孩子把算式说完整。
以及在孩子回答问题后及时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回答5×9=45时,学生读作:5乘以9等于45,我觉得这里如果让孩子发现错误会更好。
引入新知环节,陈老师做蝴蝶标本,让孩子认识标本,以及告诉孩子谁想学如何做标本,只有表现好的学生老师才教你。
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鼓励学生学习兴趣。
在处理知识点时,让学生独立说出3句话,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及提问学生时,让孩子提一个乘法的问题和提一个除法的问题,限制条件,锻炼孩子的能力。
在看图列式的练习中每瓶有3朵花,有4个瓶子和每个笔筒里有3枝笔,有4个笔筒。
这两题重复,可以去掉一道或是换一个图。
在处理练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时,我觉得先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写在书上,然后再让学生汇报,这样会更加节省时间,我觉得最后两道题都是提问题,可以去掉一道题,这样这节课最后的时间可以节省下来,然后谈收获,这节课正好讲完。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如果有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
谢谢!。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一」《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杨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
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
教学中杨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杨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杨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
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杨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
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
如:一开始,杨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
在认识了钟面以后,杨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 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实用版】目录1.评课背景2.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与作用3.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4.教学方法和策略5.课堂效果与建议正文一、评课背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一次关于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课程进行评析。
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与作用加法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基本性质之一,它表示对于任意的实数 a、b、c,有 (a+b)+c=a+(b+c)。
加法结合律在简化加法运算、优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三、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巧用加法结合律可以有效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例如,对于表达式 3+5-2+4,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先计算 3+5 和 2+4,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即 (3+5)-(2+4),从而使运算过程更为简洁。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还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
五、课堂效果与建议总的来说,本次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课程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优化计算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评课稿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评课稿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升计算水平。
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注重对学生计算方法、顺序的引导,整节课给学生以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反馈中学习知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
一、在情景引入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上。
在学生讨论顺序时,强调了基础性和知识类推和迁移,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算式间的联系得能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给学生创造了自己发现知识和质疑的思维空间。
三、在连减的学习上,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给以了一定的引导和铺垫,使算法能够多样化,使得计算教学方法不在单一,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得出计算顺序。
【精编范文】加减混合评课-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加减混合评课篇一:加减混合评课稿《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一年级数学组严群加减混合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具体表现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
课始,老师出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两幅图,先看第一幅图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发生什么事?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
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
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将步计算结果忘记计算结果的错误,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再去计算第二步。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
本月,杨倩老师执教了加减混合竖式计算。
杨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分析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充分预设了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了有趣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问题解决融与计算教学之中。
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课堂的组织能力有显著进步。
针对课堂效果,个人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1、让学生经历理解图意、分析整理信息的过程
在引入环节,建议充分运用教材的图示,让学生看图,分析出已知的信息、数量之间的关系。
经历分析整理信息的过程,进步学生的审题能力。
2、利用错误资源,凸显出用两个连续的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优势
学生尝试练习后,杨老师展示了学生的不同解法,并通过一个错误资源(排一个竖式),让学生体验到加减混合运算要列出两个竖式。
教师还展示了两种写法:分开排列两个竖式;将两个竖式连排。
比较得出,两种都可以,但连排更方便。
建议:补充一个分开列竖式的学生错误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得出分开排列两个竖式容易抄错数字,没有竖式连排简洁方便。
3、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例题教学后,可以将教材中的竖式计算作为更进练习,然后再进一步加深难度,让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最后列式解决生活问题。
由易到难,可以分散难点,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进步技能。
在本月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看到了杨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看到了杨老师的能力的进步,非常高兴。
希望在三人行的团队中,能尽我所能发挥作用,让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混合运算评课稿(17篇)
混合运算评课稿(17篇)混合运算评课稿(精选17篇)混合运算评课稿篇1本节课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整理,复习练习设计有层次,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交流亲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课堂上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的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
通过课件出示各种练习题、例题,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教师还能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
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混合运算评课稿篇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
通过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首先,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法则。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老师要讲清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此演算,在没有括号的运算里。
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清这个运算顺序很重要的。
最后,学生要牢记运算定律的意义。
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此减去两个加数。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摘要:一、引言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与应用1.定义及表达形式2.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三、实例分析1.实际问题引入2.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3.解题过程分析与评价四、加法结合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教学策略2.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3.教师角色的转变五、总结与反思正文:【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广泛,尤其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它能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本文将通过评课稿的形式,探讨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运算定律。
1.定义及表达形式加法结合律是指在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a + b) + c = a + (b + c)。
2.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加法结合律能够帮助我们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计算加法部分,再计算减法部分,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实例分析】1.实际问题引入假设小明购买了3本书,每本书价格为10元,他又卖掉2本书,每本书价格为15元。
问小明最后赚了多少钱?2.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根据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小明购买书的总价格,再计算卖掉书的总价格,最后用购买书的总价格减去卖掉书的总价格,即可得到小明最后赚的钱。
3.解题过程分析与评价小明购买书的总价格:(10 + 10 + 10) = 30元小明卖掉书的总价格:(15 + 15) = 30元小明最后赚的钱:30 - 30 = 0元通过运用加法结合律,我们简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避免了繁琐的计算过程。
1.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加法结合律的优势。
2.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加法结合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摘要:一、引言1.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2.加减混合运算在评课稿中的应用二、加法结合律的巧用1.简化计算过程2.提高运算效率3.帮助理解算式结构三、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1.课堂表现评价2.学生能力评估3.教学效果分析四、加减混合运算在评课稿中的优势1.客观公正地评价课堂2.有利于教师反思和提高3.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五、总结1.加法结合律在评课稿中的重要性2.提高评课稿质量的方法和技巧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数学课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加减混合运算作为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教师提供一种评价课堂效果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围绕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这一方法提高评课稿的质量。
二、加法结合律的巧用加法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 = a+(b+c)。
这一定律在数学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运算效率,帮助理解算式结构。
在评课稿中,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结合律对课堂表现、学生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使评课稿更加全面、客观。
三、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1.课堂表现评价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互动情况、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量化。
例如,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参与度= 发言次数+ 提问次数- 睡觉人数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学生能力评估在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减混合运算来综合考虑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率等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评价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 正确题数- 错误题数+ 解题速度通过这样的评估方式,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为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效果分析在分析教学效果时,我们可以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因素进行量化。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评课稿: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一、引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感到困惑的情况。
加法和减法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利用加法结合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本评课稿旨在探讨如何巧妙地运用加法结合律,帮助学生轻松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二、加法结合律的初步理解加法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满足(a+b)+c=a+(b+c)的性质。
换言之,加法结合律告诉我们,无论怎样加括号,先计算哪一部分都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这一性质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利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1. 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15-7+4。
按照通常的运算法则,我们会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即15-7=8,然后再加4,得到最终结果为12。
然而,利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将这个式子转化为15+(-7+4),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加法运算,结果仍然为12。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加法结合律简化复杂的加减混合运算,使其更易理解。
2. 复杂的加减混合运算接下来,我们来考虑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例子:20-8+5-3。
根据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将其中相邻的一对数进行加减合并,例如20-8可以合并为12,5-3可以合并为2,那么原式就变成了12+2=14,最终结果为14。
通过这个例子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纯粹的加法运算,从而简化计算步骤,提高计算效率。
四、总结回顾在本课中,我们通过深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性质,探讨了如何巧妙地利用它来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本质,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加法结合律,并灵活运用于加减混合运算中。
五、个人观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利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学评课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学评课这是一年级加减混合教学评课,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学评课第1篇“步步登高”中第一层是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直接计算,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巩固了全体学生的加减混合计算能力,达到基本目标。
第二层进行了一组改错练习,把一些学生平时经常错的题演示出来进行纠错,让学生知道错理的同时也提醒了他们今后作业中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题“如9―5+4=0”学生往往容易被一些凑整的数目所吸引,因为数字的'特点而没有按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去计算。
还“如5+3―2=10” 是因为符号没看清楚,做成了连加。
所以这一部分的改错题,把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题进行了分析归类,都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纠错,起到了警示作用,是个亮点。
个人就是觉得这里可以适当再增加两题改错,并且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小胖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你应该怎么做?可能更能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三层是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采用上下车和停车场里汽车数量的变化为学习情境。
即要求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式解答,而且还会根据问题说式子的意思。
通过情境设计让算理清晰呈现、通过让学生叙述情境及有效地追问使学生清晰表达算理,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最终内化成自已的东西。
这样的设计都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四层容易混淆题的对比练习,“问什么这两道算式(7―2+4、7+2―4)看上去很像,得数却不一样呢?”不仅巩固了学生口算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力和注意力。
可以看出,张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是花了功夫的,讲究层次性和思维的开放性。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学评课第2篇今天,陈老师讲的《加减混合》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扎实有效的算用结合课。
本节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效地达到了既定目标,具体体现在:一、从新课程出发,准确把握教材,设计了清晰而结构严谨的教学流程,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始终以亲和启发性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结合动态天鹅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使之充满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混合》评课稿
易春兰
听了陈老师《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连加、连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总的来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把握了教学的重点。
具体体现在: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理解题意,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
2、突出对比训练。
先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内容作铺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找出相同点,使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
3、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通过说一说图意,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后面学习应用题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基础。
4、教态从容,语言风趣,过渡自然顺畅,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1、课开始,可能有点紧张,没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如:5+3+2师问:可以先算什么?生答可以先算5+2,师:5+2=?生答等于7,师:等于7吗?是等于7还是等于8。
实际老师是想学生说出先算5+3=8。
2、复习连加连减后应让学生小结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加减混合作铺垫,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比较时应放手让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学生小结,而不是老师和盘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