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渐成新型产业形态

合集下载

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对比

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对比

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对比从产业属性来看,传统制造业通常是指以生产加工为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

在我国,这类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钢铁、化工等行业。

而新兴产业则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

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

从技术层面来看,传统制造业的技术相对成熟,创新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传统制造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技术体系和生产模式。

而新兴产业则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技术创新频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再次,从市场结构来看,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

这是因为传统制造业的生产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大量企业涌入,恶性竞争加剧。

而新兴产业则具有较高的生产门槛,市场竞争相对有序。

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由于技术含量较高,准入门槛较高,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

从产业链来看,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相对单一,主要以生产制造为核心。

而新兴产业则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涵盖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

以我国的新材料产业为例,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括了材料的应用、回收等多个环节。

再从政策环境来看,传统制造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政策环境。

政府对传统制造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

而新兴产业则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不仅在税收、土地等方面享受优惠,还得到了财政资金的支持。

以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从企业发展模式来看,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

企业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而新兴产业则更注重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

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中国制造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中国制造业行业现状及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探讨。

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应用,传统制造业正步入智能化和机器人化的时代。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2. 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众多的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相继涌现,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如华为、海尔等走在了行业前沿,驱动着制造业的快速升级。

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以及竞争力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

3. 发展势头和市场地位中国制造业发展势头喜人,其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出口贸易规模居全球首位。

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在国际市场中,中国制造业的地位正逐渐从“大量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趋势中国制造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未来的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将继续向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 新兴产业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

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将得到加快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

3.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强中国制造业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道路,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服务型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服务型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服务型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化,服务型制造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逐渐崭露头角。

服务型制造不仅强调生产产品本身,更加注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轨迹,同时也促进了新型生产力的不断涌现。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服务型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服务型制造背景服务型制造的兴起源于人们对个性化定制和高品质服务的追求。

传统制造模式往往局限于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而服务型制造以灵活的生产方式和客户至上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生产过程更具价值和意义。

二、基于客户需求服务型制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倾听客户的声音,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制造企业可以更好地定制产品,实现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提升产品附加值服务型制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重视产品的功能性和体验感。

通过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服务,企业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培养品牌忠诚度,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创新生产模式服务型制造倡导创新的生产模式,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五、强化品牌文化服务型制造注重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强调企业文化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通过打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和文化氛围,企业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员工和客户,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培育人才队伍服务型制造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发展绿色生产服务型制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资源。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

特别关注Focus子调控技术、微纳米蚕丝粉体制备技术的融合应用使五星红旗成功飘扬于月球之上。

纺织生产是将原材料制造为新产品以迎合新需求的艺术和科学,纺织产品是科技与时尚的融合体,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美学。

唯有从纤维源头出发,注重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创新与应用,注重产品品质、文化创意与社会责任的融合,才能真正做好纺织产品开发,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 结语新的时期,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已经成为纺织行业的一个新定位。

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与应用的跨界融合已经不仅仅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更成为其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1] 刘晓音,谢红.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胸腰部检测[J].纺织导报,2020(11):76-78.[2] 刘辉.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20.[3] 朱俊荣,殷允杰,王潮霞.纳米材料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的研究进展[J].纺织导报,2020(4):16-20.[4] 陈佳.从2019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分析国内消费市场的产品开发现状[J].纺织导报,2020(3):74-82.[5] 何海洋,刘红.虚拟试衣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纺织导报,2020(1):80-83.[6] 赵永霞,刘凯琳,张荫楠.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四)[J].纺织导报,2020(1):25-47.[7] 马磊,宋富佳,赵永霞,等.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趋势探讨[A].见: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2019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产品开发篇)[M].2019:165-169.[8] 于鸿彬,尹洪环,蒋秀明,等.基于工业云的电子多臂机服役过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纺织导报,2020(11):53-58.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服务型制造在核心理念、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组织模式、制造和服务的关系定位、业务形态、组织形态、核心竞争力、盈利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制造业的升级而不是衰退,更不是所谓的“去制造化”,是以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使制造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和传统模式相比,服务型制造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环境友好等特点。实践证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还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对服务业中间投入产品的需求,扩大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催生新的服务业态。
(一)领军企业探索步伐不断加快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我国服务型制造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在装备制造、通讯设备、信息技术、汽车、智能设备等制造领域涌现出一批成功的案例。有的工程机械企业在提供基本的产品与售后服务之外,同时提供融资支持、二手机交易、产品租赁、工程信息咨询与整体施工方案设计、设备的翻新与改造、特约服务、定点服务等业务支持与拓展服务,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程总承包与系统解决方案等高端服务延伸。在电气设备领域,一些企业由能源设备生产扩展至合同能源管理等现代服务领域,为数字化电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在消费品制造领域,有的企业开展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社交化营销等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在节能环保领域,部分企业以设备制造为依托,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投融资、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领域延伸,成为环保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通讯设备与信息技术领域,有的企业销售模式采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业务范围涵盖通讯设备制造、咨询服务、客户体验管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等全产业链条。在智能装备领域,一些企业推出跨品牌、跨终端的智慧操作系统,提供产品无故障运转监测、智能化维保服务。
四是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长期以来,制造业在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方式比较简单,人才储备大多围绕产品本身开展,适应服务型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复合型高端人才成长环境,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待加强。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发展服务型制造,对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并实现由大变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准确把握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和意义服务型制造,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投入服务化,即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即产出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型装备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制造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产品的研发设计、交付、安装、维护和服务等服务环节所占价值愈加提升。

2010年,德勤公司曾在《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中访问80家全球领先制造业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其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达到46%。

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以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更是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趋势,特别是服务型制造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一,服务型制造业1,概念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

2,发展目标1)到2022年,新遴选培育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0家示范平台(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100个示范项目、20个示范城市,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显著提升,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支撑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人才队伍、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3)到2025年,继续遴选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和城市,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显现,服务型制造模式深入应用。

4)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体系趋于完善,服务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显著增强,形成一批服务型制造跨国领先企业和产业集群,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1,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1)工业设计服务。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库,夯实工业设计发展基础。

创新设计理念,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支持面向制造业设计需求,搭建网络化的设计协同平台,开展众创、众包、众设等模式的应用推广,提升工业设计服务水平。

推进设计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构建设计发展良好生态。

2)定制化服务。

综合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服务型制造国内外进展企业实践与未来趋势

服务型制造国内外进展企业实践与未来趋势

服务型制造国内外进展企业实践与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制造业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服务型制造(Servitization)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已经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着重探讨服务型制造在国内外的进展、企业实践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服务型制造在国内外的进展。

在国际上,服务型制造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例如,欧洲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服务型制造,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英国著名的洗涤设备制造商Miele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们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商转变为提供洗涤解决方案的服务型企业,通过向用户提供设备维护、培训等增值服务,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服务型制造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实践。

例如,美的集团依托技术和服务创新,逐步实现了从家电制造商到家庭服务供应商的转变,通过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最后,服务型制造的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服务型制造将会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智能化、数字化将成为未来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趋势。

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未来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方向。

随着用户对产品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的增加,企业需要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与用户的合作与沟通,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服务型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国内外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服务型制造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服务型制造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模式。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更加全面、灵活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新兴产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新兴产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新兴产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当前形势下,新兴产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新兴产业的主要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1.智能化未来的新兴产业将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

智能化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其效率和质量。

目前,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已经成为智能化发展的重点。

2.绿色化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注重绿色化。

绿色化指的是通过环保科技、循环经济等方式,使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环保、可持续。

近年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数字化的实现离不开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将为新兴产业的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带来革新。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基于新兴产业的主要趋势,以下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1.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几年将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在医疗、金融、制造业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新兴公司和科技巨头正在加速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公司都已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部门。

2.智能制造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之一。

智能制造是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实现智能化生产制造,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

3.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快速发展。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更低的环境污染、更高的效率等优势,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供应方式。

4.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智慧交通、智慧照明、智能环保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各项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战略性文件,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

该战略的宗旨是通过全面研究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加速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以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中国制造2025已经超过半个时间,该计划的实施影响到了各个领域。

随着计划的不断推进,制造业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和洗礼,一系列机器人、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对我国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这一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在朝着高端领域迈进。

高端制造不仅涵盖了技术、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的高水平创新,也包括设计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

中国制造业通过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其次,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也是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

通过引进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制造业不断创新和发展,从简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转向技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中国制造2025还致力于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化。

该计划旨在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新能源、节能和环保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自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以来,多项政策措施已经逐步推出,包括科技创新和升级的资金支持、绿色产业的扶持和新型产业发展的引领等方面。

这些政策措施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首先,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已经开始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推出了多项高精尖技术,如5G、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服务型制造的全球管理变革及实现路径

服务型制造的全球管理变革及实现路径

服务型制造的全球管理变革及实现路径韩江波【摘要】发达国家的服务型制造模式主要体现研发设计服务模式、定制化服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系统解决方案模式、信息增值服务模式等方面,而其从事服务型制造的企业,均基于崭新的管理理念对资源组合进行认识,主要涉及战略理念重构、生产方式重构、组织流程重构、组织结构重构四大领域.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总体上通过产品服务化路线、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端服务路线、产品服务一体化路线、服务产品化路线实现发展.在推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中,应选择以下策略:应转变传统的制造理念,积极支持服务化创新;不断强化技术、服务支撑,提高产业附加值;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7页(P122-128)【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信息技术;服务化;智能制造【作者】韩江波【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南阳 473061;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河南南阳 473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2科技不断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流程演化、工业产品形态升级及社会分工更深层次发展。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逐步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水力驱动技术、蒸汽驱动技术及其一系列相关的重大技术创新陆续被企业选择与运用,进而极大推动了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在此阶段,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渐渐取代大量的手工劳动,从而不断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促使大量劳动力从工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种类的工作,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劳动分工的细化发展,导致产品形态亦逐步由手工业产品过渡为工业产品。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生产的普及使用,促使工业生产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劳动分工不断被细化,一系列的服务环节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进而产生相对独立于制造行业的服务行业,无论是较为标准化的工业产品,还是较为同质化的工业产品,其与基础性的配套服务进行“密切搭配”,最终都逐渐被视为工业产品的新形态。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路径分析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路径分析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路径分析制造服务化、生产服务业、制造即服务,这些五花八门的热词背后,其核心其实都是服务型制造,都离不开制造这个根基。

服务型制造正在让企业加速从传统以加工组装产品为中心,逐渐向基于产品价值链,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综合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是促进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何谓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内涵与特征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在这种产业形态下,企业从传统以加工组装产品为中心逐渐向基于产品价值链,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综合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相比,服务型具有三重特征。

一是集成性。

在传统生产制造模式下,企业仅专注于产业链很短的一个环节,生产制造的是有形的产品。

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工业产品的生产日益融入更多的服务要素,产品和服务以各种形式融合、打包,工业产品的生产者也由单纯的产品提供商向集成了产品和服务内容的“产品一服务包”提供商转变,Vandermerwe和Rada两人将这一过程定义为制造业的服务化。

制造服务化的过程,就是制造企业综合集成了产品设计、研发、安装、维护、支持、服务等多项内容,向产品和服务构成的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的过程。

结合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产品服务系统( Product servicesrstem,pss)的概念,并按照提供服务的模式将其分为基于产品的服务、基于方案的服务、面向功能的服务和面向效用的服务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反映了无形的服务在有形的产品中逐渐渗透集成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二是增值性。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特制定本行动指南。

本行动指南指导期为2016-2018年,将根据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滚动发布。

一、现实意义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总体处在中低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创新设计为桥梁,推动企业立足制造、融入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信息技术服务和相关金融服务等应用,升级产品制造水平提升制造效能,拓展产品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价值,能够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

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催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信息化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加速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

发达经济体实践证明,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制造业亟需补足短板,实现转型发展。

同时,我国也迎来与全球同步创新的难得机遇,“中国制造+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为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技术支持,必须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融合,才能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趋势与建议

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趋势与建议

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趋势与建议作者:卜琰余红剑来源:《现代企业》2021年第07期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交叉融合的一种新产业形态与商业生产模式。

制造企业相互提供制造过程服务,多家企业合作完成产品制造;而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为制造企业与顾客提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多家企业融合服务与制造模块,共同为顾客提供产品服务系统。

服务型制造具有以下内涵:首先,服务型制造的表现形式为制造与服务的跨界融合,相关产业边界日趋模糊,服务型企业与制造型企业相互拓展渗透;其次,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制造方式的变革,变革具有资源整合、价值增值与协同创新三大属性,企业间依赖于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互相融合渗透,统筹内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使各类服务与生产资源在全球生产服务网络中实现动态优化配置;再其次,“制造”仍将是服务型制造模式的核心,尽管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产品制造仍然是各类服务性活动存在与发展的载体;最后,服务型制造的关键是将消费者作为中心,通过消费者对生产过程的全方位参与了解其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制造产品,并同时有效提高消费者在整个产品系统中获取的效用水平,实现服务价值增值。

一、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模式与现状1.在我國开展服务型制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①战略背景。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资源分散且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及劳动力供给减少,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等问题。

但制造业作为我国国家战略性产业,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失衡、信息化程度不足与质量效益问题等急需改变的情况,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转型的发展目标。

②服务型制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服务型制造有利于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

通过高度融合的生产服务网络将非核心环节外包,降低成本,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于价值链战略关键点,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服务型制造业,作为一种融合了服务与制造的新型产业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服务型制造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服务型制造业的内涵、现状、发展策略以及未来前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新兴领域。

服务型制造业是一种以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模式,其核心在于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制造过程中。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服务型制造业更注重客户需求和价值创造,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逐渐向服务化转型,服务型制造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服务型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服务型制造业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在中国,服务型制造业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努力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技术水平。

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首先,政策支持是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规、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来鼓励企业转型。

其次,人才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

此外,创新是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应加强研发,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以满足客户需求。

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首先,加强产业协同,促进服务与制造的深度融合。

其次,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

最后,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制造,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未来,服务型制造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服务型制造业将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生产和服务。

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也将不断涌现,为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服务型制造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徐宁来源:《商业文化》2020年第18期服务型制造作为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本文梳理了我国服务型制造现阶段的发展成果,分析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即强化服务型制造相关研究、构建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为下一阶段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指明方向。

服务型制造作为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以下简称《行动指南》),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要素投入,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导向,以价值链增值为主线,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融合发展的生态,以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文件发布后,我国的服务型制造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政策成果。

本文在全面总结现阶段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现状,分析服务型制造发展环境,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下一阶段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指明方向。

服务型制造发展成果梳理相关政策体系逐步健全2016年7月,《行动指南》发布以来,地方省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促进服务型制造的专项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以“服务型制造”为关键词,检索各省经主管部门网站发布的信息,可知截止至2020年5月全国共计有14个省(直辖市)先后发布了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细则,辽宁、安徽、四川、湖北、重庆、上海、浙江等省市发布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细则,郑州、嘉兴、泉州等地级市发布配套支持文件,多层级、成体系、广覆盖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制造业企业与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方向分析

制造业企业与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方向分析

制造业企业与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方向分析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制造业企业在今天的社会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国内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思考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方向,包括一些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通信等行业的企业。

而服务型企业则拥有良好的发展江湖,大受欢迎,那么,制造业企业与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方向究竟应该怎样选择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转型方向在客户需求的变化中寻找机会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他们缺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灵活调整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可以考虑将产品的销售模式变为服务的销售模式,强化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以制造业企业为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产品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个高标准的要求制造业企业也很难完全达到,尤其是在质量追求更高的国际市场中。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弥补传统制造业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吸纳优秀的人才,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前、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全方位服务。

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弥补产品的缺陷,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客户的信任,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市场。

二、适应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趋势在当前的时代中,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升级以及智能制造向着智能化深入发展,服务型企业已成为新兴产业的代表。

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可望通过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解决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难题。

这也是一个值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方向。

三、借助移动端打通O2O渠道服务型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客户体验,而服务的客户体验也已经由传统的线下服务替代成了多样、灵活的O2O服务模式。

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喜欢方便、快捷、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看中的也是这点。

利用移动互联的趋势来完成这个想法是很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因为这可以极大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吸引更多客户,也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

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建设“六个龙江”,聚焦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链条抓实”五头五尾”,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鼓足干劲、奋勇争先、跳起摸高,找准突破口、加快补短板、打好组合拳,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赋能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实现结构、规模、速度、效益有机统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高质量、高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延伸发展配套服务链,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促进石油石化、钢铁、矿产等企业发展配套服务链。

积极拓展制造服务业链条。

以提升制造创新能力为导向,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核心装备、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开展设计、安装、监测、维护、金融等服务,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系统集成服务。

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服务。

鼓励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支持电力装备、重型装备、海洋工程等制造业骨干企业,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建设一移交(BT)、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OT)、建设一拥有一运营(BOO)、交钥匙工程(EPC)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总承包业务。

优先发展柔性化服务。

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制造业企业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加快实现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不断提升咨询服务业层级。

发挥地缘优势和俄语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商务信息、法律、咨询、翻译等服务业,打造全国对俄开放的综合信息服务基地。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这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和环节。

它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这些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柱。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我们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品牌。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们不仅要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还要在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助力企业的发展壮大;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商品的流通;电子商务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

以电子商务为例,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我们也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现代服务业的市场秩序,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现代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保障。

农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我们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型制造,渐成新型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渐成新型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主要是指制造企业向用户提供种类更丰富、复杂程度和附加价值更高的服务。

在早期,制造企业从事的服务性质活动主要包括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使用人员的培训。

随着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一些用户需要制造企业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成为可能复杂产品延伸服务链条赵剑波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服务型制造能力成为决定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以及利润主要来源,许多传统的制造企业将业务重心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移,全球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即以生产过程为主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趋势。

所谓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共生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制造企业通过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延伸服务链条,提供“生产+服务”的完整组合,实现竞争力的提高和价值增值。

随着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制造业的价值分布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移,产品开发、改进、销售、维护、回收等服务性活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制造服务业产值占整个服务业产值的70%。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56%的企业从事服务业。

在制造服务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

美国通用电气“技术+管理+服务”模式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企业总产值的2/3以上,而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则已完全转型为全球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德勤公司201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其调查的全球80家跨国制造业企业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则达到46%,尤其在航空和国防、汽车制造、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制造、生命科学和医药设备等领域,服务正在成为制造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苹果公司不直接生产手机,但凭借核心技术与工艺设计以及品牌运营,获得手机硬件价值的一半以上,这还不包括通过对手机操作系统、软件商店的控制所获得的巨额利润。

产品复杂程度提高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和技术升级加快,用户越发难以掌握产品操作和维护的能力,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越发强烈,这就需要制造企业提供更大范围“产品+服务”的组合。

制造服务化就是在实物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越来越多的附加服务,通过延伸服务体系创新增值服务方式。

鉴于客户对增值服务需求的增加,发达国家制造业不断加快服务化发展。

例如,利用在线监测技术提供故障诊断、远程维修等服务,或者提供总集成和总承包等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化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渗透,拓展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空间。

无论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日本机器人战略,都强调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构建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紧密联系的物理信息系统,实现制造产业价值链子系统的互联互通、协同运行,提升制造业的体系性服务能力。

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企业可以实时监控产品的工作状况,即时预警出现的故障并提供快捷的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改进产品参数,提高运行效率,提出产品维护和更新的建议。

信息技术提升了创新设计效率和制造效能,通过建立分散的消费者与制造企业紧密的联系,生产企业在获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后,依托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开发系统和高度柔性化的生产线,能够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绝非以放弃制造业为目的的“去制造化”。

服务型制造本质上是通过服务使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其发展基础还是高质量的工业产品。

制造业的高度发达能够衍生出更多的服务化需求,反之,没有了先进的制造业,服务型制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服务型制造最为发达的美国,一方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但另一方面又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抢占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技术进步拓展服务内容覃毅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企业不断创新,形成了一批典型性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设计引领。

研发设计是制造业技术含量最高、进入门槛最高的环节,是掌控产业价值链的关键。

以往制造业设计的重点是产品,人机工程、系统仿真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创新设计向构建贯穿全价值链的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制造企业通过加强产品、系统、工艺流程、服务等领域的研发、设计,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甚至一些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企业完全聚焦于开发设计和知识产权授权。

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英国ARM公司完全不涉及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和销售,但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该公司的架构,至今已售出超过200亿个ARM架构的芯片。

定制化服务。

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庞大,制造业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客户体验、在线设计和大数据挖掘等方式采集和处理客户需求,在生产制造柔性化改造基础上,对产品标准化零部件、模块化部件做动态的个性化重组,实现产需互动的高度协同。

美国服装企业KnotStandard根据顾客上传的衣橱中已有服装款式和尺码或者完全由顾客自行设计的数字样板来为顾客缝制合身衣裤。

供应链管理。

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供应企业开展外包合作或建立战略联盟,采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做好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服务,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效率,保障原辅料和产品销售库存稳定有序。

这种模式改变了市场竞争形式,使得产业链价值凸显,带来传统的企业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

中国香港利丰集团是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跨国贸易集团,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突出产品时效性,降低采购、运输、库存等成本。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制造业强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更加注重从产品需求分析到淘汰报废或回收再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

通过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和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远程在线监测、故障诊断、远程维护、故障处理等售后保障服务。

一些特种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不直接出售产品而采用按使用流量、时间计费的模式。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展多元化服务,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能源金融服务,业务范围贯穿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保险信贷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系统解决方案。

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从产品制造商转变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向客户提供从需求诊断、开发设计、设备集成、工程建设、检验检测、专业维修等全价值链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例如IBM依托其在大型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为银行业、通信业、教育行业、电子行业、能源和公共事业、政府部门等提供全套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增值服务。

制造业企业借助软件和网络技术延展产品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数字内容增值,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集成和协同运营。

在生产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设备状态监测、产品质量监测、在线技术支持、生产运行分析等服务;在消费领域,为终端消费者提供基于硬件产品的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例如,美国苹果公司依托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建立在线软件应用、歌曲、视频商店,开发基于地图、语音、支付的各种增值服务,苹果智能手表能够监测穿戴者的运动、健康信息,提出个性化建议。

服务型制造的模式并不仅局限于以上几种。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新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将不断涌现,从而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降低成本破解发展约束邓洲服务型制造是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成为破解制造业发展约束的重要途径,甚至对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过去,制造企业只是成立研发中心或中央研究院进行自主技术的开发,现在,很多企业还成立专门的科技服务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基础上的成果转化、成果交易、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不仅加快自身研发部门成果的转化,放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效果,还能够加强与外部科技资源的联系程度。

例如,英国石油、美孚、壳牌等跨国能源公司都在发展基于自身优势的技术推广部门和能源管理公司,我国宝钢集团下属的宝钢节能也是全国最大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之一。

近年来,很多知名制造企业的收入来源中,服务和与服务相关的业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美国地平线公司的创始人约瑟夫和詹姆斯在1999年的畅销书《体验经济》中提到的,制造企业将主要依靠提供服务内容和依据用户体验来收费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IBM自20世纪末开始调整发展战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从设备制造商向IT服务商的转型升级,并继续保持在IT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而同期发展的很多硬件企业因为制造产品利润的萎缩不得不退出市场。

随着发展环境和全球分工格局的变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都面临新的矛盾和约束,突出表现为资源稀缺和环境脆弱、要素成本的上涨和市场增长乏力。

从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看,更多服务要素参与制造过程能起到减排作用。

例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使得制造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安装节能环保装备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偿还债务,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重化工业得到很好的应用。

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也可以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例如,源自美国的化学品管理服务创新改变了以增加销量获得更多收益的销售模式,化学品功能成为交易的基础,顾客按照功能支付报酬,节约使用化学品成为买卖双方共同目标。

从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看,研发、设计、专业管理等服务能够提供新的增长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

通过嵌入服务要素和增加服务内容,一些传统产品能够形成新的赢利点。

例如,在农化产品销售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农技咨询、销售信息的一整套农业解决方案成为农业化学企业新的增长点。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调整战略,将资源更多地集中于服务领域,这使得制造环节进一步向更具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海尔在收购通用电气公司家电业务;美的收购东芝家电业务,这些跨国并购是我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跨国制造企业正在分割传统制造业务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制造环节跨国转移的同时,生产性服务的国际转移也出现新趋势,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使得一些原本需要在本地完成的不可贸易服务产品也能够进行国际贸易,一些跨国企业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甚至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务外包出去,这必将对全球制造业的分工产生巨大影响。

《人民日报》(2016年05月24日22 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型制造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更友好的特点,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