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的是安徽颍州艾滋孤儿的遭遇

合集下载

以小见大震撼人心——论电视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中的细节描绘

以小见大震撼人心——论电视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中的细节描绘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颍州的孩子》译名: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 ,导演:杨紫烨,是一部讲述中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真实生存状态的纪录片,片长39分钟,整个拍摄过程耗时1年多,导演杨紫烨带领CAMP 团队追踪采访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对当地艾滋孤儿的生活做了详实记录。

该片2006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Silverdocs 纪录电影节上获得该电影节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

影片纪录了安徽阜阳颍州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及当地受艾滋病影响孤儿的生活。

通过“艾滋孤儿”高俊、任楠楠等人的生活境遇,客观而深刻地表现了“艾滋孤儿”的恐惧与无助,亲情的冷漠与无奈,周围人的歧视与无知。

影片以洗练的笔触、精致的影像化风格使中国纪录片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总是离不开借鉴和利用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手段,而任何成功的作品所展现给观众的深刻思想,生动情节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却都又离不开对于情节的描绘,导演通过对于细节的把握和描绘,使得所要拍摄的纪录片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也更能起到一种表情达意的作用,由导演杨紫晔拍摄的电视纪录片《颍州的孩子》就是这么一部充满细节的作品。

1导演杨紫晔在本片中善于运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总是凝聚了人物某种思想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是人物思想性格逻辑发展的必然体现,一刹那的细节能够勾勒出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精神风貌。

在本片开始时,高俊的奶奶去世,高俊成为了一名孤儿,却没有人愿意收留他,这里出现的电视画外音使观众得知了高俊的舅舅与叔叔不肯收留他的原因:舅舅没有结婚,怕收留他没人愿意嫁给他,叔叔则是担心收留他后自己的孩子与其接触而受到同村人的歧视,感受到高俊舅舅与叔叔对于亲情的漠视,虽然他们此时未出现画面中,但导演却成功刻画了他们漠视亲情,为人自私的人物形象。

哈佛学者推荐的14部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电影

哈佛学者推荐的14部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电影

哈佛学者推荐的14部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电影孝顺《寻找幸福的起点》俄罗斯阿姆斯特丹国际儿童影展最佳影片当我们对父母不耐烦的时候,有的人却连可以孝顺的父母都没有!凡亚是一个甫一出生就遭生母遗弃的6岁俄罗斯男孩,同时也是一家乡间的破败孤儿院中被其他孩子羡慕的对象,因为他即将被一对有钱又有爱心的意大利夫妻收养。

但最终,他却选择了踏上寻母之旅,虽然这是一趟充满未知的艰辛旅程。

感恩《佐贺的超级阿嬷》日本改编自畅销亚洲同名小说感恩不只是对人。

其实,生活、事物都是值得感谢的对象。

温馨动人的情节,掳获千万人的心,更引发象征“朴乐天精神”的新生活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昭广在阿嬷独立照顾下成长,虽然日子穷到不行,但乐天知命的阿嬷充满了感恩的生活哲学,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她让家里洋溢着笑声与温暖。

尊重《少女奥萨玛》阿富汗200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在这里,女子没有男性陪同,是不准走出家门口的。

当阿富汗境内被塔利班统治时,曾造成了很多不幸的家庭。

一位12岁少女奥萨玛,为了养活母亲及祖母,顺从母亲的意愿,装扮成男生去打零工。

结果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她的身份被揭穿了……关怀《颍州的孩子》澳洲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短片奖澳洲华裔导演勇敢拍摄了中国大陆不为人知的小镇——颍州,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实生活状态。

父母因感染艾滋病相继去世,唯一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也离开人世,叔叔因怕别人的歧视而不愿收养他。

最后,小高俊在协会的帮助下走入艾滋家庭,在那里开始了他短暂而快乐的儿童生活。

诚实《我很想你》瑞典2003蒙特利尔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诚实面对自己的伤痛,诚实说出道歉的话,都是需要学习的。

森林是伊莉娜思念父亲的秘密之地。

固执的她与老师频频作对,直到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才有了变化。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与苦衷,要如何让彼此放下成见,诚实表达真正的心思,就看谁有勇气先开口,说出那句道歉的话。

责任《风中的小米田》中国台湾2003年台北电影节最佳剧情片维护文化神采是我们的责任,消失的小米田因孩子而重现生机。

人性的关怀:《颍州的孩子》纪录片赏析

人性的关怀:《颍州的孩子》纪录片赏析

人性的关怀:《颍州的孩子》纪录片赏析作者:张晓彤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2期摘要:在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39分钟的中国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获得了最佳纪录短片奖,该影片的成功不仅由于导演充满人性关怀的主题选取,其叙事技巧、拍摄手法的运用也使得该纪录片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本文试图从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真实性等方面对该纪录片进行评析。

关键词:纪录片;艺术手法;真实性;人性关怀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2-0-01《颖州的孩子》是一部讲述中国患艾滋病的儿童在歧视与压力的状态下生存的纪录片。

导演用冷静同时又不乏令人深省的人性关怀镜头来记录,带给观众深入内心的感悟。

本片于2006年荣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一、主题选择——人性关怀的光芒纪录片的拍摄题材与导演想要传达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在纪录片拍摄之前,导演杨紫烨一直致力于预防艾滋病和反对歧视艾滋病患者的宣传,决定进行该纪录片的拍摄是导演遵从内心自然而然做出的选择。

虽然患病儿童悲伤和无望的情感贯穿着片子的始终,但在其中也不乏一些温暖动人的片段,正是在这样充斥着冷漠和歧视的环境之中,仍然有一些人,他们怀着善意伸出双手,还有一些人,本身承受着病痛却仍然愿意张开双臂接纳以及保护他人。

素材选择得有意为之不仅体现了摄制组的用心,也让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关怀更加令人动容。

与其说这是一部以艾滋病患者真实生活为主题的纪录片,倒不如说这是一部以拯救艾滋病儿童为主题的纪录片。

其更加具有人性关怀的一面体现在始终坚持不懈的志愿者身上,他们很好地诠释了“拯救”的含义。

他们不仅是在给予患病儿童关爱,更是努力在为他们寻找一个归宿——不仅是一个容身之处,而是从心灵上真正接纳孩子的家。

这样深入内心的温暖来自于导演的内心、来自于蕴藏在片子中隐约可见的人性关怀。

二、艺术手法——深入心灵的震撼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说:“艺术不是观照社会的镜子,而是像锤子,要去打造人生。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观后感(优秀篇)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观后感(优秀篇)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观后感(优秀篇)导语:《颍州的孩子》这一纪录片,讲述的是中国贫困的安徽农村出现的艾滋病村连续发病,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

以下是带来的颍州的孩子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颍州的孩子》是一部讲述中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真实生存状态的纪录片,此片于xx年获得美国第79届奥斯卡最正确纪录短片奖。

它讲述的是中国贫困的安徽农村出现的艾滋病村连续发病,艾滋孤儿的生存现状。

人们在可怜那些艾滋孤儿的困难处境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于艾滋病的无知及恐惧,高俊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片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孩子因为周围环境的冷漠与隔绝,他身上已经没有一个年幼孩子的天真无邪,有的只是怨愤,在他的脸上没有笑容,在他的奶奶去世之后,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猪和鸡,甚至于他的叔叔和伯伯,也困难、无奈却最终还是选择了把他寄养到一个艾滋家庭,其实我想人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到自己头上,谁都没有把握确定自己会做出自己此时认为正确的决定。

庆幸的是高俊生活的寄养家庭,迅速承受了这个在其他人看来避之不及的小孩,两种环境的变换及反差,让人感到唏嘘。

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养父抱着小高俊去接姐姐放学,路过一片灿烂美好的油菜花田,爸爸摘下几把金黄的油菜花,摘下花蕊,放入小高俊口中,问他“可好吃?”,小高俊没有答复,但是大口大口咀嚼着,也许对于他来说,这短短的人生里,很久没有关心过他的感受,最终由于丁家家庭负担太重,高俊还是被转到另外一个寄养家庭,而高俊还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千万数计的艾滋病患者无法得到治疗及救助。

在河南部分农村,发病率竟然高达10%,迫使人们走上卖血的道路,一袋袋鲜血能换来50块钱和鸡蛋糕,在他们的意识里自己身体强壮,歇几天就好了,这样来钱也快,一个拉一个,蔚然成风。

其实卖血并不会感染艾滋病,原因在于血头为了让卖血的人身体尽快恢复,将别离剩余的血浆回抽到他们的身体中,就这样,艾滋病就这样像一只只恐怖的鬼爪,伸向一个个家庭,原本贫困脆弱的家因为疾病更加雪上加霜。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读后感机械学院车辆131班苏朝阳130505117 我看过《颍州的孩子》后,我感受最深的是真实。

它真实细致地讲述了艾滋病儿童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两个艾滋病儿童高俊和楠楠的真实生活。

即使影片涉及有关政府方面的问题,它依然真实。

在本片中高俊,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他的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然而,他的伯伯叔叔却怕被别人歧视而不愿意收养,不过,幸好他在当地慈善组织的帮助下进入艾滋病家庭,开始了他短暂而又快乐的儿童生活但随着病情的恶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最终走到自己人生的尽头也没有找到可以安放自己童年的地方。

楠楠,也是一位年幼的艾滋病患者。

她生活在一个被周围人歧视的环境中,甚至在她的姐姐结婚都不敢讲明楠楠的病情。

亲情带给她的只有冷漠与无助,她的性格变得寡言少语,只能在恐惧与孤独中与艾滋病挣扎斗争。

不过幸运的是,她在协会的帮助下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它纪实的记录下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的真实。

当两个脆弱而美好的生命真实的出现在镜头前,通过对即将面临死亡前的一种孤独心灵的挣扎,就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动,而这正是真实的力量。

其次,我感受到的就是人性。

永远忘不掉高俊在他第二个家喝药露出痛苦却依然说“甜”的神情,也无法忘记第二个家中养父母面对病情恶化的高俊无奈的眼神。

然而这个困窘的家庭已无力承担抚养高俊的责任,虽然他们最终送走了高俊,但我依然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性,因为总还是有人愿意接受这些孤儿。

黄家三姐妹的父亲因艾滋病刚刚去世,他们还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又受到同龄孩子和村民的众多非议、排挤和歧视。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阜爱协会的大家庭里都露出了笑容,那一首《让世界充满爱》她们唱的时候是笑的,我却不忍去看。

三岁半的高峻赤着脚独自站在空荡的堂屋内,家里的猪和鸡,以及偶尔来串门的大黄狗是他仅有的玩伴;其他的一些小朋友则在一起快乐地玩耍。

这更让人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主人公小高俊只有几处哭泣,但从头至尾都表现得十分坚强,一个幼小的孩子,自己是无法理解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当导演将镜头对准这一个无辜的孩童时,人性最本源需求的渴求以及不可获得的痛苦让整个人物丰满起来。

颍州的孩子观后感

颍州的孩子观后感

颍州的孩子观后感
短短的三十八分钟里,无助与无奈,痛苦和悲伤,贫穷和愚昧,这几种感情不停的在冲击着我。

影片从几个艾滋病孤儿入手,讲述了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从父母的去世,亲戚的嫌弃,到邻居的疏远,他们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自卑。

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生活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人的一生最值得纪念的就是童年,天真,阳光,伙伴,糖果,爱护。

这些所有温暖的词都应该出现的时光里,他们一无所有。

谁能体会到一个5岁的小孩,面对父母的离开,面对亲人的离弃,面对伙伴们的歧视,面对着惨淡的社会,面对着不公的命运。

内心中有怎样的独白?没有人可以体会到。

影片后面从志愿者的出现开始,爱似乎如暖流般流淌而过。

第一次看见孩子们笑了,阳光似乎慢慢在进入孩子的生活中。

可是命运又再一次的关上了窗,艾滋病的病毒蔓延了。

侵蚀了孩子的身体,侵蚀了孩子的童年,更侵蚀了孩子的一生。

影片都是枯叶的色调,音乐都是哀怨的管玄乐器。

从衣食住行都有拍摄,让我真实的体会到这些孩子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影片最后,以高俊慢慢走着的背影为结束。

让我不禁在想这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如何拯救他们?他们的未来由谁买单?这就是最后留给我们思索的问题。

意林青春励志哲理小故事

意林青春励志哲理小故事

意林青春励志哲理小故事意林故事是中国最知名的青春励志小故事、心灵鸡汤小故事、家庭爱情小故事、职业人生哲理小故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意林青春励志哲理小故事,供大家参阅!意林青春励志哲理小故事:镜头里的艾滋童年第一次走进赵骏的家,曲江涛突然喘不上气来。

他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一种“死亡的味道”。

瘦瘦小小的赵骏,光着上身,挺着皮球一样胀鼓的肚子,面无表情地坐在板凳上。

全身上下无数鲜红的疙瘩溃烂流脓。

环顾四周,除了一张木板床,整间屋子空空荡荡。

几个干裂的馒头躺在笸箩里,上面爬满了苍蝇。

这个家里有5口人不久前因艾滋病先后辞世,其中包括赵骏的父母。

几年前,他们为了获取两袋血换53元钱和一袋鸡蛋糕的收益,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赵骏一出生,便从母体感染了病毒。

奶奶因接连失去亲人疯了,而两个叔叔拒绝抚养这个有病的孩子。

不久前,以赵骏为主角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与另外7部影片一起,入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这些影片中将有3至5部,于2007年1月23日获提名,角逐本届奥斯卡桂冠。

这部纪录片以安徽阜阳颍州地区的艾滋病儿童为拍摄主题,由旅美华人女导演杨紫烨执导,曲江涛担任摄影。

那种“死亡的味道”,在一年多后的今天,仍然令曲江涛刻骨铭心。

每当谈起这个话题,这个30岁的摄影师,总要一支一支地燃起烟,原本轻松的谈话也瞬时变得艰难起来。

“开始时真犯怵,拍了一次之后就不想去了。

”他深吸几口烟,一副自嘲的表情。

夏天,曲江涛在艾滋病患者家拍摄,两条腿上被蚊子叮了40多个包。

他心想:“这蚊子要是刚咬过艾滋病人怎么办?”去年春节,他和导演又在艾滋病患者家吃饺子。

“说不害怕是骗人,但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人其实特别敏感,”他笑笑,“但到了后来,我从心里盼着能多去几次。

因为有的人,也许下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

”去年春节刚过,曲江涛接到当地人的电话,说赵骏的奶奶去世了。

在安徽一家民间机构“阜爱协会”的帮助下,有一对夫妻愿意收养赵骏。

电影《关爱明天》有感

电影《关爱明天》有感

电影《关爱明天》有感
《关爱明天》有感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看电影,电影的题目是《关爱明天》。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唐颖的小记者,电影主要讲的是安全,有溺水、绑架、火灾、中暑、艾滋病等。

其中,有吃了摇头丸上瘾的,患了艾滋病,他非常后悔;有的好上网,在网上碰到了一个网名叫风中男孩的小混混,最后,连她自己都成了受害者,甚至还有跳楼的想法;还有一个小男孩被人绑架,坏人是为了金钱,最后,他们不但没有拿到钱,还被警察叔叔抓住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困难面前,不能惊慌,要像小主人公唐颖一样,学会保护自己,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吧!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费城故事》电影赏析

《费城故事》电影赏析

《费城故事》电影赏析首先说一下剧情吧。

安德鲁和乔是费城的两名年轻律师,他们工作努力,都有美妙的前途。

但是,安德鲁不敢告诉老板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染上了艾滋病。

就在他刚获提升不久,却因老板发现了祕密而以他丢失档案为由把他解僱了,安德鲁找到乔盼望他接受这个案子。

乔本来拒绝受理,但在妻子露易丝的责骂和安德鲁的请求下答应了。

到了审判的日子,陪审团终于宣判原告安德鲁受到不公正解僱,被告应负责赔偿损失。

安德鲁终于获胜了。

乔奔赴医院将这一讯息告诉了安德鲁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鲁却不能再支援下去了,他正在渐渐死去。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

仆人公安德鲁,接受良好的训练,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光鲜亮丽的生活在他“艾滋病人”的身份**时,一切都变了样。

在面临死亡的同时被群体抛弃,不得已他展开了艰难的维权之路。

这部电影不仅仅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讨论艾滋病人的境遇,还深化刻画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绝望,生命的衰退。

别人向我推荐时,对我说这是一部学法律人必看的电影。

现在我想说,无论是否学法律,这部都很值得一看。

强大的演出阵容是这部电影的精彩,两大主角两大影帝的对手戏堪称经典,这是不能否认的。

也是,当andrew第一次从miller的办公室走出来,那种绝望、茫然甚至是绝望的表情,通过他的眼神,甚至可以感受他的苦痛。

看完电影,我竟然觉得其实男仆人公活得很胜利。

他虽然因自己的性取向及少有的几次**而患了艾滋,但是他从头到尾都不曾怀疑过自己,苛求过自己,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接受完整的自己。

他是一个战士,知道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同时他得到了全部亲人无条件的爱,这爱伴他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敢于打破窠臼的作品往往都是英勇而有力的,但这部电影却显然不是一篇檄文,它没有去狂呼吶喊没有去声讨什么。

导演用客观,严肃,冷静的叙事风格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艾滋病人的尊严,还有那种透彻心扉的渴望,对生命由衷的渴望。

艾滋病题材影片观后感

艾滋病题材影片观后感

艾滋病题材影片观后感关于艾滋病题材影片观后感(通用10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艾滋病题材影片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滋病题材影片观后感篇1一直以来都对人类健康及病毒之类的东西很关注,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们在快乐生活、工作的同时也不可对身体健康掉以轻心。

有幸选上了杨老师的《艾滋病毒与人类健康》这门课程,短短的几节课的课程而已,我就已了解到病毒对人类的侵害的威力是很大的,如果不注意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会染上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病毒。

观看了老师播放的艾滋病宣传片《在一起》,我受到的触动很大。

这部纪录片描写的是影片《在一起》的拍摄过程,以此作为主线,围绕着三名志愿者在剧组的生活展开,同时也通过专家和志愿者的讲述,普及有关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在剧组这一小型社会中展现了反歧视艾滋病的宣传。

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大家由害怕、恐惧到了解到熟悉,慢慢的消除对他们的恐惧和歧视,然后对他们伸出友谊的双手,和他们成为朋友,当他们离开剧组的时候,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和拥抱,让老夏、小泽涛、刘老师感到大家的关爱和温暖。

非常感动于那些敢于直面镜头的生病的人,以自己的心声唤醒整个社会和普通大众的关切。

记得剧中老夏因为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不得不离开剧组回去换药,剧组所有的人向他道别,在将要离开之际,他的一句“谢谢大家,和你们在一起很开心,因为你们没有歧视我……”让大家动容。

他们的要求真的很简单,就像纪录片最后描写的那样,一位年轻生病的人举着“我是艾滋病生病的人”的标语,请求人们给予一个简单的拥抱,或是一个平等的眼神,当一位80多岁的老妈妈这样做的时候,他竟然会感动的声泪俱下。

以前就知道艾滋病会给生病的人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总觉得那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就好了。

没想到艾滋病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来到我们生活当中,它可以离我们很近很近,然而一旦患上那将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悲剧。

《以爱为名——《失孤》观后感》

《以爱为名——《失孤》观后感》

《以爱为名——《失孤》观后感》以爱为名——观看电影《失孤》有感一厘ly集团组织观看了热映影片《失孤》。

我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寻找被拐儿童的电影,我知道这是一部赚人眼泪的影片,但我不知道我会在开场三秒钟的时候就潸然泪下。

屏幕上那忽闪着大眼睛的像天使一样的被拐走的娃娃,那无声滚动着的寻亲的字幕,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地撞痛。

主人公骑着破旧的摩托车寻找丢失的儿子xx年,他说,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自己是个父亲。

他小心地不放过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线索,他的老母亲因为不慎丢失孩子也从此小心地活着,或许那甚至不叫活着。

养父母小心地维系着收卖来的孩子,被拐来的孩子小心地顾及着养父母的患得患失,纠结着、渴望着、怀疑着自己的身事。

所有的人都这样的小心,所有的人都在失去,有的失去了孩子,有的失去了希望,有的失去了信任。

我在思考,这究竟是谁的错。

有人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那些收卖孩子的人,他们是孤独的,他们想有一个孩子可以去爱,而他们也真的把爱给了这些被拐来的孩子。

听起来,似乎没有人是错的,因为一切都可“以爱为名”。

我们似乎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以为这是正确的,便强加于别人的身上。

以爱为名的付出和索取着,以爱为名的破坏和毁灭着。

而因为这些爱,那些被他们养大的孩子甚至不忍心去寻找亲身的父母,不北京北控高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舍得放弃现今的生活,因为这些孩子害怕再一次的失去。

还好,整部影片的色调并不完全是灰暗的,尽管它阴霾了我的情绪,但还有那么多的阳光洒进了我的内心。

电影里不时传来熟悉的微信、短信、微博转发的提示音,那些相隔千里的陌生人,为寻找这些失孤的孩子转发着一条条信息,提供着一条条线索,此时这些完全陌生的人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志愿者”。

影片的主人公是受害人,同时也是志愿者,寻亲的路上,他不仅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还会自动自发的一起寻找别人丢失的孩子。

也正是通过他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终于帮助一位被拐十几年的孩子找到了亲身父母。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艺术特色评析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艺术特色评析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艺术特色评析作者:王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王莉(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11)摘要:旅美华人杨紫烨导演39分钟的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获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影片的成功,首行得益于所选取的题材内容,其次得益于作者独到的艺术创作手法。

关键词: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艺术特色;艾滋病中图分类号:J952;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217-03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最终由讲述艾滋病的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The blood ofyingzhou district)摘得,之后,这部纪录作品相继收获美国Silverdocs纪录电影节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全球健康协会国际论坛年度优秀媒体奖等奖项,被业内称之为“一次小片的胜利”。

之所以如此成功,首先得益于所选取的题材内容。

该片纪录了安徽阜阳颍州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及当地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的生活,真实细腻的向观众呈现了艾滋病儿童的生存境遇,客观而深刻地表现了“艾滋孤儿”的恐惧与无助,亲情的冷漠与无奈,周围人的歧视与无知。

颁奖礼上,影片的导演——旅美华人杨紫烨说了惟一的一句中文:“感谢所有的抗艾滋英雄,还有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们。

”中国的纪录片在2011年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纪录频道的成功开播运营、《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的步伐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颍州的孩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纪录片发展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影片至少从3个方面彰显其艺术特色,值得品味。

一、通过平等视角,体现人文精神2002年,定居美国的杨紫烨陆续在报刊上看到关于中国艾滋病与艾滋孤儿的报道,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有关社会歧视与青少年命运的好题材。

如她所说:“我长期关注青年人命运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歧视。

艾滋孤儿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

【推荐】颍州的孩子影评-精选word文档 (5页)

【推荐】颍州的孩子影评-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颍州的孩子影评颍州的孩子影评(一)艾滋——伤痛的纪实艾滋孤儿的境遇与心境,是难以言喻的。

因为巨大的伤痛使得人类的语言都苍白无力,更何况我们未曾体验过那些悲伤与痛楚。

荧幕上的画面掠过颍州艾滋病患者破旧的居室,老人长满皱纹的沧桑的脸和凌乱的头发,一双双充满泪水与希望的眼睛,还有高俊可爱却被病痛侵蚀的小小身躯……《颍州的孩子》是一部讲述中国安徽阜阳颍州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及儿童的真实生存状态的纪录片,也展现了中国大约七万名艾滋孤儿命运。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在今天的中国,还有这些孩子过着苦难的生活,艾滋病孤儿的生活环境更是让我们难以表达内心的难受怜悯之情。

那些画面和眼神,不由得让观众的心灵为之震颤。

从选题上来说,“ 成功”这种功利化的词语已经不能形容我们对这部纪录片的感受。

《颍州的孩子》这部影片真正做到了贴近生活和反映生活事实,展示了对生命的关怀,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是对人的关怀,大爱,人和人性。

导演也用实际的行动表明着她对人文主题的热衷和对自己的同胞持续不变的关注和关怀。

颍州的孩子——何处是家没有幸福的童年,充满歧视和疏离的生活,面对亲人的离开,辗转在收养他的家中……这是我们印象中的颍州的艾滋病孩子。

片中讲述的是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女孩楠楠和黄家三姐妹的真实的生活状态。

4岁孤儿高俊,他的父母都因艾滋病去世,病毒也已经使他全身长满了疮,在这个本该属于天真烂漫的童年,他却因为受到歧视只能把家里的猪当作玩伴。

永远忘不掉高俊在他第二个家喝药露出痛苦却依然说“甜”的神情,也无法忘记第二个家中养父母面对病情恶化的高俊无奈的眼神。

然而这个困窘的家庭已无力承担抚养高俊的责任,虽然他们最终送走了高军,但我依然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因为总还是有人愿意接受这些孤儿。

谁来救我们的天使 ——《颖州的孩子》观后感

谁来救我们的天使 ——《颖州的孩子》观后感

谁来救我们的天使——《颖州的孩子》观后感我不经意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部短片的名字,起初是因为它在2006年6月华盛顿电影节上获得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而且还入围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所以才去看它。

然而,当我开始看它时,不知不觉地我便反反复复地看了4遍。

开始时,是因为语言的障碍,我听不太懂阜阳(中国安徽)话,虽然我也是安徽人,但是后来,随着我慢慢听懂短片中人物的对话,每看一遍,我的心就猛烈的颤抖一次,心情越来越沉重,我的眼眶湿了,整个脑海和思维都湿了,感慨万千。

这部短片出来已经有几年了,然而,在我的身边,我敢说,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

描绘的是安徽阜阳颖州的事,作为安徽人都不知道,更何况其他地方的人?据我所知,这部影片,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公映,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当我们总是不住的去追捧那些获得奥斯卡奖、金球奖或者其他各类奖项的影片,那些在各个电影节、电影展上展出的影片时,为什么却忽略了这部呢?为什么像《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无极》等等所谓的大片推出不久就在几乎整个国家都家喻户晓了,而偏偏这部短片在出来几年后仍鲜为人知,甚至在土豆、优酷这些比较大的影视资源分享网站上我也只能搜到零星的几个资源?谁能告诉我?短片是以一个叫高俊的身患AIDS的孩子位主角拍摄的。

高俊,我也不知道他的确切年龄,应该不超过6岁,本该是个天真、烂漫、无邪、可爱的年龄。

然而,看看我们主角的两个镜头:瘦弱的身子,黄黄的乱蓬蓬的头发,光着上身,挺着肚皮倚在门边;面无表情的坐在凳子上,漠然的、茫然的眼神,双脚上布满溃烂流脓的红色疙瘩。

好心酸,好想哭!或许,只有看过,你才能感受。

很沉重,艾滋病,这个至今仍无法治愈的疾病流窜到农村,尤其是贫苦的农村,悲惨的程度可以成平方的无限放大!据影片介绍,因艾滋病而沦为孤儿的孩子在中国已经达到75000,应该还是保守的估计吧!在贫困的农村,得了AIDS只有等死,有些人到死都没去瞧病,甚至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往往是父母双亡的结果,人命如草芥,一点不为过。

颍上守望电影观后感

颍上守望电影观后感

颍上守望电影观后感
该电影是由我国本土作家韩文仲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国家一级导演黎涛执导,著名电影演员丁嘉丽、马晓晴等领衔主演。

在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该片被列入阜阳市、安徽省重点文艺项目。

电影主要讲述了以留守儿童夏晨晨为主角,因为父爱、母爱的缺失,枯燥的学习、青春的叛逆让夏晨晨在成长中迷失了方向。

而面对青春期懵懂叛逆的孙女,奶奶始终以一位母亲般的爱和包容,日夜守护着她,感动着她。

夏晨晨迷途知返,找回了自我,转变了心态,懂得了感恩,积极阳光快乐地成长,全面展现了青少年在多方关爱下健康成长的历程,真实再现了颍上县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广大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孩子引领了方向、树立了榜样。

该片不仅有著名演员联袂主演,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同时来自一些工作人员的本色出演,真实亲切,彰显风采。

在电影的画面中,不时闪现的管仲老街、南照庄台、慎城二小、淮河田野,风光绮丽,充满生机,这些熟悉的本土元素,都让我们感到亲切,进入角色,沉浸在影片讲述中。

电影全面展示了校园的本土风貌和办学特色,给我们带来了更加情景交融的体验和深刻印象。

《守望》是颍上人写的、在颍上拍的、由颍上人参与策划演出的、讲述颍上故事的第一部院线电影,也是送给正在像我们成长中的同龄人的最好礼物,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份厚重的大礼。

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双休日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走进影院,共同去分享这份难得的文化盛宴。

一次亲子观影不仅能带给我们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我们小学生活中一份美好而永远的回忆!。

关爱·艾滋

关爱·艾滋
关爱· 艾滋
我不想说过多的 乏味的 基本知识
《 颍 州 的 孩 子 》
• :失去亲人、遭受冷遇、忍 受孤独……艾滋孤儿的遭遇 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他们渴 望着全社会的正视与帮助。 《颍州的孩子》是 一部讲述中国受艾 滋病影响儿童真实 生存状态的纪录片, 片长39分钟,整个 拍摄过程耗时一年 多
《颍州的孩子》获得第79届奥斯卡 最佳纪录短片。
谢谢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实的生 活状,叔叔因怕别人的歧视而不愿收养他,最后在阜 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帮助下走入艾滋家庭,在那 里开始了他短暂而快乐的儿童生活,而随着艾滋病毒的恶化, 又不得不让他再一次离开……中间不时穿插任楠楠、黄家三 姐妹等因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的生活,家庭的贫穷与无力, 亲情的冷漠与无奈,周围人的歧视与无知,自己的恐惧与无 助……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他们渐渐走出艾滋病 魔的阴影,快乐、自信而坚强的生活。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分析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分析

关爱,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纪录片《颍州的孩子》分析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以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实的生活状态为纪录主体,中间不时穿插任楠楠、黄家三姐弟等因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的生活,家庭的贫穷与无力,亲情的冷漠与无奈,周围人的歧视与无知,自己的恐惧与无助……虽然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他们渐渐走出艾滋病魔的阴影,但是面对未来的生活,前景依旧堪忧的状况。

在道德层面上来讲,我想,关爱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恰恰也是考验这个社会良心的行为准则,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若是忽视关爱的重要性,那么也就等于丧掉了自己的良心。

进而,人与人之间,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爱是密不可分,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爱从来都不是善意的借口,而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现有纪录片中,《颍州的孩子》可以说是属于风格颇淡的一类。

没有丽芬斯塔尔的“视觉奇观”,也没有维尔托夫的强调运动,和构造新哲理的哲理蒙太奇。

它在某种角度来讲甚至是在刻意的逃避拍摄技巧,以期其能在最大程度上的讲述故事,还原真实。

这种真诚不做作的纪录感和饱含着人道主义关怀的作为,无疑是本片征服观众的最大亮点。

面对着艾滋患儿高俊的那双显得有些内向甚至愤恨的眼睛,还有黄家三姐妹的哭诉和楠楠的尴尬境况,观众很难不在情感上完全倒向被拍摄者,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被拍者的关爱很自然地投射到了拍摄者的身上。

于是对于这部片子的赞扬之言语多数落脚在它对于贫困地区的艾滋患者这些弱势群体的道德关怀上,而极少有人选择分析这部纪录片的内涵和特点。

在观影后的这种道德反响在这类以人文关怀为主题的人类学纪录片中是不少见的,这也是这类纪录片在人类纪录片中占有重要一席的原因之一。

本片主要采用了人类学纪录片中通常出现的采访的方式,在整个影片的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到采访的节奏是跟着片子的节奏推进的,也就是说在采访之初,摄制组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和资料的。

具体的例子可以看到,在拍摄者对于村民了解高俊家的情况,高俊的叔叔叙述自家的情况,黄家三姐弟三人哭诉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讲述的是安徽颍州艾滋孤儿的遭遇
旅美华人导演杨紫烨执导的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周日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影片的英文名字叫《颍州地区的血》。

在我国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卖血已经成了生活来源,而早些年非法采血行为非常严重,一些极其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很多卖血者身染艾滋病,中国有很多因为艾滋病而成为孤儿的儿童。

影片以中国安徽永州地区卖血感染艾滋病问题为背景,讲述了本身已经感染的艾滋孤儿高俊的生活状态。

高俊家里7口人因为艾滋病死了5口,奶奶疯了,叔叔因怕别人的岐视而不愿收养,他从来不会正眼看一个人,从来不会笑也不会哭,没有任何表情,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他并非没有感情,而是他幼小的心灵已经学会了怎么去冷漠对待这个对他并不公平的世界。

高俊最后在阜爱协会的帮助下,终于有一户艾滋家庭愿意收养他。

小k认为其实上面这张图片不完全能体现高俊的真实生活,所以特意从宣传片里截取了一些图片贴给大家。

高俊被另一户艾滋家庭收养,他的养父母都身患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身患艾滋病的高俊身体非常的不好。

普通的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经过很多年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我想很多人都了解这一知识。

可是心里的恐惧导致仍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接近这个孩子。

这只猪不懂得歧视,所以它大胆的接近了。

很心酸的图片,不仅仅是歧视,也有贫困
这个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可爱,只是他身患艾滋病
可爱吗?长达一年的拍摄快结束时,这个孩子终于会笑了,可惜好景不长,影片拍摄结束的半年后他因为生病再次遭到遗弃。

这个妇女是高俊的奶奶,她因为艾滋病失去了很多亲人。

她说:“没有这回事(艾滋病)死不了,穷人命大。


穷人真的命大吗?我想她说的意思是穷人命贱吧。

这组镜头拍摄后的几天,她忽然辞世,高俊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至亲也离去了。

片中人说:“他(非法采血者)把好血清提跑了,他把那坏血清给你”
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病毒的疾病,一般来说,艾滋病在我国早期主要以吸毒和血液传染为主,而现在性传播途径患者已经越来越多了。

吸毒人群主要是共用针头导致感染。

正常途径的献血是不会导致感染的。

一般非法采血的“血头”从卖血人的身上抽走血后,就用摇浆机分离血浆拿去销售,然后,再把红细胞回注人体内。

假如这些被抽血的人中有一个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那么使用了这个摇浆机的所有人都会被感染艾滋病。

非法采血的巨大利润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让卖血穷人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高俊眼中有着同龄人不该有的警惕。

记录片播出后,高俊受到很多人和媒体的关注,现在他已经被另一户人家收养。

温总理也特意看望了这个不幸的孩子。

可是高俊现象并不是一个个体情况,记录片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希望,但是这并不够,类似高俊这样情况的艾滋病孤儿很多很多,他们一样需要大家的关注。

楠楠,一名母婴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她也是因为艾滋病失去双亲的孤儿,今年应该有15岁了,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因为艾滋病会影响发育。

她和高俊一样父母双亡,和奶奶一起生活,她的姐姐因为承受不了外界对她的家庭的歧视而离家出走。

楠楠可能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母婴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这和她长期得到美国一个老太太的药品资助有关。

写作业的孩子是黄家三姐弟中的两个,他们父母因为艾滋病去世后,他们受到同
村人的歧视。

记录片原话是中间的小孩(黄家三姐弟中的一个)说,村子里的孩子都不跟我们
玩。

这个小姑娘的妈妈也是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

不要把卖血想象的太简单,那可不是像我们一样1年半载的献一次血。

为了生活很多人每天要卖一次血,一些身体不好的卖血者甚至直接在卖血时昏倒,不过醒来后还要接着卖,为了有饭吃。

血头们把红细胞注回给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多卖几次。

不是所有人都是资格去卖血,通常只有家里壮劳力才可以去,所以,他们离世后,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

这位老人无力抚养她的双胞胎孙子,被迫送人。

他们在给亲人们上坟。

荒野孤坟,埋藏着多少份爱,多少份不舍,多少份伤痛!
本片的大部分主创人员的合影,坐在前面的是曲
江涛
站在他后面的这位气质美女是导演杨紫烨
我想很多人都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了,辛苦了"。

这些孩子永远也不可能在我们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因为他们身患绝症。

我想这部记录片所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歧视。

中国类似情况的儿童,绝对不止记录片中的这几个,他们都需要大家的帮助。

香港旅美导演杨紫烨执导的记录短片《颖州的孩子》获得奥斯卡最佳记录短篇奖,很是出人意料,又不出人意外。

《颖州的孩子》反映的,是国内目前一个欲遮还掩的问题-----艾滋病,而国人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又大都是欲言又止。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采取掩耳盗铃的“鸵鸟政策”于事无补,反而会让这个问题进一步恶化-----根据正规部门的统计,近年来国内艾滋病感染人数,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而只还仅仅是所能够统计到的,大量无法管理和统计到的娼妓,她们的传播才是最可怕的,但是,这又是有关部门一直刻意回避的。

回避艾滋病与娼妓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是中国污点,是我们目前社会阶段和特征及其意识形态等所不能接受的元素。

但简单的回避不能解决问题,毕竟,有些问题是回避不了的,正如小偷掩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不让铃铛发出声音是一个道理。

今天,《颖州的孩子》把中国的艾滋病赤裸裸的展示在世界的面前,无法回避的是,《颖州的孩子》不是电影,而是记录。

固然,外国人乐意看见中国的丑陋面,污点电影一再受到外人青睐也是我们所熟知的。

不过,我们更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伤口。

中国的艾滋病,无外乎来自三种传播途径:不洁性交、吸毒和血液传播,而《颖州的孩子》反映的是血液传播,这些人都是无辜的。

从渠道上来说,血液传播无外乎两种,输血和母婴传播,而《颖州的孩子》则是两种渠道的合并----贫困母亲卖血(也可能是父亲卖血,因为带菌针头所致)感染艾滋病后母婴传播给孩子。

这些无辜的孩子和无辜的父亲
母亲,他们在贫困的压迫下,成为了恶魔的牺牲品。

《颖州的孩子》反映的是安徽阜阳的事情,但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却是河南的艾滋病村,那些因为卖血而导致整个村庄感染艾滋病的可怕事件。

这些可怕的事件被一个有良心的中国老人GYJ教授所揭示,为此她不顾自己的高龄而奔走呼告,事件也为国际上关注、所震惊-----当然,这也是中国的污点。

卖血引起的可怕事件也许会因为停止非法卖血而停止,但那些无辜的孩子们呢?他们在等待死亡的到来,他们呼吸的死亡的气息。

有时候,绝望比死亡更加的可怕。

高教授曾经提及艾滋病村的“末日危机”:患病的人绝望到不再顾及自己的家人甚至自己的儿女,可以践踏一切人伦和责任,甚至敌视整个社会----正如当年天津传闻的艾滋病人针扎路人的事件。

他们非常的恐惧,恐惧已经使得他们虚弱,可谁又在乎这些垂死的灵魂?神州大地,惟有歌舞升平,惟有颂德歌功。

在一个神奇的国度,污点即使不能抹去,至少可以视而不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