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平法标注.

合集下载

平法标注梁的解读

平法标注梁的解读

平法标注梁的解读
平法标注梁是指按照标准规定,用缆绳、钢丝或细锯材等缆绳材料绑扎在梁表面上,标注梁的尺寸,型号,等级及梁体的方向等要求的表面标志。

一、传统平法标注的布局方法
1、传统的平法标注以梁中心为基准,将梁尺寸以相同的节距排列,从梁的任一边(上下、左右)开始,依次排列,以隔离距离标准为0.5m。

2、在传统的平法标注中,节距需根据地梁与连接的梁尺寸和型号调整,一般直径大于Φ20mm的梁,相应的节距可以增加至1m,直径小于Φ20mm的节距可继续保持0.5m。

3、平法标注梁的排列方式按照梁的尺寸和型号划分,将梁节点按顺序排列,以方便施工现场对梁进行定位及施工安装。

4、传统的平法标注中,梁外侧需标明梁的尺寸和型号,梁内侧则标明梁体方向及梁体上的承重等级,以便施工现场安装时便于按图纸施工。

二、新型平法标注技术
1、新型平法标注技术采用数控系统,操作更加简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梁的标注,提高了施工效率。

2、新型平法标注技术采用喷码机,可以用绳索、钢绞线或细锯材绑扎梁表面,标注梁心线、尺寸比例、梁体方向及梁体上的承重等级等要求,使标注工作更加容易快捷。

3、采用新型平法标注技术,可以利用激光扫描识别技术识别梁表面的标注,以确保标注的准确性,运用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定位,可实现坐标准确定位,生成标准标签,施工现场便于安装,加快施工进度。

以上就是关于平法标注梁的解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1-1断面图
2-2断面图
5: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向钢筋相同时, 可仅在支座上部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可 以省去不标注。
6 25 4/2
12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1-1断面图
2-2断面图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练习二:画出下列各断面图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1
2
34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作业:
1、知识巩固:根据教材P112页,图5.20模仿 绘制梁的平法施工图,并练习画出各个配筋 断面图 2、预习:梁下部纵向钢筋的标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一)
梁支座上部纵向钢筋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回顾旧知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 集中标注:相同数值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不同数值原位标注,主要是钢筋配置
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 梁截面尺寸 梁箍筋 梁上部纵向钢筋+(架立筋);梁下部贯通筋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配置 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内容)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原位标注包括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1、梁的支座上部纵向钢筋的标注
2、梁下部纵向钢筋的标注
3、梁上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注意:梁支座上部纵向的钢筋包含
了梁上部贯通的钢筋,其他的纵向 钢筋我们称为支座负筋。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
配筋断面图
2 25+2 22 原位标注示例(局部)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一)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一)

谢谢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一)
回顾旧知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 集中标注:相同数值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不同数值原位标注,主要是钢筋配置
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 梁截面尺寸 梁箍筋 梁上部纵向钢筋+(架立筋);梁下部贯通筋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配置 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内容)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6 25 4/2
12
1-1断面图
2-2断面图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练习二:画出下列各断面图
1
2
34
2 25
2 22
2 10
2 10
8@100(2)
2 25 8@200(2)
1-1断面图 6 25 4/2
2-2断面图 6 25 4/2
2 10
8@100(2)
2 10
8@200(2)
3-3断面图
原位标注包括
Hale Waihona Puke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梁的支座上部纵向钢筋的标注
2、梁下部纵向钢筋的标注
3、梁上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注意:梁支座上部纵向的钢筋包含
了梁上部贯通的钢筋,其他的纵向 钢筋我们称为支座负筋。
梁支座上部纵 向的钢筋
上部贯通的钢筋
支座负筋
支座负筋
配筋立面图
一、梁支座上部纵向钢筋,根据钢筋配 置情况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总结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标注的内容,我们都通过相关的 立面图和配筋断面图来清楚的对其进行定位,能清楚的 知道各种钢筋在构件中的具体位置。在以后的学习中, 大家也能通过这种方法对其他构件中的钢筋进行实际定 位。

梁的平法标注

梁的平法标注

梁的平法标注一、桥梁的平移测量1、对桥梁的平移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桥梁左右边缘中心处的平移长度,绘制平移曲线图来确定桥梁的平移位移量。

2、为确定梁移位和分布规律,一般采用正射影像测量法。

正射影像测量使用正射摄影机,通过对桥梁内侧平台和外侧围墙进行遥感拍摄,分析拍摄后能得到的桥梁的平移量和构架移动角。

3、在桥梁移动测量方法中,当桥跨越特殊型桥梁(比如拱桥、圆拱桥)或者桥梁移动特别快时,视觉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4、桥梁平移测量中,基本测量设备为杆距计、支承点测距仪和测斜仪等,其中杆距计主要测量桥台杆件(桥台杆件的纵向移动和横向位移),支承点测距仪测量桥梁的支承点的位移,测斜仪确定桥梁的角度等。

5、对于较大杆件紧定性,对桥梁的拉伸力作用有较大,可采用杆件自动标定装置来实施杆件的移动测量。

二、桥梁的旋转测量1、通过测量桥梁多个点的旋转情况,可以确定桥梁的旋转情况。

一般采用正射影像测量法来确定桥梁旋转角度,其用到的器材有正射摄影机、双面撮合仪等,以及处理容易出错的数字图像匹配技术。

2、对于同一桥梁的旋转角度变化,可以通过交叉比较的方法,收集不同测量时段的正射影像,利用且比较投影体系中一定节点指示符的旋转情况,来确定桥梁的实际旋转情况。

3、在同桥梁移动角非常小时,可采用位移杆件测量法来测量桥梁的旋转角,首先在桥内进行定位,再在桥外进行定位,即可以确定桥梁旋转角度情况。

4、还有一些简便的方法来测量桥梁旋转角,如水准仪、卡尺和测距仪等,在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的测量,也可以用来确定桥梁的旋转情况。

5、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仅要138测量桥梁的旋转角,而且还要测量桥梁的位移量和拉伸力,以完整的描述桥梁的移动情况。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 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 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之公保含烟创作(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暗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分歧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分歧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此外标准结构详图.如φ10@100/200(4),暗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品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接近支座.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分歧时,须在支座两边辨别标注;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2)梁下部梁下部纵筋数量、品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接近跨中.梁的集中标注中辨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增加的数量写在括号内.6φ25 2(-2)/4,则暗示上排纵筋为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二、柱平法柱平法施工图有两种暗示办法,一种是列表注写式,也就是用柱平面图,再用表格式配合来暗示柱钢筋的各项信息;另一种是截面注写式,也就是直接在柱平面图上,在柱的截面暗示该类柱钢筋的各项信息.1、列表注写方式定义在柱平面安插图上,辨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柱表中自柱根部(根底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动处为界分段注写,详细注写办法详见《平法规则》.2、截面注写方式定义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安插图的柱截面上,辨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1)柱定位图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缩小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分歧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2)柱的竖筋数量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年夜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年夜样旁边.(3)柱纵筋采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详细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4)柱平面安插图需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安插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分歧标准层的注写数值.(5) 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分歧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详细尺寸.结论通过对平法和钢筋计算、平法梁根本知识、平法柱根本知识、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楼梯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筏形根底识图与钢筋计算的学习,增强了我们对修建方面的更深一步的学习.平法识图只是修建中的“一块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块砖上砌更多的“砖”.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师的帮助下,我们一定会厚积而薄发,努力去开拓一片自己的天地.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能够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共同开拓美好明天.参考文献王昌伟.浅谈平法施工图中一些注意事项.北京:中国修建工程出书社,2007版陈年夜飞.平法施工图识读.北京:中国修建工程出书社,2007版。

工程造价专业《梁1(平法标注-集中标注)》

工程造价专业《梁1(平法标注-集中标注)》

第一张: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梁钢筋的平面注写中的集中标注。

第二张:平面注写方式如下列图所示,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那么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中,原位标注优先于集中标注。

第三张:梁的集中标注中一般包含以下内容:1、梁编号、梁截面尺寸2、箍筋:需要说明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及非加密区、肢数3、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如果未进行标注,那么需参考原位标注4、梁侧面纵筋:构造腰筋及抗扭腰筋5、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如果梁顶标高与层顶标高一致那么不标注第四张:现在我们再来具体看看关于梁的集中标注中的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看梁集中标注——梁编号的标注每一种类型的梁都用代号表示,其后紧跟其序号,后面的括号内表示梁的跨数,如带A表示一端悬挑,带B表示两端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第五张:集中标注——截面尺寸的标注梁截面尺寸,该项为必注值。

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集中标注——箍筋的标注⏹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那么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那么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 : Φ10@100/ 2021Φ8@1004 /1502第六张:集中标注——通长筋的标注⏹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接连接的钢筋,该项为必注值。

⏹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那么将其写入括号内。

⏹例: 2 Φ22 4Φ122 Φ22 4 Φ2021第七张:集中标注——通长筋的标注⏹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少数跨不同者,按原位标注处理。

完整版平法梁原位标注

完整版平法梁原位标注

【答】1、在03G101-1 图集
中规定,当梁的上部纵筋或 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 线“/”将多排纵筋自上而下 分开。
【例】
上部纵筋标注 6 25 4/2 (表示第一排上部纵筋为 4
25,第二排为2 25);
下部纵筋标注 6 25 2/4 (表示第一排下部纵筋为 4
25,第二排为2 25)
但是上述“ 4/2”或“2/4”的表示方式只适用于 单一规格钢筋的“分排”。对于两种以上规格的 钢筋的“分排”,则要在斜线“ /”的前后写清楚具 体钢筋的规格和根数。
其中:d、d1、d2(钢筋直径), s、s1、s2(钢 筋根数), m、n(上下排纵筋根数)
【例】
6 25 4/2 表示: 上排纵筋为 4 25;下排纵筋 为2 25。
2 25+2 22 表示一排纵筋: 2 25放在角部;
2 22放在中间。
有时候为了讲述方便起见,我 们把上排上部纵筋(即紧贴箍筋水 平段的上部纵筋)称为“ 第一排上 部纵筋 ”,而把下排上部纵筋(即 远离箍筋水平段的上部纵筋)称为 “第二排上部纵筋 ”。
4、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 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纵筋相同时,不需要在该跨 上部任何部位标注( 这句话是对设计人员说的 )。 换句话说,当某跨梁的上部没有进行任何原 位标注时,表示该跨梁执行集中标注的梁上部纵 筋——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 这句话是对施 工人员说的 )。
【例】
KL1悬挑端的上部没有任何原位标注,则认为该 跨上部执行集中标注的上部通常筋 4 25。(同 样,缺省标注的下部纵筋采用集中标注的下部通 常筋。)
根数), m、n(上下排纵筋根数)
【例】
? 6 25 4/2 表示上排纵筋为 4 25;下排纵筋为 2 25。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一

梁的平法施工图原位标注一

作业:
1、知识巩固:根据教材P112页,图5.20模 仿绘制梁的平法施工图,并练习画出各个配 筋断面图 2、预习:梁下部纵向钢筋的标注
6 25 4/2 原位标注示例(局部)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3:当梁支座上部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 连接,分开注写,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前面
配筋断面图
2 25+2 22
原位标注示例(局部)
练习1:根据配筋断面图,进行原位标注 2 ?16+1
14
4: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向钢筋不同时, 需在支座上部两边分别标注
4 25 4 20
1
2
4 25
4 20
1-1断面图
2-2断面图
5: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向钢筋相同时, 可仅在支座上部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可 以省去不标注。
6 25 4/2
1
2
1-1断面图
2-2断面图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练习二:画出下列各断面图
1
2
34
2 10
2 25
2 22
8@100 (2)
1-1断面图 6 25 4/2
2 25
2 10
8@200(2)
2-2断面图 6 25 4/2
2 10
8@100(2) 2 10
8@200 (2)
3-3断面图
4-4断面图
二、配筋断面图的画法与步骤
方法一:根据梁的部位,从上往下画 1、画出构件截面 2、画箍筋 3、画梁上部纵向钢筋 4、画梁中部两侧钢筋 5、画梁下部钢筋 6、对钢筋信息进行标注。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局部)
原位标注包括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梁平法标注资料

梁平法标注资料

梁平法标注资料梁平法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分析方法,用于对梁的强度、刚度以及变形等进行计算和分析。

梁平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标注资料,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梁平法标注资料的内容和格式。

一、结构图纸结构图纸是进行梁平法计算和分析的基础,梁的尺寸、位置、材料等信息都需要在结构图纸上进行标注。

标注时应该清晰明了,避免歧义。

常见的梁的标注内容包括:1. 梁的长度和宽度2. 梁的材料和截面形状3. 梁的支座和节点位置4. 梁的荷载情况二、荷载标注梁平法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就是荷载的标注。

荷载标注包含两个方面: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

1. 静态荷载标注:静态荷载包括自重、人工荷载、附加荷载等。

对于每个荷载,需要标注其大小、分布情况、作用位置等。

2. 动态荷载标注:动态荷载主要指车辆荷载或其他振动荷载。

对于动态荷载,需要标注其类型、作用时间、振动频率等。

三、约束条件标注在进行梁平法计算时,约束条件的标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约束条件标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梁的支座类型和位置:标注梁的支座类型,如固定支座、铰支座等,以及支座的具体位置。

2. 约束条件:标注梁的约束条件,如是否允许转动、是否允许位移等。

3. 梁的边界条件:标注梁的边界条件,如梁的端点是否固定等。

四、梁截面标注在进行梁平法计算时,梁截面的标注也是非常重要的。

梁截面标注应包括以下信息:1. 梁截面形状和尺寸:标注梁的截面形状,如矩形、圆形等,以及截面的尺寸。

2. 梁截面的材料性能:标注梁截面所采用的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弯强度等。

五、计算结果标注在完成梁平法计算后,需要将计算结果进行标注。

计算结果标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验算结果:标注梁是否满足抗弯、抗剪等强度要求。

2. 刚度验算结果:标注梁的刚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挠度、弯矩等。

3. 变形验算结果:标注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如挠度、膨胀裂缝等。

六、安全系数标注在标注资料中,还需要对安全系数进行标注。

梁平法标注法学习PPT课件

梁平法标注法学习PPT课件
第4页/共43页
5、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将 所有柱、墙、梁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 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其中,类型代号的 主要作用是指明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在标准构造详图上,已经按其所属构件类 型注明代号,以明确该详图与平法施工图 中相同构件的互补关系,使两者结合构成 完整的结构设计图。 6、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当 用表格或其它方式注明包 第5页/共43页 括地下和地上各 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 相应的结构层号。
JZL XX (XX)、(XXA) 或(XXB)
注: (XXA)为一端有悬挑第,2(5X页/X共B43)页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 数。
例 KL7(5A) 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L9(7B) 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2) 梁截面尺寸
• 等截面梁:b×h
• 加腋梁:Yc 1× c2 c1-腋长 • 不等高悬挑梁: b×h1 /h2
第16页/共43页
第17页/共43页
第18页/共43页
第19页/共43页
第三章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1、平面注写方法
2、截面注写 第20页/共43页 方法
3.1 平面注写方式
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 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面。如2φ25+2φ22 •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否则只注一端即可。
第31页/共43页
第32页/共43页
(2 )梁下部纵筋
•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 2(-2)/4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 且不伸入不适用 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将其不同 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施 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梁平面注写方式

梁平面注写方式

实例二:框架梁的平法注写
总结词
框架梁的平法注写包括梁编号、梁截面 尺寸、箍筋、架立筋、贯通筋等,其中 箍筋分为加密区间和非加密区间,架立 筋和贯通筋则用于固定框架梁的位置。
VS
详细描述
框架梁的平法注写中,梁编号、梁截面尺 寸、箍筋、架立筋、贯通筋等信息都是必 要的。其中,箍筋分为加密区间和非加密 区间,以适应不同受力情况的需求。架立 筋和贯通筋则通过固定框架梁的位置,确 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4
梁平法注写的优缺点
优点
表达直观
梁平法注写通过直接在梁的 平面位置标注信息,使得结 构设计意图更加直观明了, 方便施工人员理解。
信息全面
标准化程度高
梁平法注写包含了梁的尺寸、 钢筋配置、标高等信息,能 够全面反映梁的构造要求, 有助于减少施工误差。
梁平法注写采用统一的表达 方式,提高了设计图纸的标 准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工作 效率和降低成本。
实例三:非框架梁的平法注写
总结词
非框架梁的平法注写主要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 抗扭钢筋等,其中抗扭钢筋分为抗扭纵筋和抗扭横筋,用于 增强非框架梁的抗扭性能。
详细描述
非框架梁的平法注写中,除了基本的梁编号、梁截面尺寸、 箍筋等信息外,抗扭钢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抗扭钢筋分 为抗扭纵筋和抗扭横筋,通过增强非框架梁的抗扭性能,提 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立标准化的梁平法注写符号和缩写,避免因符号和缩写不统一导致的信息混淆和 误解。
制定梁平法注写的示例和图解,为施工人员提供直观的参考,方便理解和应用。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定期开展梁平法注写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 识图能力和技术水平。
建立梁平法注写技术考核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 考核,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知识。

梁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梁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精选可编辑ppt
7
(六)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值, 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 对于位于结构夹层的梁则指相对于结构夹 层楼面标高的高差。有高差时,须将其写 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
如图中(-0.100)表示该梁顶面较结构层 楼面标高低0.1m。
精选可编辑ppt
8
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标注和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
梁钢筋平法标注
丘剑宾
精选可编辑ppt
1
一、平面注写方式 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
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 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 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 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 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 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 (四)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该项为必注值。当 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 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 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当全部采用架立 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上图中2Ф25表示梁上部只有 两根直径为25mm的通长钢筋。又如2Ф25+ (2Ф22),表 示该梁上角部有两根25mm的通长筋和2根22mm的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 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 ” 将上部与下部纵筋 配筋值分隔开来。
精选可编辑ppt
2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见下表: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 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 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一、梁仄法二种标注之阳早格格创做(1)梁编号典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2)梁截里尺寸当为等截里梁时,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战端部的下度分歧时,用斜线合并根部与端部的下度值.即为b×h1/h2.(3)梁箍筋包罗钢筋级别、曲径、加稀区与非加稀区间距及肢数值.箍筋加稀区与非加稀区的分歧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合并;当梁箍筋为共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没有需要用斜线;当加稀区与非加稀区的箍筋肢数相共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正在括号内.加稀区范畴睹相映抗震级别的尺度构制详图.如φ10@100/200(4),表示曲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稀区间距为100mm,非加稀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2、本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第战规格,写正在梁上圆,且靠拢支座.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启.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共排纵筋有二种曲径时,用加号“+”将二种曲径的纵筋贯串,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正在前里.中间支座二边的上部纵筋分歧时,须正在支座二边分别标注;相共时,可仅正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没有注.(2)梁下部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第战规格,写正在梁下圆,且靠拢跨中.梁的集结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战下部均为领悟的纵筋值时,则没有需要正在梁下部沉复干本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启.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局部伸进支座;共排纵筋有二种曲径时,用加号“+”将二种曲径的纵筋贯串,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正在前里.当梁下部纵筋没有局部伸进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缩小的数量写正在括号内.6φ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且没有伸进支座,下排纵筋为4φ25,局部伸进支座.二、柱仄法柱仄法动工图有二种表示要领,一种是列表注写式,也便是用柱仄里图,再用表要领协共去表示柱钢筋的各项疑息;另一种是截里注写式,也便是曲交正在柱仄里图上,正在柱的截里表示该类柱钢筋的各项疑息.1、列表注写办法定义正在柱仄里安插图上,分别正在共一编号的柱中采用一个或者几个截里标注几许参数代号(反映截里对于轴线的偏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行标下、几许尺寸(含截里对于轴线的偏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百般柱截里形状及箍筋典型图.柱表中自柱根部(前提顶里标下)往上以变截里位子或者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简曲注写要领详睹《仄准则则》.2、截里注写办法定义正在分尺度层画制的柱仄里安插图的柱截里上,分别正在共一编号的柱中采用一个截里,曲交注写截里尺寸战配筋数值.(1)柱定位图正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率搁大画制柱截里配筋图,正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里尺寸(按分歧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2)柱的横筋数量柱的横筋数量及箍筋形式曲交画正在大样图上,并集结标注正在大样中间.(3)柱纵筋采当柱纵筋采与共向去径时,可标注局部钢筋;当纵筋采与二种曲径时,需将角筋战各边中部筋的简曲数值分启标注;当柱采与对于称配筋时,可仅正在一侧注写背筋.(4)柱仄里安插图需要时,可正在一个柱仄里安插图上用小括号“()”战尖括号“< >”区别战表白各分歧尺度层的注写数值.(5) 分段截里尺寸战配筋如柱的分段截里尺寸战配筋均相共,仅分段截里与轴线的闭系分歧时,可将其编为共一柱号.但是此时应正在已画配筋的柱截里上注写该截里与轴线闭系的简曲尺寸.论断通过对于仄法战钢筋估计、仄法梁基础知识、仄法柱基础知识、仄法钢筋估计的普遍过程、仄法板识图与钢筋估计、仄法楼梯识图与钢筋估计、仄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估计、仄法筏形前提识图与钢筋估计的教习,巩固了咱们对于修筑圆里的更深一步的教习.仄法识图不过修筑中的“一齐砖”,而咱们要干的便是正在那块砖上砌更多的“砖”.雅话道一分耕耘一分支获,正在教授的助闲下,咱们一定会薄积而薄收,齐力去启辟一片自己的天天.期视正在以去的教习中教授不妨越收庄重的央供咱们,共共启辟好佳来日诰日.参照文件王昌伟.浅道仄法动工图中一些注意事项.北京:华夏修筑工程出版社,2007版陈大飞.仄法动工图识读.北京:华夏修筑工程出版社,2007版。

平法梁-原位标注

平法梁-原位标注

2021/5/18

30
其实,该图还可以进行简化,即把靠近中间短跨
的左右支座的原位标注缺省。由于中间短跨的上部跨 中有原位标注6 22 4/2,说明中间跨从左支座到右支 座贯通布置6 22 4/2,根据原位标注的“缺省对称” 原则,这些缺省了的支座原位标注,仍然可以获得6
22 4/2的配筋值。也就是说,这两个图的效果是一样的。
【例】
KL1悬挑端的上部没有任何原位标注,则认为该 跨上部执行集中标注的上部通常筋4 25。(同 样,缺省标注的下部纵筋采用集中标注的下部通 常筋。)
2021/5/18
11
【关于梁“钢筋标注格式”的问答】
【问】遇到不规范的钢筋标注2 18+4 20 4/2,
该如何处理? 在施工图中经常遇到下列的钢筋标注形式: • 2 18+4 20 4/2(梁上部纵筋标注) • 4 25+2 22 2/4(梁下部纵筋标注)
其中:d、d1、d2(钢筋直径),s、s1、s2(钢 筋根数),m、n(上下排纵筋根数)
2021/5/18
3
【例】
6 25 4/2 表示: 上排纵筋为4 25;下排纵筋 为2 25。
2 25+2 22 表示一排纵筋: 2 25放在角部;
2 22放在中间。
2021/5/18
4
有时候为了讲述方便起见,我 们把上排上部纵筋(即紧贴箍筋水 平段的上部纵筋)称为“第一排上 部纵筋”,而把下排上部纵筋(即 远离箍筋水平段的上部纵筋)称为 “第二排上部纵筋”。
33
【例】
6 22 2/4——表示上排纵筋为2 25;下排纵筋为4 25。
2 25+2 22——表示一排纵筋:2 25放在角部; 2 22放在中间。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宝典]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宝典]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宝典]一、梁平法两种标注1.集中标注(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φ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教你读懂平法标注(梁)

教你读懂平法标注(梁)

教你读懂平法标注(梁)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二、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三、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四、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五、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 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 +” 号相联标 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 括号。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 2φ 22+ ( 2φ 12 )表示, 其中2φ 22为通长筋,(2φ 12)为架立钢筋。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 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 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
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
隔开表示。 例如 13φ 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 8 箍筋,间距为 150 ;梁跨中箍的间距为 200 ,全部为 4 肢箍。 又如 13φ 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 8的4
1)集中标注 KL-1(3)300×650 — 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
φ/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 25
G2φ 12 (-0.05)
—— 通长筋根数、直径。
——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②梁下部纵向钢筋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一排时,用“/”号将各排纵向钢筋 自下而上分开。 例如梁下部注写为 6φ 25(2/4)表示梁下部 纵向钢筋为两排,上排为 2φ 25 ,下排为 4φ 25 ,全部钢筋伸 入支座。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
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如梁下部注写为 6φ 25 2(2)/4 表 示 梁 下 部 为 双 排 配 筋 , 其 中 上 排 2φ 25 不 伸 入 支 座 , 下 排 4φ 25全部伸入支座。
构层存在高差时,者将高差值标入括号内。例如(0.05)表示梁顶低于结构层0.05m;若为(0.05)表示梁 顶高于结构层0.05m。 2)梁原位标注法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 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即包括通长筋。 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 /” 将各排纵筋从上 自下分开 。如 6φ 25(4/2),表示梁支座的上一排钢筋 为4φ 25,下排钢筋为2φ 25。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规 格的纵筋相联表示,并将角部钢筋写在“+”号前面。 例如2φ 25+2φ 22 表示2φ 25放在角部,2φ 22放在顶 梁的中部。
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的纵向筋规格不同时,须在支
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纵筋相同时,可 仅在支座一边标注,另一边可省略标注。
梁施工图识读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梁的平法表达方式。
梁平法识读施工图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 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当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钢筋,而在集中标注时已经 注明,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③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当多数附加箍筋和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 统一注明,否则直接画在平面图的主梁上,用引出线标注 总配筋数(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
图13.2.11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上部、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的表示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 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 筋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隔开。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 ≥ 450mm 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 字母 G 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 例如G4φ 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 12构造钢筋。 受扭纵筋用 N 打头。例如 N6φ 18 ,表示梁的每侧配置 3φ 18的纵向受扭钢筋。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当梁 顶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