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根腐病
甘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作者:王月利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甘薯新品种的推广,甘薯在我县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是,甘薯的常见病虫害仍然制约着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重点介绍了甘薯常见病虫草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甘薯病虫草害防治河南省甘薯主要病害有茎线虫病、黑斑病、根腐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有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麦蛾、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甘薯田常见的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旱稗、苘麻、苍耳、藜、马齿苋等。
1、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甘薯糠心病、甘薯空心病。
主要为害薯块,其次是茎蔓基部。
薯块因感染来源不同,可分为糠心型、裂皮型及混合型3种;茎蔓发病,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出现黄褐色裂纹,后渐成褐色,髓部呈白色干腐,严重的基蔓短,叶变黄或主蔓枯死。
防治方法:严禁病种薯、病苗调运;选用抗病品种:豫薯12号、苏薯8号。
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薯种或高剪苗;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提倡与烟草、水稻、棉花、高梁等作物轮作;种薯可用51-54℃温汤浸种。
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薯苗10分钟。
2、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在甘薯在幼苗期、生长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不侵染地上的茎蔓。
育苗期染病,种薯变黑腐烂,造成烂床,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枯死或未出土即烂于土中。
病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弱,叶色淡,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稍凹陷、初期病斑上有灰色霉层,后逐渐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和粉状物,茎基部叶片变黄脱落,地下部分变黑腐烂,严重时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块根以收获前后发病为多,病斑为褐色至黑色,中央稍凹陷,上生有黑色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薯变苦,不能食用。
防治甘薯黑斑病主要以农业措施为主,实行轮作倒茬,坚持与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轮作,力避连作或与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连作。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甘薯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及蛴螬、金针虫、甘薯麦蛾、烦夜蛾、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防治原则从农业生产全局和甘薯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改善薯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将甘薯主要病虫害的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综合防治技术4.1检疫防治严禁调运病薯病苗。
检疫发现种薯或种苗携带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及蚁象等检疫对象,应立即就地销毁。
外地引进种薯检疫符合GB7413相关要求。
4.2农业防治4.2.1因地制宜种植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品种(组合)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市场供需状况,因地制宜选种高产、优质、抗(耐)病虫甘薯品种。
4.2.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因地制宜适时开穴栽插。
最佳栽插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迟不晚于7月下旬。
根据土壤肥力合理密植。
栽种密度一般为3500-5500株/亩。
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早栽宜稀,晚栽宜密,长蔓品种宜稀,短蔓品种宜密。
4.2.3科学施肥控水采用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巧施追肥”为原则。
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萌发侵染的环境条件。
4.2.4合理轮作换茬合理轮作换茬,有效消灭土壤中的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线虫病等越冬病原菌。
前茬作物可为水稻、玉米、葱、蒜或瓜类等,避免与茄科、块根或块茎作物连作。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作者: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7年第04期山东甘薯病虫害主要是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和病毒病、软腐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瘟病、白粉虱和烟粉虱、甘薯天蛾、甘薯麦蛾、甜菜夜蛾等。
发生较重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病害:甘薯黑斑病生育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带病种薯育苗或病土引起薯苗发病。
黑斑病对鲜食甘薯生产及贮存危害较重,尤其山东省当前种植的一些优质鲜食品种多数抗黑斑病能力较差。
甘薯病毒病降低甘薯的品质和产量。
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卷叶病毒(SPLCV);甘薯病毒病害(SPVD)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协生共侵染甘薯引起的病毒病害。
甘薯茎线虫病该病主要依靠种苗、种薯、土壤、肥料等途径传播。
1.甘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建议(1)优先选择性状优良的抗耐病品种,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时更换品种。
高抗根腐病的品种,如农大6-2、章薯7号、冀薯332、泰中6号、烟薯25、烟薯24、烟紫薯1号等;高抗茎线虫的品种,如浙薯81、徐紫薯32、济徐23,苏薯20、烟紫薯1号、烟紫薯2号、冀薯23等;高抗黑斑病的品种,如浙薯81、徐紫薯3号、泰中6号、烟紫薯2号、烟薯25等。
(2)大力发展脱毒甘薯,建立规范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加强种薯质量检测,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使用无病种薯,繁育无病薯苗。
甘薯主要病害(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和病毒病)都可以通过种薯、薯苗传播。
选择无病害的新区繁殖种苗,或统一采用无病基质繁育,选三年未种植过甘薯、隔离条件好、远离生产田的地块作为无病留种地,从源头抓起,实施健康种薯繁育。
发现病苗,连同薯块一起挖除;消灭传播病毒的昆虫。
(3)合理轮作。
甘薯黑斑病、茎线虫病等病害除通过薯苗传播,也能通过土壤传播。
实行轮作,可减少土传病害的菌源,进而减轻上述病害的发生。
(4)冬春季节耕耙甘薯田,破坏害虫的越冬环境,杀死越冬蛹,减少虫源,早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杀幼虫;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用灯光诱杀。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摘要】甘薯病害是甘薯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通过对甘薯病害的主要病原体、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甘薯病害主要由真菌和细菌引起,发病规律受环境因素和病原体特性的影响。
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是当前常用的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利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生物防治方法则是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进行控制。
甘薯病害的防治对于甘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重点关注病害防治技术的创新和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掌握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保障甘薯产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甘薯病害、发病规律、防治技术、病原体、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产量影响、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甘薯病害的重要性甘薯病害是甘薯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甘薯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各地。
甘薯病害的发生不仅会导致甘薯产量大幅下降,还会降低甘薯的品质,增加生产成本,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甘薯病害会导致甘薯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变黄、干枯、死亡,根系腐烂,严重影响了植株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部分病害还会在甘薯地下块茎内部形成病斑,影响储藏和食用价值,严重影响甘薯的市场竞争力。
甘薯病害的防治对于提高甘薯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甘薯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才能保障甘薯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促进甘薯产业的稳定发展。
1.2 甘薯病害对产量的影响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甘薯病害对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甘薯病害包括晚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它们在甘薯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
这些病害会导致甘薯植株叶片枯黄、蔫软、果实发育不良,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据统计,甘薯病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甘薯的生产和供应。
甘薯根腐病
甘薯根腐病Sweet Potato Root Rot甘薯根腐病俗称“烂根病”。
1970年以来,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发生为害,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
近年来,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根腐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症状主要发生在大田生长期,苗床期虽也发病,症状一般较轻。
苗床期病薯较健薯出苗晚,出苗率低。
幼苗发病,叶色较淡,生长缓慢,须根上有褐色病斑,拔秧时易自病部折断。
大田期秧苗受害,先在须根中部或根尖出现赤褐色至黑褐色病斑,中部病斑横向扩展环绕一周后,病部以下的根段很快变黑腐烂,拔苗时易从病部拉断。
地下茎受侵染,产生黑色病斑,重病株地下茎大部腐烂。
轻病株近地面处的地下茎能长出新根,多为柴根。
病株不结薯或结畸形薯,而且薯块小,毛根多。
块根受侵染产生凹陷的黑色病斑,表皮有轻度开裂。
病株地上部节间短,植株矮小,分枝少,直立生长不倒秧。
秋季气温下降,茎蔓仍能继续生长,但每节叶腋处都能现蕾开花。
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增厚,反卷,干枯脱落,主茎自上而下逐渐干枯死亡。
病原有性态为血红丛赤壳Nectria sanguinea (Bolt.)Fr.,属子囊菌亚门丛赤壳属。
在自然界尚未发现,在病害的侵染循环中起的作用尚不清楚。
人工培养可产生子囊壳。
子囊壳散生或聚生,不规则球形,初期浅橙色,成熟后红色至棕色,表面产生疣状突起。
子囊棍棒形,大小为62.4~72.0μm×7.2~8.4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椭圆形,12.0~14.4μm×4.8~6.0μm,中央有一分隔,在隔膜处稍缢缩。
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腐皮镰刀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Mart.)Sacc.f.sp.batatas MeClure。
产生大、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
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略弯,两端钝圆,足胞不明显,4~7个分隔,多数有5个隔膜,大小为42.9~54.0µm×4.4~5.7μm。
甘薯根腐病的防治试验
广
文章编 号 :10 .7 9(o 7 4o 2 .2 0 38 7 2 0 )0 .0 20
西
植
保
20 .0() 0 72 4
甘薯 根 腐 病 的 防 治 试 验
马 学芹
( 山东省邹平县农业局 ,邹平县,2 60 ) 5 20
中图分类号 :¥ 8 . 4 19
药剂 品种 及剂 型 为 : ( )恩 益 碧 ( -B) 1 NE ,美 国 进 2 结 果 与分 析 2 1 对 根腐病 防治效果 的影 响 .
物菌肥 ,主要成分为丛枝菌根菌 ( l s e @ Go mu  ̄r s
由表中可以看出 , 在不同年度,不 同地点,不
同品种的各个试验中,每小区用 3 l m 恩益碧对甘薯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 )7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 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发病薯率最低,病情指数 3 0 粉剂 ;()5 %复 方多 菌灵悬 乳剂 。 4 0 般 在 32 ~49 .3 .5之 间 ,其 次 为每 小 区用 2 恩 ml
试验 分别 于 20 04年 、20 0 5年 在 邹 平 县 西 董镇 级 :薯皮表面有 5 O个病斑 ,占薯皮表面积的 1 ~1 /
3 / ;4 :严重感病 ,薯皮表面病斑超过薯皮 ~12 级 试验地 均 为 山 前 坡 地 、沙 壤 土 ,肥 力 条 件 中 表面 积 的 12 /。 等 ,水 利条 件 较差 ,除定植 用 水外 ,基 本 靠 自然 降 12. 病 害发 生情 况统计 方法 . 3 水 。种植甘薯均已连续 la O 以上,根腐病 、茎线虫 病发生严重 ,试验安排前 ,以上地块 由于根腐病发 生严重 ,产 量损失在 5 %以上 ,特殊年份有 些地 0 块甚至绝收 。试验采用 的甘薯品种分别为曹杂 ( 地
甘薯根腐病简介及其防治措施2020
甘薯根腐病简介及其防治措施甘薯根腐病又叫烂根病,是甘薯生长期间常见的三大病害之一,一般发病地块能够造成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甚至成片死亡,造成绝收,对甘薯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下面就带领大家认识下这种病害,即甘薯根腐病。
1.病原图1:甘薯根腐病病原物病原物为茄类镰孢甘薯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菌丝稀,呈茸毛或密绒状至絮状,具环状轮统,灰白色;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分隔3-8个,大小48.4-59.4×4.4-5.6(μm),分生孢子梗短,具侧生瓶状小便;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短杆状,梗较长,单细胞者多,大小5.5-9.9×1.7-2.8(μm);厚垣孢子生在大型分生孢子或侧生菌丝上,单生或两个联生,球形或扁球形,大小7.1-11.0um;菌核扁球形,灰褐色。
2.发病特点图2:带病薯块本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但病残体和带菌有机肥也是重要初侵染源,带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该病发生和流行与品种、茬口、土质、气象密切相关,一般夏薯比春薯发病重,温度27℃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易诱发此病,连作地、砂土地发病重。
3.发病症状图3:甘薯根腐病为害症状及分级苗床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病。
苗期染病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慢,叶色逐渐变黄。
根系是病菌的主要传染部位,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际处能发出新根,虽能结薯,但薯块小;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腐败,分枝少,节间短,直立生长,叶片小且硬化增厚,逐渐变黄反卷,由下向上干枯脱落,最后仅剩生长点2-3片嫩叶,甚至全株枯死。
表1 甘薯根腐病分级标准病情指数=∑(各级感病株数×相应级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 相对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表2 甘薯种质根腐病抗性标准4.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甘薯品种或脱毒甘薯种苗,严格检疫不从病区调运种薯。
甘薯病虫害
甘薯叶甲
成虫和幼虫都会咬食甘薯的叶 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
。
仓储害虫
01
02
03
粉斑螟
是一种仓储害虫,会蛀食 甘薯的块根和仓储期间的 甘薯,导致损失严重。
甘薯象鼻虫
成虫会蛀食甘薯的块根和 仓储期间的甘薯,导致损 失严重。
印度谷蛾
幼虫会蛀食仓储期间的甘 薯,导致损失严重。
04
甘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人工捕捉
对于个体较大的病虫害,如金龟子等,可以进行人工捕捉,减少其危害。
05
甘薯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甘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总结词
甘薯黑斑病是一种常见 的真菌性病害,通过选 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和及时化学防治等 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详细描述
甘薯黑斑病是由甘薯长 喙壳菌引起的真菌性病 害,主要危害甘薯的叶 片、茎蔓和块根。在综 合防治方面,可以采取 以下措施
甘薯病虫害的危害性
1 2
降低产量
甘薯病虫害会导致甘薯植株生长缓慢、萎缩、 甚至死亡,从而降低产量。
影响品质
甘薯病虫害会导致甘薯块根、茎叶等部位出现 病斑、虫咬痕迹等,影响甘薯的品质和口感。
3
增加种植成本
为了防治甘薯病虫害,需要增加农药、人工等 投入,从而增加种植成本。
甘薯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昆虫传播
甘薯病虫害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甘薯病虫害概述 • 甘薯病害类型 • 甘薯虫害类型 • 甘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 甘薯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01
甘薯病虫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甘薯病虫害是指对甘薯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的病原生物和 害虫。
甘薯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甘薯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作者:宫琳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5期摘要甘薯根腐病在甘薯苗床与大田均可发病,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7 ℃左右,病害发生轻重程度与病原量、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品种抗性及土壤肥力有关。
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几项主要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根腐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生条件;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 S43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137-01甘薯根腐病又称烂根病、开花烂根病,俗称鸡爪根、姜枝病,属于甘薯的三大病害之一,在育苗期与大田生长期均可发病。
对甘薯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甘薯感病后根茎部变黑腐烂不能形成薯块或薯块少而小,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甚至成片死亡造成绝收无收。
近年来气候连续干旱少雨,甘薯根腐病由点片逐渐扩大蔓延,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对甘薯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 发病症状甘薯根腐病在育苗期和大田生长期均可发病,发病时根尖发黑、腐烂。
薯块地下茎被侵染后,生成黑斑,害病部位多次表皮开裂,皮下组织变黑而疏松。
重病植株的根部全烂;病轻的地下茎靠近地表处还能发出新根,但多不能形成薯块或薯块小而少。
薯块感病后变畸形,表面上生有大小不一的椭圆形黑褐色病斑,生长中后期薯皮龟裂,容易脱落。
皮下组织变黑疏松,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交接处形成1层新皮。
储藏期间病斑不扩大,病薯不硬心,熟食没有异味。
1.1 苗期症状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色逐渐变黄,拔秧时易自病部折断。
1.2 大田生长期症状地下部:大田生长期根系是病菌侵染的主要部位,初期先从根尖或根中部形成黑褐色病斑,后蔓延至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腐烂,发病轻的地茎还能发出新根,虽能结薯,但薯块小;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腐烂。
甘薯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一、甘薯病害1、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俗称黑膏药、黑疮。
是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此病不仅在大田为害严重,还导致烂苗床,烂窖,减产严重,而且病薯含有毒素,人食用后引起头晕,牲畜食后会引起中毒,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症状甘薯黑斑病在育苗期、大田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生,主要为害薯苗和薯块。
用带病种薯育苗,或带有病土、病肥的苗床上育苗,都能引起种薯及幼苗发病。
薯苗受害多在苗的基部和其白色部分开始发病,初形成黑色圆形小斑点,稍凹陷,病斑逐渐扩展,以致包围整个薯苗基部形成黑根,湿度大时,根腐烂表面生有黑色刺毛状物。
地上部病苗衰弱,叶片发黄,发病严重时薯苗枯死。
病苗栽到大田后,病重的不能扎根,基部变黑腐烂,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
病轻的在与表土层交接处长出少数侧根继续生长,但植株衰弱,结薯少而小。
薯块受害,多在伤口(虫口或自然伤口等)处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间凹陷,病健交界处轮廓清楚。
病部组织坚硬,薯肉呈墨绿色,味苦,变色组织可深入薯皮下2~5mm,有时深达20~30mm。
贮藏期间,病斑大,扩展快,常成大片包围整个薯块,使薯块腐烂,甚至造成烂窖。
潮湿时,病斑表面常产生灰色霉层和黑色刺毛状物,湿度大时,在刺毛状物顶端附有黄色腊状小点。
薯拐受害,常变褐色或黑褐色,中空或表皮龟裂,但薯拐上绿色秧蔓一般不发病。
发生特点甘薯黑斑病菌是真菌,为子囊菌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et Halsted)侵染所致。
甘薯黑斑病菌主要以厚壁孢子、子囊孢子、菌丝体等在贮藏病薯和大田及苗床土壤、粪肥中越冬,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病薯、病苗是病害近距离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土壤、肥料、流水、农具及鼠类、昆虫等都可传病。
病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此外,病原菌也可从芽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幼苗根基部的自然裂伤等处侵入。
育苗时,病薯或苗床中的病菌直接从幼苗基部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浇水而向四周扩展,使秧苗发病越来越重,甚至因种薯种苗腐烂造成烂苗床,严重影响育苗数量和质量。
甘薯根腐病及防治方法
甘薯根腐病及防治方法
甘薯根腐病又叫烂根病,火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轻者减产20%以上,重者可造成绝产无收。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春、夏薯区。
症状与传播途径。
病株节间短缩,从底部叶开始叶色变淡转黄,叶片增厚皱缩,植株生长缓慢,有的品种还会出现现蕾现象,地下部须根尖端发黑,中部有黑色病斑。
病斑多数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发黑疏松,薯块感染易形成畸形薯,土壤、粪肥、病残体均可传播根腐病。
大田病害的扩展主要靠水流和耕作,远距离传病主要靠带病薯苗的转运。
防治方法。
现尚未研究出有效药剂,防治的有效方法是以推广抗病品种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徐薯18等一批高抗型品种的育成推广,有效地遏制了根腐病的蔓延:推广抗病品种时要注意种性退化,抗性减弱问题;农业措施上培育壮苗,深翻改土,轮作换茬,特别是建立无病留种田等都是良好的有效措施。
我国甘薯病害种类多,其中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的有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瘟病。
局部地区发生的有甘薯根结线虫病、甘薯疮痂病、甘薯蔓割病。
近年来甘薯病毒病为害日趋严重。
1。
6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AS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AS � � � � � � � � � � �� 2% �� � � ��
�
1
� � � � �� �� �� � PD A �� �� � , �
��
� � � �� 2 7 � ��� �� �� �� �� �� , � 1.1 � � � 2009� 10 � � � �� � � � � � �� �� � 0. 65 c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D A � �� � �, � �� �� �� � �� � , ��� �� �, � � PD A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3% W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甘薯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甘薯斑点病分布与为害]我国南北甘薯种植地区都有发生,是甘薯叶部常见的一种病害。
由甘薯叶点霉菌[Phylosficta batatas (Thum)Cooke]侵染所引起。
发生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症状]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期红褐色,后变黄褐色或灰色,边缘稍隆起,斑中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北方地区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侵染。
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病叶上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重复侵染。
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病残体;二是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共喷2-3次。
甘薯蔓割病[分布与为害]甘薯蔓割病又叫甘薯枯萎病、甘薯萎蔫病等。
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
由甘薯镰孢菌(FusariumbulbigeumCke.etMass.Var.batatasWollenw.)引起,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烟草、马铃薯、番茄、棉花、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
[症状]侵染茎蔓、薯块。
苗期发病,主茎基部叶片先发黄变质。
茎蔓受害,茎基部膨大,纵向破裂,暴露髓部,剖视维管束,呈黑褐色,裂开部位呈纤维状。
病薯蒂部常发生腐烂。
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
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全蔓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遗留于土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
病菌从伤口侵入,沿导管蔓延,病薯和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途径,流水和耕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途径。
土温27-30摄氏度,雨量大,次数多,有利于病害流行,连作地、沙土、沙壤土发病较重。
甘薯蔓割病病茎剖面及病原菌分生孢子[防治方法]一是选种抗病品种,禁止从病区调入薯种、薯苗;二是温汤浸种,培育无病壮苗;三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薯种甘薯干腐病分布与为害]甘薯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红薯常见病害有哪些 红薯病害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
红薯常见病害有哪些红薯病害防治方法药剂防治薯常见病害主要有红薯黑斑病、红薯茎线虫病及红薯根腐病。
红薯病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化治理原则。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红薯常见病害种类以及病害综合治理!一、红薯常见病虫害1、红薯茎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也叫糠心病、菊花心、糠梆子、空心病等。
危害症状:皮色正常或发暗,内部褐白相间成糠心或花瓤。
农业防治措施:清除田间病源、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无病种薯种苗、不施无病粪肥、严格检疫制度。
药剂防治:育苗时,用50%辛硫磷300~500倍液泼浇苗床;病区大田栽植时,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500克,兑入1000-1500千克浇苗水中,均匀浇入窝中,随后封严。
2、红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
薯苗受害,一般在幼苗茎基部,尤其在白部分产生长椭圆形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
农业防治措施:(1)培育无病壮苗。
①用无病床土育苗;②用52℃~54℃温水恒温濅种薯10分钟;③苗床上采苗用高剪苗。
(2)建立无病留种田。
(3)轮作换茬。
(4)采用高温大屋窖贮藏甘薯。
(5)严格检疫,防止病害扩展蔓延。
药剂防治措施:薯种贮藏及育苗时分别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浸种或栽植时浸苗基部10分钟。
3、红薯根腐病甘薯根腐病亦称烂根病。
危害症状:根尖发黑,向上扩展。
苗矮小,节短,叶黄变脆,自下而上脱落,严重的干枯死亡。
农业防治措施:清除田间病源、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无病种薯种苗、不施无病粪肥、严格检疫制度。
二、红薯病害药剂防治育苗时,用50%辛硫磷300~500倍液泼浇苗床;病区大田栽植时,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500克,兑入1000-1500千克浇苗水中,均匀浇入窝中,随后封严。
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
(2)培育壮苗,适时早栽。
甘薯根腐病相关AFLP标记筛选
i o ia tm n e. uk d sg ea ta ayi( S ) a c n u t o s re O A L r rp i . ak r d s n t s n a d m n n a n r le e rg n n ls B A w s o d c d t ce n 8 F P pi a s A m r e ei a d a B s e me r g e
Ab t a t sr c :T e o t r t o we t o ao s a s d b F B,t h s h r o o f s e p tt i c u e y S i a ma y n e t n a s a d h s e d s i c e i l i rn s n i fc i w y , n t e p e i n r d b e, b i g a o t h g a m o t e i d sr f s e t oa oI h s su y t e 1 p p l t n d rv d f m h r s o u e h r t h n u t o w e p tt . t i t d ,h F o u ai e e r y n o i o te cos f ‘ u h 1 a d ‘ h n l Xs s u n 8’ S e gi
4 0 6 ;. 江 大 学 农 学 院 , 北 荆 州 3 0 4 2长 湖 442 ) 3 0 3
摘 要 : 薯 根 腐 病 是 由甘 薯根 腐 病 病 原 茵 f uaim Sln ( at S c . p a ts Mc lr , 甘 F sr Oa i M r ) a c f s .b t a u . a C ue 简称 F B S ] 引 起 的 一种 真 菌 性 毁 灭 性 病 害 , 传播 途 径 广 . 蔓延 速度 快 , 年 有 向 长 江 流 域 以 南 地 区传 播 的 趋 势 , 甘 近 对 薯 生 产 造 成 极 大 危 害 。在 已有 的徐 薯 1 8与 胜 利 百 号 F 分 离群 体 抗 性 鉴 定 的 基 础 上 。 用 分 离群 体 混 合 采 分 析 法 ( uk d sge a ta a s , S 与 AF P技 术 相 结合 , 过 筛选 8 B le e rg n n l i B A) ys L 通 0对 引物 . 位 与 甘 薯 根 腐 病 相 定 关 的 分 子 标 记 , 感 病 群 体 中定 位 到 一 个 显 性 标 记 , 在 即标 记 E o 4 ) M e 4 ) 发 现 与感 病 基 因连 锁 所 c (5 一 s (5 被
甘薯常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河南农业2024年第3期甘薯常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形成葫芦形等畸形薯块,并形成大小不一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多呈圆形,稍凹陷,中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疏松。
染病后,甘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叶片发黄皱缩、增厚反卷。
该病主要通过带病土壤、土杂肥、种薯和种苗传染。
(二)防治措施
目前,甘薯根腐病无特效药剂进行治疗,只能采取
农业措施进行预防。
首先,应选用抗病良种进行栽培,这是防治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其次,育苗前要对种薯进行杀菌除害处理,培育壮苗,适时早栽。
最后,应注意轮作换茬,栽植前应清洁田园、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
后不发根。
若在定植后染病,则幼苗叶片暗淡萎蔫,剪苗伤口处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水渍状,最后整株腐烂死亡。
若在甘薯生长后期染病,叶片虽不萎蔫,但须根呈水渍状,植株会青枯死亡。
薯块染病后,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出现片状黑褐色水渍状病斑,薯肉为黄褐色,腐烂后有刺鼻臭味。
(二)防治措施甘薯瘟病防治的农业措施有严格落实植物检疫制度,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薯苗,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
作者简介:孙晓丁(1973—),男,河南商丘人,专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 程丽红)ZHIWU BAOHU 植物保护。
甘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甘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甘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泛。
在甘薯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的侵袭,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甘薯严重减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甘薯常见的病害的防治技巧,供大家参考。
1.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是甘薯的一种检疫性病害,俗称黑疤、皮疔、膏药病等,病菌通过土壤、薯窖、不充分腐熟的积肥、种薯、薯苗等传播,在甘薯的伤口处侵入。
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3个月,病薯被人、畜食后有苦味、毒害。
(l)特征特性甘薯幼苗感染黑斑病,开始在基都产生梭形褐色斑点,逐渐发展成为椭圆形黑斑并凹陷,进而使幼颈部全部变黑,带病苗栽后难以成活。
发病较重的幼苗,栽后1~2周叶片从基部变黄脱落,直到全株枯死。
块根发生黑斑病,主要是呈现圆形稍稍下凹黑斑,逐渐扩大并向薯内深处发展,在内部沿维管束传播扩展,失去可食性。
(2)防治方法①严格薯田轮作周期,保证4年以上。
②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秧苗。
③贮藏窖熏蒸、种薯处理。
贮藏窖先加温 35~38℃三昼夜,然后快速降温到10~14℃,或在窖内利用锯末掺硫磺点燃熏蒸。
种薯上炕后l~2天,温度增高至30~32℃促成伤口组织愈合,3~5天,温度增至 35~37℃,以产生甘薯丙酮,抑制黑斑病孢子萌发,并利于芽眼开张。
药剂处理种薯,可用80%402抗菌剂兑水1500倍浸种10分钟。
④秧苗处理。
采后或购入的秧苗,栽前先将基部着生有不定根的白色部分剪除,留有绿色茎以上部分,然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液浸泡3分钟,浸苗高度6~7cm,浸后即可扦插。
2.甘薯茎线虫病甘薯线虫病是我国甘薯重点检疫对象,俗称糠心病、空心病、糠梆子等,是我国薯区的主要病害。
(1)特征特性。
甘薯植株感线虫后生长缓慢变小,茎蔓变暗;薯块感病后外观表现出暗灰色,有时纵裂或龟裂。
解剖内部,薯肉变成黑白相间的糠心或黑色海绵状,薯肉全部被破坏,失去可食性。
甘薯线虫其实是一种很微小的害虫,只有在高倍放大镜下才可见。
根腐病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
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针对根腐病的防治技术已经比 较成熟,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
VS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需 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 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完善和优 化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 益。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根腐病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根腐病的基本概述 • 根腐病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 根腐病对甘薯品质的影响 • 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 根腐病的研究展望 • 结论与展望
01
根腐病的基本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 由几种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如 腐霉菌、疫霉菌等。
02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进行生物防治,具有环保、高 效、可持续等优点。
综合防治
结合农业、化学、生物等多种 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可有效降 低甘薯产量损失,提高甘薯品
质。
03
根腐病对甘薯品质的影响
对甘薯品质的影响
降低甘薯块根的商品性
根腐病导致甘薯块根出现褐色或黑色 病斑,严重影响甘薯的外观和商品价 值。
增加甘薯加工品的生产成本
根腐病导致甘薯加工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筛选和清洗环节,增加生产成本。
04
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根腐病有较强抗性的甘 薯品种,提高甘薯的抗病能力
。
轮作倒茬
实行甘薯与不同作物轮作,减 少病菌来源,降低病害发生几
率。
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甘 薯的抗病能力。
甘薯软腐病主要症状是什么甘薯软腐病防治方法
甘薯软腐病主要症状是什么甘薯软腐病
防治方法
甘薯软腐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之一,对甘薯后期生产与保存危害很大。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甘薯软腐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以及甘薯软腐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供种植甘薯的朋友们参考。
一、甘薯软腐病的危害症状
本病是采收及贮藏期重要病害。
薯块染病,初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霉,后变暗色或黑色,病组织变为淡褐色水浸状,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形成一大片霉毛,病情扩展迅速,2~3天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发出恶臭味。
二、甘薯软腐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存在于空气中或附着在被害薯块上或在贮藏窖越冬,由伤口侵入。
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薯块有伤口或受冻易发病。
本病发病适温为15-25℃,相对湿度76%-86%,气温29-33℃,相对湿度高于95%不利于孢子形成及萌发,但利于薯块愈伤组织形成,
因此发病轻。
三、甘薯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1)适时收获,避免冻害。
(2)入窖前精选健薯。
淘汰剔除病薯,把水气晾干后适时入窖。
提倡用新窖,旧窖要清理干净,或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必要时用硫磺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
(3)科学管理。
一是贮藏初期,甘薯入窖10~28天应打开窖门换气,待窖内薯堆温度降至12~14℃时可把窖门关上。
二是贮藏中期,即12月至翌年2月低温期,窖温保持在10~14℃。
三是贮藏后期,要及时放风或关门,使窖温保持在10~14℃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根腐病
一、病原
真菌,茄类镰孢甘薯专化型。
菌丝稀,呈茸毛或密绒状至絮状,具环状轮纹,灰白色;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2、3细胞宽,分隔3~8个,明显。
隔者多,占89%,大小48.4~59.4×4.4~5.6(um),分生孢子梗短,具侧生瓶状小梗;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短杆状,梗较长,单细胞者多,大小5.5~9.9×1.7~2.8(um);厚垣孢子生在大型分生孢子或侧生菌丝上,单生或两个联生,球形或扁球形,大小7.1~11.0um;菌核扁球形,灰褐色。
N.sanguinea子囊壳散生或聚生,形状不规则,浅橙色至棕色或浅褐色,大小289~349×276~303(um);子囊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至卵形,大小12~14.4×4.8~6(um)。
二、传播途径
本病系典型土传病害,但病残体和带菌有机肥也是重要初侵染源,带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三、发病条件
该病发生和流行与品种、茬口、土质、气象密切相关,温度范围21~
36℃,最适温度27℃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易诱发此病,连作地、砂土地发病重,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重,夏甘薯发病重于春甘薯,晚栽发病重于早栽。
在pH5-9范围内均可生长。
以pH6.5-7.5最为适宜。
湿热致死温度,分生孢子为52℃,10分钟;厚垣孢子为54℃,10分钟;干热72℃下,分生孢子经历12h死尽,厚垣孢子18h死尽。
重病地区病菌多存在于0-20cm的耕作层内,100-110cm的土层内仍有少量存在,连栽4茬后100-110cm土层菌量接近0-20cm土层。
四、病害特征
○1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慢,叶色逐渐变黄。
○2大田期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际处能发出新根,虽能结薯,但薯块小;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腐败,分枝少,节间短,直立生长,叶片小且硬化增厚,逐渐变黄反卷,由下向上千枯脱落,最后仅剩生长点2~3片嫩叶,全株枯死。
○3薯块,病薯块表皮粗糙,布满很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
病斑初期表皮不破裂,至中后期纵横龟裂,皮下组织变黑色,但无苦味,煮食后无硬心和异味。
五、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南薯88号,济薯2号、10号,烟薯3号,徐薯2号、18号,烟薯3号、泰薯2号,鄂薯2号,海发5号,丰薯1号,南京92,郑州红4号,8148,济薯10号(78066)、济薯11号,鲁薯3号、鲁薯4号、鲁薯7号,短蔓红心王甘薯,皖84—559,商薯19、豫薯13等抗病品种。
(2)适时早栽,栽无病壮苗,深翻改土、增施净肥、适时浇水。
(3)建立三无留种地,培育无病种薯。
(4)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谷子、绿肥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三年轮作、温水52-54℃下10分钟浸种薯和深翻改土。
(5)种薯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 倍药液浸种薯3~5 min ,lkg药液浸种薯10t,晾干后入窖。
药剂浸苗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300倍药液,浸蘸薯苗基部深6~10cm,时间为2~3min。
灌根处理:用96%恶霉灵3000倍药液灌根、处理土
壤,同时也对甘薯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
五、田间试验病害分级
地上部分级标准:0级,看不到病症;1级,叶色稍发黄,其他正常;2级,分枝少而短,叶色显著发黄,有的品种现蕾或开花;3级,植株生长停滞,显著矮化,不分枝,老叶自下向上脱落;4级,全株死亡。
薯块病级按以下标准确定:0级,薯块正常无病症;1级,个别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10%以下),地下茎无病斑,对结薯无明显影响;2级,少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10%一25%),地下茎及薯块有个别病斑,对结薯有轻度影响;3级,近半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25.1%~50.0%),地下茎和薯块病斑较多,对结薯有显著影响,有柴根;4级,多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50%以上),地下茎病斑多而大,不结薯,甚至死亡。
病情指数=∑(各级感病株数x相应级数)/(调查总株数x最高病级4)*100% 六、取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