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根腐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根腐病
一、病原
真菌,茄类镰孢甘薯专化型。菌丝稀,呈茸毛或密绒状至絮状,具环状轮纹,灰白色;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2、3细胞宽,分隔3~8个,明显。隔者多,占89%,大小48.4~59.4×4.4~5.6(um),分生孢子梗短,具侧生瓶状小梗;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短杆状,梗较长,单细胞者多,大小5.5~9.9×1.7~2.8(um);厚垣孢子生在大型分生孢子或侧生菌丝上,单生或两个联生,球形或扁球形,大小7.1~11.0um;菌核扁球形,灰褐色。N.sanguinea子囊壳散生或聚生,形状不规则,浅橙色至棕色或浅褐色,大小289~349×276~303(um);子囊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至卵形,大小12~14.4×4.8~6(um)。二、传播途径
本病系典型土传病害,但病残体和带菌有机肥也是重要初侵染源,带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三、发病条件
该病发生和流行与品种、茬口、土质、气象密切相关,温度范围21~
36℃,最适温度27℃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易诱发此病,连作地、砂土地发病重,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重,夏甘薯发病重于春甘薯,晚栽发病重于早栽。在pH5-9范围内均可生长。以pH6.5-7.5最为适宜。湿热致死温度,分生孢子为52℃,10分钟;厚垣孢子为54℃,10分钟;干热72℃下,分生孢子经历12h死尽,厚垣孢子18h死尽。重病地区病菌多存在于0-20cm的耕作层内,100-110cm的土层内仍有少量存在,连栽4茬后100-110cm土层菌量接近0-20cm土层。
四、病害特征
○1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慢,叶色逐渐变黄。○2大田期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际处能发出新根,虽能结薯,但薯块小;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腐败,分枝少,节间短,直立生长,叶片小且硬化增厚,逐渐变黄反卷,由下向上千枯脱落,最后仅剩生长点2~3片嫩叶,全株枯死。○3薯块,病薯块表皮粗糙,布满很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病斑初期表皮不破裂,至中后期纵横龟裂,皮下组织变黑色,但无苦味,煮食后无硬心和异味。
五、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南薯88号,济薯2号、10号,烟薯3号,徐薯2号、18号,烟薯3号、泰薯2号,鄂薯2号,海发5号,丰薯1号,南京92,郑州红4号,8148,济薯10号(78066)、济薯11号,鲁薯3号、鲁薯4号、鲁薯7号,短蔓红心王甘薯,皖84—559,商薯19、豫薯13等抗病品种。
(2)适时早栽,栽无病壮苗,深翻改土、增施净肥、适时浇水。
(3)建立三无留种地,培育无病种薯。
(4)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谷子、绿肥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三年轮作、温水52-54℃下10分钟浸种薯和深翻改土。
(5)种薯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 倍药液浸种薯3~5 min ,lkg药液浸种薯10t,晾干后入窖。药剂浸苗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300倍药液,浸蘸薯苗基部深6~10cm,时间为2~3min。灌根处理:用96%恶霉灵3000倍药液灌根、处理土
壤,同时也对甘薯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
五、田间试验病害分级
地上部分级标准:0级,看不到病症;1级,叶色稍发黄,其他正常;2级,分枝少而短,叶色显著发黄,有的品种现蕾或开花;3级,植株生长停滞,显著矮化,不分枝,老叶自下向上脱落;4级,全株死亡。
薯块病级按以下标准确定:0级,薯块正常无病症;1级,个别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10%以下),地下茎无病斑,对结薯无明显影响;2级,少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10%一25%),地下茎及薯块有个别病斑,对结薯有轻度影响;3级,近半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25.1%~50.0%),地下茎和薯块病斑较多,对结薯有显著影响,有柴根;4级,多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50%以上),地下茎病斑多而大,不结薯,甚至死亡。
病情指数=∑(各级感病株数x相应级数)/(调查总株数x最高病级4)*100% 六、取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