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1、“地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托勒密 (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2、“日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哥白尼 (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开普勒第二定律:v v >远近开普勒第三定律:K —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环绕星体无关的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中心天体的星体才可以列比例,太阳系: 333222===......a a a T T T 水火地地水火 三、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及其推导:应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KT R =23 ① r T m F 224π= ② 22π4=r m K F 2m F r ∝ F F '= ③ 2r M F ∝' 2r Mm F ∝ 2r MmG F =2、表达式:221r m m GF = 3、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4.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的100多年里,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用扭秤实验测出。
5、适用条件:①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的计算。
②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就是它们球心之间的距离。
③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④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的适用,其中r 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6、推导:2224mM G m R R T π= ⇒ 3224R GMT π= 四、万有引力定律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匀质球层的空腔内任意位置处,质点受到地壳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
2、在匀质球体内部距离球心r 处,质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就等于半径为r 的球体的引力。
五、万有引力的成就1、测量中心天体的质量法一:在天体表面找一个物体m ,不计天体自转,万有引力=重力(=G F F 引)2Mm G mg R=⇒M = 黄金代换式中心天体的密度:233443gR M gG V GR R ρππ===法二:在中心天体周围找一颗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n F F 引)2Mm G r= 22232223224v v r m M r Gr mr M G r mr M T GT ωωππ⇒=⇒=⎛⎫⇒=⎪⎝⎭以 2324r M GT π=为例求中心天体的密度 2332233433r M r GT V GT R R ππρπ=== 若为近地卫星,则r=R ,则23GT πρ= T 为近地卫星的公转周期六、双星系统两颗质量可以相比的恒星相互绕着旋转的现象,叫双星。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一. 三种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 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三. 两个定律1.幵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 3 R-K(K GM )k只与中心天体质量T 4 二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⑵.数学表达式:F万二G Mm mr⑶.适用条件: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当r > 0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认为当r > 0时,引力F—;•匚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 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 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 关系。
c. 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d. 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5)引力常数G: ① 大小:G = 6.67 10J1N m 2/kg 2,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② 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1kg 的物体,相距为1米时相互作用力为:6.671QJ1N四. 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 万二F向即: F 万=G Mm ^ =ma “ =ml =mr 4l_ =mrco 22. 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M =gR 2(又叫黄金代换式)2③ 关系:gJ g (R+h )五.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 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 c.周期:T =2二、和2. 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方法一:根据转动天体运动周期 T 和转动半径r 计算:234nr M 占 GT方法二:根据中心天体半径 R 和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计算:2M 二9R(适合于没有行星、卫星转动的中心天体) G注意:转动天体的质量是求不出来的。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归纳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一.三种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三.两个定律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4(223πGM K K T R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定值与行星无关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⑵.数学表达式:r F Mm G 2=万⑶.适用条件: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当0→r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认为当0→r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5)引力常数G :①大小:kg m N G 2211/67.610⋅⨯=-,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 ②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1kg 的物体,相距为1米时相互作用力为:N 101167.6-⨯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 F向万=即:222224n Mm v F G ma m mr mr r r T πω=====万 2.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即2gR GM =(又叫黄金代换式)注意:①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R GM g 2=≈9.8m/s 2 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2')(h R GM g 9.8m/s 2 ③关系:22')(h R g R g +=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k Ta =23。
其中k 值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
中学阶段对天体运动的处理办法:①把椭圆近似为园,太阳在圆心;②认为v 与ω不变,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k TR =23,R ——轨道半径。
2.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万有引力F 与m 1m 2成正比,与r 2成反比。
(2) 公式:221rm m G F =,G 叫万有引力常量,2211/1067.6kg m N G ⋅⨯=-。
(3) 适用条件:①严格条件为两个质点;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 指两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均匀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r 指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1) 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mg ,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①在赤道上,F=F 向+mg ,即R m R Mm G mg 22ω-=;②在两极F=mg ,即mg R Mm G =2;故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都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物体受到的重力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地面上,22R GM g mg R Mm G =⇒=;在地球表面高度为h 处:22)()(h R GM g mg h R Mm Gh h +=⇒=+,所以g h R R g h 22)(+=,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减小。
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求天体质量及密度1.T 、r 法:232224)2(GTr M T mr r Mm G ππ=⇒=,再根据32333,34R GT r V M R Vπρρπ=⇒==,当r=R 时,23GT πρ=2.g 、R 法:GgR Mmg RMm G 22=⇒=,再根据GRg VM R V πρρπ43,343=⇒==3.v 、r 法:Grv M r v m r Mm G 222=⇒=4.v 、T 法:G T v M T mr r Mm G r v m r Mm G ππ2)2(,32222=⇒==考点三、星体表面及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1、 星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在忽略星球自转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则22R GM g mg R Mm G =⇒=。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公式总结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一.三种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三.两个定律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4(223πGM K K TR ==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定值与行星无关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⑵.数学表达式:rF MmG 2=万⑶.适用条件: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 当0→r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 认为当0→r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5)引力常数G :①大小:kg m N G 2211/67.610⋅⨯=-,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②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1kg 的物体,相距为1米时相互作用力为:N 101167.6-⨯ 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 F 向万= 即:222224n Mm v F G ma m mr mr r r T πω=====万2.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g m RMm G =2即 2gR GM =(又叫黄金代换式)注意:9.8m/s 2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2')(h R GMg 9.8m/s2 ③关系:22')(h R gRg+=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第4讲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
6.4×106
m/s
=7.9×103 m/s。 方法二:由 mg=mvR21得
v1= gR= 9.8×6.4×106 m/s=7.9× 103 m/s。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
度,此时它的运行周期最短,Tmin=2π Rg=5 075 s≈85 min。
2.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 (1)v 发=7.9 km/s 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7.9 km/s<v 发<11.2 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 (3)11.2 km/s≤ v 发<16.7 km/s,卫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 (4)v 发≥16.7 km/s,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
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 和 m2 的 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 距离 r 的 二次方 成反比。
2.表达式:F=Gmr1m2 2,G 为引力常量,其值为 G=6.67×10-11N·m2/kg2。
3.适用条件:(1)公式适用于 质点 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
解析: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稍大于地球半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
得 GMr2m=mvr2,解得线速度 v=
GrM,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
于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较小,选项 B 错
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GMr2m=mr2Tπ2,解得周期 T=2π GrM3 ,所
答案:D
对点清
1. 四个分析 “四个分析”是指分析人造卫星的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
径的关系。
GMr2m=mmmωvar→22→r→av=ω=G=rM2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一.三种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 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三.两个定律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4(223πGM K K TR==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定值与行星无关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⑵.数学表达式:rF MmG 2=万⑶.适用条件: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 当0→r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 认为当0→r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5)引力常数G :①大小:kg m N G 2211/67.610⋅⨯=-,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②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1kg 的物体,相距为1米时相互作用力为:N 101167.6-⨯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F 向万= 即:222224n Mm v F G ma m mr mr r r Tπω=====万 2.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 2gR GM =(又叫黄金代换式)注意: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2')(h R GM g 9.8m/s 2③关系:22')(h R g Rg+=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完整版)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一.三种模型1 .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2 .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 ,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三.两个定律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R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 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R3 = K(K = GM )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T2 4 2定值与行星无关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 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 .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Mm⑵ .数学表达式:F = G万r2⑶ .适用条件: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 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 当r 0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 认为当r 0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 .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 .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 ,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 .(5)引力常数 G:①大小: G = 6.67 1011N . m 2 / kg 2,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②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 1kg 的物体,相距为 1 米时相互作用力为: 6.671011N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万 = F 向即: F 万 = G Mmr 2 = ma n = m r v2= mr 4几2T 2 = mr 2 2 .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GMmR 2= m g即 GM = gR 2 (又叫黄金代换式)注意:GM2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 '= (R)2〈 9.8m/s 2③关系:g'g=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引力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力之一,它负责许多天文现象的发生,包括行星绕太阳运动、卫星绕地球运动等等。
万有引力定律是关于物体间引力的数量关系的数学描述,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
在航天领域,我们经常使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和预测天体的运动轨迹以及飞船的航行路径。
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表述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呈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数学上可以表示为:F=G*(m1*m2)/r^2其中,F代表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是一个常数,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万有引力常数的数值为:G = 6.67 * 10^-11 N * m^2 / kg^2这个定律表明,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也增大;当两个物体的距离增加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减小。
在航天领域,我们经常使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天体的运动轨迹。
例如,当我们想要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时,可以通过计算卫星和地球之间的引力,确定所需的发射速度和角度。
我们也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探索行星的运动规律。
除了万有引力定律,航天领域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公式。
我们来看一下其中一些。
1.逃逸速度公式逃逸速度是指使物体能够从天体表面完全逃离的最低速度。
逃逸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sqrt(2 * G * M / r)其中,v是逃逸速度,G是万有引力常数,M是天体的质量,r是天体的半径。
2.圆周运动公式在行星绕太阳运动、卫星绕地球运动等情况下,天体的运动轨迹通常是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
此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运动的速度:v = sqrt(G * M / r)其中,v是天体的速度,G是万有引力常数,M是天体的质量,r是天体与其所绕物体的距离。
3.牛顿第二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是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将牛顿第二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复杂的模型来描述天体的运动。
(完整版)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k Ta =23。
其中k 值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
中学阶段对天体运动的处理办法:①把椭圆近似为园,太阳在圆心;②认为v 与ω不变,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k TR =23,R ——轨道半径。
2.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万有引力F 与m 1m 2成正比,与r 2成反比。
(2) 公式:221rm m G F =,G 叫万有引力常量,2211/1067.6kg m N G ⋅⨯=-。
(3) 适用条件:①严格条件为两个质点;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 指两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均匀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r 指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1) 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mg ,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①在赤道上,F=F 向+mg ,即R m R Mm G mg 22ω-=;②在两极F=mg ,即mg R Mm G =2;故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都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物体受到的重力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地面上,22R GM g mg R Mm G =⇒=;在地球表面高度为h 处:22)()(h R GM g mg h R Mm Gh h +=⇒=+,所以g h R R g h 22)(+=,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减小。
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求天体质量及密度1.T 、r 法:232224)2(GTr M T mr r Mm G ππ=⇒=,再根据32333,34R GT r V M R Vπρρπ=⇒==,当r=R 时,23GT πρ=2.g 、R 法:GgR Mmg RMm G 22=⇒=,再根据GRg VM R V πρρπ43,343=⇒==3.v 、r 法:Grv M r v m r Mm G 222=⇒=4.v 、T 法:G T v M T mr r Mm G r v m r Mm G ππ2)2(,32222=⇒==考点三、星体表面及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1、 星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在忽略星球自转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则22R GM g mg R Mm G =⇒=。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与航天》(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与航天》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完整版)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公式总结.docx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一 .三种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 (如地球、月亮 )还是人造天体 (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 ,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三.两个定律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 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表达式为: R K (K GM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2 2 )T4定值与行星无关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 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 .内容 :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⑵ .数学表达式 :F 万G Mm2r⑶ . 适用条件 :a. 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当r0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认为当r0 时,引力 F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 ,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与所在d.特殊性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 5)引力常数G:11 2 2①大小: G6.6710Nm / kg ,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②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1kg 的物体,相距为1 米时相互作用力为:116.6710N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m v 2 mr 4 2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万F向即: F 万G Mmma n mr 2r 2rT 22.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Mm m gGR 2gR 2 (又叫黄金代换式)即 GM注意:gGM2①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2≈ 9.8m/sR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M2g( Rh ) 2 9.8m/s'2g③关系 :Rg(Rh) 2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一.三种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 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三.两个定律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4(223πGM K K T R ==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定值与行星无关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⑵.数学表达式:rF MmG2=万⑶.适用条件: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 当0→r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 认为当0→r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5)引力常数G :①大小:kg m N G 2211/67.610⋅⨯=-,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②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1kg 的物体,相距为1米时相互作用力为:N 101167.6-⨯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 F 向万= 即:222224n Mm v F Gma m mr mr r r Tπω=====万2.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g m R MmG=2即 2gR GM =(又叫黄金代换式)注意: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2')(h R GM g9.8m/s 2③关系:22')(h R gRg+=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三种模型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三.两个定律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表达式为:RT 2 =K (K =GM)4 2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定值与行星无关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 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Mm⑵.数学表达式: F万=G r2⑶.适用条件: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当r → 0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认为当r → 0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5)引力常数G:GMr-11-2'①大小: G = 6.67 ⨯10N ⋅ m/ kg ,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 ②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 1kg 的物体,相距为 1 米时相互作用力为: 6.67 ⨯10N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 即: = Mm = =v2 =42 = 2F万F向F 万 Gr2ma n m rmrT 2mr2. 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MmG = m g R2注意:即 GM = gR 2 (又叫黄金代换式)①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g =GM ≈9.8m/s 2R2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g ' =GM (R + h ) 2〈 9.8m/s 2③关系:g R 2g =(R + h )2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 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Gr2m1m2,其中G=6.67某10-11 N·m2/kg2,称为引力常量、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根本思路(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Gr2Mm=mrv2=mω2r=mT2π2r.(2)在地球外表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R2Mm,gR2=GM.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r2Mm=mT24π2r,得出天体质量M=GT24π2r3.(1)假设天体的半径R,那么天体的密度ρ=VM=πR34=GT2R33πr3(2)假设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外表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那么天体密度ρ=GT23π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外表运动的周期,就可求得天体的密度、3、人造卫星(1)研究人造卫星的根本方法: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r2Mm=mrv2=mrω2=mrT24π2=ma向、(2)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①由Gr2Mm=mrv2得v=rGM,故r越大,v越小、②由Gr2Mm=mrω2得ω=r3GM,故r越大,ω越小、③由Gr2Mm=mrT24π2得T=GM4π2r3,故r越大,T越大(3)人造卫星的'超重与失重①人造卫星在发射升空时,有一段加速运动;在返回地面时,有一段减速运动,这两个过程加速度方向均向上,因而都是超重状态、②人造卫星在沿圆轨道运动时,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但凡与重力有关的力学现象都会停止发生、(4)三种宇宙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 km/.这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也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假设7.9 km/≤v<11.2 km/,物体绕地球运行、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 km/.这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假设11.2 km/≤v<16.7 km/,物体绕太阳运行、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 km/这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假设v≥16.7 km/,物体将脱离太阳系在宇宙空间运行、题型:1、求星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在星球外表处万有引力等于或近似等于重力,那么:GR2Mm=mg,所以g=R2GM(R为星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外表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g2g1=R12R22·M2M1.2、求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假设设离星球外表高h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h,那么:G(R+h)2Mm=mgh,所以gh=(R+h)2GM,可见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ggh=(R+h)2R2.3、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1)近地卫星其轨道半径r近似地等于地球半径R,其运动速度v=RGM==7.9 km/,是所有卫星的最大绕行速度;运行周期T=85 min,是所有卫星的最小周期;向心加速度a=g=9.8 m/2是所有卫星的最大加速度、(2)地球同步卫星的五个“一定”①周期一定T=24 h. ②距离地球外表的高度(h)一定③线速度(v)一定④角速度(ω)一定⑤向心加速度(a)一定。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一.三种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 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三.两个定律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4(223πGM K K TR==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定值与行星无关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⑵.数学表达式:rF MmG 2=万⑶.适用条件: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b. 当0→r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c. 认为当0→r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⑷.对定律的理解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5)引力常数G :①大小:kg m N G 2211/67.610⋅⨯=-,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②意义:表示两个质量均为1kg 的物体,相距为1米时相互作用力为:N 101167.6-⨯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F 向万= 即:222224n Mm v F G ma m mr mr r r Tπω=====万 2.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 2gR GM =(又叫黄金代换式)注意: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2')(h R GM g 9.8m/s 2③关系:22')(h R g Rg+=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式总结一、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定理,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并经过实验证实。
万有引力的表达式为:F=G(m1*m2/r²)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万有引力的几个重要特点:1.引力是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作用力具有相互性和等效性;2.引力是中心力,即引力的作用方向始终指向两个物体的质心连线上;3.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引力越大;4.引力与物体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引力越小。
万有引力的应用:1.行星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释行星间的相互吸引和轨道运动,揭示了太阳系的运行规律。
2.地球运动:地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引力使得地球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并形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3.卫星轨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人造卫星的轨道和速度,保证卫星能够稳定运行。
二、航天公式航天公式是理论力学中与航天器质量和燃料消耗相关的重要公式,用于计算航天器的速度变化。
航天公式的表达式为:Δv = Ve * ln (m0 / mf)其中,Δv表示航天器的速度变化,Ve为航天器推进剂的有效喷射速度,m0为航天器的初始质量,mf为航天器的最终质量。
航天公式的几个关键点:1.航天器的速度变化与有效喷射速度成正比,有效喷射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2.航天器的速度变化与初始质量和最终质量的比值的自然对数成正比,初始质量越大或最终质量越小速度变化越大;3.航天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航天器的最终速度、燃料消耗量以及推进剂的选择等问题。
航天公式的应用:1.轨道变更:根据航天公式,可以计算航天器进行轨道变更所需的速度变化和燃料消耗,指导航天器的轨道规划和飞行控制。
2.火箭发射:航天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火箭发射时的速度变化和燃料消耗量,从而确定火箭的设计和推进剂的选择。
结论:万有引力定律和航天公式是现代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定律和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
一.三种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
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
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
1.2/三.1.
2.1687⑴.⑵.⑶.a. b.当0→r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 c.认为当0→r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
⑷.对定律的理解
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
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
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
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空间的
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
(5)引力常数G :
①大小:kg m N G 2
2
11
/67.610⋅⨯=-,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
②意义:
表示两个质量均为1kg 的物体,相距为1米时相互作用力为:N 1011
67.6-⨯
四.两条思路:即解决天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
F 向万=即:22
2224n Mm v F G ma m mr mr r r T
πω=====万 2.天体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即2gR GM =(又叫黄金代换式)
注意: ①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R
GM
g 2
=
≈9.8m/s 2
②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2
')
(h R GM g 9.8m/s 2
③关系:
2
2
'
)
(h R g
R
g
+=
五.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计算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a.线速度:r GM v =
b.角速度:r
GM
3
=ω c.周期:GM
T r
3
2π
= d.向心加速度:r
a GM
2
=
向
2.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方法一:根据转动天体运动周期T 和转动半径r 计算:
T
r G M 2
3
24π
=
(适合于有行星、卫星转动的中心天体)
方法二:根据中心天体半径R 和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计算:
G
g M R
2
=
(适合于没有行星、卫星转动的中心天体) 注意:转动天体的质量是求不出来的。
只能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3.计算中心天体的密度:
方法一:根据转动天体运动周期T 、转动半径r 和中心天体半径R 计算:
R
T
r G 3
2
33πρ=
(适合于有行星、卫星转动的中心天体)
方法二:根据中心天体半径R 和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计算:
GR
g πρ43=(适合于没有行星、卫星转动的天体)
4.计算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简单说就是卫星或行星贴近中心天体表面的飞行速度,这时卫星或行星高度忽略r ≈R 方法一。
根据中心天体质量M 和半径R 计算:
由→=R
m Mm
G
v R
2
2
R
GM
v =
方法二。
根据中心天体半径R 和表面重力加速度计算:
由→==R
m mg v F 2
万gR v =
5.预测未知天体:
6.研究天体运动,发射人造卫星
(1)分类:主要有: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勘测科学
研究卫星、预警卫星、测地卫星等种类。
(2)轨道:
由于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所有卫星都是围绕地心在转。
轨道有三种: a.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叫赤道轨道。
b.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地球两极,叫极地轨道。
(3(4、T 、a
(5(6它是实现太空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等过程的先决条件.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包括两部分相互衔接的空间操作,即空间交会和空间对接.所谓交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轨道上按预定位置和时间相会,而对接则为两个航天器相会后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 注意:
同轨道上对接应先让后者减速使其在低轨道运行,然后再加速速度增大去跟高轨道上的对接。
不能在同轨道上加速对接,跟地面上同一直线上的运动不同。
(7)超重和失重:
①“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
中物体超重相同.
②“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
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如天
平、水银气压计、单摆、密度计等。
(8)返回:
当卫星返回时,只要推进器向前喷气即可使人造卫星减速,卫星即可从圆形轨
道落入椭圆轨道向地球靠近,当卫星运行到椭圆轨道的近地点时推进器再次火箭发动机点火减速,即可从椭圆轨道运行到较低的圆形轨道。
1
2
2.三星及多星:
分析方法同双星问题一样,关键是分析它们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八.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
1.万有引力与重力
2.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和环绕运行的向心加速度
3.运行速度和发射速度
4.两个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
5.两种周期: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6.丙类运行:稳定运行和变轨运行
7.同步卫星和一般卫星
8.赤道上物体和近地卫星
九.月球的特点:
1.离地距离一定,轨道半径r=38万千米
2.周期约为27天
3.速度约为1 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