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热处理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常见热处理工艺

机械加工常见热处理工艺

渗碳渗碳热处理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

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概述渗碳(carburizing/carburization)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

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5%)。

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

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

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渗碳工艺在中国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

最早是用固体渗碳介质渗碳。

液体和气体渗碳是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美国在20年代开始采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30年代﹐连续式气体渗碳炉开始在工业上应用。

60年代高温(960~1100℃)气体渗碳得到发展。

至70年代﹐出现了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

分类按含碳介质的不同﹐渗碳可分为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碳氮共渗(氰化)。

气体渗碳是将工件装入密闭的渗碳炉内,通入气体渗剂(甲烷、乙烷等)或液体渗剂(煤油或苯、酒精、丙酮等),在高温下分解出活性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以获得高碳表面层的一种渗碳操作工艺。

固体渗碳是将工件和固体渗碳剂(木炭加促进剂组成)一起装在密闭的渗碳箱中,将箱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渗碳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使活性碳原子渗人工件表面的一种最早的渗碳方法。

液体渗碳是利用液体介质进行渗碳,常用的液体渗碳介质有:碳化硅,―603‖渗碳剂等。

如何区分热处理件和没有热处理的工件

如何区分热处理件和没有热处理的工件

如何区分热处理件和没有热处理的工件1、怎样区分热处理件和没有热处理的工件?问题补充:工人不小心把一个未经热处理的生件和一批调试好的经过热处理的工件混在一起,现在如何把他们区分开来,不要切割工件看金相啊,那样会破坏产品,要急着发货?热处理工艺 30Cr 经正火、再淬火、然后回火,生件是铸件未经热处理。

两者都经过了抛丸处理颜变色分不出来了,还有硬度都是在 35-45 之间了,靠硬度无法区分。

如果也不能通过硬度和热处理氧化色来判别。

我建议你通过敲击声音来辨别。

铸件和淬火+回火态工件金相组织不同,内耗有差异,通过轻轻敲击,可能能分辨。

2、H13模具钢如何热处理硬度才能达到58℃?进行1050~1100℃加热淬火,油淬,可以达到要求,但一般热作模具是不要求这么高的硬度的,这么高的硬度性能会很差,不好用,一般在HRC46~50性能好、耐用。

3、模具热处理过后表面用什么洗白?问题补充:我是开模具抛光店的,一般模具都用油石先打过再拿去渗氮,渗氮回来又要用油石把那一层黑的擦白,再抛光很麻烦,不擦白打不出镜面来,材料有H13 的,有进口的好多种,如果有药水能洗白的话,就可以直接抛光了。

(1)可以用不锈钢酸洗液,或者盐酸清洗。

喷砂处理也可以。

磨床磨的话费用高,而且加工量大,有可能使尺寸不达标的。

盐酸洗不掉的话,估计您用的是高铬的模具钢?是D2还是 H13?高铬模具钢的氧化层比较难洗掉。

用不锈钢酸洗液应该可以,磨具商店或者不锈钢商店都有卖的。

(2)你们没有不锈钢酸洗膏吗?那种可以。

H13这类含铬比较高的模具钢,氧化层是难以用盐酸洗掉的。

还有一个办法,我自己也在用。

你们的模具既然已经油石磨过,表面就是比较光滑的。

实际上,可以先只用粗的油石打磨,或者用砂带打磨,之后就去热处理。

回来之后再用细油石打磨。

而我用的办法是,用纤维轮先打磨,就可以有效的把黑皮去除,再研磨抛光。

或者喷砂,用800 目的碳化硼做一遍喷砂试试,应该就能够去除黑皮,还不需要化太多功夫重磨。

锻件热处理的目的

锻件热处理的目的

锻件热处理的目的
热处理目的有如下几点:
1、消除锻造应力,降低锻件的表面硬度,提高其切削加工性能;
2、对于不再进行最终热处理(或产品热处理)的工件,通过锻后热处理还应使锻件达到产品技术条件所要求的各种性能指标;
3、调整与改善大型锻件在锻造过程中所形成的过热与粗大组织,降低大型锻件内部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的不均匀,细化钢的奥氏体晶粒;
4、提高锻件的超声波探伤,消除草状波,使得锻件中的各种内部缺陷都能够较清晰地显示出来,以杜绝不合格锻件向下道工序的转移。

5.工艺上对锻件有多种热处理,但多数是预备热处理,为后面的淬火回火做组织准备。

6.若是正火或退火处理,就是为了消除锻造应力,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

7.若是回火处理,一般是因为材料淬透性好,在锻造后冷却过程中得到了马氏体组织,必须及时回火,防止开裂,同时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它比正火或退火温度低。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淬火回火,直接达到设计要求。

化学热处理方法

化学热处理方法

化学热处理方法
化学热处理是一种在工件表面涂覆化学物质并利用化学反应来
改善工件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以下是常见的化学热处理方法:
1. 渗碳:在工件表面涂覆碳素墨水,并在高温下加热,碳素墨水
会将碳元素渗入工件表面,形成渗碳层。

这种热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制作高强度、高硬度的零部件。

2. 渗氮:在工件表面涂覆氮化墨水,并在高温下加热,氮化墨水
会使工件表面形成氮化层,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这种热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制作耐磨、耐腐蚀的零部件。

3. 硬化:在工件表面涂覆硬化剂,并在高温下加热,硬化剂会在
工件表面形成坚硬的硬化层,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

这种热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制作高强度、高硬度的零部件。

4. 氧化:在工件表面涂覆氧化剂,并在高温下加热,氧化剂会在
工件表面形成氧化层,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

这种热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制作耐蚀的零部件。

5. 电镀:在工件表面涂覆电镀剂,并在高温下加热,电镀剂将工
件表面形成电镀层,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这种热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制作需要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零部件。

化学热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零部件,如汽车发动机零件、航空航天部件、机械零件等。

常用热处理分类

常用热处理分类

常用热处理的分类1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

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

表面淬火的目的在于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

表面淬火采用的快速加热方法有多种,如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激光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电感应加热法。

2 表面淬火和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

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3 物理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表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

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离子镀膜,及分子束外延等。

发展到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不仅可沉积金属膜、合金膜、还可以沉积化合物、陶瓷、半导体、聚合物膜等。

4 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

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

与之相对的是物理气相沉积(PVD)。

整体热处理1 退火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常用材料及零件热处理

常用材料及零件热处理

常用材料及零件热处理
3.表面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
表面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朔性(即表面火),或同时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层硬度更高的处理方法。

6.钢的淬透性
不同的钢种,接受淬火的能力不同,淬透层深度愈大,表明该钢种的淬透性愈好。

淬透性大的钢,其力学性能沿截面分布均匀;而淬透性小的钢心部力学性能低。

但全部淬透的工件,通常表面残留拉应力,对工件承受疲劳不利,工件热处理中也易变形开裂。

未淬透工件表面可残留压应力,反而有一定好处。

淬透层深度是指由淬火表面马氏体---50%马氏体+50%珠光体层的深度。

碳钢的淬透性低。

在设计大尺寸零件时,用碳钢正火比用碳钢调质更经济,而效果相似。

直径较大并具有几个台阶的台阶轴,需经调质处理时,考虑到淬透性影响,应先粗车成形,然后调质。

如果以棒料先调质,再车外圆,由于直径大,表面淬透层浅,阶梯轴尺寸较小的部分调质后的组织在粗车时可能被车去,起不到调质作用。

7.几种典型零件热处理示例
机床齿轮等零件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工艺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工艺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正火、均匀化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1.退火: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

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

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

2.正火:正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是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

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

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其珠光体组织较细。

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3.淬火:淬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Ac。

或Ac•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和空冷淬火等。

铸钢件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及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铸钢件淬火工艺的主要参数:(1)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铸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应的临界温度点。

原则上,亚共析铸钢淬火温度为Ac。

以上20~30℃,常称之为完全淬火。

共析及过共析铸钢在Ac。

以上30~50℃淬火,即所谓亚临界淬火或两相区淬火。

这种淬火也可用于亚共析钢,所获得的组织较一般淬火的细,适用于低合金铸钢件韧化处理。

(2)淬火介质:淬火的目的是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

为此,铸件淬火时的冷却速率必须大于铸钢的临界冷却速率。

钢的常用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钢的常用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7.中速、重载 齿
8.高速、轻载或高速、中载,有冲源自的小齿 轮轮9.高速、中载,无猛烈冲击,如机床主轴箱 齿轮
10.高速、中载、有冲击、外形复杂的重要 齿轮,如汽车变速箱齿轮(20CrMnTi淬透性 较高,过热敏感性小,渗碳速度快,过渡层 均匀,渗碳后直接淬火变形较小,正火后切 削加工性良好,低温冲击韧性也较好)
表面硬度要求高、变形小的齿 轮。 (2)20Cr:渗碳、淬火、低温 回火56~62HRC,用于高速、
40Cr、40MnB、(40MnVB):高频淬火,50~55HRC
压力中等、并有冲击的齿轮。 (3)40Cr:调质,
220~250HB,用于圆周速度
20Cr、20MnVB: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或渗碳后高频淬火, 不大,中等单位压力的齿轮;
低速,精度要求不高,稍有冲击,疲劳载荷可

忽略的主轴;或在滚动轴承中工作,轻载,υ <1m/s的次要花键轴
类 6.在滚动或滑动轴承中工作,轻或中等载荷转 45:正火或调质,228~255HB;轴颈或装配部位表面淬 速稍高pυ≤150N·m/(cm2·s),精度要求较高, 火,45~50HRC 冲击,疲劳载荷不大
14.载荷不高的大齿轮,如大型龙门刨齿轮 15.低速、载荷不大、精密传动齿轮 齿 16.精密传动、有一定耐磨性的大齿轮 轮 17.要求抗腐蚀性的计量泵齿轮 18.要求高耐磨性的鼓风机齿轮
19.要求耐磨、保持间隙精度的25L油泵齿轮
20.拖拉机后桥齿轮(小模数)、内燃机车变速 箱齿轮 ( m = 6~8)
0.02~3.0mm,硬度高,在共渗层为0.02~0.04mm时 切削性能和使用寿命适用于要求硬度高、耐磨的中、小型及薄片的零件和
具有66~70HRC
刀具等

热处理的四个阶段

热处理的四个阶段

热处理的四个阶段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是:
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最后进行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另外退火也经常作为淬火的预处理工作;
2、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3、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钢材的硬度;
4、回火:为了降低淬火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主要是C曲线的位置,C曲线右移,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减 小,淬透性提高。
.钢的淬火缺陷
(1).氧化与脱碳: a.含义及产生原因:钢在加热时,氧与钢表面作用,形成脆皮称为氧化 脱碳:碳与气体介质作用逸出,使含碳量降低。
b.后果:降低表面硬度,影响尺寸 c.防止与补救:隔绝空气加热
(2)过热与过烧: a.含义及产生原因:加热温度过高晶粒粗化成为过热,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氧
其淬火温度为770--790℃; 合金钢由于合金元素的影响,加热温度比碳钢高,具体情况可以 查阅热处理手册。
2.淬火介质:
①水及水溶液 在650℃~400℃相对冷却速度较大,常用作碳钢的淬火。
②油 在300℃~200℃间冷却速度比水小,用于
合金钢的淬火。
3.淬火方法
(1)单液淬火 ——形状简单的碳钢件在水中淬火,合金钢和 小尺寸碳 钢件在油中淬火
1.淬火工艺参数
为了获得好的淬火效果,就必须制定正确的淬火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 根据钢的成分确定,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共析、过共析钢加 热到Ac1+30--50℃;
(根据铁碳相图进行解释)
例如,45钢的A3=780℃, 其淬火温度为840--860℃ T8、T12钢的Ac1=737℃,
(2)双液淬火——形状复杂的高碳钢工件和尺寸 较大的合金钢件
(3)分级淬火——尺寸较小、形状复杂工件的淬火
(4)等温淬火——形状复杂,尺寸要求较精确,强韧性要求较高的 小型工模具及弹簧等的淬火
3、淬透性与淬硬性
淬硬性是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硬化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取决于M中C%,C%↑→淬硬性↑
❖ 淬透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淬硬深度 ❖ 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热处理的分类及特点

热处理的分类及特点

热处理的分类及特点热处理工艺按其工序位置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为后续工序作好组织和性能的准备。

最终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充分发挥其性能潜力。

热处理的分类如下图:1.单液淬火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浸入一种淬火介质中,直到工件冷至室温为止此法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易使工件产生较大内应力,发生变形,甚至开裂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工件,对于碳钢工件,直径大于5mm的在水中冷却,直径小于5mm的可以在油中冷却,合金钢工件大都在油中冷却双液淬火加热后的工件先放在水中淬火,冷却至接近Ms点(300一200℃)时,从水中取出立即转到油中(或甚至放在空气中)冷却利用冷却速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先快冷躲过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区间(650一550℃),至接近发生马氏体转变(钢在发生体积变化)时再缓冷,以减小内应力和变形开裂倾向主要适用于碳钢制成的中型零件和由合金钢制成的大型零件分级淬火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后,取出置于温度略高(也可稍低)于Ms点的淬火冷却剂(盐浴或碱浴)中停留一定时问,待表里温度基本一致时,再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1.减小了表里温差,降低了热应力2.马氏体转变主要是在空气中进行,降低了组织应力,所以工件的变形与开裂倾向小3.便于热校直4.比双液淬火容易操作此法多用于形状复杂、小尺寸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如各种刀具。

对于淬透性较低的碳素钢工件,其直径或厚度应小于lomm等温淬火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浸入一种温度稍高于Ms点的盐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的时间,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后在空气中冷却与其他淬火比1.淬火后得到下贝氏体组织,在相同硬度情况下强度和冲击韧度高2.一般工件淬火后可以不经回火直接使用,所以也无回火脆性问题,对于要求性能较高的工件,仍需回火3.下贝氏体质量体积比马氏体小,减小了内应力与变形、开裂1.由于变形很小,因而很适合于处理—‘些精密的结构零件,如冷冲模、轴承、精密齿轮等2.由于组织结构均匀,内应力很小,显微和超显微裂纹产生的可能性小,因而用于处理各种弹簧,可以大大提高其疲劳抗力3.特别对于有显著的第一类回火脆性的钢,等温淬火优越性更大4.受等温槽冷却速度限制,工件尺寸不能过大5.球墨铸铁件也常用等温淬火以获得高的综合力学性能,一般合金球铁零件等温淬火有效厚度可达100mm或更高喷雾淬火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将压缩空气通过喷嘴使冷却水雾化后喷到工件上进行冷却可通过调节水及空气的流量来任意调节冷却速度,在高温区实现快冷,在低温区实现缓冷。

热处理知识及工艺介绍

热处理知识及工艺介绍
热处理的相关名词介绍
1. 正火normalizing: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 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 淬火quenching: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4. 回火tempering: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相区
(1)单相区 简化的Fe- Fe3C相图中有F、A、L和Fe3C 四个单相区。 (2)两相区 简化的Fe- Fe3C相图中有五个两相区,即 L+A两相区、L+Fe3C两相区、A+Fe3C两相区、A+F两相 区和F+ Fe3C两相区。 每个两相区都与相应的两个单相区相邻;两条三相共存线, 即共晶线ECF,L、A和Fe3C三相共存,共析线PSK,A、F 和Fe3C三相共存。
4)合金工具钢
(1)低合金刃具钢 车、铣、铰刀等 性能要求: 回火稳定性 a) 硬度和耐磨性;b)强度和韧性;c)红硬性 ;d)工艺性 (2)高速钢 淬透性好,红硬性高,小截面刀具空气中能淬透 典型牌号: W18Cr4V (3)模具钢 a)冷作模具钢 b)热作模具钢 P70性能 (4)量具钢 多选用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9SiCr、CrMn)、轴承钢(GCr15)制作
3、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43
(1)温度:加热温度越高,晶粒越大; (2)合金成分: ① 碳含量增高,晶粒长大倾向增大,残余渗碳体增加,则倾向减小; ② 形成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的元素增加,则阻碍晶粒长大; ③ 锰、磷元素增加,晶粒增大。

工件材料热处理工艺规范

工件材料热处理工艺规范

热处理工艺规范一、淬火、回火工艺规范1.淬火、回火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2)正确选择夹具;3)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碰伤、裂纹、锈斑等缺陷;4)确认零件要求的淬火部位硬度、变形等的技术要求,核对零件的形状、材料的加工状态是否与图样及工艺文件相符合;5)表面不允许氧化、脱碳的零件,当在空气炉加热时,应采取防氧化脱碳剂装箱保护或采用真空炉加热;6)易开裂的部位如尖角靠边的孔,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塞石棉、耐火泥等。

2.常见材料淬火、回火工艺规范1)加热温度表1 常用材料的常规淬火、回火规范注:Cr12Mo1V1 即 D2(美国)、1.2379(德国)、SLD(日立)、SKD11(日本)、K110(奥地利);9CrWMn 即 O1(美国)、1.2510(德国)、K460(奥地利);4Cr5MoSiV1 即 H13(美国)、1.2344(德国)、8407/8402(一胜百)、W302(奥地利);7Cr7Mo3V2Si 即 LD1;HS-1是高级火焰淬火,多用模具钢;除45号钢或特别说明均采用回火两次的工艺。

2)淬火保温时间t =8~10 min+kαDk——装炉系数(1~1.5);α——保温系数(见表2);D——零件有效厚度。

表2 淬火保温系数3)回火保温时间①工件有效厚度d<=50mm,保温2小时;②工件有效厚度d>50mm,按照保温时间t=d/25(小时)计算;③每次回火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下次回火。

4)去应力(入炉时效)①高合金钢550~650℃,热透后,保温时间>3小时;3.淬火和回火设备1)淬火设备——真空淬火炉、中温箱式炉、高温箱式炉。

2)回火设备——真空回火炉、中温箱式炉。

3)冷却设备——水槽、油槽、风箱。

4.操作方法1)零件应均匀摆放于炉内有效加热区,在箱式炉中一般为单层排列加热,工件间适当间隙。

小件可适当堆放,但要酌情增加保温时间。

2)细长零件加热要考虑装炉方法,以减少工件变形,如垂直吊挂,侧立放平支稳等。

工件材料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工件材料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

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

在G B/T19000-ISO9000 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干确保热处理质量。

为此,为了提高我公司热处理产品质量,遵循热处理相关标准,按零件图纸要求严格执行,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合用于零件加工部所有热处理加工零件。

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

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惟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GB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1818法GB4342方法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0GB5030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者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者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时试验点数普通应不少于3 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 :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 件/时。

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 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

通常期式加炉(如井式炉、箱式炉):应在淬火后、回火后均从料框的上、中、下部位抽检6-9 件/炉,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热处理的4种方法

热处理的4种方法

钢铁热处理的四种基本工艺什么是退火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退火所能达到的目的主在是:消除锻件及焊接结构的应力,消除冷加工后的加工应力,避免零件在加热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及开裂;消除铸件和锻件的不均匀组织和粗大晶粒,消除合金钢硬而脆的特性,改善其切削加工的性能,胀管时的管头,胀接前也要进行退火。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对于高碳钢的工件,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故宜采用退火工艺。

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所以在满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退火和正火可在电阻炉或煤、油、煤气炉中进行,最常用的是电阻炉。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同时用热电偶等电热仪表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温度准确。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工件与外界介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控制不当或装炉不合适时,会造成工件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变形等缺陷。

因此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等。

图2-2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什么样叫金属冷加工硬化现象?在工程中,有时需用对钢件进行冷加工,如锻打、压延、弯曲、冲压等。

当冷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不但其外形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的晶粒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晶粒沿受力方向被拉长。

冷加工塑性变形较大时,还会产生较大内应力。

这种现象称为冷加工硬化。

利用冷加工硬化对钢材使用强度的提高是有限的,而冷加工硬化引起的塑性降低及残存的内应力则是有害的。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1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I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富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and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工件热处理

工件热处理

工件热处理
工件热处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加热工件表面,使其表面产生氧化层或金属熔化和变形,达到改善工件性能的目的。

常见的工件热处理方式包括:
1.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缓慢冷却,使工件内部金属均匀化,硬度下降,韧性提高。

2.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快速冷却,使工件表面形成氧化层,硬度提高,韧性下降。

3. 深刻:将工件加热至高温,逐渐冷却,使工件内部金属均匀化,形状稳定,强度提高。

4. 渗碳:将工件表面加热至高温,形成碳层,硬度提高,耐磨性提高。

5. 金属强化:将工件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形成氧化层或电镀层,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

工件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工件的机械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工作环境。

但需要注意的是,工件热处理必须遵守安全规范,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工艺知识培训
工件热处理
技术中心
吕世清 2012年11月12日
1
热加工:在高于再结晶温度的条件下使金属 材料同时产生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加工方法。 热加工通常包括铸造、热轧、锻造和金属热 处理等工艺,有时也将焊接、热切割、热喷 涂等工艺包括在内。热加工能使金属零件在 成形的同时改善它的组织,或者使已成形的 零件改变结晶状态以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 对低熔点金属材料,如铅、锌、锡等再结晶 温度低,在室温下对它们进行的塑性加工, 也属于热加工。
31
灰口铸铁的热处理: 1、消除内应力的退火。对大型、复杂的 铸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铸件在开箱后或 切削加工之前,通常都要进行一次消除 内应力的退火,有时甚至在粗加工之后 还要再进行一次。
32
2、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退火。退火方法是, 将铸件加热到 850-900 度,保温 2-5 小时, 使渗碳体分解为石墨,而后随炉缓慢冷 却至400-500度,再置于空气中冷却。
12
按钢的质量分类:根据碳钢质量高低,即 主要根据钢中所含有害杂质S、P的多 少来分,通常分为普通碳素结构钢、优 质碳素结构钢和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 按用途分类:根据用途不同,碳钢分为 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两大类。
13
钢的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 操作方法,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以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2
冷加工:通常指金属的切削加工,即用切削工具从 金属材料(毛坯)或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属层,从 而使工件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 的加工方法。如车削、钻削、铣削、刨削、磨削、 拉削等。在金属工艺学中与热加工相对应,冷加工 则指在低于再结晶温度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加 工工艺,如冷轧、冷拔、冷锻、冲压、冷挤压等。 冷加工变形抗力大,在使金属成形的同时,可以利 用加工硬化提高工件的硬度和强度,但会使塑性降 低。冷加工用于截面尺寸小,加工尺寸和表面粗糙 度要求较高的金属零件。
33
3、表面淬火。为提高铸件表面的硬度、 耐磨性需进行表面硬化处理。表面淬火 方法有高频表面淬火、火焰表面淬火及 接触电热表面淬火等多种方法。
34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有退火、正火、调质处 理、等温淬火等。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铁素体球墨铸铁。 退火分为高温退火和低温退火。高温退火 是将铸件加热到900-950度保温2-5小时后 随炉缓冷至约 600 度出炉空冷。低温退火 是将铸件加热到720-760度经3-6小时保温 后随炉缓冷至约600度,出炉空冷。
16
退火操作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 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 以上30-50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 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 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完全退火 过程所需时间较长。
17
如果在对应于钢的 C 曲线上的珠光体 形成温度进行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处 理,就有可能在等温处理的前后稍快地 进行冷却,以便大大缩短整个退火的过 程。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3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4
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 溶体,常用符合F或α表示。溶碳 能力很小,工业纯碳含碳0.02% 以下,在室温约100%铁素体。
5Leabharlann 渗碳体:即Fe3C 它是一种具有复 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硬度很高, 约为HB800,其塑性几乎等于零。 珠光体:为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 的机械混合物。用符合P表示。
26
中温回火(350-500度)获得回火屈氏体, 硬度为HRC35-45左右。 高温回火(500-650度)获得回火索氏体, 硬度HBW250-350,获得强度、塑性、 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工艺又称为调质处理。
27
钢 制 需 调 质 工 件 工 艺 : 下 料 —— 粗 加 工 —— 淬火加高温回火(调质) —— 校 直——精加工。
18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的碳钢及 合金工具钢,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 备。这种在热加工之后安排一道使网状 二次渗碳体中的层片状渗碳体都发生球 化,变成球状(粒状)的渗碳体的退火 工艺叫球化退火。
19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 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 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去应力退 火操作一般是将钢随炉缓慢加热100-150 度 / 小时至 500-650 度经一段时间保温后, 随炉缓慢冷却 50-100 度 / 小时至 300-200 度以下出炉。
35
正火可分为高温正火和低温正火。低温 正火是加热至 840-880 度,而后在空气 中冷却。当铸铁中含硅量为2-3%时,一 般加热至880-920度,保温1-3小时,然 后出炉空冷。 调质处理:对含 2-3% 硅的铸铁为 860900度,通常用油冷,而后在550-620度 回火 2-4 小时,得到回火索氏体与石墨 组织。
6
铁素体、渗碳体和珠光体是室温 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组织中基本 的组成物。此外在高温(大于727 度)还存在另一种组织——奥氏 体。它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 体,用符合A(或γ)表示。其溶 碳能力比铁素体强,最大到 2.11%。
7
铁碳合金钢分类: 工业纯铁(C小于0.02%)、 钢(0.02%-2.11%)包括亚共析钢 (小于0.77%C)、共析钢 (0.77%C)、过共析钢(大于 0.77%C)。
28
钢的表面淬火应用最多的为感应加热和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法。感应加热分为高 频加热、中频加热、工频加热。
29
钢的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介质 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 入工件表层,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 组织,从而使工件表面具有某些特殊的 机械或物理、化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30
与表面淬火相比,化学热处理的主要特 点是,表层不仅有组织变化,还有成分 的变化。
8
白口铸铁(2.11-6.69%C)包括亚共 晶白口铸铁(小于4.3%C)共晶白口 铸铁(4.3%C)和过共晶白口铸铁 (大于4.3%C)。
9
Fe-Fe3C相图应用 铸造方面,用铸钢件制造一些形状复 杂、难以进行锻造或切削加工而又要求 较高强度和塑性的零件。由于铸钢的铸 造性能较差,近年来在铸造生产中,有 以球墨铸铁部分代替铸钢的趋势。
10
在锻造方面,钢处于奥氏体状态时, 强度较低,塑性较好,便于塑性变形。 因此,钢材的轧制或锻造经常选择在 Fe-Fe3C相图奥氏体单相区中适当温度 范围内进行。 在热处理方面,退火、正火、淬火的 加热温度都得参考Fe-Fe3C相图加以选 择。
11
碳钢分类: 按钢的含碳量分类可分为 低碳钢—小于0.25%C 中碳钢—0.30-0.55%C 高碳钢— 大于0.60%C
14
钢的热处理分类: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 处理。普通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 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分为表面淬火和 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一般有火焰加热 和感应加热两种,化学热处理有渗碳、 氮化、碳氮共渗等。
15
钢的退火和正火。退火和正火的目的: 软化钢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消除残余 应力,以防钢件的变形开裂;细化晶粒改 善组织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为最终热 处理(淬火回火)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24
回火的目的: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 内应力;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 能;3、稳定工件尺寸;4、对于退火难以 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 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 集,将硬度降低,以利于切削加工。
25
淬火钢在回火时的转变大致包括马氏体 分解、残余奥氏体转变、碳化物聚集长 大以及α固溶体的回复与再结晶等四个阶 段。 回火的种类:低温回火(150-250度)获 得回火马氏体。
36
等温淬火的加热温度与普通淬火相同, 即 860-900 度,适当保温后,迅速移至 250-300 度的等温盐浴中进行等温处理 30-90分钟,然后取出空冷,一般不再回 火。等温淬火后的组织为下贝氏体加石 墨。等温淬火是提高球墨铸铁综合机械 性能的有效途径。
37
22
钢的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度,保温后快速冷却的一种操作。其目 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机械性 能。 常用淬火方法: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 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局部淬 火法、冷处理等。
23
淬硬层深度:一般规定由钢的表面至内 部马氏体组织占50%处的距离为淬硬层 深度,又叫淬硬层的深度。
20
正火处理:所谓正火就是将钢件加热至 AC3 或 ACm 以上 30-50 度,保温后从炉中 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操作。正火与 退火的明显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稍快。 正火后组织比退火细,硬度和强度有所 提高。
21
正火的主要应用是:1、用于普通结构零 件,作为最终热处理;2、用于低、中碳 结构钢预先热处理,可获得合适的硬度, 便于切削加工;3、用于过共析钢抑制或 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的形成,以便在进 一步球化退火中得到良好的球化体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