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点:1.运动和力: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力和质量、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2.声音: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力、声音的特性、声的反射、共鸣等。

3.光学:包括光的反射和折射、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眼睛的成像、色散等。

4.电和磁:包括静电、电流、电磁感应、电磁铁等相关知识。

5.热学:包括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的方式、物体的热膨胀等。

6.其他:包括电池、电路、仪器等相关知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一些重点知识点:1.物体的运动状态:(1)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Δx/Δt(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4)等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5)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向上或向下以抛体形式进行的运动。

2.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力的作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波在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发生反射现象,符合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的折射:光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符合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3)棱镜和三棱镜:光通过棱镜会发生折射和色散,不同波长的光会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4.电和磁:(1)静电: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电力作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教科版】九上物理必考知识点

【教科版】九上物理必考知识点

【教科版】九上物理必考知识点提起物理这门学科,那可真是让不少同学又爱又恨。

那些神秘的公式、奇妙的实验,仿佛带着魔法,能解开世界的诸多谜题。

今天,咱就来唠唠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的那些必考知识点,保证让您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瞬间清晰明了!先来说说“内能”这一知识点。

您知道吗?就拿冬天我们暖手来说,双手相互摩擦,不一会儿就热乎起来了。

这可不是魔法在作祟,而是因为摩擦做功,增加了手的内能,从而让温度升高。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天,您冻得瑟瑟发抖,不停地搓着手,那摩擦产生的热量一点点地在手掌间积累,从最初的冰冷变得温暖,甚至发烫。

您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由内而外的热度,仿佛双手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再讲讲“比热容”。

夏天的时候,去海边玩耍,白天在沙滩上,那沙子烫得能让人跳起来,而海水却相对凉爽得多。

晚上呢,情况就反过来了,沙子很快就凉了,海水却还是温温的。

这就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得多。

白天,太阳同样地照射,沙子升温快;晚上,没有了太阳的加热,沙子降温也快。

而水呢,就像一个慢性子的家伙,升温慢,降温也慢。

咱就说,要是能把海水的这个特性利用起来,夏天的晚上都不用开空调啦,直接泡在海水里,那得多舒服呀!还有“欧姆定律”,这可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

就像家里的电灯、电视、冰箱,它们能正常工作,可都离不开欧姆定律的功劳。

想象一下,您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突然灯一闪一闪的,忽明忽暗。

这时候您是不是得琢磨琢磨,是不是电路出问题啦?是电阻变大了,还是电压不稳定?要是懂得欧姆定律,您就能像个小电工一样,自己分析分析,说不定还能把问题给解决了呢!说到电学,“电功率”也不能落下。

家里每个月的电费单子您留意过吗?为啥这个月电费多了,那个月电费少了?这电功率可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您同时开着好几台大功率的电器,像空调、电热水器、微波炉啥的,那电功率蹭蹭往上涨,电费能不多吗?所以啊,平时咱得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该关的电器及时关,既能省钱,又环保。

2024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____字)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性质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物体、运动、力等。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对性原理、相对论、量子力学、热力学定律等。

2. 机械学机械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包括力学、动力学等内容。

其中,力学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

动力学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加速运动等。

3. 动能与功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

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可分为正功和负功。

4.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在地表附近近似认为是9.8m/s²,即重力加速度。

万有引力还决定了物体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的轨迹。

5.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定律。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6.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操作,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的操作。

7.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冲量是力作用时间的乘积,是力对物体动量的改变。

8.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分析,确定物体受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

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包括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分解。

9.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力做功、能量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

10. 水密度和相对密度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水的质量,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相对密度是指物体密度与水密度之比,无单位。

11. 真空和大气压力真空是没有物质的区域,大气压力是大气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2. 弹性力和弹性形变弹性力是物体变形时产生的恢复力,弹性形变是物体在作用力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形。

13. 波动和声音波动是能量的传播方式,声音是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传播。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复教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质量、材料和状态。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考点三: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J/kg或J/m3.公式为q=Q/m或q=Q/v。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公式为Q=qm或Q=qv。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单位是J/(kg.℃)。

比热容表明物质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即吸收1J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0.0042℃。

比热容可用于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Q放=cm(t—t)。

比热容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

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物质的比热容大,则升(降)温慢,比热容小则升(降)温快。

因此,内陆地区以砂石为主,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以水为主,气温变化不明显。

第二章介绍了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是一种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1.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有接触力和不接触力两种。

1.2 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3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摩擦力等。

1.4 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1.5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6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第二章运动和力2.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2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3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4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2.5 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物体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做加速运动。

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做减速运动。

第三章质量和密度3.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2 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3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3.4 质量、体积、密度的关系质量 = 密度 × 体积体积 = 质量 ÷ 密度第四章浮力4.1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4.2 浮力的产生浮力是由于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压力和上表面受到的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现行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全部知识点,但是我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知识点供参考:
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2. 力和运动: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
3.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
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 弹力和胡克定律:弹性形变、弹力的性质、胡克定律的实验验证
6. 压力和压强: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
7.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性质、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
8.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特点、声音的传播速度
9.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直线性、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定律、镜子和光的反射
10.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和折射率、透镜和光的折射
11. 电路中的电流: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阻和电阻率
12.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概念、电容的计算、平行板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以上仅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一部分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参考教材。

教科版本初中九年级的物理上册的学习知识梳理

教科版本初中九年级的物理上册的学习知识梳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梳理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内能1.分子动力论一、分子动力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可是分子还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2、全部无的分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因为分子运动,某种物质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了然: 1、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之间有空隙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添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 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使劲忽视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分子在摆列方式上不一样造成的。

五、“破镜不可以重圆”是因为裂缝处绝大多半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使劲几乎为零。

2.内能和热量一、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反应了构成物质的大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强烈程度3、把物体内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二、 1、把物体内全部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不单和温度相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要素相关,全部物体都有内能。

3、同一物体,温度高升,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不变,内能不必定。

三、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A战胜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自己的内能会减小。

3、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许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达。

发生热传达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达过程中,传达的内能得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达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高升,叫做汲取了热量。

九年级上册物理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热学:热传导、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热膨胀、热量的单位。

2. 光学: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干涉、光的衍射、透镜。

3. 电学:电荷、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功率、电能
与电功。

4. 磁学:磁荷、磁场、电磁感应、电磁铁、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电动机和发电机。

5. 动力学:速度、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力的作用与反
作用、摩擦力、重力、力的单位。

6.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原理、轮轴原理、斜面原理、浮力原理。

7. 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功、机械功率。

8. 波动:机械波和电磁波、波的传播方式、波长、频率、波速、波前、波峰、波谷。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具体课程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建议你根
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

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直径:10-10米=1埃。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第二节1.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任何情况下都具有)3.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5.6.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7.8.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9.10.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11.12.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13.14.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教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四、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七、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八、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根据不同教科书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1. 物理实验与测量
-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 物理量和单位
- 仪器使用和仪器误差
2. 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径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
3. 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与非惯性系
- 摩擦力和滑动、滚动摩擦
4. 力的测量
- 弹簧测力计和测力的基本原理
- 弹簧劲度系数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 - 几何矢量的运算
6. 物体的压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气压和大气压强
7.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原理和浮力的应用
8. 物体的平衡
-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平衡和力的合成
- 物体受力分析
9.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0. 功、功率和机械能量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量和能量转化
11. 机械波和声
-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计量
这是大致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知识点的深入与扩展可以参考教科书或课堂教学内容。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发生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相互影响的程度。

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压力。

4. 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A,即压强等于力除以单位面积。

第二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的力,会导致物体之间的运动减慢。

4. 阻力:运动物体与运动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物体受阻减速。

第三章: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分为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成像规律: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通过凹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

4.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折射、反射、散射等过程中会发生颜色分离的现象。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电流的大小由通过电流的电荷数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决定,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决定。

2.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为I=U/R,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线:电流在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4.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第五章:声音和波动1. 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声音的主要特性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速。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等传播,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

3. 波的特性:波是一种传递能量的现象,波的主要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波速。

4. 驻波和多普勒效应:驻波是在两个波源之间形成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的现象,多普勒效应是当光源或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②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由于分子运动,的分子彼此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 扩散现象有,。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因为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4、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反映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5、把物体内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都有内能,物体内能不为零。

同一物体,温度,内能;温度,内能;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7、内能从传到,或者从同一物体的传到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是:,结果是:,方向是,实质是:内能的。

注意: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与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般不相等;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8、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热量;低温物体温度,热量,内能。

9、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冬天哈气使手暖和,搓手也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的方式使手暖和,后者用的方式使手暖和。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原子与分子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最简单的物质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多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1.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1.3 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的种类称为元素,元素用符号表示。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质子数。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1.4 原子的质量与量原子的质量可以用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原子质量单位(amu)是以碳-12的质量为标准制定的。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克数。

1.5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原子的电子数决定了其化学性质,而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决定了其物理性质。

第二章:能量与能量转换2.1 机械能物体具有质量和速度时,它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有关。

2.2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转化是物质改变状态或发生运动的基础。

2.3 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能量可以通过物质间的传递和转换来实现。

能量的传递可以是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

能量的转换可以是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等。

2.4 能源与社会发展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利用能源并发展清洁能源。

第三章:力与压力3.1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

3.2 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重量等于其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3 压力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影响称为压力。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与力1.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2.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等3.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4.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5.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6.重力:地球引力的存在与作用,质量与重力的关系7.水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浸没程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二、声与光1.声的传播与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传播媒质、反射、折射等2.声音的音调:声源振动频率高低所决定的音调高低3.光线的传播与光的特性:光的传播直线性、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4.光的折射与光的速度:折射定律、折射率与光速度的关系5.瞳孔的调节:眼睛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6.凸透镜与凹透镜:焦距、物距、像距、放大率等相关概念三、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变化2.相变:具体依据物质温度的变化和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3.内能与物质热运动:分子热运动能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4.功与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及功与能的转化5.能源与能量转化: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能源及其相互转化四、电与磁1.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算公式、电阻、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器等)2.电阻: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与电流、电阻与导线材质、电阻与导线长短的关系3.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4.磁性材料与磁场:磁场的产生、磁力线、磁性材料的分类5.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五、力学的应用1.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动量转移的应用2.动力学:功、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飞行器原理:空气动力学原理、物体在空气中飞行的相关概念及应用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通过解题、演示等方式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最新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所有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少;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10J/(kg·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5、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吸=cm△t。

其中,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是初温;t是末温。

Q放=cm△t,其中t0-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kg。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公式为Q=mq,其中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 ;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 J/kg 。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 2周,对外做功 1 次。

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

8、电源:能提供电能的装置。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9、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0、串联:把用电器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物理学中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

1安培= 103毫安= 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 试触 的方法选择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 电源的两极上 。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1 安。

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电流 的原因,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U 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伏特 ;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 103 伏= 106 毫伏= 109 微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电压表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 并 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④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 380 伏。

13、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大 )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 欧姆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 Ω)、千欧(K Ω)。

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 103欧。

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材料 不同,电阻一般不同。

(2)导体的 材料 和 横截面积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大 (3)导体的 材料 和 长度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小 (4)导体的电阻还和 温度 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 温度 越高,电阻越 大 。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长度 、 材料 、 横截面积和 温度 。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无关 )滑动变阻器: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长度 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线的长度 来改变电路中的 电阻。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 ”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④ 正确使用:A 应 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 接线要“一上一下”;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阻值最大的地方。

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 阻值 的变阻器。

14、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 成反比。

(当 电阻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当 电压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公式: I =U/R ( I U R IR U==⇒;) 式中单位:I → 安培;U →伏特;R →欧姆。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电阻值 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 无关 。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 不变 。

通过的电流将 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小 。

(I=U/R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大 。

(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串联)电流: I=I 1=I 2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压: U=U 1+U 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电阻: 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 nR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并联)①电流: I=I 1+I 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 U=U 1=U 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 1/R=1/R 1+1/R 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R 总= R/n ;伏安法测电阻:(1)测量原理: R=U/I 。

(2)电路图: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

②保护电路。

15、电功(W ): 电流所做的功 叫电功。

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 电 能转化为 其它形式的能 。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 J 。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 千瓦时 =3.6×106焦耳。

电能表是测量 消耗电能多少 的工具。

电流做功的多少与 电压 、 电流 和 通电时间 有关。

电功计算公式: W =UIt 。

利用W=UIt 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 和t 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 2Rt ;t R U W 2= ,W=Pt ; 16、电功率(P )定义:电流在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国际单位有: 瓦特 ;常用单位有:千瓦 计算电功率公式:P= W/t = UI (式中单位P → W ;W → J ;t → S ;U → V );I → A 利用t W P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 用焦、t 用秒,则P 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 用千瓦时、t 用 小时 ,则P 的单位是 千瓦 。

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P=I 2R 和P=U 2/R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 正常工作时 的电压。

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 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 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以灯为例子: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 P 额 ;灯很亮 ,易 烧坏 。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P 额;灯很 暗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 P 额;灯 正常发光 。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 1/4 。

例一盏灯标有“220V100W ”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 额定功率是100瓦,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 25W 。

)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原理: P=UI2.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3.电路图:(如右图)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

②保护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开关闭合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 阻值最大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 则有W= Q ,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 。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 热 效应的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电阻丝,它是由电阻率大、 熔点 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组成的。

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有电饭煲 、电熨斗 、电炉、电热水器等等。

17、磁性:物体吸引 铁、钴、镍 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

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南极;另一个是北极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常见的能被磁化的物质有铁、钴、镍、等。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