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 试行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a03ac5bf5727a5e9856a61f2.png)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江西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3月前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要求,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详细规划的依据。
为指导各地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证规划成果科学、规范、有效,遵循科学、简明、可操作的原则,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赣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目录1总则 (1)1.1适用范围 (1)1.2地位作用 (1)1.3规划期限 (1)1.4规划范围 (2)1.5规划层次 (2)1.6编制原则 (2)2编制要求 (3)2.1工作组织 (3)2.2编制程序 (4)2.3成果审查 (5)2.4规划基数 (5)2.5基础研究 (6)3编制内容 (6)3.1现状分析与形势研判 (6)3.2战略目标与协同发展 (7)3.2.1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 (7)3.2.2区域协同发展 (7)3.3全域国土空间格局 (7)3.3.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7)3.3.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8)3.3.3控制线划定 (9)3.3.4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 (11)3.4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1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 (11)3.4.2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3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4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 (12)3.4.5自然保护地体系 (12)3.4.6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2)3.5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12)3.5.1国土综合整治 (12)3.5.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13)3.6城乡功能结构优化提升 (14)3.6.1产业体系布局 (14)3.6.2综合交通体系 (14)3.6.3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4)3.6.4绿色空间网络与山水格局 (14)3.6.5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15)3.6.6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15)3.6.7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15)3.6.8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15)3.7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6)3.7.1中心城区范围划定 (16)3.7.2城市用地布局 (16)3.7.3居住与住房保障 (16)3.7.4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生活圈 (16)3.7.5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17)3.7.6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 (17)3.7.7城市风貌引导与管控 (17)3.7.8城市更新 (17)3.7.9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7)3.7.10城市道路交通组织 (18)3.7.11城市基础设施布局 (18)3.7.12综合防灾设施布局 (18)3.7.13城市“四线”管控 (18)3.7.14乡镇发展指引 (19)4规划实施 (19)4.1规划传导 (19)4.1.1对下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 (19)4.1.2对相关专项规划的传导 (19)4.1.3对详细规划的传导 (20)4.2分期实施与行动计划 (20)4.3信息化建设 (20)5成果要求 (20)5.1报批成果 (21)5.1.1规划文本 (21)5.1.2规划图件 (21)5.1.3 数据库 (23)5.1.4 附件 (23)5.2技术成果 (23)5.2.1规划说明 (23)5.2.2专题报告 (24)5.2.3分析图件 (24)5.2.4其他材料 (25)5.3公众读本 (25)5.4乡镇规划指引成果要求 (26)5.4.1报批成果 (26)5.4.2技术成果 (27)6 附录 (29)附录1:规划指标体系 (29)附录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32)附录3:规划文本附表 (33)表1规划指标表 (33)表2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调整表 (33)表3基本规划分区统计表 (33)表4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表 (34)表5镇村体系规划表 (34)表6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结构表 (34)表7历史文化资源统计表 (35)表8自然保护地名录表 (35)表9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36)表10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36)表1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结构平衡表 (36)表12(中心城区)“四线”汇总表 (37)附录4:专项规划编制任务表 (38)附录5:基础资料清单(参考) (39)1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的要求,加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提高规划科学性、协调性与操作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技术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c2e6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b.png)
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经历时近三年,大部分市县已经或将近完成辖区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任务,设区市总体规划形成了包括市域、市辖区和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次的规划成果,县(市)总体规划形成了包括县(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的成果。
三年多的规划编制实践增强了地方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同时发现多类矛盾与问题仍待解决。
本文在总结编制实践基础上,探索后续工作思路,为建立全域一体、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蓄力量。
1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意义1.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1]。
一方面,要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第一价值观,应对长期以来陆海国土空间的粗放低效利用与无序扩展问题;另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展现国土“大安全观”,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下日益凸显的国土空间安全风险,守住自然安全边界和底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2]。
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将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促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1.2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好家园国土空间规划是高质量发展引领下高品质美好家园建设的基础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有效应对“城市病”、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方面具有引领作用,已经成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摘要 文章以江苏省内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践为基础,对2020年以来三年多的工作推进和形成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了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开发边界外规划用地指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点强化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容,严格落实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控措施,不断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的多种途径,提出完善城镇开发边界外相关规划指引的实现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190508-再修订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190508-再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58ca8c3ddd3383c4ba4cd239.png)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试行,送审稿)自然资源部二〇一九年五月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发展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以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及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明确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应遵循的总体原则与基本要求,提出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及其主要构成、总体管控要求与主要国土用途,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共三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目录1 总则 (1)2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1)2.1一般规定 (1)2.2规划分区 (2)3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 (6)3.1 一般规定 (6)3.2规划用途分类 (7)附录A: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说明 (19)1 生态保护与保留区 (19)1.1核心生态保护区 (19)1.2生态保护修复区 (20)1.3自然保留区 (20)2海洋特殊保护与渔业资源养护区 (21)2.1海洋特殊保护区 (21)2.2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区 (21)3永久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 (22)4古迹遗址保护区 (22)5城镇发展区 (23)5.1城镇集中建设区 (23)5.2城镇有条件建设区 (24)5.3特别用途区 (25)6农业农村发展区 (25)7海洋利用与保留区 (26)7.1海域利用区 (26)7.2无居民海岛利用区 (27)7.3海洋保留区 (27)8矿产与能源发展区 (27)附录B:城市功能规划分区说明 (29)1居住生活区 (29)2商业商务区 (29)3综合服务区 (30)4工业物流区 (30)5绿地休闲区 (31)6交通枢纽区 (31)7公用设施集中区 (32)8战略预留区 (32)9特色功能区 (33)附录C:农业农村利用功能规划分区说明 (35)1村庄建设区 (35)2一般农业区 (35)3林业发展区 (36)4牧业发展区 (36)附录D:海域利用功能规划分区说明 (37)1渔业利用区 (37)2交通运输用海区 (37)3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38)4矿产与能源用海区 (38)5旅游休闲娱乐用海区 (39)6特殊利用区 (39)附件: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说明 (41)1分类依据 (41)2分类说明 (41)3与“三调”工作对接 (43)1 总则1.0.1【编制目的】为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配置国土空间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高国土空间治理水平、落实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意图,规范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科学划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类别,统一分类标准,制定本指南。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政策解读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e2a395f172ded630a1cb6a7.png)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政策解读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和规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本轮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指南》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突出体现“多规合一”要求,强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底线管控作用,从总体要求、基础工作、主要编制内容、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审查要求等5个方面,提出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性、导向性要求。
《指南》明确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定位、工作原则、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等,并对编制主体与程序和成果形式作出了规定。
《指南》强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应注重体现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
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陆海统筹、区域协同、城乡融合,体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注重创新规划工作方法。
《指南》要求,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工作基础上: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基础,统一工作底图底数;分析当地自然地理格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空间类规划和相关政策实施进行评估,开展灾害和风险评估;根据实际需要,加强重大专题研究;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将城市设计贯穿规划全过程。
《指南》明确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编制内容:一是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目标战略;二是优化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四是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五是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六是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七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八是推进国土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提升空间综合价值;九是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a836fbdff8c75fbfc77db259.png)
本指南适用于编制市、州、县(含县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时的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市县空间规划评估范围主要基于《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的要求,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 规”)为主体,同时根据市县地方规划编制实际,可涵盖生态环 境保护、综合交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林地保护等各专项 类空间规划内容。
5.3.1 基础图件 ................................. 14 5.3.2 评估成果图件 ............................. 14 5.4 附件 ............................................ 16 6 附则 ................................................. 16 附件 1 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资料收集清单 .................. 17 附件 2 市县专项类空间规划参考名录 ........................ 20 附件 3 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指标表 ...................... 21
26新增基础设施市域县域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对比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市域县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情况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的土地开发综合整治复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道路及交通设施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用地中心城区住房建设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总规居住用地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居住用地情况
市县国土总体空间规划编制指南
![市县国土总体空间规划编制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cf9c3266c85ec3a87c2c5f1.png)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局2019.06.12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1)2 术语与定义 (1)2.1 国土空间 (1)2.2 国土空间规划 (1)2.3 生态保护红线 (2)2.4 永久基本农田 (2)2.5 城镇开发边界 (2)2.6 中心城区 (2)2.7 城镇功能控制区 (2)3 总则 (3)3.1 规划定位 (3)3.2 编制原则 (3)3.3 规划任务 (4)3.4 规划范围 (5)3.5 规划期限 (5)3.6 编制主体 (5)3.7 编制程序 (5)3.8 技术约定 (6)3.9 其他要求 (6)4 准备工作 (6)4.1 组织准备 (6)4.2 技术准备 (7)5 基础研究 (8)5.1 一般规定 (8)5.2 形成基期用地底数底图 (8)5.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8)5.4 规划分析与评估 (9)5.5 重大问题研究 (9)6 方案编制 (10)6.1 明确规划层级 (10)6.2 战略目标 (10)6.2.1 总体定位 (10)6.2.2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10)6.2.3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10)6.2.4 城市性质 (10)6.2.5 指标体系 (10)6.3 区域协同发展 (11)6.4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11)6.4.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 (11)6.4.2 规划分区和控制线 (11)6.4.3 绿色空间网络与山水格局 (12)6.4.4 城乡居民点格局 (12)6.4.5 陆海一体化格局 (12)6.5 城镇功能结构优化 (12)6.5.1 优化策略 (12)6.5.2 高质量产业体系布局 (13)6.5.3 高品质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 (13)6.5.4 高水准公共空间与游憩体系 (14)6.6 乡村振兴发展 (14)6.6.1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4)6.6.2 耕地保护与现代农业 (15)6.6.3 美丽乡村建设 (15)6.7 土地利用控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5)6.7.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15)6.7.2 山水林田湖草矿保护利用 (16)6.7.3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8)6.7.4 城市地下空间复合利用 (19)6.7.5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19)6.8绿色高效综合交通体系 (20)6.8.1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20)6.8.2 城乡交通网络体系 (20)6.8.3 中心城区交通设施 (21)6.8.4 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21)6.9城市文化与风貌保护 (21)6.9.1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21)6.9.2 文化展示与传承体系 (22)6.9.3 城市风貌特色塑造 (22)6.10 安全韧性与基础设施 (22)6.10.1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22)6.10.2 绿色市政基础设施 (23)6.1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23)6.12 规划实施 (24)6.12.1 分区管制 (24)6.12.2 规划传导 (24)6.12.3 分期实施与行动计划 (26)6.12.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6)6.12.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7)7 成果要求 (27)7.1 规划成果 (27)7.2 规划文本 (27)7.3 规划图件 (27)7.3.1 现状图 (27)7.3.2 规划图 (28)7.4 规划说明 (29)7.5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30)7.6 专题研究报告 (30)7.7 其他材料 (30)8 成果报批与应用 (30)8.1 审批及公告 (30)8.2 评估监测和预警 (31)8.3 规划成果的调整修改 (31)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市县规划编制流程 (32)附录 B (资料性附录)基础数据要求 (33)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重大问题研究要求 (34)附录 D (资料性附录)城镇功能控制区划定要求 (35)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规划指标体系 (40)附录 F (资料性附录)人口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43)附录 G (资料性附录)规划文本参考框架 (45)附录 H (规范性附录)规划文本附表 (46)前言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规范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市县国土总体空间规划编制指南
![市县国土总体空间规划编制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36835edbe23482fb5da4c6d.png)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局2019.06.12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1)2 术语与定义 (1)2.1 国土空间 (1)2.2 国土空间规划 (1)2.3 生态保护红线 (2)2.4 永久基本农田 (2)2.5 城镇开发边界 (2)2.6 中心城区 (2)2.7 城镇功能控制区 (2)3 总则 (3)3.1 规划定位 (3)3.2 编制原则 (3)3.3 规划任务 (4)3.4 规划范围 (5)3.5 规划期限 (5)3.6 编制主体 (5)3.7 编制程序 (5)3.8 技术约定 (6)3.9 其他要求 (6)4 准备工作 (6)4.1 组织准备 (6)4.2 技术准备 (7)5 基础研究 (8)5.1 一般规定 (8)5.2 形成基期用地底数底图 (8)5.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8)5.4 规划分析与评估 (9)5.5 重大问题研究 (9)6 方案编制 (10)6.1 明确规划层级 (10)6.2 战略目标 (10)6.2.1 总体定位 (10)6.2.2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10)6.2.3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10)6.2.4 城市性质 (10)6.2.5 指标体系 (10)6.3 区域协同发展 (11)6.4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11)6.4.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 (11)6.4.2 规划分区和控制线 (11)6.4.3 绿色空间网络与山水格局 (12)6.4.4 城乡居民点格局 (12)6.4.5 陆海一体化格局 (12)6.5 城镇功能结构优化 (12)6.5.1 优化策略 (12)6.5.2 高质量产业体系布局 (13)6.5.3 高品质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 (13)6.5.4 高水准公共空间与游憩体系 (14)6.6 乡村振兴发展 (14)6.6.1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4)6.6.2 耕地保护与现代农业 (15)6.6.3 美丽乡村建设 (15)6.7 土地利用控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5)6.7.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15)6.7.2 山水林田湖草矿保护利用 (16)6.7.3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8)6.7.4 城市地下空间复合利用 (19)6.7.5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19)6.8绿色高效综合交通体系 (20)6.8.1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20)6.8.2 城乡交通网络体系 (20)6.8.3 中心城区交通设施 (21)6.8.4 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21)6.9城市文化与风貌保护 (21)6.9.1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21)6.9.2 文化展示与传承体系 (22)6.9.3 城市风貌特色塑造 (22)6.10 安全韧性与基础设施 (22)6.10.1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22)6.10.2 绿色市政基础设施 (23)6.1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23)6.12 规划实施 (24)6.12.1 分区管制 (24)6.12.2 规划传导 (24)6.12.3 分期实施与行动计划 (26)6.12.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6)6.12.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7)7 成果要求 (27)7.1 规划成果 (27)7.2 规划文本 (27)7.3 规划图件 (27)7.3.1 现状图 (27)7.3.2 规划图 (28)7.4 规划说明 (29)7.5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30)7.6 专题研究报告 (30)7.7 其他材料 (30)8 成果报批与应用 (30)8.1 审批及公告 (30)8.2 评估监测和预警 (31)8.3 规划成果的调整修改 (31)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市县规划编制流程 (32)附录 B (资料性附录)基础数据要求 (33)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重大问题研究要求 (34)附录 D (资料性附录)城镇功能控制区划定要求 (35)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规划指标体系 (40)附录 F (资料性附录)人口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43)附录 G (资料性附录)规划文本参考框架 (45)附录 H (规范性附录)规划文本附表 (46)前言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规范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约束性指标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约束性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e8114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0.png)
未来改进方向和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 引导国土空间规划向绿 色、智慧、城乡融合的
方向发展。
强化协调合作
加强部门间和利益相关 者之间的协调合作,确 保技创新
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 ,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参与国土空间 规划的过程,提高规划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预测
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土空间 规划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促进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智慧城市的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适应这一 趋势,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国土空间 规划的重要方向,促进城乡资源要 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该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约 束性指标得到了严格落实和执行,各 项指标均达到了上级规划的要求。
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该市还制定了 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 了约束性指标的落实和执行效果。
通过采用“三线一单”等手段,该市 实现了对不同功能区域的分类管控, 明确了各区域的开发方向和管控要求 。
实施效果评估与经验总结
01
通过实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中的约束性指标,该市实现了对全市国土 空间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保障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02
该市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上级规划的协调和沟通,确保了各项约束性指标的 顺利实现。
03
经验总结: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中的约束性指标是实现国土空间合理开 发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手段,需要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与上级规划的协调和 沟通,同时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措施,确保各项指标的顺利实现。
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
![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24051a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6.png)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一、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总论评估目的与意义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县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和完善国土开发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提升市县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平,强化资源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评估范围与对象本次评估范围涵盖全市国土空间,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村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
评估对象为市县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活动,以及相关政策和制度。
评估依据与方法评估依据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专家咨询、遥感监测等手段,对市县国土开发保护现状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流程与组织评估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评估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组建评估团队、制定评估方案、收集资料和数据;实施阶段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和专家咨询;分析评估阶段对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总结阶段撰写评估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评估组织方面,成立以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评估小组,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评估团队由国土、环保、农业、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具体评估工作。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cc2a7e7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4.png)
⾃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试⾏)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国⼟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意见》,指导和规范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作,⾃然资源部在⼴泛听取各⽅⾯意见基础上,按照“多规合⼀”要求,研究制定了《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
主要内容包括5部分:总体要求、基础⼯作、主要编制内容、公众参与和多⽅协同,以及审查要求。
当前国⼟空间规划编制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指南侧重提出原则性、导向性要求,待地⽅实践探索后总结并适时修订。
各省、⾃治区可根据地⽅实际,补充、细化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和技术规定,提⾼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国⼟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北京⼤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东南⼤学建筑学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州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南京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厦门市⾃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录1.总体要求1.1适⽤范围1.2规划定位1.3⼯作原则1.4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1.5编制主体与程序1.6成果形式2.基础⼯作2.1统⼀底图底数2.2分析⾃然地理格局2.3重视规划实施和灾害风险评估2.4加强重⼤专题研究2.5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3.主要编制内容3.1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标战略3.2优化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3.3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态优先、绿⾊发展3.4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质量发展3.5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居环境3.6保护⾃然与历史⽂化,塑造具有地域特⾊的城乡风貌3.7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3.8推进国⼟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提升空间综合价值3.9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张蓝图⼲到底4.公众参与和多⽅协同5.审查要求5.审查要求附录A 名词解释和说明附录B 规划分区附录C 规划图件⽬录附录D 规划⽂本附表附录E 规划指标体系附录F 强制性内容附录G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1.总体要求➢ 1.1 适⽤范围本指南适⽤于市级(包括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国⼟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9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9](https://img.taocdn.com/s3/m/98d9528043323968011c92e4.png)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2020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导和规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自然资源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研究制定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主要内容包括5部分:总体要求、基础工作、主要编制内容、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以及审查要求。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指南侧重提出原则性、导向性要求,待地方实践探索后总结并适时修订。
各省、自治区可根据地方实际,补充、细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和技术规定,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1 总体要求 (1)1.1 适用范围 (1)1.2 规划定位 (1)1.3 工作原则 (1)1.4 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 (2)1.5 编制主体与程序 (3)1.6 成果形式 (3)2 基础工作 (3)2.1 统一底图底数 (3)2.2 分析自然地理格局 (4)2.3 重视规划实施和灾害风险评估 (4)2.4 加强重大专题研究 (5)2.5 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5)3 主要编制内容 (6)3.1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目标战略 (6)3.2 优化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6)3.3 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8)3.4 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 (9)3.5 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 (10)3.6 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 (12)3.7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13)3.8 推进国土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提升空间综合价值 (14)3.9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15)4 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 (17)5 审查要求 (17)附录A 名词解释和说明 (18)附录B 规划分区 (21)附录C 规划图件目录 (24)附录D 规划文本附表 (26)附录E 规划指标体系 (30)附录F 强制性内容 (36)附录G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 (37)1总体要求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市级(包括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a836fbdff8c75fbfc77db259.png)
3.4.1 市(县)域发展格局评估 (1)各类建设用地布局评估 地级市规划评估分县市分析现行土规安排的城镇工矿建设 用地、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的实施情况, 重点分析各县市规划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及其他用 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剩余空间,评估规划的各类建设用地空间分布 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是否契合。 县或县级市规划评估则分乡镇进行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格局评估 重点分析评估市(县)域空间结构、城镇规模等级、城镇职 能等情况。 (3)其他评估
2 工作流程 ..............................................3 2.1 工作准备 ......................................... 3 2.2 现状调查与分析 ................................... 3 2.3 成果编制 ......................................... 4 2.4 成果论证与公示 ................................... 4 2.5 成果报批 ......................................... 4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编制市、州、县(含县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时的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市县空间规划评估范围主要基于《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的要求,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 规”)为主体,同时根据市县地方规划编制实际,可涵盖生态环 境保护、综合交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林地保护等各专项 类空间规划内容。
3
1 总则
1.1 评估目的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f29e17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5.png)
03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内容
总体规划
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规模、空间布局等,提 出城市发展策略和措施。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人口流 动等因素,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划定城 市开发边界,控制城市无序蔓延。
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要求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原则
科学性原则
科学合理
规划编制应基于科学分析和研究,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 性。
动态调整
规划编制应考虑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规划内容和 目标。
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节约
规划编制应注重资源节约,合理利用 土地、水资源等有限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编制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空间过程分析
分析空间要素的变化过程 ,揭示空间演化的规律和 趋势。
规划模拟与预测技术
情景分析
通过对未来不同情景的预 测和分析,为规划决策提 供依据。
系统动力学模拟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城 市系统进行模拟,预测城 市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城市 系统进行模拟,为规划决 策提供定量支持。
括政策措施、技术措施等。同时,需要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协调,
确保各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04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方法与技术
空间分析方法
01
02
03
空间分布分析
通过对区域内的空间分布 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资源 、人口、产业等要素的空 间分布情况。
空间关联分析
研究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 关系,揭示空间相互作用 和影响。
2020河南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2020河南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9756e3fda38376bae1fae0c.png)
附件2河南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目录第一章总则 (65)第一条编制目的 (65)第二条适用范围 (65)第三条规划地位与作用 (65)第四条规划原则 (65)第五条规划期限 (66)第六条规划层次 (66)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67)第七条工作组织 (67)第八条编制流程 (67)第九条编制基础 (67)第三章规划内容 (70)第一节发展定位与目标 (70)第十条发展定位 (70)第十一条发展目标 (70)第十二条开发保护战略 (70)第二节县域国土空间格局 (70)第十三条区域协调 (70)第十四条总体格局 (71)第十五条规划分区与管控 (72)第十六条三条控制线 (72)第十七条其他空间控制线 (73)第三节城乡统筹与乡村振兴 (73)第十八条城乡统筹 (73)第十九条乡村振兴 (73)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74)第二十条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74)第二十一条城市功能分区管控 (74)第二十二条住房保障 (75)第二十三条蓝绿空间 (75)第二十四条城市更新 (76)第二十五条地下空间利用 (76)第二十六条城市“四线”划定 (76)第二十七条城市设计 (76)第五节资源保护与利用 (77)第二十八条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调整 (77)第二十九条自然保护地体系 (77)第三十条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77)第三十一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78)第三十二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78)第三十三条矿产资源保护利用 (79)第三十四条水资源保护利用 (79)第六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风貌塑造 (79)第三十五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79)第三十六条城乡风貌特色 (80)第七节支撑体系 (80)第三十七条综合交通 (80)第三十八条公共服务设施 (81)第三十九条市政基础设施 (81)第四十条安全韧性与综合防灾 (82)第四十一条智慧城市 (82)第八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82)第四十二条国土综合整治 (83)第四十三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83)第九节规划实施 (84)第四十四条分期实施与近期行动计划 (84)第四十五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5)第四十六条乡镇规划编制指引 (85)第四十七条专项规划编制指引 (86)第四十八条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86)第四章成果要求 (87)第四十九条成果内容 (87)第五十条强制性内容 (88)第五章成果报批 (89)第五十一条报批程序 (89)第五十二条批后公告 (90)第六章附则 (90)第五十三条实行时间 (90)第五十四条条文解释 (90)附录A名词解释 (91)附录B基础资料收集与专题研究 (93)附录C规划分区 (95)附录D规划文本附表 (97)附录E规划指标体系表 (103)附录F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表 (10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河南省县和县级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总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5月9号的修改稿)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5月9号的修改稿)](https://img.taocdn.com/s3/m/1353a351a76e58fafab003ff.png)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5月9日稿)自然资源部二〇二〇年五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导和规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自然资源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研究制定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主要内容包括4部分:总体要求、基础准备、编制内容、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指南侧重提出原则性、导向性要求,待地方实践探索后再总结并适时修订。
各省、自治区可根据地方实际,补充、细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和技术规定,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1总体要求 (1)1.1适用范围 (1)1.2规划定位 (1)1.3工作原则 (1)1.4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 (2)1.5成果形式 (2)2基础准备 (3)2.1底数和底图 (3)2.2双评估和双评价 (3)2.3专题研究 (4)3编制内容 (4)3.1目标和战略 (4)3.2总体格局 (5)3.2.1区域协同 (5)3.2.2空间格局 (5)3.2.3底线管控 (6)3.2.4规划分区 (6)3.3结构优化 (6)3.3.1用地用海结构 (6)3.3.2整治修复 (7)3.3.3城市更新 (7)3.4要素支撑 (7)3.4.1资源能源 (8)3.4.2蓝绿网络和开敞空间 (8)3.4.3农产品保障空间 (9)3.4.4历史文化保护 (9)3.4.5空间形态与风貌塑造 (9)3.4.6就业与住房保障 (10)3.4.7公共服务 (10)3.4.8综合交通 (11)3.4.9市政基础设施 (11)3.4.10公共安全与防灾 (12)3.4.11海域海岛海岸线 (12)3.5实施保障 (12)3.5.1区县指引 (12)3.5.2专项指引 (13)3.5.3近期行动计划 (13)3.5.4政策机制 (13)3.5.5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14)4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 (14)附录A名词解释和说明 (15)附录B规划分区 (17)附录C规划图纸目录 (20)附录D规划文本附表 (22)附录E规划指标体系 (25)附录F强制性内容 (29)1总体要求 (1)1.1适用范围 (1)1.2规划定位 (1)1.3工作原则 (1)1.4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 (2)1.5成果形式 (2)2基础准备 (3)2.1底数和底图 (3)2.2双评估和双评价 (3)2.3专题研究 (4)3编制内容 (4)3.1目标和战略 (4)3.2总体格局 (5)3.2.1区域协同 (5)3.2.2空间格局 (5)3.2.3底线管控 (6)3.2.4规划分区 (6)3.3结构优化 (6)3.3.1用地用海结构 (6)3.3.2整治修复 (7)3.3.3城市更新 (7)3.4要素支撑 (7)3.4.1资源能源 (8)3.4.2蓝绿网络和开敞空间 (8)3.4.3农产品供给 (9)3.4.4历史文化保护 (9)3.4.5空间形态与风貌塑造 (9)3.4.6就业与住房保障 (10)3.4.7公共服务 (10)3.4.8综合交通 (11)3.4.9市政基础设施 (11)3.4.10公共安全与防灾 (12)3.4.11海域海岛海岸线 (12)3.5实施保障 (12)3.5.1区县指引 (12)3.5.2专项指引 (13)3.5.3近期行动计划 (13)3.5.4政策机制 (13)3.5.5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14)4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 (14)附录A名词解释和说明 (16)附录B规划分区 (18)附录C规划图纸目录 (21)附录D规划文本附表 (23)附录E规划指标体系 (26)附录F强制性内容 (30)1总体要求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市级(包括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6dc7487ce2f0066f4332238.png)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9月目录1 总体要求 (1)1.1 适用范围 (1)1.2 规划定位 (1)1.3 工作原则 (1)1.4 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 (2)1.5 编制主体与程序 (3)1.6 成果形式 (3)2 基础工作 (3)2.1 统一底图底数 (3)2.2 分析自然地理格局 (4)2.3 重视规划实施和灾害风险评估 (4)2.4 加强重大专题研究 (5)2.5 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5)3 主要编制内容 (6)3.1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目标战略 (6)3.2 优化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6)3.3 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8)3.4 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 (9)3.5 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 (10)3.6 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 (12)3.7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13)3.8 推进国土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提升空间综合价值 (14)3.9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15)4 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 (17)5 审查要求 (17)附录A 名词解释和说明 (18)附录B 规划分区 (21)附录C 规划图件目录 (24)附录D 规划文本附表 (26)附录E 规划指标体系 (30)附录F 强制性内容 (36)附录G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 (37)1总体要求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市级(包括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
地区、州、盟可参照执行。
直辖市可结合本指南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有关要求编制。
1.2规划定位市级总规是城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城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二O一九年四月目录1 总则 (1)1.1评估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评估时点与基数 (1)1.4评估原则 (2)1.5评估依据 (2)1.5.1法律法规 (2)1.5.2相关规划及社会经济资料 (2)1.6评估组织 (3)2 工作流程 (3)2.1工作准备 (3)2.2现状调查与分析 (3)2.3成果编制 (4)2.4成果论证与公示 (4)2.5成果报批 (4)3 评估主要内容 (4)3.1现状概况 (5)3.2现行各类空间规划回顾 (5)3.3战略目标评估 (5)3.4城镇建设发展格局评估 (6)3.4.1市(县)域发展格局评估 (6)3.4.2中心城区规划评估 (7)3.4.3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评估 (7)3.4.4重点区域规划布局评估 (7)3.5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评估 (7)3.6空间管控评估 (8)3.7要素配置评估 (8)3.8现行各类空间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估 (8)3.9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分析 (9)3.9.1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9)3.9.2地方发展诉求分析 (9)3.10其他专项类规划评估 (9)3.11评估结论与建议 (11)3.11.1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 (11)3.11.2规划实施主要成效 (11)3.1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11.4主要建议 (12)4 技术要点 (12)4.1基础资料收集 (12)4.2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底图编制 (12)4.3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建议 (13)5 成果要求 (13)5.1成果构成 (13)5.2评估报告 (13)5.3评估图件 (14)5.3.1 基础图件 (14)5.3.2评估成果图件 (14)5.4附件 (16)6 附则 (16)附件1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资料收集清单 (17)附件2市县专项类空间规划参考名录 (20)附件3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指标表 (21)1 总则1.1评估目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有效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战略性,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思路,需对现行各类空间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全面摸清家底、深入分析现状、查找主要问题,为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编制市、州、县(含县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的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市县空间规划评估范围主要基于《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为主体,同时根据市县地方规划编制实际,可涵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交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林地保护等各专项类空间规划内容。
1.3评估时点与基数评估时点为2018年。
评估基数统一采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
1.4评估原则开展现行各类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客观、突出重点,积极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大数据应用和相关要求,客观评估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的现行各类空间规划执行情况、实施效果,提出规划实施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建议对策。
1.5评估依据1.5.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5)》;《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其他相关法律、规范等。
1.5.2相关规划及社会经济资料所在区域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基础数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生态保护、林业、综合交通、历史文化保护等其他专项类空间规划,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及其他公开的部门统计资料等。
1.6评估组织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应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同级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落实;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对“两规”均已完成委托或单一开展评估工作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落实相关工作。
2 工作流程2.1工作准备制定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组织单位、技术委托单位、工作流程、技术资料准备和经费保障等。
2.2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部门座谈、实地踏勘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文件、图纸等基础资料,现状用地数据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基础数据为准,了解并分析现行各类空间规划(重点是现版“两规”)实施期间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
2.3成果编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文件、图纸等材料,完成对现行各类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发现问题,判断趋势,提出建议,提交报告、图纸、附件等成果。
2.4成果论证与公示通过座谈会、公众参与等多种形式,对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进行论证与公示。
2.5成果报批市级(地级市)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成果经市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上报省自然资源厅(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按国家要求执行)。
县级(含县级市)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成果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查,经上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上报省自然资源厅。
3 评估主要内容在梳理现版“两规”及其他重要专项类空间规划相关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判断趋势,提出建议(以下评估内容中下划横线部分为需上报审批的必备评估内容)。
3.1现状概况简述区域发展现状,包括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格局等方面。
3.2现行各类空间规划回顾现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点回顾:梳理《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所在市县的要求。
现行城市总规要点回顾:梳理现行城市总规的期限、定位、战略、规模、城市性质、空间结构、交通等核心内容,并对城市空间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
现行土规要点回顾:梳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主要目标、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城乡建设用地安排、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重大工程项目等核心内容。
现行其他重要专项类空间规划要点回顾:梳理地方认为有必要进行规划实施评估分析的各类空间规划核心内容。
3.3战略目标评估(1)发展定位评估:分析现行空间规划的主体功能定位、城市性质与发展定位,从综合竞争力、城市影响力等方面评估市县发展定位的准确性。
(2)发展战略评估:从区域关系、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方面评估市县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3)目标指标评估:综合现版各类空间规划目标体系,比照目标设臵,分析现状与规划要求的差距,评估现行空间规划的实施目标达成情况,重点对未完成目标进行原因剖析。
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10项调控指标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市域人口规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项指标为必须评估指标(见附件2)。
各地可根据地方实际自行选择其他指标进行评估,并可对各类空间规划用地指标的衔接情况等进行分析。
3.4城镇建设发展格局评估3.4.1市(县)域发展格局评估(1)各类建设用地布局评估地级市规划评估分县市分析现行土规安排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的实施情况,重点分析各县市规划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剩余空间,评估规划的各类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是否契合。
县或县级市规划评估则分乡镇进行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格局评估重点分析评估市(县)域空间结构、城镇规模等级、城镇职能等情况。
(3)其他评估分析评估市(县)域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土地供应情况、闲臵土地情况、违法用地情况等。
3.4.2中心城区规划评估分析评估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人口和用地规模、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组团布局、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用地审批与供应、节约集约用地、实际建设与规划用地相矛盾等情况,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合理性分析。
3.4.3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评估分析市(县)域内各类产业园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开发强度、空间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土地供应等情况。
3.4.4重点区域规划布局评估根据地方实际主要针对地级市下辖县(市)的中心城区及其他重点区域的规划实施情况,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情况进行分析。
论证现行各类空间规划的建设空间布局是否与区域发展形势相契合。
3.5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评估分析评估区域内的耕地与基本农田数量变化与质量分布情况;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最新遥感影像图和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分析区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和基本农田补划能力(即未划为基本农田但适宜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的规模、分布);论述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完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数量、布局等);分析现行规划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空间布局情况,重点评估耕地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是否应进行调整;全面分析市县耕地保护的主要成效与问题。
3.6空间管控评估分析评估现行城市总规的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四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空间管控情况,现行土规的土地用途分区管控、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情况,生态保护红线布局情况,以及现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布局等情况。
3.7要素配置评估分析评估市县域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旅游发展等实施情况,以及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景观风貌、公共开敞空间、综合防灾等体系基本情况。
3.8现行各类空间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估通过梳理比较现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类空间规划的空间布局方案,结合市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从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分析现行各类空间规划布局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优化方案提出方向性建议。
3.9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分析3.9.1外部发展环境分析比对区域发展条件变化情况,从上位规划与战略对地方发展定位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重大事件与重大工程的影响、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展开,梳理影响规划实施和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与重大事件,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等因素,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方向性建议。
3.9.2地方发展诉求分析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发展诉求,并对相关规划诉求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3.10其他专项类规划评估对影响市县国土空间的其他重要专项类规划核心内容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情况、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等(市县专项类空间规划参考名录具体见附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