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论
物流仓储降本增效的方法和措施
![物流仓储降本增效的方法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ca5a8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0.png)
优化拣货路径
- 根据仓库布局重新规划拣货路径,减少物品移动距离和拣货时间。- 采用先进的拣货系统,如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
4
引入自动化和信息技术
- 使用自动化仓储设备,如自动堆垛机、输送线等。- 引入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库存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化处理。- 利用条码、RFID等技术进行货物标识和跟踪。
- 制定标准作业程序(SOP),明确每个作业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责任。- 落实培训和绩效管理,提高员工操作效率和减少错误。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强跨部门协调与沟通
- 建立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合作机制。- 加强仓库与其他部门(如采购、销售和物流)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9
采用持续改进的方法论
- 采用Kaizen方法论,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实施。- 定期进行仓库运营绩效评估,找出瓶颈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5
精准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
- 结合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和客户反馈进行需求预测。- 采用经济订货量(EOQ)模型和安全库存等方法优化库存水平。- 定期盘点库存,确保库存准确性。
6
加强供应商管理
-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交货准时性和质量稳定性。- 协调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供应可靠性。
7
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
物流仓储降本增效的方法和措施
序号
方法和措施
具体内容或描述
1
优化仓库布局
- 合理规划货架、货位和通道,提高空间利用率。- 采用分区分类存放,便于查找和搬运。- 定期评估和调整仓库布局,以适应业务需求变化。
2
实施ABC分类法
- 将商品按销售频率和价值分为A、B、C三类。- 将A类商品放置在易取区域,减少取货时间和成本。- 对不同类别商品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论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9cd7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7.png)
英国工程师杰金 斯Jekins;1972总 结了系统分析方 法:
兰德RAND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
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 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 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 出科学抉择
美国学者夸德E S Quade:所谓系统分析;是通过一
阶段6和阶段7:可行的和合乎需要的变革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硬"系统中所设想的变革是建立和 实施一个系统"软"系统中也有这种情况;如实施一个信息系统 为现有职能服务;但一般说来;可能引起一个较为缓和的变革; 是结构的 过程的或态度的变革
软系统方法相当于硬系统方法而言;对于结构模糊的 问题或者议题难以用明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只能通 过建立概念模型来求得满意解或可行解;没有最优解 其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比较;比较这一过程要组织 讨论;听取各方面人员意见;为寻求可行的满意解不 断的进行多次反馈;因此它是一个学习过程
系列的步骤来帮助决策者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 方法
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得出决策者形成正确判断所必 需的资料和信息;以便获得最优系统方案
理 解
系统分析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来处理问题的一 种态度与观点; 从广义上讲;系统分析可以作为系统工程的同义词; 从狭义上讲;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逻辑步骤 系统分析为系统工程实现优化提供了逻辑途径;它贯 穿于系统工程的全过程
战术层: 整个系统以及每个节点的设施规划、 多级库存管理(库存水平、库存分布、控制方法)
运作层: 运输路线选择、车辆调度、货物拼装、仓库管理、物料搬运等
客户服务 水平确定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https://img.taocdn.com/s3/m/08c932298bd63186bcebbcfd.png)
2、物料的分类:
把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料归并成类,可大大简 化物流分析。
物料分类程序
可依次采用两种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物料的基本形态进行分类
固体——成箱
液体——成桶
气体——成瓶
方法二:按影响物料可运性的物理特征进行 分类,
包括:外形尺寸、重量、形状、损坏可能性、 状态(热、湿、 粘、脏)、数量、时限性(季 节性、突发性)
用垂直线画出其作业顺序,如果外购,则分别用水
物料形平态线表进示符入号装配作业。
符号
行动类别
主要结果
操作
生产或完成
运输
移动
检验
鉴定
停滞
干扰
储存
保存
工艺过程图可以用来详细描述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也 可以描述全厂各部门之间的工艺流程。
其重要作用是在分析工艺过程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加工、组装、检验
0.31
0.19
废料
2.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
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多,特别是只进行 成形加工处理生产,而不考虑装配时, 可以采用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来分析确 定其物料流。从该过程图中可以看到平 面布置的雏形。
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是将所有零件或产 品的工序都汇总在一张图表上、通过分 析、调整图表上的工序,使彼此之间有 最大物流量的工序尽量靠近,直至获得 最佳工艺安排顺序。
2、Q数量或产量(Quantity)
指所生产、供应或使用的材料或产品的 数量或服务的工作量。这一要素影响着设 施规模、设备数量、运输量、建筑物面积
3、R生产路线或工艺过程(Routing)
指根据所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等设计出的工艺流 程、物流路线、工序顺序等,可以用设备表、工艺 路线卡、工艺过程图等表示。它影响着各作业单位 之间的关系、物料搬运路线、仓库及堆放地的位置 等。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f4b13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5.png)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1. 物流基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包括物流系统、物流网络设计、物流成本控制等。
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战略规划、供应链协同、供应链风险管理等内容,涉及到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预测等。
3. 运输与配送管理: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计划与调度、货物配送与跟踪等内容,学生会学习货物运输方式(公路、航空、铁路、海运等)的选择和优化。
4. 仓储与物料管理:涉及到仓库布局与设计、仓库设备与技术、物料采购与库存管理等内容,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
5. 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学生会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电子商务与物流等。
6. 国际物流与贸易:涉及到国际物流的特点与规则、国际贸易、海关与报关等内容。
7. 物流商业模式与创新:学生会学习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探讨物流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创新。
8. 物流法规与政策: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如何在合规范围内开展物流业务。
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辅助课程,如运筹学、统计学、管理学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国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4物流系统调研及预测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4物流系统调研及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fc71981ff705cc1754270985.png)
– 物流需求预测是设计物流管理策略的重要手段
4.3.2 物流需求预测的困难性
– 需求的不确定性
– 物流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的多少,还表现在空间分布、时 间分布的特征,显得更加复杂
– 需求预测需要有大量基础数据信息支持,而现在往往是基
础统计资料不足,而且统计口径存在缺陷,由于历史的原
因,对物流的范畴的定义不统一,物流量的数据的计算会
a
30
4.6 预测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
1)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各种模型中,只有回归模型提供了可信度结论。
2)预测方案
实际预测活动中应尽量给出多个预测方案,避免因单 方案造成决策的刚性。
3)拟合度与精度
拟合度是指预测模型对历史观察值的模拟程度。对既 定的历史数据总可以找到拟合程度很高的模型,但拟合度 高并不一定表示预测结果准确。预测准确性的高低属于精 度问题。拟合度好,不一定精度也高。
适合短期预测。
a
14
4.4.3 因果分析
回归预测,通过统计方法给出某种函数关系表达式。 适合中短期预测。
a
15
4.4.4 预测模型的选择
1)预测的时间范围 2)能否获得相关数据 3)所需要的预测精度 4)预测预算的规模等
5) 合格的预测人员
a
16
4.4.5 预测的注意事项
1)注意各类模型的适用范围 2)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 3)注意预测精度 4)做敏感性分析
选定征询对象。
2)轮番征询阶段。一般情况下,专家意见经过三至四轮征
询,就会基本趋于一致。
a
12
3)做出预测结论阶段。该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用一定的统计 方法对专家的意见做出统计归纳处理。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 有: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法、算数平均统计处理法等。
物流系统工程 【CH2】系统工程方法论与常用技术-PDF
![物流系统工程 【CH2】系统工程方法论与常用技术-PDF](https://img.taocdn.com/s3/m/2c0b1c3cd15abe23492f4d75.png)
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程溯源
• 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贝尔电话公司首先提出, • 是现代系统工程的起点; •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军事装备系统的开
发中得到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形成; • 60年代之后,系统工程方法取得突破; • 70年代之后,系统工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工程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 系统分解综合原则
分解 是将具有比较密切相关关系的要素进行分组。 对系统来说就是归纳出相对独立、层次不同的分系统。 综合 完成新系统的筹建过程, 即选择具有性能好、适用性强的分系统,设计出它们的相互关系, 形成具有更广泛价值的系统,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2 系统有序相关原则
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一定等级和层次进行的,都是秩序井然、有 条不紊的
在系统层次上表现出来的整体特性是由要素或分系统组成的系统, 由于内部组织管理方式的不同,即结构方式、有序程度的不同, 系统的整体功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3 系统目标优化原则
1 系统管理理论 2 运筹学管理数学模型 3 综合应用多学科的方法
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系 组织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统 管
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系统。
理 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属于被动要素。
理
论
系统具有半开特性——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与外界沟通的特性。
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系统管理理论的架构
发展到复杂系统工程,特别是复杂巨系统工程; • 70年代中后期,软系统思想出现, • 创造出一些面向更复杂系统的方法。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https://img.taocdn.com/s3/m/c2b6e128376baf1ffc4fad8f.png)
II III 产品品种数目P IV
五、物流分析
物流分析是设施布置设计的另一个
基本分析,即工艺流程和物流路线 的分析。分析的基本手段有工艺过
程图(作业程序图)、多种产品工艺过
程图、从—至表和物料流程图等。
五、物流分析
1、工艺过程图(Operation Process Chart)
工艺过程图就是把工艺路线卡和装配程序图汇总到— 起而形成的一种流程图。绘制过程先在图的右上部从 第 —个装配作业的主要组件开始,在垂直线上按工艺 路线卡的作业顺序用圆圈表示加工和装配,用正方形 表示检验.其它零部件,如果自制,分别用垂直线画 出其作业顺序,如果外购,则分别用水平线进入装配 作业。
2、物料的分类: 把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料归并成类,可大大简化物 流分析。 可依次采用两种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物料的基本形态进行分类 固体——成箱 液体——成桶 气体——成瓶 方法二:按影响物料可运性的物理特征进行分类, 包括:外形尺寸、重量、形状、损坏可能性、状 态(热、湿、 粘、脏)、数量、时限性(季节性、 突发性)
180
95
375
改变平面布置使部门E的中心更靠近B和F, 以求降低量距积,完成部门平面布置
螺旋法进行设施布置图的结果
35m C
20m A
B
D
F
G E
螺旋法和路程图法的优点和缺点
螺旋法
优点:使内部流量具体形象化
缺点:不能通过系统化办法使方案质
量得到提高,只能依靠设计人员的才 能和努力。
物料形态表示符号 符号 行动类别 操作 运输 检验 停滞 储存 主要结果 生产或完成 移动 鉴定 干扰 保存
工艺过程图可以用来详细描述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 描述全厂各部门之间的工艺流程。 其重要作用是在分析工艺过程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加工、组装、检验等各 加工阶段及加工路线的分析,可以计算出每个工艺过程的各工序(作业单 位)间的物流强度,从而为作业单位位置的确定找到基础数据。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e787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6.png)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
物流系统的规划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定义需求:明确物流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包括运输网络、仓储需求、配送方式、服务水平要求等方面。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包括货物量、运输距离、运输成本、运输时间、货物特性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3. 规划原则:根据需求和数据分析结果,确定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则,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货损等。
4. 设计运输网络:根据需求和规划原则,设计适合的运输网络,包括运输路线、物流中心和仓储设施的选址、货物配送方式等。
5. 优化方案: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对运输网络进行优化,以达到规划原则所确定的最佳性能指标,如最短路径、最小成本、最高效率等。
6. 资源配置:根据运输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方案,合理配置物流系统的资源,如运输车辆、货车停靠点、仓储设备等。
7. 实施与监控:对物流系统的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并建立监控机制,对系统运
行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作和持续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物流系统的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例如货物特性、运输距离、成本效益等,以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等外部因素。
因此,在进行物流系统规划时,可以借助专业的物流规划软件和咨询服务,以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论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d9e78aee06eff9aef807d9.png)
第四节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 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
n 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开发研 究得到能够实现系统目的的各种可行方案,然后比较 各种可行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及与环境 的关系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决策者作最优决策提 供可靠的资料和信息,最终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 链接,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并取得最佳 的经济效益。
系统工程就是研究系统所需的思想、技术、方法和理论 等体系化的总称。 ——日本三浦武雄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 试验和使用的可行方法,是一种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 义的科学方法。 ——钱学森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论
•
理 解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观念出发, 使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通 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整个系统在一定期限内达到 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效果。
•各种物流服务
•输出
•企业资源: •人力资源 •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各种设备 •信息系统
•输入
•企业物流系统 •输入
•被选资源
•目 •标 •客 •户 •服 •务 •需
•求
•各种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物流系统:港站码头、物流园区、 •铁路、公路、水路、航线、公共信息平台等。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论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论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n 阶段4:构造和检验概念模型 根定义描述了系统"是什么",而概念模型则描述系统必"做 什么"才能是根定义规定的系统。为了确保概念模型的正 确性,要用形式系统模型及其他系统思想进行对照检查。 阶段5:概念模型与现实的比较 阶段2是对问题情景的直觉认识,概念模型则提供了更深 入的描述。二者的比较将引起一场关于改善问题情景的讨 论。实际工作中,这种讨论开始往往集中在初始分析和根 定义的不足上,对此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以改进和完善根 定义,经过必要的反复之后,将引起有关变革的讨论。
第04章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与常用软件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PPT课件
![第04章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与常用软件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820cb7312b3169a551a439.png)
4、可以避免对实际系统进行破坏性和危害性的 实验。在这种情况下,仿真方法的优点更为突出。 5、仿真可以研究单个变量或参数变化时对系统 整体的影响,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试验,这在真实系统 中是困难或不可能的。 6、仿真方法用来检验理论分析所得的结果的正 确性和有效性,其基本方法较易掌握,仿真的结果直 观,便于理解。
➢ 时间推进程序 ➢ 时间发生程序 ➢ 随机观测生成程序库 ➢ 报告生成器 ➢ 主程序
六、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基本步骤
1、确定仿真目标—系统调研、建立系统模型 2、确定仿真算法—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 3、建立仿真模型 4、模型实验与模型确认 5、运行仿真模型—终止方法:确定仿真时间长度、确定仿真时
二、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1、反馈系统 ➢ 包含有反馈环节与其作用的系统。它要受系统本 身的历史行为的影响,把历史行为的后果回授给系统 本身,以影响未来的行为 。
2、系统结构:单元的秩序
3、水平变量和速率变量
水平变量能够描述系统在任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对系统中控制作用的结果进行积累(或积分)。水平变 量不能在瞬间被改变。水平变量在随时间推移的各时 间点之间建立了系统的连续性。
三、物流系统仿真分类
物流系统仿真就是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现 实物流系统建模并进行实验,得到各种动态活动及 其过程的瞬间仿效记录,进而研究物流系统性能的 方法。其仿真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物流过程的仿真研究 物流管理的仿真研究 物流成本的仿真研究
(一)物流过程的仿真研究
物流过程是指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的功 能过程。 研究目的包括:在时间的过程中,这些过程 是如何推进的?推进过程发生了哪些事件?这些 事件引起系统状态发生了哪些状态变化等等问题。 用仿真工具研究这类物流的问题,归结为物流过 程的仿真研究。
06物流-系统化
![06物流-系统化](https://img.taocdn.com/s3/m/a8f42b7fa8114431b80dd85b.png)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是指为使物流系统标准化而制定的标准规格尺寸。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和欧洲各国确定的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600×400(mm)。确定这样的基础模数尺寸,主要考虑了现有物流系统中影响最大而又最难改变的输送设备,采用“逆推法”,由现有输送设备的尺寸推算的。也考虑了已通行的包装模数和已使用的集装设备,并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人和社会的影响,使基础模数尺寸适合于人体操作。基础模数尺寸一经确定,物流系统的设施建设、设备制造、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择其倍数为规定的标准尺寸。
国际物流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模数尺寸已作出规定:(1)物流基础模数寸尺:600×400(mm);(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1200×1000(mm)为主,也允许1200×800(mm)及1100×1100(mm);(3)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如图所示。世界各国均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修改本国物流的有关标准。日本等国家在采用1200×1000(mm)的模数尺寸系列的同时,还发展了1100×1100(mm)正方形集装模数,以形成本国的物流模数系列。我国参加了ISO组织,且已制定了一些分系统标准。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尺寸。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也可以选择共同的模数尺寸。该尺寸是设计物流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建筑物立柱间距、跨度及进深等尺寸的依据。
集装模数尺寸
集装模数尺寸也称物流模数尺寸,是指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作为设计集装设备三项(长、宽、高)尺寸的依据。在物流系统中,集装起贯穿作用,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设计时往往以集装模数尺寸为依据,决定各设计尺寸。集装模数尺寸是影响和决定物流系统标准化的关键。
基于SLP理论的仓库布局研究以D公司一号库为例
![基于SLP理论的仓库布局研究以D公司一号库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67543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2.png)
基于SLP理论的仓库布局研究以D公司一号库为例一、概述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仓库作为物流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布局设计与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
仓库布局优化,不仅涉及到空间的高效利用,更关乎作业流程的顺畅和作业效率的提升。
基于科学的理论对仓库布局进行研究,对于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以D公司一号库为例,深入探讨基于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系统布置设计)理论的仓库布局研究。
SLP理论作为一种经典的设施布置设计方法,通过系统分析、综合评价和优化决策,为仓库布局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框架。
本文首先将对SLP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进行阐述,然后结合D公司一号库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现有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运用SLP理论对仓库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提出改进方案,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D公司一号库及类似仓库的布局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物流行业的仓库布局设计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仓库布局的重要性仓库布局对于企业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仓库的运营效率、存储能力、作业流程的顺畅程度以及整体物流成本。
一个合理的仓库布局能够确保物料流动的高效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合理的仓库布局能够优化存储空间。
通过科学规划货架、通道和作业区域,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增加存储量,减少库存成本。
例如,通过采用高层货架和自动化存储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存储密度。
仓库布局对作业流程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物料搬运的距离和时间,降低作业过程中的损耗和错误率。
例如,通过按照物料的流动频率和作业需求来规划存储位置,可以实现快速存取,提高作业效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论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460c6aaeaad1f347933f1c.png)
2.省、市级的物流系统规划
• 着重于地区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 个层次的物流结点规模 和布局的规划。
•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 流结点是各省、市物流 外结内连的重要物流设 施,也是较大规模的地 方投资项目。
• 这三个层次物流结点的 规划是省、市物流运行 合理化的重要基础。
的步骤来帮助决策者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方法。
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有关技术经
济指标,得出决策者形成正确判断所必需的资料和信息,以便 获得最优系统方案。
2.1.3 软系统方法论
• 系统工程面临的问题 – 与人的因素越来越密切 – 与社会、政治、生态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混合在一起,属于 非结构性问题
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物流系统的内部的自然资源、社 会资源和现有的技术经济构成为依据,考虑物流系统的 发展潜力和优势;
在掌握运输、仓储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物流
系统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经济、合理、有效地配置 资源,统筹安排运输、仓储等物流设施;
使物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
评价
综合
对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1)分析过程 (2)综合过程 (3)评价过程
■五个基本要素 1)目的 2)可行方案 3)模型 4)费用和效益 5)评价基准
2.5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步骤与主要任务
1)问题的界定
■系统的目的 ■系统的水平 ■系统的目标:最少资产费用、最少运作费 用、最大的顾客效益 ■物流产品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
合肥学院 杨学春
第2讲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论
2.1 系统方法论简介 2.2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2.3 物流系统规划的层次与类型 2.4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 2.5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步骤与主要任务
深度强化学习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研究
![深度强化学习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1448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9.png)
深度强化学习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研究【导言】(大约300字)物流路径规划是指在给定起始点和终点的情况下,确定物流运输过程中各个节点的最佳路径和最佳分配方案。
传统的物流路径规划方法以人工经验为基础,存在规模庞大、复杂性高、实时性差等问题。
然而,随着深度强化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深度强化学习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发展现状】(大约800字)深度强化学习是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技术,通过建模、学习和优化的方式,使智能体能够在未知环境中自主学习并制定最佳决策。
在物流路径规划中,深度强化学习可以通过学习和探索环境的方式,自动获得最佳路径规划策略。
目前,深度强化学习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深度强化学习模型进行路径选择,二是利用深度强化学习优化配送策略。
在路径选择方面,深度强化学习可以学习和模拟物流网络中的决策过程,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最佳路径。
通过构建连续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使用深度神经网络近似路径选择函数,并利用Q-learning等算法训练模型,可以使物流决策更加灵活,适应各种复杂的物流网络条件。
在优化配送策略方面,深度强化学习可以根据运输需求、交通状况等实时信息,自动调整和优化配送计划。
通过建模和学习配送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奖励机制,使用深度神经网络近似值函数,并结合策略梯度等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实时性强、效果好的配送策略。
【关键技术】(大约800字)深度强化学习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状态空间表示、动作空间表示、奖励函数设计、深度神经网络构建和学习算法。
首先,对物流路径规划问题进行建模需要设计合适的状态空间表示。
状态空间包括了起点、终点、中转节点、货物信息、路段信息等物流相关的参数。
合理的状态空间设计可以使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和问题,并且与具体业务场景紧密结合。
其次,动作空间表示是指定义物流路径规划模型的可执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 物流服务需求
第二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涉及的内容
•战略层:
•客户服务水平确定、 •物流系统发展方向、 •规模与网络结构设计、运输方式选择、 •各级节点(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等)的选址决策
•战术层:
•整个系统以及每个节点的设施规划、 •多级库存管理(库存水平、库存分布、控制方法)
•运作层:
• 随着公司销售网络不断扩大,商品销售数量迅速增 加,现在的运输系统已经有些不堪重负。
• 与此同时,公司还必须控制成本,增加仓储面积,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持股东满意度,可谓任重道远。
•系统优化:
• 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并为此不惜重金。
• 首先,公司加大了软硬件投资,计划为所有的店铺安装自 动补货系统,为所有店铺配置新的收款机和扫描仪。公司的配 送中心采用分拨技术(cross-docking),对于有必要进行储 存的商品,将根据商品的流通速度来安排存放区域。公司还对 仓储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了传送带系统和光导选货系 统。为了提高货物的装卸、分拣速度,公司在俄克拉荷马州和 弗吉尼亚州的配送中心建立了双重分拣系统。此外,公司对运 输管理系统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加以调整。该系统管理着公司所 有的内向、外向物流活动,每年大约处理70万份订单。通常 ,外向运输由Dollar采用自已的专有车队来完成,内向运输通 过一系列不同的承运商完成。通过系统的调整,公司不仅能提 高工作效率,增加计划的可靠性,还能够自动处理公司与所有 承运商的交易,包括货运招标、货物跟踪等。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二、系统分析方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 •兰德公司(RAND)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 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 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 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 科学抉择。
第四节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三、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及准则
•费用
•备选方案 •P1,P2,…Pn
•研究
•目的
•制定
•模型
•评价标准
•结论方案排序 •C1,C2,…Cn
•目的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系统要素间的层次性、结构性和相关性原则 •内外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利益长远性原则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时间维(时间进度)
•知识维(科学技术平台)
•社会科学
• 工程 •法律 •医学 •教育 •环境
•逻辑维
•(方法、步骤)
•付之实施 •作出决策 •方案优化 •系统分析 •系统综合 •选择目标 •明确问题
•霍尔三维结构图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时间维(工作进程)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从制定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过程 可分为七个阶段: ①规划阶段。即调研、程序设计阶段,目的在于谋求活动的规划与战略 ; ②拟定方案。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 ③研制阶段。作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 ④生产阶段。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及整个系统,并提出安装计划。 ⑤安装阶段。将系统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的运行计划。 ⑥运行阶段。系统按照预期的用途开展服务。 ⑦更新阶段。即为了提高系统功能,取消旧系统而代之以新系统,或改 进原有系统,使之更加有效地工作 。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论
202营业面积为72000m2,只存 储20000件单品,其中包括4500件核心商品。虽然这些店 面很小,但是Dollar每年从宝洁公司采购的商品比沃尔玛 还要多,大概是沃尔玛和7-11的总和。
• 公司目前有7个配送中心,每一个都要支持近1000家 店铺的送货任务,每家店铺每星期至少送货一次,因此公 司的送货路径设计非常复杂。
•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 ۩ 系统管理理论 ۩ 运筹学管理数学模型 ۩ 综合应用方法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后人与软系统方法论对比 ,称为硬系统方法论(HardSystemMethodology,HSM)。是美国 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 法论。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阶段3:相关系统的根定义 表达阶段结束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与问题有关的 系统",而不是"什么系统需要设计",必须慎重地回答这个问 题,明确解释所选出系统的基本性质。这就是相关系统的根 定义(基本定义)。一个根定义表明从分析者的角度看,采用 这个系统作为相关系统最有可能把问题阐述清楚,使之得到 解决和缓和。
系统工程就是研究系统所需的思想、技术、方法和理论 等体系化的总称。 ——日本三浦武雄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 试验和使用的可行方法,是一种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 义的科学方法。 ——钱学森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观念出发 ,使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 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整个系统在一定期限内达 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效果。
•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目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在一定系统范围内对整个物流系统建设与运 行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它以国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 为指导或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物流系统内部的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和现有的技术经济构成为依据,考虑物流系统的发展潜力 和优势,在掌握运输、仓储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物流系 统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经济、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统筹安 排运输、仓储等物流设施,使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最佳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为物流运作创造最有利的环境。
•法规标准 •经济发展 •物流技术发展•行业竞争力
第二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四、影响规划设计的因素
第三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分类
•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的关系:
•目标客户服务需求
•各种物流服务
•输出
•企业资源: •人力资源 •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各种设备 •信息系统
•输入
•企业物流系统 •输入
• 除了对公司内部做出变革外,公司还在供应链方面 加以努力,将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纳入到自已的改革范围 之内,要求供应商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因特 网完成与公司之间的通信活动。Dollar公司会在运输车辆 到达之前,对运输商品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安排所需要的 员工。
• 变革的成果:
• 通过变革,公司在商品存货量增加3%的情况下,每 0.09平米营业面积的总销售量增长了10.1%.存货周转次数 从3.8次增加到4次,公司毛利润占净销售额的百分比从 28.3%上升到了29.4%,其中主要原因是运输费用有所下 降。事实上,Dollar所售商品的价格甚至比沃尔玛还要低 !
第二章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的方法论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第二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第三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分类 第四节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一、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是按照系统的各个目标进行权衡,全面求得最 优解,并使各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的相互适应的方法 。 ——美国切斯纳
•运输路线选择、车辆调度、货物拼装、仓库管理、物料搬运等
•客户服务 •水平确定
•选址决策
•库存规划
•运输规划
第二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三、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2、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 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4、定量分析与定向分析相结合
•流通渠道结构•地区市场差异•物流服务需求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三、软系统方法论(Soft system methodlogy,SSM)
•软系统方法论是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Peter Checkland教 授提出的一项运用系统思考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定性研究技 术。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阶段1和阶段2:表达 这两个阶段的意图是找出有关的问题情景,即从广泛的 处于问题情景中的人们那里收集尽可能多的对问题的知 觉。"硬"系统方法论的观点是存在一个需要设计的系统, 该系统在一个明显的系统等级中占有明确的位置。"软"系 统中,边界和目标几乎是不可定义的,对需要设计和改 变的系统有许多可能的表达。
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 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 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 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 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 个时间阶段。
第一节 系统方法论简介
阶段6和阶段7:可行的和合乎需要的变革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硬"系统中所设想的变革是建立 和实施一个系统"软"系统中也有这种情况,如实施一个信息 系统为现有职能服务,但一般说来,可能引起一个较为缓和 的变革,是结构的、过程的或态度的变革。
第二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4)费用与效益。原则是效益大于费用。 (5)评价标准。用于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先选用的顺序。
第四节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 物流系统化的目标(5S) 服务性(Service) 快捷性(Speed) 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Space saving) 规模适当化(Scaleoptimization) 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
•系统分析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来处理问题的一种态度 •与观点,从广义上讲,系统分析可以作为系统工程的同义 •词,从狭义上讲,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逻辑步骤。 •系统分析为系统工程实现优化提供了逻辑途径,它贯穿于 •系统工程的全过程。
系统分析方法
英国工程师杰金 斯(Jekins, 1972)总结了系 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