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天,我的美国之旅》,是李希贵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和美国专家、学者探讨教育,分析课堂,产生智慧碰撞的经历。文本表述浅显,但令人受益非浅,感慨万千。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面对美国同行的发问,李希贵觉得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语,根本不需要提问。特别是在中国的校园里,这些话似乎都成了口号,在老师们的教学论文、课后反思,在大会小会中出现频率超高的一句话。但在看中国教师的课堂实录和点评中,直率的美国同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相悖:录像师只摄教师,很少摄学生。老师说话有字幕,而学生的发言却没有;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得到老师的批准才能站起来,坐下去;点评课上老师们点评的精力也大都放在了授课教师的身上,他们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关心备至,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

学生如果是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还用如此小心翼翼,如此不受重视吗?

读到这里,我扪心自问,我也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刻在心壁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可我做到了吗?不也一样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在课堂上指手画脚吗?

学生的自尊谁来维护?教育的使命赋予教师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天职。但是好象多数老师并不能履行。回顾我们的课堂,你会发觉诸多不和谐的画面: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围绕学生需要出发?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的作业批改是否体现教育的人性设计?教师的评价激励是否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严厉苛责是否有损学生的自我尊严?......

36天,也许只是“走马观花”,也许只是感受到了美国教育的冰山一角,但就是这些也足以让我们反思回味,借鉴学习了!

《36天,我的美国之旅》读后感

《36天,我的美国之旅》,他以独特的视角,以一个中国教师的身份,在36天里,在美国的课堂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他把自己在美国校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用笔娓娓道来,与我们分享。这就是李镇西老师。

读后很多片段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当那些美国学者看到李希贵从国内带去的课堂录像,提出诸如为什么你们的摄像机在课堂上只摄教师?为什么没有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需要得到允许才能坐下,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的吗?这样一连串在我们看来顺理成章在美国看来匪夷所思的问题的时候,觉得特别刺激,又觉得特别难受。课堂到底是谁的?我在不断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以学生为本说到底是我们表面上的教学理念,骨子里却是根深蒂固的“以师为本”。很少有人能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自主,贯彻“我的地盘我做主”理念。从表层上看这些差异似乎是中美两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问题,但他却从中反映了两国教育者真实的差距:美国人以生为本是踏踏实实的做了,而我们却只是说说而已,也仅仅是个而已而已。我们并不缺少先进的理念,缺少真正的躬行实践。

选择常常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当孩子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的时候,他才会全力以赴,他才能披荆斩棘。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鲜有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们的。我们包办了本来属于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代替他们做了选择。这些选择本应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练,却被人为的剥夺了。当他们长大后,面对世间的各种纷争和诱惑需要进行选择的时候却没有选择的能力,手足无措。这是谁之过?

李镇西老师的《36天,我的美国之旅》也把我带进了震撼之旅。这种震撼如饮醍醐——以学生为主体,不应是口若悬河,而是亲躬践行。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

博爱小学韦民

静心的读完一本李希贵著作的《36天,我的美国之旅》,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一个中国教师的身份,在36天里,在美国的课堂里,感受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

书中有这么一篇文章《给学生一些犯错误的机会》,读后让我很有感触。学生的学习错误,作为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改变以往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应站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合理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小学生,更不必去追求他们绝对正确,因为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学校就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错误也将会是他们走向成熟的印记,是他们探求真理的标志。作为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宽容、理解出错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千万不能以此来挖苦他们。

回想我这几年一直留任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从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体育课起,我就注重训练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充满自信地面对学习。我在上课前到班主任老师处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体育课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愿意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尽量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表扬的话语,赞美的目光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我利用体育课堂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体育课中锻炼自我,磨练自我。在课堂中我不怕小学生犯错误,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认识到错误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一堑,长一智”,只有犯过错误才能发现错误、避免错误。让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从而使小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我在体育课上,积极要求每个小学生来当体育委员。老师教会全班学生做体育委员的口令、占位和集合队伍的要领。谁来做体育委?首先让学生自己要毛遂自荐,要大胆,要像个指挥官一样站在队伍的前面,整队口令准确、响亮。其次,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把全班的队伍集合起来,整齐划一地站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全班学生人人都来争做体育委员的高潮,一学年下来,班级里的学生每人都能轮到当一周的体育委员,这样就大大地训练了他们的自信心。有些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讲话的学生也能来尝试了,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声音响亮了,在众人面前不害羞了。有些我行我素、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能上课积极表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来争当体育委员。这样,每位学生都得到战胜自己的惧怕心理,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的锻炼,体育课变成了学生们展示自信心的乐园。

有错误产生的课堂,有思想碰撞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就让我们的孩子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吧!

读完了李校长的《学生第二》,我又把他的这本书买来,开始了阅读。书中,他把36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如实地记录下来,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美两国教育精髓的极好的视角。

本书为李校长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期间,和美国教育专家、教师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的经历。在这36天里,他完全沉浸在哥大教育学院民主教育的浓厚氛围里,近乎贪婪地寻找着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