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word版)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名词、环境管理基本词汇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 :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 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 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1.碳中和: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相应的二氧化碳减
排量达到平衡状态的行为。
2.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世代需求而不牺牲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发
展方式。
3.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组关联体系,包括
生态共同体和环境内的非生物因素。
4.三废治理:指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的处理和利用。
5.气候变化:指世界气候平均值、气候变异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在长期
内的变化。
6.温室气体:指能够在大气层中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长波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7.环境监测:对环境介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采样、测试、分析,以监测环境质量的水平和趋势。
8.节能减排:通过使用新技术、节约能源和改善生产方式等手段,有
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9.可再生能源:指能够在自然条件下持续不断地调整、循环利用并不
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10.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和数量,包括物种、
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保护专业术语解读
环境保护专业术语解读环境保护是维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在这个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专业术语,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术语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领域的知识。
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通过吸收大气中的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气温升高,从而加剧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的产生和释放量,例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趋势,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水、土地等不同媒介的污染,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依据标准来监测和管理企业的排放。
可持续发展是此项工作的核心动力,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环保涂料环保涂料是指绿色环保的涂料产品,通过使用更环保的原材料和生产技术,减少了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HAP(有害空气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了污染对空气、水和土壤的影响。
环保涂料的应用也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和影响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也就是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确保人类生活在一个可持续的世界中。
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判断一项工程或规划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大小,亦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和改善的手段。
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的、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性评估方法。
在政府和企业的规划、建设、开发、运营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和服务,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持或改善。
各种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则是用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环境保护专业术语的解读。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完成。
(完整word版)环保专业工程术语
目次1 总则1.1 目的1.2 范围2 环境保护专业工程术语2.1 通用术语2.2 污水处理2.3 固体废弃物处理2.4 大气污染防治2.5 噪声控制2.6 生态1 总则1.1 目的为保证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适用、经济、安全等的基本要求,特汇编本标准。
1.2 范围1.2.1 本标准汇编了环境保护专业的通用、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控制和生态等六方面的工程术语。
1.2.2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保护专业工程用语。
2 环境保护专业工程术语2.1 通用术语2.1.1环境environment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称为环境。
2.1.2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1.3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允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体现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是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2.1.4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EQI在环境质量研究中,依据某种环境标准,用某种计算方法,求出的简明、概括地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它是环境质量参数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复合值。
2.1.5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并给出定性、定量的评价。
2.1.6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又称环境影响分析。
环保专有名词解释
环保专有名词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保专有名词及其解释:
1.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代际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2.生物多样性: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温室气体:指导致地球大气层温室效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
4.再生能源:指通过自然过程进行持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相对于有限的化石燃料能源。
5.生态系统:指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间相互作用和能量循环等。
6.资源回收:指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的过程,包括回收和再生利用废纸、塑料、金属等材料。
7.碳足迹:指个人、组织或活动在特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以二氧化碳的等效量来计量。
8.可持续消费: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选择环保友好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
9.环境影响评估:指在开展新项目或进行规划时,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
10.洁净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环境友好的技术和方法,减少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
环保术语大全
环保术语大全节能减排: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降低排放的目的。
清洁能源:指利用自然界中可再生、低污染的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世代的能力和资源,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指在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包括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等方面。
循环经济:指通过产品设计、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生态足迹:指表示一个个体、社会或国家对自然资源消耗和影响的度量指标,是衡量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碳中和:指通过消除或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从而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环境监测:指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观测和监控,以了解环境状况,提供科学依据进行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
排污许可制度:指依法对单位的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进行配额管理和监管的制度。
生态系统服务: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功能和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可回收垃圾:指具备再利用价值的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通过回收再生产利用,减少资源消耗。
生物多样性:指描述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污染: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现象。
雾霾天气:指空气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由于湿度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形成大面积的雾霾现象。
绿色建筑:指在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
环境公益诉讼: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向法院起诉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环境权益的一种诉讼形式。
水资源保护:指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和效率提升等措施,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完整word版)环境保护专业术语解读
(完整word版)环境保护专业术语解读环境保护专业术语解读1、黑臭水体:所谓黑臭是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一种现象。
黑臭状态是水体的一个极端状态,其本身的特点也与其他状态有很大不同。
其理化环境表现为强还原性质,有机无机污染极其严重,水体有异味,已经不适合水生生物生存,水生植被退化甚至灭绝,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只有少量耐污种存在。
食物链断裂,食物网支离破碎,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丧失。
2、河长制: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辖区内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一种长效机制。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3、湾长制:“湾长制”是青岛市政府发布的海湾管理保护措施,是青岛在海湾管理保护方面的创新举措。
2017年9月14日,青岛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
“湾长制”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逐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为核心,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为主线,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治理新模式。
4、BOD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地面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的量,称生化需氧量,通常记为BOD,常用单位为毫克/升。
COD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常用单位为毫克/升,通常记为COD。
二者的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
但是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的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
环保术语大全
环保术语大全环保术语是指与环保相关的各种专业术语和概念,它们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环保术语,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环保的概念和实践。
1.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确保不损害后代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核心理念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来实现社会的长期发展。
2.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碳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活动在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测量和减少碳足迹对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3.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利用和循环的经济模式,它通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和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4.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地区或全球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承受能力。
5.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
在低碳经济中,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碳排放被大幅减少。
6. 环境保护主义(Environmentalism)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倡导和支持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思想和行动。
它强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关系,呼吁人们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行动。
7.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自动更新并永久存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与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更环保且不会耗尽。
8.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
环境专业术语
环境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基本词汇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环保相关的专业名词解释
环保相关的专业名词解释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环保相关的专业名词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本文将就一些环保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希望能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环保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涉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
它提倡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保障社会公正,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二、碳排放碳排放是指各种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随着工业化和机动车辆的普及,人类社会的活动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进入大气中,加剧了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为了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能源的替代、节能减排和碳捕获等手段来降低碳排放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三、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利用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经济模式。
它强调将资源、能源和废物作为可再生和可回收的,通过循环再利用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废物的产生。
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资源回收再利用”,通过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方式,追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类服务和益处。
这些服务包括供给型服务(如食物、水源、木材等)、调节型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资源调节等)、文化服务(如休闲娱乐、精神文化满足等)以及支持型服务(如土壤生成、养分循环等)。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因此保护生态系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五、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物种、遗传和生态差异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境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目标,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捕捞和非法砍伐,以及推行种植多样化等方式来实现。
六、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对项目或政策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环境专业术语
环境专业术语
环境专业术语是指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中所使用的专门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专业术语及其解释。
1.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2. 生态位: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生存空间,包括它们所需要的食物、水、气氛和环境因素。
3. 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生物物质或物理性质的物质。
4. 酸雨:由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酸性降水。
5. 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6. 碳酸循环:指地球上的碳元素在地球内部、大气层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7. 生态足迹:测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8. 可再生能源:指可以通过自然过程不断地产生和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9. 环保技术: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如污染物治理、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
10. 环保法律:指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如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最新整理)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管理基本词汇 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管理基本词汇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环境保护术语大全共同保护环境的专业术语
环境保护术语大全共同保护环境的专业术语环境保护术语大全:共同保护环境的专业术语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预防和减少污染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
在环境保护领域,有许多专业术语被广泛运用,下面将列举并解释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术语。
一、大气环境术语1.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热量,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2. 酸雨(Acid Rain):由于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分反应而形成的酸性降水。
3.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如灰尘、烟雾等。
4. 空气污染物(Air Pollutants):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包括颗粒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5. 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利用激光技术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体浓度的仪器。
二、水环境术语1.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水体中的氮、磷等养分过量,导致水中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过度生长的现象。
2.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指因为人类活动引入水体的有害物质,导致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受损的现象。
3. 地下水(Groundwater):地表下的水体,是供给地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4. 河流重金属污染(River Heavy Metal Pollution):指河流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现象。
5. 水资源管理(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通过科学合理地调配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土壤环境术语1.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表层被风水侵蚀或水流冲刷的过程,是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土壤酸化(Soil Acidification):土壤pH值降低,通常是由于过量使用化学肥料或酸性沉降物影响造成的。
环保专业术语[整理版]
环保专业术语1、生化需氧量:(biochemicl oxygen d emnd)缩写BOD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
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
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生化需氧量的计算方式如下:BOD(mg / L)=(D1-D2) / PD1:稀释后水样之初始溶氧(mg / L)D2:稀释后水样经 20 ℃恒温培养箱培养 5 天之溶氧(mg / L)P=【水样体积(mL)】 / 【稀释后水样之最终体积(mL)】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难以分解的。
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2、B/C:B/C是BOD5与COD比值的缩写,该比值可以表示废水的可生化降解特性。
如果CODNB 表示COD中的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则废水中不可为微生物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所占的比例可用CODNB/COD表示。
BOD5/COD与CODNB/COD之间有如下表所示的关系:当BOD5/COD≥0.45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仅仅占全部有机物的20%以下,而当BOD5/COD≤0.2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已占全部有机物的60%以上。
因此,BOD5/COD值常常被作为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指标。
BOD5/COD0.45易生物降解BOD5/COD0.30可生物降解BOD5/COD0.30较难生物降解BOD5/COD0.20较以难生物降解B/C在环境工程上有着非常重要而实用的意义。
3、化学需氧量:(chemicl oxygen d emnd),简称COD4、SS污水中ss 是什么意思呢?普通水样的SS 是指固体悬浮物浓度,是Suspended solid 的缩写,一般单位为:mg/L 。
(完整word版)环保专业工程术语
目次1 总则1.1 目的1.2 范围2 环境保护专业工程术语2.1 通用术语2.2 污水处理2.3 固体废弃物处理2.4 大气污染防治2.5 噪声控制2.6 生态1 总则1.1 目的为保证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适用、经济、安全等的基本要求,特汇编本标准。
1.2 范围1.2.1 本标准汇编了环境保护专业的通用、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控制和生态等六方面的工程术语。
1.2.2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保护专业工程用语。
2 环境保护专业工程术语2.1 通用术语2.1.1环境environment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称为环境。
2.1.2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1.3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允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体现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是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2.1.4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EQI在环境质量研究中,依据某种环境标准,用某种计算方法,求出的简明、概括地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它是环境质量参数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复合值。
2.1.5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并给出定性、定量的评价。
2.1.6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又称环境影响分析。
环保术语资料
臭氧洞: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
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
“厄尔尼诺”: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酸雨:主要是由于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的燃烧,产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极少量硝酸)。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遇到水滴产生亚硫酸和硫酸,再混合到雨中,降到地面,使得雨水呈酸性。
当PH值小于5.65时的雨水,叫做酸雨。
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管理基本词汇 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环保专业名词
黑液:在烧碱法、硫酸盐法制浆过程中,大约有50%的纤维原料物质溶解于蒸煮液中,因其颜色较深,称为黑液。
黑液大约有30%~35%的无机物,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硫化钠、硫酸钠和有机物结合的其他钠盐。
有65%~70%的有机物质,主要成份是木素、树脂、淀粉及低分子化合物等。
绿液:指由碱回收系统中回收的熔融物溶解在水中所成的药液。
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硫化钠,并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等。
可用石灰苛化,回收氢氧化钠。
因成分中有少量的氢氧化亚铁,呈绿色,故称为绿液。
黑液燃烧后的溶融物,溶解于稀白液或水中形成绿液。
主要成分是碳酸钠或者碳酸钠和硫化钠(硫酸盐法)。
苛化:碳酸钠(Na2CO3)和石灰乳[Ca(OH)2]制氢氧化钠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因产品是有腐蚀性的苛性钠,故称为苛化。
白液:指蒸煮植物原料所用的原始药液。
将需要的烧碱或硫化碱与规定的水量,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以备蒸煮时应用。
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是用化学加工方法制得的。
由于它的沉降体积(2.4-2.8mL/g)比用机械方法生产的重质碳酸钙沉降体积(1.1-1.9mL/g)大,因此被称为轻质碳酸钙。
轻质碳酸钙用化学方法而得到的碳酸钙产品,主要的工艺过程是:石灰石煅烧,石灰消化,石灰乳净化,石灰乳的碳化,脱水,干燥,筛分。
该碳酸钙的密度比重质碳酸钙的要轻。
通常白度较高,白度的国家标准是90以上。
沉降体积较高,一般在2.5以上。
粒径可以做到更细,如超细钙、微细钙、纳米钙等。
重质碳酸钙是用物理方法而得到的碳酸钙产品,一般是采用纯度高的石灰石(如:方解石、白垩等)进行研磨,该酸钙的密度比轻质碳酸钙的要重,一般白度较低。
沉降体积较低。
粒径很难做到更细(不过现在通过气流筛,可以做到挺细,但到不了纳米级)。
除雾器: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管理基本词汇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 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根据一个地区(区域或流域,以下同)的环境特点和自净能力,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0.排污权交易:指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经济手段,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控制策略。
排污申报登记要求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申报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强度)和与排污情况有关的生产、经营、治污设施等情况,以及排放污染物有重大改变时及时进行申报的过程。
11.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和促进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12.排污许可制度: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排污的种类、数量、性质、去向、方式等实行审查许可的制度。
13.排污许可证:在控制特定环境中允许受纳污染物总量的基础上,由政府或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申请承诺的排污条件加以认可后颁发允许排污的法定证明。
14.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环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对一切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
1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指定时期内,综合经济、技术、社会等条件,通过向排污源规定分配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将一定空间范围内污染产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环境质量容许的限度内而实行的一种污染控制方式。
1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称环评):指在开发建设活动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17.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环境的正常功能或者用途的情况下,环境承受污染物的最大容许量或者能力。
由于在浓度控制的条件下,没有考虑环境的纳污能力,即使污染源全都达标排放,仍然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提出了环境容量的概念,采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办法,保证污染物的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18.国控重点污染源:为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依据环境统计数据,经与各地反复核对,筛选出各地区废气、废水的重点污染企业和需要重点监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原则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企业排放量65%以上的企业为基础确定国控重点污染源。
(注:省控重点污染源为占全省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负荷65%的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19.环境监督性监测: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下由其所辖监测部门依法对所辖地区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的行为。
20.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污染源排放进行自动监测与监视的设施,它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注:自动监控设备是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监控中心是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21.环境监察: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在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一切单位和个人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政策、制度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处理的行为。
二、环境污染相关词汇1.酸雨:是指pH 低于5.6 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
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使水变成弱酸性,因此大气降水通常情况下就具有一定的酸性。
但是正常降水的pH 不会低于5.6。
2.颗粒物:大气中或气流中极细微的固体颗粒物。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表示气流中具有不同化学组成的细微固体颗粒物的浓度。
3.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 微米。
4.可吸入颗粒物(PM10):通常把粒径在10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5.分贝(dB):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 B。
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
1 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
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5 分贝,不应低于15 分贝。
6.PH 值:是氢离子浓度指数的简称。
溶液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酸性溶液的pH 值小于7,溶液的酸性越强,pH 值就越小,碱性溶液的pH 值大于7,溶液的碱性越强,pH 值就越大。
7.化学需氧量(COD):又称化学耗氧量,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时所测出的耗氧量;它是用以表征废水特性的一项综合指标,COD 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
一般沽净饮用水的COD 值为儿至十几mg/L。
8.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用于定量表示废水中生物降解物质进行氧化所需要的氧量的一项指标。
水中有机物愈多,水的BOD 就愈高。
实际工作中以20℃温度下培养5 日后l 升水样中消耗溶解氧的mg 数来表示,称五日生化需氧量,缩写为BOD5。
9.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的中等刺激性气体,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燃料。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大部分来自发电(燃煤电厂)及工业生产(燃煤锅炉)过程。
吸入二氧化硫可使人类的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支气管炎)及心血管病。
10.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亦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 S)。
一般分成三类:农业用化学品(杀虫剂)、工业用化学药品和工业过程及固体废弃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11.总需氧量(TOD):指有机物完全被氧化的需氧量;12.总有机碳(TOC):表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13.悬浮物(SS):通过过滤法测定的,滤后在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它包括不溶于水的泥砂,各种污染物,微生物及难溶无机物等水中的固体污染物。
14.溶解氧(DO):是指溶解在生活污水或其他液体中的分子氧的量。
15.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业废水。
水中的有机物始终是造成水体污染最严重的污染物,它是水变质、变黑、发臭的主要罪魁祸首。
一般用生物处理方法是除去水中有机物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对BOD 含量较高的有机废水,采用生物处理的办法更为适宜。
16.油类污染物:油类污染物主要来自含油废水,当水体含油量达O.0lm∥L 可使鱼肉带有一种特殊的油腻气味而不能食用。
水体中的油量稍多时,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使大气与水面隔绝,破坏了正常的充氧条件,导致水体缺氧;油膜还能附着于鱼鳃上,使鱼类窒息而死;17.生物污染物:是指废水中含有的有害微生物。
生活污水、制革废水、医院废水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有害微生物,如病原菌、炭疽菌、病毒及寄生性虫卵等。
18.营养物质污染:是指N、P、K 等营养物质引起的污染。
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有机物和化肥用量的50%以上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N、P、K 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这种现象叫富营养化。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生物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19.重金属污染:密度在5 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45 种。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钻、镍、锡等。
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汞、镉、铬等。
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20.固体废物处置: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21.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