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浅析
论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防治
论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防治目前我国道路路面的质量问题凸显,早期破坏的现象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均很常见,这不仅使得道路正常修理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交通,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
本文就对一些常见的早期病害做了简要分析。
随着我国沥青道路建设的增多,交通量的日益增大,使目前我国道路路面的质量问题凸显,早期破坏的现象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均很常见,这不仅使得道路正常修理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交通,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
下面就对一些常见的早期病害做了简要论述。
1. 消失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缘由依据相关沥青规范的条文,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0~20年,假如通车1~3年内就发生严峻病害和较大面积损坏,可视为早期破坏。
早期破坏类型归纳为:1.1水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殊是长期下雨后,轮迹处路面对两边推挤而隆起,轮迹处连续沉陷,再进展,靠近轮迹的隆起部分破损,很快就消失面层松散、剥落、坑槽等。
这是典型水损害现象。
通常水损害产生的缘由有下列几种: (1)路面排水系统不健全; (2)路面压实度不足; (3)路面离析;1.2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量下降,加速路面破坏。
其中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两部分。
1.2.1横向裂缝,横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
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峻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惫强度而裂缝。
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状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
1.2.2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状况:一种状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匀称,路面不匀称沉陷而引起的。
另一种状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
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匀称沉降造成;1.3龟裂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沿轮迹带消失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渐渐在纵缝间消失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形成龟裂。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分析
() 2 设计计算 的标 准当量轴 次与 实际相差 较大 , 引起 路 面的早期 破坏 。《 公路 沥青路 面设计 规范 》 JJ1 (T0 4—9 ) 7中 的轴载换 算公式仅适用 于单轴轴载小于 10k 3 N的各 种车型 的轴 载换 算 , 际公 路通 过 的车 辆 约有 2 % ~3 % 轴载 超 实 0 0
黑 龙江 交通科 技
HELONGJANG I L I JAOTONG J KE l
No. 2 1 5, 0 0
( u o 15 S m N .9 )
沥 青 路 面 早期 破 坏 的原 因分 析
孙 广 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城 区公 路 管 理 站 ) 桃
摘
要: 通过沥青 混合 料摊铺机熨平原 理、 基准 面设置和传感器 的调整来阐述沥青 面层 平整度 的控 制。通过
2 沥 青 路 面 本 身 原 因 造 成 的 路 面 早期 破 坏 ( ) 面基 层承载力不 足 , 1路 引起基 层裂 缝。理论上基层 是路面 的主要 承重 层 , 面层只是功能层 。需进行基层层底 而 拉应 力 验 算 , 车 荷 载 是 按 标 准轴 载 10 k 轮胎 压 力 汽 0 N, 07MP , . a 反复作用下 的疲 劳 寿命确 定路 面设计 年限 。现在 超限车轴载很 多是 20 k 轮 胎 的压强是 2MP , 造成 的 0 N, a所 基底拉应力大大超过 了基底材料 的允许 拉应 力 , 以基层产 所 生裂缝并逐渐反射 到面层 。
过 10k 3 N。
() 3 超限车辆 引起 的 路基 下沉 。近几 年 来私 有 车辆 为 从 以上两种情况不难 看出 , 际通过的标准轴次很快 达 实 追求经济利益 , 超载超 限运输 越来越严重 。如 斯太尔 19型 到路 面的设计标 准轴次 , 4 使路面达 到疲 劳破 坏次数 。 ( 3轴 ) 后 普便 载重 10—20 t单 轴达 到 2 以上 ; 有个 0 0 , 0t 也 ( ) 青路 面 的渗 水 , 同济 大学 研究 , 3沥 按 动水压力 随 车 别 车辆 轴重达 4 。给路基造成 极大 的压 力 , 0t 路基较 高时其 速 的增加 而增 大。理论计 算得 到 , 速 10k h时的动水 车 2 m/ 力不能及 时传人 大地 , 而是在 路基 内消失 , 随着 路面 的不 压力 约 为 4 m h时 动 水 压 力 的 9倍 。试 验 得 出 车 速 再 0k/ 平整 , 超限车所产生 的震 动又 加剧 路面不 平整 度 的发展 , 使 10k / 2 m h的动水压力 大 致相 当于 4 0 m高 的水 头。这 样在 降水渗入到路基 内部 。路基 含水 量加 大 , 承载力 降低 , 又加 雨天行车时 , 水很容易进入 面层 , 而且会 反复冲刷油 石界面 , 重 了路 基 的下 沉 和变 形 。 使油石分离 , 造成面层 松散 。滞 留水在冬 季产 生冻胀 , 春融 () 4 其他原因造成 的路 基下 沉。 高路基 与低路基 比较 , 后也形成松散 ; 是抗剪 强度 低 , 二 重车所 产生 的压强很 容易 高路基下沉 的概率要大得多 。再是 由于路基 的填料不 当, 压 超过它的极限强度 , 使沥 青混 合料 产生流 动 , 流动变形 不断 实度不足 , 浸水等也 能引起 路基下沉 。特别 是路桥连接路段 积累 , 形成流动车 辙 ; 三是通 过渠化交通轮胎 的不断碾压 , 路 形成结 构车辙 ; 四是空隙大 时, 大量 的气体 和 的变形 , 和桥 的连接不 只是 由刚变柔 引起 变形造成的桥头 面进一 步密实 , 路 跳车 , 还有路桥连接 5 0~10m段 变形造成 的路 面破坏 。因 阳光 紫外 线就 能通 过 空隙 进人 混凝 土 内部 , 速沥 青 的老 0 加 为此连接段的受力 比较复杂 , 汽车在匀速行 驶时车轮滚动对 化 ; 五是 空隙率大 时 , 由于沥 青混合料的不均匀性 , 行车碾压 下沉也不均匀 , 以加快 了不平整度的衰减速度 , 所 路 路面的影响较小 , 当车快要进 桥的时候 , 由于环境 的变 化 , 司 密实后 , 机恐惧感 , 大都开始收 油 门或 刹 车减速 以保证 顺 利过桥 ; 当 面不平整后 就形成积水 、 渗水 和行车 的颠簸 , 加剧 了路面 的 快要 出桥 且前方视 线好 的时候 , 司机 则开 始加 速 , 加速对 梁 早期破坏 。 式 桥 必然 产生 一 种 振 动 , 动 和 加 速 减 速 对 路 桥 连 接 5 振 O一 () 4 施工原 因造 成材料 的不均 匀性 , 是路 面早 期破坏 的 10 m段 的路基影 响很大 , 0 尤其是 大型 车和超 载车对路 基的 重要原因 。沥青路 面的优劣是 以弯沉 值来 表示 , 设计弯沉值 影 响更大 , 对本来压 实不足的路桥 连接 段更是雪上加 霜。汽 是竣工后第一个不利 季节时 的弯沉值 , 从理论上和材料强度 车轴载对路破坏 的关 系公式 是 E =( / 0 n , P P ) 。式 中: P为轴 上讲竣工后 的第一 、 二年路 面的弯沉值最小 , 三、 第 四年后 的 质量 ; 0为 标 准 轴 质 量 ; 尸 n为 轴 载 破 坏 系 数 , 国取 n是 弯沉值逐渐变大 , 中 材料 开始进 人抗 疲劳 阶段 , 可往往在 这段 45 , .5 轴载 10k 0 N时 , 是 1轴 载是 2 0k , 0 N时 , 是2 . 。 34 时间内出现路面 的破坏 , 而且都 是局部的 , 小面积 的 , 分析原 所 以影响桥头变形不只是 1 而是更长 。 0m, 因, 主要是材料 的不均 匀性造 成 : 一是基 层材料 的集料 级配 二是胶结材 料 的不均 匀 ; 三是含 水量 和养 生 的不均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也正是路 基承载力低 的时候 , 因为新 不 均匀 ; 筑的路基土通过振动碾 压 , 原有结 构遭 到破 坏 , 土颗 粒处 于 匀等 , 都引起基层 局部强 度不 足 , 在行车 作用下 逐渐暴 露 出 分散状态 , 需要重新进行 吸附 ( 固结 ) , 后 各种物 理性 能才 能 来 引起局部早期 破坏 。特别是水 稳碎石基层 , 理论要求 是最 提高。土颗粒 的重 新 吸附 ( 固结 ) 要 较长 的 时间 , 需 这段 时 佳 级配状态 下 、 最佳 水泥 用量 ( . %左右 ) 55 最佳密实度 、 最 间也 正是 路面早期破 坏的时间 。 ( 下转 第 l 5页)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
沥青路面一旦被破坏就会泛油、出现波浪、出现坑槽、出现裂缝、局部沉陷、呈现出车辙等不良现象。
一般来说,这几种现象是在公路工程最常见的,严重影响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标签: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1 路面设计1.1 结构设计不合理路面中的结构设计包括对沥青面层结构的设计和混合料类型结构的设计。
按照相关建设要求,沥青面层首先要遵循车辆的使用要求,同时对其渗水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所选择的的混合料粒径不宜过大,尽量减小空隙。
为了提高其防渗水性能可以选择较小粒径沥青砼,然而,有的沥青路面使用的半开级配或者开级配沥青碎石再或者中粗粒砼,应在面层下加设下封层,以达到防雨水渗漏的目的。
1.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由于我市的路基状况较为软弱,就算所有的设计都正常,但是也会遇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状况。
类似去年建设在较为湿润的地基上的沥青公路,设计环节没有任何问题,选择逐层晾晒法进行施工,填筑地基的方法都很好,最后却影响了建设工期。
施工单位改变原有设计方案,加大投资。
就目前状况来看,该段路面已经进行过多次修补。
1.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在旧路改造过程中,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尽可能地利用了旧路的线型及结构层。
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应当首先进行所利用的路段的评估工作,准确计算路面的强度弯沉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补强厚度和利用方案。
现实情况中,很多设计单位认识不到该环节的重要性,计算精确度较低,使得新路的轻度依然不足。
1.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设计路基的环节中,对于地质的判断十分重要,很多情况下由于资料有限,仅仅依靠地表状况判断,很容易判断失误。
我市某地区曾有一条乡村公路,仅用风化岩和页岩作为路基材料,后期由于雨水渗透过度,使得地基软化,路面强度降低,出现极为严重的风裂现象。
探讨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探讨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高等级沥青路面是指采用高级沥青材料铺设的道路,具有坚固、耐久、光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级公路等交通路网的建设中。
然而,高等级沥青路面也存在早期破坏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了解这些破坏原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解决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一些主要原因。
首先,材料质量问题是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沥青路面所选用的沥青材料质量不过关,会导致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耐久性差。
例如,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粘结剂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者沥青中混入了不合格的杂质等,都会导致路面早期开裂、剥离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路面设计和施工不合理也是导致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因素之一、路面设计应该针对具体的交通流量、载荷及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沥青的温度、压实度和厚度等参数,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和均匀性。
如果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缺陷,如未能充分考虑交通量的增长或未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将会导致路面早期破坏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交通载荷是造成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车辆的交通载荷的作用,特别是重型车辆的作用下,路面会发生弯曲和变形。
如果路面设计和施工不合理,无法承受这种交通载荷的作用,就会导致早期破坏的现象出现。
此外,车辆行驶时的变速、刹车等行为也会给路面带来额外的冲击和损坏。
最后,气候因素也对高等级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都会对路面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路面沥青可能会软化和变形,而在寒冷的环境下可能会变脆,这些都会导致早期破坏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材料质量、路面设计和施工、交通载荷以及气候因素等。
在路面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以上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科学合理的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及根据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沥青路面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1.早期损坏情况1.1早期损坏现象1.1.1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含桥头)沉陷首先,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太短。
我国高速公路除在构造物头上采用粉喷桩、搅拌桩、石灰粉煤灰土桩和碎石桩等桩基处理措施外,通常都采用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砂垫层、加载预压相结合的排水固结法处理措施。
即使是打穿软土层的排水固结法,也需要有较长的时间供软土层固结基本完成。
其次,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或粉喷桩、搅拌桩等没有打穿软土层,致使砂井底、排水板下端以及桩尖下部仍有一个层厚不一的软土层。
1.1.2路基压实度不够路基路面局部沉陷变形、构造物相邻接的填土路堤压实度不够以及对原地基(介于软土地基和坚硬地基之间的地基)未做适当处理,使相邻构造物的路面明显下沉,产生了俗称的桥头跳车。
1.1.3基层质量不好基层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承重层,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路面的早期破坏和寿命。
半刚性材料层之间或半刚性层下部有一定厚度的素土夹层,素土夹层潮湿后使路面承载能力显著下降。
半刚性基层厚度不足,而底基层又不是半刚性材料层的路面结构,特别在土路基压实度不够和承载能力差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块状裂缝。
如果沥青混合料在间歇式拌和机中拌的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或在贮料仓中贮存时间过长都会使沥青氧化变硬,使沥青对拉应变特别敏感,一旦拉应变超过沥青混凝土抗拉能力就会产生块状裂缝。
1.1.4水损坏沥青路面水损坏现象十分普遍,使用一年以上的高速公路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水损坏。
降水进入沥青面层后视水的滞留位置而异,在大量高速行驶车辆作用下,可能产生以下几种不同情况的水损坏现象。
a表面层产生坑洞。
b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网裂和形变。
c唧浆、网裂、坑洞同时发生。
沥青混凝土本身的空气率大、压实度不够和不均匀性是导致沥青面层产生水破坏的主要内因。
1.1.5辙槽辙槽原定义为沥青路面轮迹带的凹陷(较轻的辙槽),实际上严重辙槽处轮迹带产生凹陷的同时,其两侧的沥青混凝土常常臌起,此时的辙槽就是轮迹带的凹陷深度与其两侧臌起高度之和。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对策一、沥青路面现状近年来,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现象十分普遍,沙庆林院士在分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时,认为沥青混合料施工的质量控制和均匀性是造成路面不均匀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路面的局部离析,造成部分区域路面的空隙变大,使降落在路表面的部分水,直接通过这些缝隙或面层空隙下渗到路面结构内,渗入路面结构层内的地表水和自由水,不能尽快地排到路面外,而滞留在路面结构层内,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毛细水压力,对路面造冲刷破坏,削弱了沥青和石料间的粘结力,由于汽车轮胎动载对路面的挤压、搓揉作用,进一步加快了沥青的剥落,直至路面出现水破坏、坑槽等早期破坏现象。
或者由于摊铺机的结构原因,在熨平板的中缝、每个螺旋支撑处和螺旋链轮箱(中置驱动链轮箱)下方,填料不够充分,螺旋支撑阻滞混合料流动,形成带状离析,在车辆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很快就发生纵向裂缝。
二、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分析通过对早期破坏现象严重的公路进行调查和试验分析认为,沥青路面因混合料的性能而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均匀性差,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均匀性包括压实温度的均匀性、混合料的级配均匀性、拌和的均匀性、粗细集料的聚集和分散程度、形成路面的空隙率的一致性和层厚的一致性。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均匀性愈好,其强度就愈均匀,面层表面的薄弱处也就愈少,发生破坏现象就愈少。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均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压实温度的影响。
通过不同压实温度下的室内对比试验表明:当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在171℃时,车辙为0.35mm,疲劳循环次数为30万次,空隙率为7.4%;当压实温度在116℃时,车辙为1.55mm,疲劳循环次数约5.2万次,空隙率为9.8%,温度相差56℃,后者的疲劳次数为前者的17.3%,后者的车辙为前者的4.4倍,后者的孔隙率为前者的1.3倍,路面的破坏可能就从施工温度较低的部位开始。
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在104℃条件下制作的试件,其疲劳寿命大约只相当于在149℃条件下制作的试件的10%~12%。
关于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的分析
关于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的分析沥青路面包含的类型比较多,主要有沥青贯入式路面、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以及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等等。
沥青路面施工比较方便,需要工期短,并且还具备无接缝、耐磨、表面完整、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城市道路中运用非常的广泛。
沥青路面破坏一般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便是结构性破坏,另一种则是功能性破坏。
这些问题在沥青路面中存在非常普遍,给公路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路面设计在进行沥青路面修筑的时候,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不同,修筑出来的沥青路面类型也会不同,所以在进行路面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施工条件以及路面的使用功能,并将其和经济性结合在一起,选择最合适的类型。
(一)设计结构合理性不够根据强度构成,沥青路面可以分成嵌挤类以及密实类两种,前者要求施工的时候使用尺寸相似的矿料,路面稳定性以及强度提高主要靠的是骨料颗粒嵌挤而出现的内阻摩擦力,粘聚力在嵌挤类沥青路面中作用是次要的。
后者要求进行矿料级配的时候必须根据密实度最大的原则进行,稳定性以及强度依靠的是内阻摩擦力以及粘聚力。
在进行沥青层结构选择的时候若是选择不够恰当、混合料本身的类型存在不合理,便很容易导致面层破坏的情况出现。
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的时候,要求不但需要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还应该确保不会出现雨水渗漏的情况,所以最好选择空隙和粒径都比较小的配料[1]。
若是使用的大粒径的配料,还应该在层面之下进行封层的设置,避免出现雨水渗入的情况。
(二)补强旧路段的时候,存在厚度考虑不足的情况在改造旧路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节约资金和利用旧路,应该根据需要来客观的评估路段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旧路的状态来进行补强厚度以及改造方案的确定。
但是很多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根据要求进行調查,补强厚度确定的太过随意,这也会导致在补强之后,路段本身的弯沉值超过设计规定的范围,这会导致新路本身的强度比较差,早期破坏也会比较严重。
(三)确定岩石路段石质的时候存在错误在设计路基的时候,由于地质钻探资料比较少,仅仅通过表面的石头来进行石质类型判断经常会出现错误。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伴随着沥青路面结构在高速公路中广泛使用的同时,其耐久性和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主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原因措施1 路面早期破坏施工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1.1 原材料不佳引起的路面早期破坏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尺寸的碎石都是从市场上多个碎石场采购的,由于国内大型石料场较少,大部分石料来自于个体户开的石料场,规模小,设备落后,质量控制缺乏必要的手段,这些小碎石场所用的轧石机常是单一的颚式破碎机,有的配有锤式或圆锥式破碎机,但规格不一样。
所用的筛分设备有的用振动筛,有的用圆筒筛。
所用筛网,有的买自专业生产厂,但规格不一致,有的自制,有些破烂后仍在使用。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对石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石料厂购买了反击式轧石机,但由于该类产品产量低,能耗大成本较高,有些个体老板在取样时,拿出的石料是颗粒状良好的优质碎石,一但订了货,特别是石料使用高峰时,便将一些其它类型的轧石机生产出来的碎石混在一起送到工地,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有些施工单位p由于在路基施工当中,压实度控制不好在横向不均匀容易引起路面纵向开裂,严重的在裂缝处形成1~2cm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
要避免由于路基压实度不足造成的路面早期破坏,一定要重视其压实度,在台背回填时对回填材料要严格控制粒径,分层碾压厚度最好能控制在15cm,且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以确保其压实度。
对涵洞和箱通开挖要扩大其断面,斜坡应挖成台阶,分层回填碾压,开挖的宽度能容压路机碾压轮宽。
对于开挖埋设管线形成的管沟回填,可采用二灰碎石料或素砼回填确保该处的回填质量。
1.3 严重离析造成了路面早期破坏施工不当造成路面面层离析会引起路面早期破坏,如一个一个孤立的水破坏造成的网裂,形变和坑洞,局部严重车辙、局部泛油、横向裂缝多,新铺沥青面层表面构造深度忽粗忽细,以及路面优良初始平整度迅速恶化。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的破坏原因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的破坏原因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各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面层。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
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路面设计1.1路面厚度计算依据不完善路面厚度设计的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设计单位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划分为一定车型的标准交通量与另一定型的非标准车交通量,然后将确定车型的非标准车的轴次,换算成标准车轴载的当量次,最后用设计年限内的当量轴次,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及结构厚度。
笔者经过大量上路观察认为:在非标准车向标准车轴载换算过程中,实际上不管是按标准车的轴载还是非标准车的轴载,尤其是非标准车的轴载,车辆的实际轴载远大于设计轴载(货运车辆绝大多数为超载运输),而由当量轴次的计算公式知,当量轴次与轴载比的4.35次方成正比例。
由此得知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干作为其设计依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即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一所在——公路在短期内(如l~2年)已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1.2基层类型选用不合适为了确保沥青路面运营质量,目前在基层选用中多用水泥稳定粒料,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因素,水泥剂量往往偏高,基层刚度太大,出现收缩裂缝或由于路基整体强度不匀出现“断板”现象,从而导致在沥青路面早期运营时出现开裂现象。
1.3路基处理深度不足在项目确定期间,为了一味追求降低造价,将路基填筑高度一降再降,减少路基处理的厚度,虽然路基弯沉值在设计范围内,但是在超重车辆的反复作用下,致使路面出现沉陷。
2、路面施工路面施工过程是其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
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的施工、基础施工及相关联接层施工。
2.1路面施工(1)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等。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沥青路面是指由沥青混合料铺设而成的道路路面,是常见的道
路建设材料。
但是,沥青路面却存在着早期破坏的问题,给道路的
使用带来不便,也加重了维护成本。
这篇文章将从材料本身、制造
工艺、使用条件等方面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首先,沥青路面的材料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沥青混合料是
由粗骨料、细颗粒材料和沥青混合而成的,其中沥青是重要的粘合剂。
然而,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性能。
一方面,若添加的沥青量不足,会导致路面的粘结力不够,易出现裂缝、剥落等问题;另一方面,添加过多的沥青,则会使混合料变得柔软,难以耐受车辆的重压,导致路面变形、下沉等问题。
其次,沥青路面的制造工艺也会影响其性能。
例如,在铺设路
面时,应保证混合料的温度适宜,并经过充分的压实,确保路面的
密实度和平整度。
如果温度过高或太低,容易影响沥青在混合料中
的分散性和相容性,从而影响路面的粘结力;如果不充分压实,则
会在路面使用后出现松散、坑槽等问题。
此外,使用条件也是影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高温夏季,沥青路面易发生膨胀,形成鼓包、龟裂等问题;而在
寒冷冬季,则容易导致路面的冻胀,使其产生裂缝、掉块等问题。
此外,在道路交通量较大时,会对路面产生较大的压力,使得路面
易出现压碎、疲劳裂缝等问题。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材料本身的质量、
制造工艺的影响以及使用条件的影响等。
因此,在沥青路面建设、
维护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和合理掌控,从而减少沥青路面早期破坏问题的发生。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的成因
雨 水及 绿化 用水 等从 路 面 的薄 弱环 节 渗 透 到 路 面 结 构 层 中 。 夏 季水 会同空气 中的 C O 产生酸质对 沥青起剥离作用 , 降低 混合 料的
抗 疲 劳 性 , 分 水 分 由 于 透 层 油 的 质 量 达 不 到 要 求 , 渗 透 到 基 层及 部 而
的发 展 , 市 市 政 道 路 的投 资 建 设 周 期 明 显 缩 短 , 城 改建 扩建 的频 率 增 大: 由于 交 通 压 力 大 , 以 其 施 工 工 期短 、 程 质 量 控 制 难 度 加 大 ; 所 工 同
时 车 流 量 迅 速 增 加 , 政 道 路 的 负荷 增 大 , 些城 市 主 干道 甚 至 经 常 市 一 出现 超 负 荷 的 现 象 ,因 而 导 致 不 少道 路 的沥 青 混凝 土 路面 在 交 付使 龟裂
缝 数量 多、 密 沥青 混合料老化变脆 , 车载作用 在 的 使 用 寿命 , 加 了道 路 设 施 的 投 资 成 本 。 在 交 通 繁 忙 的 城 市 中 , 增 路 集 交叉 下开裂 。 况 是 影 响城 市 形 象 的 因素 之一 ,在 充 分 发挥 道 路 建设 养 护投 资 整体 经 济 效 能 的 要 求 下 , 结 分 析 沥 青 混 凝 土 路 面 早 期 破 坏 的 原 因、 取 破 坏 过 程 和 严 重 程 度 来 看 常见 的 有麻 面 、 散 、 粒 、 落 、 槽 等 表 总 采 松 掉 剥 坑 恰 当的 应 对 措 施 显得 尤 为迫 切 并且 具 有很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现形式。 1 早 期 破 坏 表 现 类 型 和 直 接原 因 2 水 对 沥 青 混 凝 土 路 面 早 期 破 坏 11 车 辙 城 市 道 路 车 辆 密 集 , 辆 制 动 频 繁 且 紧 急 , 以 在 城 . 车 所 由于 沥 青 混合 料 的不 均 匀性 , 温度 的 影 响 , 面 裂 缝 以 及 其 它 因 路 市 沥 青 路面 病 害 中 , 辙 现 象 非 常 突 出 , 辙 一 般 以结 构 性 车 辙 和 流 素 等 所 造 成 的沥 青 混 凝 土 的 耐 疲 劳 性 能 、 滑 性 、 渗 性 能 的 减 弱 , 车 车 抗 抗 动 性 车 辙 为 主。 都 会 因 水 的作 用 而加 剧 沥 青 混合 料 路 面 的早 期 破 坏 。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摘要]沥青路面凭借铺设速率快、良好性能、修复方便以及较低造价等特性成为公路路面铺设的首选,但同时也面临沥青路面容易破坏而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的难题,尤其是早期损害带来的危害更大。
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对当前沥青路面早期损害原因进行阐述,并针对具体损害原因提出防护措施,为相关养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沥青路面;损害;防护措施引言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主要有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9种[1]。
本文将具体分析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以及相关养护措施。
一、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1)环境条件的影响外在环境的变化是人为因素所不能控制的,恶劣环境会直接导致新建路面早期损害。
例如:气温的变化,沥青具有热胀冷缩特性,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温度反复的骤升夜降会导致沥青路面疲劳,原因是温度骤降会导致路基上层土体冻结,但是路基下部土体温度仍然比较高,水分在土体内由温度高处往温度比较低处移动,使路基上层土体水分增多并随着温度降低冻结成冰。
此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以下时不断冻结,形成晶体,继而引发冰晶体接触的土颗粒表面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移动到冰晶体上面冻结,这样,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即水的张力作用),增加了从水膜能较厚土粒处吸湿的能力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从而温度高处的水分不断向温度较低处的冰晶体移动而形成冰晶,而冰晶体的体积越积越大,形成冰胀作用,使路基路面产生冻裂,冻胀隆起现象[2]。
(2)人为因素的影响①严重超载。
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迅猛发展,社会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对公路运输要求(运输频率和载重)也越来越高。
进而导致一些个人或者部门为了自己的私利,严重超载,结果给沥青路面(尤其是新铺设好的路面)带来了巨大破坏,大大缩减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去养护路面,得不偿失。
浅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与对策
浅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与对策高速公路是交通高效、快捷的主要通道之一,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常常给道路的使用和维护带来困扰。
本文将从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质量不过关。
沥青路面施工时,如果没有按照标准进行施工,比如沥青热拌混合料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沥青面层的厚度不够,密实度不足等,都会导致路面的早期断裂和剥落。
第二,车流量过大。
高速公路是汽车通行量最大的道路之一,大量的车辆经过会给路面带来巨大的压力,超出沥青路面的承载极限,从而导致裂缝和坑洞的产生。
第三,气候环境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对沥青路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寒冷的冬季,路面会出现冻胀现象,容易造成裂缝和掉块,而在炎热的夏季,高温会使沥青变软,易损坏。
此外,雨水的侵蚀和化学物质的侵入也会加速路面的破损。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第一,加强施工监控。
通过增加对沥青路面施工的监控力度,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施工,确保沥青拌合料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合理,路面的厚度和密实度达标,从而提高路面质量。
第二,增加养护保养力度。
定期对路面进行养护和保养,比如及时修补裂缝和坑洞,清理排水系统,维修护栏等,这样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破损。
第三,优化设计方案。
在道路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比如增加路面厚度,改进沥青的配方和温度控制,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压能力。
此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也需要广大司机的配合和注意。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操作,减少对路面的冲击;同时,车主也应该定期检查车辆的轮胎情况和悬挂系统,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状态。
总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是一个复杂而多因素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
加强施工质量监控、增加养护保养力度和优化设计方案,都是有效的对策。
同时,司机和车主也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辆、路面的正常使用状态,共同努力,共建安全、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
浅析新疆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浅析新疆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doc浅析新疆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作者:刘品杉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3年第05期摘要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损坏,最主要有路基压实度、水稳定性因素、横向裂缝、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因素、辙槽、泛油、松散、抗滑力、平整度等多个原因。
关键词公路工程破坏原因防治措施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损坏,最主要有路基压实度、水稳定性因素、横向裂缝、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因素、辙槽、泛油、松散、抗滑力、平整度等多个原因。
本文主要结合上述几种现象,结合案例进行论述。
一、路基质量引起的路面早期损坏及原因1.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
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
(1)路基土的控制。
路基一般是用自然土修筑的,施工选择取土场时,通过选择塑性指标较小的土来填筑路基。
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对路基土进行稳定:一是石灰稳定路基土,二是掺加粒料。
(2)压实度控制,需注意两点,一是保证土的最佳含水量,二是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2.公路施工中对构造物的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构造物的处理上,与构造物相邻接的填土路堤压实度不够以及对原地基未做适当加固处理,回填使用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不够,使邻接构造物的路面明显下沉,产生桥头跳车,以上都是造成路面破坏的重要原因。
(2)基坑回填是路基与桥台之间的基坑进行回填,回填从桥基础开始填筑填至原地面或路基现层面。
路基填筑需要分层填筑,质检人员应在台背按照要求画出红线来指导施工,促使施工员按红线进行分层施工。
基坑回填须用小夯进行夯实。
基坑回填时应注意石块粒径,大粒径石块必须捡出或砸碎,否则会对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若基坑填筑完后,不能直接在盖板涵和涵洞顶面跑车,应垫至少20cm再跑车,防止车辆压裂盖板涵和涵洞。
3.公路施工中在软土基处理上出现的质量问题。
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含桥头)沉陷,花高价进行处理的软土地基未得到应有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采取处理措施后到铺筑路面前允许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太短。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和防治浅析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和防治浅析当前沥青路面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如泛油、开裂、车辙等现象,使得路面早期就被破坏了,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清楚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掌握病害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关键。
一、几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病害形式1、龟裂龟裂也叫网裂,经常沿轮迹带出现一条或几条平行的纵缝,并且在纵缝间逐渐出现交错的连接缝。
主要原因:路面结构强度不足。
2、车辙在行车荷载不断重复作用下,行车路面出现带状凹槽。
主要原因:(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合理;(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面层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使得压实度不足,达不到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迫使轮迹带处的结构层材料,在行车荷载不断重复作用下,出现侧向剪切位移。
3、裂缝在沥青路面中形成裂缝,比较普遍,为常见的早期破坏形式。
(1)横向裂缝该裂缝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种情况。
前者形成原因:路面结构层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较差,迫使沥青面层与水稳基层间的拉应力大于其疲劳强度,从而产生裂缝。
后者包含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温度收缩裂缝。
(2)纵向裂缝形成原因主要为:(1)路基在填筑过程中,压实度控制不好,不均匀,半填半挖或零填路基处理方法不当,使得路面出现沉陷;(2)采用两台摊铺机进行路面摊铺施工时,施工接缝未处理到位。
4、松散、剥落主要原因:(1)集料未烘干;(2)粉尘含量大;(3)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4)填充料质量不满足要求。
5、坑槽、沉陷主要原因:(1)水稳半刚性基层施工完成后养护不到位,造成基层强度不足;(2)面层出现龟裂后,处理修复的时间不及时。
6、水损坏情况现象:轮迹处路面朝两侧推挤而隆起,该处沉陷,造成破坏。
主要原因:面层在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离析,压实度控制不好。
二、早期破坏原因分析1、施工质量方面(1)混合料质量影响1)生产配合比与试验室配合比存在较大差异原因为集料的吸水性。
当前,在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时,集料采用的是视密度,实际上集料密度受自然条件额影响较大。
谈谈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治
谈谈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治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及特点,阐述在施工中如何进行防治,为施工单位及养护单位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养护管理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公路及城市道路修建中已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原因,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时有发生,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已成为公路工程主要病害之一,现就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方法。
一、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比较复杂,涉及设计、施工、养护及管理等方面。
1、设计原因1)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基层厚度不够,面层分层及材料配合比设计不当,面层厚度不合理。
2)路面、基层、底基层排水设计考虑不周。
3)路面所处地质和水文情况与实际出入大,使得路面设计参数不符合实际。
4)地基处理设计不合理,使得地基沉降未能达到允许的竣工后沉降等。
2、施工原因软土地基沉降: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路基压实不足:路基压实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亦是提高路面强度与稳定性技术措施之一。
土是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为水分和气体所占据。
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密度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由于路基压实不足,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
修补时路基处理不彻底,修补后裂缝又会反射上来,出现新的路面裂缝。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低劣:由于抢工期、赶进度,造成料源紧缺,原材料质量难以保证,半刚性基层没有合理的龄期,使得基层质量低劣,造成基层网裂破坏反射到面层。
沥青面层本身破坏:沥青面层本身的原因引起的路面早期破坏有沥青面层松散、坑洞、泛油等。
沥青面层破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沥青面层水的来源有地面降水和路基中挤上来的水,或者大气降水渗到沥青面层中而排不出去,这样在汽车荷载及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沥青面层容易产生破坏。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从道路的运行管理、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新改建道路部分路段出现网裂、坑槽、车辙、沉陷等早期破损现象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破坏原因防治措施目前有好多新改建公路投入使用后1-2年内就出现车辙、波浪、松散、裂缝、严重沉陷等早期破损,给正常的交通运输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和相关建设、施工单位、养护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必须从现有的技术力量、设备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损的原因1.1 、车辆荷载过重、频率过高是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公路沿线大中型企业及矿产业的迅猛崛起,致使运输矿石、钢铁、水泥、煤炭等建材、燃料的大型运输车辆呈现了大幅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矿区道路大批高密度行驶的超重车辆,远远超出了道路的设计荷载,使路面回弹模量长期处于疲劳甚至破坏性状态,致使道路过早损坏。
1.2、设计标准偏低是重要原因我市二级公路建设大多采用18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7cm沥青混凝土面层,三级以下公路采用15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5cm沥青混凝土面层,相对当前交通量剧增、车载加大的现状,目前的设计标准相对滞后。
目前的行车荷载要求已达到了设计荷载的3倍以上(设计荷载为BZZ一100,现为BZZ一300以上),完全属于破坏性荷载,这是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1.3、施工质量缺陷是直接原因。
1.3.1 路基施工质量问题。
路基软土地基不稳定、地基换填或挤淤处理不彻底、路基填筑密实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液限偏高等都会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
另外路基压实度不够,特别是高填方路基压实功不足,严重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产生不均匀沉降、路面开裂、沉陷等病害。
1.3.2基层施工质量问题。
主要包括:①原材料质量有的达不到要求。
如水泥的稳定性和终凝时间、石料的压碎值等存在问题。
②拌和料的级配不准确、拌和不均匀、运输时间过长。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的根本原因常是材料、结构、工艺、荷载、自然气候和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
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组合使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也不相同,大多数情况表明沥青路面破坏情况基本上都集中的多雨季节,常在沥青路面透水处和路基路面排水不畅的路段。
本文就沥青路面的破坏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标签:沥青路面;破坏原因首先沥青面层结构选用和混合料级配不合理。
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防止雨水下渗等要求,宜选粒径较小,空隙也较小的密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粒径小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
对于选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但在以前,安徽大多数二级以下公路路面都采用沥青上拌下贯式,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在其上做了封层,但是在阴雨季节雨水仍可渗入。
由于沥青贯入式碎石层具有较大孔隙,雨季渗入的水,如不能及时排除,促使沥青从矿料上剥离。
使沥青路面推移、网裂、松散,坑槽甚至翻浆等等。
但由于在养护施工面积小,难以碾压密实,用油量难以控制,沥青含量低会使空隙更大,雨水更容易渗入,一场雨过后,前功尽弃,沥青含量高就形成油包,车辙等病害。
不注意混合料级配设计,盲目修补,压实又难以达到要求时,会使路面过早埙坏。
其次基层结构形式和材料选用不当,根据规范要求,公路基层虽然可采用高强、少裂、稳定性(含水稳性)好的白灰稳定粒料类半刚性基层,但是由于这种材料的抗拉强度较低和抗冲刷能力较差,收缩性也比较大,在过分潮湿情况下难于成型和发展高的强度,所以不适宜做路面的基层,实践证明集料级配,强度和塑性指数等选用不当都会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
再次沥青路面施工环节控制不严,路面施工过程中整体公路工程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而直接影响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施工、基层施工。
在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中,压实度不足,沥青面层空隙率过大,受水浸入而产生破坏。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耿丽英【期刊名称】《《交通世界(建养机械)》》【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2页(P62-63)【作者】耿丽英【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长高速公路管理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路堤原因分析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基础不稳定路面肯定要坏,过去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大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平原区,沿线村庄密集,为解决农民的通行问题,路堤普遍较高。
路堤高是路面早期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京石高速公路多次处治桥头沉陷,福泉高速公路路面早期破坏原因路堤占到总破坏面积的65%,过去施工的二、三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路堤原因也较多。
路基基底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路堤下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基基底压实度不应小于85%,85%密实度一般天然土层或略加压实即可达到。
一般平原区多是冲积土,各层的冲积土质和含水量都不一样,有的是粘性土,有的是砂性土,有的密实度较高,有的密实度较低,土质及其密实度都关系土层的承载能力,特别是雨季暴雨排水不畅形成边沟积水渗入到路基基底时,85%的密实度很容易造成路堤的下沉。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路堤的压实度有较大提高,但对基底的要求没有提出具体的数字,只是提到: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堤稳定,减少工后沉降。
没有具体数字要求,施工时就可能忽视,引起路堤的下沉,而且是不均匀的。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虽对基底提出90%的压实度,当是低路堤时尚能满足要求,高路堤就很难保证稳定了。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堤下沉平原区的地质比较复杂,有些路段原地层下有流砂层,华北地区水位严重下降已成大漏斗,流砂层空隙率大,原地表以下路基含水量较高,在工后由于路基路面长期重压下,使大量水份排走,失水后承载能力下降,使路堤下沉。
路面原因分析路面基层承载力计算依据与现实的差距路面基层承载力不足,引起基层裂缝。
从理论上基层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而面层只是功能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浅析摘要:通过近几年观察,沥青路面在通车2~3年后即发生功能性破坏,通车3~7年即发生结构性破坏,很少有能在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进行中修和大修的。
本文针对沥青路面被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预防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破坏;成因;预防;措施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有很多的因素,并且各种因素的交叉组合也显得十分的复杂,在实际的公路建设与养护中笔者发现,其主要破坏原因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成型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成型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等方面紧密相连。
因此,要消除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提高投资效益,就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找出破坏的原因并加以预防,以确保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1、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分析1.1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类型1.1.1 功能性破坏这主要表现为沥青路面在使用中出现轻微的裂缝、麻面、脱落、泛油以及车辙、油包等现象,这将会造成沥青路面出现路面不平整的现象以及路面抗滑性降低等,使其不再具有与其的功能。
1.1.2 结构性破坏当沥青产生结构性破坏时,路面将会出现严重的裂缝、松散、坑槽、沉陷、翻浆等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
1.2破坏成因分析1.2.1路面设计不合理1.2.1.1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
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寸水不渗等要求。
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
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路面的防渗性。
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2.1.2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在某些道路的施工中,我们会遇到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施工的情况。
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
如果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就会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2.1.3地质土质类型确定有误   在路基设计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地质钻探资料,仅靠地表情况判断土质类型,容易造成沥青路面结构强度设计不足,导致路面出现大面积网裂。
   1.2.1.4路面厚度设计问题   路面厚度设计的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设计单位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划分为一定车型的标准交通量与另一定型的非标准车交通量,然后将确定车型的非标准车的轴次,换算成标准车轴载的当量轴次,最后用设计年限内的当量轴次,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及结构厚度。
笔者经过大量的观察认为:在非标准车向标准车轴载换算过程中,实际上不管是按标准车的轴载还是非标准车的轴载,尤其是非标准车的轴载,车辆的实际轴载远大于设计轴载(货运车辆绝大多数为超载运输),而由当量轴次的计算公式知,当量轴次与轴载比的4.35次方成正比例。
由此得知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于作为其设计依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即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所在即公路在短期内(如1-2年)已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1.2.2施工工艺不当   路面施工过程是路面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施工、基层施工和路基施工   1.2.2.1路面施工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准确,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可能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等。
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混合料的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沥青便被矿料的高温灼焦、沥青老化,使路面强度不足,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
    沥青碾压温度过高。
造成温度过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值;二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虽然在规定的范围内,但接近高限,如果运距较短,沥青摊铺碾压又很及时,就会使碾压温度超过规范高限。
如果碾压温度过高,混合料就压不实,就会出现推移,发生微裂。
   1.2.2.2基层施工   除沥青面层本身产生的裂缝外,道路基层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的道路建设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如水泥、石灰稳定粒料等。
石灰和水泥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温缩和干缩性、冻胀性等。
在冰冻地区的沥青路面上会出现由于路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在基层稳定粒料施工时,若拌和不均匀、水泥含量过大或含水量过大,容易造成基层出现温缩或干缩裂缝,并逐渐向上穿透直至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
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
基层的强度及稳定直接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基层施工的主要问题有:   基层下承层清扫不干净。
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基层下承层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较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
因此,建议补加层用沥青混合料代替。
   1.2.3路基施工路基填料选择不合理、高填方路基当年铺筑路面、软弱地基处理不当、桥涵台背填土不实等都容易使路基产生沉降而造成路面沉陷。
1.2.3养护管理原因1.2.3.1养护不及时   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
1.2.3.2养护方法不当   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或洒布机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平,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1.2.4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在运输管理时不能有效的限制超限运输导致早期破坏的出现,这是最主要以及最普遍的外部因素,如今随着国民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车辆的使用量也在与日俱增,一些载重车辆的大型化伴随着严重超载也愈演愈烈,对公路的破坏程度更是成几何级数的方式猛增,使得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也随之大大缩短[1]。
1.2.5其他方面原因   未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度办事,前期工作滞后,路面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试验不够;未实行招投标;一些无路面施工经验、无路面设备和无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路面施工;监理有职无权,无法严格监理;不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赶工期,搞献礼工程。
2、预防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几点建议2.1路面设计要合理设计单位设计前要认真勘察研究路线的地质、水文情况、自然条件、当地材料,实事求是地对路面进行设计,合理选择结构层厚度,通过严密试验确定基层、面层混合料配合比,保证路基、路面有足够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2.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首先,建设方要选择具有路面施工经验、能够保证道路施工质量的施工单位进行路面施工,施工时施工方、监理方应严格按照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
对高填方路基和软弱地基路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并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再采用符合实际的方案进行整治;可以将其路面的施工放在工程的最后阶段,在进行一定的整治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观察,等到地基沉降相对稳定之后在进行路面施工。
2.3严格控制车辆超载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
一方面是要加大对超载车辆的整治力度,从源头抓起,禁止违规车辆上路行驶,毁坏路面;另一方面是要强化综合管理,城市之间与省际之间相互的配合,共同做好路面早期破坏的预防工作,确保道路畅通的同时,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2]。
3、结语总而言之,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成因与很多因素相关,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后期的管理养护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去做,才能真正的避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出现,也才能真正的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1] 郭振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2期[2] 董第群.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及防治初探[J].科学之友.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