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35张

《赤壁赋》ppt课件35张

之须臾,慕长江葫之芦无穷嘱,,劝挟酒飞仙寄以生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短暂,托遗响于悲风。”带着
屡次得到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
客人因何而悲?

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洲,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 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 十分形象、真切。
阅读第三段,解释重点词义,翻译语句意思。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容颜改变
端坐
为何,宾语前置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以水与月设喻意在表明: 万物既变又不变。
2、应从变与不变的不同角度去 看待自然与生命的永恒与短暂。
3、表现一个矛盾的苏轼:失意 悲观中又保持豁达乐观,随遇而 安的情怀。
流逝的江水
消失 圆缺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终于
假若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羡慕什么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 课件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政治家。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黄盖
黄盖是《赤壁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被描绘为一位忠勇可嘉、智勇双全的 将领。他为了能够成功实施火攻计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诈降曹操,最终为孙 吴政权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
诸葛亮在《赤壁赋》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他的影响却无处不在。他被描绘 成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安 排,孙刘联军才能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的曹操军队。
语言优美
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以赤壁之景触发怀古之情,再由怀古 伤今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情 景交融,浑然天成。
文章语言简练优美,句式灵活多变,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赤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 复杂情感。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宇宙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 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等,突出人 生的渺小和无奈,引发读者的共鸣和 思考。
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观
阐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 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价值观
探讨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 会、对他人的贡献,而非 个人的名利和地位。
道德观
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倡诚信、仁爱、忠诚等 道德品质。
当代价值体现
文化传承
通过解读《赤壁赋》,传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农历每月十六日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慢慢地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 互文
词,歌唱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4.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文通过主客问答阐述 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 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课文总结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再说
主宰
如果
即使
取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禁止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大自然
宝藏
享有,享受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 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也不会 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挖掘本文线索
感情线索: 乐——悲——喜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写景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水珠辉映

壁 抒情 乐 悲 喜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赤壁赋》ppt课件81张

《赤壁赋》ppt课件81张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zhǔ ①〈动词〉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 于魏。”《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引申〈动词〉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 ②人〈耳动。词”〉嘱,委托,交付。《史记.李斯列传》:“以兵~蒙恬。”困交 给官吏治罪。《史记.高祖本纪》:“乃以秦王~吏。”
幽壑(hè):深谷,这里指深渊。 舞、泣:使…起舞,使…哭泣。 (使动用法)
嫠(lí)妇:寡妇。 潜蛟:潜伏的蛟龙。
客人中有位吹洞萧的,依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那箫声呜 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余音婉转悠扬,像一 缕不断的细丝。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 伤心哭泣。
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而行,不知将要停留在何 处;多么飘逸啊,像要脱离了尘世,升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于是:在这时。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溯:逆流而上。
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予怀渺渺兮)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美人
渚:江边。
• 侣、友:意动用法,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意动用法
• 匏(páo) 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
• 以:用来
• 相属:互相劝酒。
• 蜉(fú)蝣(yóu):昆虫名,夏秋之交生在水边,朝生暮死。比喻人生短暂。于: 在。
• 蜉蝣撼树:大蚂蚁(就想)摇动高大的树木,(真是)应该笑它没有认识到 自己的能力。经常用来比喻人自不量力,做些力所不能的事。

赤壁赋优秀课件_图文

赤壁赋优秀课件_图文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赤壁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其特点:1、语句上以四、 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 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4、内 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乎…?的地方方其破正当荆州,下名江词陵作动,词顺,流攻而下东也,舳舻
使……破
名词作动词,东下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
世 本来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斟?酒
意动,以…为侣, 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以…为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通“相嘱属” 。寄蜉蝣于
4、用了哪些修辞描 写客人的箫声?箫声 有何特点?
(3)理想
通感、比喻、夸张、想象
悲凉、幽怨、婉转悠长、动听
神情严肃的样子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向南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西
向东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通“缭”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苏黄(诗 )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轼书法
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期,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 狱。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 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轼政治上失意 ,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 他经常到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 丰五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 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 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赤壁赋》ppt课件72张

《赤壁赋》ppt课件72张

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2.徐:慢慢、缓缓。 3.兴:起。 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用典。 5.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6.徘徊:来回走动,停滞不前。 7.横:弥漫,笼罩。 8.纵一苇之所如:所去往的地方。
•人物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段
2.本段的层次怎样划分?
可分三层。
⑴第一层,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笔法,如一
补充∙《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
① 皎:谓月光洁白明亮。佼(jiāo)人:即美人。
佼人僚兮,
佼,同“姣”,美好。
舒窈纠jiǎo兮,② 僚:同“嫽”,娇美。
劳心悄兮。
③ 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④ 窈纠:同“窈窕”,行步舒缓的样子。
⑤ 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干支纪年法 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主要的纪年有年号纪年、公元纪年等。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
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 法”。
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赤壁赋》ppt课件44张

《赤壁赋》ppt课件44张
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化的人物,他作为苏轼思想的另一个侧面而 存在。
在这里,主与客的问答交锋更应该看作是苏轼内心中两个不同自我 相互争辩,一方是消极颓废的悲观苏轼,一方是积极旷达的乐观苏轼。
而且从艺术表现来看,客其实是作者故意制造出来的议论对立面。 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在文势上形成波澜,使得议论更加充实有力且具有 针对性。
结合全文,应如何理解文中的“主”与“客”?
主和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两个方面: 1.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但苏轼能主动从 消极、哀怨中自我解脱出来,突出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阔, 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
现代 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天色 纪时
日中
日昳
晡时
地支 纪时



现代 纪时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日出 卯 5-7点 日入 酉 17-19点
食时 辰 7-9点 黄昏 戌 19-21点
隅中 巳
9-11点 人定
亥 21-23点
五更报夜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 更”“五鼓”,或称“五夜”。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五鼓 一鼓 二鼓 三鼓 四鼓 五鼓
五夜 甲夜 乙夜 丙夜 丁夜 戊夜
天色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现代时间 19:00—21:00 21:00—23:00 23:00—1:00 1:00—3:00 3:00—5:00
古代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词语:
【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 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少时,一狼径去”(《狼》);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而不知其所止 代词,它,指“一苇”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二节)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 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 循,依
唱和
其声呜呜然 代词,那
不绝如缕 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 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使动用法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三节)
探讨:引来墨客小人的诽谤围攻,一再遭贬 仕途坎坷的原因?
“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 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 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 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 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 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 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 人充当了急先锋。”
2020/8/16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2020/8/16
2020/8/16
2020/8/16
《枯木竹石图》
2020/8/16
《赤壁赋》、《后赤 壁赋》等皆为传诵名 篇。致力提拔后进, 黄庭坚、秦观、晁补 之和张耒等均出其门 下,并称“苏门四学 士”。
2020/8/16
2020/8/16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定语后置
词类活用
2020/8/16
找出文中描写箫声的句子, 作者是怎样(手法)描写的?
峨诗都一
眉赋是门
共传大三
苏 比千文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
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 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 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三咏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何为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究韵律、铺陈、文采、 用典、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 赋似诗似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现 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一门三父子
苏洵、苏辙 三苏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 (书法)
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 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 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 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 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 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 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 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 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 写就一词二赋。
•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
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 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 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 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 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 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 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 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 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 壁的画。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 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 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 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 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有三个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 大特征。
有多种形式: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文赋之美
以文为赋 主客对话,以客衬主 换韵自由,疏密相间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特别的文赋
四、文本研习
充军。
三度贬官。
命途多舛,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生活坎坷。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但他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仕途
• 一生三次被贬
1、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贬黄州, 共五年。
2、绍圣元年(1094)又贬惠州(今广东惠 阳)。
赤 宋壁

轼赋
·


一、知人论世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二 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 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 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 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 (dān)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jiá) 县,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二、时代背景
乌台诗案
•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 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 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 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 “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3、四年后(1098)再贬儋州(今海南岛儋 县)。 三年后,遇赦放还。次年病死于常州。 (新党执政)
特别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 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 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 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旷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世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奇 才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特别的事
一度下狱,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 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
•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 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 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 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 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乌台诗案
•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 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 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 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 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 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