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俄民族对比共15页
中苏民族政策之比较
中苏民族政策之比较摘要: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苏联在它刚度过六十九个年头就宣告解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族因素造成的,而对于中国来说,近年来虽在民族事业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就如何解决好民族问题,保证社会的稳定,却仍然是个未完的话题,从两个国家的政策实施方向上找出其民族政策的不同点,着力挖掘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民族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苏联解体;中苏民族政策;比较就苏联解体的原因来说,有苏联经济崩溃论、人民要求放弃社会主义论、上层革命论和民族政策失误论等,而民族政策失误论正是本文的主题,为了更好地把握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区别以往的民族政策失误论,文章将以中国为参照物,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基本出发点来重新审视民族问题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民族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追随苏联,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其政策的制定由基本追随苏联转向独具特色。
也几乎在同一时期,苏联的民族政策却经历了异常惊人的衰退过程,并最终成为其解体的必然因素之一。
一、苏联的联邦制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1.联邦制在苏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列宁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并非一贯主张实行联邦制,而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篇重要著作中仍然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这与联邦制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着重要的关系。
首先,联邦制以民族划界建立联邦,以不同层次的民族区域自治实体作为联邦主体和国家行政区划的形式,这就容易人为地强化民族自我意识,激发民族独立自主观念,不利于解决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其次,联邦制的各加盟共和国都会被冠以国家称谓,除没有外交、国防两个部门外,基本上拥有作为一个国家必需的各种管理机构。
这也容易导致民族问题的产生。
但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内忧外患使得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新的构想,即“用比较涣散的联邦统一代替一个国家政治上完全的统一等等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比较
化宽容和文化自由。
2、思想教育 中国既要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又要关
心和照顾个人利益。
苏联强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教育,忽视个人利益,混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界限,坚持
二、统一性:科学社会主义(相同之处)
第一,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第二,两者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方面是相同的。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都坚持无产阶级
专政。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都坚持生产资料公有 制、实行按劳分配。
总结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模式,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中国模式 和苏联模式的比较研究中,认识苏联模式是怎样从成功走向失败, 中国是怎样从学习苏联模式到突破苏联模式而形成自己的模式, 实现纵向突破和横向超越。 中国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但并不十全十美,需要在深化改革中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前 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 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苏联模式社 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苏联模式社会 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前者对后者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正确 认识、科学分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就要把它放在世界历史进程 中、根据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进行,要用唯物史观来科学评价,要 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态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比较
第二组 组员:张宇刚、陈晓宁、林薇、 王彦容、王昕彤、陈达瑞
一、多样性:国情与实践的差异(不同之处)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外交 ※5、党的建设
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及影响
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及影响第一篇: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及影响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性格方面的差异也在不断地缩小。
尽管如此,但有些民族所固有的性格是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随意改变的,本文主要从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出发,研究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并深入探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寻找两民族性格间的契合点,希望本文的内容和观点能够对中俄文化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差异一、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共同体。
相对的,民族精神就应该是各民族文化中内在的、稳定发展的一种历史传统。
本部分主要分别论述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
以两国自身的性格作为出发点,做为基础探讨中俄两国性格上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一)中华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1.中国的民族性格中“中庸”的特点“中庸”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中庸”思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奉行着儒家的“中庸之道”,凡事没有绝对,不强求也不将就,是很多中国人喜欢的处世态度。
所以在中国,人们的思想绝不是极端的,人们更喜欢介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区域,做事讲求分寸、做人宽厚圆润。
可以说在“中庸之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宽厚、圆融的性格。
其实,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既能不伤及他人与自己的颜面,又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中庸之道”的性格特点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无论是在个人修养上,或是在与他人的交往。
平和且不争执,这在如今的国际交往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与他国进行来往时,中国人向来温和宽厚,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行事作风。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盛世良与别国交往,不可不了解别国文化,以及与本国文化的差异。
本文列举了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读来令人发笑,又令人深思。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中国和俄罗斯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必然有差异。
即使是普通的数字,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爱好也不一样,中国喜欢偶数,俄罗斯喜欢奇数;中国封建时代偏爱“九”和“五”,现代民众钟情“六”和“八”,俄罗斯喜欢“七”。
上世纪50年代中苏“蜜月时期”,共同的意识形态掩盖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此后两国一度反目成仇,又无限放大了这种差异,抹杀了社会文化的共性。
了解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有助于在双边交往中减少误解,增进互信。
亚洲和欧洲中国主张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华夏文明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相当厚道。
在中国哈尔滨,中央大街和果戈理大街这两条最繁华的大街,是重建的俄罗斯风情区。
满洲里建了俄罗斯套娃广场。
绥芬河有个新建的住宅区赫然冠名俄罗斯。
旧上海的外滩建筑群今天成了万国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在,上海投资50亿元,在松江区建了1平方公里的“泰晤士镇”,还要建意大利镇和德国镇。
俄罗斯崇尚希腊罗马古文化和德法意近代文化,白蓝红三色国旗来自彼得大帝青年时代游学过的荷兰国旗,彼得堡的布局是按照西欧和北欧城市风格设计的,冬宫、斯莫尔尼宫和彼得宫,皇村的叶卡捷琳宫,都出自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列利之手。
俄国地跨欧亚两洲,但看不起亚洲人。
在俄语中,“亚洲人”的转义就是“野蛮人”。
俄罗斯人素来以“最亚洲化的欧洲人”而自卑,又以“最欧洲化的亚洲人”而自傲。
俄罗斯对东方文明不甚宽容。
中国在圣彼得堡投资建设的“波罗的海明珠”住宅和商务区,能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带来就业机会,而且一再保证不搞“唐人街”,不突出中国文化因素,但俄罗斯人还是担心“中国渗透”,当地居民曾围堵抗议。
随和从众与标新立异中国人随和,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从积极意义上,像孟子所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但中国人往往从消极意义上从众,“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俄民族对比 ppt课件
➢勃列日涅夫在70年代断言,苏联的民族关系问题已经完全解 决了,已经彻底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因此,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其政治“公开性”、“民主 化”和“多元化”的提出,随着政治控制的松动和民族政策的 继续失误,各种潜在的民族矛盾便逐渐地表面化,最后成了苏联 解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Section
52020/12/2
8
三、中共与苏共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比较
Section 1
Section 2
Section 3
Section 4
Section 52020/12/2
俄国
➢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曾反对建立联盟制国家,认为搞联 邦制是历史的倒退,而主张建立单一制共和国。
➢ 十月革命胜利后——许多民族地区脱离了俄国以及一些民 族国家建立的现实,促使列宁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6
二、中俄民族历史遗产的比较
Section 1
Section 2
Section 3
Section 4
• 在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上——沙俄帝国对各少数民族实行的 是强制性的掠夺与同化政策。
• 在人口上——俄罗斯族仅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这种人口 上的劣势只能借助于政治上的强力来弥补;
• 在民族数量上——沙俄疆域内多达上百个民族,其民族规模 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差异很大,给民族的同化与融 合造成了各种困难。
Section 3
•在民族政策上,中共既注意克服大汉族主义倾向,同时反对地 方民族主义,承认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尊重其风俗习惯,保护 其民族文化。
Section 4
•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制定了许多优先、照顾的政策, 使各少数民族人民群 众的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从中俄对比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从中俄对比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摘要]从1872年“社会主义”这一崭新概念横空出世后,社会主义的思想与道路经过180多年的筚路蓝缕、艰辛探索,验证了他的科学与正确。
本文将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从中俄(苏)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史和发展史出发,研究中俄(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同的的历时发展轨迹,认清中国与俄罗斯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以及挖掘为何苏联会解体而中国能坚持至今的深层次原因,恢复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继续朝着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前进。
[关键词]中俄历史发展轨迹区别深层次原因一、选题的研究原因本选题以俄罗斯以及前苏联为对比进行研究,回到过去,追踪两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轨迹,探寻区别产生的历时因素和根本原因。
以下研究本选题的原因所在:(一)探索区别,寻找真相。
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的国家。
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社会主义开疆拓土所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曾经对中国的革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帮助作用。
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由于斯大林时期过于激进的发展、否认市场机制、经济所有制过于单一、外交上的孤傲自大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地在走下坡路,最终导致解体,而中国地社会主义道路却恰恰相反,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领导人的正确指引下,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却蒸蒸日上,即使中间有所停滞,也无法挡住中国的发展脚步。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距,为何同样是社会主义,却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值得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原因。
(二)追踪历史,挖掘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想要搞清楚中俄(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差距是如何一步步产生并扩大,是那些细节导致了苏联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而有是那些细节成就了今天的中国,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引以为戒,再续辉煌。
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兴衰的头等重大问题,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_中国与苏俄之比较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中国与苏俄之比较苏 文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都是在现代化起步晚于欧美的古老传统帝国,在农民为居民主要成份、资本主义不发达条件下由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领导的剧烈变革。
它开辟了一条农民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之路。
经过种种波折与奋斗,俄国在1936年,中国在1961年新体制最后成形,即以“劳动组合标准章程”为模式的苏联集体农庄和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为模式的中国人民公社。
这一体制通过独特的城乡联系机制(苏联的义务交售制与“身份证”制、中国的统购统销与户口制)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对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也构成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一种类型。
它引起了中、苏国内和国际学界的关注,也是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界的关注焦点。
中俄农民史的异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革命前同为农民国家的中俄两国的异同,而后又成为两国社会主义模式的异同,到了今天,它仍对中俄两国改革道路的异同产生极大影响。
一、中俄的传统农民社会中国是国家本位的官僚—小农社会。
从秦始皇起,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本位的一元化体制:一方面专制国家“利出一孔”,对“编户齐民”实行严格的统治;另一方面法家政治通过强制分异、不许族居等办法力图打碎民间小共同体,使传统中国农村成了人类各文明中突出的没有村社组织、国家权力直达于“编户”的“大共同体”组织。
此后两千年里,中国经历了从汉承秦制、魏晋“以礼入法”与法律儒家化导致共同体多元化与统一帝国的解体,北朝至宋的“儒表法里”与共同体重新一元化,明初的大军点户与乡村小共同体涣散,直到明清时代中国呈现出东南农村的宗族兴起与广大内地农村的“无宗族”现象,大共同体本位的结构一直没有根本改变。
而俄国则是国家本位的贵族—村社社会。
基辅罗斯时代有过商业殖民城邦与渭彻(议会)的诺曼传统,但13世纪后的“鞑靼化”使这种传统基本消失。
此后在东北罗斯形成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统一中心,对农村的控制也逐渐强化,从“黑乡”到米尔,自由村社逐渐变成了“政社合一”的国家基层组织。
高中历史复习(政治篇)中俄道路比较课件
中俄道路比较
• 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共产党成 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 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⑵.新中国成立后,“走俄国人的路”指的 是什么?“走自己的路”指的是什么?结 果怎样?
• 建国后走“俄国人的路”指建立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 在建国初期有利于经济 的恢复,但后来束缚了生产力,严重滞碍 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走中国自己的路”指经过不断探索,最 后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工农业取得了 巨大成就,二十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水
• 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共产党成 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 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
• 举三民主义的大旗,走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道路,结果失败。
• 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共产党成 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 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
• 举三民主义的大旗,走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道路,结果失败。
• (1)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的比较(1)
思想文化方面 ——区别
·中国
1.指导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
2.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发展,深化体制改革。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 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4.合规律、接地气,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05
生态方面
生态方面 ——区别
1
苏联
· 加强社会管理
·发展高度军事化的畸形经 济,牺牲了民生事业 ·苏共降低了社会主义标准 ,背离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2
中国
04
思想文化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区别
·苏联
1.指导思想是根据自己需要阉割科学社会主义的灵魂,把它变成僵死的教条。
2.领导裁决一切理论争论和重大文化问题。 3.倡导官方一家学派和流派,禁止不同派别的存在和竞争。 4.批判是领导思想文化的主要手段。
2.切实履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全面从严治党,对人 民负责。 3.实行领导职务任期制。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02
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 ——区别
·苏联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 的特点。 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单一的按劳分配的分 配制度。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 3.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
THANK
YOU
!
第三讨论组
政治方面 ——区别
·中国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1.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制度,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Add your text here.
中俄民族政策对比及反思
中俄民族政策及反思在广阔的东北亚大陆上屹立着两个伟大的国家:中国,已经觉醒的亚洲之狮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崭露头角;俄罗斯,昔日的西伯利亚之熊正在大国回归之路上奋力前行。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国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两国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有着相应的一系列的民族政策。
虽然两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卓有成效,但是这些政策并非尽善尽美。
所以,笔者寄希冀于两国民族政策的对比,来找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之路。
一、俄罗斯民族政策:●沙皇俄国时期:各族人民的监狱众所周知,大俄罗斯民族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形成的。
经历历代公爵和沙皇的侵略扩张,1517年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终于建立,这也标志着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形成。
然而,如列宁所说,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是“各族人民的监狱”。
在政治上,沙皇政府对于被征服的非俄罗斯民族地区采取种措施,实行殖民统治和政治迫害;在经济上,沙皇政府是贵族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所以在征服其他民族后,沙皇把他们的土地收归国有,并对少数民族征收名目繁多的沉重赋税,借以经济掠夺;在思想文化上,沙皇实行愚民政策,限制少数民主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更为甚者,沙俄当局极力推行“义务国语制”,强迫各少数民族学习、使用俄语,同时歧视、摧残非俄罗斯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
同时强迫各少数民族放弃原有信仰,改信东正教。
有必要指出的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正是始于沙俄时期。
当局竭力使“统治”民族,即大俄罗斯民族享有种种特权,“竭力把住在俄国的一切其他民族的权利削减得愈来愈小”。
它一方面给予俄罗斯官吏、地主、资本家以种种特权,让他们毫无限制地掠夺、欺压和剥削广大非俄罗斯民族;另一方面又在俄罗斯人中间,散步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情绪,制造大俄罗斯民族优越感,让他们盲目地歧视非俄罗斯民族。
从此以后,时代虽历经变迁,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却在俄罗斯人心中根深蒂固。
●前苏联时期列宁时期:民族平等、民族自决列宁十分重视民族问题。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俄罗斯与中国文化对比研究
俄罗斯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尤其相信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体。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要用左手抽考签等等。
由于身处北国,木材资源丰富,俄罗斯人对木材是情有独钟的,连餐厅都不例外,桦木的地板,实木的餐厅桌椅,一切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亲近温和。整体感觉简练之余还有一丝温馨。
三.图腾文化: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图腾。这些图腾多多少少反映出这个国家的个性。
中华民族自古有龙凤图腾:原生图腾上古中华龙如有:C式龙、马龙、猪龙、鹰龙、龙骨。演生图腾,复合图腾。人首龙身是古代诸神的普遍造型,《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神灵“皆龙身人面”或“龙身人头”这些记载和图像资料表明,龙是神的物化形式,神是龙的精神本质,二者互为依托。
节日:
新年:1月1日东正教
圣诞节:1月7日
国家主权宣言通过日(国庆日):6月12日(1990年)
谢肉节:又名“狂欢节”,是俄罗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俄罗斯文学:
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俄罗斯美术:
历史悠久,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
国旗:盾徽(以双头鹰为图案、红色)
国花:向日葵
国歌: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
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人口:总人口约1.43亿,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俄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11神州文化中俄文化的差异与共性苏元秋重庆市育才中学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对外文化交流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与完善,双方在文化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但联合举办中俄文化年,而且也互派留学生进行交流与学习,共同拓展双边文化交往渠道。
鉴于此,本文就中俄文化的差异与共性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中俄文化;差异;共同特征;问题研究一、中俄文化的起源背景差异(一)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存在的国家,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经贸往来、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悠久丰厚的人文历史不但铸就了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文化品格,而且促进了中华文明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从我国文明起源来看,我国文化是土生土长的大河文明,有着鲜明的区域属性和民族特色。
主要是融合长江和黄河的部族文明和西域文化、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形成的。
自魏晋以来,我国传统文化架构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主导的封建文明体系,儒家思想、文化逐渐成为了我国封建文明的主导,历代王朝都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政治统治工具,大力倡导三纲五常和伦理道德。
在鸦片战争前,由于我国大陆的封闭性和封建农业文明的限制,我国形成独特的大陆性封建文明。
在后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及新文化运动,我国文化逐渐产生了理性精神和科学意识并在后期发展中逐渐与全球文明融会贯通。
(二)俄罗斯的文化起源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国土辽阔,有着较强的地缘文化特性。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俄罗斯的文化体系可谓上通下达,西边毗邻欧洲,东边紧靠中国和东亚各国。
具体而言,俄罗斯文化既有着东方文化特色,也有着西方文化元素,苏联时期俄罗斯地区引进东方的茶文化和烹饪技术;在文化建设方面恢复宗教传统,兴建教堂;并在融汇东西方手工技艺的基础上独创出了细丝工艺、珐琅工艺等。
中俄文化差异分析
中俄文化差异分析中俄文化差异分析摘要: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两国在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演进方式、世俗程度、结构及表现形式、变革的性质和方式、家和国的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权力崇拜和权威政治等方面的类似。
分析中俄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
可以从中寻求共同的发展与多方面的契机,从而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模式;国民性;民族精神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
阐释中俄两国文化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文化的起源和属性 1 中国文化起源和属性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
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
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
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
2 俄罗斯文化的根源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
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
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
二、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演进方式不同 1 中国从发展、成败中完善自身历史上中国文化在其所触及的地域内曾远播万国,周边国家无一能与其披靡,由此促成了中国文化极强的自尊与自大的意识,充满豪情,居功自傲于世界之林。
中苏民族政策之比较
中苏民族政策之比较摘要: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苏联在它刚度过六十九个年头就宣告解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族因素造成的,而对于中国来说,近年来虽在民族事业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就如何解决好民族问题,保证社会的稳定,却仍然是个未完的话题,从两个国家的政策实施方向上找出其民族政策的不同点,着力挖掘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民族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苏联解体;中苏民族政策;比较就苏联解体的原因来说,有苏联经济崩溃论、人民要求放弃社会主义论、上层革命论和民族政策失误论等,而民族政策失误论正是本文的主题,为了更好地把握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区别以往的民族政策失误论,文章将以中国为参照物,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基本出发点来重新审视民族问题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民族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追随苏联,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其政策的制定由基本追随苏联转向独具特色。
也几乎在同一时期,苏联的民族政策却经历了异常惊人的衰退过程,并最终成为其解体的必然因素之一。
一、苏联的联邦制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1.联邦制在苏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列宁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并非一贯主张实行联邦制,而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篇重要著作中仍然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这与联邦制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着重要的关系。
首先,联邦制以民族划界建立联邦,以不同层次的民族区域自治实体作为联邦主体和国家行政区划的形式,这就容易人为地强化民族自我意识,激发民族独立自主观念,不利于解决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其次,联邦制的各加盟共和国都会被冠以国家称谓,除没有外交、国防两个部门外,基本上拥有作为一个国家必需的各种管理机构。
这也容易导致民族问题的产生。
但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内忧外患使得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新的构想,即“用比较涣散的联邦统一代替一个国家政治上完全的统一等等要求。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像英国和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还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
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的,也有坏的方面的,他们总是充当着一种特殊的角色。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取长补短。
因此,只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征服他们,这也正是我这学期选择上“俄罗斯文化鉴赏课”的理由所在。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将利用本学期所学,对俄罗斯的文化习俗和中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使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不败之林。
关键字:俄罗斯中国餐桌礼仪敬谦用语思维方式风俗差异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
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
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和俄罗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彼此欣赏。
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民有吸引力,他们想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真诚愿望以及中国缔造和谐世界的强烈决心,从而使两国友好关系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和交融的动力,中华文化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
当是时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一、敬谦用语的差异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
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
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中俄现代化进程对比
中俄现代化进程对比摘要:中国与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在文化上都有深厚的底蕴,都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都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并不断同化、融合其他文化,这点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也不例外。
在现代化进程中,汉文化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种种优点,但却始终保持着主文化的地位。
但在俄罗斯,东西方文化在此冲突、融合,且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互相均衡制约。
这种独特的文化类型被称为“欧亚文化”型。
两种文化类型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俄国与中国在对待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科学技术上态度的不同。
与近代的中国相同的一点是,俄罗斯的西化也是不彻底的。
两国的传统文化都一度对现代化产生了阻碍作用,同时也使得两国在初期都保留了原本的封建帝制,直至革命的发生。
两国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与物质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两国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文化主从型均衡性传统文化西化引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化之前的中国与俄国存在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辽阔的领土,多元化的民族和多元化的文化,也都具有绝对的中央集权制度。
可它们的现代化之路又是如此的不同,俄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一部对外扩张史,而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一部内忧外患的屈辱史。
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来比较中俄早期现代化中的异同,从而说明两国各自的发展轨迹的差异,积累宝贵的历史经验,用于我们日后借鉴。
正文:中国与俄国的现代化,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涉及领域极为广泛,是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全面现代化,涉及宗教、军事、政治、外交、贸易等多个领域理念的不断刷新。
而鉴于中国与俄国所具有的体量,不能不说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变革之一。
由于个人水平以及篇幅限制,在此从主要的几个方面一窥中俄现代化进程的异同。
中俄文化结构与内涵的差异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毫无疑问,一个国家的文化对这个国家的政治变革、经济变革、科技革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俄政治文化比较84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