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的正确方法,除了熟读,他法均无用

合集下载

3—13岁少年儿童读国学经书的方法

3—13岁少年儿童读国学经书的方法

少年儿童读经‎的方法读经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做到当下读经‎、全家读经、科学读经、系统读经,并贯彻不离家‎庭、不离社会、不离生活、不离圣贤教悔‎的四不离原则‎。

3-6岁是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最好的年龄。

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强,加上记忆力惊‎人,因为没有上学‎,也没有家庭作‎业的约束,只要家长有意‎识,可以比较从容‎地、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7-13岁,仍然是进行经‎典教育的黄金‎时期,说这个时期没‎有3-6岁时期好,只是说在相同‎的重视条件下‎,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3-6岁效果会好‎些。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只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累积式教‎育法来读经,一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是从儿童教‎育的角度谈年‎龄的问题,如果从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方面考虑,读经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行的‎。

对于儿童来说‎,最简单、最有效的读经‎方法是累积式‎教育法。

累积式教育法‎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

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

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

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

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学习内容(读哪些经典):A、六经四书: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意思是:读书的方法是在于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由浅
入深,读熟之后在认真去思考。

出自:程端礼·明《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朱子读书法》
程端礼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觉察到当时许多儒学学校一味强调“背文”、“学文”,忽视道德修养,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也
不重视认真读书和培养良好的读书风气,总想让学生早日应举,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

这样下去,学生不能真正“读书明理”,终造成“失序无本,欲速不达”的局面。

他认为当时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应规
定一套严密的教学程序与教学计划,让学生研究有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步骤与方法。

这样,学生毕业了,既能“读书明理”,又能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从而“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

所以他按照朱熹的“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而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原则,编撰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详载读经、研究史文等程序;注意教学程序,重视功底训练,强调经常复习、考查,成为家塾详细教学计划。

时国子监颁此书于郡邑学校,明代诸儒也奉为读书准绳,清代陆陇其刊刻流播,对当时及后来家塾、书院、儒学均有影响。

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及翻译

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及翻译

读书之法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矣。

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

②遽(j ?SPA N仓促。

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

⑤大率:大多。

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

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 )然后可以有得尔▲(2 )则其尤无义理者▲(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勿遽取舍于其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B.以验其通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C.而求其理之所安何陋之有(《陋室铭》)D.则似是而非者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12.选文先提出▲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了▲和▲的读书方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 (4分)(1)这样(2)特别,尤其(3)屈服(4)再,又(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 (2分)B 11 . (2分)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12 . (3分)读书应熟读精思读书要先易后难;读书要平心静气,从容处之,不能急躁。

参考译文: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

国学感想心得体会100字(优秀10篇)

国学感想心得体会100字(优秀10篇)

国学感想心得体会100字(优秀10篇)国学感想心得体会100字篇1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国学培训,两天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现将些许感悟同大家分享。

一、易经的思维应用之“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开很多会议,讨论对待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或是对于下步工作的计划安排等。

在会议室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和而不同”的宣传标语,在开会过程中,每个人都应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等,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能讨论出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因为怕与别人观点相悖得罪人而保持沉默,当然观点应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

在以上事例中,还要保持“度”,或是要快速接收别人表达的意图,不能固执己见,和别人争吵不休。

这又体现了另一个问题,与人沟通交流,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性,做到彼阳我阴、彼阴我阳。

沟通中出现问题,首先应找到问题的表象;分析表象后的内因;区分事物的阴阳并找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尝试将阴阳置换,最后去解决问题。

二、法家的管控力应用法讲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此法应是在工作中无条件被遵守的,所以讲到制定法的三个方面。

1.制定此法的目标方向;2.制定此法的价值导向;3.法所结合的实际情况。

有些“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当时的“天时、地理、人和”可能不适用,但在“法”没有做出改变之前,我们必须无条件遵循。

“术”讲运用法的方法,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之正。

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三思后行,多听取周围人的观点。

“势”讲运用法的权力,日常工作中,若想让其依“法”做事,必须赋其依“法”做事的权力,上级领导应给相关人员强调某岗位职员可依法行事,在他那没有特殊情况。

就像我们报价过程中,严格按照报价策略提供报价,有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在我们这就算你讲述的理由再充分,也不成立,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力范围,其中不包含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调整报价,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弊是耗费时间较长,利是权力分工明确,防止根据主观臆想随意出具价格,能更好的管控成本与报价。

三、兵家的竞争力应用兵家讲战略战术、用人管理。

《易经》只讲三个字!

《易经》只讲三个字!

《易经》只讲三个字!来源:叶东易友会《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吕氏春秋》),这两句话大家非常熟悉。

大到没有外面,够大的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

其实,整部《易经》,只讲到3个字而已。

一、第一个是上,上下的这个“上”,跟上梁的上是同一个字。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

这个上进,就是往上梁的方向去迈进。

所有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从小就求上进,全世界找不到像我们一样,不管到哪里都是求上进的。

请问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命苦,一定要求上进?就是中国人太势力。

今天你是总经理,有权有势,谁看见你都恭恭敬敬的。

哪一天你离开了,没钱没势,大家只做一件事,就是看见你也装作没看见。

这就叫做“总不理”,就差一个字而已。

所以你还说势力不好,势力有什么不好呢?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

其实,只要我们牢牢记住,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样有一弊必有一利。

所以,遇到“好事”别得意,遇到“坏事”别沮丧。

如果真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和问题,那我们的人生,将会少一些苦恼,多一些快乐。

二、“上”,经常要加一个竖,叫做“止”,适可而止。

任何事情在求上进的过程中,都要适可而止。

这个止非常重要,因为止不住冲过头,那就完了。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一路求上进,有足够的时间吗?有足够的精力吗?什么叫做止?其实很简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今天你是最高的领导,你要掌握那个仁字。

你看就连义都不是你首先要做得事情,仁与义是不一样的,仁就是凭良心,义就是合理,怎么合理?那是下面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

我当总经理,我只知道我们的产品是要面对大众,我们是要维护全民健康的,我们的企业,不管什么行业,只有一个企业文化,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在掌握。

至于产品的质量如何,价格怎么定,跟我无关,各部门要尽责任。

【初中文言文阅读】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读书之法朱熹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矣。

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

②遽:仓促。

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

⑤大率:大多。

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

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然后可以有得尔(2)则其尤无义理者(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勿遽取舍于其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B.以验其通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C.而求其理之所安何陋之有(《陋室铭》)D.则似是而非者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12.选文先提出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了和的读书方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参考答案9.(1)这样(2)特别,尤其(3)屈服(4)再,又(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B11.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12.读书应熟读精思读书要先易后难;读书要平心静气,从容处之,不能急躁。

二大抵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聪明人读易经的方法

聪明人读易经的方法

聪明人读易经的方法
易经是一本古老而神秘的典籍,许多聪明人都被它所吸引。

但是,要想真正从易经中汲取智慧,需要一些方法。

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

易经并非神秘莫测的东西,而是一本智慧的书。

因此,要用平常心去读易经,不要过于迷信,更不要抱着求神问卜的心态去看待它。

其次,要学会辨识易经的真假。

易经有许多版本和解释,其中有些是伪经,有些则是扭曲原意的解释。

因此,要选择正宗的易经版本和权威的解释,才能真正领悟易经的智慧。

最后,要注重实践。

易经是一本以实践为基础的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智慧。

因此,读易经不仅要注重理论,更要注重实践,将其中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去。

总之,聪明人读易经的方法在于保持正确的心态,辨识真假,注重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易经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

- 1 -。

107-大家都说《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加上曾仕强与南怀

107-大家都说《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加上曾仕强与南怀

大家都说《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

加上曾仕强与南怀瑾这些人的忽悠,更把《易经》搞得神奇的不得了。

有个《易经》的小说,还把梅花易数写成有一个口诀的东西,更让人哭笑不得。

万物唯心,其实只要你觉得它不神奇,它就不神奇。

首先我们看关于《易经》的书时,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先把它想得简单起来。

大家会问,如果看不懂那些关于《易经》的书,怎么办?好办,不看。

总有一本书你会看懂的。

这不是我们的智商有问题,也不是《易经》太复杂,是出版人的问题。

大家想一想那些算卦瞎子,人家一本书也不看,怎么就会懂《易经》,师傅怎么说,他怎么算。

就这么简单。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在最早,只有“易”,没有“经”。

“易”的意思有三层:1.变易。

易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以日月生落、阴阳交合表现宇宙和人世的无穷变化;2.简易。

即用最简单的概念去解释最复杂的世界;3.不易。

变中有不变。

《易经》的“经”则是指经典的著作。

儒家奉《易》、《诗》、《书》、《礼》、《乐》、《春秋》为《六经》。

再往下说,《连山易》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易》是商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

那么,在所有的这些之前,《易经》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用后来的包括孔子解释《易经》的文字来表达,《易经》原文里,其实只有“吉、凶、悔、吝、厉、无咎”、“孚、志、尚、喜、庆”、“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利见大人”等这样的核心词。

由此不难看出,《易经》不过是中国古代一部用于“算卦”的工具书。

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为“山东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写的贺信中曾说:“我有个建议:研究《周易》当然以《周易》哲学为主,但《周易》本来是一部筮书。

《周易》的哲学思想有些与筮法有关,因此对筮法也要作调查研究工作。

”南宋大儒朱熹也说:“《易》乃卜筮之书。

”康熙大帝在《周易折中》序言里也提到,“或有议论己见,渐至启后人之疑”。

我们读的书与见过的世面肯定不如以上这三个人,既然这三个人已经说《易经》是“算卦”的书了,我们姑且就认定它是本“算卦”的书,不必多疑。

过揲与挂仂——郭雍和朱熹关于蓍法的辩论

过揲与挂仂——郭雍和朱熹关于蓍法的辩论

过揲与挂仂——郭雍和朱熹关于蓍法的辩论郭雍,字子和,号白云,河南洛阳人。

生于北宋崇宁二年(西元1103年),卒于南宋淳熙十四年(西元1187年)归天,卒年八十四岁。

《宋史》列入《隐逸传》。

郭雍一生隐居湖北长阳,以生平之力精研易、医和兵法、历学,成为那时出名的学者。

要紧高作有《郭氏传家易说》《蓍卦辨疑》《伤寒补忘论》等。

朱熹生于西元1130年,晚出郭雍二十余年,两人在学术上多有交往。

在蓍卦方式上郭雍主“过揲法”,而朱熹持“挂仂法”,二人进行了往复辩论。

《晦庵集》卷六十六载有《蓍卦考误》,朱熹抄写郭雍《蓍卦辨疑》的原文,然后逐段加以考证和指谬。

郭雍《蓍卦辨疑》原文已亡佚,幸由朱熹抄写批判而得以保留。

依照《蓍卦考误》中所保留的文字看,《蓍卦辨疑》能够分为三个部份,开篇第一部份引述孔颖达、刘禹锡、李泰伯等人对《系辞》相关章节的说明;第二部份是介绍邵康节、张载、程颐、郭忠孝的蓍法;第三部份是郭雍论述自己“过揲法”的观点。

朱熹还曾写信给郭雍,讨论蓍法和理学中的问题,见于《晦庵集》卷三十七中的《致郭冲晦二》。

另外,郭雍的《郭氏传家易说》和朱熹《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也对蓍法有专门论述。

一、不同的易学观决定了不同的揲蓍法郭雍以为圣人为明道而作《易》,在包牺之时,只有八卦,没有九、六和大衍数;文王重卦以后,依照天地之数产生九、六之别;文王、周公殁,大道不行,唯有揲蓍流行,人们依照九、六之数推导出大衍之数五十,产生了大衍数蓍法。

郭雍以为,汉代以来象数之学附会于《易》,圣人之道熄灭无传,直到程颢、程颐、张载三先生发挥易理精奥,圣人之道才得以重现。

郭雍作《郭氏传家易说》的目的确实是继承程颐和其父的解《易》传统,说明圣人之道。

朱熹以为《易》本为卜筮之书,以自己和蔡元定考订的《河图》《洛书》为象数本原,以为大衍之数和九六七八均源于《河图》《洛书》,并在此基础上推演蓍法。

这是二人揲蓍法之争的全然缘故。

一、郭朱对河洛学说的不同明白得河图、洛书之说,《尚书》《论语》都有记载,以为“河出图,洛出书”为祥瑞之兆。

如何学习易经

如何学习易经

如何学习易经——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张成院长第一集如何学习易经—何为易经《周易》。

周:周密,周详,周流不息,往复循环,生生不息之意。

一、作者及年代人更三圣,世立三古—《汉书·艺文志》。

伏羲(上古,约7000年前)、周文王(中古)、孔子(下古或近古),集体创作。

二、地位1、《易经》是群经之首,群经之始(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诸子百家的开始)。

所谓“儒道相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相互补充)。

2、《易经》是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吕氏春秋》。

3、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宇宙密码已经解开了,要靠人来发扬光大,而不是等密码把人解开)。

三、作用—三把钥匙伏羲八卦—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元素。

文王六十四卦—宇宙的64个密码。

3、孔子《十翼》也称《易传》。

孔子删《书经》、《诗经》,制定《礼乐》,修了一部很难的书《春秋》,对《周易》肃然起敬。

孔子把易经变成一种非常严肃的哲学。

四、起源1、《易经》的起源—天气预报的符号。

“坎”水,“离”火伏羲八卦,无字天书,伏羲“一画开天”。

2、《易经》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

仰视天象,俯察地理。

“万物皆备于我”(宇宙所有的东西在人身统统找得到)。

伏羲八卦是由数字和图像组成的。

五、现代人学习《易经》的意义1、纠正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如自信。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2、具有神秘性、道德性。

神秘性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诠释。

3、广大包容,求同存异,尊重当地文化。

第二集如何学习易经—何为阴阳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一、阴阳相对有相对才有阴阳。

天是阳,地是阴;晴是阳,阴天下雨是阴;太阳是阳,月亮是阴;白天是阳,晚上是阴;手心是阳,手背是阴;右手是阳,左手是阴(左手习惯,反之则反);奇数是阳,偶数是阴(所以:头是阳,脚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是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二、阴阳共存、阴阳合一:是不可分割的—一阴一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体两面,如影随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幼学琼林》,阴阳亦一亦二,阳在先,阴在后。

读易经的三种方法

读易经的三种方法

读易经的三种方法
易经是一本古老的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用的人生智慧。

读易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

但是,读易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介绍三种读易经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系统学习。

易经是一部系统的经典,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习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建议读者可以购买一本易经的注解或者参加易经的课程,按照作者或者老师的提示,一步步地深入学习。

第二种方法是随机翻阅。

易经是一本卜筮之书,其中包含了六十四卦和爻辞,每个卦都有特定的含义和应用。

读者可以随机翻开易经,抽取一两个卦来解读,通过对卦象和爻辞的理解,来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第三种方法是情景化阅读。

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辞,都是以自然界和人际关系为基础构建的。

读者可以将自己遇到的具体情境和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辞进行对照,通过类比来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智慧。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时,可以找到易经中相关的卦象和爻辞,来获得启示和帮助。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读易经,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 1 -。

学习易经的方法之易经的三重境界

学习易经的方法之易经的三重境界

学习易经的方法之易经的三重境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习易经、研究易经的人士多如过江之鲫,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能有所成就的并不多见,有大成就者更是凤毛麟角了。

由于易学历史久远,涵盖面宽,很多易经爱好者面对汗牛充栋,琳琳总总,门派繁多的易学书籍、理论不知如何选择,走了不少弯路而仍在易学殿堂门外徘徊,也有一些朋友是过于泥古,不懂变通,不理解"唯其时物也","为道也履迁"的变易道理。

未能将卦象或八字干支等易象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来,反而死背爻辞卦辞,死执体用或断语等等。

如测出行得风水涣卦,按古代来说一般是视巽木为船,为风帆,在水上航行,但在现代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坐飞机远渡重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代一般远行坐飞机的多,还坐轮船的毕竟很少了,这里巽为风,为空气,下面两个阴爻就像是飞机的两个翼。

你看像吗?还有很多同道是重术轻道,只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各种技巧、窍诀、密诀上,而很少花时间认真研究领悟易经的理。

这是舍本逐末、欲速不达的学习方法,也是广大易学爱好者一个比较普遍的通病。

易经主要讲理、象、数、占四方面的内容,易理是第一位的,首要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有指导作用的,而其易占应用则是第四位的,最次要的,当你能把理、象、数弄明白了,则理通而占准了,那就完全没必要再占卜算卦了,一眼就看到结果了,不用再费神去算了。

(学习易经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学习易经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境界,而且在一定阶段可能会有一个"高原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觉得没有办法突破,甚至准确率反而下降了,觉得找不到原因,找不到出路,很迷惘苦闷。

经一段时间忍耐得住、坚持下来,就能跃上一个台阶,更上一个境界,就像登山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补充一下能量,继续前进,又能看到更美好的风景一样。

学易研易的过程是一个痛快的的过程,总的来说是先痛苦后痛快的一个历程,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痛苦多些,也可能快乐多些,结合很多易友的体会,研易用易经的过程一般会经历三重不同的境界,免强形容它就像佛家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不同境界;当然这学习易经的三重境界的形容在很多领域都可能出现,当年我们的"功夫之王"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先生也曾用它来阐述武学的不同境界。

学习《易经》的三个核心步骤,掌握了,才是真正学易的关键

学习《易经》的三个核心步骤,掌握了,才是真正学易的关键

学习《易经》的三个核心步骤,掌握了,才是真正学易的关键《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祕的著作,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

有人说它可以趋吉避凶,有人说它可以预卜未来,几千年来,《易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人文、科学、哲学等领域中,也因此被认为犹如天书般难懂。

实际上,《易经》虽然看起来玄奥,也不见得真的读不懂。

只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步骤,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易经,为容易学习的经典,而非《难经》为什么说易经容易学习呢?因为易经虽然是一本无字天书,但它创立了八个符号来描述对人类生存影响甚大的八种自然现象,就是上述所说的八卦。

我们讲易经有三个关键词,就是:阴阳、五行、八卦。

整个易经学术的核心,就只有这三个词。

八卦符号是古代的一种语言,我们运用易经就相当于是把一种古代语言翻译为现代语言而已。

读懂八卦要进入《易经》的世界,必须做的第一步就是熟识基本卦。

所谓基本卦,是指八个三爻卦,就是我们经常在八卦图上看到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中乾、坎、震、艮为阳,坤、巽、离、兑为阴,八卦的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很重要的,可用来计算卦中的数。

乾卦,代表天,父亲,首坤卦,代表地,母亲,腹离卦,代表太阳,中女,目坎卦,代表月亮,中男,耳震卦,代表雷,长男,足巽卦,代表风,长女,股艮卦,代表高山,少男,手兑卦,代表海洋,少女,口为了记住八卦,我们可以用这个简单的口诀: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盌。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短短24个字,只要记住了,你就会认八卦,也会画八卦了。

记住六十四卦读《易经》的第二步,就是了解、记忆六十四卦。

《易经》的主体是六十四个卦象,必须稍费心思,依序背诵,记住六十四卦的顺序。

毕竟,念书与做事一样,都是熟能生巧。

这里用朱熹编写的《周易卦序歌》,是个不错的办法,其文如后: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关于读书的名言: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

关于读书的名言: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

关于读书的名言: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篇一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6、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9、含义,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

10、含义:读书可以使人聪明。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1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15、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对联集锦》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7、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19、读书有三道谓心到,眼到,口到。

20、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2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2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郑耕老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2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26、好学而不贰。

——《左传》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2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2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3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3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36、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读书之要》朱熹

《读书之要》朱熹

《读书之要》朱熹朱熹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江西婺源人),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从事教育50余年。

在长期的求知、治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

所著的《读书之要》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原文】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已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自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

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

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

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古人读书大多功利性过强,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手钟票”,天下士子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向名利的顶峰发起无数的冲刺,即使头破血流,也鲜有退缩之意。

这样孙康映雪、车胤囊萤并不算什么奇事,更有悬梁刺股之发烧行为,让人觉得一部中华古人读书史实则是和了鲜血和泪水写就的。

关于学习易经的有效方法

关于学习易经的有效方法

关于学习易经的有效方法第1篇:关于学习易经的有效方法因为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易经》的经文,都是古时的人用易学知识在指导实践中被印*了的事实的记录。

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的广范内含*(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学习起经文来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能使大家较快的掌握《易经》的哲理内容,从孔子时期就将其经文内容归纳提高到世界观方法论上来学《易》了。

故此,孔子及其门徒在六十四卦经文的后面又加上了“十传(又称:十翼)”,将其亲身用《易》、研《易》的体会附于经文之后,告诉后人学《易》、效法《易》的方法。

要想学好《易经》,必先掌握“十翼”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十翼”讲的就是学习《易经》所应必备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了,《易经》经文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学《易》不能一开始就读经文,否则,越读越糊涂。

下面我将“十传”的具体内容归纳说明一下,为朋友们提供掌握重点的方法。

系辞上传:主要讲为什么要创立八卦、易学学说以及《易经》的世界观。

系辞下传:具体的举例讲解了易学的世界观以及如何利用易学知识指导我们日常的客观实践。

彖传上、彖传下:从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六爻卦的整体上来讲这一卦的总体概念及其意义。

象传上、象传下:从六十四卦中,每个六爻卦内局部(三爻卦之间或每个爻)情况来解释其具体意义。

文言传:因为“乾坤易之门邪”,乾坤两卦是产生《易经》六十四卦的基础。

此传主要就是解释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有关高效的学习方法创造学习法——取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曾经把读书分为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又懂;还有一种是能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

读而不懂,不如不读;既读又懂,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也是不够的;只有通过读书本上的知识再经过综合分析,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创造读书法。

大多数人读书仅仅满足于只了解书本上是知识,把自己变成一座储存知识的“仓库”,而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

方法名人名言

方法名人名言

方法名人名言方法名人名言11、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

——《对联集锦》4、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池莉5、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7、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8、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明)吴梦祥9、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10、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1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13、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15、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1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7、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18、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19、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2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2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22、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2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25、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26、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2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2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周易学习如何入门

周易学习如何入门

周易学习如何入门《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

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本文出自大成国学研究院张成.转载请说明出处。

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

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

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

《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

”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

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

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

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

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

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王财贵教授一提到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叫杭辛斋,他是清末民初的人,他在清末曾经考过秀才、举人,因为参加革命党,曾经被抓去关了一阵子;后来到了民国,他又反对袁世凯称帝,又被抓进监牢。

他一进牢房,就有一个人冷笑一声说:“你果然来了!”杭辛斋抬头一看,是一个须发俱白的老年人,就问:“什么意思?”那老人说:“我三天前就知道你今天会来。

”他说:“你胡说。

”这个老人说:“你看看墙壁上,我已经写下来了,某月某日杭辛斋到此。

”一看,果然他已经写好了。

老人接着说:“我有易学命相之道,本该要传给你,我在某月某日就要受刑了,现在只剩下一个月,我教会你这一套,你出去一定要传下去,你到某年某月某日你就可以出狱了。

”于是就传授他《易经》义理相术之学。

杭辛斋学好出狱以后,立志潜心《易经》,搜集了几百种易学的书研究,成为一个易学专家,为民国政要讲授易学。

有人问杭辛斋说“《易经》这么难,我们怎么读呢?可不可以介绍一些注解?”杭辛斋说:“不读经,看注无益也。

”又说“不熟读经,看注仍无益也。

”这是在他的《易学笔谈》上面所记载的话。

他告诫人说你不去读《易经》本文,只看注解是没有用的;接下去再说,你假如没有把易经原文读得很熟,光看注解,仍然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这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你要应先读原文,而且要把原文读熟。

像《易经》这本书,不止是要读熟,照杭辛斋的建议是要全本背下来,背得滚瓜烂熟,这样才足以谈《易经》。

把这些经文背熟之后再去看注解,或听人家讲解,才能受益,要不然通通没有益处,都是在做虚假的功夫。

我想,读《易经》是如此,读所有的经也应如此。

为什么读经要用这种方法呢?我们先应了解“经”的特殊意义。

什么叫“经”呢?天经地义、永垂不朽的书,它通体是智慧,整本书每一句都表现了无穷的智慧,它指引人一种历久弥新之道,这种书,必定流传千古,这种书叫作“经”。

经不是随便的书,不是哪本书都可以称为经的,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没有几本书可以称上经;也不是很多人都喜欢读的书就是“经”,很多人喜欢读的书叫作畅销书,不叫作经。

这些经代表了智慧,智慧是永恒的,所以经是不会过时的。

而它既然充满了智慧,你熟读了它,将来才有融会贯通的机会。

所以,经文必须熟读。

何况《易经》?据说《易经》的每一句,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互相关联,前面提到了一个词、一个字跟中间后面再提到这个词、这个字是有关联的。

所以,研究《易经》的人们认为一个词、一个字都不能够放过。

唯有全书烂熟了,才能时时“玩索”,而有所得,在错综复杂中看出脉络分明;凡是想学《易经》的人,必先全文背诵,这是基本工夫,这是古人的教学传统。

据说孔子读《易经》就是很认真的,认真到什么程度呢?叫作“韦编三绝”。

“韦”就是皮韦。

这个字上面是一只脚,下面是另一只脚,中间是一个方框,那个方框代表一个地方;在一个地方有的脚往左边走,有的脚往右边走,这叫韦。

这是违背的“违”的初文,最初的造型。

韦就是韦戾,可以扭来扭去的意思,所以把熟皮革也叫作韦。

生的皮革晒干以后是硬的,就是西装革履那个“革”;如果把它煮了就会变软,软的皮革叫作韦。

韦可以作线,古人的竹简、木简一片一片编起来,比较贵重的用韦来编,比一般的绳子还要坚韧。

孔子读的《易经》就是用韦线编的,因为《易经》的卦爻和文辞前后互相关照,所以孔子读的时候要翻过来覆过去、翻过来覆过去,读久了把那韦线都翻断了。

翻断了再接起来、再断,断了三次,叫作“韦编三绝”!这是从古以来读《易经》的传统态度。

现在杭辛斋告诉我们:不熟读经,看注无益也。

所以,要读《易经》的人首先请你去读经,先不要去看注解。

将近一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从小学开始教到初中、高中。

小学号称“白话文教育”,初中高中才有一些文言文。

学校怎么教这些文言文呢?认为文言文必须讲解。

怎么讲呢?读一句讲一句、读一段讲一段。

这种读一句讲一句的方法也影响到小学的教育;小学是白话文,白话文是我手写我口,接近普通的讲话,本来就很容易懂,但是,因为语文老师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认为上课就是要讲解,连白话文都要讲解。

结果,小学、初中、高中我们读了十二年的语文,一般来说,国民的语文程度大体不及格。

怎样才是语文程度及格呢?我的标准是:一个中国人能够读中国书,他的中文才算及格。

什么叫作能读中国书呢?你要走进中国五千年历史,要能够读中国五千年的书,才叫作能读中国书。

依此标准,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我们能不能读自己祖先的书?现在很少人问这个问题,大家也不敢问,这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大的危机。

为什么我们会造成这个危机呢?就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语文教育为什么失败?就是读经传统的丧失啊!什么叫读经传统呢?就是你去读吧,把一些重要的、你认为艰难的书先读吧,而且要读熟。

有的人把这种只是读的方式称作“死读书”,大加挞伐,怎么可以死读书呢!各位,我们将近一百年来已经不死读书,都“活读书”了,读一句懂一句、读一段懂一段……但请问我们现在国民的语文程度在哪里?这还不叫我们反省吗?尤其我们师范学校,更应该带头反省!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以下的语文教育。

不只是中国,全世界从古以来语文教育老早就摸索出一条路了,而且实践得非常有效,一个人只要读三、五年的书就可以读几千年的文章。

怎么做?很简单,就是从读经开始、从读最高深的书开始。

哪一本书最高深你拿来就读,只管读,读熟了再说。

什么叫再说呢?第一点,读熟了就自己有自己相当的体会,不要说大学生读经典会有体会,就是小学生让他来读艰深的《易经》,他都会有体会。

有什么体会?有每一个人当下自己的体会。

一个人读书,除了自己的体会之外,你还能求什么呢?而自己的体会是最真实的,而且这个体会将随着年龄的成长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把文章读熟,你是很难有深远而长效的体会的,你是很难得到“温故而知新”的喜悦的;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生命之外,不会融入到你生命之中,不会从生命的悠游涵泳之中发出愤悱之情。

而如果把经典熟读了,除了自己有体会,又有了愤悱之情,就可以接受进一步教导。

就是由别人来教导。

这个别人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当代的人、你面前的人,你遇到专家了,他可以指导你;如果你连经文都不熟,他是很难指导你的。

你的经文一熟,他一讲你就能够前后呼应、融会贯通,所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因为你已经读过十年书了,一知半解,雾里看花,听到高人一点,你忽然豁然开朗,这叫“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你以前没有读过十年书,与君两席话也没有用!所以,请我们自己先把自己的基础打好,就好像画龙点睛,你先自己把龙画好了,才能请高人来点睛,睛一点,龙就破壁而飞!如果你连龙都没有画好,画成一条小蚯蚓,再有神仙点你也没有用。

而能帮助你读书、给你启发的人不只是现实中你遇到的人,现实中你能够遇到多少人呢?你遇到的人是不是高人呢?也不一定的。

还好,我们还可以遇到古人。

因为千古以来对于这些重要的书都有非常多的注解,那些注解家是用了他一生的聪明才智,呕心沥血地把他的心得都写在书上,他一生的成果你用几天时间就可以完全吸收,变为自己的生命的营养,这是何其简单,这是何其受益的事情!如果经文不熟,你可能不会产生去读注解的兴趣,只要经文熟了,自然会有进一步解经的愿望。

当你看古人的注解,发现居然与你以前所想大略相似,“英雄所见略同”。

“古人先得我心”,一种喜悦之感就上来了;甚至,如果古人所说的,是你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那将使你“百尺竿头,更上一步”……这种读书的苦乐只有自己去读了,亲自领受。

总之,首先一个条件就是经文要熟。

今天在还没有开始讲《易经》之前,我们先讲读《易经》的方法,如果不知道读《易经》的正确方法,恐怕这一辈子再听多少人讲易学,“仍无益也”!在座大部分是大学生,我们对于比较年长的朋友不敢奢望,他们反正已经没救了。

但年轻的朋友还有救,尤其你现在如果还没到大四―大四已经快没救了,当然大一的机会最好,大二、大三都还可以―趁现在九月,刚开学,你听完演讲之后,去选一部经典,拿来就读,读她千遍也不厌倦,读她的感觉像春天!你立志把她读熟。

如果能把一部经典熟透了,告诉各位,你这四年就没有白费!要不然的话,可能将来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很多人共同的经验吶!大学四年你以为学了很多东西吗?告诉你,将来回首前尘,往往是“往事如烟”“一无所有”!我请大家互相勉励,找一个朋友互相约定:选一部经典,熟读它!熟读的方法,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建议:读她一百遍,以一百遍为一个单位。

我建议你首先读《论语》―虽然我们今天讲《易经》,但是等一下你就会知道,你要了解《易经》,最好是通过《论语》,所以建议你先读《论语》。

所以,你跟你的朋友约定一下:我们在这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之内把这一本书读熟她、读透她,什么都不管,不要管了解不了解。

这种人叫作有志气,我佩服你!讲到这里,我想调查一下,现在各位你立志要把《论语》读一百遍的请举手?好,请放下。

这是一个生命的转关,往往可以使你从生命的迷茫转向光明。

不过,我们不能规定,只好让每个人自己去走自己的路,自己去营造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