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断链的处理

合集下载

对公路工程中断链的详细剖析

对公路工程中断链的详细剖析

公路工程断链的处理
断链【broken chainage】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断链的处理方法: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p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如: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356.400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426.200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641.600。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4 44.600,AK3+655.400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215.400米)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444.600=AK3+660(短链215.4米)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65.4米。

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
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8500.000+65.400-215.400=8350. 000米。

道路中断方案

道路中断方案

道路中断方案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网络的发展,道路中断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无论是由于施工、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道路中断都会给行车和行人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道路中断所带来的问题,制定一个合理的道路中断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交通管理、应急措施和宣传引导三个方面提出道路中断方案,以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公众的安全。

交通管理为了便于交通管理,我们建议在任何道路中断情况下,都应设立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首先,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指示牌和标志,明确指示行车和行人的路线。

这些指示牌和标志应清晰可见,字体、颜色醒目,以便于司机和行人迅速识别。

其次,可以派遣交通警察或交通管理员指挥交通流量,协调行车和行人的通行。

他们应掌握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间和方向,以减少交通堵塞和拥堵。

最后,在道路中断部分设置临时施工标识,提醒司机注意施工区域,遵守交通规则。

这些交通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应急措施在道路中断的情况下,应急措施是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是及时通知公众道路中断的信息。

可以通过电子屏幕、广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发布信息。

信息应包括道路中断的具体位置、原因、预计恢复时间以及推荐的替代路线等,以帮助公众及时调整自己的出行计划。

二是为公众提供替代交通工具。

当主要道路中断时,可以安排公交车、班车或中巴等交通工具提供代步服务。

这些交通工具可以根据道路中断的具体情况和周边道路的状况灵活调整运营路线和班次,以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

三是提供应急车辆通行通道。

为了尽可能减少急救车辆、消防车辆等紧急情况下的通行时间,道路中断方案应确保这些应急车辆有足够的通行通道,避免因道路中断而延误救援时间。

宣传引导为了提高公众的道路中断意识和应对能力,宣传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应通过公众媒体、户外广告以及社区宣传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道路中断的相关知识。

宣传内容可以包括道路中断的原因、对应的解决方案、道路中断对公众出行的影响等。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断链的处理(参考)

断链的处理(参考)

断链得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就是断链,什么就是长链,什么又就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

断链得产生先来瞧瞧断链就是怎么产生得。

断链,指得就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得桩号不连续得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得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得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得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得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得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得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得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得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得意见,若拿不出充足得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就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得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得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得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就是,测量过得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得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就是又产生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就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就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得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得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公共交通线路中断应急处置方法

公共交通线路中断应急处置方法

公共交通线路中断应急处置方法公共交通线路中断是指在公共交通运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线路运营中断,无法正常提供运输服务的情况。

在处理线路中断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处置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并保障乘客的出行权益。

首先,对于公共交通线路中断的应急处置,关键是第一时间采取果断的行动,确保乘客的安全。

一旦发生中断,运营部门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向乘客发布中断信息,提醒乘客及时调整出行计划。

同时,要全力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管制,确保乘客的秩序和安全。

其次,中断期间,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合作,争取尽快恢复线路运营。

与交通管理部门、维修公司等进行紧密配合,共同制定应急方案,合理安排维修车辆和人员。

对于属于设备故障导致的中断,要立即调动维修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检修和维护。

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恢复线路的正常运营。

此外,在线路中断期间,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乘客出行的不便。

可以尽可能增加临时公交车或客运车辆,提供临时运力,确保乘客有其他选择。

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有序的转运措施,如通过临时借用其他线路进行中转,或调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行短途运输。

针对地铁线路中断,可以安排优先承载重要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到达工作岗位。

同时,还可以提前安排替代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出租车等,为乘客提供便捷的运输选择。

此外,对于地铁站附近的商业区、住宅区等重要区域,可以适时增加公交车等其他交通工具,以满足出行需求。

总之,在公共交通线路中断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关键是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并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应急方案。

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乘客出行的不便,保障乘客的出行权益。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处置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线路中断对出行的影响。

公共交通线路中断是公共交通运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可能因为天灾、安全事故、设备故障、维修等原因而发生。

线路中断不仅对乘客出行造成困扰,也对城市交通秩序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于道路长短链的问题

关于道路长短链的问题

关于道路中长短链的问题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长链:k3+110=k+105.21 长链4.79 m短链:k3+157=k3+207 短链50m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长链-∑短链在线路选择中为什么要设长短链? % ]G'u这个是线路实际测量里程工作开展与室内画线里程之间出现的差值,即如果室内画线是5km,而实际测量时不一定就是5km.可能是4.8km或5.2km,这样就出现了长链或短链其实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外业第一次定线的时候是K0+000~K20+000,测量放线后,各种调查数据都已经回来了,但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K10+000~K15+000这段路线要改线,改线后,以前的这5公里可能长于5公里,也可能短于5公里,但是K0+000~K10+000及K15+000~K20+000这两段是不需要改的,如果里程继续顺排的话,K15+000~K20+000这段的里程桩号也要变,所以一般在K15+000(老桩号)这里设断链,断链以后的桩号不变,相应的测量数据要不需要改变,主要是为了减少路线方案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断链在公路、铁路、电力等与线路有关的行业经常用到!几个原因: OmX(3>:91,经常外业分了几个队就会形成短链或者长链 }EZd=_kAq~2,或者一个公司做一段,每段之间就能形成短链或者长链 2aUy1*aM3,方案不是按照线路顺序稳定的,中间某一段稳定了,但是其他地方改线了 ! uyC$8V*l4,方案的频繁变动,有些工作已经做了里程就不顺了也没有必要顺了KDX34Fr1但是总的来说,短链还行,长链有重复的里程,容易把人搞晕Q: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看到标段里面有提示长链0.46?A:与道路工程中的长短链是一回事.在测量过程中,有时因局部改线或事后发现测量有误或计算错误,造成路线里程桩号不连续,叫断链.断链分长链和短链两种,长链是指原先路线记录的里程比实际的地面里程要短时,就叫长链,相反则叫短链. 所说的长链0.46米,就是原先隧道记录的长度比实际的长度要短0.46米,或是说实际的长度比设计时的要长0.46米.断链分为长链和短链:所谓长链,是指实际长度比里程桩号长了,比如说K5+000=K4+500,这就表示实际上比桩号长了500m,在计算里程时应在起始桩号之差上加上500m;短链则相反,指实际长度比里程桩号表示的短了,如K4+500=K5+000,这就表示实际上比桩号短了500m,在计算实际里程时,应减去50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我们都知道,桩号是确定道路中线点的位置的表示,在路线平面参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一个桩号可以唯一地表示路线中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

路线的桩号,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整20米的桩号,一种是曲线要素桩(ZH/HY/QZ/YH/HZ),道路勘测,就是放样出这些桩号的实际位置,再测量高程、横断面数据,可以说,每一个桩号及其相关的数据,无不渗透着勘测人员的心血。

再回过头看看前面那位,提出把断链之后的桩号重新推算,就意味着重新推算出的整20米桩和曲线要素桩,都要重新拉队伍到现场重新测过,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2.断链点的位置与标记先理解一下断链点这个名词,断链点就是新老桩号不连续的那个点。

一般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当然改线路段之前的桩号还是老桩号,原测量数据可继续利用),断链点之后的桩号则是老桩号(可利用原测量数据,直到又碰到另一段改线)。

断链点设在什么位置合适呢,这个我们施工人员不搞勘测可以不需要知道,但理解一下也不是坏事。

从前面讲断链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此相关的结论:改线后,老桩号利用得越多越好。

因此,从我多年来勘测的经验来讲,断链点的设置位置一般有如下特点:(1)最好设在改线与老线正好相接的位置上;(2)绝对在直线上,有些就在HZ(YZ)点上,有设在曲线上的你找我(先声明,H Z/YZ点后面紧接着另一个曲线的不算啊)。

断链的标记,一般在平面图、直曲表、纵断面图等图表中均有表示,看几幅截图:这是平面图上的:这是纵断面图上的:这是直曲表上的:还有直曲表上这样表示的:断链点不管在哪里标记,始终要搞清楚断链的表示方法,均按类似这样的格式:K50+ 622.760 = K50+621.166。

很显然,这是一个等式,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等式显然不成立,不等于还差不多。

但是,这不是数学等式,它表示的是新老桩号的交汇点(即断链点)。

只要看懂了这个等式,就不管再标记什么长链、短链,长多少、短多少,不管在平面图、纵断面图上是否再有标记,一切都不重要了,换句话讲,你理解了这个等式,其它的你就可以自行确定了。

等式前面的桩号(搞设计的同志千万不要搞错了,前后是有区别的,等式的交换律在这里绝对不能起作用)表示的是改线段的结束桩号,等式后面的桩号是与之相接的老路线桩号。

换个角度理解,路线桩号推算到这里(等式前面的桩号),突然不连续了,突然以另一个桩号出现(等式后面的桩号),而这两个不相等的桩号,实地表示的则是同一个位置的点位(计算出来的坐标应该相等)。

3.长链与短链长链和短链是断链的两种类型,很多同志经常犯迷糊,碰到了要韵半天的神。

再来看断链等式,说是等式,其实两边的桩号绝对不会相等(相等就不是断链了),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另一种是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

先看第一种,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比如:K112+943.305 = K112+900.001,我们会发现:桩号有重复,比如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2+943.305,又突然从K112 +900.001开始,那么断链点之后从K112+900.001~ K112+943.305这一段桩号就和与断链点之前有重复的桩号。

这种情况,就称为长链,长多少呢,就是两桩号之差,43. 304米,因此必然标记长链43.304米。

再看第二种,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比如:K115+309.227 = K115+320.001,我们会发现:桩号有空白,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5+309.227,又突然从K115+32 0.001开始,那么从K115+309.227~ K115+320.001这一段桩号就不会出现。

这种情况,就称为短链,短的距离,同样是两桩号之差,10.774米,因此必然标记短链10.7 74米。

总结成一句简短的话,就是:桩号重叠为长链,桩号间断为短链。

记住了!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长链,因为有桩号重叠,比如K112+943.305 = K112+90 0.001,会出现两个K112+920、两个K112+940重复的桩号,就一定要搞清楚了哪个是断链点之前的,哪个是断链点之后的。

而短链,因为桩号是间断的,中间会缺失部分桩号,不会出现重复桩号,实际应用中倒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别以为丢了桩到处找桩就行了。

二、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范围前面说明过每一条数据的格式:每个方框就是一个数据,共11个方框,其中第一个方框是交点定位的判别依据,我这里称之为交点定位临界点,其余10个方框是定义为矩阵Mat A的十个因子的,是交点的主要数据,其中前面八个数据意义非常明确,这里就不啰嗦了,而最后两个数据,一个是交点的计算起点桩号,一个是交点的计算终点桩号,这两个起终点桩号,就构成了交点计算范围。

这里,重点讲述交点定位临界点和交点计算范围,因为这对于后面断链的处理、卵形曲线的处理、单一直线的处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交点定位临界点与交点定位桩号范围一般情况下(注意我说的是一般情况,没有断链、卵形曲线等特殊情况),交点定位临界点定义为下一交点的ZH点(或路段计算终点),当程序判定输入的桩号小于等于临界点时,就定位在了本交点上。

由于数据库程序每一条数据是将交点从小到大依次编写的,程序将顺序地从第一个临界点开始判别,因此实质上程序是判别当输入桩号大于前一临界桩号、小于等于本临界桩号时(这个范围称为交点定位桩号范围),才定位在本交点上。

因此,交点定位桩号范围一般是从本交点的ZH点到下一交点的ZH点,鉴于可能出现两曲线之间的直线段为0的复曲线,在输入定位桩号定位计算交点时,最好取交点曲线上的任一桩号。

2.交点计算范围所谓交点计算范围,是指利用当前的交点数据,可有效地计算出中桩坐标的桩号范围。

可以容易地得知,一般情况下,交点计算范围包括本交点的平曲线,以及本平曲线之前和之后的直线段(如果有的话)。

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交点计算范围的定义,相邻两交点曲线间若存在直线段,则该直线段则成为相邻两交点的重复计算范围,即既可在前一交点内计算,也可在后一交点内计算,并且均可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定义了交点计算范围,当输入的桩号超过此范围时,程序会提示“KP OUT”,表示桩号超出范围,提示使用者注意。

因此,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和设定交点计算范围,以免到了现场计算出错还不知道,切记切记。

三、断链的处理现在终于回到了正题,讲述ROAD-2程序进行断链的处理与计算,这实在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没法讲断链的处理。

1.有断链时的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范围当存在断链时(这是特殊情况,不再是一般情况),交点定位临界桩号就有了一点小小变化。

断链之前的那个交点的定位临界点就不应选择下一交点的ZH点,而应选择断链点的桩号。

什么,断链点有两个桩号?废话,当然用等号前面的那个桩号了!而交点的计算范围,则不再遵循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的规定,而改为:(1)对于断链点之前的交点,交点计算范围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断链点结束(桩号为改线桩号,即等式之前的那个桩号);(2)对于断链点之后的交点,交点计算范围则从断链点开始(桩号为老桩号,即等式之后的那个桩号),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

如此,数据库子程序的编写就OK了,当然,这还只是断链处理过程中第一个注意事项,重要的还在后面的程序操作上。

2.工程实例(感谢校友曾令武提供工程实例)根据某高速公路的直曲表,在13公里范围内有一长链和一短链两个断链,非常典型,就用它了。

.直曲表太大,只好拆成两半,不然字就看不清了,请各位见谅。

3.数据库文件ROAD-DATA2的编写编写数据之前,我们先仔细看一下,容易看出,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 112+900.001在JD59和JD60之间的直线段内,而第二个断链点K125+309.227 = K125+320.001在JD65和JD66之间的直线段内。

因只研讨断链,我们只编写了这四个交点的数据(省略了中间六个交点的数据),编写时为操作方便采用了简化坐标和简化桩号。

数据库子程序中,红色字体均是断链相关的桩号,编写时一定要结合前面的讲述编写准确。

计算时,记得要把ROAD-2程序第二行调用的数据库子程序名称改为“ROAD-DATA2”。

4.验证与应用示例首先看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112+900.001,既然这两个桩号表示的是同一个点,那么计算出来的平面坐标应该相等,我们用计算器算一下看,先算等式左边的桩号K112+943.305,它应该在JD59的计算范围内。

退出程序,再次执行,计算等式右边的桩号K112+900.001,它应该在JD60的计算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