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原理

合集下载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
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传动装置,其工作原理是依靠旋转齿轮间的啮合来实现液体的吸入、隔离和压缩等功能。

其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寿命长,广泛应用于各种液压系统中,特别是用于高压或高粘度介质的输送。

齿轮泵的主要部件包括齿轮、泵体、撑铁和密封件等。

其中,齿轮是齿轮泵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两个或多个轮齿啮合而成。

一个齿轮是主动齿轮,另一个齿轮是从动齿轮,它们都被安装在泵体内的定位架上,通过轴承支撑,并由驱动装置(通常是电机)传动主动齿轮进行旋转。

当主动齿轮开始旋转时,从动齿轮也开始跟随旋转,两个齿轮之间的齿槽逐渐变小,从而产生负压,使液体被吸入齿轮泵中。

随着齿轮旋转的进行,齿轮之间的空间逐渐变小,所以被吸入的液体就被压缩和封闭在齿槽之间,从而形成压力,向泵口排出。

泵体中的密封件起着包裹液体的作用,通过减小泄漏口来维持液压系统的压力。

撑铁可以保证齿轮泵在高速运转时稳定运行。

齿轮泵的型号可以根据齿轮形状、流体性质和使用要求等方面来分类。

例如,在齿轮的类型方面,可以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在流体性质方面,可以分为一般用途齿轮泵和黏性流体齿轮泵。

在使用要求方面,可以分为低噪音齿轮泵、高流量齿轮泵、高压齿轮泵等。

总之,齿轮泵是一种简单、可靠、高效的液压传动装置,具有压力高、流量大、耐磨损、寿命长等优点。

由于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液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齿轮泵参数及原理

齿轮泵参数及原理

齿轮泵参数及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正向位移泵,主要由齿轮、端盖、轴承、轴等部
件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齿轮的旋转运动,在齿轮与齿轮、齿轮与泵
体之间形成密闭工作腔,完成液体的吸入、压缩和排出。

齿轮泵的主要参数包括:
1.齿轮直径:决定泵的流量和扬程大小。

2.齿数和齿形:齿数越多,泵流量越大,反之扬程越大;齿形会影响
泵的效率和噪音。

3.转速:齿轮泵的输出量随着转速增加而增加。

4.接口类型:根据泵的安装环境和工作条件的不同,可以有内齿轮泵、外齿轮泵、进口呈直角等接口类型。

5.用途:不同的齿轮泵适用于不同的液体类型和工作环境,可用于输
送各种液体介质,如水、油、溶剂、化工介质等。

总之,齿轮泵的参数与使用环境、液体介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选择
合适的齿轮泵能够更好地满足工程需求。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传动装置,其原理基于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在齿廓间形成密封腔,通过齿轮的旋转将介质吸入腔体并压缩排出。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吸入阶段:当齿轮泵的正齿轮(驱动齿轮)旋转时,负齿轮(从动齿轮)也随之旋转。

随着驱动齿轮的旋转,吸入腔体逐渐形成,因为驱动齿轮的齿廓与从动齿轮齿廓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将介质吸入腔体。

2. 排出阶段: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腔体逐渐闭合,从动齿轮的齿廓将介质压缩并排出腔体。

由于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关系,介质被逼入到两齿轮的齿廓间,随着两齿轮间状态的变化,介质被压缩并排出。

3. 密封阶段:在齿轮的旋转过程中,由于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其齿廓间形成的密封腔起到了防止介质回流的作用。

这样,介质只能被吸入和排出的方向。

4. 润滑阶段:为了保证齿轮泵的正常工作,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介质一般需要加入到齿轮泵的密封腔,以减少齿轮之间的磨损,并起到密封的作用。

总结起来,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利用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在齿廓间形成密封腔,通过齿轮的旋转来吸入介质并压缩排出。

这种工作原理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传递流量大,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油田抽油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齿轮泵原理及工作图解A

齿轮泵原理及工作图解A

▪ 困油现象的危害 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油液受挤压, 导
致压力冲击和油液发热,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引起汽 蚀和噪声。
卸荷措施 在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开设卸荷槽的原则 两槽间距a为最小闭死容积,而使闭 死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 吸油腔相通。
内啮合齿轮泵
工作原理 一对相互啮合 的小齿轮和内齿轮与侧板 所围成的密闭容积被齿啮 合线分割成两部分,当传 动轴带动小齿轮旋转时, 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密闭 容积增大,为吸油腔;轮 齿进入啮合的一侧密闭容 积减小,为压油腔。
▪ 齿谷内的油液由吸油区的低压
逐步增压到压油区的高压。作 用在齿轮轴上液压径向力和轮
齿啮合力的合力 F = K p B De K为系数,对主动齿轮K=0.75; 对从动齿轮K=0.85。
▪ 液压径向力的平衡措施之一:通过在
盖板上开设平衡槽,使它们分别与低、高 压腔相通,产生一个与液压径向力平衡的 作用。
泵体
前后盖板
长短轴
▪ 工作原理 (动画)
两啮合的轮齿将泵体、前 后盖板和齿轮包围的密闭 容积分成两部分,轮齿进 入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减 小,经压油口排油,退出 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增大, 经吸油口吸油。
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公式
V = 2πz m 2 B
z — 齿数,m — 齿轮模数,B — 齿宽
▪ 齿轮泵存在端面泄漏、径向
泄漏和轮齿啮合处泄漏。
▪ 端面泄漏占80%—85%。 ▪ 端面间隙补偿采用静压平衡
措施:在齿轮和盖板之间增 加一个补偿零件,如浮动轴 套或浮动侧板,在浮动零件 的背面引入压力油,让作用 在背面的液压力稍大于正面 的液压力,其差值由一层很 薄的油膜承受。

齿 轮 泵

齿 轮 泵
液压与气动
11
3. 径向力不平衡
▪ 液压径向力的平衡措 施之一:通过在盖板 上开设平衡槽,使它 们分别与低、高压腔 相通,产生一个与液 压径向力平衡的作用。
▪ 平衡径向力的措施
都是以增加径向泄漏 为代价。
液压与气动

1.4 内啮合齿轮泵
• 工作原理 一对相互啮合的小齿轮和内齿轮与
侧板所围成的密闭容积被齿啮合线分割成两部 分,当传动轴带动小齿轮旋转时,轮齿脱开啮 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增大,为吸油腔;轮齿进入 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减小,为压油腔。 • 特点 无困油现象 流量脉动小,噪声低
致压力冲击和油液发热,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会引起汽 蚀和噪声。 • 卸荷措施 在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 开设卸荷槽的原则 两槽间距a为最小闭死容积,而使闭 死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 吸油腔相液压通与。气动
8
2.泄漏与间隙补偿措施
▪ 齿轮泵存在端面泄漏、
径向泄漏和轮齿啮合 处泄漏。
液压与气动
13
螺杆泵
• 工作原理 相互啮合的 螺杆与壳体之间形成多 个密闭容积,每个密闭 容积为一级。当传动轴 带动主螺杆顺时针旋转 时,左端密闭容积逐渐 形成,容积增大为吸油 腔;右端密闭容积逐渐 消失,容积减小为压油 腔。
• 特点 流量均匀,噪声 低;自吸性能好。
液压与气动
14
液压与气动
• 齿轮节圆直径一定 时,为增大泵的排 量,应增大模数, 减小齿数。
液压与气动
5
1.2 齿轮泵的输油量计算 • 齿轮泵的瞬时理论
流量是脉动的,这 是齿轮泵产生噪声 的主要根源。为减 少脉动,可同轴安 装两套齿轮,每套 齿轮之间错开半个 齿距,组成共压油 口和吸油口的两个 分离的齿轮泵。

齿轮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齿轮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齿轮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如下:
一、结构特点:
1. 齿轮泵主要由外齿轮、内齿轮、泵壳等部件组成。

外齿轮和内齿轮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来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2. 外齿轮和内齿轮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 泵壳采用优质铸铁或铸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刚性。

4. 齿轮泵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安装空间有限的场合。

5. 齿轮泵的工作稳定可靠,噪音低,寿命长。

二、工作原理:
1. 吸入阶段:当齿轮泵开始工作时,外齿轮和内齿轮开始旋转。

在齿与齿之间的啮合区域,液体被吸入泵的内部。

2. 排出阶段:随着齿轮继续旋转,液体被推入泵的出口,完成一次排出过程。

3. 密封阶段:在齿轮的啮合区域,通过齿轮和泵壳之间的密封装置,实现液体在吸入和排出过程中的密封,避免泄漏。

4. 循环阶段:齿轮泵通过不断的旋转运动,实现液体的连续吸入和排出,形成循环供液。

5. 流量调节:通过调整齿轮泵的转速或改变齿轮的尺寸,可以实现对流量的调节。

总结起来,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外齿轮和内齿轮的旋转运动,使液体在吸入和排出过程中实现连续循环供液。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包括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稳定可靠、噪音低、寿命长等。

齿轮泵由于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液压系统、农业机械、建筑机械、船舶等设备中。

它能够提供稳定的流量和压力,满足各种工况下的液压动力需求。

齿轮泵有关知识

齿轮泵有关知识

齿轮泵学习资料一.概述齿轮泵是机器润滑、供油(或其它液体)系统中的一个部件。

其体积小,要求传动平稳,保证供油,不能有渗漏。

它也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一般做成定量泵。

二.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当一对齿轮在泵体内做啮合传动时,啮合区前边空间的压力降低而产生局部真空,油池内的油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油泵低压区内的进油口,随着齿轮的传动,齿槽中的油不断被带至后边的出油口把油压出,从而提高油的压力,送至机器中需要润滑的部位。

主动齿轮通过轴端的皮带轮与动力(如电动机)相连接,为了防止油沿主动齿轮轴外渗,用密封填料、填料压盖、螺钉组成一套密封装置。

一般齿轮泵有两条装配线,一条是传动装配线,一条是从动装配线。

装配线上是一对啮合齿轮,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根圆直径与轴径相差较小,因此和轴均做成一体,叫齿轮轴。

泵体与泵盖间采用毛毡纸垫密封,两零件之间采用两销钉定位,以便安装。

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

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

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

三.齿轮泵的分类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分别以内、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1.外啮合齿轮泵齿轮泵工作原理很简单,外齿轮泵就是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两个齿轮参数相同,在一个泵体内做旋转运动。

在这个壳体内部形成类似一个“8”字形的工作区,齿轮的外径和两侧都与壳体紧密配合,传送介质从进油口进入,随着齿轮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从出油口排出,最后将介质的压力转化成机械能进行做功。

以下是四张为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图: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它利用齿轮间的啮合关系实现液体的输送。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物理啮合:齿轮泵由两个或多个啮合的齿轮组成,其中一个齿轮作为传动轴,另一个齿轮则通过传动轴而转动。

两个齿轮的齿形和啮合尺寸必须相互匹配,以确保它们能够完全物理上啮合。

2. 吸入过程:当齿轮泵的传动轴开始旋转时,齿轮中的空隙会形成一个负压区域。

此时,由于压力差的存在,液体会被吸入齿轮间的空隙中。

3. 输送过程:随着传动轴的旋转,吸入液体被推入到齿轮间的密封区域。

由于齿轮的旋转,液体在密封区域中被压缩和封闭。

4. 排出过程:当齿轮继续旋转时,密封区域中的液体将被推向泵的出口。

此时,齿轮之间的密封区域逐渐变大,液体会被迫排出齿轮泵。

需要注意的是,齿轮泵的运转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润滑,以减少齿轮的磨损和摩擦力。

通常会在泵体内加入合适的润滑剂来满足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齿轮泵通过齿轮的物理啮合和旋转运动来实现液体的吸入、输送和排出。

其简单而可靠的原理使得齿轮泵在工程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bb-b齿轮泵工作原理

bb-b齿轮泵工作原理

bb-b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它通过齿轮的旋转来实现
液体的输送。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原理概述,齿轮泵由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通常为一对
外啮合齿轮或内啮合齿轮。

液体通过齿轮间的吸入口进入泵腔,随
着齿轮的旋转,液体被挤压至排出口,完成液体的输送。

2. 吸入阶段,当齿轮泵旋转时,齿轮之间形成一个低压区域,
液体被吸入泵腔。

在外啮合齿轮泵中,液体从泵的吸入口进入泵腔;在内啮合齿轮泵中,液体则从泵腔外部的吸入口进入。

3. 排出阶段,随着齿轮的旋转,液体被挤压至泵腔的排出口。

液体在齿轮之间被挤压,压力增加,从而通过排出口排出。

4. 密封作用,齿轮泵的密封性较好,因为齿轮啮合的间隙小,
液体难以从齿轮间泄漏。

5. 优点与缺点,齿轮泵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齿轮的
啮合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噪音,同时对液体的脉动性较大,因此在
一些对流体流动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可能不太适用。

总的来说,齿轮泵通过齿轮的旋转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其工作原理简单清晰,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增加吸入困难,齿根处P降低,可能析出气体,导致Q减小, 造成振动和产生噪声,甚至使泵无法工作。
故最大圆周速度应根据所输油的粘度而予以限制,
最大圆周速度不超过5~6m/s, 最高转速一般在3000r/min左右。
加大齿宽会使径向力增大,齿面接触线加长,不易保 持良好的密封。
减少齿数虽可使齿间V加大而Q增加,但会使Q的不 均匀度加重。
齿轮4空套在从动轴上
以补偿制造、安装时出现的误差 具有一定的自整位能力
齿轮两端面有配合良好的盖板 泵轴装在单列向心球轴承上。 在泵体和端盖之间垫有纸垫16
纸垫厚度可改变齿轮端面与盖板之间的轴向间隙。
图2—5 外啮合齿轮泵
6 典型结构-外啮合齿轮泵
防超过额定Pd,装设有安全阀 (safety valve)
却条件。
按额定排出压力pH高低可分为:
低压齿轮泵(pH ≤2.5MPa); 中压齿轮泵(pH =2.5~8MPa) 高压齿轮泵(pH ≥8MPa)。
4 齿轮泵的特点
4.流量连续,有脉动
外啮合齿轮泵σQ在11%~27%范围内,噪声较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越少, σQ越大
内齿轮泵σQ较小,约为1%一3%,噪声也较小。
滑油泵 驳油泵 液压传动中的供油泵
由于齿轮泵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又不易 损坏,因而已开发了高压齿轮泵。如:
液压泵。
6 典型结构-外啮合齿轮泵
有直齿、斜齿、人字齿等几种齿轮,一般采用 渐开线齿形。见下图
主动和从动齿轮是由右和左螺旋齿轮拼成的入字齿轮
既能承受较大负荷,又可避免产生轴向推力。
The power absorbed is lower and is constant, whereas a gland excessively tightened causes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power absorbed.

齿轮泵原理结构

齿轮泵原理结构

齿轮泵原理结构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它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液体的输送和增压。

齿轮泵的原理结构十分简单,主要由齿轮、泵壳、进出口阀和密封件等组成。

一、齿轮的作用齿轮是齿轮泵的核心部件,它通过啮合来实现液体的输送。

齿轮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其中一个为驱动齿轮,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通过传动装置(如电机、发动机等)提供的动力来带动从动齿轮旋转。

当齿轮旋转时,齿轮之间的啮合空隙会随着齿轮的转动而逐渐变大和变小,使液体在齿间被吸入和压出。

二、泵壳的结构泵壳是齿轮泵的外壳,它起到容纳齿轮和液体的作用。

泵壳通常由两个相互连接的部分组成,上部为进液腔,下部为出液腔。

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通过齿轮的啮合空隙相互隔离,使液体只能从进液腔经过齿轮的压力作用下被挤出到出液腔中。

三、进出口阀的作用进出口阀是齿轮泵的关键部件,它控制液体的进出。

进口阀位于进液腔,出口阀位于出液腔。

当进口阀打开时,液体可以从外部通过进口管道进入进液腔;当出口阀打开时,液体可以从出液腔通过出口管道流出。

进口阀和出口阀通常采用球阀或蝶阀等形式,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液体的进出。

四、密封件的重要性密封件是齿轮泵的关键部件,它起到密封齿轮和泵壳的作用。

由于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压力,因此密封件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液体泄漏。

常见的密封件有O型圈、油封等,它们能够有效地防止液体泄漏,并提高齿轮泵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齿轮泵的原理结构主要包括齿轮、泵壳、进出口阀和密封件等部件。

齿轮通过啮合来实现液体的输送,泵壳起到容纳齿轮和液体的作用,进出口阀控制液体的进出,密封件确保齿轮泵的密封性能。

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平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机装备、船舶、军工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液体性质选择合适的齿轮泵,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齿轮泵

齿轮泵

在部分时间内相邻两对齿会同时处于啮合状态, 形成一个封闭空间,使一部分油液困在其中,
而这封闭空间的容积又将随着齿轮的转动而变化 (先缩小,然后增大),从而产生困油现象。
9
齿轮泵困油
★1) 产生原因:ε> 1,构成闭死容积Vb,Vb由 大→小,p↑↑,油液发热,轴承磨损;Vb由 小→大,p↓↓,汽蚀、噪声、振动、金属表 面剥蚀。 ★2) 危害:影响工作、缩短寿命
齿轮泵
1
目录
一.齿轮泵工作原理 二.齿轮泵的机构和参数特性 三.内啮合齿轮泵 四.高压油泵 五.常见故障分析
2
一.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分类
按啮合形式 外啮合 内啮合 渐开线 摆线 直齿 斜齿 人字齿
分类
按齿廓曲线
按齿向线
3
一.齿轮泵工作原理
外啮合式
4
一.齿轮泵工作原理
内啮合式
5
一.齿轮泵工作原理
按额定排出压力pH高低可分为:
低压齿轮泵(pH ≤2.5MPa); 中压齿轮泵(pH =2.5~8MPa)
高压齿轮泵(pH ≥8MPa)。
29
五、常见故障分析
(1)不能排油或流量不足
不能建立足够大的吸入真空度的原因:
泵内间隙过大,新泵及拆修过的齿轮表面未浇油,难自吸; 泵n过低、反转或卡阻 吸入管漏气或吸口露出液面。
齿顶和泵体内侧的径向间隙
轮齿的啮合线 这些漏泄量约占总漏泄量的70%~80%,
漏泄量的大小是与间隙值的立方成正比,故密封间隙特别是轴 向间隙对泵的ηv影响甚大。
2.排出压力
漏泄量与间隙两端的压差成正比。 内漏较多,在排P升高时,Q的下降要比往复泵大
3.吸入压力
吸入真空度增加时,气体析出量增加, ηv亦将降低。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齿轮泵的结构是很简单的,即它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两个尺寸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

来自于挤出机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

在术语上讲,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

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排除了。

由于齿的不断啮合,这一现象就连续在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

随着驱动轴的不间断地旋转,泵也就不间断地排出流体。

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

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

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

对于粘度或密度在工艺中有变化的流体,这种泵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如果有一个阻尼器,比如在排出口侧放一个滤网或一个限制器,泵则会推动流体通过它们。

如果这个阻尼器在工作中变化,亦即如果滤网变脏、堵塞了,或限制器的背压升高了,则泵仍将保持恒定的流量,直至达到装置中最弱的部件的机械极限(通常装有一个扭矩限制器)。

对于一台泵的转速,实际上是有限制的,这主要取决于工艺流体,如果传送的是油类,泵则能以很高的速度转动,但当流体是一种高粘度的聚合物熔体时,这种限制就会大幅度降低。

推动高粘流体进入吸入口一侧的两齿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一空间没有填充满,则泵就不能排出准确的流量,所以PV值(压力×流速)也是另外一个限制因素,而且是一个工艺变量。

由于这些限制,齿轮泵制造商将提供一系列产品,即不同的规格及排量(每转一周所排出的量)。

齿轮泵操作流程步骤

齿轮泵操作流程步骤

齿轮泵操作流程步骤齿轮泵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极为广泛,通常被用来输送黏性较大的液体,如润滑油等。

今天主要介绍一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程,对该类型泵做一个初步认识理解。

一、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是由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在相互啮合过程中引起工作容积的变化来输送液体,如下图所示。

齿轮安装在泵壳内,两个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各自的轴上,其中一个为主动齿轮,与原动机轴相连;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当主动齿轮旋转带动从动齿轮跟着旋转时,液体受到齿轮的拨动,吸入管中的液体分两路沿齿槽与泵壳体内壁围成的空间,随着齿轮的旋转被强行带至压出管。

齿轮的啮合处把吸入管的低压区与压出管的高压区隔开,使液体不致倒流,起到密封的作用。

齿轮顶部与壳体间的间隙很小,约为0.1mm,能够阻止液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泄漏。

由于齿轮高速旋转,每转过一个齿,就有一部分液体排出,所以齿轮泵的排液量比较均匀。

二、齿轮泵的特点齿轮泵的特点是流量均匀,尺寸小而轻便,结构简单紧凑,紧固耐用,维护保养方便,流量小压力高,适用于输送黏性较大的液体,如润滑油、燃烧油,可作润滑油泵、燃油泵、输油泵和液压传动装置中的液压泵,温度一般不超过70℃,流量范围通常为0.045~30m3/h,压力范围通常为0.7~20MPa,工作转速通常为1200~4000r/min。

齿轮泵不宜输送黏性低的液体,如水、汽油等,不宜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

三、齿轮泵的安全操作规程1. 启动前①检查工艺流程是否正确;②齿轮泵周围是否存在妨碍运行的物品;③检查联轴器保护罩、地脚等螺栓是否紧固,有无松动;④轴承箱是否有充足的润滑油,油位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⑤按齿轮泵的用途及工作性质,选配好适当的压力表;⑥有轴瓦冷却水及轴封水的齿轮泵应保持水路畅通;⑦检查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电机接线及静电接地是否正常。

2. 启动①打开齿轮泵的入口阀门;②打开齿轮泵的放空阀,排除齿轮泵内气体后关闭;③打开齿轮泵的出口阀;④启动电机,观察齿轮泵运转方向是否正常,有无异音;⑤检查轴封泄漏情况,正常时填料密封泄漏应10~20滴/分,且没有发热现象;机械密封泄露应小于8滴/分;⑥齿轮泵出口压力应在规定范围内⑦齿轮泵的振动,详见产品说明书;⑧齿轮泵的轴窜量不超过2~4mm(多段齿轮泵);⑨检查电机轴承处温度≤80℃3. 运行①压力指示稳定,压力波动在规定范围内;②齿轮泵壳内和轴承应无异常声音,润滑良好,油位在规定范围内;③电机电流在铭牌规定范围内;④轴瓦冷却水及轴封水应畅通,无漏水现象,盘根(填料密封)滴水应正常;⑤按时记录好运行数据,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切泵检查4. 停车①切断电源停运电机;②逐渐关闭出口阀门;③待齿轮泵停止运转后,关闭齿轮泵的入口阀门;④如长期停车,应将泵内液体排尽。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处理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处理
-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处理

体积小,工作可靠,成本低,抗污染力强, 便于维修使用。但它的容积效率较低,齿轮承受 的径向力不易平衡,不能变量,所以主要用于中 低压系统。
-
二、齿轮泵工作原理
依靠离心力来输送物料的, 齿轮泵的概念是很简单的,即 它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两个尺寸 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 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 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 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 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来自于 挤出机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 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 ,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 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
• 所以齿轮泵的工作过程中,只要两齿轮的旋转方向不变, 吸油,压油腔即能确定。
-
-
三、齿轮泵的分类
外啮合
内啮合
-
四、齿轮泵的组成
组成: 前、后泵盖,泵体,一对齿数、 模数、齿形完全相 同的渐开线外啮合。
端盖 壳体
-
五、齿轮泵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
5.1齿轮泵产生振动与噪声的原因与排除
1、吸入空气 • (1)齿轮泵的泵体与两侧端盖为直接接触的硬密封,若接触面的平面度达不
-
• 进油过程:当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右侧吸油腔由于相 互啮合的轮齿逐渐脱开,密封空间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 空,因此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吸入吸油腔 ,将齿间槽充满,并随着齿轮的旋转,把油液带到左侧的 压油腔内。
• 压油过程:在压油腔一侧,由于轮齿在这里逐渐进入啮合 ,密封工作容积不断减小,油就被压了出去。
-
2、机械原因 (1)泵与联轴器的连接因不合规定要求而产生振动及噪声。应按规定要
求调整联轴器。 (2)因油中污物进入泵内导致齿轮等部件磨损拉伤而产生噪声。应更换

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按工作原理分可分为:容积式泵、转子泵、增压式泵三种。

齿轮泵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流量和扬程。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出口输出的液体量,一般采纳体积流量,用Q表示,而扬程是单位重量输送液体从泵入口至出口的能量增量,用H表示,每一台泵都有特定的特性曲线,由泵制造厂提供。

通常在工厂给出的特性曲线上还标明推举使用的性能区段,称为该泵的工作范围。

齿轮泵是受原动机控制,驱使介质运动,是将原动机输出的能量转换为介质压力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齿轮泵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齿轮泵工作原理是由两个齿轮互相啮合在一起而构成的。

它是依靠齿轮的轮齿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它属于回转泵,也可以认为属于容积泵。

齿轮泵的种类较多。

按啮合方式可以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按轮齿的齿形可分为正齿轮泵、斜齿轮泵和人字齿轮泵等。

2齿轮泵齿轮硬度高的问题齿轮泵的齿轮怎么处理?硬度高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下齿轮泵硬度是怎样处理的:齿轮泵的齿轮在工做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惫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干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齿轮泵的齿轮淬火原理: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四周即产生交变磁场。

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工件内产生封闭的感应电流──涡流。

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工件表层电流密度很高,向内逐渐小,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工件表层高发度电流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表层的温度升高,即实现表面加热。

电流频率越高,工件表层与内部的电流密度差则越大,加热层越薄。

在加热层温度超过钢的临界点温度后迅速冷却,即可实现表面淬火。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短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短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短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两个尺寸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

来自于挤出机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

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

齿轮泵由一个独立的电机驱动,可有效地阻断上游的压力脉动及流量波动。

在齿轮泵出口处的压力脉动可以控制在1%以内。

在挤出生产线上采用一台齿轮泵,可以提高流量输出速度,减少物料在挤出机内的剪切及驻留时间。

扩展资料一、齿轮泵工作特点: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工艺性好、价格便宜、自吸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转速范围大、能耐冲击性负载,维护方便、工作可靠。

缺点:径向力不平衡、流动脉动大、噪声大、效率低,零件的互换性差,磨损后不易修复,不能做变量泵用。

二、使用齿轮泵注意事项:1、使用齿轮泵的过程中要经常加脂,润滑脂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必须注意添换,其次保持好轴承处的清洁。

2、使用或者是使用完的情况下要把电动抽油泵放在比较干燥,没有腐蚀性,比较洁净的环境之中去。

3、齿轮泵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并且维修,应该注意检查电动油桶查看里面的电源线;内接线,插头,开关是不是还能正常的使用;轴承的零部件是否有没有损坏的地方等等一些。

4、应保存好齿轮泵上的每一个零部件,在拆检齿轮泵的过程中,应该保存好每一个零部件,并且保持洁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齿轮泵2.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都是什么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装在泵体内。

齿轮两端面靠端盖密封。

壳体、端盖和齿轮的各个齿间槽这三者形成密封的工作容积,当齿轮旋转时,右侧吸油腔的牙齿逐渐分离,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过吸油管进入吸油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缸体 2-偏心轮 3-柱塞 4-弹簧 5-吸油阀 6-排油阀 A-偏心轮左死点 B-偏心轮右死点
泵工作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有一个密闭、变化的空间 使吸、压油正常进行的装置:吸油阀、
排油阀
必须有(足够克服阻力、从而使油进入阀腔的) 足够大的压差
泵分类
外啮合齿轮泵 齿轮泵 内啮合齿轮泵 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液压泵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可变量 轴向柱塞泵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可变量 柱塞泵 回转式径向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 卧式径向柱塞泵 螺杆泵
4
一、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图
压油
2
吸油
图 3-10 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图
1-转子 2-定子 3-叶片 4-壳体
单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征
定子内表面 径向不平衡力 叶片布置
1
2 二、双作用叶片泵 3 4
R r
图3-1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图
1-定子 2-转子 3-叶片 4-壳体
双作用叶片泵的几个主要问题

2z tg

4z
(当z为奇数 )


tg (当z为偶数) z 2z

流量不均匀系数 与柱塞数z的关系
z
δ (% )
3 14
4
5
4.9 8
6
7
2.5 3
8
9
1.5 3
10 11 12 13
1.0 2 0.7 3
32. 5
13. 9
7.8
5.0
3.4 5
16
17 18 19 20
Cy型轴向柱塞泵原理图
R R
1
′ 斜盘
2
图3-17 滑靴的静压支承机构工作情况
2、缸体结构
图 3-18 缸体
3、配油盘结构
n
m
图3-18
定量配油盘
2
0
变量泵配油盘结构 柱塞孔左止点位置
2
1
3
A-A
过渡区阻尼孔 A
0
1
4
3
0
2
2
柱塞孔右止点位置 a
过渡区盲孔 A
图3-20 变量泵配油盘
2 2 2 2
1
第三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齿轮泵 第三节 叶片泵 第四节 轴向柱塞泵 第五节 内曲线低速大扭矩马达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姚林晓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作原理 二、液压泵、液压马达的分类 三、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基本参数
1
6
O
A 2 B 3 4 5
图3-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
Q QtV Qt nq
液压泵的功率和效率

(1)输入功率 Pi
pQ

P0 (2)效率 Pi
V m
Q Qt Q Q V 1 Qt Qt Qt
Tt m T
液压泵理论转矩的推导
TtW pQt
W 2n
pq 从而得到: t T 2
马达分类
齿轮马达 高速小转矩马达叶片马达 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可变速 轴向柱塞马达 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可变速 内曲线马达可变速 液压马达 径向柱塞马达曲轴连杆式马达可变速 低速大转矩马达 静力平衡式马达可变速 径向钢球 内曲线马达可变速 中速中转矩马达轴向马达 摆线转子马达
15 14 13 12 11 10
9
21 8
22
1
2
3 4
5 6
7
图3-16
CY型轴向柱塞
1-中间泵体 2-缸外大轴承 3-滑靴 4-柱塞 5-缸体 6-定位销 7-前泵体 8-轴承 9-传动轴 10-配流盘 11-中心弹簧 12-内套筒 13-外套筒 14-刚球 15-回程盘
1、滑靴斜盘结构
h
Ag f ˊ
1 2 3 4 5 h
h max
A1 A 2 A 3 B1 B 2 C3 D3 C D C1 2 D1 2 B3
恒功率变量机构
6
g f e
(b)恒功率变量泵特性曲线图
d
7 8 9
10 a
b
M
c b
(a)结构图
(c)原理图
图3-22
恒功率变量机构
1-限位螺钉 2-弹簧调节螺钉 3-弹簧盘推杆 4-外弹簧 5-内弹簧 6-伺服阀芯 7-变量活塞 8-拨销 9-变量头壳体 10-斜盘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职能符号 (国家及ISO标准)
特 性分类 单向定量 双向定 量 单向变 量 双向变 量
液压泵
液压马达
图3-34
(一)液压泵

1、压力 p (工作压力、额定压力、最 大压力) 2、排量 q、流量 Q 3、液压泵的功率W和效率 4、转速 n 5、自吸能力
流量公式

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的措施
轴套 轴套
{
g d
{
f=
=
2 m
1
g
图3-8 轴向间隙补偿原理
四、齿轮液压马达
工作原理 结构特点
3
工作原理图
2 1 1′
1
3′
4′
2′
2
图3-9 齿轮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叶片泵
一、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二、双作用叶片泵 三、叶片马达

1
2
3
B-B 10 11 12 b 二 a 13 14 4 3 2 A 1 a b 9 A 8 7 6 5 b a
A-A B a
四 三 五
b a
六 b 七 八 a

b B
图3-24
八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结构图
1-凸轮环 2-滚轮 3-横梁 4-柱塞 5-输出轴 6-配流轴镶套 7-刚体镶套 8-前盖 9-壳体 10-后盖 11-螺堵 12-配油轴 13-微调凸轮 14-缸体

卸荷槽
泄漏的途径
通过齿轮啮合线处间隙 通过泵体和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
通过齿轮两侧和侧盖板间的端面间隙
径向不平 衡力分析
2 1 1
压油腔
2
2
主动
2
'
1
1
'
吸油腔
'
图3-7 齿轮泵径向受力图
齿轮泵的特点及应用
结构简单,价低,可靠性好,抗污染能力 强。 密闭容积变化不均匀,输出油有脉动,压 力变化不均匀。
3、功率和效率
第二节 齿轮泵
一、工作原理 二、 流量计算和流量脉动 三、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和优缺点 四、齿轮液压马达

B-B A
1
2
A-A B
3
4 5
齿轮泵的结构
13
6
7
11 8 10 12 9 B
A
图3-3 CB-B型齿轮的结构
10-滚针轴承 11-闷盖 12-定位销 13-螺钉
三、总功率变量泵
(a)机械联系的符号
(b)液压联系的符号
图3-23
总功率变量泵的液压符号
第五节
内曲线低速大扭矩马达
一、结构组成
(一)动力输出轴 (二)密封工作容积 (三)定子和配油轴 (四)力和转矩的传递机构 二、工作原理
八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 达结构图
举例:汽车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内 曲线马达
1-后盖 2-泵体 3-前盖 4-套 5-密封圈 6-输入轴 7-主动齿轮 8-轴 9-齿轮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图
三、外啮合齿轮泵的 结构特点和优缺点

(一)困油 (二)泄漏 (三)径向不平衡力 (四)齿轮泵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五)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的措施
困油现象
闭死容积的存在是产生 困油现象的条件, 闭死容积的变化则是 产生困油现象的原因。
柱塞和缸体
受力分析(参看图3-17) 材料选择

4、变量机构
手动变量机构(如图3-16所示 ) 伺服变量机构 恒功率变量机构

Ⅰ放大 1 B a Ⅰ
1
2
伺服变量机构
2
2 3 b b
c 4

(b)滑阀放大图
a 接泵出口
2
A
A
(a)原理图
(c)符号图
图3-21 手动伺服机构
1-拉杆 2-滑阀 3-阀套 4-活塞
定子内表面曲线 叶片倾角 困油问题
1 θ
2
图3-12 平衡式叶片泵叶片的倾斜方向
叶片泵配油盘三角槽结构
图 3-13
YB型叶片泵配油盘 的三角槽结构
三、叶片马达
工作原理

2 1 5 8 7 6 3 4



图3-14 叶片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轴向柱塞泵
一、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二、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典型结构 三、总功率变量泵
Qt nq
v
100
(%) 效率
液压泵的特性曲线图
m
95 90 85 80 75 70 ( =1300r/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MPa)
(二)液压马达

1、输出转矩 理论转矩 实际转矩
p q Tt 2
T0 Ttm

QV 2、转速 n q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A-A 吸油 压油
A
7

A 6 5 4 3 2 1
图 3-15 简化轴向柱塞泵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