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百度文库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管理原则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4.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实现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三、课程管理职责1.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校课程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 教务处负责课程设置、课程调整、课程评价等工作。
3. 教研室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教学研究、课程实施指导等工作。
4. 教师负责课程实施,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
5. 学生参与课程评价,提出课程改进建议。
四、课程设置与调整1. 课程设置应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方案。
2. 学校课程方案应包括课程类型、课程设置、学分要求、课程实施等。
3. 学校可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4. 课程调整应经过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审议,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课程评价1. 课程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2. 教务处负责组织课程评价工作,包括课程实施评价、课程效果评价等。
3. 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提出课程改进建议。
4. 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课程资源建设1. 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包括教材、教学辅助资料、网络资源等。
2. 教研室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整理和更新。
3.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课程管理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小学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开发与实施,确保校本课程质量。
三、管理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兴趣,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4.严格课程实施过程,确保课程目标达成。
四、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应以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资源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2.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程序:(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教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出课程开发方案。
(3)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开发方案进行评审,确定课程开发项目。
(4)教师根据评审意见,对课程开发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学校对课程开发项目进行审批,正式立项。
3.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内容:(1)课程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2)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
(3)课程实施方法多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课程评价科学,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五、课程实施1.学校应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师配备等事项。
2.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3.学校应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达成。
六、课程评价1.学校应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开发、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课程目标达成度。
(2)课程内容质量。
(3)课程实施效果。
(4)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三篇)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通过制定各项规定和政策,管理和监督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方面的工作。
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课程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方法和措施、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学校课程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基本概念课程管理,指的是学校通过科学组织、筹划、安排、实施、监督和评价的方式,对学校的课程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它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定期的监督与评估等。
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有效的课程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使其与教育目标相匹配。
通过课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2. 原则: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合理性、灵活性、综合性和有效性。
首先,科学性是指课程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知识。
其次,合理性是指课程管理要根据教育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灵活性是指课程管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
综合性是指课程管理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保证课程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最后,有效性是指课程管理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三、方法和措施1. 制定课程计划:学校应根据教育改革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应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及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学校国家级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国家级课程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完善学校国家级课程管理体系,确保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等环节规范有序。
2. 提高国家级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管理职责1. 学校教务处负责国家级课程的管理工作,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师资培训、教学资源、教学质量评价等。
2. 教研室负责国家级课程的教学研究、教学研讨、教学指导等工作。
3. 教师个人负责国家级课程的教学实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1.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国家级课程设置方案。
2. 教务处根据课程设置方案,编制国家级课程教学计划,报学校批准后实施。
3.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报教研室审核。
五、师资培训与教学资源1. 学校定期组织国家级课程教师参加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务处积极引进和开发国家级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3. 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实施与评价考核1. 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 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对国家级课程教学进行指导。
3.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国家级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
4. 教师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监督与问责1. 学校成立国家级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本制度实施情况。
2. 教务处对国家级课程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学校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学生课程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学生课程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学生课程安排1. 学生应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合理安排自己的课程学习时间,不能随意缺课或迟到早退。
2. 学生在选课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不得随意退选或更换课程。
3. 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校的课程安排,不能擅自更改课程的学习顺序或时间。
第三章学生课程管理1. 学生应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的内容,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保证学习效果。
2. 学生应遵守每门课程的规定,听从老师的指导和安排,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考试。
3. 学生不得在课堂上打瞌睡、看手机、聊天等影响学习的行为。
第四章学生课程评估1. 学生应以学习为重,积极参加每门课程的测验、考试和评价活动,提高学业成绩。
2. 学生要按时完成每门课程的作业和实习任务,参加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评价活动。
3.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得造假或贿赂,要树立诚信意识,遵守学术规范。
第五章学生课程奖惩管理1.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如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积极参与活动等,将受到奖励。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如作弊、缺勤、违纪等,将受到惩罚,甚至取消学分。
第六章学生课程服务1. 学校将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辅导和指导,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 学校将为学生提供开展学术科研、实习实践等活动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3. 学校将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实验设备和场地,保障学习条件和环境。
第七章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疑义或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向学校相关部门咨询。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遵守本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3. 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学校所有,学生不得擅自修改或篡改。
以上为学生课程管理规章制度范本,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提高学习成绩,成为有用之才。
2024年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2024年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为了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订本制度。
1、学校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课,按上级规定使用统一的教学课本,应特别注意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同时要认真教好科技、健教、自然和艺体等科,既注重第一课堂的教学,又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全面发展和发挥个性特长很好地结合起来。
2、任何老师不得任意停课,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一天以内由学校行政决定,一天以上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各科教学既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各科教学,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全面完成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
4、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讲课,要力求用明白、准确、生动的语言,用普通话教学。
注意使用直观教具,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科技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6、教学必须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严格训练。
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要不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要求或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7、作业份量要适当,不要偏多或偏少,高年级课外作业的总时量以____小时左右为宜,中年级以半小时为宜,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对作业要认真检查和批改。
8、要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有差别,教育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对优生要加强培养,对差生要耐心辅导。
9、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改和教学中的作用,各教研组期初要制订教研计划,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期末要认真总结经验。
10、教师要积极参加教改和教学研究活动,选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11、学校的图书、仪器、电教设备要积极为教学服务。
12、考试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便于研究和改进教学工作,要努力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考试不出偏题、难题、不搞突然袭击,每学期学校只期末组织一次语、数的统一测试,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学生购买统一的复习资料或其它书籍。
小学学校课程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注重课程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实施效益;3. 强化教师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4. 坚持开放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开发第四条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要求:1. 遵守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国家课程的开齐开足;2.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 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第五条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程序: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监督;2. 开展课程需求调研,了解学生、教师和社会的需求;3. 组织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确保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实用;4. 对校本课程进行评审、筛选,形成校本课程目录;5. 对校本课程进行实施、评价和改进。
第三章课程实施与管理第六条教师应按照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认真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确保课程质量。
第七条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八条教师应加强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九条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第十条学校应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管理,确保课程实施质量。
第四章课程评价第十一条课程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2. 全面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3. 客观公正,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第十二条课程评价包括:1. 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课程开发能力;2.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课程满意度;3. 社会评价:评价课程的社会效益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范文(4篇)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范文是为了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制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1. 准时到达课堂:学生应按时到达课堂,并站好队伍进入教室。
2. 注意课堂纪律:学生应保持安静、配合教师的教学,不得打闹、乱扔物品等行为。
3. 尊重他人: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不得侮辱、欺负他人。
4. 执行课堂规则: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活动,不得随意离席、参与其他无关活动。
5. 集中注意力:学生应保持专注,听好、看好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6. 课堂秩序:学生应保持课堂整洁,不得随意涂写、损坏桌椅等教室设施。
7. 完成课堂作业:学生应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不得擅自抄袭或求助他人。
8. 新闻教育: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可以阅读新闻,增加自己的知识。
9. 控制上课时间: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合理控制上课时间,保证教学的高效进行。
10. 妥善管理教学资料:教师应妥善保管和管理教学资料,不得私自带走或损坏。
以上是一些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的例子,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范文(2)(1)对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A.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明确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掌握重难点以及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及各章节内在联系,了解与本课程前后衔接的课程教学内容。
B.了解学生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C.认真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D.准备好补充教材、辅助教材、案例、习题和作业;作出教具、实验器具、电教器材的使用计划。
(2)任课教师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真编写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新课的重、难点,复习旧课的内容和方法,讲授新课的内容,课堂练习的内容和方法,课外作业安排,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3)教师备课以个人备课为主,在个人备课基础上重视开展集体备课。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精选3篇)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篇1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紧要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紧要的现实意义。
不但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老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学校,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肯定的差距。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学校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本领的老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不足的是老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老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本领为目标,乐观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养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
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1、大部分课程布置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依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布置,老师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1、订立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订立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老师参加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得,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老师予以表扬。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供应保障。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办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为了保证小学课程的教学正常开展,需要制定并实施常规的管理制度。
就爱阅读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希望你喜欢。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为依据,,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课程设置1、学校严格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
学校有责任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根据教育部和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三、具体要求1、改革课程功能。
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
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改革课程内容。
强化课标意识,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校与教师把握课标与执行课标的能力。
4、改革课程实施。
树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课程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紧紧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进行全课程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效,实现单位时空内效益的最大化。
5、改革课程评价。
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规范中学生的课程学习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而制定的规定。
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设置: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合理的课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2. 上课纪律:学生应准时到达教室,提前准备好课本和学习材料;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禁止打闹、嬉笑和玩手机等影响学习的行为。
3. 作业管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应适量和质量合理,学生应按时完成并经过仔细检查,作业应遵守规范格式和书写要求。
4. 课间休息: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应保持秩序,不得随意离开教室、滞留走廊或参与打闹游戏。
5. 课程评价:学校根据国家规定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价。
6. 选修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7. 课程管理责任: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应的课程管理责任,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教师应认真备课和授课,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并遵守课程管理规定。
通过制定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可以规范学生的课程学习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
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二)1. 上课时间:- 上午第一节课开始时间为8:00,下午第七节课结束时间为17:00。
- 课程表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安排进行,学生必须按时到达教室并参与上课。
2. 请假制度:- 学生如需请假,必须提前向班主任或学校请假办公室提出书面请假申请,说明请假原因和请假时间。
- 请假需经班主任或请假办公室批准,未经批准擅自离校或旷课将受到纪律处分。
3. 作业管理:- 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完成,应提前向班主任说明情况。
- 学生应自觉遵守作业纪律,不得抄袭、抄作业,否则将受到纪律处分。
4. 请假补课:- 学生请假期间所缺课程需提前向班主任申请安排补课时间。
实小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实小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范文一、绪论校本课程改革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自主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在学校发展中,校本课程改革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为了规范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改革工作,制定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就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论述,以期提供一套可行的管理制度范文。
二、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开展校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则是确保校本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具体来说,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校本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学校校本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流程,规范校本课程改革工作的步骤和要求,确保校本课程改革工作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
2. 统一管理决策:校本课程改革涉及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制定各项决策措施,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教材选用等方面的决策。
通过制度的建立,可以统一管理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3. 加强组织协调:校本课程改革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和各个层级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层级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各个部门和层级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加强组织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4. 保证资源支持:校本课程改革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支持。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可以明确资源的支持机制和配置方式,确保校本课程改革所需资源的得到保障,为校本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综上所述,建立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对于推动校本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标和原则(1)目标:明确校本课程改革的目标,包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
(2)原则:明确校本课程改革的原则,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教学,注重科技应用等。
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XXX课程管理XXX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和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落实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课程开发工作,学校特制定规章制度。
一、指导思想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和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管理目标开发学校课程,挖掘学校特色,探索学校课程教学经验,优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校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组织与实施一)成立学校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xx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构思并制订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2.制订学校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3.组织教师进行学校课程的理论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5.经常深入学校课程实施课堂,指导上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问题,帮助他们及时进行总结。
6.做好学校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二)抓好理论研究和宣传。
学校课程研究领导小组要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有关学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参加相应的学校课程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主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三)做好学校课程的管理。
1.完善学校课程的开发。
将课程开发寓于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成功地实施学校课程。
2.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学校课程,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开发学校课程的能力。
3.学校课程研究工作小组定期指导教师制定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并根据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与国家、地方课程紧密联系,明确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和技能、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范文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范文学校课程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规定和有效实施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学校课程管理规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在学校课程管理规定中,应明确规定学校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学校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规定中应明确规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还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要求,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其次,在规定中,学校应明确课程管理的责任和具体的管理措施。
学校课程管理的责任应明确到具体的管理人员,确保课程管理的权责一致。
在课程管理措施方面,可以规定学校应制定课程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标准,明确课程审核、评估和调整的程序和要求。
此外,规定还应包括课程管理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促进课程管理工作的落实。
另外,还应明确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和支持措施。
教师是课程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者,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对课程管理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课程管理规定中应明确教师的岗位要求和培训要求,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课程管理能力。
此外,可以规定学校设立专门的课程管理团队,负责协调和指导教师的课程管理工作。
总之,学校课程管理规定的制定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规定中,应明确学校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明确课程管理的责任和措施,以及明确教师的要求和支持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规定,可以促进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课程管理规定的制定工作,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学校课程管理规定的制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制定出满足实际需求的规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课程管理规定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我校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管理原则1.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适应社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3. 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
4.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课程设置与管理1.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2)适应社会需求,体现学科特色;(3)优化课程结构,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4)合理控制课程总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2. 课程调整:课程调整应经学校教学委员会批准,包括:(1)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调整;(2)课程内容的增减、顺序调整;(3)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3.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应定期进行,包括:(1)课程教学质量评估;(2)课程设置与实施效果评估;(3)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评估。
四、教学过程管理1. 教师教学: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学习:学生应积极参加课堂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教学质量。
五、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1. 教材建设:学校应鼓励教师编写优质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提高教材质量。
2. 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积极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 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六、奖励与处罚1. 奖励:对在课程建设、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处罚: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和部门,学校将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二篇)
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一、选科规定:1.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 每位学生必须选择符合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不能选择过多或过少。
3. 学生在选修课程方面,可以依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但需符合学校相关规定。
4. 学生所选课程必须在学校安排的选科时间内确定,一经确定不能更改。
二、课表安排:1.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教师资源进行课表编排。
2. 课表安排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合理分配。
3. 学校将发布每学期的课表安排,学生应准时上交课表确认单。
4. 学生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做相应调整。
三、选课变更:1. 学生选课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取消或更换,如确有特殊情况,需向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 学生如需变更选课,必须填写选课变更申请表,并经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3. 学生如有旷课情况,经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核实后,有权要求学生补课或进行必要的处罚。
四、考试评估:1. 学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要求,安排学生参加各类考试评估。
2. 学生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参加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请假。
3. 学校将根据考试成绩,进行评估和汇总,作为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
4. 学生如有违反考试规定的行为,将按照学校相关纪律处罚规定进行处理。
五、课堂纪律:1. 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按时参加课堂学习活动。
2. 学生应保持课堂安静、整洁,不得发出妨碍教学秩序的声音。
3. 学生应认真听讲,不得干扰他人学习,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
4.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不得故意破坏课堂氛围。
5. 学生应遵守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不得违反课堂纪律。
六、作业完成:1. 学生应按时完成各科课程的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和效果。
2. 学生应理解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内容,不得抄袭、代写或剽窃他人作品。
3. 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批改,及时复习和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范文(4篇)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工作,规范课程设置和实施,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校所有学生的全日制课程设置、管理和实施。
第三条学校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按照科学、系统、综合、有序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设置。
第四条学校课程管理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师资队伍的培养,完善和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定。
第五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工作机构,确保课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六条学校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全日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二)开展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三)合理安排各学科的学时,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四)根据学科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合理划分课程层次。
第七条学校的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必修课程:对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其中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
(二)选修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学习的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修。
(三)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实验、实践等形式的课程。
(四)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社会活动等。
第八条各课程的设置和调整应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学科等情况确定,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和学院(系)审批。
第九条学校应密切关注国家、地区和学科的发展需求和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课程的调整和更新。
第十条学校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互补,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第三章课程管理机构第十一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负责课程设置、安排和监督等各项工作。
第十二条课程管理机构组织人员应由学校领导和相关学科教师组成,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教育管理能力。
第十三条课程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课程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和审定。
(三)监督、检查和评估课程的实施情况,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校本课程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设置应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特色化办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特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 开放性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共同参与课程建设。
4. 优质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注重课程质量,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三、校本课程管理职责1.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3. 教研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
4. 各部门、各年级组及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确保课程质量。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2. 校本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校本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3. 校本课程评价: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定期评价,不断改进课程。
五、校本课程资源建设1. 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 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六、奖励与惩罚1. 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行为,学校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冲突,以国家政策法规为准。
学校章程_课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依据和准则。
第三条学校课程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2. 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3. 保障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4. 强化课程质量监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调整第四条学校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方案。
第五条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第六条课程调整应遵循以下程序:1. 由各学院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发展和学生需求提出课程调整建议;2. 教务处组织专家对课程调整建议进行论证;3. 学校领导审核批准后,正式实施课程调整。
第三章课程实施与教学第七条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认真备课、授课,确保教学质量。
第八条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九条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条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应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第十一条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馈第十二条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第十三条课程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课程资源与管理第十五条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优化课程资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十六条学校建立健全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确保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十七条学校鼓励教师开发、引进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二、课程设置
1、学校严格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
本课程。
学校有责任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
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
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三、具体要求
1、改革课程功能。
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
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
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5、改革课程评价。
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6、改革教师培训方式。
提高教师实施各级课程的能力,促进教
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
队伍。
7、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8、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
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
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
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9、继续加强全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非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解读和学习,提高对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刚要》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的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试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动态发展”,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本不足、教学效果
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学校在第二周将拟开设
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
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
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五、教师管理
1、接到学校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
生出勤登记。
4、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写出教案(课件)。
5、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并作为教
学工作内容之一。
六、教务管理
1、学校应会同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安排提前做好校本课程开设目录。
一般在第二周确定开课课程,第三周确定开课课程、选课名单,第四周正式上课。
2、做好选课指导。
对首先选课未成功的学生应通知学生重新选课,并将选课情况下发到班级,及时向学生公布。
3、学校认真排出校本课程表,在可能情况下满足教师对设备和
资料的要求,编制学生名单和考勤登记册,交到上课教师手中。
5、做好校本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七、课程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学校将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并编
入《校本课程优秀集》,进行交流与推广。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案,
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八、本管理制度即日起开始执行。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
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
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发
适应本地的地方课程,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
开发并实施本校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课
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按规定设置课时。
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活
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
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5、严格执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门类、课时不
随意增减。
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6、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用经
教育局审核征订的免费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非经审核的
教科书不随意使用。
7、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标准,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应专业对口,知识面广,一专多能,一般应主讲1—2门专业基础课。
学校要尽量减少教师代课门类,确
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8、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
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三、课程实施
9、学校在开学前制定出全校总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教师任课表、班级分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在开学前下发,各
教学班严格按课表上课,保证课程开齐、开全、开足、开好,教师
能按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保证按规定时间开学、放假。
12、上课讲普通话,仪容整洁,仪表大方,语言文明优美。
13、教师不得私自停课和调课,因故需要停课、调课者,至少提前一天亲自到教务处登记,经教务主任签字后,交校长或分管教学
的副校长审批。
凡停课的,须在规定教学时间内予以补课,并报教
导处备案。
擅自停、调课者,或事先未及时通知学生停课、补课者,视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不得评优选模。
14、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校协调各任课教师,使学生的课外作业每天平均不超过1小时。
15、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要有效执行上级部门颁发的“课改”文件精神,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结合学校
实际,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要合理安排课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
的适应性。
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给教师
创造开发课程的机会。
并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名流参与
校本课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课程实施的检测与评价
17、学校要从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角度做好对教师、学生的各种内部评价工作。
对教师的内部评价制度,要符合上级有
关规定;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评价,不以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或主要依
据评价教师、学生,不以学科成绩公开排列教师、学生名次。
五、课程实施的总结与深化
18、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寻求一定的载体,设计有关实验的记录表,发放给实验教师、教研组和学校课改领导组,及时进行记录,课改领导组、专家指导组、学科研究组人员要深入研究、探讨,每周、每月进行阶段性实验成果提炼总结,认真解决课改中存在的
问题。
并要强化实验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掌握课改动态,随时发
现实验中教师的不足,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共同促进课改的
深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看过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范文的人还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