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1. 引言本文件旨在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范本,以帮助组织进行相关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是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2. 范本内容2.1 监测与检测目的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目的是:- 确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2.2 监测与检测方法本次监测与检测将基于以下方法进行:1. 实地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巡查,了解各个作业区域的情况;2. 采样分析:采集空气、水、土壤等样本,并送实验室进行分析;3. 个人监测:通过佩戴个人监测仪器,收集相关指标数据。
2.3 监测与检测范围本次监测与检测的范围涵盖以下方面:-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细菌等指标;- 水质监测:包括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 噪音监测:评估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其他特定危害因素的监测。
2.4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到的监测与检测数据将经过以下步骤的分析:1.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分布等情况;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2.5 结果报告与建议根据监测与检测结果,将形成一份结果报告,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与检测数据分析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评估;- 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或控制措施。
3.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范本,帮助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能够帮助保障员工的健康,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适用于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情境。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范文)参考模板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范文1、封页××××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评价机构(加盖公章)年月日2、封二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封三项目名称:××××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承担单位:评价机构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1、前言2、企业概况3、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3.1主要评价标准3.2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
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3.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反映迟钝,血压不稳,血管张力有改变。
0.74
2
不超标
炼钢炉后
0.72
2
不超标
2012.03.16
0.71
2
不超标
2012.03.17
0.75
2
不超标
连铸平台
0.68
2
不超标
2012.03.16
0.69
2
不超标
2012.03.17
0.67
2
不超标
炼钢上料区
0.82
2
不超标
2012.03.16
0.83
2
不超标
2012.03.17
0.81
2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本厂特点,设置采样点。
3、测定方法: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规定执行。
4、现场测试:
检测与评价范围:炼铁厂原料工段、球团工段、白灰工段、喷煤工段、炼铁工段、、运行工段,炼钢工段、连铸工段、公辅工段,轧钢厂轧钢工段、检修工段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测试条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
2012.03.17
92
92
85
超标
2012.03.16
90
90
85
超标
2012.03.17
90
90
85
超标
轧钢辊道操作工
84
84
85
不超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测报告用人单位:xxx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定期检测XX检测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资质证书声明XX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X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XX检测有限公司(公章)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日报告书说明1.本报告不得涂改、增删,无签发人签字无效。
2.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签发者签名无效。
4.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检测报告。
5.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6.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7.对本报告有疑议,请在收到报告10个工作日内与本公司联系。
8.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9.本报告一式二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10.本报告替换原报告****,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原报告****作废。
11.此报告共分X部分,此为第X部分,第X部分见(XXXX),第X部分见(XXXX)。
(定期报告)XX检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XXXXXX邮政编码:XXXXX检测受理电话:XXXXXXX报告质量投诉电话:XXXXXXX传真:XXXXXXX目录1 检测依据 (1)1.1 法律、法规、规章 (1)1.2 技术标准、规范 (1)2 检测流程 (3)3 用人单位情况介绍 (4)4 检测类别及范围 (5)4.1 任务来源 (5)4.2 检测类别 (5)4.3 检测范围 (5)5 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7)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7 结论 (11)8 建议 (12)9 附件 (13)1检测依据1.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施行,2011年12月31日主席令第52号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1.2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2 检测流程通过 样品异常或损坏合格样品项目委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预调查合同评审通过现场调查制定采样和检测计划采样前准备现场采样(包括现场测量)样品运输、流转和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审核报告签发归档与保存数据处理、报告编制3用人单位情况介绍XXXX有限公司位于XXXXX,主要生产安全鞋。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第一篇: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概述1.1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我国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员工的健康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1.2 报告范围本报告的范围包括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员工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健康影响评估和防护措施等方面。
1.3 报告依据本报告依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等资料。
1.4 报告组成本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员工健康影响分析、防护措施、合规性评价和结论与建议。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1 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四大类。
2.2 具体危害因素列举(此处列举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2.3 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对列举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估其浓度、强度等参数是否符合我国相关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3.1 评估方法采用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和《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方法》等相关标准,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估。
3.2 评估结果(此处展示对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后的结果,包括危害程度分级、风险等级等)3.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不同危害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完善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等。
---第四篇:员工健康影响分析4.1 职业病病例分析分析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职业病病例,了解职业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4.2 员工健康检查对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评估员工健康状况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4.3 健康影响预测结合危害因素评估结果和员工健康检查情况,预测职业病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1. 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职业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体暴露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会产生某些生物学、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从而引起身体机能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因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目的是在职业病发生之前,尽早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2. 检测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的协作。
我们的检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在确定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检测对象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检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检测的区域范围和空气采样点的位置。
步骤二:现场检测现场检测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环节。
现场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检测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校验和标定。
•对检测点进行现场检测,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检测。
•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步骤三:样品采集与分析根据现场检测的结果,需要对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分析和检测。
样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气和废气样品。
•液体和固体废物样品。
•劳动者体内样品。
步骤四: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劳动者本人。
3. 评价结果报告经过以上检测过程,我们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检测与评价结果。
下面是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具体结果报告:检测对象本次检测对象为某公司生产车间的全部劳动者和车间环境。
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包括环保局规定的7种有害因素:黄磷、二氧化硅、砷、氟、铬、镍、锰。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从空气、工作场所、生产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某公司存在以下问题:•有害物质的浓度超出了国家标准的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模板)
××××××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编号:CTI职检[2013]第0001号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年××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说明1.本报告无CTI印章无效。
2.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3. 如为具体项目的委托监测,乙方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仅包含由甲方确定的工作场所作业点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乙方仅对检测项目的结果负责。
4.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5.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我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6.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七日内向本公司提出。
7.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报告)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8.本报告一式二份(委托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报告编制人:蒋诗斓、助理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13号报告审核人:王克云、高级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52号报告签发人:何树悠、中级工程师、卫职服评(2010)177号××××××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编号:CTI职检[2012]第0001号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地址:监测类别:日常监测、委托监测样品来源:现场采样、现场检测附件:检测报告(编号:××××)1检测与评价依据1.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2011年12月31日修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年352号,2002年5月12日起实施《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1.2 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XXXX》GBZ/T 160.X-200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XXXX》GBZ/T 189.XXXX-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XXXX》GBZ/T 192.XXXX-20072现场情况(日常监测用)XXXXXX公司是XXXXX(企业类型)企业(企业简介)。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
目录目录 (1)第1章总论 (4)1.1项目背景 (4)1.2评价依据 (4)1.3评价目的 (10)1.4评价范围 (10)1.5评价内容 (10)1.6评价方法 (10)1.7评价程序 (12)1.8质量控制 (14)第2章企业概况 (15)第3章工程分析 (16)3.1工程概况 (16)3.2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
(18)3.3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18)3.4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18)3.5建筑卫生学 (18)第4章类比调查 (19)4.1类比企业的选择 (19)4.3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9)第5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0)5.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0)5.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5.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20)第6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21)6.1职业病防护设施 (21)6.2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1)6.3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 (22)6.4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22)6.5拟设置的辅助用室 (22)6.6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 (23)第7 章职业病危害评价 (24)7.1选址 (24)7.2总体布局 (24)7.3建筑卫生学要求 (24)7.4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24)7.5职业病危害因素 (24)7.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24)7.7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4)7.8应急救援 (24)7.10职业卫生管理 (24)7.11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24)第8章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25)第9 章结论与建议 (26)附件 (27)第1章总论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任务由来等内容。
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
可根据项目情况作部分删减)1.2.1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52007】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令)1.2.2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0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第4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19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一般有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2】2002版)《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1.2.3、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 T 225-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201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T160.1-160.85)《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T11651.1-200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 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 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 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 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 T 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 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 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 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 T 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 T 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 T 189.1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 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 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 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 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 T 192.5-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 T 193-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 T 194-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 T 195-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 T 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 T 197-2007)《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 T 199-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 T 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Z 204-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 T 205-2007)《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规范》(GBZ/ T 211-2007)《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 T 212-2007)其他相关标准1.2.4其他相关设计类或行业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199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200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199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85)《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54——11666-1989)《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8053——18083-2000)《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200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200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室内热环境条件》(GB/T5701-2008)1.2.5 其它依据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书。
(word完整版)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XX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规定,受XXXX公司受托,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XX年XX月XX日对XXXX公司噪声、粉尘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评价目的1、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定其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评价分析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3、为评价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粉尘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二、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2001)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Ⅰ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Ⅱ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
2-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HZ/T 192。
1-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HZ/T 192。
3—2007)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HZ/T 189.8-2007)10、《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三、生产工艺流程图△△△△★△注:△表示关键工序。
★表示需确认过程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XXXX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铁水、钢坯、钢板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CO、SO2、高温等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噪声:该生产环境为强噪声作业,噪声主要产生于机器运转及生产环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证书编号:检测报告检测编号:样品名称:受检单位:检测类型:××××技术服务机构年月日检测报告说明一、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检验检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
二、对本报告如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技术服务机构提出。
三、本报告无编制、审核、授权签发人签名无效。
四、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未经××××技术服务机构书面批准,不得以任何方式部分复制;经同意复制的复制件,应由××××技术服务机构加盖公章确认。
六、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受检单位,一份由技术服务机构存档。
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以下为检测结果表格(注:检测结果表格上方必须标明检测项目及检测依据,表格下方必须标明该检测项目评价依据及相应职业接触限值,表格中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示例:检测项目:氨检测依据: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检测结果评价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3检测项目:有毒物质(共三个式样)式样一:式样二:式样三:检测项目:粉尘—呼吸性粉尘序号 采样岗位 采样点 粉尘种类 接触时间 (h/d) 检测结果(%) 判定结果1.属矽尘;2.否矽尘(填写具体的粉尘名称)序号测量地点/对象 波型分类接触 时间 (h/d)测量结果□功率密度(mW/cm 2) □电场强度(V/m) 判定结果1 2 3 均值检测项目:物理因素—高频电磁场序号测量地点/对象设备工作频率(f,MHz)接触时间(h/d)测量结果判定结果电磁场强度 1 2 3 均值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检测项目:物理因素—工频电场序号测量地点/对象接触时间(h/d)电场强度(kV/m)判定结果1 2 3 均值序号测量地点/对象光谱范围波长(nm)接触时间(h/d)测量结果□照射量(J/cm2)□辐照量(W/cm2) 判定结果测量部位 1 2 3 均值眼皮肤眼皮肤检测项目:物理因素—微波辐射序号测量地点/对象波型分类接触时间(h/d)测量结果(μW/cm2)判定结果测量部位 1 2 3 8h平均功率密度全身辐射:取头、胸、腹等处的最高值;肢体局部辐射:取肢体(如手,脚)某点的最高值;既有全身,又有局部的辐射,则取除肢体外所测的最高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附件封页:编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委托单位:检测与评价场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年月日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技术档案存放处: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联系人:正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一.一般情况受检单位:地址:委托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邮编:检测项目: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二.检测与评价依据:(一)采样依据:(二)评价依据:三.现场情况: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车间名称:序号岗位主要职业病害因素检测结果* 评价结论不合格指标补救措施补救措施有效性评价 CTWA CSTEL CMAX12345678910 *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六.改进措施和建议:七.附录附录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名):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年月日附录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企业名称:车间名称:序号地点或岗位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图示说明:▲毒物粉尘●噪声制图单位:制图人:制图日期:年月日全面.及时.专业.权威安全生产行业资讯,尽在中国安全生产商务网。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编制日期:二0—三年十月十八日
1、2、3、4、
5、6、7、8、
说明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
行;
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
价;
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
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
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
理;
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
效;
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
用;
本报告共8
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
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项目名称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编写人职称:证书:签名:项目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签发人签名:签发日期:年月曰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xx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160号)2、1、2《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1352 号)2、1、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J23号)2、2检测评价规范及标准2、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1-xx)2、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xx)2、2、3《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xx)2、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xx)2、2、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2、2、6《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xx)2、3检测评价基础依据检验结果报告3评价范围本次检测评价应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该单位的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我单位委托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
单位(盖章):
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处理车间分桶间分装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边门上料操作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4
1
尿素、氢氧化钙、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氨
氨、氢氧化钠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湿渣仓库巡检
0.167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轴流风机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二燃室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过滤器清理
1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锅炉加药剂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接收岗位5
破碎机破碎机上件操作
1
6
苯、甲苯、甲醇、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氨、溶剂汽油、四氢呋喃、硝基苯、乙酸乙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GBZ/T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GBZ/T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GBZ/T300.14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6部பைடு நூலகம்:硝基苯、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
GBZ/T160.36-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定点
3
/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回转窑炉头区域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干式脱酸装置巡检
0.5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焚烧装置仓泵飞灰收集操作
1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布袋除尘器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急冷塔飞灰收集操作
0.83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锅炉/SDA清灰
2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顶门进料清堵作业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
苯、甲苯、甲醇、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氨、溶剂汽油、四氢呋喃、硝基苯、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接收岗位6
SMP上料操作
1
8
苯、甲苯、硫化氢、吡啶、氨、溶剂汽油、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硫化氢、吡啶、氨、溶剂汽油、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GBZ/T300.18-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8部分:汞及其化合物》
GBZ/T300.1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部分:铅及其化合物》
GBZ/T300.6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6部分: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
GBZ/T300.8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4部分:甲醇,丙醇和辛醇》
接收岗位3
预处理车间灌装间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接收岗位4
预处理车间桶泵间操作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GBZ/T300.6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5部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
GBZ/T300.8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1部分: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
GBZ/T160.37-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GBZ/T300.103-2017
暂存仓库叉车作业(个体)
1
8
噪声
噪声
个体
1
/
工作服、耳塞
接收岗位1
预处理车间取样操作
2
1
氟化氢、三氯甲烷、镉及其化合物、汞-金属汞、环己烷、苯、甲苯、甲醇、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苯、氨、丙酮、铅尘、溶剂汽油、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硝基苯、乙腈、乙醛、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
焚烧装置锅炉顶部巡检
0.5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氟化氢、氯化氢及盐酸、氨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氟化氢(按F计)、氯化氢及盐酸、氨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罐区巡检
0.5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
0.5
苯、甲苯、甲醇、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氨、溶剂汽油、四氢呋喃、硝基苯、乙酸乙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
苯、甲苯、甲醇、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氨、溶剂汽油、四氢呋喃、硝基苯、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3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耳塞、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刘磊)
焚烧装置巡检(个体)
16
12
噪声
噪声
个体
1
/
工作服、耳塞
倒班操作员1
固废坑抓斗操作室操作
16
4
氟化氢、甲醇、氨、噪声
氟化氢(按F计)、甲醇、氨、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耳塞、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2
固废坑取样、清扫作业
检测范围
SMP、固废坑、实验室、工艺通风及除臭装置、废水处理站、暂存仓库、湿渣仓库、焚烧装置、破碎机、维修间、罐区、预处理车间
检测岗位
检测点/检测对象
作业人数
接触时间(h/d)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样方式
采样频次(次/天)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
个体防护用品及配戴情况
接收岗位(吴茂杰)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焚烧装置锅炉底部巡检
/
0.5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定点
3
/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GBZ/T300.22-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
GBZ/T300.3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3部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
GBZ/T160.75-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杂环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GBZ/T300.62-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2部分: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抽余油和松节油》
GBZ/T300.99-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99部分:甲醛、乙醛和丁醛》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汞-金属汞(蒸气)、环己烷、苯、甲苯、甲醇、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苯、氨、丙酮、铅尘、溶剂汽油、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硝基苯、乙腈、乙醛、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