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有意思的经济学小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

有意思的经济学小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1、以不变应万变一位经济学家回到他的母校,并对眼下的考试题目很感兴趣。
于是他请曾经教过他的老师拿出考题。
使他大吃一惊的是,现在的考题与他十年前答的题一模一样。
他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回答说:“问题虽然没变,但答案变了。
”2、除去统计数字水分的简便方法关于敌军伤亡人数,可用下列方法统计:我军的公报数除以二点五,加上敌军的公报数乘以四后取一半。
这样差不多接近实际数字。
3、计量经济学的四条黄金定律甲、大胆地思考;乙、不受限制地创造;丙、出奇地幸运;丁、做不到的话,就下决心当一位经济理论家吧。
4、已被证实的两大命题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任何一位经济学家而言,一定存在着一位实力旗鼓相当的同时观点又针锋相对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第二定律:他们都是错的。
5、公私分明问:购买彩票与购买垃圾股的区别在哪里?答: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是在帮助社区游泳池融资。
在第二种情况下,你是在帮助股票投机商的家庭游泳池融资。
6、难处理的透明度经济统计数据就象比基尼,暴露出的那部分固然重要,但没暴露出的那部分才更是要命。
7、弹无虚发问:你应该到哪里发表论文?答:如果你能理解并能证明,那么就寄给数学杂志;如果你能理解但无法证明,那么就寄给物理学杂志;如果你不能理解但能证明,那么就寄给经济学杂志;如果你既不能理解也无法证明,那么就寄给心理学杂志;8、另一种“柠檬”商品精心设计的模型从根本上说,是经过审慎挑选的有关现实的一组谎言,或者说是经过审慎挑选的有关现实的部分真理。
更一般地讲,世界上存在着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
9、总统的困惑克林顿和叶利钦在首脑会谈的间歇闲聊。
叶利钦对克林顿说:“你知道吗,我遇到了一个麻烦。
我有一百个卫兵,但其中一个是叛徒而我却无法确认是谁。
”听罢克林顿说:“这算不了什么。
令我苦恼的是我有一百个经济学家,而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讲的是事实,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个人。
”10、智慧的显现一位经济学家去华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生活中处处折射着智慧的光芒,只要我们留意去看,有些故事虽小却饱含着大道理。
从下面这12个小段子中,您有什么收获?1、择偶观美国有位经济学家发表了篇论文,从交易学角度分析择偶观。
假如把男人、女人分为ABCD四种优秀程度,那现在的现状就是,A男想找B女,B男想找C女,C男找D女,所以D男就剩了。
反之,女人方面却不同,即是,ABCD女都想找A男。
最后结果是剩下A女和D男。
经济学里有个案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那么对手不会是熊!只要比另一个人快一步就胜利。
2、博弈论与追女生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
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
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
——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
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来这句话最早由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提出来。
它的本义是即使你不用付钱吃饭,可你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100万的生意,你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
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前你知道吗?4、经济学笑话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
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
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
”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
”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5、穷人税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穷人税”,最典型的是买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穷人(经常买彩票的兄弟不要介意),这是他们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但中奖毕竟是小概率,长期以往,细水长流,出得多,进得少,就权当缴税了。
6、帕累托分布把全世界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从大到小排起来,一边是一个纤细但高耸入云的头,另一边是漫长的一望无际,低矮的让人绝望的尾。
这样的分布在经济学里被冠名为“帕累托分布”。
9个经典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9个经典趣味经济学小故事9个经典趣味经济学小故事1.【销售定位】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
——这是推销。
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
——这是促销。
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
——这是营销。
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
——这是品牌。
2.【复利经济学】给你两个选择,1.今天一次性给你10亿元;2.今天给你1元,接下来连续30天每天都给你前一天2倍的钱。
你选哪个?很多人选了1,可是我告诉你,选2的结果是21.47亿。
这题目告诉我们,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起点哪怕低到仅有“1元钱”,但只要你每天努力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就能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
3.【第二杯经济学】对于肯德基而言,一杯饮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水电、人工和原材料,你在买第一杯的时候已经把所有这些费用都分担了,后面半价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即为边际成本,而这个很低。
所以也许第二杯肯德基从你身上赚的钱更多。
同样,也可以解释麦当劳的这一现象!4.【奢侈品定义】经济学老师一日讲到奢侈品,为了便于理解,说道:“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奢侈品么,假设你跟你的女朋友逛街,你女朋友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你付钱买了下来,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奢侈品。
”同学们都会心一笑。
还没完,“继续逛,你的女朋友又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同学们,那你的女朋友就是奢侈品啊!”5.【E时代的经济学】你决定上网聊天,这叫创业;上来一看,MM真多,这叫市场潜力;但GG也不少,这叫竞争激烈;于是你决定吸引MM眼球;这叫定位;你说你又帅又有钱,这叫炒作;你问:“谁想和我聊天”,这叫广告;你又问:“有美女吗?”,这叫市场调查;有20个人同时答:“我是美女”,这叫泡沫经济。
6.【利息】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
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
经济学小故事

经济学小故事No.1 咨询师的故事有一个人,在一个乡间小道上,遇到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这个人就跟牧羊人讲:“伙计,我们打个赌吧,我猜猜这个羊群的数量,我如果猜中了,我要抱走一只羊,如果我猜错了的话,我赔你一百元钱。
”这个牧羊人一听说,我这么一大片羊,数要数一会儿,你还不能一头一头地数,牧羊人说:“这个买卖不错,我们就做吧。
”结果这个过路人就坐下来,支起笔记本电脑,架起卫星天线,然后忙了一会儿。
最后,他告诉这个牧羊人说:“你这儿有九百九十九只羊。
”这个牧羊人一听,大惊失色地说:“你猜对了,我正是这么多只羊。
”这个人就很得意地抱了一个他的战利品走了。
可是没走几步,牧羊人追上来了说:“你给我一个扯平的机会,我也来跟你赌一把,我猜猜你是干嘛的。
”这个人说:“好,你猜吧。
”这个牧羊人说:“你是个咨询师。
”这会儿这个路人大惊失色了:“你怎么猜出我是咨询师来?”这个牧羊人说出了四个原因:第一,你不请自来。
第二,你说的我全知道。
第三,你没有空手走。
第四,你抱走的不是羊,而是我的牧羊犬。
NO.2 只借一美元一位犹太商人来到一家银行贷款部,对贷款部经理说:“我想借点钱。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1美元,可以吗?” 贷款部经理显出十分诧异的神情,此人穿戴十分阔绰:名贵的西服,昂贵的手表,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也许,这是一种试探,试探银行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
于是他立即装出十分高兴的样子说:“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无论多少都可以照办。
”“好吧。
”犹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债券等放在经理的办公桌上。
经理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是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不过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
” 经理帮犹太人办完一切手续,便欲离去。
这时银行行长从后面追上来,有些窘迫:“先生,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1美元呢?”“我到这里来是想做一桩生意,可是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碍事。
经济学小故事

经济学小故事
故事一,砍树的人。
从前有个人去森林砍树,他每天都努力工作,希望能砍伐更多的树木,换取更
多的金钱。
但是他却没有留意到,随着他不断砍伐树木,森林的面积越来越小,树木的数量也在减少。
最终,他砍伐的速度超过了树木的生长速度,导致森林资源的枯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
故事二,钱包里的钱。
有一天,小明在街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钞票。
他很高兴地把钱包交
给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失主非常感激地把钱包收了回去。
小明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因为他的行为体现了诚实守信的美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建立信任,促进交易,推动经济的发展。
故事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农民小王在春天里辛勤耕作,种下了许多瓜籽和豆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瓜瓜蔓蔓,豆豆茁壮。
小王高兴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辛勤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的收获。
以上就是几个经济学小故事,它们或许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希
望通过这些小故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到经济学的魅力。
愿我们在学习经济学的道路上,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成为经济学的智者。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它们或许不是最引人注目的案例,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魅力和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故事,感受经济学的魅力吧!故事一,亚当·斯密的蜜蜂和蚂蚁。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
有一天,他在花园里看到了一只蜜蜂和一只蚂蚁。
蜜蜂辛勤地采集花蜜,而蚂蚁则忙着搬运食物。
斯密观察着它们,突然灵感来了,这就是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原理!蜜蜂专心致志地采集花蜜,而蚂蚁则专注于搬运食物,二者通过交换,使得彼此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劳动分工和交换的重要性,也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之一。
故事二,瑞士的巧克力和钟表。
瑞士是一个以巧克力和钟表闻名于世的国家。
这两个产业在瑞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有趣的是,瑞士并不生产可可豆和钟表零部件,它们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为什么瑞士能够成为这两个产业的领军者呢?这就是因为瑞士善于利用比较优势。
瑞士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并不适宜种植可可豆,也没有丰富的钟表零部件产业,但它拥有优质的手工艺和高效的生产工艺,因此,瑞士选择专注于巧克力和钟表的加工和制造,而将原材料的生产交给其他国家。
这样一来,瑞士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故事三,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的经济模式也不断涌现。
比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让闲置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它们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电子商务则打破了传统的购物模式,让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便利性。
这些新的经济模式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当代经济学的新亮点。
经济学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它们或许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智慧和魅力。
经济学经典故事

经济学经典故事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利润、失业和税收的科学,它也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寓言,这些故事教导了我们许多关于人类行为和决策的深刻见解。
下面是几个经济学经典故事。
1. 红木椅子一位经济学家走进一间古董店,看到一把美丽的红木椅子,他问店主多少钱。
店主说100美元。
经济学家很高兴地说:“这很划算,我一定要买下来。
”当他去结账时,店主却告诉他这把椅子售价已经涨到了200美元。
经济学家惊讶地问:“为什么?”店主回答:“因为你是第一个问价的人,我认为这把椅子很值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市场上的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会上涨。
2. 悖论一个村庄的餐馆老板在菜单上列出了两个鸡蛋的选项,每份价格为5美元。
当一位顾客点了两份时,老板却告诉他需要支付15美元。
当顾客指出这是错误的时,老板解释说:“你要知道,这里有个悖论,一份鸡蛋的价格是2.50美元,如果你想要两个,就需要支付5美元,因此两份鸡蛋的价格是15美元。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学中的悖论,有时候我们的逻辑和判断会被表象和外表所迷惑。
我们需要更全面的思考,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
3. 飞蛾扑火这个故事是关于采取冒险行动的风险。
一只飞蛾一开始没有飞到灯泡上,它一直在周围盘旋,直到决定飞到灯泡上。
当他飞到灯泡上时,它很高兴,并且享受着灯光的温暖。
但是最终,它被灯泡的热量所吸引,失去控制,在灯泡上烧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采取冒险行动时要谨慎。
有时候短期的收益可能是很高的,但是风险也同样高。
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适当的评估,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4. 牛市和熊市牛市和熊市是经济学中的术语,具有特殊的含义。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牧羊人,他看到了一只大熊正在向他们的牛群靠近。
他马上收拢了牛群,而熊只能够守在一个地方,无法向外移动。
牧羊人等待熊离开后再把牛放出来。
这时当地的商人来到牧羊人那里询问他牛的价格,他告诉商人牛的价格是上涨的,因为牛的供给量很小。
【13条非常搞笑有趣的经济学原理】读小故事,学习好玩的经济学原理。。。

【13条非常搞笑有趣的经济学原理】读小故事,学习好玩的经济学原理。
新朋友关注有喜:点击标题下面“广州万隆”蓝色小字,关注广州万隆微信号,每个交易日《万隆投资内参》速度到手。
1、纳什均衡实践一庄家在杀鸡前的早晨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末了一顿!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当敌手晓得了你的决定之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不利的决定,所以窃密、信息宁静很紧张。
2、束缚前提鱼说:我每时每刻展开眼睛,就是为了能让你永久在我眼中!水说:我时时候刻流淌不断,就是为了能永远把你拥抱!!锅说:都快熟了,还这么贫!约束条件变了,本来的收益,一下子都变为成本,性命如果架在锅上,成本自然也就很高了。
3、时机成本找点闲暇,找点时光,背着炸弹,到银行看看。
警察为你筹备了一帮手铐,狱长为你筹措一床毛毯,糊口的懊恼向记者说说,掳掠的细节跟警员谈谈。
你要得到一些工具,就得抛却另一些东西。
在经济学里,这叫机会成本。
4、偏向葛优用饭途中上茅厕,返来后裤子湿了。
朋友问:裤子怎么湿了?葛优答:常常!朋侪不解。
葛优说:每每是阁下的人撒着尿,忽然转过身来大呼:嘿!这不是葛优吗?!投资已颠末半之后,如果要改变投资方向或停息投资,都是一个颇为困难的事儿。
5、1 1>2为什么说结婚是1 1>2?一是指1+1之后多出一个小孩,达到了人类繁殖社会目标。
二是两个人结婚之后,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譬如淘汰一方在寻求另一方时发生的高额费用,如鲜花、衣物,并且婚后住房成本可以减半等等。
协同效应,原本指两家公司归并之后,要是重组恰当,可以或许使资源失去更公道的设置装备摆设,从而孕育发生更大的效益。
两小我私家完婚之后,也能够发生协同效应。
如笑话所说,鱼儿中计之后,天然就不消再喂鱼饵了。
固然,即便结婚后还会产生鱼饵用度,也属于内部联系关系生意业务了6、1 1<2为什么说离婚是1 1<2?一是没生出小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经济思维小故事

经济思维小故事
1.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 原因:方形容器能比圆柱形容器更经济地利用货架空间。
牛奶需要放在冷藏柜里,运营成本较高,所以方盒子能够节省成本。
而可乐等软饮料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这种架子便宜,不存在空间成本,所以使用圆柱形容器更节省成本。
- 经济思维:这个现象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即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权衡成本和收益,以达到最优的结果。
2.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很少见到劳斯莱斯?
- 原因: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劳斯莱斯的成本很高,因此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人能够承担得起。
此外,劳斯莱斯的设计主要考虑舒适性和奢华性,而不是高速行驶的性能。
相比之下,高速公路上常见的车辆通常是经济型车辆,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
- 经济思维:这个故事反映了供求关系和消费者选择理论。
即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选择购买商品或服务。
3. 为什么有些餐厅会提供免费的小菜和饮料?
- 原因:这些免费的小菜和饮料实际上是一种营销策略,通过提供一些低成本的附加价值,吸引顾客光顾并增加他们的消费满意度。
此外,免费的小菜和饮料也可以促进顾客消费更多的主菜和饮料,
从而提高餐厅的销售额和利润。
- 经济思维:这个故事体现了“免费经济学”的概念,即通过提供免费或廉价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客户,进而实现商业目的。
经济学趣味小案例

尽管对经济学的学科分类不尽相同,但大体上经济学被普遍认为既非文科也非理科,而是被归类为社科类。
究其缘由,正因为经济这门学科,你可以说它还不够成熟不够严谨,但你绝对无法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下面这N个段子、故事,证明了这一点!理发师与经济学家一天,一位理发师给一位教堂的牧师理发,理完后当牧师要给理发师付费时,理发师拒绝了,他说:“您为上帝工作,我怎能收您钱呢?”第二天,理发师门口多了12部圣经。
一位警察找这位理发师理发,理发师再次拒绝收费,他说:“您保护大众,我怎能收您费呢?”第二天,理发师门口多了12个甜圈圈。
一位经济学家来找这位理发师理发,理发师又一次拒绝收费,他说:“您为大家的福利而工作,我怎能收您钱呢?”第二天理发师门口有12位经济学家等着他理发。
两只母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你有两只母牛,你送一只给邻居,以体现友好。
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如果你有两只母牛,你把它们送给国家,而国家供应你牛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果你有两只母牛,你卖掉一只母牛,以所得收入再购进一只公牛。
他们不是夫妻对外国人长长的姓名,中国人向来头痛。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十分生气地跟学生说:“我给你们讲了800遍了,你们知道吗,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得里希·恩格斯,他们不是一对夫妻,而是四个不同的经济学家”。
苏联人民的排队哲学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物资被用于生产重工业产品(如钢铁)和军用物质,因此民生物质的供给十分缺乏。
在没有配给制度下,大家都经常四处打探消息,只要一听到哪里有商品,就赶快排队去买,不管现在是不是有急用。
因此,他们平常都习惯随时携带大笔现金或购物袋,以备不时之需。
卡诺斯基是个家境不错的商人,有一天下班时,看到路边有人在大排长龙,他就立刻加入排队,然后问前面的人说:“今天有什么货可以买?”前面的告诉他:“今天在登记购买小汽车。
”卡诺斯基在问清价格以后,就打电话回去请他太太把钱送过来,他则继续排队。
大一下经济学知识点小故事

大一下经济学知识点小故事在大一下的经济学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有时候听起来很抽象,但通过小故事来解释,往往能让人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经济学知识点的小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这门学科的趣味性。
1. 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故事是关于一个小城镇的柠檬贩卖摊主的。
这个摊主每天卖柠檬,如果柠檬数量多而顾客少,他就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而如果柠檬数量少而顾客多,他就会提高价格来赚更多的利润。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形成。
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上升。
这个故事还可以引申出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概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
2. 机会成本与决策故事是关于一个大学生的。
这个大学生每天都面临着很多选择,比如要不要去参加社团活动,要不要花时间做兼职等等。
但是他发现,每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就是选择某个行动就得放弃其他行动所带来的收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
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所选择行动的机会成本,并且权衡利益和代价。
这个故事还可以引申出边际效应的概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每个决策带来的影响。
3. 价格歧视与利润最大化故事是关于一个电影院的。
这个电影院发现,不同群体的人对于电影票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
于是,他们决定制定不同的票价,比如学生票、老年人票等等,以最大化利润。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价格歧视的概念。
价格歧视是利用不同群体的需求弹性差异,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最大利润。
这个故事还可以引申出垄断市场的概念和市场结构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究市场的运作方式。
4. 外部性与公共政策故事是关于一个农民和一名工业企业的。
这个工业企业的排放污染物对农民的农作物造成了损害,而农民对此无能为力。
于是,政府介入,制定相关政策来约束工业企业的排放,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到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不直接参与该活动的人或企业造成的影响。
经济学小案例

经济学小案例1. 嘿,各位经济学小萌新们!今天咱们来聊点儿有意思的,用几个小案例带你们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别担心,不会有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术语,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身边的经济现象。
准备好了吗?那就跟我一起来经济学的游乐园玩耍吧!2. 案例一:小明的"雨伞生意" 小明是个机灵鬼,他发现每逢下雨天,学校门口就会有很多人急需雨伞。
于是他灵机一动,趁着晴天大量收购便宜雨伞,雨天时加价出售。
这不,昨天一场及时雨,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小明美滋滋地想:"这买卖真香啊!"3. 哎呀,小明这是掌握了"供需规律"啊!当需求突然增加,而供给短期内无法迅速跟上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不过要小心啊,如果价格太高,可能会被骂奸商哦!经济学告诉我们,适度的价格波动其实能够调节市场,促进资源合理分配。
4. 案例二:小红的"手机选择题" 小红最近纠结得不行,她手上有1000块钱,既想买新手机,又想买新衣服。
她自言自语道:"要是能把钱变成两份就好了!"最后,她咬咬牙买了手机,心里还有点小遗憾。
5. 小红啊小红,你这是遇到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问题。
每个选择背后都有一个被放弃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买了手机就意味着放弃了新衣服,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生活中处处都要做选择,关键是要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6. 案例三:小李的"零花钱困境" 小李的零花钱总是不够用,他想了个鬼主意:"反正国家印钱那么容易,我干脆自己印钱得了!"结果可想而知,他因为造假币被抓了个正着。
7. 哎呀喂,小李这是钻到钱眼里去了!他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叫做"通货膨胀"。
如果钱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钱就会变得不值钱,物价会飞涨。
就像一个气球,吹得太大就会爆炸。
所以啊,控制货币供应量可是一门大学问呢!8. 案例四:小张的"烤肠帝国" 小张在学校门口卖烤肠,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一看就懂的77个经济学故事

一看就懂的77个经济学故事
经济学故事一:比尔·盖茨的投资之路
在1976年,比尔·盖茨辍学,他开始投资各种公司,他认为投
资有助于他打造自己的亿万财富。
他投资了一家名叫Xerox的公司,这家公司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但盖茨依然特别谨慎,他把尽可能多的资金投到了Xerox,同时把自己余下的资金投
资到一些中期回报率更高,风险更低的股票,有时他还参与投资一些新创立的公司,如微软等。
盖茨以极小的风险获得巨大的盈利,其中Xerox占了最大的部分,这也是盖茨财富积累的重要一步。
经济学故事二:比特币的快速崛起
在2009年,比特币问世,它最初被设计用于交易私人对私人
的货币,当它被使用到网上交易时,比特币受益于一定的匿名性,同时由于它不受第三方控制,因此它受到了投资者和广泛投资者的欢迎。
比特币的价格从2009年的几美分迅速上涨到2017年的20000美元,这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投入资金,
比特币的价格涨幅几乎无上限。
经济学故事三:联合国的气候变化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行动是由联合国推出的一项全球倡议,用于解决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行动的焦点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技术和资源的传播,这样发展中国家才能够采取更多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联合国的气候变化行动无疑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一大步,它将帮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温室气体的危害,为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奠定基础。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消费、生产、投资和就业等方方面面。
经济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充满着生动的小故事和深刻的原理。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向大家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故事一,亚当·斯密的针头制造。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理论。
有一天,斯密观察到一个针头制造工厂,发现如果一个工人独自完成整个针头制造的过程,效率是非常低的。
但是,如果将制造过程分成若干个环节,每个工人专门负责一个环节,那么整个制造过程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就是分工原理的核心思想,通过分工,每个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故事二,罗宾汉的公平原则。
大家都听说过罗宾汉,他是一个以公平为信念的传奇人物。
在经济学中,公平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假设有一个国家,财富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生活贫困。
这种情况下,社会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因为少数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资源,而大多数人却处于弱势地位。
经济学家们提出,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需要通过税收、福利等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让更多的人分享社会的财富和资源。
故事三,供需关系的市场定价。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有一个小镇上的土豆种植者,每年都会种植大量的土豆。
一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土豆产量减少,但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于是,土豆的价格就会上涨,因为供不应求。
相反,如果土豆产量过剩,需求不足,价格就会下降。
这就是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原理,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故事四,机会成本的抉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做出选择。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它指的是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比如,一个人可以选择去上班赚钱,也可以选择去读书提升自己的知识。
如果他选择了上班,那么他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这个放弃的机会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告诉我们,做出选择时要考虑机会成本,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经济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其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现象,并提供科学化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1. 牛顿和经济学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他也对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每个物体都会保持其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的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同样适用于经济学。
经济学家称之为“惯性原理”,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会保持自己的状态。
这个状态可能是繁荣、稳定、衰退或崩溃。
2. 比萨与王牌经济学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比萨与王牌。
这个例子表明,经济学原理并不局限于货币和企业,而是通解于许多具体场景。
比方说,在一个比萨店,如果你想买一块比萨,而老板则想要一副王牌,你们之间的谈判可能会出现僵局。
但是,如果你明白了谈判的目的并且知道两个物品的价值,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比较转化成两个价值的比较,从而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交易。
3. 循环依赖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是循环依赖。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这个原理。
比如,如果一个厂商减少了工厂的产量,那么他也就减少了原材料的采购量,从而影响到供应商的销售额。
这种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循环依赖性,反映了经济体系中的各方互相依赖的关系。
因此,一个经济体系中任何一方的决策都会影响其他方。
4. 效用边际递减原理效用边际递减原理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该原理指出,当人们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他们的满足感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换句话说,当你吃到一块比萨时,你觉得非常满足;但当你吃到第二块时,你的满足感就会减弱。
这个原理在很多经济领域都适用,比如消费和生产领域。
5. 投资收益率最后一个经济学原理是投资收益率。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在决定是否要投资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我们投资的额度,还要考虑每年能够获得的收益率。
由于收益率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复利原理来计算我们的投资回报率。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November 2, 2021第一个故事苹果的故事欧阳过有一个苹果,杨康想要这个苹果;对欧阳过来说,苹果值元,这就意味着对她来说,要苹果还是不要苹果而换回元是没有区别的;对杨康来说,苹果值1元;结果杨康花了元买到了苹果;这是一个平常得称不上故事的故事;我想用它来说明什么叫作效用;这个苹果对欧阳过来说只值元,这就是这个苹果对欧阳过的效用;交易的结果是欧阳过得到了元,所以他的效用增加了元;同理,杨过的效用也增加了元;通过这次交易,他们两个人的效用都增加了,都有了收益;这时我们说,这次买卖是有效率的;而效率,是经济学的首要目标;但这会有如下问题:为什么同一个苹果对欧阳过就只值元而对杨康就值1元换而言之,为什么效用是主观的对马克思太过熟悉的中国读者尤其会问:这不符合马克思说的价值理论啊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首先说服你接受经济学的那个基本预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是说人会根据一件事情对自己是不是有好处,从而决定是去做还是不做;这似乎是常识,却也不无疑问:我们似乎经常做不理性的事;但我还是希望你同意:人一般来说还是理性的;不可理喻的人和不可理喻的时候毕竟是少数;况且,对于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来讲,如果我们认为人本质上是非理性的,也即无法进行预测和研究的,那也就意味着全部社会科学都将是对牛弹琴,那我也就没必要在这里讲这个故事了;好吧,既然人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人能够自己判断某件物品对自己的效用,效用是主观的;同时理性的人会分析自己的成本与收益,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换言之,他在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就这次买卖而言,欧阳过一定是觉得通过这个交易他得到了好处,所以他才答应这个交易;而杨康也没有理由不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说,在这个交易中,双方的收益都大于成本,都实现了效用的增加;这就是效率;故事中的价格可以没有:我们完全可以假设欧阳过拿苹果跟杨康换了一个梨;价格或者说是金钱只是在市场经济里用来测量效用的一个指标,它不够精确也未必能普遍适用,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别的更好的指标;我们也可以假设杨康买这个苹果并非因为他爱吃苹果,而是对欧阳过别有所求,但答案仍然是一样的:他们都获得了好处;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把苹果换成其它财物,或是某种服务,某种享受,进而是某种权利;所有这些情况下这个故事并没有实质变化:人只会去做也必然会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通过自由交换,财物也好,权利也好,会流向更能利用它们因而更有效用的人手中;交易不断进行,全部的资源就都找到了最能发挥其作用的主人;一个有利于双方的交易不断重复,最终有利于全社会;所以我们的结论是:自由交换总是有效率的;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亚当斯密定理;反过来,计划分配可能是难以保证效率的,因为它实际上是由一个第三方来替当事人决定他的喜好,即这个第三方要来判断杨康是不是喜欢吃苹果;而显然他未必能胜任此事;更何况他也是理性人,他也有自己的利益;可能他确实知道杨康需要这个苹果,但他更愿意把苹果留给自己;这就像包办婚姻总是不如自由恋爱令人满意一样;由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个有关法律的推论:如果法律要追求效率,它应该保护自由交易;而要使这个苹果的故事实现,法律首先应该确定欧阳过对这个苹果拥有所有权,然后促使他俩的交易能够实现,并保护交易实现后杨康对这个苹果的所有权;而学过法律的人会发现,那就是物权法与债权法——民法的精髓所在;这是一个简单但意味深长的故事;接下来的讲述中,我们会不断重温这个故事;第二个故事五月花号公约的故事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来自英国的一艘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有一百零二名乘客;海上风浪险恶,他们偏离了原订目的地,在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在上岸之前,他们拟订了一份公约,除了极少数仆人外,所有成年男子共四十一名乘客在船上签了这份公约;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全文如下:“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1762年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名言;像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一样,卢梭在思索人类自由与幸福之路;他的结论是,人民主权;他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上;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只能走向合作;办法就是通过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放弃天然的自由,把自身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主权者是尽可能包括最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这个共同体可称为“国家或政治体”;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通过这个契约,人类丧失的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得到的一切东西的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卢梭的着作吹响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并成为所有反抗不平等压迫的斗争的福音书;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深受其影响;武器的批判加上批判的武器,使“人人生而平等,并享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成了现代社会里不言自明的公理;从历史真实的角度看,卢梭的说法只能说是一种理想模型;然而我们可以从五月花号公约里看到一些影子,还可以溯源到古希腊罗马的宪政实践;也许我们还能在经济生活中找到根据;地中海一带自古贸易活跃,古罗马时代便已经形成了“简单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法律”恩格斯语;而商品经济本质上便是契约关系,是自由交易;且不论是商品经济催生了罗马法,还是罗马法促进了商品经济,事实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自由在欧洲的法律发展史中一开始便受到了极端的重视;二千年前的西塞罗便说:“法律是自由的科学”;这里的自由当然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契约自由;“两人合意便是法”的法谚更直白的说出了契约的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理念推广到政治生活中,便很自然的便孕育出了法律是人民合意的契约、政府来自于人民认可的思想;契约自由的前提是每个人的地位平等意思自治,而自由交换总能增进各方的效用或者说是幸福;通过协议有望实现全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政治法律层面都是如此;平等、自由、效率乃至正义就这样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各方合意总是有效率的,这简单的道理不仅是整个市场经济的基石,也应该成为法律的基本理念;事实上,法经济学的一个尝试,就是要在一切法律中促进和发现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第三个故事经济学是干什么的一个不定项选择题;请问,在下列哪些选项中,哪些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范围:A,欧阳过跟杨康买卖一只苹果;B,鸠摩智与慕容复就鸠摩智污染慕容复土地一事进行谈判;C,采花贼田伯光淫心大起,可是他知道强奸被抓住是要坐牢的;他正在犹豫之中;D,岳不群决定参选五岳联盟主席;E,杨过与小龙女经过十六年的爱情长跑,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如前所述,“理性人”的假设,可以说是整个经济学的前提;但这个假设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的;古典的理性人时代,经济学家用它来分析市场中人们的行为;“理性人”们算计着成本与收益,追求着自己最大的利润;这个“理性人”更多的是一个商人的角色;而作为现代的“理性人”,他不但追求物质利益,他还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和社会地位;很多时候,他还会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追求;他不是眼里只有钱,所有人类需要的美好事物他都需要;他也不是完全自私的,他懂得助人为乐;没有变化的是:经济学认为,所有这些东西,都能给他带来效用;而且“理性人”始终在追求着自己的效用的最大化;这样全新的“理性人”的面貌使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大大扩展;有笑话说,你如果教会一只鹦鹉学会说“成本”和“收益”,那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经济学家;但现在的经济学家可不仅用成本与收益分析市场上的买家与卖家,也用来分析什么样的赔偿责任会使人尽量避免事故,分析一个罪犯是怎样权衡他的行为的成本与收益从而决定去实施一项犯罪的,分析一个政治家怎样表现以换取选民的投票,还会得出结论说,人们要结婚是因为结婚的成本大于收益而相反时就可能会离婚;一切需要权衡的人类行为都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之列,因此现代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理性选择的学问;在上面的选择题中,ABCDE都应选;显然,这些选项也都在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法律是用来调控人的行为的,既然如此,法律不可以不去了解人们是如何作出一项行为的;而对此,经济学大有用武之地;比如说,既然“理性人”会根据一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决定做不做,也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即如果一个人的环境发生变化了,导致他的行为的成本收益变化了,他的行为就会改变;那么很显然,法律如果希望人们作出某一行为,就要改变作为人们行为的后果的利害关系,使人们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法律的作用不是强迫人,也无须教化人,而应该是引导人,激励人;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局限性;法学和经济学都不例外;“理性人”的预设就常被批判:人都是自利的吗人是完全理性的吗经济学家对此的回应是,抽象是科学研究所必须的;科学研究必然是从世界万象之中抽取一个切面,加以分析;一张1:1的地图无疑最符合现实,但却毫无用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真理总是抽象的,真理就是等待证伪的假设;牛顿定理假设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但世界从来没有完全消灭摩擦力;我们所有的决策都以假设还会有明天为前提,但这个假设有可能破灭;一种理论是不是好的、科学的理论,关键在于,这种理论能不能解释现实,进行有效预测,进而作用于现实;而对此,经济学已经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侵入其它学科,这使某些人大为不满,讥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作为最有历史传统、始终在追求自治自足的法律和法学,可能也难免有这种抗拒情绪;但在了解一件事物之前,最好不要轻易的否定一件事物;何况看起来,经济学确实有望成为法学的一个不错的工具;所以,让我们上路,继续讲述法经济学的故事;第四个故事作为职业的小偷可能在第一个故事中,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杨康从欧阳过这里偷走了这个苹果,岂不是同样也能产生元的收益;那偷盗行为岂不是应该鼓励最懒的回答是:效率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但我希望让你看到,偷盗仍然是没效率的,如果我们能看得更长远一点的话;从偷苹果中尝到甜头的杨康开始以偷盗为业,他觉得很幸运,因为生活在一个并不惩罚偷盗的国度;但他马上就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因为有更多的人跻身于“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于是一方面,竞争更激烈了,街上的小偷甚至比可下手的对象还多;另一方面,人们加强了对财产的保护;于是偷盗从一件一本万利的事,变成了成本非常之高的营生;其成本逐渐高到接近被偷到手的财物的价值当然不会超过,否则偷盗就成了亏本生意,小偷也是理性人,他当然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了;两相抵销,失主的损失成了净损失;就这样,通过市场竞争,偷盗成了一件有害无益的事情;职业小偷杨康的日子惨不忍睹,而其它同行也好不到哪去;有两种衡量效率的标准,一种叫帕累托改进:一件事没有使任何人变得更糟,而至少使一个人变得更好,那么这是有效率的,或者说是实现了效率的增进;而自由交易显然符合这一标准,因为它使相关各方都得到了好处;如果已经不能够在不损害任何其他人的情况下使一个人的情况改善,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在现实中,这一标准太过苛刻,于是我们经常使用另一个效率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它是说一件事各方的效用总和增加了,那么即使其中有人的情况变糟了,那也是有效率的;此时赢利者可以对损失者进行补偿而使大家都得到好处,但这未必会实现;所以这又叫做潜在的帕累托改进;现在我们用这个较低的效率标准来衡量一下杨康的偷盗行为;从表面上看,如果这个小偷更需要这个苹果的话,盗窃确实在总体上可能增进效用;但其实这种说法是难以成立;首先我们没有理由设想全世界就只有这个小偷对这个苹果的估价最高;只要还有其它更高的估价者,那么通过自由交换,这个苹果早就到了其它更需要它的手里了;所以小偷不会比苹果的现有主人更需要这个苹果;其次,正如同我们在杨康的经历中看到的,在竞争的情况下,盗窃行为的收益会下降,直到接近于零;而受害者的损失则成了一个净损失;因此盗窃是毫无效率可言的虽然,证明偷盗不好似乎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对经济学家而言,这种行为叫作“寻租”——通过花费一定的资源把别人的财富转移给自己;作为非自愿的财富转移,寻租是自由交易的反面;将小偷与政府相比似乎不太合适;但我们来考虑一个常见的政府行为,比如一个烟草销售的许可证;这个许可证能给一个经营者带来10万元的利润,即这个许可证就值10万元这10万元当然只能是来自消费者那里,那么很明显,只要花费不低于10万元,经营者一定会采取手段争取;这就是许可证制度类似于寻租的地方:经营者在此可以通过政府从他人处攫取10万元;我们再往下分析;许可证是有限的如果是无限的,则没有必要设立许可了,而竞争者会趋于无限谁会笨到有钱不去挣呢;结果是,竞争者们争相采取各种手段以获得许可证,公关、游说、贿赂,各种中国人常见的违法或者不太违法的手段竞相登场,直至取得许可证的成本接近10万元;当然,有人会说,我们会打击贪污受贿;但是,这种打击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执法成本;把一个贪官或行贿者抓起来,对政府和对他本人都没有好处;这10万元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会变成无可弥补的净损失,这也是一个无效率的结局;事实上,小偷与政府可以代表两种典型的寻租手段;或是通过私人手段强迫他人转移财富,如抢劫、诈骗;或是通过强制权力获得他人财富,如许可审批当然,不是所有许可都是无效率的,因为可能有其它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且执法成本可能不是很大;法律要维护市场经济,必须打击和避免寻租;大法官霍姆斯曾说: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是有收益的,否则都没有必要进行财富的转移;我们不妨再次重复第一个故事的结论:自由交换才是有效率的;第五个故事市场与计划一个老政治笑话;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的生活日用品已经十分匮乏,老百姓到商店买台电视机都得排几天几夜的队;一个人实在排不下去了,掏出手枪说:‘我受不了啦,我要到克里姆林宫去把戈尔巴乔夫杀掉’过一会他就回来了,别人问他,你把戈尔巴乔夫杀掉了他垂头丧气的说:“没有,那边排的队伍更长;”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稀缺的世界,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就产生了经济学,稀缺性是经济学存在的理由;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互相冲突的世界,如何让有限的财富在人们之间分配,就产生了法律,解决冲突是法律存在的理由;这两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或者冲突解决方式才是合理的比如说现在有一台电视机,有十个人要,该如何分配如果允许人自由选择,可能有很多种标准;身体健硕的人,可能喜欢以暴力为准则;年老的人,则喜欢倚老卖老;漂亮的人则更喜欢以容貌、交际能力作为标准;还可以看谁更穷给谁,或者谁更有地位谁得;总而言之,需要有一个资源配置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解决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规则;什么样的规则是好的规则可能各说各有理,因为各自的条件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屁股决定脑袋”,也可能是因为各自目标不一样;但经济学家可以断言:在千万种标准里,只有一种标准是没有经济浪费因而是最有效率的;那就是按市场价值进行分配;打个比方,如果对电视机的价格进行管制,把价格定在市场价格以下;那么市场价格与管制价格之间的差额便是一块利益;要得到这块利益,就得花时间排队;可以说,此时时间就是分配电视机的标准;谁愿意拿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排队的人,谁便能得到电视机;也许这没什么不对,但重要的问题是,花几天几夜的时间排队,除了他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如果他拿这几天几夜的时间用来工作,赚取几十块钱工资,那么他对社会的贡献,至少也值这几十块钱;而用在排队上的几天几夜便完全被浪费了;再比如,古代中国“学而优则仕”,做了官就能赚大钱;于是无数读书人穷经皓首,把精力花在八股文身上;此时,会不会做八股文成了分配的标准;至于这八股文是否对社会有实际作用,在所不问;推而广之,以武力为分配手段,便只能是互相争夺,人人自危;以地位为分配标准,便会使得人人专事钻营,或跟在权贵之后溜须拍马;以年龄为分配标准,便只能是让年轻人安心等老,或虚报年龄;谁穷谁得,便会有人安心做穷人,等待救济;以所谓的“政治思想”为标准,便会是文革中的人人手捧红宝书,天天搞政治运动;只有市场经济下,浪费最少;如果某人要得到电视机,他唯一的办法是出钱;如果电视机非常抢手,卖家必然涨价直到供求均衡,最终价高者得,不存在排队;表面上这似乎不合理;但从买者考虑,买电视机的钱只能是从其它人那赚回来的,而要赚钱就必须要对社会有贡献,而他的贡献起码要相当于电视机的价值;从卖方考虑,如果电视机供不应求利润很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投入电视机生产,最终使价格下降;由此可见,成千上万的分配标准里,只有通过市场交易,以市场价值定胜负没有浪费;有人批评市场经济造成贫富不均;然而只要社会没有达到按需分配的地步,就必然需要分配的标准;而只要有分配的标准,便会有优胜劣汰;人的能力千差万别,总会有人更适用这个分配标准而有人不适用;据研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特殊阶层享受的待遇与底层民众相比,同样贫富悬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永恒的规律;但唯有市场经济能把人的能力引向生产创造中,从而最大效率的创造社会财富;也唯有在这个做大了的蛋糕之上,才更有可能追求公平;唯有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是有效率的社会,唯有保护市场经济的法律才是好的法律;第六个故事污染的故事鸠摩智与慕容复毗邻而居,方圆十里之内再无他人;鸠摩智有一家造纸厂,产销两旺,每年为他至少带来上百万的滚滚财源;唯一对此不满的是它的邻居慕容复,因为纸厂的污水污染了他的菜地,使种菜的收入每年减少了一万元;造纸厂厂长鸠摩智对此心知肚明,并且他还知道,如果他要防止这个污染,每年要花费五千元;但是他需要一个采取预防措施的理由;谁会给他这个理由呢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呢这是一个所谓“外部性”的故事;欧阳过与杨康的交易是有效率的,是因为这次交换不会对其它任何人有影响;得到苹果的好处全归杨康,付出的代价也全由杨康支出,所以理性的杨康的选择必然是有效率的;但造纸厂的生产与销售却不是,它损害了一个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人:慕容复这里我们假设污染的全部损失都在慕容复身上,且排污的所有负面效应就是一万元的损失;鸠摩智是理性人,所以如果没有理由,他不会考虑可怜的慕容复;他继续按原来的价格销售纸品,而显然,他的行为是没有效率的;如果他采取制污措施,就可以每年减少五千元的损失;那么,该怎么办呢办法之一是:由环保局直接规定或法律规定,环保局执行纸厂应该采取制污措施;这可能是一个中国人最常见的思路:政府来干预;但这个办法有如下一些问题:其一,环保局或者是立法机构未必有兴趣来制污;它可能会被非法的收买,也可能会被合法的收买如果我们应该考虑纸厂及其职工的意见的话;其二,环保局未必会知道纸厂能用每年五千元的制污措施来防止每年一万元的污染损失;这些措施没有人比鸠摩智更清楚,但很明显,他没有理由告诉环保局这个信息;当。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1、【送茶叶的小故事】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
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
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
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
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喝20块的了。
不管他买多贵的茶叶,老板总送他半两更好的。
半年下来,张三花在茶叶上的钱是原来的十倍!!2、【飞机的一个现象】观察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
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3、【失败者的共性】1.缺乏目标。
2.自学能力不足。
3.自我训练不够。
4.缺乏决断力。
5.选错工作。
6.选错朋友。
7.选错配偶。
8.惰性9.缺乏忍耐力10.排他性格11.幼时坏影响12.上进心弱13.过于执著。
14.精力不集中。
15.心胸狭窄。
16.欠缺协作精神。
17.欠缺热情。
18.浪费。
19.有疾病。
20.得到太容易。
共勉之~4、商人带两袋大蒜到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
另一商人听说,便带两袋大葱去,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
虽是故事,但生活往往如此,得先机者得金子,步后尘者就可能得大蒜!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5、【值得思考】某人买了一坛好酒,放在小院,第二天,酒少了1/5,便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个字。
第三天酒又少了2/5,又贴了偷酒者重罚。
第四天,酒还是被偷,于是贴尿桶二字,看谁还喝。
第五天他哭了。
桶满了。
……故事还没完,第六天,他再次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字。
那一天很多人都哭了。
8、【奔跑】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跑的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追上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故事吧。
故事一,亚当·斯密的钢钉工厂。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
据说,斯密曾经访问过一家钢钉工厂,工厂里的工人们分工明确,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效率非常高。
斯密通过观察这家工厂,得出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结论。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故事二,瓦尔拉斯的面包交换。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曾经提出了一种假设,假设一个岛上只有两种商品,面包和鱼。
岛上的居民通过互相交换面包和鱼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瓦尔拉斯通过这个简单的假设,引出了供求关系和交换的概念,这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非常重要。
故事三,哈耶克的知识问题。
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提出了“知识问题”的理论。
他认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分散的知识。
没有任何一个人或组织能够掌握所有的信息,只有通过市场的竞争和协作,才能够充分利用分散的知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故事四,马歇尔的市场供求。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供求曲线的概念,他通过观察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总结出了供求关系的规律。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通过调节供求关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些小故事或许只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缩影,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1. 教堂拥挤
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堂。
这个教堂的规模很小,只有一位牧师和一位助理牧师。
每个星期天,村民们都会穿着整洁的衣服,去教堂做礼拜。
有一天,一个经济学家来到这个村庄,发现教堂里只有两个座位,一个是牧师的,一个是助理牧师的。
经济学家问村民:“为什么你们不增加教堂的座位?”村民们回答:“因为只有两个牧师。
”
2. 钻石与水
有一个经济学教授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说:“如果现在我手上有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而你手上有一杯普普通通的水。
那么,你要用这杯水来交换我的钻石吗?”学生们纷纷摇头。
教授微笑着说:“但是,如果我用这杯水来交换你的笔记本电脑呢?”学生们开始思考起来。
3. 苹果与橙子
一个水果摊贩卖苹果和橙子。
一天,一位顾客抱怨说:“你的橙子太小了!”摊贩回答:“但是我的苹果更小。
”虽然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是它忽略了顾客可能更看重橙子的口感和质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同一样事物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评估。
4. 黑市与价格
在一个小城市里,有一个黑市贩卖走私香烟。
有一天,警察突击检查这个黑市,抓住了所有的香烟走私者。
第二天,走私者开始在街上贩卖香烟,而且价格比以前更高。
这是因为他们现在必须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交易,增加了风险和成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价格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还受到市场结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5. 彩票与赌博
一个人中了彩票头奖,获得了巨额奖金。
记者采访他时,问道:“你打算怎么花这笔钱?”中奖者回答:“我要去赌博。
”记者惊讶地问:“为什么?”中奖者回答:“因为我只知道一种赚钱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赌博并不是一种赚钱的方法,而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
6. 稀缺与价值
有一个小岛上的居民们只生产一种珍贵的珍珠。
有一天,一个商人来到这个小岛,发现珍珠的价格非常高。
商人想:“如果我能把这个岛上的珍珠全部买下来,那么我就可以垄断市场,提高价格了。
”于是他开始与居民们讨价还价。
居民们意识到珍珠的稀缺性,纷纷抬高价格。
商人最终只买下了一部分珍珠,但他发现自己的利润大大增加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稀缺性可以增加物品的价值。
7. 需求与供应
有一个小镇只有一家面包店,面包店老板为了降低成本,决定自己动手制作面包。
他做的面包味道很一般,但是价格很便宜。
居民们虽然不太满意,但是因为价格
低廉,还是愿意购买。
后来,一个新移民来到了这个小镇,开了一家新的面包店。
这家面包店的味道非常好,但是价格比原来高出很多。
居民们虽然不太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面包,但是因为新移民做的面包味道更好,他们还是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价格并不是决定需求的唯一因素,品质、品牌等因素也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8. 口红与钻石
有一个女孩子对她的男朋友说:“如果你真的爱我,就应该送我一支名牌口红。
”男孩子有些不舍得花钱买这么贵的口红,于是他买了一颗钻石给她。
女孩子很失望,因为她更希望得到一支名牌口红而不是一颗钻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同一样事物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评估。
9. 机会成本
一个年轻人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遇到了两个机会:一个是去一家大公司工作;另一个是创业。
年轻人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创业。
有人问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他说:“如果我选择了去大公司工作,那么我可能会失去自己创业的机会;如果我选择了创业失败了,那么我至少知道自己曾经努力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会成本的重要性: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放弃其他的机会成本。
10. 比较优势与贸易
有一个小岛上有两个渔夫:一个擅长捕鱼;另一个擅长织网。
擅长捕鱼的渔夫发
现自己的时间都用在捕鱼上而忽略了自己的织网技能;而擅长织网的渔夫发现自己的时间都用在织网上了而忽略了自己的捕鱼技能。
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专业化分工:擅长捕鱼的渔夫专门负责捕鱼;擅长织网的渔夫专门负责织网。
然后他们通过交换各自所需来获得更多的好处最终实现双赢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比较优势与贸易的重要性: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与其他人进行贸易往来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11. 产权与资源配置
有一个小村庄里有两户人家:一户是养牛的,另一户是种麦子的。
养牛的人家把牛赶到麦田里去吃麦苗,种麦子的人家觉得自己的麦苗被糟蹋了,于是把牛牵回去关起来。
养牛的人家认为自己有权让牛去吃麦苗,因为牛是他的财产;而种麦子的人家认为牛不应该去吃麦苗,因为麦苗也是他的财产。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养牛的人家不再让牛去吃麦苗,而种麦子的人家也不再给牛喂饲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产权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产权的归属,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12. 预期与投资
有一个投资者决定买下一块土地,他相信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块土地的价格会上涨。
但是,他并没有足够的资金一次性支付所有的土地款项。
于是他向银行贷款,并承担高额的利息。
他认为只要土地价格上涨,他就能赚取足够的利润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和利息。
但是,他并没有考虑到如果土地价格下跌,他将面临巨大的亏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预期与投资的重要性:在进行投资时我们需要考虑预期收益和可能的风险,并做出理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