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治脑鸣(天白蚁症)
耳鸣脑鸣的中医治愈案例

耳鸣脑鸣的中医治愈案例
耳鸣脑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中医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肝火亢盛、阴阳失衡、肾虚等因素导致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关于耳鸣脑鸣治愈的中医案例。
患者朱女士,53岁,因为耳朵有时会发出嗡嗡声,并且经常感到头部有一种压迫感,特别是在晚上睡觉时更为明显。
经过初步诊断后,医生为她确诊为“耳鸣脑鸣”。
经过对症状的分析,医生发现,朱女士是属于“肝火亢盛”型的耳鸣脑鸣病人。
根据中医治疗原则,医生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治疗:
1.清肝泻火,排毒通窍:首先,采用中药调节患者身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清肝泻火、排毒通窍的目的。
并且,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促进患者身体的气血畅通。
2.补肾养阴,健脑:接下来,又采用中药的方式,进行“补肾养阴”和“健脑”的治疗。
通过食疗和运动,促进患者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补肾养阴、健脑的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仅耳鸣脑鸣的症状消失了,整个人也显得更加健康和充满活力。
同时,患者也学习了中医养生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耳鸣脑鸣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无害等优点,治愈耳鸣脑鸣的患者案例也不在少数。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同时坚持治疗,才能最终取得治愈的效果。
脑鸣如何中医中药治疗

龙源期刊网
脑鸣如何中医中药治疗
作者:
来源:《老友》2019年第07期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73岁,去年11月的一天突发脑鸣,脑内24小时咚咚咚地响个不停。
住院检查,血细胞分析、血生化、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磁共振MRA平扫显示:1.轻度缺血脱髓鞘脑改变、老年性脑改变;2.颅脑MRA未见明显异常。
出院诊断:1.后循環缺血;2.脱髓鞘性脑病。
我用过脑心清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银杏叶提取物片,均无效果。
请问:脑鸣应如何中医中药治疗?
九江市周××
周××同志:
来信已细阅。
根据你陈述的病情和所咨询的问题,我在此谈一些中医对脑鸣的认识。
脑鸣是自觉头脑中有声音鸣响的症状。
脑鸣多与耳鸣、目眩同见。
中医一般认为脑鸣是由脑髓空虚所致,多采用补肾阴的左归饮治疗。
但具体治疗上需要仔细辩证。
脑鸣有虚实之别,虚有髓海空虚、心脾两虚,实则有湿热上壅、肝气郁滞等型。
治疗可选用左归丸、归脾丸、清震汤、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化裁论治。
这些方剂可供当地经治医师参考。
教授主任医师黄存垣。
脑鸣耳鸣如何治 中医教你几种偏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鸣耳鸣如何治中医教你几种偏方
导语:由于人们长时间受到噪音的影响,耳部神经和脑部神经就会受到刺激,引起一些神经性的炎症,引发耳鸣和脑鸣的问题。
治疗耳鸣和脑鸣,可以通过
由于人们长时间受到噪音的影响,耳部神经和脑部神经就会受到刺激,引起一些神经性的炎症,引发耳鸣和脑鸣的问题。
治疗耳鸣和脑鸣,可以通过中医的一些按摩、偏方手法来进行改善。
一:脑鸣耳鸣如何治
1:屏气按耳屏住呼吸,搓热掌心按耳,稍凉再搓热,再按,反复10次。
2:双手捂耳用双手掌心,一捂一突然放松,每日36下。
3:捏鼻鼓气屏气,静坐,紧紧闭嘴,两指捏鼻,嘴用力鼓气。
4:摩耳门两大拇指在两耳门按摩,顺时针、逆时针各12下。
5:鸣天鼓两手掌小鱼际捂住耳朵,五指轻弹后脑勺20下。
6:声音刺激打开收音机,调音量超过耳鸣,听15分钟(每日)。
7:干梳头、搓后腰每日做做干梳头、搓后腰,也可促进脑鸣痊愈。
8:用荷叶、苦丁茶、菊花、夏枯草等份做枕心,常枕可消除脑鸣、耳鸣,且能明目。
还可用二三斤大粒盐炒热装袋,哪侧鸣枕哪侧。
法:用一公斤芹菜、二个柠檬,榨汁,加一杯蜂蜜搅拌均匀放入冰箱,每天早晚空腹服二三匙。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脑鸣案

外上下左右之气,肾气充足,阳气旺盛,则生机活跃,精
影响睡眠,西医治疗予以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类药物
血运行无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梁氏五子衍宗
(甲钴胺片、尼麦角林片等),症状改善不明显.近 1 周
来,患者无明 显 诱 因 自 觉 症 状 加 重,脑 内 呈 持 续 性 鸣
脑鸣患者 1 例,辨证精准,强调补泻,穴简效宏,充分体
现了中医临床简、便、廉、效的优势,冀以为临床诊疗提
供借鉴.
【关键词】 中医经典理论;
针灸;脑鸣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
19621/
cnk
i
11
G
3555/r
2021
2143
j
脑鸣属中医 病 名,见 于«医 学 纲 目 肝 胆 部»:“头
究进展[
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12):
179
G
181
[
吴社泉,娄勍,等 梁宏正临证经验撷英[M]
4]梁宏正,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0
1
9:
2
7
8
(收稿日期:
2020
G
12
G
08)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脑鸣案
自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控制理想;经颅多
下症:持续性右侧脑内鸣响,安静时明显,睡眠 欠 佳,双
皮层听觉中枢的 任 何 一 个 部 位 的 病 变 所 致 的 耳 鸣,而
患者感觉在脑 内 鸣 响,其 原 因 尚 不 明 确. 方 俐 等 [2]采
老中医治疗脑鸣耳鸣案集

老中医治疗脑鸣耳鸣案集案例一:轻度脑鸣患者的中医治疗患者信息•姓名:张先生•年龄:46岁•主诉:持续性脑鸣,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疲劳等不适症状。
•其他症状: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
治疗方案1.中医诊断:肝胆火旺、肾精不足、心火炽盛。
2.中药治疗:–方剂1:龙眼肉、枸杞子、藏红花等滋阴清火的药材;–方剂2:川参、白术、远志等养心安神的药材;–方剂3:党参、炙黄芪、枸杞子等益气养阴的药材。
3.针灸疗法:–手三里穴:调节气血,舒缓症状;–肝俞穴:调和肝气,缓解痛苦;–胆经穴:清理肝火,改善耳鸣。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情绪调节,减少压力。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张先生的脑鸣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有所改善,注意力集中能力提高;•头晕、失眠等症状明显减轻,从而提高了生活品质。
案例二:中度脑鸣耳鸣患者的中医治疗患者信息•姓名:李女士•年龄:58岁•主诉:持续性耳鸣,伴有头晕、听力下降、精神紧张等症状。
治疗方案1.中医诊断:肝肾不足、脾胃失调、血虚引起的耳鸣。
2.中药治疗:–方剂1:黄芪、山药、熟地等补脾益肾的药材;–方剂2:蛇床子、丹皮、白芍等活血化瘀的药材;–方剂3:天麻、石菖蒲、川楝子等疏肝利胆的药材。
3.刮痧疗法:–选择合适的刮痧板,以耳轮廓、足三里、足泉穴为主要刮痧部位;–通过刮痧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耳鸣症状。
4.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上宜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和耐力。
治疗效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得到改善,精神状态稳定;•对治疗方案进行长期巩固,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案例三:重度脑鸣耳鸣患者的中医治疗患者信息•姓名:王先生•年龄:64岁•主诉:持续性剧烈耳鸣,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严重症状。
耳鸣脑鸣怎么办,中医偏方有疗效

耳鸣脑鸣怎么办,中医偏方有疗效关于《耳鸣脑鸣怎么办,中医偏方有疗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脑鸣是我们身体心脑血管层面较为普遍的一种病症,脑鸣的常见症状一般为脑轰隆、耳鸣、头痛、秀发昏这些。
脑鸣发病时我们非常容易出現活力无法集中化、心神不安等病症。
怎么治疗脑鸣、耳鸣的问题呢?一: 脑鸣的中药材小偏方1: (1)夏枯草30克,水煎服,每天1剂。
(2)白芍、菖蒲、甘草各6克,半夏、茯苓、薏苡仁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剂。
(3)川芎、牛膝、羌活各20克,生地、桃仁、玫瑰花、橘梗各15克,甘草、枳壳、黄芩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剂。
2: (4)熟地15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水煎服,每天1剂。
(5)桑葚子、生地各15克,水煎,可长期性服。
(6)僵蚕、远志各10克,姜黄、蝉蜕各6克,天竺黄3克,合欢皮15克,水煎服,每天1剂。
3: (7)核桃肉、黑芝麻粉、桑树叶各等分,共捣泥为丸,每丸9克,每天2次,每一次1丸。
可长期性服。
(8)蝉衣10克,全虫3个、菖蒲6克,菏叶6克,水煎服,每天1剂。
二: 脑鸣的饮食疗法小偏方1: 猪肾粥。
用山参3克,防风2克,葱根少量,俱捣为末,用梗米50克,同下锅中煮至半生不熟,将猪肾1对(去外膜及里层白肌肉筋膜,切片状,淡盐腌一会儿),放进粥锅中,温火煮许久,趁着热服用。
2: 猪脊神经莲藕汤。
猪脊神经、莲籽、鸭胗适当,慢火煮烂,趁着热服用。
3: 苁蓉15克,羊肾1对(清洗),二味共煮,喝粥吃肾,每天可吃1次。
4: 穿山甲肉50~100克,羌活6~9克,川芎15克,瘦牛肉100克,加葱、姜等调味品共煮,随后喝粥吃荤。
三: 不一样的小偏方针对脑鸣的功效果也是各有不同的,并且他们的治疗效果还和身体有关系,一般不一样的人针对这种小偏方的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的病人盆友在应用这种小偏方医治自身脑鸣的另外,千万别舍弃医师的基本医治。
脑鸣的治疗方法中药

脑鸣的治疗方法中药
在中医中,脑鸣常常被归为内耳疾病范畴,一般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疗、针灸、理疗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 瓜蒌薤白汤:瓜蒌子、薤白、当归等熬煮成汤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 五灵脑髓丸:黄麻、龙骨、牛膝等研磨成粉末,制成丸剂,具有舒肝息风、散寒通窍的效果。
3. 天麻醒脑汤:天麻、酸枣仁、青葙子等熬煮成汤剂,有舒筋活络、平肝息风的作用。
4. 益智安神丸:钩藤、远志、珍珠母等制成丸剂,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脑鸣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所以最好是在就医前咨询中医师的建议,以便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能盲目使用。
脑鸣的中医治疗

脑鸣的中医治疗
脑鸣是指自觉脑中有声音鸣响,或如虫鸣,或如蝉叫,或如雷轰,常伴耳鸣目眩,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古时称“白天蚁”,中医学谓“头响”,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伤等有关,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
脑鸣的中医治疗处方有以下几个:
1、单味首乌:可保护神经,抗动脉硬化,抗衰老,抗血小板聚集,促进造血。
2、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组方熟地、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现代研究提示其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降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3、右归丸:主要温补肾阳、填充精血,组方熟地、山药、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
研究提示能对抗激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抗衰老、影响中脑中央灰质单位自发放电等。
4、补中益气汤:方中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具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并可保护各脏器功能、抗疲劳、抗衰老。
5、灯盏花注射液:主要用于偏瘫、失语,可扩张脑血管,改善局部供血;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机体抗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
6、血府逐淤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
实验研究能改善微循环,抗休克;有抗凝作用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以上中医处方仅供参考,须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辩证施治,不可自行使用!。
名老中医张介眉治脑鸣验案

名老中医张介眉治脑鸣验案
张介眉治脑鸣病案
朱旭冯云霞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张介眉教授是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巧思治疗心脑血管、脾胃等科疑难杂症。
笔者在此整理1则他巧思治怪病的案例,以飨同道。
周某,女,46岁。
诉受风后突发脑鸣,声如蝉鸣,头晕头痛,胸闷呕恶,肩背僵硬,微恶风寒。
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诊断:脑鸣之风痰阻络证。
治法:燥湿化痰,疏风通络。
处方:半夏10克,天麻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陈皮10克,白芍4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生龙牡各30克,首乌20克,威灵仙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姜黄10克,鸡血藤15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服。
二诊:头晕头痛,胸闷呕恶减轻,肩背僵硬消失,脑鸣声音降低。
上方去羌活、防风、姜黄、鸡血藤、威灵仙,加僵蚕10克,蝉蜕10克,荷叶10克,蔓荆子15克。
再进7剂。
三诊:诉诸症缓解,脑鸣唯每日下午发作数小时。
上方加蔓荆子30克。
再进14剂。
四诊:诉脑鸣2~3日发作1次,音量及持续时间较前减轻。
效不更方,上方再进14付而愈。
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张介眉认为该患者素体痰湿困重,遇外风引动而发作,脑鸣仅为其表象之一,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需针对其体质进行治疗,故在疏风同时,不忘化痰。
其颈肩风邪除后,高巅之处仍有风邪,故脑鸣不止。
蝉居于高处,喜鸣叫,用蝉衣治疗脑中蝉鸣,可谓善用取象比类者也。
耳鸣脑鸣!中医前辈的方子,湿气散,鸣声止,妙不可言

耳鸣脑鸣!中医前辈的方子,湿气散,鸣声止,妙不可言中医里头治疗耳鸣、脑鸣的一个方法。
故事的主人公,是老一辈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李聪甫,生于1905年,卒于1990年,生前曾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李师曾接待一个姓朱,男性,55岁的患者。
医案记载。
就是总觉得自己耳鸣、脑鸣。
耳边和脑中不断有响声出现。
还伴随口干、吃不下饭、腹胀、心悸心慌的现象。
李师发现患者脉象缓滑,舌头无苔。
配伍:茯神,茯苓,炒枣仁,竹茹各10克,天麻7克,姜半夏10克,陈皮5克,六曲7克,白术7克,酒白芍7克,郁金5克,远志5克,菖蒲5克,炙甘草3克。
水煎服。
患者药用三剂以后,耳边和脑中鸣声几乎消失。
后来,李师遵原方稍作加减,患者最终诸证悉平,胃口见好,生活恢复正常。
患者的问题,就在于湿气升起来了。
如果把我们人体也比喻成一个“瓶子”,那么体内那些无法化散的水湿之气,就成了那“半瓶子水”。
它们在我们体内就会出现“咣里咣当”的声音。
这个声音,就是耳鸣、脑鸣。
用中医行话讲,就是水饮之邪上扰“神明之府”了。
我们在治疗耳鸣、脑鸣病的时候,就会考虑到是不是要化散水湿之气。
水湿之气升起来,我们就脑鸣耳鸣。
第一,脉象滑缓,这个是典型的水湿内积之象。
滑,主水湿痰饮。
水湿痰饮阻于脉道,则血行不利,于是脉象滑缓。
第二,口干纳呆,没舌苔。
因为水湿内停,无法被转变为津液来滋养身体,于是我们就会口干。
津液无法上潮于舌,于是没有舌苔。
水湿内停,源于脾胃阳气不足,脾阳难以运化水湿。
脾阳不足,则胃气不降,于是纳呆、吃不下饭。
第三,心悸心慌。
这个是水湿之气上蒙于心,心神不安所致了。
心神不安和耳鸣、脑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中医讲,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啊。
心神不定,脏腑不安,气机不和,鸣叫声就不绝于耳。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啥都觉得不顺眼。
自然要化痰湿,安心神。
其中茯苓、竹茹、半夏、陈皮、白术、六曲、酒白芍、菖蒲这些药材是化湿浊。
它们可以健脾、燥湿、利水、理脾胃、恢复脾胃对水湿的运化之能。
脑鸣中医治疗文章案例

脑鸣中医治疗文章案例今天我想给大家唠唠脑鸣这事儿,还有中医是怎么把这个烦人的病给治好的。
我有个朋友老林,前阵子可被脑鸣折腾得够呛。
啥是脑鸣呢?就感觉脑袋里整天嗡嗡响,像有一群小蜜蜂在里面开派对似的,有时候还像火车轰隆隆开过,搞得他心烦意乱,晚上都睡不好觉。
老林刚开始可没少折腾,去了不少西医那儿检查,什么脑部CT啊,各种血液检查啊,都做了个遍,可就是没查出个具体原因来。
药也吃了不少,但是脑鸣就像个顽固的小怪兽,赖在他脑袋里不走。
后来,老林就寻思着试试中医呗。
他就找了个当地挺有名的老中医。
老中医一看到老林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就开始仔细地给他瞧病。
先把起了脉,那手指在老林手腕上一搭,就像老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一边把脉,一边还问老林各种问题,像平时是不是容易累啊,吃饭咋样啊,睡觉爱不爱做梦啊等等。
老林就一五一十地回答。
老中医说,老林这脑鸣啊,在中医看来,是身体里的气血出了问题。
就好比一条河流,气血就是河里的水,如果水流不顺畅了,这儿堵一下,那儿少一点,就会出乱子。
老林呢,他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耗伤了气血,再加上他又喜欢吃那些生冷油腻的东西,脾胃也被搞坏了。
脾胃可是气血生化之源啊,脾胃一虚,气血就不足,然后就导致了脑袋里像“闹鬼”一样的脑鸣。
然后老中医就给老林开了个方子。
这方子就像是一个专门组建的“维和部队”,要去老林的身体里恢复秩序。
里面有黄芪,黄芪就像是个大力士,能补气,把身体里的气给补足了,气足了就能推动血的运行;还有熟地,熟地就像个营养丰富的宝库,能养血,给身体的血液补充养分。
还有像川芎啊,这川芎可就像个勤劳的小工兵,专门去打通那些堵塞的经络,让气血能顺畅地在身体里流动。
老林拿着方子就回家熬药去了。
刚开始喝的时候,他还直皱眉头,说这中药的味道可真不好喝,感觉就像在喝一碗苦泥巴。
但是为了能把脑鸣治好,他还是咬着牙坚持。
喝了大概一个星期的药,老林就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他说脑袋里的嗡嗡声好像小了一点,没那么吵了。
中医治疗脑鸣病的研究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19-146-中医治疗脑鸣病的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intracranial tinnitus in TCM张千千 吕国雄*(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330000)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20)19-0146- 【摘 要】在现代医学临床中,脑鸣病患者常被当成耳鸣病混肴治疗,然疗效并不显著,因而在临床中应当加以区分。
作者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中医对脑鸣病的治疗及研究在临床中疗效肯定,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筛选了近10年来中医治疗脑鸣病的相关文献,将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针刺治疗三大方面对本病进行归纳总结,有望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关键词】脑鸣;中医中药;针灸;综述【Abstract 】Objective: In modern clinical medicine,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innitus are often treated as tinnitus mixture, but the curativ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so it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in clinical. The author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of TCM medicine for intracranial tinnitus 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tinnitus in the past 10 years is screened, and it will be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new ideas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 】Intracranial tinnitus; TCM; Acupuncture; Reviews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19.052脑鸣,是患者自觉脑中如蝉鸣、如蚁蛀的响声为主的症状,《医学纲目·肝胆部》中取类比以,多称天白蚁。
耳鸣脑鸣!说白了,病根儿就是它

耳鸣脑鸣!说白了,病根儿就是它脑鸣,以及和脑鸣常常相伴而发的耳鸣。
关于脑鸣一些调养的建议。
实际上,作为一种疑难杂症,脑鸣这件事,要想说清楚,还真就挺难。
翻阅历代中医文献,发现比较早地、明确记载脑鸣一病的,乃是《名医类案》、《杂病源流犀烛》。
其中《杂病源流犀烛》的记载最为贴切,称之为“头脑鸣响”。
到了现代,脑鸣这件事有了看似更为确切的解释:延脑的耳蜗神经核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的整个通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所致的耳鸣,病人感觉在脑内鸣响。
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好了,太复杂的,咱就不说了。
现在,要把一张源于当代临床家的,治疗脑鸣、耳鸣的验方介绍你给您——潞党参30克,北绵芪30克,焦白术20克,炙升麻10克,竹柴胡10克,广陈皮10克,当归12克,炙甘草9克,朱生地30克,黄连5克,朱麦冬30克,朱茯神20克,怀山药2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明天麻15克,旱半夏12克。
水煎服。
看上去似乎有些复杂。
实际上,它一点都不复杂。
其实,脑鸣也好,耳鸣也好,都发生在哪里?在我们的头里。
头上的疾病,包括头痛、头晕、耳鸣、脑鸣、眩晕、健忘、嗜睡等等,中医有一个词儿来解释它,叫做什么呢?叫“清窍失养”。
那么,“清窍”为什么会“失养”呢?一句话:牵挂太多、思虑太多。
为什么这么说?牵挂也好,思虑也罢,它们都会耗肝肾、伤心脾。
第一个,人到中年,引起自半,再加上思虑无度,纵欲伤身,于是暗耗肾阴、郁遏肝气。
肝肾阴虚、肝郁化火,故而肝阳上亢、肝火上攻。
这一把火,烧得清窍失养。
第二个,思则气结,暗耗心血,于是心脾气虚。
这样的人,没有足够的气血来生化,心血不断被消耗,久而久之就成了中气下陷、清阳不升,于是清窍失养。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人,往往有情志不顺、郁闷易怒、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腰膝酸软、手脚发热、脸部潮红等肝肾阴虚之象。
对于第二种类别的人,往往有食欲不振、腹胀、乏力、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等心脾两虚的征象。
耳鸣脑鸣的中医治愈案例

耳鸣脑鸣的中医治愈案例耳鸣脑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到耳朵内有嗡嗡声,或者在脑海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声响。
中医认为耳鸣脑鸣是由于肝肾虚弱、气血不足、痰湿内扰等原因引起的。
下面将列举10个中医治愈耳鸣脑鸣的案例,以展示中医在治疗这一病症上的独特优势。
案例一:王女士,45岁,多年来一直患有耳鸣脑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中医诊断为肝肾虚弱,气血不足所致。
采用中药调理,调理了肝肾功能,补充了气血,耳鸣脑鸣症状逐渐减轻,最终痊愈。
案例二:李先生,60岁,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了耳鸣脑鸣症状。
经中医诊断为肝火上扰,导致耳鸣脑鸣。
通过中药清热解毒,平衡肝火,耳鸣脑鸣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
案例三:张先生,50岁,多年来一直患有耳鸣脑鸣,经常感到头晕乏力。
中医诊断为气血不足,痰湿内扰所致。
通过中药调理,补充气血,清除痰湿,耳鸣脑鸣症状逐渐消失,头晕乏力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四:杨女士,35岁,近期出现耳鸣脑鸣症状,伴有失眠、健忘等。
经中医诊断为肾阴虚所致。
通过中药滋补肾阴,调理神经系统,耳鸣脑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五:刘先生,40岁,耳鸣脑鸣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导致耳鸣脑鸣。
通过中药疏肝理气,调节情绪,耳鸣脑鸣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六:赵女士,50岁,多年来一直患有耳鸣脑鸣,伴有头痛、眩晕。
中医诊断为气血不足,痰湿内扰,肝肾不足所致。
通过中药调理,补充气血,清除痰湿,调理肝肾功能,耳鸣脑鸣症状逐渐消失,头痛、眩晕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七:王先生,55岁,耳鸣脑鸣症状严重,伴有失眠、健忘等。
中医诊断为肝肾虚弱,气血不足所致。
通过中药滋补肝肾,补充气血,耳鸣脑鸣症状逐渐减轻,失眠、健忘等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八:李女士,30岁,最近出现耳鸣脑鸣症状,伴有头晕、耳聋等。
中医诊断为痰湿阻络,气血不足所致。
通过中药清热化痰,活血化瘀,补充气血,耳鸣脑鸣症状明显减轻,头晕、耳聋等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治脑鸣的方法介绍

治脑鸣的方法介绍
脑鸣系中医学病名,最早见于《医学纲目·肝胆部》,古医
籍中多称之为天白蚁。
是指患者自觉头脑中有鸣响,或如蝉鸣、鸟叫,或如潮声、雷轰,多为持续性,影响思维,注意力不能集中。
常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凸显出一定的优势,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的一些方法进行总结。
脑鸣的中医治疗,1.中成药(1)健脑丸,每次20粒,每日3次。
(2)太极通天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天王补心丹,每次6克,每日3次。
(4)金水宝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5)桂附地黄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
(6)天舒胶囊,每次2~3粒,每日3次。
(7)安神补脑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8)孔圣枕中丹,每次3~9克,每日3次。
(9)磁朱丸,每次3克,每日2次。
(10)安神定志丸,每次9克,每日3次。
(11)百草安神片,每次50毫克,每日3次。
(12)百草脑心康,每次40毫克,每日3次。
(13)龙胆泻肝丸,每次3~6克,每日3次。
(14)礞
石滚痰丸,每次6克,每日2~3次,口服。
脑鸣如果发生在年轻人,多数是由于紧张压力等精神因素引起的,属于功能性疾病,病人多数有焦虑症状,烦躁不安,心慌,气急,胸闷,有的患者颈部僵硬不适,或肩背部不适。
脑鸣一般是由于老年人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脑鸣、头晕和记忆下降,结合年龄,考虑脑供血方面存在不足、脑功能活动降低,在睡眠不足、用脑过多及劳累时,就会诱发以上症状。
脑鸣中医辨证施治单方验方

脑鸣中医辨证施治单⽅验⽅脑鸣:以⾃觉脑内如⾍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多因脑髓空虚,或因⽕郁,痰湿阻滞所致。
调达情志,怡养;⼼神。
形体肥胖者适当活动、节⾷、减轻体重可以减轻和预防其发⽣。
脑鸣症状体征:诊断依据:1.多发于中、⽼年。
⼥性多于男性。
2.⾃觉脑内如⾍蛀、鸣响,常伴⽿鸣、腰膝酸软、⽬眩等症状。
3.检查时多⽆特殊发现。
脑鸣中医辨证论治:(1)虚证1)肾精亏虚补肾⽣髓益脑之⽅,如六味地黄汤加减、左归丸改为汤剂加减、补肾益精法。
2)阴虚阳亢滋阴潜阳平肝法,如镇肝熄风汤加减(天⿇、⽜膝、龙⾻、牡蛎、⽯膏、青蒿、天门冬、⽩芍药、钩藤、川楝⼦)。
3)⼼脾两虚补益⼼脾、宁⼼安神之⽅(党参、⼤枣、⽩术、茯苓、当归、炒酸枣仁、柴胡、炙⽢草、龙齿、炙远志、升⿇、黄芪)。
(2)实证1)风寒外袭搜风宣窍祛邪为主,佐以填精补肾(当归、川芎、荆芥、全蝎、钩藤、桔梗、⾟夷、蒸何⾸乌、⼭药、⼭茱萸、熟地黄、枸杞⼦、龙⾻、炙⽢草)。
2)风热上扰疏散风热、清利头⽬法,如⾕青汤加减(⾕精草、青葙⼦、决明⼦、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怀⽜膝、⽣龙⾻、⽣牡蛎、⽢草)。
3)痰湿上蒙清热利湿, 化浊开窍之⽅(藿⾹、茯苓、黄芩、连翘、厚朴、陈⽪、半夏、栀⼦、郁⾦、⽊通、⽯菖蒲、⽩⾖蔻、滑⽯)、清震汤加味、半夏⽩术天⿇汤加减。
4)瘀⾎阻窍⾎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附、柴胡、⽯菖蒲、⽜膝)。
中医讲辩证施治,以上药⽅建议在医⽣指导下进⾏⽤药!脑鸣的病因:引起脑鸣⽿鸣的原因复杂,主要有以下⼏⽅⾯:⼀、主要是⽿部的疾病,如外⽿疾病:外⽿道炎、耵聍栓塞、外⽿异物等,中⽿的急慢性炎症、⿎膜穿孔、⽿硬化症及内⽿的美尼尔⽒综合症等都能引起⽿鸣。
⼆、⾎管性疾病也会发⽣⽿鸣,如颈静脉球体瘤、⽿内⼩⾎管扩张,⾎管畸形、⾎管瘤等,来⾃静脉的⽿鸣多为嘈杂声,来⾃动脉的⽿鸣与脉搏的搏动相⼀致。
三、其它⼀些全⾝性疾病也能引起⽿鸣:植物神经紊乱、脑供⾎缺乏、中风前期、⾼⾎压、低⾎压、贫⾎、糖尿病、营养不良。
耳鸣脑鸣的中药治疗

耳鸣脑鸣的中药治疗耳鸣是听觉功能的紊乱现象也是听分析器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下面是店铺推荐给大家的耳鸣脑鸣的中药治疗,供大家参考。
耳鸣脑鸣的中药治疗1、白毛乌骨雄鸡1只、甜酒。
用法,同煮熟食。
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
2、葱汁适量。
用法,滴入耳内2 滴。
主治:因外伤瘀血结聚所致耳鸣、听力下降。
3、大葱1 根。
用法,将葱尖插入耳内。
主治:耳鸣、听力下降。
4、生姜49 片、全虫49 个。
用法:同炒,以姜干为度,共研为细末,温酒冲服,过2~4 小时,再进1 服。
主治:痰浊上升,壅塞清窍所致耳鸣、听力下降,证见两耳蝉鸣不息,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院满,苔腻,脉滑。
5、牡荆子(微炒)200 克、酒1000 毫升。
用法,浸泡,冬7 日,夏3 日,取上清液即得,去渣任意饮之,勿醉为度,主治:听力下降。
缓解耳鸣的食物1、干姜能温中散寒。
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
耳鸣患者做菜时适当放一些,就可以起到治疗耳鸣的效果了。
2、鲢鱼冬季养胃的好鱼,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
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3、胖头鱼有暖胃、平喘的作用。
体质虚弱的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4、辣椒吃辣椒能够促进食欲、增进消化,可使心跳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强。
冬季常吃辣椒能够抵御寒冷,并能防止因受潮而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和胃虚寒症。
耳鸣的原因1、不良习惯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
2、精神紧张和疲劳当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在身体疲劳状态时均易使耳鸣加重。
因此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放松耳鸣患者的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
3、噪声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对高危人群(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要注意噪声防护。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脑鸣1例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脑鸣1例发表时间:2013-01-09T09:15:52.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王觉晓黄玉莹[导读] 诸药合用,使脾胃升降有序,气机通畅,生化有源,气血调和,脑髓得以滋养,故脑鸣止。
王觉晓黄玉莹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黄玉莹中医外科诊所 161000)脑鸣最早见于《医学纲目?肝胆部》,《名医类案》称“头响”, 古称天白蚁,患者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云:“有头脑鸣响,状如虫蛀,名曰天蚁者,以茶子末吹鼻效”属中医顽症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女性。
多因肾精不足,脾胃气虚致脑神失养, 或因气郁、痰蒙、瘀血阻滞蒙蔽清窍所致, 并且还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灵枢?海论》所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笔者临床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型脑鸣取得良好的效果。
病案举例患者,男性,54岁,脑鸣5年,持续发作,时轻时重,以右侧为重,劳累后加重,伴有倦怠无力,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细无力,饮食不佳,便秘,小便可。
证系年老体虚、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
治宜补气健脾,升阳益胃。
拟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50克、生晒参20克、白术15克、当归25克、柴胡15克、升麻15克、陈皮15克、菊花20克、石菖蒲25克、远志15克、蝉蜕15克、甘草10克。
先开3剂,3剂服完,脑鸣减轻, 饮食尚可,效不更方,又服5剂,脑鸣明显减轻,时作时止,但还以右侧为重,其余诸症明显好转,又服5付,脑鸣消失。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生晒参补脾益气,白术益气健脾为臣;当归补血和营,助黄芪、生晒参补气养血;柴胡疏肝理气,升麻升阳举陷,协同参、芪升举清阳;陈皮调理气机;使气行血行,气机条达;因补益易生热,故加菊花清热醒神,且引药上行;石菖蒲安神醒脑;《张氏医通》一书中描述脑鸣说:“头风证, 耳内常鸣。
头上有鸟雀之声……二此头脑挟风所致”。
故用蝉蜕清肝散风,安神定志;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中医辨治脑鸣

中医辨治脑鸣脑鸣是指自觉脑中有声音鸣响, 或如虫鸣, 或如蝉叫, 或如雷轰, 常伴耳鸣目眩, 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古时称“ 白天蚁”, 中医学谓“头响”, 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伤等有关, 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
从中医角度来看,脑鸣多由脏腑失调,风邪入络,劳累过度,思维过度,肝阳上亢,肝气郁结,久病气虚,阴阳失调等引起。
对脑鸣, 临床上多按照病因病机而采用相应的分型施治。
具体如下:1、肝肾阴虚:症见脑鸣, 面色潮红, 腰膝酸软, 头昏眼花, 盗汗, 舌红苔少, 脉细或数。
吴瑶总结出从肾论治脑鸣的方法, 方以首乌、黄精为主, 随症加减。
首乌归肝肾经, 黄精归肺脾肾经, 配伍具有补益肾精的功效。
当大滋肾阴, 填补精髓, 宜六味地黄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董延芬、李秋艳等[ 6 ] 发现单用补肾之法难以奏效, 用灯盏花注射液静脉滴注, 活血化淤, 改善脑循环, 疗效较好。
倪宏章[ 7] 则综合而治,选用六味地黄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补肾通络, 治疗兼气血阻滞者。
2、肾阳虚衰:症见剧时脑中如击雷, 轻时鸣音不绝, 腰膝酸软, 四肢欠温, 下半身冷感, 小便清长, 少腹冷痛, 舌淡体胖, 苔薄白, 脉无力。
治当温阳补肾养脑, 用右归丸加减主之。
3、心脾气虚:症见脑鸣频作, 纳少便溏, 四肢困倦,少气懒言, 舌淡虚胖边有齿印, 苔薄白或白腻, 脉细缓。
治当益气健脾升清, 益气聪明汤治之。
对上述症候伴失眠多梦者, 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升举中气。
4、脾虚湿阻:症见脑鸣, 头昏沉闷隐痛, 胸闷脘满,咳吐黏痰, 舌淡苔厚腻, 舌下络脉淤紫, 脉滑。
治当健脾燥, 活血化淤。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
贤清惠[ 8]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惊恐伤肾、思虑伤脾、聚湿生痰、风痰上蒙所致脑鸣者。
而邹世光认为此痰淤上壅脑窍, 当以化痰活血开窍,方用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半夏、葛根、石菖蒲、郁金、远志、桃仁、红花、川芎、水蛭各10 g, 陈皮、茯苓、瓜蒌、赤芍各15 g, 甘草6 g, 葛根30 g, 竹茹20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证治脑鸣(天白蚁症)
有一个头疼的白种人的肖像关闭
编导语:后台有留言问脑鸣怎么治疗,我开始以为写错了,是耳鸣,后来查了资料发现真有脑鸣,且医书史上对之研究不多。
我个人看法,脑为髓海,脑鸣即为髓海空虚,且应为虚证,适宜滋阴潜阳,补脾肾填精生髓益脑为主。
至于风热,痰湿,淤血等短期以疏风散热清窍,清热利湿化浊及活血化瘀为证治,但长期辅助补脾肾,强化气血生化,理顺气机升降。
脑鸣系中医学病名,最早见于《医学纲目——肝胆部》,古医籍中多称之为天白蚁。
是指患者自觉头脑中有鸣响,或如蝉鸣、鸟叫,或如潮声、雷轰,多为持续性,影响思维,注意力不能集中。
常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凸显出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脑鸣的发生多因肾虚、心脾两虚致脑髓失养,或因火郁、痰蒙、气滞、瘀阻致清窍被扰所致,其中肾虚脑髓空虚为主因。
1.1 虚证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说明脑鸣与肾虚密切相关。
刘康认为脑与精神活动密切有关,气血、精髓为其物质基础,若因思虑劳倦过度, 损伤心脾, 以致气血不运, 不能上荣清窍, 则出现脑鸣眩晕诸症。
1.2 实证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
脑之清窍易为病邪所蒙,《医碥。
头痛》曰:“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腑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
”董延芬等指出,人有七情六欲、忧思烦恼、精神紧张等,均可伤及气血, 致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或气虚血瘀, 脑
髓失养则脑鸣。
王昆文认为,此病有类似于雷头风的表现,但不头痛,也不头面起核,是一个不典型的雷头风,其病机也属湿热夹痰上冲,风阳上扰。
2 辨证论治
2.1
虚证
2.1.1 肾精亏虚
脑鸣与肾虚脑髓空虚有关者居多,故临床上选用补肾生髓益脑之方获效者常见。
葛明等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生龙骨、生牡蛎、楮实子)治疗证属肾阴亏损,髓海空虚,阴虚火旺,扰乱神明而脑鸣1例,服药1个月而病愈。
杨士珍等将左归丸改为汤剂加减(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知母、龟版胶、鹿角胶)治疗证属肾阴不足型脑鸣1例,疗效显著。
杜春有等用左归饮加减治愈脑鸣1例。
颜邦华以补肾益精法(基本方:熟地黄、山茱萸、龟版、枸杞子、麦门冬、山药、杜仲、炙升麻、炙甘草)治疗脑鸣5例,取得一定疗效。
2.1.2 阴虚阳亢
郑义枝采用滋阴潜阳平肝法应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愈脑鸣1例,药物组成:天麻、牛膝、龙骨、牡蛎、石膏、青蒿、天门冬、白芍药、钩藤、川楝子。
2.1.3 心脾两虚
刘康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升举中气之方(党参、大枣、白术、茯苓、当归、炒酸枣仁、柴胡、炙甘草、龙齿、炙远志、升麻、黄芪)治疗脑鸣1例,疗效显著。
2.2
实证
2.2.1 风寒外袭
吴燕燕等以搜风宣窍祛邪为主法,佐以填精补肾之品(当归、川芎、荆芥、全蝎、钩藤、桔梗、辛夷、蒸何首乌、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龙骨、炙甘草)治疗脑鸣1例获愈。
2.2.2 风热上扰
张磊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法,采用谷青汤加减治愈脑鸣1例,药物组成:谷精草、青葙子、决明子、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甘草。
2.2.3 痰湿上蒙
刘康以清热利湿, 化浊开窍之方(藿香、茯苓、黄芩、连翘、厚朴、陈皮、半夏、栀子、郁金、木通、石菖蒲、白豆蔻、滑石)治疗脑鸣1例获愈。
王昆文以化痰开窍、清热祛风为法,方选清震汤加味(桔梗、苍术、荷叶、升麻、白僵蚕、石菖蒲、法半夏、胆南星、黄连、丹参、炒苏子、炒酸枣仁、竹茹、夏枯草、芦根、远志)治愈脑鸣1例。
贤清惠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胆南星、橘红、白术、茯苓、天麻、钩藤、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治愈脑鸣1例。
2.2.4 瘀血阻窍
瘀血内阻,上扰神明而致脑鸣,治宜活血化瘀、透窍醒脑。
夏旭等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柴胡、石菖蒲、牛膝)治愈脑鸣昏厥证1例。
苗后清等亦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愈脑鸣1例,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药、川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石菖蒲、郁金。
2.3
虚实夹杂
倪宏章治疗脑鸣证属痰湿阻遏、脑髓失养者,予健脾燥湿、活血化瘀法,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养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天麻、白术、泽泻、郁金、石菖蒲、黄芪、丹参、地龙、茯苓、当归、川芎、甘草、牛膝;对于证属肾精亏虚,气血阻滞者,予补肾填精生髓、活血祛瘀通络法,方选六味地黄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鹿衔草、当归、桃仁、红花、炙鳖甲、知母、黄柏。
此外,刘庆宪等将脑鸣辨证分5型论治,即益肾填精补髓法,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疏肝解郁泻火法,方选泻青丸加减;荣髓散瘀通络法,方选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温阳益肾补脑法,方选右
归丸加减;益气升清健脾法,方选益气聪明汤加减。
邹世光等将脑鸣辨证分3型论治,肾精亏虚,阴虚内热上浮者,多发于老年人,治宜补肾滋阴降火,方选麦味地黄汤加味;肝郁火扰者,则以中青年多见,治宜疏泄肝火,方选柴胡疏肝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瘀上壅脑窍者,治宜化痰活血开窍法,方选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3 专药治疗
贾兴鲁运用石菖蒲配伍磁石煎汤送服六味地黄丸治疗脑鸣辨证为肝肾阴虚、脑失滋养者获得捷效,证明了开窍启闭之石菖蒲在脑鸣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王万袒根据《别录》介绍:“蔓荆去长虫,主头风痛,脑鸣”所言,重用蔓荆子,灵活化裁,治疗因肝郁化火及湿热蒙蔽清窍所致之脑鸣获效显著。
盖蔓荆子体轻力薄, 藉之易于上升,故凡肝风及湿热上扰空窍形成之脑鸣用之无不生效。
董延芬等运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鸣12例,总有效率83.3%。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脑鸣一病临床少见,历代中医文献中均未对其进行过系统的论述,目前散在的资料也多是个别的病案报道,或单方单药的应用疗效。
今后应加强对本病西医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以便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灵活遣方用药,以应用于临床。
另一方面加强中药作用机制及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结合临床积累的有效验方,以研制出高效方药应是今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