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三章圆:3.1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单元教学设计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圆规画圆,观察圆的性质,如半径、直径、圆周率等,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章节的学习中,他们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圆的深入性质和综合应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教学过程中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圆的相关知识运用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使他们在圆的学习中收获成就感,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的基本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割线定理。
2.难点:
-圆的对称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圆的切线、割线定理的掌握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途径主动发现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为例,如车轮、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主要介绍圆的定义、性质、画法以及圆的方程。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画法,为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和画法,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2.教学难点:圆的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教具,以及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圆的概念。
3.圆的画法:讲解圆的画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圆的画法。
4.圆的方程:推导圆的方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方程的含义和应用。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可以设计成如下形式: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圆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三章圆:3.1圆、优秀教学案例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圆的性质。他们将通过观察圆的形状和特点,发现圆的性质和规律,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其次,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应用圆的知识。他们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学生还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思考和反思来深化对圆的理解。他们将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综合性问题和复杂性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首先,学生将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兴趣。通过观察和探索圆的性质,学生将发现数学的奥秘和美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圆的知识。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圆的实际应用场景,如自行车轮子、地球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存在和重要性。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圆的知识。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圆形花园的问题,让学生计算花园的周长和面积,并解决与圆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和应用圆的知识。首先,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配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或任务。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
其次,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每个小组需要就问题或任务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通过这些小组合作,学生将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从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中学习和成长。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圆3.1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圆》◆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传递-接受”教学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复习旧知——激发动机——讲授新知——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设计说明首先通过问题1通过复习圆的“旋转”定义及相关概念,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知识储备.问题2通过对游戏队形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本质特征,为下面引出圆的“集合”定义做准备.通过问题3用集合的思想引出圆的第二种定义,有利于学生对圆的本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学习“轨迹”的概念打下基础.通过问题4的探究,使学生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体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做一做”再次让学生经历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图形有过程.“议一议”联系学生的实际,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的第1节《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圆的集合概念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等知识,本节内容是继续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教材一开始通过投圈游戏引出圆的概念的.圆的定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定义,一种是集合性定义.圆的描述性定义,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加深理解;圆的集合定义,应通过观察、体会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圆和点两个方面去思考得出圆的集合定义.得出圆的定义后,接着介绍圆心、半径、弦、直径、弧、半圆、等圆、等弧等相关性质.本节的第2部分是通过研究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数量关系得出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补充的“议一议”是教材67-68页的“读一读”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圆的概念,理解弦和弧的概念.2、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概念,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圆的概念.◆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复习旧知】问题1 在七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经对圆有了初步认识,对圆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什么点称之为圆的圆心?怎样的线段称之为圆的半径?⑵圆弧(弧)是怎么定义的?⑶什么图形叫做扇形?什么角叫做圆心角?结论: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称为半径.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的“旋转”定义及相关概念,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知识储备.【激发动机】问题2 如图,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的投圈目标是图中的花瓶.如果他们呈“一”字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一人都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活动目的:通过对游戏队形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本质特征,为下面引出圆的“集合”定义做准备.说明: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学时既在对学生合理的想法给予肯定,又要注意引导,如果单纯考虑“距离”因素,那么排成圆形(或圆弧形)队伍比较公平.【讲授新知】问题3 如图,到O点的距离等于线段OC长的所有点有哪些?这些点集合在一起得到一个什么图形?由此,用“点的集合”可以给圆下定义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3用集合的思想引出圆的第二种定义,有利于学生对圆的本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学习“轨迹”的概念打下基础.概念:事实上,圆还可以看成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AB;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CD.我们知道,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圆上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在同一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问题4 如图,⊙O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在圆内、圆上、圆外分别取一点,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你能用r和d的大小关系来刻画它们的位置特征吗?活动目的:通过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体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结论: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圆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圆内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点P在圆外,即d>r;点P在圆上,即d=r;点P在圆内,即d<r.反之,d>r,即点P在圆外;d=r,即点P在圆上;d<r,即点P在圆内.做一做:设AB=3cm,画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1)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图形有过程.解:(1)如图1,所求图形即P,Q两点.(2)如图2,所求的图形为阴影部分(不包括阴影的边界).议一议: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分析:如图,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例题矩形的四个顶点能否在同一个圆上?如果不在,说明理由;如果存在,指出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解:如图,连接AC、BD交与点O,在矩形ABCD中,∵OA=OC=AC,OB=OD=BD,AC=BD,∴OA=OB=OC=OD,∴A、B、C、D者这四个点在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同一个圆上.归纳:要证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先确定圆心,再证明这几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巩固运用】学生练习:课本66页随堂练习第1题,第2题.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1)圆、弧、弦、直径、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其相关的概念.(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体会了圆的不同定义方法,了解了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3、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检查评价】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3.1第1题,第2题.(必做题)2、教科书习题3.1第3题,第4题.(选做题)◆教学反思略.(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与直线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圆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性质和特点与其它图形有很大不同,需要学生重新认识和理解。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各不相同,对于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的学生可能比较熟悉,有的学生则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与数学中的圆概念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掌握圆的性质,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3.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圆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
3.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圆的性质和应用。
4.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圆形物体实物或图片。
3.圆规、直尺等学具。
4.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地球、太阳、硬币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通过圆规和直尺演示如何画圆,并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方程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圆的运算、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础数学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由于圆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对圆的兴趣和认知程度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
2.难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圆的模型、图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圆有什么认识?圆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回忆和思考圆的基本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圆的特征。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三章圆:3.1圆、(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带领学生们探索了圆的世界。从圆的定义到方程,再到切线、弦、圆心角等概念,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想要分享。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园的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测量和计算,演示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三章圆:3.1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三章圆:3.1圆
1.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圆的集合定义:平面上所有与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的圆心和半径
-圆的对称性质
2.圆的 r²
-圆的一般方程:x² + y² + Dx + Ey + F = 0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小组内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但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并不充分,有些学生显得较为被动。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证明和实践,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这些定理。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以及圆的方程。
这是九年级学生继学习直线、三角形、四边形之后,首次接触到的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
通过学习圆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圆锥、圆柱等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此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作为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其特殊的性质和方程的求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掌握圆的方程的求解方法,能够运用圆的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圆的方程的求解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2.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圆的性质和方程。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圆的定义、性质、方程等内容。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圆的相关知识。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自行车轮子、地球等,引导学生对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并通过PPT展示一些相关的定理和推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的例子,运用所学的圆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5分钟)介绍圆的方程的求解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圆的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的第1节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及圆的标准方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的几何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定义和性质与直线、射线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转换和理解。
同时,圆的标准方程涉及到根号下的表达式,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定义,能描述圆的基本性质。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圆的模型或实物3.数学笔记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性质,为学习圆的定义和性质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圆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特点,从而引出圆的定义。
接着,通过PPT呈现圆的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圆,尝试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推导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圆桌等,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性质和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圆的定义、性质和标准方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圆的概念、性质和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进行探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等,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图形观察比较感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性质,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圆的概念。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展示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圆的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描述定义,了解圆的集合定义•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圆的概念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排开•思考:这样的队形对每一人都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在学案上画一个圆2.尝试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写下来定义1:当一条线段绕着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就是- 一个圆。
定义:圆可以看成是到的距离等于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就是圆心, 就是半径,以0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3•相关概念:弦、弧、直径、半径、半圆、等圆的相关概念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的线段叫做半径,例如上图中的弦:连接圆上的线段叫做弦,例如上图中的直径:经过的叫做直径,例如上图中的弧: 圆上叫做圆弧,简称弧」及其所对的 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同心圆: 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等弧:在中,的弧叫做等弧【探究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O O 是一个半径为r 的圆,在圆内、圆上、圆外分别取一点,(1) 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 P,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答:有 ____________ 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2) 若0 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0的距离为d ,那么:已知线段PQ=2cm 画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 ⑴到点P 的距离等于1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⑵到点Q 的距离等于1.5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⑶到点P 、Q 的距离都等于1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⑷到点P 、Q 的距离都等于1.5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⑸到点P 、Q 的距离都小于1.5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⑹到点P 的距离小于2cm,且到点Q 的距离大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P ------------------- ■ Q P --------------------- - QP ------------------- h QP --------------------1 Q P ------------------- 1 Q(四)巩固训练1、小明和小华正在练习投铅球,小明投了5.2m ,小华投了6.7m ,他们投的球分别落在下图中哪个区域内?上图中的 弓形:由 等点P 在圆 d r点P 在圆 d r点P 在圆_ d r (三)尝试与交流2、已知O 0的面积为25 no(1 )若PO=5.5,则点P 在_ _;(2 )若PO=4则点P在_ _;(3)若PO= _ _,则点P在O 0上。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教学案
劣弧:课题:3.1圆【学习目标】1、 理解圆的描述定义,了解圆的集合定义.2、 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会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难点: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 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学法指导】自主探究、认真完成教学案的问题,并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来,最后小组交流并解决。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 65---P 67思考下列问题) 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圆。
2、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3、你是怎样画圆的?你能讲出形成圆的方法有多少种吗?【合作探究】(由自主学习第四题归纳总结下列概念)1、 圆的集合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的观点)2、 圆的运动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的观点) 圆心:半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圆的表示方法:以点 0为圆心的圆,记作“ 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4、同时从圆的定义中归纳:(1)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 ___________半径);(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 ________________ 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5、与圆的有关概念?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如图,你能说出弦、直径、 义吗?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直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弧的表示方法:半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弧、半圆的定图6、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点P,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若o O的半径为r,P到圆心0的距离为d,那么:点P在圆d r点P在圆d r点P在圆_ d r【训练案】1、设AB=3cm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1)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圆
《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
2.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经历由生活现象揭示其数学本质的过程,培养抽象思维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定量分析对图形性质的判定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圆的相关知识,对弦、弧、直径、半径、半圆、等圆的相关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还没有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的概念.
在圆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圆规画圆的活动,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和面积,感受到了学习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
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概念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到活动中去,让他们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
同时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PPT,视频插入,几何画板,白板)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发现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加快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探索过程,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六,教学工具:PPT,视频插入,几何画板,白板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章圆
第一节 圆 习题
A 组
【基础知识填空】
1. 由圆的定义可知:(1)圆上的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_______;在一个平面
内,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长的点都在______.因此,圆是在一个平面内,
所有到一个______的距离等于_______的________组成的图形.
(2)要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
其中,______确定圆的位置,_____确定圆的大小.
2.如下图, (1) 若点O 为⊙O 的圆心,则线段____ __是圆O 线段____ ____是圆O 的弦,其中最长的弦是____ __;
__ ____是劣弧;_____ _是半圆.
(2)若∠A=40°,则∠ABO=______,∠C=______,∠ABC=______.
B 组
1. 一、选择题:
1、两个圆的圆心都是O ,半径分别为1r 、2r ,且1r <OA <2r ,那么点A 在( ) A 、⊙1r 内 B 、⊙2r 外 C 、⊙1r 外,⊙2r 内 D 、⊙1r 内,⊙2r 外
2、一个点到圆的最小距离为4cm ,最大距离为9cm ,则该圆的半径是( ) A 、2.5 cm 或6.5 cm B 、2.5 cm C 、6.5 cm D 、5 cm 或13cm
3.在△ABC 中,∠C=90°,AC=3cm ,BC=4cm ,CM 是中线,以C 为圆心,以3cm
长为半径画圆,则对A 、B 、C 、M 四点,在圆外的有_____,在圆上的有_____,
在圆内的有_______.
4.在△ABC 中,∠C=90°,∠B=60°AC=3cm ,以C 为圆心,r 为半径作⊙C ,如果
点B 在圆内,而点A 在圆外,那么r 的取值范围
C 组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原点O 为圆心,5为半径作⊙O ,已知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3,4),B (-3,-3),C (4,10 )。
试判断A 、B 、C 三点与⊙O 的位置关系。
2.作图。
说明:到点A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cm,且小于或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 成的图形
3.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和植被,我国某些地方多次受到沙城暴的侵袭。
进来A 市气象局测得沙尘暴中心在A 市正东方向400km 的B 处,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
若距沙尘暴中心300km 的范围内将会受到影响,则A 市是否会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
东
北
D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