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态中电视专题片稿件的写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编导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编导,就需要具备一些创作技巧。
第一,精准思考和创新思维。
在全媒体时代中,观众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电视剧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电视编导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判断力,通过精准思考,挖掘出观众的内在需求,才能够获得成功。
同时,电视编导还需要拥有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模式,寻找新颖的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让观众在电视荧屏前感受到不同于以往的新鲜感。
第二,不断学习和提升。
在全媒体时代中,新的技术和媒介层出不穷,电视编导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的技术和媒介,才能够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观众需求、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的电视作品。
此外,电视编导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作素养,不断挑战自我,追求艺术上的完美。
第三,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电视编导的创作过程中,团队合作和沟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电视编导需要与剧组成员、制片人、演员等各种职业人员合作,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也需要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观众的反馈和意见,再去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作品。
第四,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
在全媒体时代中,娱乐和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视编导需要时刻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通过对社会事件的深入了解,挖掘出内在的价值和深层次的人性冲突,创作出有思想性、有深度的电视作品,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社会、人性等多方面的内涵。
总之,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需要面对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具备精准思考和创新思维、不断学习和提升、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等多重技巧,才能够创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电视作品。
电视专题片制作技巧

电视专题片制作技巧(一)电视专题片也要包装真实,是电视专题片的生命,这里所说的“包装”,是在新闻成品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技术处理,它的目的和作用不是改变事实,而是要使新闻作品中传递的事实更加醒目,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收看兴趣。
也就是说,包装不是对作品内部各种要素的包装,而是对作品的成品的包装。
实施拍摄手法包装,丰富画面的表现力浩瀚世界芸芸众生,一切似乎都可以拍摄记录,而一切又仿佛那么司空见惯。
拍什么?记录什么?采取什么手法拍摄?这就要有个选择问题,准确的选择就是一种“包装”。
笔者总结了“八字选题包装法”,即“欲、画、人、情、事、新、美、深”。
欲:指对某一题材的最初感觉,能否触动创作者的兴奋点,引起较强烈的创作和拍摄欲望。
只有触动创作者的题材才能触动观众。
画:拍摄对象(包括现场环境)是否具有可视性。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80%以上来自视觉。
作为视听艺术的专题片首先应考虑视觉效果,采用独特的拍摄手法发挥电视画面优势,把画面语言作为专题片的本体。
人:人物形象、气质、口才、个性等方面是否有特色、有魅力。
主人公选择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一部专题片的成败。
情:能否“出情”,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以情抓住观众,成功大半在握。
事:有没有故事,细节是否吸引人。
叙述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给观众,强似塞给群众一部二三流的虚构电影故事片。
新:题材、角度、拍摄手法等是否新颖奇特。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创新、突破应是艺术创作者永远的追求。
美:是否给观众以某种审美愉悦。
一部优秀的专题片必然是美的艺术品,或真实动人净化心灵,或教人向善境界升华,或意境优美令人神往。
深:是否有挖掘的潜力(具有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那种“小中见大、平凡中蕴深意、一滴水见太阳”的题材最需要选择者的慧眼去发现去拍摄。
根据这些准确选择,紧紧抓住观众的“兴奋点”和“共鸣点”,使用不同的拍摄手法,从而升华其内涵,突出其主题,进而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进行电视语言包装,营造观众的兴奋点电视与其他媒体相比,最突出的是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功能。
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今天小雅WTT给大家分享一些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
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
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怎么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报纸体:“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7月10日对我们说。
电视体: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
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
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
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二、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钱。
如何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的技巧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的技巧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
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
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
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
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画面就不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使人很费解了。
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
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
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
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
更有甚者,干脆将报刊上发表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
试论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技巧

试论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技巧摘要:电视专题片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真实报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特点,在文化传播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制作技巧,以提升专题片制作质量和影响力。
本文主要从声画剪辑、配音剪辑、后期包装三个方面分析了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技巧,希望以此保证剪辑风格的统一性,做好画面镜头的巧妙衔接。
同时还需要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处理,为增强电视专题片的感染力要合理设置解说词,以体现画面与声音的一致性。
另外,还需要从电视专题片的细节出发,通过调色处理和字幕设置来保证电视专题片内容的完整性,为广大群众呈现出兼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制作技巧;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电视专题片是特殊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尊重事实且具有一定新闻特征,也可以揭露社会关系,反映社会面貌。
同时电视专题片多选择热点话题进行报道,通过后期剪辑制作增强艺术性和观赏性,展示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向大众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此,需要对电视专题片制作技巧进行分析,以促进电视专题片制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升电视专题片作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1.电视专题片声画剪辑技巧1.1电视专题片剪辑具有统一风格从剪辑的角度来讲,电视专题片的剪辑是对已完成拍摄素材的选取和加工,剪辑人员需要了解不同镜头的衔接关系,做好剪辑画面的拼接工作,从而确保剪辑画面展示不同电视专题片的主题,提升电视专题片的艺术性。
为此,需要保证电视专题片剪辑具有统一风格,剪辑工作人员根据镜头承接关系和对应画面逻辑表达主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画面出现跳脱和重叠现象,确保剪辑后的画面符合电视专题片的整体结构。
另一方面是针对剪辑人员而言的,不同剪辑工作人员的思路、风格、习惯等存在差异,但在剪辑过程中需要根据电视专题片画面剪辑要求确保剪辑前后的一致性,因此需要剪辑人员提前了解剧本内容,加强与导演的沟通,把握电视专题片的整体基调和情节走向,在此基础上对所有音频素材进行再创作,从而做到剪辑内容与电视专题片整体风格的对应与呼应。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媒体时代要求电视编导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创新、多元化和互动性,使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电视编导在全媒体时代需要注重创新。
创作是电视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创新则是创作的灵魂。
全媒体时代下的电视编导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打破传统的编排和叙事方式,创造更加新颖、独特和有吸引力的内容。
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电视节目与网络、社交媒体等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强的节目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电视编导在全媒体时代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
传统的电视节目往往是由编导和一支专业团队完成的,而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需要更加关注观众的需求、口味和参与感。
电视编导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观众的喜好和需求,设计制作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节目内容,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电视编导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兴趣,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节目推荐,提高观众的黏性和满意度。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要注重互动性。
互动性是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电视编导需要加强的方面。
电视编导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方式,与观众进行更直接、更密切的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可以通过设置微信投票、话题讨论等环节,让观众参与到节目的决策中来,增加观众对节目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要注重跨界合作。
全媒体时代要求电视编导具有更广泛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需要将电视节目与其他媒体和产业进行有效的融合和跨界合作。
可以与文学作家、音乐人、舞台艺术家等合作,将他们的作品和创意融入到电视节目中,丰富节目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电视编导还可以与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平台,创造出更多的创作机会和方式。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需要不断创新、多元化和加强互动性,注重观众的需求和参与感,加强与其他媒体和产业的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创作环境,打造出更好的电视节目。
浅谈电视专题片制作细节的把握要点

浅谈电视专题片制作细节的把握要点电视专题片制作是指根据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的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内容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良好的电视专题片制作需要从许多细节中把握要点,以下将分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主题选择电视专题片一般都是以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为主线展开的。
主题选择应考虑观众的兴趣和市场需求,同时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此外,还要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避免出现夸大、虚假和片面的内容。
二、调研和采访电视专题片的制作需要深入调查和采访,以获取真实、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调研和采访需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经过筛选和验证后才能被采纳。
此外,还要针对不同对象进行针对性的采访和提问,以获取更具有价值的信息。
三、剧本撰写电视专题片需要以一个完整的故事形式呈现,剧本撰写成为制作的关键环节。
剧本应该结构紧凑、逻辑明晰,情节紧凑、导人入胜。
同时要考虑整个片子的时间长度,保证内容不会过于冗长或过短。
剧本撰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要符合观众的接受习惯和审美标准。
四、摄影和后期制作摄影和后期制作对于电视专题片的质量至关重要。
摄影需要考虑场景的选择、拍摄角度的把握和画面的美感。
后期制作包括剪辑、配音、配乐、特效等环节,需要注意画面的色调、音效的质量以及整个片子的流畅性和意境感。
这些环节的把握都需要根据具体的主题和情节进行针对性的创作。
五、宣传推广电视专题片的宣传推广对于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宣传推广需要有新颖的创意和针对性的方案,比如海报、广告、直播活动等,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同时还要注意宣传和推广方案的时机和合理性,避免浪费资源和影响观众的信任。
综上所述,电视专题片制作需要对众多细节进行全面的把握,这需要制作团队的协作、创意和专业水平。
只有做到细节到位,才能打造出优质的电视专题片作品。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要领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要领一、立意准确新颖,主題人物突出,预想设计具体,艺术构思完整。
1、大量收集衆材。
2、研究素材,形成主题。
3、确定主要人物及其事件的相相互关系。
4、确定主要动作线索,写出拍摄剧本或拍摄的详细提纲。
二、视听语言简洁优美。
包括:画面造型美,声音听觉美,蒙太奇语言语法的准确通顺。
1、画面造型语言完美。
2、镜头组接语言顺畅。
3、声音组合语言淸晰,有层次。
4、声画合成有机匹配,和谐统一。
三、字慕规范,画面技巧与主体动作。
1、字幕规范,要求文宇规范化,字幕的内涵、字幕的排列及其表现形式要简明扼要,生动活泼。
2、画面技巧,包括(化、划、叠、推、拉、翻、滚、移、思、定格—多银屏幕等),这些技巧要与人物动作、镜头动作、画面造型特征以及片子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3、主体动作,包括:人物动作、景物动作、镜头动作,这三者要有机地结合,巧妙地运用,构成准确、生动的蒙太奇形象。
(1)人物动作(人物形体动作、人物心理动作、人物语言动作>。
(2)景物动作(江、河、运动着的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树叶、风、雨、雷、电等》。
(3)镜头动作〔摄影(像)机的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鸟瞰〕。
四、技术制作要严谨,声画合成要高标准,视听形象要鲜明。
这就要求在片子的制作上要考究而不能迁就。
声画的合成要以艺术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从而达到画面与声音和谐,淸晰流畅。
以上这四个方面是电视专题片摄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抓住这四个要点,电视专题片的艺术创作就一定会有高质量。
这是专题片在结构上的几个要点。
以上内容由聚艺智作搜集整理,如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并保留这一部分内容。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中,解说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如同一位引领观众穿越画面、深入主题的向导,能够赋予影像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呢?这其中蕴含着不少的技巧和学问。
首先,明确主题是关键。
在动笔之前,必须对专题片的主题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
主题是解说词的灵魂所在,它决定了整篇解说词的方向和重点。
例如,如果专题片是关于环保的,那么解说词就应围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展开;如果是介绍某个历史事件,主题就应当聚焦于该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只有紧扣主题,解说词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出现内容松散、杂乱无章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还需要精心构思结构。
一个好的结构能够使解说词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递进式和并列式等。
总分总结构先对主题进行总体概述,然后分别阐述各个要点,最后再进行总结升华;递进式结构则按照事物的发展或认知的深入逐步展开,引导观众不断深入思考;并列式结构将主题分解为几个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部分,逐一进行阐述。
无论采用哪种结构,都要确保各个部分之间过渡自然、逻辑连贯,让观众能够顺畅地跟上解说的节奏。
语言表达是解说词的外在呈现形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接受程度。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晦涩的词汇和句子。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要注意适度,不能过于花哨而偏离主题。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长短句的搭配、平仄的协调,使解说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在内容方面,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电视专题片通常是为了传递真实的信息和观点,因此解说词所描述的内容必须基于事实,不能夸大、歪曲或虚构。
同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陈述事实和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过度宣泄。
但这并不意味着解说词要枯燥乏味,可以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引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等方式,使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某一特定主题作为核心的电视制作形式,具有时代性和文化传承的特点。
在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细节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乎到整个剧集的品质、展现效果和受众接受程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从多个方面逐一分析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技巧。
一、选题方向细节把握电视专题片的选题方向是影响着整部剧集的方向、深度和宣传效果等多个方面的。
因此,选题方向的细节把握至关重要。
首先,选题方向要符合时代背景、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其次,要从选题方向上把握好情感撞击和思想启示两个方面,做到制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专题片来,这样才能让观众主动去关注、转发剧集。
二、内容策划细节把握内容策划是电视专题片创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全剧的灵魂所在。
在内容策划过程中,细节把握能够更好地体现制片人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准。
在处理内容上的细节把握方面,第一点是要注重这部专题片的主题鲜明,必须做到围绕主题来设计剧集。
第二点是要正确处理创意与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具有思考性,又紧贴现实,使得全剧呈现出思想性、震撼性、感染力和视觉效果。
第三点是要注意节目的流畅度,要注重各集之间的衔接,尽可能做到结合上一集的内容,引出本集的主题,使得剧集走向深入,观众在若隐若现中不断地收获。
三、拍摄过程细节把握拍摄过程是电视专题片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一个方面,因为这个过程中能直接影响制作质量。
在拍摄过程中,细节把握包括拍摄规划、摄影技巧和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
在拍摄规划方面,一定要做好创意导向和实际需求的衔接,注意场景的选择、特效的运用,挖掘故事线索等。
摄影技巧方面,也要注意区分不同场景的摄影风格,如仔细判断前景、中景、背景等要素,并注重制造画面的视觉冲突和增强情感色彩。
如果拍摄质量不可控的话,在后期制作道具费应该多余5000美元或等值订单的现金束缚在制作人员手中,以确保拍摄质量。
重点必须投资人、目标市场和大家认识到,创意是这个项目的关键要素。
浅谈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的技巧

在于回应关切,增强议程设置意识,实现精准发布,使新闻发布既充分说出“党和政府要说的”,又很好地回应“媒体和公众关注的”。
2.抓住新闻发布成功的关键要素。
充分考虑四个关键要素:发布的时间点、媒体的兴奋点、社会的关切点和舆情的风险点,将其融入新闻发布的策划中,可以大大提高发布效能、降低发布风险。
3.加强涉及民生议题的发布策划。
在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举办之时,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新闻发布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点。
(三)抓渠道、改进形式,利用全媒体发布提升传播实效1.打造新媒体信息发布矩阵。
运行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官方网站,开通政务新媒体,在社交媒体中自建官方账号,实现“现场发布”和“网络发布”两手抓,将其打造成政务舆情发布、回应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
2.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规律和要求,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指导地方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传播制高点,从而提升新闻发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抓队伍、深化培训,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1.规范新闻发言人的权责,让新闻发言人进入知情圈、决策圈、行动圈;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对发言人偶尔说错话,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应尽可能包容,为他们敢说话、愿说话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
2.加强和深化培训。
有针对性地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联络员开展培训,培养新闻发言人对公开的担当意识、对民意的敬畏之心,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于担当”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提升新闻联络员统筹协调和新闻策划能力,力求使其成为了解新闻传播规律、熟悉媒体运作流程的行家里手,为新闻发布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抓突发、把控节奏,牢牢掌握舆论话语权1.重视风险评估,避免被动局面。
做好舆情风险评估,搜集、研判社会舆情动态,在此基础上,掌握新闻发布的时机,主动出击、客观准确地发布信息,让权威新闻发布走在社会舆论前面,有效避免“真相还在穿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世界”的被动局面。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升级。
在这个新的时代,电视编导必须具备全媒体时代的运营思维和创意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编导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电视编导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创作技巧。
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需要具备强大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地挖掘新的主题和创意,追求独具创意的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电视编导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力,不断关注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创意火花。
二、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在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需要掌握各种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如虚拟现实技术、动画制作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可以帮助编导制作出更加生动、逼真的电视节目,提高观众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三、和平行媒体的联动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媒介,平行媒体如网络、手机等也在不断强大。
电视编导需要认识到电视节目和平行媒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将其视为一种合作而非竞争关系,搭建多媒体联动平台,吸引更多的观众互动参与,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提升观众参与度和粘度。
四、人性化的创作无论是何种媒介,观众都是核心,电视编导需要关注人性化的创作,这需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了解观众的需求,挖掘人的情感深度和价值观,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
同时,也要注重节目的质量和深度,打造高品质的节目内容。
综上所述,电视编导在全媒体时代下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加强与平行媒体的联动,注重人性化的创作。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电视编导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娱乐和文化信息。
浅谈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的技巧

浅谈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的技巧作者:于玲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第3期摘要:电视专题片是以多样性的表现手法呈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表现形式,它具有反映社会事实、传递精神信息、表达创作情感的功能。
电视专题片依据文稿拍摄,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对文稿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文稿流畅、真实可信,还需要沉稳大气,富于美感。
唯有稿件语言拥有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才能使电视专题片富有感染力,专题片的文稿编辑人员必须培养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才能为电视专题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专题片文稿;写作技巧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19)03-083-03DOI:10.19483/ki.11-4653/n.2019.03.020文/于玲电视专题片是借助音视频媒介,追寻社会、文化与历史价值的一类特殊艺术表现形式,面对镜头下真实原本的自然和人物,专题片本着高度尊重的态度予以揭示,并赋予其艺术境界。
文稿是电视专题片的脉络和灵魂,反映着电视专题片主创方的综合素养。
专题片文稿的写作不仅要求创作者对专题片主旨有充分的认识,还要注重经验和技巧的灵活运用。
1.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基础1.1深入现场,积累素材踏踏实实前往现场,了解现实情况,整理一首资料,是作者笔触令人信服的第一步,也是创制具有深度与广度的专题片的第一步。
大量的现场信息既能为电视专题片的写作铺垫良好基础,更是电视专题片尊重事实、还原真相的创作态度的根本体现。
创作者亲身来到专题片现场搜集、积累素材,不仅可以让创作者获得更多细节性的感官体验,丰富创作者的写作视角,还可以使创作者由切身感受与体验,激发出更多独到的见解。
很多情感饱满,内容丰富的专题片在稿件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都深入现场,对一手资料进行采集。
创作过程中,作者通过前期亲赴现场,大量积累素材,才能利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片中的工作生活娓娓道来,让专题片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在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电视编导需要掌握的创作技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他们需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并且发掘新的创作方式。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一、多元化的内容创作在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需要关注不同的传播平台和观众群体。
不同的传播平台对内容制作的要求不同,观众的口味也有所区别。
电视编导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制作适应不同平台和观众的内容。
可以通过纪实、剧情、综艺等形式创作不同类型的节目,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二、跨媒体的创作手法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电视台的播出。
电视编导可以运用跨媒体的创作手法,将电视剧、综艺、微电影等不同形式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形成内容的衍生和延伸。
电视编导可以将电视剧中的重要剧情制作成微电影,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推广,增加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互动化的创作方式在全媒体时代,观众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节目,而是可以与节目进行互动的主体。
电视编导可以通过互动化的创作方式,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可以设置互动环节,让观众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参与节目的投票、评论、互动等活动,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四、创意化的节目内容在全媒体时代,观众对于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节目主题和内容已经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电视编导需要注重创意,不断创新节目的内容。
可以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和特效来制作节目,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电视编导还可以注重节目的主题和构思,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观点来呈现内容,打造独特的品牌。
五、团队合作的创作模式在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面临更加复杂和繁重的创作任务。
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电视编导需要借助团队合作的创作模式,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专长和优势,共同完成作品的创作。
电视编导还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融合不同领域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作品的创作质量和创新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随着媒体融合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
以适应现代观众对于视觉、听觉和心理的多元需求。
在全媒体时代,编导应该着重考虑如
何结合各种媒体形式来创作,从而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节目作品。
一、注重对受众的研究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观众群体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电视编导注重对受众的
研究,了解受众的喜好和需求,以便创作出更加符合受众口味的节目作品。
同时,电视编
导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文化潮流,将这些信息融入到节目的创作当中,使节目更具有时代
感和吸引力。
二、注重节目的多样化
在全媒体时代,观众通过多种媒体获取信息,因此电视节目的形式也需要更加多样化。
电视编导在创作时应该结合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节目内容。
例如,可以将
互联网的平台作为延伸场所,将节目内容进行延伸和发展,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注重内容的强化
在全媒体时代,内容是制作好节目的关键。
因此,电视编导应该注重内容的策划和强化,通过深度挖掘和精准定位,让节目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同时,要注意节目的条理性和
逻辑结构,让节目更加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四、注重视觉效果的营造
在全媒体时代,视觉效果对于节目吸引观众的力量不可忽视。
因此,电视编导需要注
重视觉效果的营造。
在创作时,可以通过调整色彩、画面构图、摄影角度等手段来增强视
觉效果,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
电视专题片七个创意技巧

一、突出新闻性专题片应由新闻部或专题部创意,一般不要找广告部,避免广告味太浓,影响传播效果。
新闻专题片禁止本企业员工或经理上镜头,尽量让企业外人士说话,这样更显客观、更可信。
二、突出地方性患者、专家最好是当地的,特别是专家,一定要请在全国或全省有一定影响力,又在当地工作,且与化妆品功效相关的专家。
如果具备全国性学会职务称号,要注明职务称号,还应在字幕里加上当地所属单位。
禁止在字幕和旁白中出现企业或产品顾问等与企业相关的字样。
拍摄专题片的导演、专家要熟悉产品,了解产品知识。
选择典型专家、患者作为“演员”,效果会更真实。
三、突出全面性所选患者的症状、年龄、性别与职业分布应有计划性,尽量从多层面来表现主题,患者的语言表达要口语化,避免“背文章”,力求生动自然、真切感人。
专题片表述的症状要多、要全面,以扩大销售群体。
介绍功效时,最好将产品说明书上的几大功效,全部体现在患者的表述中。
四、突出生动性场面既要自然,又要有气势、生动,要有公益性咨询接待的场面、药店购买的场面、专家讲解的场面与患者评价的场面,以力保专题片的可信度。
五、突出煽动性制作专题片,最好请当地有名气、有形象、有气质的专家或患者,要求语言表达有魅力,情景煽动要有力量。
主持人的导演和表达,也要尽量增加专题片的煽动性。
六、突出鲜明性在专题片中,产品陈列要引人注目,产品包装要鲜艳、明亮,产品的陈列面不能太小。
陈列展示与画面取景都应鲜明突出。
七、强调对比性专家说,原来听别人说怎么有效,我不太相信,现在通过认真了解,确实有效。
患者说,服用前将信将疑,服用后症状迅速消失,前后对比明显、强烈。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在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需要不断适应和发展,以满足观众对多元化、互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
以下将从故事叙述、影像语言、互动元素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浅谈电视编导在全媒体时代的创作技巧。
故事叙述是电视编导创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全媒体时代,观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多样性,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吸引力要求更高。
电视编导需要注重故事的编排和节奏,力求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保持观众的注意力。
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编导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多元的叙事结构,例如交错叙事、非线性叙事等,来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影像语言在电视编导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全媒体时代以图像为主要传播媒介,观众更容易通过视觉接受信息。
电视编导需要注重影像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他们可以运用多种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和拍摄技巧,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
电视编导还需要充分利用特效、CG等新技术手段,以丰富影像表现形式,创造出更加震撼和吸引人的画面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的电视编导创作中,互动元素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对节目内容的参与度要求越来越高。
电视编导需要善于运用互动元素,如AR技术、多屏互动等,来增强观众和节目的互动性,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观看体验。
电视编导还需要密切关注观众的反馈和需求,通过互动模式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与观众进行直接沟通和互动,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节目内容。
用户体验也是电视编导创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全媒体时代,观众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观看电视节目,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观看时间和方式。
电视编导需要充分理解观众的使用习惯和观看体验,根据观众的需求来进行节目的创作和推广。
他们需要精确把握观众的心理预期和情感需求,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节目体验,让观众更加愿意选择和接受自己的作品。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电视编导在创作中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技巧,以适应观众需求的变化和媒体形式的多元化。
下面将从剧本创作、选材策划和镜头运用等方面,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剧本创作是电视编导最重要的创作环节之一。
在全媒体时代,观众从传统的电视机前移动到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观看电视剧,因此编导需要针对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剧本改编,使得剧情更加紧凑、节奏更加紧凑。
电视编导还需要考虑到剧本的跨媒体传播,即如何将电视剧与网络、社交媒体等结合,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参与。
选材策划也是电视编导创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全媒体时代,编导需要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兴趣,选择热门题材和具有社会热点的故事进行创作。
编导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媒体平台的受众群体特点和口味,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进行选材和策划。
对于年轻观众,可以选择悬疑、青春题材的剧本;而对于中老年观众,可以选择家庭、都市题材的剧本。
编导还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观众喜好,准确把握受众心理,从而在选材策划上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镜头运用是电视编导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全媒体时代,观众的观看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被限制在电视机前,而是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自由观看。
编导需要灵活运用镜头,通过画面的构图、切换和变焦等手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递剧情信息。
编导还可以运用多画面、分屏和特效等技术,增强观众的观看体验,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全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崛起,电视编导的工作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电视编导需要具备全面的媒体素养和创作技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更好地进行创作。
电视编导在全媒体时代下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语言的研究和运用。
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全新的媒体语言和传播方式,电视编导需要积极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的工具和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
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的出现给电视编导提供了更多元、更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可以运用更多的符号和符码来传达信息,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电视编导还要熟悉社交媒体的运营规则和特点,善于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传播和互动,增加作品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电视编导要注重融合传统电视资源和新媒体资源,实现全媒体的创作和传播。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的受众群体和观看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但电视依然是最主要的媒体之一,电视编导需要充分利用电视的优势和资源,在电视节目中融入新媒体元素,提高节目的互动性和娱乐性。
通过设置电视节目的二维码、微信投票等方式,实现电视与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的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电视编导也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资源,比如采访网络红人、引入网友评论等,增加节目的新鲜度和趣味性,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电视编导要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升创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全媒体时代,大数据成为了媒体运营和创作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可以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为创作提供科学依据。
电视编导需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了解受众的阅读习惯、观看偏好等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作经验,精准把握观众的需求,为受众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
通过对受众的观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收视率下降的原因,及时调整创作方向,提高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电视编导在全媒体时代下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实现创作的整体效果和协同创新。
在全媒体时代,创作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合作和协作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语态中电视专题片稿件的写作技巧
作者:范琦琪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2期
摘要:电视专题片,是电视纪实型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性,但与新闻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
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它电視艺术,也不会被其它电视艺术所取代,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电视专题片文稿作为电视专题片的文字支持,具有决定性作用。
现代传播的多平台性,决定了电视专题片同样处在全媒体传播语境下,本文就全媒体语态中电视专题片文稿的写作技巧提出一点建议,仅供商榷。
关键词:全媒体语态;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技巧
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网络中传播的优秀电视专题片都具有以下这些共性:一是有同情。
在节日、饮食、奇观、声音等有共鸣的事物中寻找同样的情感体验。
二是有亲近。
从文字、配音,传递风格等寻找于观者的亲近性。
三是有故事。
注意力的深度卷入,从人物切入,故事抓人。
四是有细节。
要有画面、心情、颜色、物品等细节,尊重视觉第一原则,画面第一,文稿解说是心情、想象等画外补充信息。
五是有焦点。
最极致的思维点,寻找之最。
六是有对比。
七是有融合。
电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态为我所用,甚至网络表情包、网络语言。
八是有高度。
站在宏达的历史中,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度。
九是有情怀。
面朝乡土,面朝国情。
一、全媒体语态中电视专题片稿件的写作技巧与策略
(一)明确主题思想,清晰立意
一篇稿件最重要的就是让人看了之后能够明白你要表达的是什么,你想反映的是什么事。
一旦主题和立意都有了,剩下的就是收集资料,各种案例、论据、数据、配图、排版等等都成为充实主题框架的砖瓦水泥,而后,电视专题片文稿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在撰写《爱眼日爱眼睛》的电视专题片稿件时,就要紧紧及围绕当前的孩子在用眼卫生上的陋习,导致现在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身体素质受到影响的事实,倡导加强中小学生保护视力,爱护眼睛。
这是全民都要重视的事情,每个家长都要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要自省自律,自觉保护视力,加强用眼健康卫生。
这样的主题明确之后,就开始列出写作提纲,从医学专业角度、生活习惯角度等来阐述爱护眼睛的重要性,倡导全民爱眼。
这样电视专题片稿件质量就会大大提升。
(二)选题要新颖、视角要独特、标题要抓人
网络时代,信息过剩,要抓人眼球,看完成为有效信息。
在全媒体语态中电视专题片文稿的写作要特别注意,选题新颖、视角独特、标题吸睛。
时下里最流行的“标题党”一词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例如专题片《水果传》,用生活中最贴近的内容,提炼出自然与人文的体验,激发味蕾感受,让观者感受到尊重自然、开发自然的人文智慧。
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平常的事物,吊足了受众胃口,满足了受众品味,传播效果惊人。
在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视频等主流网站纪录片上,《水果传》迅速登顶了所有纪录片排行榜,并成了知乎热榜上唯一的电视节目。
同时该片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B站用户的评分高达9.7分,豆瓣用户评分为8.9。
(三)巧用思维导图,增强文稿的逻辑性
思维导图是把看似毫无关联、零散的知识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的方法给有机结合起来,就如同一棵大树,有树干,有树叶,有树枝,浑然一体,使人看起来更直观,更有头绪,更一目了然。
在电视专题片文稿写作中可以巧妙使用思维导图,在确定选题后,结合题目,充分联想,绘制出一幅思维导图,勾勒出文章的架构,然后再“添砖加瓦”,一气呵成。
全媒体语态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让电视专题片文稿写作更加逻辑化,更加有联想性,让受众一目了然,清晰地看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精髓内涵,从而达到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目的。
(四)风格独特,注重情感输出
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人和事,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达到表现情、蕴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电视专题片没有激情,平铺直叙,通篇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不会吸引受众的视线,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注重培养独特风格,文风独特,文采独特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需要一个持续的情感输出,坚持自己的一个风格和人格,不忘初心,懂得克制。
(五)文稿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电视专题片文稿的写作同其他全媒体文章一样,直面受众,多用“山药蛋”派,少用“鸳鸯蝴蝶”派,让文稿更质朴,更接地气。
在电视专题片的写作中,要多使用短句,可以让受众思绪更清晰,互动性更强,让文稿的叙述变得紧凑,产生较好的张力;多用日常口语,少用或不用拗口的书面语,发挥自然语言的效果;多注意细节描述,增强画面感,贴近生活;多讲事实,摆道理,电视专题片本身就是记录真实历史和真实情境,以事服人,以理服人,才能为电视专题片增色添彩。
总之,一篇语言简洁,内容丰满、通俗易懂的电视专题片文稿定会为拍摄一部真实生动,富有深刻内涵的电视专题片做最好的文字支撑。
二、结语
在微博、微信、博客等全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全媒体语态已经被广大网民越来越熟知,基于这种背景下的电视专题片文稿的写作,就应该及时捕捉新时代气息,抓住受众心理,夯实文字基础,以飨受众。
参考文献:
[1]马宁.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语态的演变[J].西部广播电视,2015 (23).
[2]马鸣.全媒体时代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3]程熙慧.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探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