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分析写作方法
纪录片分析

6、纪录片中的声音: 同期声、解说词、音乐、音响。 1. 同期声: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被记录下来的现场声。 2. 解说词: 作用:是解说型纪录片的结构框架,使纪录 片具有完整的叙述能力,有助于电视叙事方式更加精炼集 中,客服画面的局限性,揭示深层次主题,使画面更加真 实、自然,也可以使零散的镜头形成一条主线。 3. 音乐 作用:展现一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时代特征;起 到段落间的连贯链接作用(承 上启下);渲染气氛、营 造氛围; 反应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以及内心情感。 注意: 如果有音乐一定要留意音乐内容。 4. 音响: (1)再现时空的真实感、交待环境; (2)突 破画面局限,扩大信息量;、 (3)反衬主人公的内心世 界。
7、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也是评论 任何类型的片子通用的。
回顾:电影特性分析的角度有哪些?
范文连接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纪录片的特点
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本性应当是客观 物质现实的复原。 坚持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并不排斥可以拥有其他 属性,如艺术性,政论性,文学性,哲理性等, 但他们都服从于纪实性,而且通过纪实性来表现 通俗点说,纪录片就是一部人物形象,环境,事 件真实,真实反映生活的新片种,客观反映极少 有编导主观色彩。但是无论这部电影反映的一系 列属性,前提必须真实。
纪录片分析
一、何为纪录片 二、纪录片的特点 三、纪录片的类型 四、纪录片分析
讨论:纪录片与电影的区别在哪里?
1.表现特点 (纪实vs虚构) 2.制作技术手段(前期、后期) 3.叙事形式 4.从表演上来看 5.创作意图 (比较客观vs主观) 6.拍摄方式
纪录片的含义? 把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用镜头记录下来!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 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 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 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专业影评怎么写

那么该怎么评纪录片呐?在这里向大家讲一个固定格式套路:结构——真实性——画面——色彩,如果你按这个套路走的话,即使你语言不够华丽,分数也差不到哪去,不会看着很乱,没有条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纪录片的分析中,把握长镜头是非常重要的,长镜头伴随纪录片至始至终,通过长镜头记录特写画面,用中景全景对人物的表情,景物的描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气氛,从而阐述现实意义,比较成功之处。
而艺术片因为不是重点(不是重点不代表不会考)在这里不多说了。
但在大致套路跟记录片差不多:结构——画面特点——色彩,唯一不同的地方少一个真实性。
除了上述,艺术片需语言优美,词汇华丽才能体现其艺术性。
1. 评主题。
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
《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
2. 评现实意义。
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
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
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
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
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
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
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

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一、解说词的作用解说词在人文纪录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画面和观众的桥梁,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解说词的写作至关重要,需要具备客观、准确、生动和情感化的特点。
二、解说词的语言风格1.客观准确解说词需要以客观、准确的语言表达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让观众能够从中获取到真实的信息和感受。
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客观描述和客观事实来增加解说词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生动形象为了让解说词更加生动形象,我们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比喻、修辞和描写,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片中所展现的内容,增加观众的感受和共鸣。
3.情感化在解说词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情感化的语言,能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纪录片的世界中,产生情感共鸣。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感化的表达不能过于主观,要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
三、解说词的结构和逻辑1.清晰逻辑解说词需要按照清晰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引导观众从浅入深地了解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避免出现混乱或不连贯的情况。
2.段落分明解说词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采用段落分明的方式进行组织,有利于观众对片中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3.重点突出在解说词中需要突出表达纪录片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语音语调、音量大小等手段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更加准确地理解片中所呈现的重要内容。
四、解说词的配音和配乐1.语音语调解说词的配音需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自然流畅,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节奏的掌握来增加解说词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配乐搭配在解说词中适当地加入配乐,可以增强纪录片的氛围和情感,并与解说词内容相呼应,让观众更好地融入片中所展现的世界。
五、总结人文纪录片的解说词写作需要注意客观、准确、生动和情感化的语言风格,有着清晰的结构和逻辑,通过适当的配音和配乐来增加解说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位,才能让纪录片的影响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代社会中,人文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多元内容,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

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写好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电视台编辑、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电视工作者应该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里本文不想对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进行全面的研究探讨,只想结合自身实践对解说词写作中的语言要求谈一些粗浅看法。
具体、形象、准确具体。
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特殊形式存在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
直观可见的画面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明晰的印象,使之便于理解和接受。
另一方面,电视传播稍纵即逝,不容观众仔细琢磨,要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使人看后留下深刻印象,就要具体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使声画有机地融于一体,造成生活的立体感,从具体到抽象。
形象。
画面形象已经能够造成一种如临其境,且见其人、闻其声的效果,那么解说词的语言要形象化应该怎样体现呢?这主要是说画面的形象还不完整,比较单薄,就要借助于解说词,采用一些修辞手段,比如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解说词,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得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准确。
没有准确的语言,解说词就无法反映客观事物。
但准确不是重复图解画面,而是画面的补充延伸和提高。
准确既要内容准确,表达意思准确,又要声画默契,结合准确。
如:解说词准确地交代了黄河壶口的地理位置,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也从文化精神角度交代了壶口奇观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和影响。
通俗易懂,顺口顺耳解说词的内容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要让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出来,观众通过听觉器官感知有声语言,这就要求播音要顺口,收听要顺耳,这就要求用群众口头上常用的语言写解说词,要做到口语化,通俗易懂。
多用口头语。
在汉语词汇里,有书面语词汇,也有口头语词汇。
口头语是和书面语相对而言的,就语言基础来说,口头语和书面语是相同的,不能各有一套。
但是口头语言是说给人家听的,书面语言是写给人家看的,由于使用的形式不同,所以,在用词上和造句的习惯上都有一些差别。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法探析

叙事最开始是文学写作用语,是指以诗歌、小说或散文等文体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一个(或多个)真实的抑或虚构的事件,事件情节的次序和多个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叙事方法。
而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影胶片和电视录像带的时代,影视剧以及纪录片和文学作品并行不悖,光影视觉极大限度地占领了读故事、看小说的空间。
绚丽的银幕、五彩的荧屏用影像和声音生动讲述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再现了一个个或虚拟或真实的大千世界。
视觉讲述和文字讲述形式不同,却是殊途同归。
因为都是在向观众或读者讲故事,传情达意,所以视音素材和文字材料一样,都有一个讲什么,如何讲的问题。
讲什么就是纪录片或影视剧的选题和内容的问题,而如何讲,就是本篇的主题,如何叙事的问题。
我们纪录片的创作者如何组织材料,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类,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就是叙事方法。
不同的叙事方法会使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产生性格迥异的审美意趣。
究竟哪种叙事是最好的?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有道是“没有最好的叙事,只有最合适的叙事”。
一、叙事方法无定式,别出心裁常能收获意外之喜传统的叙事模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人们都熟悉,那就是:序曲、开端、渐入发展、高潮白热化、余音、结尾。
这是人类认识事物和情感发展的正常过程。
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剧本、做文章如果总按固定的套路来,往往令人生厌。
影视剧和纪录片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作家和导演们总是费尽心机的标新立异,创造不同的叙事方法。
大家熟知的詹姆斯卡梅隆的影片《泰坦尼克号》,采取了倒叙的手法,电影开始时间为1985年,102岁的老年露丝回忆84年前的那段尘封往事,当台词“人们叫它梦想之船,它是的,它的确是”的时候,电影镜头从舷窗外的沉船遗骸拉开,幻化成为1912年的那艘风华绝代的豪华邮轮,时空逆转,观众随着主人公回到了84年前。
而在电影的结尾,露丝和杰克诀别于海面,露丝绝望地吹响求救哨声,哨声中画面一转,老年露丝那爬满皱纹的脸出现在镜头前,时空变化,故事又回到了现实,老妇人将价值连城的钻石“海洋之心”抛入大海,以告慰与她生死相恋的男友。
纪录片观后感写作模板

纪录片观后感写作模板导言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人物和事物为素材的电影形式。
它通过记录和展示事实,向观众传达信息、展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引发思考。
观看纪录片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帮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简介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和思考。
下面,我将按照以下模板,对我所观看的纪录片进行观后感的写作。
标题: [纪录片名称]主题在这部纪录片中,主题是……内容概述该纪录片主要呈现了……角色塑造影片中的角色塑造极为饱满,他们……视觉表现纪录片运用了多种视觉手法,包括……音效与配乐影片采用了精心搭配的音效与配乐,使整个纪录片更具层次感与吸引力。
情感流露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看后感受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获得了不少启示和思考。
……引发思考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开始考虑……结语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揭示,展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各种问题。
观看纪录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撰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思考,让观影经历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以上是我对纪录片观后感写作的模板,每个部分都可以根据实际的观看体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阐述。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影经历和感受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希望你能通过观看纪录片,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考,并通过撰写观后感与他人分享你的观影心得。
纪录片观后感怎么写和示范

纪录片观后感的写作方法与示范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以真实性和客观性闻名于世。
它通过记录和展示真实事件、人物和社会问题,向观众传递信息和观点。
观看纪录片之后,写一篇观后感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分享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纪录片观后感的写作方法,并提供示范,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丰富和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写作方法1. 文章结构一个好的纪录片观后感应具备明确的结构,包括引言、内容概括、个人观点和总结等部分。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写作要点:引言引言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观看的纪录片的标题、导演、类型以及背景信息。
还可以提及观看之前的期望和对该纪录片的了解程度。
内容概括内容概括部分应尽量客观地回顾纪录片的要点和关键内容,不带任何个人评价和主观色彩。
可以展示对纪录片主题和结构的理解。
个人观点个人观点部分是整篇观后感的重点,可以表达对纪录片的感受、反思和观点。
可以谈谈纪录片对自己的启迪、触动或思考,并以具体的场景或细节来支撑观点。
总结总结部分可以简要回顾个人观点,并对纪录片的价值、影响或独特之处进行评价。
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2. 提供具体例子和细节观后感的写作中,应尽可能提供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些例子可以是纪录片中的场景、对话、图像、音乐等元素,也可以是导演的表达手法、叙事结构等方面。
通过具体的例子,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的观点,并与评论形成共鸣。
3. 注意文风和语言表达观后感的写作应当注重文风和语言表达。
可以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纪录片中的情感、氛围和场景。
同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明了,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或过多的修饰词。
可以通过适当使用一些客观的度量标准或专业术语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纪录片《人类简史》观后感示范引言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人类简史》的纪录片,该片由Steve James担任导演。
这部纪录片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主题,讲述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社会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纪录片写作

四、人物形象
• 刘丕成 刘泽远 •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镜头配合采访: “打死再种”的段落;近景镜头的运用, 让我们看到生活给刘泽远留下的沧桑印迹, 满脸的皱纹,粗糙的大手,塑造出朴实勤 劳的牧民形象。谈到打死再种时,脸上没 有任何哀伤之情,而是一种平静来
• 承受大自然的肆虐,以一种顽强来与大自 然抗争。这种顽强,直透刘泽远精神深处, 已不仅仅是刘泽远个人的精神,而是所有 在大自然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作品 抓住这种精神使刘泽远这个人物有了个性, 从而鲜活起来。
• 七、总体风格特点、优缺点: • 长镜头 运动镜头 摇晃镜头 相同 景别 画面色彩等 • • 八、 社会价值或艺术价值。
•
• 纪录片的景别.
– 远景:表现广阔的场面,交待环境,展现气势。 – 全景:展示主体全貌,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 中景:人物膝盖以上或者场景局部画面, 既 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又表现人物之间的关 系,既表现人物的外部动作,又能适当表现人 物内心活动和人物间的情感交流。 – 近景: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画面。 – 特写:表现拍摄手法的某一局部,起突出强调 作用。
• • • • • •
五种低分影评 复述故事型 观后感型(泛滥抒情) 主次不分型(面面俱到) 主题不明型 专业词汇型
纪录片分析的元素
• 一.揭示主题 • 要求: 简洁 深刻 (对片子深刻理解的高 度浓缩)
• 二、 选题特点和结构特点:
• 1.纪录片的选题特点 • 关注时代变迁 • 关注主流人群 • 关注民众 弱势群体 • 关注自然环保
• 三、结构特点.
•
–
板块式结构,选取“沙”和“海” 两个板块。
通过对比展示共性:不屈不挠 坚 韧执着
•
对比家庭成员以及对所处环境的 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要弄明白电视片作者的创作意图、想清 楚背后更深刻的思想。 2、一个电视片对主题的要求:要正确、要 集中、要鲜明、要新颖、要深刻
如何表现主题
把握好了电视片的主题,接着就要分析这篇电视 片是怎么样表现主题的。例如:
1)结构
2)人物形象 3)细节 4)蒙太奇手法 5)选材 6)电视语言的特色,包括解说词的特色、镜头的特色。 7)音乐,字母 8)剪接手段 9)其他特色
(二)电视片的表现手段分析
(1)结构分析 (2)细节分析 (3)蒙太奇手法分析 (4)音乐分析 (5)节奏
(1)结构分析
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 点面结构 递进结构
(2)细节分析
细节是电视片中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 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单位,是对表 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 细节类别: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物件细 节,环境细节,
(3)蒙太奇手法分析
重复蒙太奇:镜头的重复,为了反复强调、 对比、首尾呼应、渲染、以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象征蒙太奇:“比拟”或“隐喻”
蒙太奇手法分析
平行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
(4)音乐分析
什么样的电视片选什么样的音乐,考虑的 就是基调。
音乐的节奏要得当。
(三)电视片分析的文章结构
归纳(提炼出要点)和分析 一般见解和自己的见解 是写成文章形式还是答问形式
(五)答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突出,主旨明确 论点与论证有机结合,避免空谈 注意逻辑性—顺理成章 表述准确顺畅,尽可能做到简练生动 不能有病句和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六)考试前所作准备
看一些电视片(专题片,纪录片),并练 习分析 阅读一些有关电视片创作的参考书,以便 增加理性认识 练笔
纪录片分析写作方法
(一)电视片的主题分析
(1) 把握主题 (2)如何表现主题
(1)把握主题
主题是电视作品的中心思想,是编导对生活和历史现实的 认识、评价和表达,是创作者思考结果的展示,是作品中 人物、事件、细节、结构的统一。 电视片的“主题”就好比写文章要先“立意”一样,文章 最终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宗旨,电视片也是一样的,但这 个宗旨是隐藏在电视片中的,需要深刻领会。 把握好了主题,可对主题进行适当分析。
写评论文章的时参考以下思路:
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电视片的看法。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分析论证。 1,电视片内容 2,电视片编导策划的结构。 3,电视片主持人的表现。 4,电视片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
(四)答题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