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分析

合集下载

纪录片《幼儿园》“群像”表现手法研究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群像”表现手法研究分析

纪录片《幼儿园》“群像”表现手法研究纪录片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

作为一种真实记录生活的方式,它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呈现最真实的人物和场景,同时也汇聚了导演的创意和视角。

今年热播的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幼儿园》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采用了“群像”表现手法,展现了幼儿园孩子和老师的真实生活。

本文将会浅谈关于纪录片《幼儿园》“群像”表现手法研究。

1. 纪录片“群像”表现手法的基本概念“群像”表现手法是纪录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它的特点在于选择了一批人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全景的视角展示整个群体的生活情况。

这个表现方式既能够在人物描写上呈现多样化的性格和行为,也能够从宏观上揭示群体的特点和文化形态,进而描绘一个更加全面的生活场景。

2. “群像”表现手法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在《幼儿园》中,这个幼儿园就是全片的主角。

从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全面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所处的家庭环境。

从孩子到家长再到老师、教育体制,这部纪录片的镜头就像放大镜一般,将幼儿园中人物的行为反映在我们眼前,以此记录下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存在状态。

3. “群像”表现手法的长处和短处“群像”表现手法是一种趋近于客观和全面的表现两性。

在传达真实和细致的人物和环境的同时,还能够给观众以更完整的原汁原味的理解和认知。

但“群像”表现手法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人物细节和刻画上难以深入,需要在选角和编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 如何将“群像”表现手法应变出新奇感在《幼儿园》中,导演策略非常巧妙。

他们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影片的视觉结构,将孩子们、老师和家长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在观众面前,延续了现实生活中幼儿园的切实情形。

同时,通过细致的剪辑和编辑,使得影片的人物和故事的逻辑结构更加合理和有意义,不会出现内容过于碎片化和毫无逻辑的缺点。

总之,《幼儿园》的成功得益于导演对“群像”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全方位呈现了幼儿园中人物的生活情况和文化特点。

纪录片创作手法

纪录片创作手法

纪录片创作手法答:纪录片创作手法包括直接记录法、重新演绎法、主观视角法、电影化手法等。

1. 直接记录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纪录片创作手法,它的特征是尽可能地还原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和事件,用镜头记录下来。

这种手法不需要任何演员、剧本或现场导演,只需要摄影师来拍摄即可。

2. 重新演绎法是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演员重新再现历史或经典事件。

以现代技术手段来还原一些历史时期,将特定时代的人物、物品、建筑场景还原出来,通过文献考证、场景搭建、服装道具、化妆假发等手段去实现。

3. 主观视角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纪录片创作手法。

它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用讲述的方式在纪录片中表达他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手法往往需要摄影师采访人物,获取到人物所看到的事物、经验和感受,然后通过镜头和画面的展示来呈现。

4. 电影化手法是将电影的手法和纪录片相结合的创作方式,这种手法注重故事情节的安排,也强调视觉效果的呈现,让观众能更好地融入到纪录片中。

这种手法应用广泛,在现实主义、现代人物与历史故事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总之,纪录片的创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别之处。

创作者在制作纪录片时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形式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多种手法的结合。

5. 变革与创新:美的认为,只有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美的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尝试,不惧失败。

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美的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需求。

6. 打造企业家精神:美的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因此,美的注重培养员工的企业家精神,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7. 尊重和激励:美的管理之道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和激励。

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

这种尊重和激励的管理方式,使得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8. 持续改进和学习:美的认为,企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纪录片的分析方法

纪录片的分析方法

纪录片的分析方法第一篇:纪录片的分析方法记录片的分析方法一、影视纪录片的基本艺术特点:1、真实性。

作品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编导只能选择素材,不能像电影一样杜撰情节。

2、时政性。

具有一定的思想层次。

3、叙事性。

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二、主要类型:1、历史文献类。

偏重于革命历史,如《忠贞》就记录了开国元勋的夫人,《较量》是记录的朝鲜战争。

2、历史文化纪录片。

传达了历史文化的信息和在发展中遭遇的国难。

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抒情意味。

如《故宫》《圆明园》《丝绸之路》《话说长江》等。

3、社会人类纪录片。

又被称为“人类文化学纪录片”,学术价值比较高。

如《最后的山神》《德拉姆》等。

4、自然环境类。

如《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等。

5、其他。

三、应注意的问题:1、讲故事。

2、注意编导对普通人、平凡生活的表现,即凡人小事、平民视点、草根特色问题。

3、情景再现。

4、纪实风格。

5、声音效果:A、只有音响,没有音乐B、连解说词都没有,只有音响和主人公的原声。

C、与故事片一样,三种声音元素都具备。

D、关注被采访对象的声音,这往往会让作品拜托居高临下的教育意义。

E、后期与同期录音。

四、对纪录片主要艺术特点的把握:1、严格的纪实风格,如《马背上的法庭》。

2、紧贴时代的新闻风格,如建国六十周年时的“复兴主题”。

3、强烈的思辨的政论特色,如《大国崛起》。

4、虚实结合的诗意的风格,如《百年名琴的深圳传奇》。

5、新闻片风格的解说词,口语化风格的解说词,政论式风格,诗化的风格,无解说词即地道的纪录片。

第二篇:纪录片分析纪录片《魅力肯尼亚》赏析纪录片:魅力肯尼亚播出信息: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在2011年12月20日间举行纪录片《魅力肯尼亚》首映式;《魅力肯尼亚》共3集,于2012年1月6日晚20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首播;2012年6月8日晚22:40,央视综合频道(CCTV-1)《魅力纪录》栏目播出了纪录片《魅力肯尼亚》的高清版,将原本75分钟3集的篇幅浓缩为长达50分钟的1集。

文献纪录片《强国基业》的表现手法探析

文献纪录片《强国基业》的表现手法探析

文献纪录片《强国基业》的表现手法探析《强国基业》是一部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为主线的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和当代实景拍摄,全面展示了中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和重要节点。

本文将从表现手法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一、纪实手法的运用在《强国基业》中,纪实手法是表现手法的主体,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和当代拍摄结合呈现,使观众得以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这种手法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所呈现的信息。

例如,片中大量使用了历史照片、档案资料和老片段等,如红旗渠的修建、精准扶贫、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通过大量的真实资料,让观众得以领略中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和珍贵经验。

在纪实手法的基础上,叙事手法也是《强国基业》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叙述一些历史事件,使得观众能够理性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引导观众从侧面理解历史事件,并对当代经济问题有所启示和启发。

例如,在片中,对改革开放中“四个现代化”的阐释,以及对“贡献最大的条件是能力最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是当务之急”等观点的阐述,让观众对经济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加强观众的视觉体验,片中还使用了一些视觉手法,如演示动画、虚拟场景等,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经济问题的具体情况。

例如,在讲述“互联网+”经济的时候,片中使用了动漫形式呈现,让观众通过关注背景音乐和可爱的动漫形象,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强国基业》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和互补性,以此达到全面展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目的。

通过本片,观众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路径,为我们的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纪录片是一种反映现实、讲述故事的影视作品形式,它以真实为前提,通过艺术化的创作手法,展现给观众真实的现实世界。

以下是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的详细分析:纪录片形式1.叙事形式:纪录片可以通过线性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组织内容,讲述故事。

线性叙事更注重时间顺序,非线性叙事则通过主题、情感等逻辑来组织材料。

2.视角选择:纪录片的视角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取决于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和态度。

3.时长和结构:纪录片的时长和结构可以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来确定,有的纪录片可能只有几分钟,有的则可能长达几小时。

4.表现手法: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多样,可以是访谈、旁白、重现、档案影像等,也可以是多种手法的组合。

创作手法1.素材选择:创作者需要从大量的素材中挑选出能够最好地服务于故事和主题的片段。

2.剪辑技巧:通过剪辑技巧,如交叉剪辑、时间压缩、画面分割等,可以增强叙事节奏和情感表达。

3.声音设计:除了影像,声音也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声音的设计,可以增强氛围感和情感表达。

4.叙事建构:纪录片的叙事建构是指如何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组织,构建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5.情感表达:纪录片创作中,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创作者需要通过影像和声音,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情感。

6.美学追求:纪录片创作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创作者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影像的美学价值。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和扎实的技艺,才能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艺术美感的纪录片。

同时,纪录片创作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变化,创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编导生必看纪录片的分析方法

编导生必看纪录片的分析方法

编导生必看纪录片的分析方法纪录片的分析方法1.分析纪录片的主题:主题是指从客观现实或历史材料中选取并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象。

一般来说,纪录片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两类:社会主题和自然主题。

所谓社会题材,是指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历史或现实直接相关的题材。

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新鲜性、复杂性、形象性,或能反映时代风貌,触及时代矛盾,揭示时代本质,体现时代精神;要么是那些人们不熟悉但普遍感兴趣的不寻常事件;或者那些经历曲折,思想内容深刻,事件情节完整,也适合电视形象表现的人物。

所谓自然题材,是指以自然为内容的题材,一般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欣赏性的特点。

它与那些具有社会内容的纪录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形式感很强,以很高的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2.分析纪录片的主题:如果主题是指纪录片选择表达什么事件、现象、人物,那么主题就是指纪录片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历史、现实创造一种理解、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纪录片对主题的三个要求(1)、深刻——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有一定的哲理渗透(2)、新颖——要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

如《中华百年祭》(3)、集中——纪录片的所有思想,所有构成因素都必须以主题为中心,为主题服务,不能过于枝蔓3.分析纪录片的结构:在纪录片中,如果说我们是通过主题与功能的对比来控制整部影片的灵魂,那么结构的功能就是把杂乱无章的零散素材变成有序的叙事作品,叙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

线性结构和板块结构(1)、线形结构:单线结构——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贯穿到底,没有旁枝蔓叶。

双线结构——有两条明显可见的线索。

根据两条线的相互关系,又可分为平行式、交叉式、对比式三种。

复线结构——片子中有三条以上的情节线或人物线,这些线索可以交叉也可以不交叉,但基本上每条情节线或人物线都是贯穿到底的。

平行式:平行式是指两条线各自独立平行发展。

交叉式:交叉式是指片子中的两条线会交叉在一起的。

人类学纪录片艺术表达手法

人类学纪录片艺术表达手法

人类学纪录片艺术表达手法
人类学纪录片以展现人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为核心,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人类学的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富有感染力和洞察力的影像语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人类学纪录片艺术表达手法:
1.叙事结构:人类学纪录片通常采用丰富的叙事结构,从多个角度呈现主题,增加观众的
观影体验。

例如,非线性叙事、多线索交织等手法,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2.视觉风格:视觉冲击力是纪录片的重要元素,人类学纪录片也不例外。

通过高清摄影、
精细的灯光和色彩调整,以及独特的镜头运用,如近距离特写或空中拍摄,可以展示人类生活的细腻与宏大。

3.音乐与声效:音乐和声效能够为纪录片营造氛围、增强情感。

人类学纪录片中,原生态
的音乐和声效是常见的元素,它们帮助呈现不同文化的独特韵味,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4.交互与参与: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学纪录片鼓励观众参与和交互。

例如,通过现场采访、
观众投票或线上互动,纪录片制作人与观众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使观众有机会深入了解和体验纪录片的主题。

5.跨媒介整合: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学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跨媒介整合的方式。


如,结合动画、图表、文字等元素,解释复杂的人类学理论或现象。

通过这些艺术表达手法,人类学纪录片能够更生动、更深入地展现人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导观众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分析

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分析

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分析字数:2871 字号:大中小【摘要】以写实为主的纪录片已经逐渐摆脱了以往仅供少数人欣赏的高雅艺术形态,而更多的为大众所接受,在满足广大观众诉求的同时成为大众艺术的一门奇葩。

中央包括各地电视台纪实频道的设立对此就很有说服力。

笔者在此就对纪录片中常见到的表现手法进行一番探讨,以期能给受众提供一些参考,以便能够更深刻的领会纪录片的奥妙。

【关键词】纪录片;表现手法;镜头;声音;蒙太奇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纪录片再仅仅停留在像新闻“纪实”一样的水平上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诉求。

这就要求纪录片不仅要坚持真实性的“记录”,更需要编导者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让这样一个“记录”变得更加好看。

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电影纪录片《筑梦2008》分别从电视、电影的角度展示了纪录片的永恒魅力。

在此,笔者就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探析纪录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影像资料的应用无疑增加了纪录片的厚重感与历史感。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而借用影像资料,将观众带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这种真实效应相信可以震撼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再说长江》,一个“再”字,勾起了观众的无限遐想,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话说长江》。

当年创下收视记录,家喻户晓的纪录片追随时光的足迹再一次映入了观众的眼帘。

那些现在看来并不怎么优美,甚至有些模糊的画面再次回到了屏幕,这些珍贵的史料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为《再说长江》奠定了一抹浓浓的历史厚重感。

同样,《筑梦2008》影片开头呈现字幕“2001年7月13日晚10点”,背景声音则是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的奥运会由北京来主办的原始声音,这一声音的响起立马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不眠的夏日之夜,紧接着中华大地普天同庆的场景更是让观众再次心潮澎湃,遥想当年,自己也曾喜极而泣的画面。

情景再现将观众带回到了历史的具体场景。

情景再现,即通过现代人的表演去还原历史的真实。

《故宫》、《圆明园》等纪录片中均大量采用这一表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分析
字数:2871 字号:大中小
【摘要】以写实为主的纪录片已经逐渐摆脱了以往仅供少数人欣赏的高雅艺术形态,而更多的为大众所接受,在满足广大观众诉求的同时成为大众艺术的一门奇葩。

中央包括各地电视台纪实频道的设立对此就很有说服力。

笔者在此就对纪录片中常见到的表现手法进行一番探讨,以期能给受众提供一些参考,以便能够更深刻的领会纪录片的奥妙。

【关键词】纪录片;表现手法;镜头;声音;蒙太奇
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纪录片再仅仅停留在像新闻“纪实”一样的水平上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诉求。

这就要求纪录片不仅要坚持真实性的“记录”,更需要编导者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让这样一个“记录”变得更加好看。

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电影纪录片《筑梦2008》分别从电视、电影的角度展示了纪录片的永恒魅力。

在此,笔者就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探析纪录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影像资料的应用无疑增加了纪录片的厚重感与历史感。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而借用影像资料,将观众带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这种真实效应相信可以震撼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再说长江》,一个“再”字,勾起了观众的无限遐想,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话说长江》。

当年创下收视记录,家喻户晓的纪录片追随时光的足迹再一次映入了观众的眼帘。

那些现在看来并不怎么优美,甚至有些模糊的画面再次回到了屏幕,这些珍贵的史料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为《再说长江》奠定了一抹浓浓的历史厚重感。

同样,《筑梦2008》影片开头呈现字幕“2001年7月13日晚10点”,背景声音则是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的奥运会由北京来主办的原始声音,这一声音的响起立马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不眠的夏日之夜,紧接着中华大地普天同庆的场景更是让观众再次心潮澎湃,遥想当年,自己也曾喜极而泣的画面。

情景再现将观众带回到了历史的具体场景。

情景再现,即通过现代人的表演去还原历史的真实。

《故宫》、《圆明园》等纪录片中均大量采用这一表现手法。

《再说长江》中,编导通过身着古装的演员的表演,再现了古时长江流域人们的生活场景,包括原始水利工程的建设,酒的酿制等等。

这些生活场景,犹如一个个历史的碎片,串起了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

情景再现让写实为生的纪录片不再那样乏味,而更像是一杯陈酿,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滋味。

一、独到的镜头运用
长镜头的应用奠定了影片真实性的基础。

影片没有让人感觉到一丝人为表演的痕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拍摄者并没有干涉片中的人物,而是站在很远的地方,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静静地抓拍主体人物的言语、动作。

这些长镜头就使影片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筑梦2008》中高大妈一家人打麻将时的长镜头,交代了因为拆迁补贴问题,高大妈为当年没多盖几间房而感到惋惜,话里话外将洼里乡人最朴实的想法真实的表达了出来。

而这些想法,当她们面对记者的话筒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的,这就是长镜头的魅力。

特写镜头的巧妙应用。

特写镜头能够将最细微的画面呈现给观众,带给人
的有无数的振奋,当然,还有那些感动的瞬间。

《筑梦2008》中,78个支撑塔架卸载的特写画面,承载着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为之跳动的心脏,时至今日,当我们再去欣赏这部“已过时”的作品时,仍为那一刻的紧张而感到心灵的悸动。

体操运动员临上场前深呼吸的特写,让人们感到了竞技体育的残酷,不禁在想,人生筑梦的舞台上同样需要洒满汗水和辛酸。

特警队员们握着手枪站立八分钟一动不动的特写,同样让每一个观众感动,在构筑奥林匹克梦想的舞台上同样有他们的一份力量。

二、讲究的声音效果
声音是影视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翼,而在纪录片中凸显出来的就是解说和音乐。

从叙事的角度来讲,解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筑梦2008》中通过解说“国家体育场、洼里乡,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因为奥林匹克的缘分,在2002年被历史写进了同一个句子”,从而将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竞赛,洼里乡三千多户居民的搬迁问题得以分别展开论述。

其次,解说能够扩充画面信息量,将许多无法用画面直接表达的东西详实地传达给观众。

当然,解说的风格还要与影片的总体风格相一致。

《再说长江》中男播音浑厚夯实的解说就与影片总体的风格相得益彰。

音乐在深化主题、抒发感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说长江》的音乐上,贯穿始终的是浑厚的女高音,唱出了长江的历史,道出了中华民族的苍茫底蕴。

在表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场景时,纪录片运用了颇有些滑稽意味的欢快曲调,真实地再现了八十年代的原始生命活力与优美的生态环境,似乎在告诫人们在看待今天成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反思的心态。

三、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
蒙太奇手法在影视片中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叙事,二是表现。

而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分别承载了这两项功能。

《筑梦2008》中,平行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五条线索交叉并进,既展现了宏大的时代特征,又不失细腻的人物和情节表现。

在五条线索中,国家体育场的建设是叙事的主线,其它四条线索又紧紧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这样使得整部影片叙事线索清晰,而又不失骨感。

在巧妙运用叙事蒙太奇把故事讲清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故事讲得精彩。

表现蒙太奇在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就凸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说长江》中,对比蒙太奇的画面组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中,感受着二十年前的长江和二十年后的长江。

《话说长江》的“旧式”画面与《再说长江》的“新式”画面的组接,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在震撼中感受到长江在变,历史在变,中国在变。

象征蒙太奇手法同样贯穿于影片的每一个角落。

“筑梦2008”,大红色的字体寓意了中国人传统的美学观念,大红色就是喜庆的代言。

高大妈搬家之前在老房子里出生的孙女,随着影片的拍摄进程,七年时间,从小小婴儿长大成为已经明白奥运会为何物的小学生,孩子的成长象征着家庭和国家的希望。

运动员的梦想只属于赛场,也只能在赛场上实现。

实现梦想的过程漫长曲折,而且布满荆棘。

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的缩影吗?
此外,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在体现纪录片真实性的问题上,编导者可谓绞尽脑汁。

画面上,几乎全部实景拍摄的画面让人随处可以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声音方面,同期声的大量应用使影片具有了鲜活的生命。

适当的加入人物采访,让相关人物或资深专家现身说法,这些都体现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价值追
求。

编导者往往会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一部纪录片变得生动好看,不枯燥,似流水般涓涓而来。

在此,笔者仅就纪录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进行了一番探讨,当然,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决不会仅限于此,凡是对纪录片的最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的表现手法,都应当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赵西盈, 豆雪蕊. 影视编导专业考前辅导教程[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