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合集下载

出自历史或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或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或寓言故事的成语1:百川归海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

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

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

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

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成语出处:《淮南子·记论讯》”百川异源,而险归于海。

成语释义: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2:大义灭亲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

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

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

”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

”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

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

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

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1. 画蛇添足:指已经完美无缺了,却仍然加上不必要的东西。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述了一个人比赛画蛇,他本来已经画得很好了,但却因为多此一举地给蛇画上了脚,最终输了比赛。

2. 自相矛盾:指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矛盾。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他夸赞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夸赞自己的盾坚不可摧,但当别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却无法回答。

3. 刻舟求剑:指做事死板、拘泥于常规,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述了一个人乘船时,剑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他却在船上刻下记号,等船靠岸后再从记号处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的。

4. 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真才实学的人群中以次充好。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述了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却混在其中假装吹奏,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才因为无法再继续混下去而逃走。

这些寓言故事成语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向人们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3、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2、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 1 —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4、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5、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6、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井底之蛙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螳螂捕蝉,惊弓之鸟,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唇亡齿寒,黔驴技穷,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守是守候、等候的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源自古代故事或寓言的成语

源自古代故事或寓言的成语

源自古代故事或寓言的成语
1.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述一个楚人在船上宝剑落入水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等船靠岸后再去寻找宝剑的故事。

这个成语讽刺那些拘泥成法、不知变通的行为。

2.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讲述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野兽的故事。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3.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讲述一个人在羊逃跑之后才去修补羊圈的故事。

这个成语意为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4.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一个宋人在田中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便不再务农,天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再次出现的故事。

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妄图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5. 叶公好龙:出自《新序·杂事五》,讲述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可当真正的龙出现时,他却吓得转身就跑的故事。

这个成语讽刺那些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寓言故事成语是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皆有关寓言故事或源于寓言故事。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

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农夫献曝】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

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

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

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

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

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

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

源自寓言古文的成语

源自寓言古文的成语

源自寓言古文的成语●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

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寓言古文内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该成语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寓言古文内容: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

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

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

官之上非可重也。

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合以为然,解军而去。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

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寓言古文内容: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杯弓蛇影杯弓蛇影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复句式成语。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晋书·乐广传》又有类似故事记载。

该成语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寓言古文内容:予之祖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主簿杜宣,赐酒。

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1.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有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其果。

2.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又放下心,开心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3.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4.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协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

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6.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如下: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井底之蛙、亡羊补牢、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

详解:1、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2、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5、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6、滥竽充数,出自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7、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8、天女散花,出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

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9、鹬蚌相争,出自。

《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 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最早出自《庄子·外物》,“夫子不为也,而庸讵知之?井底之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也。

”寓意着眼光狭隘,见识浅薄。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蛙生活在井里,它认为自己所在的井就是整个世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有一天,它听到了外面的大海的故事,但它却不相信,认为海就是它所在的井。

后来,它见到了外面的大海,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井底之蛙。

2. 狐假虎威。

成语“狐假虎威”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狐假虎威,欺世盗名。

”意思是利用他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它装作很害怕的样子,向老虎告状说有人在欺负它。

老虎听了很生气,立刻跑去找那个人算账。

结果,那个人被老虎吓得不敢再欺负狐狸了。

狐狸得意地笑着说,“狐假虎威,欺世盗名。

”。

3. 孔雀开屏。

成语“孔雀开屏”最早出自《庄子·天下》,“孔子见庄周,庄周与之游。

顾而见一雀,披其羽而向秦汉之间。

曰,斯乃孔雀之开屏之时乎!”形容人得意扬扬,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动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孔雀展开美丽的羽毛,向四面八方炫耀自己的美丽。

它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动物,于是便展开了美丽的羽毛,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美丽。

4. 杞人忧天。

成语“杞人忧天”最早出自《庄子·天下》,“杞人忧天,天无二日。

”形容杞人虑虑不安,杞国的人们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杞国有位聪明的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天无二日,怎么能撑得住呢?”别人都笑他愚蠢,但他却依然担心不已。

5. 鹬蚌相争。

成语“鹬蚌相争”最早出自《庄子·天下》,“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形容双方争斗,最后却被旁人得利。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只蚌和一只鹬在海边争斗,渔夫看到后,赶紧下海捕捞,结果捞到了两者都没有得到的利益。

来自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成语
(1)狐假虎威:比喻结合弱小之力,用前者来掩盖后者的力量不足,达到维持形象的目的,也比喻欺骗行为。

(2)狼吞虎咽:比喻以强横的方式把小的吞噬掉,吞噬掉的人或物
不受客观判断,也比喻习惯性地、迅速地吞食食物。

(3)两鼠斗穴:比喻处于受限的环境中无法发挥作用,也比喻把彼
此对抗中对方打消了可能出现的机会。

(4)瓜田李下:比喻弱小者争取更美好的生活,勇敢地抗争,也比
喻小人物夹在两个大人物之间受到折磨。

(5)兔子不吃窝边草:比喻不依赖他人,把自己的前程由自己来维持,也比喻谨慎的行事,不轻易地相信他人的谎言。

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古代寓言故事成语在中华文化中,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

寓言故事通过短小的故事来传达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也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古代寓言故事相关的成语。

成语一:杞人忧天“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源于一则古代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名叫杞国的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实际上天是那么高大,岂会塌下来呢?这个故事寓意着一个人无缘无悔地陷入了无谓的担忧和恐慌之中,因此被称之为“杞人忧天”。

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过度忧虑或夸大问题的人。

成语二:横行霸道“横行霸道”这个成语也是来自一个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只小牛和一群蚂蚁,小牛为了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权威,横冲直撞地踩踏了蚂蚁的窝。

蚂蚁们无可奈何,但他们商量一致后,开始啃咬小牛的脚蹄,小牛疼痛万分,最终逃离。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弱小的力量也能够战胜强者,成为对抗不平等的象征。

因此,我们用“横行霸道”来形容那些仗势欺人、蛮横无理的人。

成语三:画蛇添足“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一个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个人正在画一幅栩栩如生的蛇,但是他却因为贪心而决定再画蛇的脚。

结果,整幅画变得不自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贪多寡,不要试图多做一些无用之事,不要画蛇添足。

因此我们用“画蛇添足”来形容那些无谓地增加之物的行为。

成语四:望洋兴叹“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源于一个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人住在内陆地区,他一直听说大海的故事,对大海非常好奇。

于是,他长途跋涉来到海边,却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感到无能为力。

他的无奈和困惑表现在“望洋兴叹”的成语中。

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对自身的能力或者环境的失望。

成语五:杯弓蛇影“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源于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 有一个人在家中用酒杯拉弓射箭的时候,看到杯中的影子像是一条蛇,吓得他把酒杯扔了出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的恐惧并不是来自于实际情况,而是由于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1、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

2、千万买邻: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

3、千里鹅毛: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4、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5、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6、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7、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8、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9、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10、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11、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12、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3、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14、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15、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1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7、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8、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9、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20、一诺千金: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21、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

夔一人已足制乐。

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22、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

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23、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24、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25、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26、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27、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1.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捕蛇者说》。

故事中,一个杯子倒影里的弓被人误认为是蛇,形容人们对事物过分敏感、过于猜疑。

2.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泰伯救父》。

故事中,一个名叫杞梓的人整日担心天塌下来,形容人们过于杞人忧天、杞人忧国。

3.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百里挑一》。

故事中,一个耕地的农夫不辞辛劳,只守株立等,等待兔子自己跳进罗网,形容人们不愿努力争取,只希望得到不费力气的好处。

4.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狐狸借虎威》。

故事中,狐狸假借虎的威力吓唬其他动物,形容那些依仗别人威势欺压弱小的行为。

5. 狗急跳墙 (gǒu jí tiào qiáng)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宰相刘罗锅》。

故事中,宰相刘罗锅在一次发怒时将墙撞得破了,形容人们在危急关头不顾一切逃生或采取极端行动。

出自寓言故事的4字词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4字词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4字词语。

1、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道理:分析事物应该考虑到事物的发转变化,应该懂得变通。

2、掩耳盗铃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道理: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只会自欺欺人。

3、守株待兔解释:守着木桩,等待兔子撞上来。

道理: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是不可能成功的。

4、亡羊补牢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道理: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事情不及时改正。

更重要的是不要一错再错,这样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

当已然做错事情的时候,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就将会自取灭亡,这也正应了孔夫子的那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面对已经犯下的错误还是要及时启动修补机制,才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5、邯郸学步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倒把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考虑到实际情况一味地去模仿别人,结果只能是学不到别人反而丢掉自己的特点。

6、黔驴技穷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道理:我们要多学知识,不能到关键的时候就没有本领应对复杂的局面了。

7、画蛇添足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道理: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8、拔苗助长解释: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他成长。

道理: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9、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道理: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

10、杯弓蛇影解释: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道理:第一是做事情要心胸坦荡,不要没有根据地疑神疑鬼,敢做敢当才是大丈夫所为。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中国古代的一些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家知道或者学习了哪些?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几篇相关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鲁婴泣卫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城门卫士的女儿名叫鲁婴,生得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

这天,是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地成语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井底之蛙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螳螂捕蝉,惊弓之鸟,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唇亡齿寒,黔驴技穷,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守是守候、等候地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地树木地根和茎.这个成语地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地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地心理,希望得到意外地收获. b5E2R。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地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地优点和本领也丢掉.p1Ean。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地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地优点和本领也丢掉.·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地威势.比喻依仗别人地势力欺压人.·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地.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地或缺乏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地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地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地人.·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地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地人.·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地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地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地,把灶旁地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地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地意见或好作品.·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地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地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地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地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1、亡羊补牢: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

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

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答: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如下:
1.按图索骥
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都管孙阳叫“伯乐”。

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供人们参考。

孙阳有个儿子,智力较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

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高脑门、大眼睛、大蹄子”,便拿着书,往外走,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找了匹好马,和你《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点”。

伯乐看见了以后,哭笑不得,幽默的说:“你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寓意:“按图索骥”这个成语一般既用来表示做事死板,机械,广泛用于贬义词,也比喻按照线索来寻找,这一种解释不含贬义。

2.掩耳盗铃
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其果。

3.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天瑞》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
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又放下心,开心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4.夜郎自大
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5.揠苗助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6.邯郸学步
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

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7.刻舟求剑
出自《吕氏春秋》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8.杯弓蛇影
出自《晋书乐广传》乐广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也没来看他,乐广就问朋友为什么不来的原因。

朋友回答说:“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不喝吧,对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后,就得了重病。

”乐广想到可能是墙上挂着的那只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乐广再次邀请朋友喝酒,还是在原来的地方。

乐广问朋友“看见了什么?”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样,有一条蛇”。

于是乐广就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9.郑人买履
出自《韩非子》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

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早已经散了,最终也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他回答到:“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10.守株待兔
出自《韩非子五蠹》传说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导致兔子也没有得到,庄稼也荒芜了。

寓意: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11.滥竽充数
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12.亡羊补牢
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就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说:“赶紧修一修羊圈吧。

”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寓意: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到损失。

13.南辕北辙
出自《战国策》讲述了一个人想要乘车去楚国,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只能是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4.画蛇添足
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

一个人最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5.自相矛盾
出自《韩非子》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有一天,他来到集市上,准备卖他的矛和盾。

于是,他举起了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他。

”紧接着,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这时候,有位老人走了过来问道:“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寓意:比喻说话办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16.叶公好龙
出自《新序》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居室里的装饰都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的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已经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惊恐万状。

寓意:比喻自称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甚至是害怕。

辛辣的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作风。

17.买椟还珠
出自《韩非子》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

他用名贵的木头雕刻了一只装珍珠用的匣子,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他。

寓意:买了放珍珠用的盒子,却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8.智子疑邻
出自《韩非子说难》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的儿子说:“如果不去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他们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

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寓意:这则寓言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

告诉我们,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跟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19.截竿入城
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20.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从前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着眉头在邻里之间行走,邻居一个丑女叫东施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以后也在邻里之间皱着眉头,捂着胸口。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远远的跑开了。

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寓意: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表示自己的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