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教案
26 西门豹治邺 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6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的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西门豹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时将继续深入学习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勇气,学习他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门豹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特别是西门豹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难题。
2. 引导学生从西门豹身上学到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西门豹治邺》。
2. 相关图片或插图。
3. 黑板、粉笔。
4. 学生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老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西门豹的形象。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西门豹的形象,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你们知道西门豹是如何治理邺城的吗?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 老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智慧。
2.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老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和智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1. 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
2. 西门豹的智慧与品质。
作业设计1. 列出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
2. 分析西门豹的智慧与品质。
3. 写一篇关于学习西门豹治邺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西门豹的智慧与品质。
26《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本课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主要讲述了西门豹治理邺地,用智慧惩治巫婆和贪官,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故事。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课堂管理: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通过制定课堂规则,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
2. 调整教学方法:在未来的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如设计更多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增加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主要是以阅读和讨论为主,没有涉及实验内容。但是,如果教师想要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例如,可以设置一些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实验操作台,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西门豹治邺》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智慧战胜邪恶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麻烦、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闹”等词义。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4、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激趣:1.“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简介西门豹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
战国时邺令。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到邺这个地方后,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了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兴利除弊,很快使此地民富兵强,深受百姓爱戴。
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3、读题质疑: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准确地认读生字词。
(1)同桌合作读一读,有困难的地方互相帮助。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荒芜巫婆官绅磕头求饶苇席绸褂跪下提心吊胆开凿娶媳妇灌溉面如土色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巩固生字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4.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西门豹通过调查,知道了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的事。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交流讨论4、齐读课文四、拓展说话练习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
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

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歌颂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教学目标】1.认识“豹、芜、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派”等13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通过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3.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通过西门豹言行的句子体会办法的巧妙。
难点:根据提醒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6课《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地方官,姓西门,名豹。
豹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看这是它古代的样子,左边部念豸,古书上说它的意思是张着大口的猛兽,右边的勺是形容猛兽的爪子,豹字的撇画较多写的时候应注意长短的不同。
(板书豹)好,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单学生对人物介绍已有了解,所以直接导入课题。
教搜豹的字意及写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字的演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1)两字词语。
排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2)两个字的会读了,再来看这两个四字词语会读吗?(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2.通过预习单的调研,找出存疑的词语。
(灌溉)(1)借助图片理解词义(2)教写灌溉在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生字归类本课还有两个跟水有关的生字,将这四个字在本子上各写一个【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单调研生字词读音上难度不大,就做简单的处理。
重点放在难理解的字词上,这样做到难易区分,字词板块的学习层次就分明了。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生字词咱们都解决了,谁能来说说西门豹治邺是什么意思?2.请同学们快快读课文,看看西门豹为了治理邺县这个地方他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这三部分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3.把三部分内容连起来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部编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教案(附课文电子稿)

26 西门豹治邺【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3个生字,正确书写20个字,正确书写词语表中的12个词语。
积累12个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成语。
2、能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3、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
4、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豹、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能借助第10至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点】1、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能借助第10至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豹、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并进行简要复述。
3、知道邺县荒芜落后的原因,初步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引入。
2、师指导书写“西门豹”,生书空。
随机指导:“西门”是复姓、“豹”才是他的名。
“豹”点拨:撇画较多,上面的两撇写得略平一些,弯钩要写出弧度。
2、学生交流对西门豹的印象。
3、补全课题,提示课题的作用。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要求:1)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故事中还有哪些关键人物?2)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交流文中的其他关键人物。
学生自由交流,适时补充。
3、随机完成板书:()()()根据文中讲述的关键事件,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调查情况;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5、根据关键词简单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三、了解原因、初步感受人物智慧1、齐读第16段,感受西门豹的贡献。
2、师生合作读,学习第1-9自然段,了解邺县民不聊生的原因。
3、学生交流西门豹与老大爷的问答情况。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6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6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6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讲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课文,通过讲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事迹,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事迹,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阅读。
2.对西门豹治理邺地事迹的理解和体会。
3.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生僻字词的解释。
2.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6 西门豹治邺》。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西门豹为什么能够治理好邺地?他是如何治理的?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老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讨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方法和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门豹》是一篇讲述西门豹治理邺地,智斗豪绅,为民做主的故事。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西门豹的机智、勇敢和正直的品质。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以及对于文中成语、句式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的机智、勇敢和正直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对于文中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以及对于文中成语、句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西门豹的故事,引出本课课题《西门豹》。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西门豹为什么要治理邺地?”“他治理邺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6《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6《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
文章通过描绘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展示了古代官员的智慧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围绕西门豹的形象、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成果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成果,学会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文章的主要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难点1. 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成果的理解。
2. 文章主要思想的概括和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西门豹治邺》的PPT或投影,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邺城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城市的管理和治理。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勾画出关键词和句子。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成果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概括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治理邺城的短文,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文章的主要思想和关键词,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可以使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治理邺城的短文。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和成果,认识到了古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6 、西门豹治邺(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6、西门豹治邺(教案)教学内容《西门豹治邺》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成语故事》单元的精读课文。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的情况,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本文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古代地方官形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豹、娶”等9个生字,会写“豹、娶”等1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并能简要复述课文;积累“人烟稀少、荒无人烟”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感受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难点1.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一步步破除迷信,制服官绅和巫婆的。
2. 体会西门豹在破除迷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门豹吗?他是谁?有什么样的故事?2.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西门豹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治理邺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细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西门豹是如何一步步破除迷信,制服官绅和巫婆的。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气。
四、总结提升,情感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门豹的形象特点。
2. 学生谈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西门豹治邺》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西门豹在战国时期治理邺地的经过。
本文主要通过西门豹调查民情、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迹,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西门豹的语言描写,体会他的人物形象,并学习如何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心理、情感方面尚有不足,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历史故事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有所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经过;学习西门豹的语言描写,体会他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学会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结合起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感受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学生为家乡、为社会做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经过;学习西门豹的语言描写,体会他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心理、情感;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结合起来,提高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写作指导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将课文中的优秀表达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26课复述课文内容

26课《画蛇添足》(一)学习目标1、理解寓言故事《画蛇添足》的寓意;2、复述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学习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把握故事情节;2、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3、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2、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复述故事;(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寓言故事,并逐渐引出《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学习任务①朗读故事《画蛇添足》。
读故事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语速、语调,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故事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②讲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通过讲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规范。
③学生复述故事。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理念,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寓言故事。
老师在一旁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复述更加简洁、生动。
3、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复述和讨论,老师进行总结,强调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故事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修养。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里再复述一遍《画蛇添足》,并且写一篇小作文,说说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画蛇添足》画蛇添足——自取灭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思考性,通过复述故事和总结讨论,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当地发挥,尽量避免直接灌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感悟。
在续写课文内容之前,我想对上面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扩展和思考。
故事《画蛇添足》所传达的道理非常深刻。
它告诉我们,有时候贪多嚼不烂,盲目追求过多的东西往往会适得其反。
这个道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人们经常会因为贪求过多而得不偿失,有时候“越多越好”的想法并不是正确的选择。
学生们在复述这个故事的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举例说明这个道理,从而更好地领会故事的内涵。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 西门豹治邺)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作者介绍】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
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汉元帝、成帝间为博士。
司马迁死后,《史记》有些篇散失了,据班固说是“十篇缺,有录无书”。
褚少孙作了补充、修葺的工作。
本文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明人辑有《褚先生集》。
少孙早年与山阳县的张长安,东平县的唐长宾等人求教汉朝大儒王式。
王式要他凡事不能光靠朗讲,而要回之多加润色,少孙恪守老师教诲,遵此认真研究学问,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章不同凡响。
【赏析】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是一篇历史散文,但带有很强的故事性。
在叙事上,不是采取第三人称作客观地叙述,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
如第一大段用西门豹和父老的对话,揭开了为河神娶妇的内幕。
第二大段用西门豹和女巫、三老、官吏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西门豹的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
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
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
如写官吏、豪绅的狼狈相:“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也要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
写西门豹为惩治女巫、三老,则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26课《西门豹治邺》教案

一、教学内容
26课《西门豹治邺》教案,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课文背景,认识西门豹及其治邺的事迹。
2.学习生字词:豹、邺、灌溉、开辟、管理、安抚等。
3.阅读理解:通过课文学习,理解西门豹治邺的措施及其意义。
4.分析课文:探讨西门豹治邺的成功原因,学习其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向西门豹学习,为家乡和社会做贡献”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突破方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南水北调工程,帮助学生理解水利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分析西门豹的成功原因:从多方面探讨西门豹为何能在治邺过程中取得成功。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将西门豹的精神品质转化为自己为家乡和社会做贡献的动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门豹治邺的基本情况。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名臣,他在治理邺城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邺城变得富强。这些措施包括灌溉、开辟田地、安抚百姓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详细描述了西门豹如何利用漳河水资源进行灌溉,以及他是如何开辟田地、安抚百姓的。这个案例展示了西门豹治邺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学情分析】: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
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板书课题:西门豹),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西门豹)。
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
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在邺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二、学习新知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⑴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西门豹治邺》教案和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西门豹治邺》教案和板书设计26 西门豹治邺教学目标:1.会认“芜、巫”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词语。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4.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围绕人物,理清思路1、读题质疑: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自读课文:课文围绕人物,重点写了什么?(自读课文要到位,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
)3、理清思路:课文哪一部分写惩治恶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二、创设情景,自读研究1、创情景:老师扮西门豹,你们就是我的谋士,咱们就要分头调查。
2、定组名:讨论调查小组的名称。
3、明要求:(1)你们想调查什么?交流,提示。
(2)阅读课文前半部分,讨论并填表。
(3)小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三、汇报交流,点拨展开1、帮助释疑:你们在调查和写报告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重点理解“闹”: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造成)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
(举办)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发生)2、交流报告:(重点交流调查结果)四、小结提升,设悬延伸1、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想法?2、大家说,“我”下一步该怎么办?这几句话?谁来学西门豹?你觉得他的朗读怎样?为什么?(朗读引导:三个“不”读得坚决,“麻烦”、“漂亮”等词语得稍客气又含有命令口气。
)教师评价:你们抓住了西门豹的语言读出了话外之音,读懂了西门豹惩治办法的巧妙,真不错!5、迁移:像这样,西门豹巧妙的话还有很多。
你们读懂了吗?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另两次语言:“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官绅头子)“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官绅)(1)逐句朗读,体会心情,为什么这样读?(随机理解人物的动作和神态)(2)比较西门豹的两次语言,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A、“麻烦”到“请”,从有商量的口吻到命令的口气,重话轻说,轻话重说,巧妙之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6.西门豹治邺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内外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邺城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西门豹治理邺城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问题链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澄清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6.西门豹治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展现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敢于担当和为民除害的精神风貌。课文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了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他对于百姓的关爱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3.小组合作:教师设计了小组讨论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了小组合作的效果和质量。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6 西门豹治邺 优质版教案

“又”的横撇相互穿插,“女”字底的长横要写舒展。
“饶”:右下的“兀”字,横要写得短,撇画穿插在“饣”的竖提下方。
“灌”,右上部“艹”和两个“口”,居上半格,“艹”的左竖在竖中线,两“口”上宽下窄,左“口”第二笔横折的竖段在竖中线,右“口”较左“口”略高;“隹”居下半格,首笔撇起笔于田字格中心,撇尖伸向三点水下侧,第二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四横长短不一,都起笔于竖中线,第一横在横中线下侧。
“溉”,“”窄“”宽, “”与“斗”旁共居左半格,“”长撇撇尖伸向“”下。
3.梳理情节,把握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2)(1)教师指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2)指名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教师整理: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和官绅、老百姓。
(4)回顾课文,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课件13)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预设1:西门豹找老大爷了解邺县田地荒芜人间稀少的原因。
预设2:西门豹惩罚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受到了教育。
预设3: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灌溉庄稼。
(5)(出示课件14)教师引导:课后第一题对怎样概括第三件事做了示范。
你能像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件事吗?(板书:兴修水利)学生自主练习,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相机引导:根据文中讲述的关键事件,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调查情况,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板书:调查情况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教师提问:您能将几个部分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和其他小组合作,表演整个过程。
4.学生练习编写课本剧,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课上未完成,课后继续完成,加强过程管理。
拓展活动二(出示课件51)与同学们一同欣赏《西门豹罢官》。
四、总结全文,布置任务1.主题概括。
(出示课件53)本文记述了西门豹在治理邺时,破除了河神娶媳妇的迷信惩治了巫婆及官绅,兴修水利的事。
赞扬了西门豹有勇有谋、关心百姓的品格。
2.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54-56)3.课文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2、学习叶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诚的待人态度。
3、理解夹叙夹议的表述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概括解释词语的常用几种方法。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段落。
4、朗读课文。
二、教学程序: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
5、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2、从叶圣陶先生给作者修改文章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二、教学程序: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
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