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尊重每一种生物。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图片或视频。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3)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对爬山虎的了解。

(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

(2)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与同学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爬山虎”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2. 爬山虎图片3. 多媒体教学课件4. 生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展示爬山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爬山虎。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你们对爬山虎有什么疑问?(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图画,展示爬山虎的特点和美丽。

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爬山虎》教案

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爬山虎》教案

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2.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图片、爬山虎等)、小奖品。

2.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拿出一盆爬山虎,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

2. 学习(15分钟)教师呈现课件图片,向学生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要点包括: - 爬山虎是一种常见的攀援植物,具有粗壮的茎和韧性的叶子。

- 爬山虎生长在阴凉湿润的环境中,常见于山坡、墙壁等地方。

- 爬山虎的茎和叶子可以粘附在墙壁上,形成美丽的绿色“毛毯”。

3. 操作(10分钟)教师分发纸和铅笔,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进行描写。

学生要观察植物的形状、颜色、叶子的特点等,并将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4. 分享(10分钟)学生将观察到的植物描写分享给同学,可以选择口头表达或将观察内容写成段落。

教师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爬山虎和其他植物。

六、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并进行野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植物实验室,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功能。

七、课堂作业1.将观察到的植物描写写成一篇短文,要求描述清晰、生动。

2.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每个小组写下自己的意见,并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课文注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绿植,引发学生对绿色的喜爱。

(2)谈话导入,让学生谈谈对爬山虎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了解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并通过分析课文,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其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效果。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对自己家的爬山虎的观察和感悟为线索,描写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的美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并对文中表达的情感有所感悟。

但学生在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通过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观察力,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寓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描述的自然景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情感的丰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5.拓展(1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的寓意,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oral of the story and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humans and nature.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自然的态度和观察力的重要性。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认识爬山虎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生词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查找生词的含义和用法。

(3)教师讲解生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关注。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爬山虎的看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通用15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通用15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通用15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的这件事中,感受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培养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从叶老对中学生作文的修改中,感受叶老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并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件准备:1、《一张画像》修改的原文。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二、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课文写了什么有关叶老的什么事?2、指名交流三、自读自悟,学习修改方法,感受老作家人品。

1、自读1-4自然段,思: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深的感受,画出句子,并在句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预设:(1)句子: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书皮” 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作文修改方法、叶老修改的很认真、我们也要修改作文等。

(2)句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我从中感受到叶老修改得非常认真。

学生可能感受到:叶老修改的非常认真。

教师趁机拿出修改稿原稿,学生看在让学生谈感受。

(3)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文学事业的艰巨,要认真,要一丝不苟,叶老对文学事业的认真,对我的平和、温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优秀15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优秀15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优秀15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学习叶圣陶优秀的做人品质。

3、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给课文划分段落。

3、自学生字新词。

4、找出不懂的问题。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1、划出有关叶老修改作文的语句。

2、叶老是用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作文的?3、归纳总结出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导学生体会出叶老的良好品质。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受1、学生自读叶老的话。

2、利用重点的词语体会字句中含着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这个句子,体会叶老的.人品、作品,体会从叶老身上得到的启示和教育。

4、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并体验作者的感受。

四、整体升华,学习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

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
4.写作练习:设计不同梯度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仿写,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5.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户外观察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将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6.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
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4.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课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爬山虎的美?”“作者是如何描绘爬山虎的?”等。
2.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3.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以谜语、故事等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文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选择一种植物或景物,仔细观察其特点,并尝试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进行描述。
2.写作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优美词句,结合自己的观察,写一篇关于你所选择的植物或景物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精选1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精选1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精选1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

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1、四十多年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

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和感悟为线索,描绘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爬山虎、嫩绿”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爬山虎的生长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从文字中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2.理解课文中描述的爬山虎的生长过程;3.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富有诗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律和美感;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生字词卡片;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特征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美妙。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进行课文接龙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讨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自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教学内容-具体内容:讲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语言特点,理解爬山虎的象征意义。

-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象征意义,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和关键词语。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爬山虎的象征意义,分享个人感悟。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增强直观感受。

4. 教学资源-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多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图片、生长过程的视频。

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小组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鼓励互相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维持纪律:制定课堂规则,明确奖惩机制,及时处理违纪行为。

-激励学生: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回答给予表扬,激发学习动力。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提问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观察日记,评估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长期记忆和理解。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记录学生参与度、课堂管理效果、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分析学生作业和测验结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的学习难点。

-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能够运用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利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描述作者童年时与爷爷一起种植爬山虎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绘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

故事中,作者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但在爷爷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取得了成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爬山虎有什么了解?你们见过爬山虎吗?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3 词汇与句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新词汇和句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4.2 观察与表达: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或自然环境。

学生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2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描绘出爬山虎的生长状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讲述自己对爬山虎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述,总结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5. 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尝试用语言描绘其特点。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用语言描述其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四年级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四年级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体验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你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呢?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学习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爬山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读音和书写。

2.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爬山虎为什么让作者如此喜爱?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作者观察爬山虎的方法。

四、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题目:请以《那片绿绿的树叶》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观察方法,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家长签字确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描述爬山虎的词语?”学生回答:“绿绿的、嫩绿的、绿得发光、铺得满满的……”教师引导:“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生命力旺盛、美丽、舒适……”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掌握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中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理解“绿绿的爬山虎”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思想,感受生命的魅力和力量。

3.突破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和理解难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新课:教师呈现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并组织学生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讲解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思想。

5.课堂练习和拓展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拓展训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原则: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学策略:采用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教具学具、实验教学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辅助教学。

2.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实物标本等教具,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习性。

3.实验教学:进行观察爬山虎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能流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情感变化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叶圣陶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青少年的关怀,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二、教学内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肖复兴回忆少年时期受到叶圣陶先生指导修改作文的故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深影响。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欣赏环境描写的妙处,以及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进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新词讲解、关键段落解读、相关背景知识等;准备实物爬山虎或图片,以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叶圣陶先生的基本情况,查阅“爬山虎”的相关资料,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展示爬山虎实物或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尝试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文中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4. 深化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理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象征意义。

5. 总结提炼:全班交流学习心得,教师总结本课重点难点,并布置课后思考题。

五、教学延伸:1. 课外拓展:组织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引发内心感触的短文,锻炼写作技巧。

2. 阅读推荐:推荐阅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感受其文学魅力和人格风采。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新的词汇和句型,更深入了解了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关心与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三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3、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小组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师检查自学情况。

3、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
3、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a.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b、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C叶老为我修改作文,使我感受到了叶老是一个
4、读写结合,练习修改:a、读课后资料袋,学习三个修改符号。

b、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奶奶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数学对我很感兴趣。

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自主、合作、探究:
1、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a.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b.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
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第8自然段: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
切。

b、第9自然段: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
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c、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
叶老的人品──作品──
4、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5、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作家就是。

作家的作品就是。

6.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7、“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