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建筑风格年表
中国古代建筑史(年代图表)

中国古代建筑史
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肖何刘邦未央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
明计成《园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三山五园:清漪、静明、静宜、畅春、圆明圆。
(畅春圆仿寄畅圆)中国古建筑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转变于宋代。
木构类型:穿斗式、抬梁式(或加井干式)
计心造、偷心造(偷心造:斗栱有一挑上横栱少掉)
福建五凤楼:“三堂两横”,前厅、大厅、中厅三座堂,横屋、横楼两横。
云南一颗印:“三间四耳”,正房三间,厢房东西各二间。
副阶周匝抄手游廊雕刻分类彩画分类。
中国建筑史历代建筑表格3

石窟等
塔
寺庙
其它教
观,祠庙
其它民间建筑 资料
(甲骨文) 青铜器
周礼 井田制 营国制度
井田制瓦解 齐《考工记》
鲁班 云纹铜屋 采桑猎钫宫室图 装饰性釭
秦 前 221 前 206
秦咸阳
汉 前 206220
汉长安
咸阳宫 离宫别苑(渭南:上林苑 阿房宫,兴乐宫,信宫 渭北:六国宫,兰池宫,甘泉宫) 桂宫,明光宫,长乐宫 未央宫,北宫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日本平等院凤凰堂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仿唐佛寺-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布达拉宫
《营造法式》
四门塔(济南神通寺)(隋)
金卢沟桥
宋艮岳 (私)1 宋沧浪亭
陀罗尼经幢(河北)
释迦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 北寺塔(苏州报恩寺) 虎丘塔(苏州云岩寺) 开元寺双塔(泉州) 料敌塔(河北定县开元寺) 繁塔(开封相国寺)
宫殿
陵墓
礼制建筑及其他
二里头 1 号宫殿 二里头 2 号宫殿
盘龙城宫殿
河南登封王城冈
殷墟墓葬区(羡道) 妇好墓
陕西扶风召陈建筑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
周公墓
秦雍城 1 号建筑遗址宗庙
雍城墓地
明堂 辟雍
秦咸阳 1 号宫殿遗址
中山王墓及《兆域图》 铜案(斗拱的萌芽)
长城
园林
“囿” 沙丘苑台 灵囿,灵台,灵沼
佛教四大名山 1 普陀山观音道场 2 五台山文殊道场 3 峨眉山普贤道场 4 九华山地藏道场 道教:武当山,青城山
住宅: 窑洞住宅 干阑式住宅 吊脚楼 四合院,成因 一颗印 传统村落的认识,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 里弄 广式里弄 居住大院 阿以旺 客家民居 骑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进行不同的分类。
1.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殷商时期的建筑主要是宗庙、祭祀用的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是木质建筑,建筑形式以“四合院”为主,即四面有围墙、中心有天井的建筑形式。
2.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时期的建筑形式逐渐从殷商时期的木质建筑向砖石建筑转变。
建筑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三进院”、“八字形”、“回廊式”等建筑形式。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形式在西周时期的基础上更加成熟,出现了皇宫、宫殿等大型建筑。
建筑风格更加华丽,以装饰为主要特点。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实用性建筑,如官署、墓葬等。
建筑形式大多为砖木结构,特点是简单、粗犷。
5.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佛教建筑。
建筑形式以寺庙、塔为主,构造精致、装饰繁复。
6.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至1911年)
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鼎盛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形
式丰富。
建筑形式包括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装饰极为精美。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基本划分,每个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以下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1.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特点: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地和祭祀场所为主。
宫殿建筑大多采用方形布局,以木材和土石结构为主。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兵马俑。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特点: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西亚和中亚的影响,基本建筑结构采用集中式布局,并增加了一些外来元素。
特别是佛教寺庙的兴起,使得寺庙建筑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3.隋唐时期(公元589年-907年):-特点: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丰富的装饰和雕刻,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稳固和庄重。
佛寺和宫殿以及各种公共建筑得到了大规模的建造。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大雁塔,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4.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特点: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改良,建筑结构更加优雅和精致。
曲尺式建筑布局和建筑雕刻、装饰得到了大力发展。
-代表建筑:北京的颐和园,浙江杭州的灵隐寺。
5.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特点: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北宋时期的优点,注重平面布局和建筑细节的精湛雕刻。
特别是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代表建筑:苏州的拙政园,江苏扬州的个园。
6.元明时期(公元1279年-1644年):-特点: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蒙古和西亚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更为宏伟和壮观,采用多变的色彩和装饰。
-代表建筑:北京的故宫,四川成都的武侯祠。
7.清代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特点:清代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和对称。
宫殿和寺庙采用明亮的色彩,装饰华丽,以黄色为主色调。
-代表建筑:北京的天坛,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以上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概括。
虽然每个时期的特点各异,但都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地面建筑
仰韶文化时期(新石 器时代晚期)
用柱子支撑屋顶 ,木构架
雏形,初步掌握了伐木、 绑扎和夯土等技术 。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新石器时代建筑:巢居---干阑式建筑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3、建筑理论
《考工记》:是 中国第一部有关 建筑方面的书。
“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面朝后市,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战国 《考工记》,最早的关 于城市规划的记叙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前221年~589年)
一、秦(前221~前206年)
◆1) 阿房宫 杜牧的<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楚人 一炬,可怜焦土。
出现四合院建筑
代表实例: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
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实现了建筑的升级; 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助推了木构架的发展。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前
221)
青铜时代进而演进为铁器时代,生产工具 多样化;
两汉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主要表现在:
1)形成了建筑的基本 类型: 宫殿、陵墓、 苑囿等;明堂辟雍、 宗庙;第宅;佛寺、 园林建筑 。
◆汉长安明堂辟雍
2)木构架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出现
3)斗拱----广泛使用
4)屋顶形式极大丰富,多层重楼兴盛,建筑 组群规模庞大
5)砖石类建筑开始多用,出现了板梁式结构 与拱券结构。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修建年份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修建年份年表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建立年份暂无记录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纣王宫殿(大约公元前11世纪)- 人民大厦(大约公元前11世纪)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武王祭坛(公元前1046年)- 周公庙(公元前1035年)- 乾闼婆大殿(公元前10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孔子学府(公元前479年)- 豫章故郡城(公元前6世纪)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钧台(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 长城(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陵(公元前210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西安碑林(公元前195年)- 汉阳陵(公元前153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洛阳白马寺(公元68年)- 光武帝元陵(公元48年)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曹魏宫殿(公元22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金马寺(公元280年)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京市城区(公元316年)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铜雀台(公元502年)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9年)- 北京宫殿(公元439年)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大运河(公元610年)- 北京大明宫(公元614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洛阳大悦寺(公元688年)- 河南永和宫(公元712年)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南唐宫殿(公元937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汴京大相国寺(公元1043年)- 鸳鸯楼(公元1107年)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建康城(公元1129年)- 画舫观(公元1209年)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北京景山军民起义古迹(公元1368年)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故宫(公元1420年)- 明孝陵(公元1519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北京颐和园(公元1750年)- 故宫(扩建)(公元1771年)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 中山陵(公元1929年)建国以来(1949年至今)- 天安门广场(公元1949年)- 中国人民大会堂(公元1959年)以上年表列举了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建筑的修建年份,这些建筑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还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演变。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此时期,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例如“栈道房”和“楼阁”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砖石建筑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以砖石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设计有特色的“台阶式”和“斗室”等建筑形式。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宫殿和佛教寺庙的宏伟建筑,例如拥有众多宫殿建筑的洛阳宫和悬空式的盘空寺等。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民居、庙宇和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以木构架和雕花装饰为特点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古建筑等。
5. 近代史时期(1912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现代化的房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兴起。
西式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当代时期(1949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房屋建筑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
一方面,传统建筑技术得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和民居得到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木结构、砖石建筑到现代化建筑的演变,同时也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形式。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葬、祭祀场所等为主。
这一时期的建筑注重宏伟、庄重和尊贵的气势。
2.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华建
筑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建筑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寺庙、宫殿、园林等建筑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3.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
建筑风格逐渐趋于稳定。
宋代注重建筑的工艺技术和细节设计,元代追求宏伟而雄伟的建筑风格,明代重视建筑规划和规范,清代以宏大壮丽的宫殿和庙宇建筑为主。
4.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建筑开始接受西方建筑思想和技术。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的建筑追求功能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融入了传统的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总体而言,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展示了古老而丰富的建筑传统,强调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建筑历史的瑰宝和经典作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中国历史建筑年表

中国历史建筑年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仰韶文化时期:此时期的主要建筑形式为竖穴房,人们用土块和木材建造,屋顶覆盖着草皮。
- 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开始建造矩形的竖穴房,并使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 长江流域商文化时期:朴素的竖穴房逐渐被木结构建筑取代,墙壁多用泥土夯筑,屋顶则由木材和竹片构成。
- 殷墟遗址: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殷商时期建筑,如宫殿、祭祀台等。
宫殿建筑常使用夯土块砌成墙体,屋顶则使用木梁架设。
公元前1000年-公元200年:- 周朝时期:宫殿和寺庙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使用砖石、青铜等材料,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木构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城墙、城门等防御设施,大型宫殿和陵墓的建造也日益普遍。
公元200年-公元900年:- 东汉时期:建筑风格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宫殿和官衙的风格趋于华丽,使用砖石、彩绘等装饰材料。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寺庙建筑。
佛塔、佛殿等建筑形式开始兴起。
- 唐朝:盛唐时期的建筑规模宏大,宫殿和佛塔的建筑技术达到了巅峰,奠定了后世的建筑基础。
公元900年-公元1300年:- 宋朝:宋代建筑注重结构坚实和装饰精美,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朱熹所倡导的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对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
- 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建筑风格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宫殿、陵墓等庞大建筑,并采用了石块砌筑技术。
公元1300年-公元1600年:- 明朝:明代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宫殿和园林的设计手法独特,融合了南北方建筑特色。
- 清朝:清代建筑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并注重庄重肃穆的氛围。
故宫和颐和园等建筑代表了清代宫廷建筑的风格。
公元1600年-现代:- 近代中国建筑:西方建筑风格逐渐传入中国,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开始出现。
- 现代中国建筑:建筑风格多样化,受到国际流行风尚的影响,同时注重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通过中国历史建筑年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与演进。
中国历史重要建筑年表

中国历史重要建筑年表公元前2100年-1600年:夏朝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的重要建筑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该时期的建筑物以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为主,如夏商时期的石墩、太庙遗址、二阳宫庙址等。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时期,室町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建筑表现出明显的祭祀特征。
著名的商朝文化遗址包括殷墟、九鼎山墓等,其中殷墟是商朝的都城遗址,发掘出大量宫殿、墓葬和祭祀场所。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西周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三个朝代,西周时期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建筑为主。
周朝的建筑特色是严谨庄重,尤以都城镐京的宫殿建筑为代表,如西周时期的周公宫遗址。
同时,此时的建筑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复式檐、重檐次梁等建筑构件。
公元前475年-公元221年: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裂期,战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地方特色明显。
例如齐国招遗墓中的楼阁建筑、魏国的郑国公墓遗址等都有独特的风格。
此时还有著名的阴山墓地,其中的墓葬均采用木结构和精细的石雕装饰。
公元前221年-公元6世纪:秦汉时期,秦朝和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和第二个封建王朝。
秦汉时期的建筑继承了周朝的传统,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如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长城的修筑、洛阳白马寺的建设等。
公元6世纪-10世纪: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一统王朝和第四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建筑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如隋朝的大运河、陕西洛阳的龙门石窟、唐长安城墙等,这些建筑代表了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公元10世纪-13世纪:宋辽金时期,中国北方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建筑多受到战乱的影响。
此时期的建筑主要有佛塔、宫殿、庙宇等。
如雁栖寺、青城山等都是该时期较为著名的建筑。
公元13世纪-14世纪:元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大一统王朝。
元朝建筑继承了宋辽金时期的传统,发展出独特的蒙古族风格,如北京的天坛、忻州木塔等。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
这篇文章将介绍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
建筑风格和特点。
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采用砖石,以及建筑所需的顶面,墙壁和地面的竹木结构。
西周时期的建筑有许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木结构屋檐型建筑,即“亭子”或“屋子”。
这种建筑通
常用木材结构组成,采用较少的石材,因此在保护历史建筑中的棱角细节
上有所欠缺。
另一类建筑是土砌砖,其特征是采用大量的砖石结构,以及
砌砖和灰浆防水外墙。
西周时期的建筑通常有雷藏楼、堆叠式楼阁、钟楼
和殿堂等。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建筑特征有许多改变。
木结构的建
筑几乎消失了,而尤以砖石结构建筑有所增加。
比较著名的有国家宏伟的
宫殿,以及比较普通的供民众住宅,如漫步式建筑、四合院、棂檐形建筑等。
同时,由于春秋时期常常会出现战争,受到危害的宫殿建筑也随之增加。
同样,马厩、护城河、护城墙也逐渐出现。
战国时期(约前475-前221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采用大量
砖石结构,以及以砖石和灰浆为外墙的九宫格、纵横式建筑。
中国建筑史年表

将 作 监 丞 李 汴梁地处南北两种
~公元 1279 汴梁,今 突破,拆除坊墙, 屋顶形式丰富多样,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1102 年
诫 于 公 元 建筑风格之间,同时
年
开封 临街设肆,沿街建 装修细巧,门窗、勾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1025 年
1103 年著《营 受北方唐代的壮硕
房 , 形 成 开 放 城 阑等棂格花样很多 现存最高砖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 造法式》,确 与南方五代秀丽风
人 计 成 著 得到了大的发展。万里
~ 公 元 阳)、北京先 扩展一里。
《园治》; 长城及其他许多长城
1644 年 后三次建都 北京有一条长 7.5Km 的中轴 紫禁城宫殿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丽,功能 记 述 了 明 均为明代所建
和宫殿
线,通过紫禁城,最重要的建 完备,是院落式建筑的最高典范
代造园的
个 统 一 木构趋于简化, 主要表现为斗拱缩 元代建筑的代表作:山西洪洞县广 河 南 登 封
的 大 帝 用料及加工都较 小,柱与梁直联,澈 胜寺下寺正殿。/山西芮城道观寺永 郭 守 敬,内中壁画著称;永 观星台,是
元代宫殿喜用工 使用
乐宫原址山西永济,因修三门峡而 中 国 最 早
的世界第一。2.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高峰,其大建筑群布局舒展,前导空间流畅,个体建筑结构合理有机,斗 拱雄劲。建筑风格明朗、雄健、伟丽。3.本阶段中国建筑体系达到成熟。
序 朝代 年代
历史特
建筑特点
建筑技术
代表建筑或遗址
代表人物
备注
号
点
三 封建社 公元 1279 年~ 此阶段包括元、明、清
会后期 公元 1911 年
“材”、“契”为模数的方法为 藏两式建筑而有所创新,使中国建筑有了一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建筑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古代:早期的古代朝代如夏、商、西周等,建筑风格主要采用了祭祀建筑和城墙等。
古代朝代的建筑风格还包括了一些简陋的房屋,如茅草屋和土坯房。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宫殿建筑,如楚国的江陵城和鲁国的齐鲁故城。
这些城市和宫殿建筑采用了更加宏伟和精致的建筑风格,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原和西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风格。
典型的建筑包括了秦始皇陵和汉长城。
此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砖、石结构的出现,以及对山水环境的注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佛教建筑,如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
这些佛教建筑以洞窟和石窟为主要形式,结合了中原和西域的建筑风格。
5.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建筑风格呈现出了更加精致和成熟的特点。
唐代的大型建筑如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大明宫,宋代的大型建筑如开封宋皇宫和杭州大宋御街,都采用了协调的建筑比例和精巧的绘制。
6.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演进阶段。
元代建筑承袭了唐宋的风格,但又引入了一些蒙古和西亚文化
的元素。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明式建筑为主,追求庄重、典雅的特点。
清代更加注重建筑的规划和布局,大量修建了宫殿和园林,如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等。
总的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但都受到了前朝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建筑史年表

建筑史年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DBTTY-9886)屋顶平缓、出檐深远造型庄重美观。
唐代的木塔已无一幸存,砖塔尚有数座:1.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2.长安县的兴教寺玄奘墓塔,此两座属楼阁式塔;3.西安荐福寺小雁塔;4.河南登封法王寺塔;5.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后三者属密檐式塔。
唐塔一般是方形平面,单层塔壁,以木楼板,木扶梯分层。
净藏禅师塔是八角形平面,是已知的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
宋代家具改革:由跪坐的几案发展为垂足坐的桌椅。
造园之风甚烈,宋徽宗的“艮岳”更成为亡宋的导火线。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
建筑规模不大,但精致,属南方风格,多采用穿斗架,具南方地方风格。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2004.3.7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由此体系派生出以下特点:(一)重视台基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
逐渐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如王府的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
(二)屋身灵活可亭、可仓、可室、可厅(三)屋顶呈曲线或曲面(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二、院落式布局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
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层木楼阁在防救火灾方面大为有利。
三、有规划的城市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
四、山水式园林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
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
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特有的建筑观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
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
崇尚俭朴。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 7.汉长安城•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城规122 江海洋1120110087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一、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穴居穴居的发展历程:居住面高度变化平面形式变化房间数量变化表面装饰变化\二、夏商周社会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三、秦汉时期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
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
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
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
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一个异族的奴隶。
中国建筑史年表

屋顶平缓、出檐深远造型庄重美观。
唐代的木塔已无一幸存,砖塔尚有数座:1.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2.长安县的兴教寺玄奘墓塔,此两座属楼阁式塔;3.西安荐福寺小雁塔;4.河南登封法王寺塔;5.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后三者属密檐式塔。
唐塔一般是方形平面,单层塔壁,以木楼板,木扶梯分层。
净藏禅师塔是八角形平面,是已知的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
宋代家具改革:由跪坐的几案发展为垂足坐的桌椅。
造园之风甚烈,宋徽宗的“艮岳”更成为亡宋的导火线。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
建筑规模不大,但精致,属南方风格,多采用穿斗架,具南方地方风格。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2004.3.7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由此体系派生出以下特点:(一)重视台基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
逐渐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如王府的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
(二)屋身灵活可亭、可仓、可室、可厅(三)屋顶呈曲线或曲面(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二、院落式布局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
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层木楼阁在防救火灾方面大为有利。
三、有规划的城市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
四、山水式园林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
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
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特有的建筑观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
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
崇尚俭朴。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 7.汉长安城•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中国各朝代建筑风格

各朝建筑风格一、穴居《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
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
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
山西还发现了“低坑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
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二、巢居《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孟子·滕文公》曰:“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因此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可见“巢者与穴居”也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
在近年的考古工作中,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被发现,如浙江余杭县土筑祭坛,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石砌方圆祭坛,辽西建平县境内的神庙等。
这些发现,使人们对神州大地上先民的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他们为了表示对神的敬之心,开始创造出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
从此建筑不仅具有了它的物质功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义,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外建筑园林史发展时间特点表

中外建筑史发展历程列表中国建筑史列表220 年)之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
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
未央宫也依宫墙变化。
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宫殿,其中长乐宫和未央宫最为著名。
汉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
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莫高窟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
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隋、唐时期(公元590—906 年)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
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
……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大明宫大明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现今在西安市西北郊。
唐帝国近三百年政治中心。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毁于兵乱。
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
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唐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
宋、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至于塔幢,为数尤夥。
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例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建筑风格年表
先秦时期(约前221年)-古代建筑的起点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建筑的起始阶段。
在此期间,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典型的框架结构和木质建筑。
尤其是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之前,华夏民族的建筑技术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汉朝(202年-220年)-突破传统的发展
汉朝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呈现出了独立和自由的特点。
汉朝建筑主要采用重檐式屋顶和砖木结构的技术,如华清宫、洛阳白马寺等著名建筑。
唐朝(618年-907年)-辉煌灿烂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在此期间,建筑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出了壮丽的气势和世俗的气息。
唐朝建筑以大规模的寺庙、宫殿和陵墓为主,最著名的例子是大雁塔、洛阳龙门石窟等。
宋朝(960年-1279年)-儒家思想的体现
宋朝是中国建筑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更加注重雅致和典雅,表现了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宋朝建筑中最典型的特征是高大、独特的屋顶和精细的木雕装饰,如开封府、汴京御道等。
元朝(1271年-1368年)-异国风情的融合
元朝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因为它是由蒙古族统治者所建立的。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蒙古、西亚等异国文化相融合。
元朝建筑以大规模的宫殿和陵墓为主,如北京的皇城和明十三陵。
明朝(1368年-1644年)-宏伟恢弘的时代
明朝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宏伟恢弘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主要由宫殿、陵墓和寺庙组成,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明朝建筑采用了大规模的石构造和琉璃瓦屋顶,如北京故宫、天坛等。
清朝(1644年-1912年)-传统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清朝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主要是中国传统和外来文化的综合体现。
清朝建筑以大规模的宫殿和陵墓为主,同时还吸收了蒙古、西亚等地的建筑技术和装饰风格,如北京颐和园、清东陵等。
现代建筑(1912年至今)-西方影响的时代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现代工业和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建筑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建筑主要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如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
结语
中国历代建筑风格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从先秦时期的古代建筑起点,到汉唐宋元明清各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再到现代建筑的崛起,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
特点。
通过了解中国历代建筑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