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春感阅读试题及答案柳梢青.春感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精选(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精选(附答案解析)(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本组诗写于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时。
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
③长竿:新竹。
④茂陵: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5.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看母笋是龙材”描述竹子在春天初长时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清丽自然。
B.“茂陵归卧叹清贫”说自己已经年老,只能像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甘守清贫。
C.“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千亩之竹风吹过后声浪仿佛雨啸,有排山倒海之气势。
D.两诗赋予普通意象奇特之处,与传统借竹抒怀诗不同,集中体现李贺创作风格。
16.竹是古诗常见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情志。
试分别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竹子的形象。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登岳阳楼①萧德藻不作苍茫②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③客,一挖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①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
唐丞相张说谪岳阳时所造,为登临胜地。
②苍茫:旷远无边的样子。
③夜郎:唐置县,今湖南玩陵西。
④挖:同”舵”,这里指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抒发感慨,颌联写自已经历,多年夜郎为客,今日泛舟洞庭之上。
B.颈联写洞庭湖的秋色,白鹭、远山,画面开阔;以动衬静,境界多变。
C.尾联变换视角,由舟中转楼上,既点出题目,又引人想象,意味深长。
D.这首诗,避开前人所写的角度,把大量笔墨用在登楼之前,独辟蹊径。
16.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李判官赴东江王维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①臣。
刘辰翁《柳梢青 春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①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②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③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④【注释】①铁马:指元朝南侵的大军。
蒙毡:冬天在战马身上披一层毡子保暖。
银花:花灯。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这三句指元兵入侵,故国覆亡。
②番腔:少数民族唱的腔调。
戏鼓:指蒙古族的鼓吹杂戏。
不是歌声:唱得不成曲调。
这里鄙夷少数民族音乐戏曲,意即怀旧。
③“想故国”句:用南唐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语意。
④辇(nian,碾)下:京都。
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生活。
海上:用苏武在北海矢志守节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刘辰翁《虞美人》:“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译文】蒙古族的铁骑披挂着毡子,元宵节的花灯挥洒着泪滴,春天悄悄来到了弥漫着愁云的荒城里。
笛子里演奏出异族的腔调,街头上传来了杂戏的鼓声,这一切都唱不成曲调。
最使人难堪的是凄然独坐,面对青灯。
不由回想起故国情景:高台上欣赏月色,是那样的皎洁清明。
京都当年的美好风光,山中眼前的隐居生活,我只能效法苏武牧羊北海,矢志不渝。
【赏析】词人隐居山中,阔别旧都。
然每逢佳节,依然感慨万千。
上片凭想象落笔,写元军铁蹄蹂躏下,今日元宵临安城的悲苦愁怨,凄凉冷落。
下片直抒胸臆,突出欲说还休的故国之思和兴亡之感。
《柳梢青·春感》的阅读题及答案
《柳梢青·春感》的阅读题及答案《柳梢青·春感》的阅读题及答案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
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
晚年隐居故土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
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南宋京师临安。
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
③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8.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5分)9.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6分)8.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
(2分)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
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3分)或:乐景衬哀情。
(2分)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
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3分)或:“银花洒泪”运用了拟人手法。
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进展描写(从这两个角度答复,最高3分)9.(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那么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说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柳梢青·春感
而 且渲 染 出一 种 阴森 与 恐 怖, 与元 宵灯 节最 热 闹且 最 富国泰 民安 的喜庆 气 氛形 成 强 烈反差 。 “ 银 花 洒 泪”
的形象 给这座 曾经 是繁 华热 闹 的城 市 带来 了一种 哀伤 而肃 穆 的凄凉 氛 围。 紧接 着 ,又用 “ 春入 愁城 ” 对上
两 句作 一 形 象 的概 括 。 春天 不 管兴 亡 ,依 然 来到 人 间 ,但 它所 进 入 的竟 是 这 样 一座 “ 铁 马 蒙毡 ,银 花 洒 泪”,充 满人 间的哀愁 的愁城 ! “ 春”与 “ 愁” , 自然与人 间 的鲜 明对 照 ,让 人感 受到 强烈 的亡 国之 痛。
出情 调 的无比凄 凉。
“ 辇下风 光 ,山 中岁 月 ,海 上心 情。 ” 这三 句表现 的 内涵深 远 ,层层 推进 。 “ 山 中岁月” 指 自己身 之所 在, “ 辇下风 光” 指 自己心 之所 系 , “ 海 上心 情”则 是 自己志之所 向。作 者 隐居 不仕 ,甘 愿在 山 中度 过悠 悠 岁月 ,保 持遗 民身份 , 时时挂念 故 国旧都 ,这 就是 他 的 “ 海 上心情” 也表 现 出 了他 的民族 气节 。 以想家止 笔 ,虚 中见 真意 ,正是这 首词 在艺 术表现 上一个 显著 的特 点。
【古诗文阅读】黄简《柳梢青》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黄简《柳梢青》阅读答案及赏析柳梢青黄简病酒心情。
唤恨无穷,可奈流莺。
又就是一年,花掉怒寒食,柳正视清。
天涯翠层层。
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恳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掉怒寒食,柳正视清”句的妙处。
(5分后)(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两句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
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
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
(2)这首词抒写了抒情主人公在冬至时节怀人已而的情怀。
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叹时序还珠格格,特定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圆。
下片写下主人公盼天下天涯的层层翠,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期望能够在梦中与亲人团圆。
二:(1)表示“花掉怒寒食,柳正视清”运用的修辞手法,并沃苏什卡“怒”“认得”二字的妙处。
(6分后)(2)结合全词看,作者的“病酒心情”具体指怎样的心情?(2分)参考答案(1)修辞:对偶、互文。
(2分)妙处:生动形象地整体表现了作者见到花柳而惊知寒食冬至已至的情态,暗抒一春难过。
(4分后)(2)时光流逝的感慨、思乡怀人的愁绪。
(2分)赏析: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
他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俗谓“醉酒如病”);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
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可奈”即“怎奈”、“无可奈”)!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
伤春?倒有些相似。
你看,“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春愁过却病”,美其名曰“伤春”,有何不可?“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
柳梢青春感那堪独坐青灯【宋】刘辰翁
二、 朗读:上片写什么?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
铁马蒙毡, 银花洒泪, 春入悉城。
拟人 对比
元统治下的 临安城愁苦 悲哀的气氛
街头演出的都是异族的 笛里番腔, 鼓吹杂戏。在怀有华夏 街头戏鼓, 民族感情的人们听来, 不是歌声。 简直是刺耳的噪音
下片写什么?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过渡句:收结上 文,开启下文。
心之所系
辇下风光, 山中岁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名,题名“春感”,实际上 是元宵节有感而作。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 国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 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隐居山中,从事著述。
结合注释阅读作品,说说抒发了什么 样的感想。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表达了作者对南 宋故国表示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 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充满着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 泪,春入愁城。笛里番 腔,街头戏鼓,不是歌 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辇 下风光,山中岁月,海 上心情。
刘辰翁
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景定三 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 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二二六 五),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 母忧去。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后来坚决不肯担任官职。宋亡后, 埋头著书。在南宋遗民里面,他的词反映的爱国思想是比较强烈的。元成 宗大德元年卒。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集》,《宋史· 艺文志》著 录为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 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 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存词300余首。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附赏析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附赏析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释: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
《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⑴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⑵铁马:指战马。
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
⑶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
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⑷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
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
⑸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
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⑹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
《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⑺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⑻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1.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2.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
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参考答案:1.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
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
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或:乐景衬哀情。
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
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柳梢青》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柳梢青》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柳梢青①清•蒋春霖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
白楝②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③,任倚遍,红阑④未温。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①柳梢青:词牌名。
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
③斜曛:夕阳斜照。
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句中画面。
需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再现画面即可。
这句词的意思是:楝树开满了白花,海棠花谢了,不知不觉已经黄昏。
描绘画面时,紧扣“花开”“花落”“黄昏”等词语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这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因为春天易逝而产生的愁绪比作是春云,以有形之物喻无形之愁,巧妙的化虚为实,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因为春天易逝而产生的春愁之深之重。
与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庭院中的楝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海棠花朵朵凋零,随风飘落,不知不觉已到黄昏。
(2)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愁比作春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春愁之浓重。
示例2:运用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将无形的春愁比作有形的春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春愁之浓重。
译文:春天芳草侵阶,门庭冷落,清明节已经过了,因为整天沉湎酒中,不但无心外出赏春,就是当繁花凋谢之后,也未能一踏香尘。
白楝花刚刚开发开放,海棠花已凋落落,黄昏在愁闷中不知不觉降临。
尽管春寒已过,东风送暖,夕阳残照,依遍栏杆,毫无暖意。
春天的愁绪,被春风越吹越浓,恰似一片春天的云。
柳梢青送卢梅坡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柳梢青送卢梅坡翻译赏析阅读答案柳梢青送卢梅坡翻译赏析阅读答案柳梢青送卢梅坡翻译赏析阅读答案,这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派词人刘过所创作的一首词,是刘过在与卢梅坡分别后所写的一首词。
原文: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柳梢青·春感字词解释:(1)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
泛,漂浮。
深,把酒斟满。
(2)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
梅:梅花。
角:号角,这里指笛声。
远:指笛声悠远。
(3)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
可入药。
吹梅:吹奏《梅花落》。
柳梢青·春感翻译: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
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
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试题:(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4分)答案:(1)“聚散匆匆”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1分)。
结构上,聚散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2分)。
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1分),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1分)。
柳梢青·春感创作背景: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柳梢青·春感赏析: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古代诗歌赏析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
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
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
由“银花”“戏鼓”“月明”等物象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 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 “番腔”“戏鼓”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神鸦社鼓”,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
D. 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12. 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1. C 12. 这三句层层推进,“辇下风光”是对过去的怀念,指故都临安曾经的美丽繁华景象;“山中岁月”是现实的处境,指自己隐居之后寂寞而漫长的时光;“海上心情”是气节的体现,指自己在宋亡之后忠心不二、矢志守节的民族气节。
“辇下”承接上文,从“辇下”到“山中”,既有空间上的转换,又有从过去到现实的今昔比照,以“海上心情”作结,不仅点出了“辇下风光”“山中岁月”的实质是故国沦亡,还是对全词思想感情的总括。
古诗鉴赏训练
铁 马蒙毡 ,银花洒泪 ,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 ,街 头戏鼓 ,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 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 , 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 四库 全书》评 刘辰翁 的词 :承继 苏辛 ( 轼 、 苏 辛弃疾 ) ,多慷 慨之音 ,但更凄怆沉痛 。从这首词 表 达的情感来看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7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 问题 。 . 昭君怨 咏荷上雨
肿 考 j
L
I 表达情感的?
古 诗 鉴 赏 训 练
■ 厉 榛
阍 诗 而 酋 诵 寸
檐 l 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链 靳 三
柳梢青 春感
刘辰 翁
1 阅读下 面这首词 ,然后 回答问题。 .
浣 溪 沙 周 邦 彦
楼上 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 天涯。劝君莫上最 高梯 。 新 笋 已成 堂 下竹 , 落花 都 上 燕 巢泥 。 忍 听林 表 杜 鹃啼 。 ()本词运用 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 1 () “ 2 新笋 已成 堂下竹 ,落花都上 燕巢 泥 。 ”作 者写这两句是 为了强调什么? 2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 回答问题 。 . 隋 宫 李 商 隐 紫泉 宫 殿 锁 烟 霞 ,欲 取 芜城 作 帝 家。
杨 万里
模
拟
操 练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
初 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 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 窝,泻 清波。
在这首词中 ,作者用巧妙的手法表达 了自己情感 的变化 ,请赏析之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 回答问题。 . 寒食寄郑起侍 郎
杨 徽 之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 地 下 若 逢 陈后 主 , 岂 宜重 问 《 庭 花 》 后 ! 这是一首咏史伤时的诗 ,诗人表达 的深沉感喟令 后人为之扼腕叹息。这是一种怎样 的感 喟呢? 3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 回答 问题。 . 过 平 舆 ,怀 李 子 先 。时在 并 州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词】: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隐居山中,从事著述。
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
《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③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⑤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
”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⑥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
”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
⑦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
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⑧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
《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⑨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⑩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翻译】: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
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
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赏析】:上片写想象中今年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江西专版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一古诗词阅读
专题一古诗词阅读一、(2020年高安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后游①[唐]杜甫寺忆曾②游处,桥怜③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④,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⑤薄,沙暄⑥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⑦?【注释】①后游:这里指重游修觉寺。
②曾:一作“新”,一作“重”。
⑤怜:爱。
④有待:有所期待。
⑤烟光:云霭雾气。
⑥暄:暖。
⑦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
B.颔联则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
C.颈联诗人在概述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晚景的画面。
D.尾联表面看来好像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重游时在感情上的深进。
B.颔联是很含蓄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C.本诗采用散文句式,极为平顺自然。
这一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D.这首诗写得表面沉郁,实则豁达,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
二、(2020年九江市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词叙述了词人一天的经历:午梦→梦醒→赏荷→泛舟西湖。
B.词人笔下的西湖,荷花盛开,香气盈湖,烟雾茫茫,风景优美。
C.上片后两句写在午梦中,词人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
D.“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迸溅;“聚作水银窝”是指雨珠最后聚集在了叶心。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上片对西湖之景的描写既引出了下片对池荷的描写,又能对其起到正衬的作用。
刘辰翁《柳梢青 春感》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8~19题。
(9分)柳梢青·春感南宋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
②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
③海上,即北海,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此。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三句通过想象故国临安在春日的元宵节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铁马蒙毡”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
B.上片后三句写临安此时的“番腔”,在身为南宋遗民的作者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感情由满怀愁绪转为激愤高昂。
C.下片前两句收束上文,领起下文,将荧荧“青灯”与故国苍凉“明月”相互映照,意境无比凄凉,文势由陡急转为舒缓。
D.“想故国,高台月明”化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二者所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
19.蒙太奇是一种电影镜头组合艺术,简言之,就是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更丰富的含义。
请结合蒙太奇理论,阐述下片最后三句的艺术效果。
(6分)参考答案:18.D19.①“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
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
“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
“海上心情”,指自己守节不移的民族气节。
(一点1分,共3分)②作者将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镜头拼接在一起,意在将自己遗民隐居生活的苍凉悲郁之情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原本单独的镜头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1分)③这三句思维极为跳跃,内涵深远,层层推进,与蒙太奇手法相似,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2分)。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宋词鉴赏例及答案二
2016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二)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89.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97.王诜(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98.王诜《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5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古诗柳梢青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柳梢青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柳梢青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柳梢青[宋]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③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
②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③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4分)(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借吕洞宾的典故以及洞庭湖的深邃、广袤的景象,塑造了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旷达、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形象。
(2)作者通过人间与君山一点,变尽与自古如今,形成了反差与强烈对比,并由此联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自己伤时忧国的情怀。
二(1)词的上片中作者产生“快”情的原因是什么?(2)词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胙者袖剑豪游,登楼壮观天地,不仅有清风助兴,更由于碧深秋水、万顷波光和壮阔景象的感染。
(2)对比(或象征等)手法。
“变”与“不变”对比。
或君山是诗人的象征。
远眺君山,渺小一点,但如中流砥柱,历经沧桑,永远挺立。
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坚定志向、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注释:①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青蛇”,指剑。
“袖剑”即“袖里青蛇”之意。
“飞吟”,即“朗吟飞过”之意。
作者即以吕洞宾的行动自比。
②洞庭青草:青草湖是洞庭湖的一部分,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③一快披襟: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④君山:在洞庭湖。
古诗柳梢青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精选
柳梢青[宋]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③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
②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局部。
③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4分)(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借吕洞宾的典故以及洞庭湖的深邃、广袤的景象,塑造了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旷达、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形象。
〔2〕作者通过人间与君山一点,变尽与自古如今,形成了反差与强烈比照,并由此联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自己伤时忧国的情怀。
二(1)词的上片中作者产生“快〞情的原因是什么?(2)词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胙者袖剑豪游,登楼壮观天地,不仅有清风助兴,更由于碧深秋水、万顷波光和壮阔景象的感染。
(2)比照(或象征等)手法。
“变〞与“不变〞比照。
或君山是诗人的象征。
远眺君山,渺小一点,但如中流砥柱,历经沧桑,永远挺立。
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坚决志向、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注释:①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青蛇〞,指剑。
“袖剑〞即“袖里青蛇〞之意。
“飞吟〞,即“朗吟飞过〞之意。
作者即以吕洞宾的行动自比。
②洞庭青草:青草湖是洞庭湖的一局部,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③一快披襟: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④君山:在洞庭湖。
赏析: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
韩淲《柳梢青》阅读答案
韩淲《柳梢青》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柳梢青〔宋〕韩淲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烟雨濛濛。
岸转溪回,野平山远,几点征鸿。
行人独倚孤篷,算此景、如图画中。
莫问功名,且寻诗酒,一棹西风。
1.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中词人的形象。
(4分)答:诗人于秋江的小船上,举目远眺,秋空云淡,征鸿几点,又有远山平野,烟雨溪岸。
作者醉心于这如画的美景,继而举棹在西风大江中继续前行,寻找更美好的诗意(2分)。
由此可以看出词人沉浸自然,闲适洒脱,潇洒自适的形象(1分)。
而“独倚孤篷”的“独”字和“莫问功名”又表现出了作者的特立独行和超然物外(1分)。
2.请赏析“几点征鸿”“一棹西风”两句中“点”字和“棹”字的妙处。
(4分)答:“点”字,写出了征鸿飞得高而远,写出了秋空的特有的空阔辽远(1分),更写出词人目随征鸿的的闲适和沉醉神态(1分)。
“棹”字说法(一):“棹”在这里借代“船”,让无形无影的秋风变得具体可感(1分),而满载一船西风,又可让读者感知到词人的洒脱疏狂(1分)。
说法(二):“棹”字,让西风量化,更让人想见词人于大江西风中挥动船桨潇洒前行的情景(1分)。
可见词人的醉心自然和超然独立(1分)。
作者:韩淲(1159—1224)南宋诗人。
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
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
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
韩淲(biāo),早年以父荫入仕,为平江府属官,后做过朝官,集中有制词一道,当官学士。
宁宗庆元六年(1200)药局官满,嘉泰元年(1201)曾入吴应试。
未几被斥。
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涧泉韩仲止》)。
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
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
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
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
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著有《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涧泉诗馀》一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梢青春感阅读试题及答案柳梢青.春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
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
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
②辇下:京师。
③海上:汉苏武出
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4分)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
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9.(1)(4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
(1分)
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
听觉
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1分)。
(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
痛(2分);“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
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
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