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叙述的顺序》教案
记叙的顺序教案

记叙的顺序教案教学目标:研究记叙的顺序,了解顺叙、倒叙和插叙的特点、作用和要求,能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记叙的顺序,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教材分析:在《重逢》一文第3——6节中,作者借父亲之口回忆姑妈当年逃荒要饭而走丢以及姑妈最近的来信,采用插叙的记叙方法,很有吸引力。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导入XXX镇压太平军时,屡次打败仗,在向朝廷的奏报中写道“屡战屡败”,被他的师爷看见后,改为“屡败屡战”。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事实,由于词序的不同,意思会发生变化。
同样的道理,写人记事的文章除了要交代记叙的要素、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详略外,还必须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0讲:记叙的顺序。
二、美文欣赏——《重逢》阅读思考:1.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2.给文章分段,为每段加个小标题。
3.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记叙顺序?4.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三、知识链接:1.什么叫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叫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2.什么叫XXX?用顺叙的方法记叙应注意些什么?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就是顺叙。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运用顺序的方法要注意:必须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注意前后照应,使事情的发生、发展合情合理,要有重点,分清主次,不要写流水账。
3.什么叫倒叙?运用倒叙的方法要注意些什么?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这只是全文的一个局部),然后才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经过(这才是文章的主体)。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达到某种表达效果。
使用倒叙的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a489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b.png)
课堂小结与拓展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叙述的顺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迁移能力。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 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04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与交流
朗读指导
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包括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情境表演
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进行情境表演,通过表演展现课文内容 ,加深对叙述顺序的理解。
创作实践与展示
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叙述顺序知识,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实践, 可以是一篇短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场景描述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叙述的基本顺序和 方法,掌握常见的叙述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 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 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
06
作业布置及课外拓展
作业内容及要求
阅读课文《了解叙述的顺序》,并回答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叙述顺序。
叙述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或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使用表示时间的词 语和连接词。
作文训练
布置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叙述顺序进行写作,注意条理 清晰、语言流畅。
任感和公民意识。
02
《乡下人家》优秀教案

《乡下人家》优秀教案《乡下人家》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复习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__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1、指名读,读对后,全班跟读。
2、先让学生观察:有2个要求写的字,而且很难写的字(率和巢)。
谁来说说它的笔顺。
3、还有两个多音字(率和冠),谁能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二、谈话引入1、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不错,现在,我们就走近乡下人家,细细品读课文。
粗读课文,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指名回答,同意这个答案的齐读: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这是一道怎样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同学们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3、板书:独特、迷人三、学习课文1-6自然段㈠、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师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师问:乡下人家的屋前有一道怎样独特、迷人的风景呢??3、师引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学生接读:搭一瓜架……可爱多了。
)4、师问:在屋前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画中,哪些词写得好?值得你积累?生说师板书:瓜藤(师边板书边讲:乡下人家的屋前瓜藤满架。
)5、师问:这段话中,还有你喜欢的句子或你想积累的词语吗?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它写得好在哪里?㈡、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师述:乡下人家的'门前屋后也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师引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生接读:芍药、凤仙……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 《了解叙述的顺序》这一主题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即 时反馈,肯定正确的回答和表现,纠 正错误的理解和做法。
小组讨论反馈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对学生在讨论中 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实践教学
组织写作练习、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 实践中掌握叙述的顺序。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
课堂观察
作业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以此评价学生的学 习状态和效果。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叙述顺序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
测试与考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 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叙述顺序的掌握程 度。
特点与作用
详细分析不同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用 ,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巩固练习
判断与选择
给出一些叙述片段,让学生判断其叙述顺序并选择合适的叙述顺序分类。
改写与创作
让学生尝试将一段顺叙的叙述改为倒叙或插叙,或者创作一个使用特定叙述顺 序的故事片段。
归纳小结
总结重点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不同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 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 同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 同叙述顺序的选择对文本表达 的影响。
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掌握叙 述顺序的运用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 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叙述的教案幼儿园

叙述的教案幼儿园简介叙述的教案是幼儿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会以一个具体的事件为话题,让幼儿们参与其中,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叙述的教案,幼儿们将能够:•培养自我表达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信任感和团队意识;•增强文化素养,提高语言水平。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叙述的教案内容为:故事:小鸟学飞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表达和想象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
教学步骤本次教学分为三个步骤:1.充足的准备阶段1.1 调查幼儿的兴趣,了解他们对小鸟和飞行的看法。
1.2 准备故事《小鸟学飞》,采用图片或现实物资料辅助叙述。
1.3 准备幼儿园内外的飞行场地,供幼儿进行模拟飞行活动。
2.活动开展阶段2.1 听故事,由幼儿自由表述各种场景和情境。
2.2 营造小鸟飞行场地、模拟飞行活动,幼儿通过亲身感觉体验飞行、飘荡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教师辅导幼儿进行分组活动,进行小组互动交流,增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4 学生表演小鸟飞行活动,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
3.活动总结阶段3.1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回顾活动,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3.2 教师鼓励幼儿在课后家庭时间内,和家长分享本次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针对本次教学设计方案设计一份简单的学生态度和能力评估表,包括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个人表现、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评估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总结通过以上对叙述的教案的介绍和内容步骤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叙述的教案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方面,叙述的教案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
《记叙顺序》教学课件—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突破(共36张PPT)

我感觉是甜的
“妈妈,妈妈,今天我考试得了65分,老师表扬了 我。”我几乎在惊叫,没想到平时只考二三十分的我,这 次居然考了65分。这是我从一年级读到四年级第一次考及 格。妈妈看着我涨红的小脸,眼睛湿润了,把我紧紧地搂
在怀里,抚摸着我新长出头发没多久的小脑袋哽咽道: “我说过你行的,你能行的,有一天你还能做得更好……”
小时候因为生活窘迫、营养不良,我总是生病,长得 面黄肌瘦,三天两头留在家吃妈妈抓的草药。学习不好, 也没朋友,还常常遭到同学的嘲弄。她是多么希望她含辛 茹苦、担惊受怕养育的女儿能够平安长大,不被人欺负啊! 听着妈妈的话,我仿佛咀嚼糖果一般——甜的,甜甜的。 “妈妈,你不用担心难过,”我昂起头,睁大眼,鼓圆鼻 孔,像个大人一样坚定对妈妈说道,“我会改变的,我一 定好好吃药,锻炼身体,努力学习,考上大学!”
补叙的作用
补叙能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叁
例题解析
自由与生命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兴致勃 勃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 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 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 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插叙的作用
使用插叙能使用文章情节清晰、丰富内 容,深化主旨(点明中心)等。
分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
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 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一件,常称为“花 开两朵,各表一枝”。
分叙的作用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 事青,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补叙 补叙(追叙) 补叙,也叫追叙, 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 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 的事件。
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0321132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
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
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回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第二题:请说明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倒叙的顺序。
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
作用: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2、【2016洛阳一模】《枣香醉人》摘自《五年中考》P121,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
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
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第二题:文章第10、11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答:插叙了“我”童年在老家与爷爷、奶奶、哥哥、妹妹一起打枣的事。
作用:回忆“我”快乐的童年,表现出浓浓的亲情,增添了生活气息。
使文章内容丰富,突出中心,为下文写“爷爷、奶奶”是“我”在老家的根做铺垫。
3、【2015上海宝山二模】《木伢的生日晚会》⑨木伢心里一热。
他们全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3000元。
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儿也不觉得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案

21.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
(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内容】感知全文,想象声音,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够背诵2-3段,积累拟声词,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1.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偏旁等方式,认识“奏、击”等8个生字以及“美妙”等22个词语;通过观察比较,正确书写“妙”等13个生字。
2.对比想象、联系生活和朗读体会大自然不同声音的美妙之处,积累拟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了解课文的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了解课文的叙述的顺序。
2. 想象、联系生活和朗读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之处,积累拟声词。
【教学难点】1.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体会课文中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之处。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指名发言:小鸟的声音,流水的声音。
)师: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也是永恒的智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感悟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更多奇妙的声音。
揭题:“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
(板书:大自然的声音)在各种声音的陪伴下,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和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之情。
二、新授探究一:初读感知,梳理思路。
1.自读初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后拼音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读准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合作学识字。
出示: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轻轻柔柔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1)师: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2023年《爸爸和书》教案

2023年《爸爸和书》教案2023年《爸爸和书》教案1教学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通过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回忆“我”的爸爸节衣缩食,为我们带来得快乐。
表达了爸爸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所寄托希望,说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使“我”懂得读书乐趣,热爱读书。
教学目标从爸爸省吃俭用买书以及书籍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中,引导学生热爱书籍、热爱学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能够认真朗读课文,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构想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片教学时数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阅读要求。
1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2这是一位慈祥的爸爸?爸爸和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学习第6课。
二、自读课文(根据提示要求进行)1“我”和姐姐有多少书?这些书是怎么来的?2课文中着重讲了那一本书?是怎么来的?3边读边注意生字的读音。
4阅读后检查汉字情况,着重正音(指名读生字词)三、指导阅读。
1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是将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经过的?请把他们用[]表示出来。
2前面讲什么?后面讲什么?3看看课文分几段?4指名说说每段的意思。
四、放录音,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1提示:把课文重要的地方读一读,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画下来。
2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3同位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五、总结全文,结合谈体会。
1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买书吗?2你们从读书中得到了什么乐趣?作业设计讲一个你所知道的和书有关的故事。
板书设计书多整齐地排列其中6爸爸和书买书买书比乘汽车强爱读成为热爱学习的人2023年《爸爸和书》教案2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2.爸爸和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__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初读情况(1)分自然段读,纠正或强调容易读错的字或多音字,轻声字的字音。
高中小说叙事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叙事的基本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并能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叙事手法的认识与应用。
2. 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叙事手法的内涵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
2. 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叙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叙事的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小说叙事的基本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 顺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如《红楼梦》。
- 倒叙:将故事结局提前,如《骆驼祥子》。
- 插叙:在故事过程中插入其他情节,如《三国演义》。
2. 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如:- 情节设置:起承转合、悬念设置等。
- 人物塑造:性格描写、心理描写等。
- 主题表达: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主题。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叙事手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段小说片段,要求学生分析其叙事手法和技巧。
2. 学生独立完成分析,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叙事手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评价其对小说叙事手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3. 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小说作品:《红楼梦》、《骆驼祥子》、《三国演义》等。
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6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
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
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
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小学语文叙事的教案

小学语文作为国民必修课程,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认知为学习目标,其中叙事是其中重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叙事,我们需要设计一份小学语文叙事的教案,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讲解。
一、教学目标1.在了解什么是叙事的基础上,认识并掌握叙事的归纳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叙述。
2.通过多次练习,提高学生感性认识、作练习。
3.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小事情作为故事素材,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用老师或学生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对叙事的认识,老师可以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
学生可以尝试追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以及讲述过程中需要包含哪些要素。
2.讨论在全班讨论的情境下,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叙事?•叙事有哪些要素?•你喜欢听或读什么样的故事?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故事的基本要素,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3. 故事的讲解要求学生以固定的算法方式讲述故事,例如 She (人名)在 an Apple Store(地点)买了一部新手机,but(线索)iPhone的盗版版本,so(反转)她懊悔不已,决定退货,and(高潮)她最终退了手机。
这样的算法可以让学生了解故事在讲述中的起承转合,并可以导致其积累讲述的技巧。
4. 时间、地点、人物、动作(事件)学生完成讲述算法并掌握事件的基本要素后,可以开始告诉故事的关键部分。
这里的重点在于时间,地点,人物和动作的描绘。
老师可以用示范方法来帮助学生,例如给出一个图片或一个视频,让学生以老师提供的要素来构造一个故事,并让其他学生对该故事进行评价。
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沉淀和查漏补缺。
5. 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叙事的关键,也是刻画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的重要手段。
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或其他人的故事,然后让他们尝试用语言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情感,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篇教案的设计主要是贯穿了“导入——讨论——讲解——练习——反思”的过程,力求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掌握自己的表述能力,进而增进他们的语言能力。
初识顺序结构 教案

初识顺序结构教案
在教学中,顺序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事物发展或事件发生的顺序,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设计一份初识顺序结构的教案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第一步,引入。
在教案的开头,教师需要引入顺序结构的概念。
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顺序结构的兴趣,并让他们明白顺序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
在引入之后,教师需要对顺序结构进行详细的讲解。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或者实际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顺序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情景下的顺序结构是如何运作的。
第三步,练习。
在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按照顺序组织图片或者事件,或者让他们编写一个故事,要求故事情节必须符合顺序结构。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顺序结构的知识。
第四步,总结。
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作业或者延伸阅读,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深对顺序结构的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初步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份初识顺序结构的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顺序结构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老山界》教案优秀

《老山界》教案优秀学习目标篇一1、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2、通过圈画词语来学习课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方法。
3、感受红军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难及表现出来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二【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1、了解作家作品。
2、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3、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过程和方法方面: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过程的了解,初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老山界》一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其次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
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
学生容易了解文章所叙之事,但是对于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及两处写景的背后所蕴涵的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手段,以勾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联想,再紧扣一些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揣摩红军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本文字里行间处处蕴涵红军长征途中的高昂斗志、乐观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理解只有学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优势:图片可以绘情,音乐可以陶情,视频可以传情,如此种种信息技术的手段,综合巧妙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去想象和联想,从而生成新的收获。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教案5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教案5篇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教案1《珍珠泉》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②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五)总结、扩展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六)布置作业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了解叙述的顺序》教案

《了解叙述的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叙述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的顺序概念解析2. 常见叙述顺序举例3. 叙述顺序在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叙述的顺序,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叙述顺序进行创新性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文本,让学生了解叙述的顺序。
2.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掌握叙述顺序的应用。
3. 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课堂上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文本材料:准备一些具有不同叙述顺序的文本,用于案例分析。
2.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材料。
3. 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文本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短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叙述顺序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叙述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文本,让学生识别和理解不同的叙述顺序。
4. 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叙述顺序进行创作。
5. 讨论与分享: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分享写作心得。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叙述顺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不同的叙述顺序,提高写作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不同的叙述顺序进行写作。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叙述顺序,表达清晰、连贯。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作家或诗人,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创作中的叙述顺序运用经验。
驿路梨花教案(1)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
二、体会本文巧设悬念的构思方法。
三、教育我们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准备1、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本文写作背景。
2、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教学过程导入:问学生,3月5日是什么日子?在这一天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女口:做手抄报、出黑板报等大家说活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传承雷锋精神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教学活动一、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撵n ia n驿路y i 陡峭d du 陋I Ou 修葺q i 恍惚h u峦gh u・・・・・・・・・・・・・・・・・・・・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出示学习目标。
1、学生齐读2、齐读标题3、什么是驿路?(二)略读课文,完成下表【学法指导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需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完成下表。
、品读课文,精巧构思根据图表思考:1 、本文按什么叙述顺序来写?2、看图表你能发现这些人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品质?学法指导2】叙述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明确:理清小说的记叙顺序,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
3本文精巧的构思,通过设置两次误会、三个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何以做到如此的生动,如此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呢?明确: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
【学法指导3】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两次误会:第一次是13和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次是30—32 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了解叙述的顺序》】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了解叙述的顺序》】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读写例话]了解叙述的顺序教材分析这则例话,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课文是按一定的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初步懂得把握课文叙述的方法,懂得为什么要了解叙述的顺序。
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
教学重、难点初步懂得把握课文叙述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
教学构想自学例话,全班分小组,结合本组学过的课文,讨论课文叙述的顺序。
然后自主选择第七册《课外阅读》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阅读思考,再与同桌或小组同学讨论。
教学准备复习本组课文,预习《课外阅读》。
教学时数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
文章的叙述总有一定的顺序。
有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了解叙述的顺序,文章的内容就理解得更深刻了,同时对我们习作会有所启发。
二、自学例话,了解大意1 学生自由轻声读例话,思考:(1)阅读文章,为什么要了解叙述的顺序?(2)例话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清楚的?2 指名学生回答。
3 全班分小组,结合本组学过的课文,讨论课文叙述的顺序。
4 小组推荐同学在班上说说。
三、自主合作学习1 自主选择第七册《课外阅读》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阅读思考,再与同桌或小组同学讨论。
2 组织汇报交流,同学互评,教师相机指导。
四、教师总结作业设计阅读《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读写例话]了解叙述的顺序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课后小记感谢您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叙述的顺序》
《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之一
山东德州北园小学康希福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叙述的顺序
2、阅读文章时能知道文章是按照怎样的叙述顺序写的,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说话、习作。
【教学重点】
能弄懂叙述的顺序,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表达的。
【教学难点】
能联系实际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支考古队在地下挖出一个宝箱。
箱盖四周用篆书刻着四句话:“日黄穷欲楼依入里上更山层河一白尽海目千流”。
这四句话的每个字都是一个按键。
可是依照这四句话的顺序按键,宝箱却打不开。
考古队中的一位叔叔想了想,把这20个按键重新依照另一种顺序逐次按一遍,宝箱就打开了。
请问,你知道那位叔叔是依照什么顺序把20个字后重新排列起来的吗?学生回答,因为这是一首古诗,是按
照这样的顺序排列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写例话
──了解叙述的顺序。
二、理解顺序你是如何理解顺序这个词的?在日常
生活中,那些事情是按照顺序来的?大家联系实际说说。
生说。
涉及较为广泛,可能说到“站队”“上车、下
车”“排队购买”“打扫卫生先洒水再扫地”等内容。
教师要给予肯定。
是的,生活中是离不开顺序的,一
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也是有一定
顺序的。
了解了叙述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的内容。
三、初读例话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课文,都是按照一定顺
序写的。
认真读读课文,说说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些什么?学生说要点,教师随机评价。
2、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想想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围绕“教科书”,按照渴望得到教科书──去印刷所取书──保护教科书──
教科书激励“我”前进,这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3、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爸爸和书》《黄继光》《壮丽的青春》,小组讨论下,这些文章都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小组汇报。
讨论提纲:⑴三篇文章分别先写
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⑵你是通过那些地方来了解的文章的.写作顺序的?《黄继光》时间先后顺序,《珍贵的教科书》事情发展的顺序,《爸爸和书》地点的转换顺序。
这里要求学生大致有个了解,不一定非让学生明白是按照哪种顺序写的。
四、再读例话
1、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出来,结合你学习过的课文说说你是如何了解这些话的。
“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叙述事情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否则说的颠三倒四,让人听了半天不知道所以然,听不明白。
)“了解叙述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正是因为文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我们才能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比较容易,不会因为顺序混乱而出现理解的偏差。
)
2、你认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讲了文章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叙述的顺序──阅读、习作、说话都要注意一定的顺序。
五、巩固练习
1、弄懂下列文章的叙述顺序:在我们学校小学部的教学楼前有一块操场,在操场的两边各有一排白
杨树。
白杨树的主干和支干都是直的,它的叶子像
颗“心”。
它的生长速度较快,现在已有三、四层楼那
么高了。
到了春天,白杨树长出新的枝条,被春姑
娘抽出细小嫩绿的叶子,像穿上绿色的新衣裳似的,美
丽极了。
到了夏天,白杨树的枝叶长得郁郁葱葱。
在课间,我们常在树荫底下赛跑、唱歌、游戏,它像一
把大阳伞似的,为我们遮挡强烈的太阳光。
到了秋天,白杨树的叶子都枯萎了,随着秋风的阵阵吹过,心
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踩在厚厚的落叶上,仿佛昌站
在海绵上,非常柔软。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好像一
群黄色的小飞机飞起来了,非常壮观。
到了冬天,
黄叶落尽,白杨树赤裸裸的,我真担心它是否会被冻坏,来年春天是否还会长出绿叶。
挺立在操场边上的这
些白杨树,是我们校园生活的见证,它们伴随着我们一
起成长。
我爱它们。
⑴这篇文章先讲了什么,然后
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⑵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2、下面这些句子被打乱了,请你重新排列好下面
的句子,并说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富翁十分惊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一次,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问到:“作家先生,你猜我哪只
眼睛是假的?” ()这只假眼乍看上去,简直跟真的
一样。
()马克.吐温笑着说:“这很容易,因为你这只眼里没有一点点慈悲,所以我断定是假的。
” ()美国有位百万富翁,花了一大笔钱装了一只假眼。
()马克.吐温端详了一番,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学生讨论按照什么什么顺序来排列?哪个先说,
哪个后说,哪个最后说,找出根据来。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文章是有一定叙述顺序的,
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要注意了解叙述的顺序;习作、说
话时都应该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这样我们才能
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
《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由教案频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