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逍遥
《庄子》内篇哲学思想分析
摘要《庄子》内篇涵盖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部分,是庄子思想的核心。
在《庄子》中,“道”是最高的概念。
虽然《庄子》内篇对“道”的直接描述很少,但毫无疑问,庄子所有的论证和寓言都是依道而发,并最终回归于“道”。
这是《庄子》内篇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将这七篇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
虽然这七篇并不是严格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吸收。
除了“道”,这一重要概念外,“逍遥”、“自然”、“安命”、“物化”等也是其中的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都是由“道”而来,是庄子为了更好地阐述“道”所使用,它们和“道”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构筑了庄子思想的来源,使庄子思想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气魄和潇洒飘逸的浪漫情怀。
逍遥游的直入云天之境大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思想境界;物化论使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区别和联系有了新的看法,不再一味地拘泥于封闭的过去,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本论文中,社会哲学和生命哲学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互相联系和贯通的。
社会哲学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为政治国两方面,对“安命”、“与君处”、“治政”等方面进行分析;生命哲学主要阐述庄子的生死观,由于庄子是依“道”而发,而“道”是任自然的,所以庄子的生死观也就是随顺自然的生死观:生与死是一个过程的两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生与死都是物化的结果,不必乐生悲死,生不足喜,死亦不足忧,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心境看待世间万物的生灭和流转。
庄子将肉身留在无奈、可悲的世间,精神却任逍遥在与造化者游的自由国度。
沉重的肉身无法飞翔,将庄子困在尘世;而飘逸的精神却让庄子悠闲自适得神游在“无何有之乡”,这是一种“撕裂”的人生,也是一种庄子式的升华人生!庄子的思想让人觉得庄子似乎是一个冷酷、孤傲的人。
但是透过庄子的这层外衣,我们不难发现,庄子其实是一个外冷内热的性情中人,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人。
形容仙风道骨逍遥洒脱的诗词
形容仙风道骨逍遥洒脱的诗词
1.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大鹏赋·并序》
2. 玉函高篆,仙风道骨,锡与长年。
——晁端礼《黄鹂绕碧树》
3. 最雄姿直气,不涂脂粉,仙风道骨,不涴尘埃。
——姚勉《沁园春(送友人补太学)》
4. 仙风道骨,颠倒运乾坤,平分时节。
——吕岩《酹江月》
5. 生数百余年,有仙风道骨,教我度脱他。
——谷子敬《杂剧·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6. 天赋与、仙风道骨。
——哀长吉《瑞鹤仙(寿萧通判·十月初一日)》
7. 况自有、仙风道骨,玉函金篆,阴功须报。
——晁端礼《玉女摇仙佩》
8. 仙风道骨北山翁。
万卷著胸中。
——刘克庄《朝中措(艮翁生日)》
9. 仙风道骨,姆仪家范,须信人间最少。
——赵善括《鹊桥仙(前题)》
10. 桃李漫山空春艳,不比仙风道骨。
——刘学箕《贺新郎(再韵赋梅)》
11. 元有仙风道骨,无心趁、玉简朝班。
——丁无悔《满庭芳。
浅谈《庄子》的“逍遥”之道研究
《庄子》的“逍遥”之道研究《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逍遥”之道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逍遥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哲学思想,涉及到人的自由、幸福、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逍遥的概念、意义、特点及其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提高人们对逍遥思想的认识水平。
一、逍遥的概念及其意义逍遥,指的是心灵和身体都处于自由自在的状态,追求自身的愉悦和快乐。
在《庄子》中,逍遥被视为一种解脱,是指通过精神的超越和反思达到对世界的超脱。
具体而言,逍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常规的束缚,摆脱一切无谓的苦恼和烦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宽容。
而逍遥所表现出的特质,也主要是指人在内心有着自我满足的快乐感、自在的状态和愉悦的情感体验等。
那么,逍遥的意义在哪里呢?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道家强调的“不出昼夜,长而自用”的真正境界。
逍遥之道不仅是一种解脱和超越,同时也是一种修行和自我发展,它有助于人们培养自己的人格和精神修养,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完善,以此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价值。
逍遥之道也是一种宽容和智慧的表现,注重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警示人们切勿陷入一定的主观迷误,让自己深陷于愤怒、烦躁和愉悦等情绪中,而是要保持一种冷静、平和和客观的态度,处理一切事情。
二、逍遥的特点逍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的逍遥之道强调无为而治,讲求尽力而为,尽人事,听天命,反对过度干涉和控制。
逍遥之道认为,只有在“无为而治”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2.强调自由自在。
逍遥主张摒除一切无意义的束缚和限制,让人们心灵和身体都处于自由自在的状态中。
因此,逍遥之道崇尚“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有为”的境界,认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和完善。
3.注重内在的修炼。
逍遥的内涵并不在于追求物质和外在的优越,而是强调内心的修炼和自我完善。
我生命中的道遥时刻作文
我生命中的道遥时刻作文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有高峰有低谷,但那些逍遥的时刻就像散落在旅途中的珍珠,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记忆中的逍遥时刻,那必须得提到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的时光。
那时候,没有堆积如山的作业,没有各种培训班的束缚。
每天早上被公鸡打鸣叫醒,那声音在城市里可听不到,就像大自然定制的闹钟。
一睁眼,阳光透过窗户纸洒在脸上,暖暖的。
我穿着个小背心、小短裤就跑出去了。
院子里的大黄狗摇着尾巴欢迎我,那尾巴摇得就像个小螺旋桨似的。
我跑到奶奶种的小菜园里,那里面可热闹了。
西红柿红得像小灯笼,挂在藤上特别诱人。
我也不管脏不脏,摘下来就往嘴里塞,酸酸甜甜的汁液在嘴里爆开,那味道比现在超市里买的不知道鲜美多少倍。
旁边还有黄瓜,顶着小黄花,身上带着刺儿。
我用手一撸,就开始啃,清脆可口,感觉自己就像个小野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中午的时候,奶奶会做一大桌子菜。
那时候我就像个小馋猫,守在厨房门口,闻着饭菜的香味,肚子咕噜咕噜直叫。
饭桌上,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肉皮油亮亮的,咬一口,满嘴留香。
还有奶奶自己做的辣椒酱,辣辣的,用来蘸馒头吃,能多吃好几个。
我一边吃一边跟奶奶讲着早上在园子里的“冒险经历”,奶奶就笑着听我讲,那笑容里满是宠爱。
吃完午饭,我就跑到村子后面的小河边。
那小河的水可清了,能看到河底的石头和小鱼。
我和小伙伴们脱了鞋就下河,河水凉凉的,从脚面滑过,特别舒服。
我们在河里捉小鱼,小鱼可机灵了,在我们的脚边游来游去,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能捉到几条。
有时候还会在河边的泥地里挖泥鳅,那泥鳅滑溜溜的,刚抓住就从手里溜走了,我们就弄得满脸是泥,互相看着哈哈大笑。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整个村子都染成了金黄色。
我和小伙伴们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中变幻的云彩。
那云彩一会儿像匹马,奔腾着;一会儿像只大狮子,张着大口。
我们就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编造着各种关于云彩的故事。
微风吹过,带来阵阵青草的香气,那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只有我们和这片美丽的天空。
得“道”即逍遥——庄子超越之法初探
C N SN A GA G
得 “ 即逍遥 道"
— —
庄 子超 越 之 法初 探
刘 晓 燕
摘 要 庄子承袭并发展 了老子“ 的思想 , 道” 道” 从“ 的高度俯视社会 、 人生, 以道法 自然的原则观照 当世, 试图解救陷 于 乱世 中的 困顿 生命 , 到 了通 向精神 自由的 法 门 , 就是 知 “ ” 学“ ”体 “ ” 与道 为 一 , 道 契合 , 现精 神 的超 越 。 找 那 道 、 道 、 道 , 与 实 关 键 词 庄 子 道 超 越
道 的 才 这 庄子的思想历来被认为是消极 、 没落的思想 。 近年来有众多 只 有 从 “ ” 层 面 去 观 察 世 界 , 能 发 现 事 物 的本 质 , 就 是 学者从庄子所生活 的社会背景对庄子恣肆放纵的言行进行分析 “ 以道观之” “ ,其分也 , 成也 ; 其成也 , 毁也 。凡物无成与毁 , 复通 研 究 , 为 庄 子 思想 是 一 种 对 现 实 社会 异化 的批 判 哲 学 。 文 认 为一 ”1O 认 本 _ T。指出所有美丑 、 l ) p 完美 残缺 的种种不 同表象 , 从道的高 为庄子在对异化 的批判中 , 宣扬 以“ 自然” 为至 高的生活 态度 , 追 度来看都是一样 的 , 道通 为一 ”1O 所谓“ 即“ [P) 1T, 天地 一指也 , 万物 …㈣。 求 自我精神的超越 ,其超越之法是一个渐修 的过程 ,这就是知 马也 ” “ 、 “ ”最终得“ ”得“ ” 道”体 道 , 道 , 道 即逍遥。 庄子的这种 自我超越 也就是对于现象世界物之差别 、 是非 , 得道的圣人对此表现 之法 , 无疑对于现代人在激烈 的社会竞争 中 。 缓解精 神压力 , 协 出不 谴 是 非 的态 度 ,是 以圣 人 不 由 , 照之 于天 , 因 是 也 。 亦 “ 而 亦 是 调紧张的人 际关系 , 有很好 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彼 也 , 亦 是 也 。彼 亦一 是 非 , 亦 一 是 非 。果且 有 彼 是 乎哉 ?果 彼 此 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 , 谓之道枢” 。庄子认 为圣人不 Ⅲ 谴 是 非 而 “ 之 于 天 ”这 是 超 越 是 非 观念 的认 识 方 法 。在 这 里 , 照 , 知“ ” — 齐物与“ 忘” 道 — 两 道枢” 成为认识达到“ 之境界的关键 。“ 道” 彼是莫得其偶” 即没 , 庄子 的超越之法首先 是知 “ ” 道 。庄子 哲学 的最 高范畴是 “ 消除物我彼此之对立 , 这就是“ 道枢” 所以,齐物 。 《 “ ”是对老子之道 的继承与发展。 道 , 他说 :夫道 , “ 有情有信 , 无为 有彼此之对立, 论》 又说 :是 以圣人和之 以是非而休乎天钧 , “ 是之谓两行。 “ ”与其 无形 ; 传而不可受 , 得而不可见 ; 可 可 自本 自根 , 有 天 地 , 未 自古 不如 两 忘 而 化 其道 。”t ‘ 钧 ” 自然 、 然之 [ 1 天 指 天 以同存 ; 神鬼神帝 , 生天生地 ; 在太极之先而不 为高 , 在六极之下 誉 尧 而 非桀 也 , 均衡 , 冯友兰解“ 休乎天钧 ” 听万物之 自然也”“ 为“ ;两行” 郭注云 , 而不为深 , 天地生而不为久 , 先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l ‘ ” ”l 道 是 l 任天下 之是非 ”王先谦 说“ , 物与我各 得其所 , 两行也 ”l ; 是 p 天地万物的本源 , 它有生发万物 的特 点 , 自为本根 , 道 也是 天地 “ “ 两忘” 即超脱是非 , 顷自然 , , 随J 是齐物 、 不谴是非的态度 , 庄子认 万物之本根 。在《 知北游》 中说 :夫 昭昭生于冥冥 , “ 有伦 生于无 不是所有的 形, 精神生于道。 也反映了庄子 以道 为宇宙之本根的基本思想 , 为认识达到这种境界是超越异化的关键 。但又指出, ” 道” 即知“ , 唯达者知通 为 道” “ 并且强调 了道对万物的决定作用 。 同时 , 天道》 中庄子还表 人都 能达到“ 的认识 高度和境界 , 在《 篇 ”Ⅲ Po T) 而众人皆“ 劳神 明为一而不知其 同也” 。 Ⅲ 达 出 , 为创 生 性 的本 体 之 道 所 具 有 的 特 点 、 作 属性 ,天 道 运 而 无 “
道家的逍遥游思想如何体现自我超越
道家的逍遥游思想如何体现自我超越“逍遥游”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和实现自我超越。
要理解逍遥游所体现的自我超越,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逍遥游。
逍遥游并非简单的身体自由,而是一种心灵的超脱和精神的解放。
在《庄子》中,逍遥游被描述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这意味着顺应自然之道,驾驭着天地间的变化,达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从摆脱世俗的束缚来看,逍遥游思想体现了对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等外在事物的超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为了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奔波劳累,甚至失去了自我。
然而,道家认为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是束缚心灵的枷锁。
只有放下对功名利禄的执着,才能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实现自我超越。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追求高薪的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逍遥游思想则告诉我们,这种过度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当我们不再被金钱和地位所左右,不再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时,我们才能真正地超越外在的束缚,找到内心的自由。
逍遥游还体现在对生死的超越上。
生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人们常常感到恐惧和困惑的根源。
道家认为,生死是自然的循环,如同四季的更替。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生死的本质,就不会过分地恐惧死亡,而是能够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它。
当一个人真正领悟了逍遥游的思想,他会明白生命的有限并不意味着价值的有限。
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可以通过追求精神的升华和内心的充实,实现对生死的超越。
不再为生命的短暂而焦虑,而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用心去体验生活的美好。
在思维方式上,逍遥游思想鼓励我们打破常规,超越固有的思维模式。
人们往往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观念和模式去思考问题,这样很容易陷入思维的局限。
而道家的逍遥游则倡导一种开阔、灵动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突破传统的束缚。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时,如果仅仅局限于常规的方法,可能很难找到解决方案。
庄子的“逍遥”与“道”之同异
、
境 界
( ) 体 一 道
庄子 “ 道论 ” 大 精 深 , 博 其基 本 思 想 有 两个 方 任 何它 物与 之悖 逆 , 故极 端 纯 粹 。 由于 道 体 空 虚
面: 一是描 述 “ ” 现 的境 状 特 征 , 究 者 通 常 至极 , 以《 道 呈 研 所 知北 游 》 :道 不 可 闻 , 说 “ 闻而非 也 ; 道
个重要 课题 。本 文 试 从 境 界 、 径 和 义理 三 方 面 寂 静 。《 途 刻意》 道 体 描 述 为 “ 而 不 变 , 之 至 把 一 静 对庄 子 “ 遥 ” “ ” 同异作 初步探 析 。 逍 与 道 之
一
也 ; 所 于忤 , 之 至 也 ; 与物 交 , 之 至 也 ; 无 虚 不 悛 无 所 于逆 , 粹之 至也 ” 。其意是 说 , 体 自身 同一 , 道 不 动 不变 , 故极 端 寂静 ; 没有 任 何 它 物 与 之抵 触 , 故 极 端空 虚 ; 与 任 何 它物 交 往 , 极 端 恬 淡 ; 有 不 故 没
[ 摘
要 ] 本 文 的比较分 析表 明 ,逍 遥” “ 与道 体在 庄子 哲 学中有 同有 异。 其 同表 现 在 : 从
境界 看 ,逍遥 ” “ 与道 体是 同一 形上超 越 境 界 , 即都 呈 现 着 空虚 寂 静 、 客合 一 、 主 独立 自在 、 边 无 无 际、 无为 无名 、 害无 苦等境 状特征 ; 无 从途 径 看 ,逍 遥 ” “ 与道 体都 是 道 家大德 通过 气功修 炼 达
如《 其蕴 含 的法则 、 理等 , 究 者通 常将 这一 方 面称 主客合 一 。对 此庄 子从人 证道角 度说 明之 , 齐 义 研
[ 收稿 日期 ]00— 4— 5 2 1 0 0 [ 作者简介 ] 赵庙祥 (9 0一) 男 , 15 , 陕西 洋县人 , 汉中行政 学院教授 。
道·身·逍遥——庄子身体哲学管见
一
、
庄 子身 学 的形上 建构
” ( 《 让 王》 ) 黄俊 杰认 为身有作 为政治 权利 、 社会 规 范、 对身 的形 上关注始于道家 , 《 周 易》 始 开其 先河 。它 认 臂 。
, 而庄子 之身远离 为身为万物生成之 源 : “ 男女 构精万物化生 。 ” 但 同时《 周 易 精神修养展现场所 以及作 为隐 喻四义 J
不纯之道 。( 3 ) 身具 有道 因充溢而 呈现的下 降运动 以及净 拇》 ) 之名利等 能满 足精 神欲 求者 两种 。前 者有 个别 与整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8—2 6
作者简 介 : 刘 文元 ( 1 9 7 8 一) , 男, 湖北广水 市人 , 西安交通大 学硕士 生, 主要 从事先秦哲 学研 究。
回到形而 中肉身之 中。
关键词 : 庄 子; 道 ; 身 ; 二 重性 ; 物化 ; 逍遥
中图分类号 : B 2 2 3 . 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0 2 9 7 I 2 0 1 3 ) 0 1— 0 0 8 5— 0 4
先秦元典多有重身 言论 , 但它们 多 以象 喻 的方式来 类 化 、 回归之径的二重性 。
有无 , 无有无名 。一 之所 起 , 有 一 而未 形 。…… 留动 而 生
物, 物成 生理 谓 之形 ; 形 体保 神 , 各 有仪 则谓 之性 ; 性 修反 德, 德至 同于初” ( 《 庄子 ・ 达生》, 下 引此 书只列 篇名 ) 。身 乃道之流行而成是对道 的分限 , 其义为 : ( 1 ) 身 由道 生 , “ 形
人以身为中介联系外物本性虽静若物之感人无穷雨人之好恶节炅ij这决定身需要回到自然物的原始状态作为既无工具性又人化物也由此灭天理礼记乐记人也会迷失无目的性的纯粹身体出现而无需借心以与自然处
郭象论“逍遥”之道
其实, 又何 所 为乎 哉 , 自得 而 已矣 !故 尧 、 许之 行 虽
异 , 于逍 遥也 。 其
从 郭 象 的两 条 注释 可 以看 出 , 与学 鸠 和大 鹏 蜩
一
样在 各尽所 能 的 飞翔 时 都达 到 了逍 遥 的境 界 , 尧
键是 “ 自得 ” 。世 间一切 事物 , 论 它们 在 各 个方 面 无 如何不 同 , 要 内心 自得 , 是 同样 可 以任 性 逍 遥 只 都 的 。按 照题 解 的这 一 基 本 思 路 , 象 进 而 对 《 遥 郭 逍
遥” 使得逍遥 的载体和方法均产生了变化 , 观, 具有 很 强 的现 实意义 。
一
游》 全文展开了诠释, 逍遥 的载体也发生了变化。
苟足 于其性 , 虽大鹏 无 以 自贵 于小乌 , 则 小鸟无 羡于天池 , 荣愿有余 矣 。故 小 大虽殊 , 遥一也 。 而 逍 庖人、 尸祝 , 各安 其 所 司 ; 鸟兽 、 物 , 万 各足 于所
受; 帝尧 、 由, 静其 所遇 , 许 各 此乃 天下之 至也 。各得
人”本是逍遥无为 , , 不食人 间烟火 的。他“ 吸风饮
露 , 云气 , 飞 龙 , 游 乎 四海 之 外 ” 岂 肯 “ 弊 乘 御 而 , 弊
焉以天下为事” 但《 ! 郭象注》 却说他 : 夫圣人虽在 “ 庙堂之上 , 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世岂识之哉?徒 见其戴黄屋 , 佩玉玺 , 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 见其历
中 , 庄 子 的 思 想 进 行 了 改 造 , 展 了庄 子 的 “ 对 发 逍
象为 《 遥游 》 逍 所作 的题 解却 说 :夫小 大 虽殊 , 放 “ 而 于 自得 之场 , 则物 任其性 , 事称 其能 , 当其分 , 遥 各 逍
论庄子的人生理想
因 如 此 我 们 在 读庄 子时 时 刻 都 能 体 会 到 他 淡 泊 的生 命 观 和 旷 达胸襟。 渭在《 ( 徐 读 庄子 ) 中也 慨 叹 :庄周 轻死 生 , 达 古无 》 “ 旷 比。 为数 量 论 , 何 生死 反大 事 。 知无 言者 , 得 其 真 际 。 没 乃 莫 身 名 不 传 . 中有 高 士 。”] 后 . 庄 子 对 命 的 认 识 。“ 知 吾 所 其 1 2 - 最 是 不 以 然 而 然, 也 。 无 私覆 , 无 私 载 , 地 岂 私贫 我哉 ? 其 命 天 地 天 求
为其 人 生 的 终极 追 求 。 由 于 庄 子 生 活 背 景和 人 生体 悟 使 得 庄 子 在 求 得 自己逍 遥 自适 的 同 时 也 希 望 人 民能 够 全 身 保 性 天放 自得 。 可 见 庄 子 的 人 生 理 想 不仅 在 说 明 和探 究 宇 宙本 源 , 主要 的 是 诠 释 人 生 , 展 生命 意 义 。 更 扩
乎 !”齐 物 论 )1 禀 承 天 地 之 气 而 形 成 形 体 , 等 待 只 是 死 ( I l 人 所 亡 。 庄 子所 追 求 的是 生 命 像 道 一 样 无 生 无 灭 , 而 而形 体 上 生 命
的精 神 境 界 , 的 人生 理想 总 的 来 说 就 是 与道 合 一 , 体 又包 他 具 括 两 个 层 次 即 自身 的逍 遥 自适 和 群 体 全 身 保 性 天放 自得 。
庄 子 将 道 内化 为 人 之 心 .心 呈 现 的状 态 就 是 人 生所 达 到
万 物 生 灭 暂 存 。 但 如 此 人 的 生命 l是 短 暂 的 。 一 受 其 成 形 , 不 亟 l “
不 亡 以待 尽 , 物 相 刃 相靡 , 行尽 如 驰 , 与 其 而莫 之 能 止 , 亦 悲 不
论道家的逍遥游思想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20, 9(3), 120-124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pphttps:///10.12677/acpp.2020.93019论道家的逍遥游思想罗美云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8月30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5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2日摘要道家精神修养从逻辑方面来说,有心斋、坐忘、体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体道的修养工夫就是与道合一的精神极度和谐的逍遥游的修养层次及生存状态。
这种修养工夫就在庸常生活中实现。
因此逍遥游的修养工夫要求虚己以游世。
虚己以游世就是以道合一的至美至乐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道家,体道,逍遥游,虚己以游世,至美至乐On Taoist Thought of Carefree TravelMeiyun Luo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Aug. 30th, 2020; accepted: Sep. 15th, 2020; published: Sep. 22nd, 2020AbstractIn terms of logic, the cultivation of Taoist spirit has a gradual process of mental study, sitting and forgetting, and practicing Tao. The self-cultivation of Tao is the level of self-cultivation and living state of carefree travel which is extremely harmonious with the spirit of Tao. This kind of cultiva-tion is realized in ordinary life.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free travel requires that one should travel through the world with empty self. To travel through the world with empty self is a way of the most beautiful and the happiest life in which man and Tao are united.KeywordsTaoism, Practice Tao, Carefree Travel, Empty Self to Travel through the World,The Most Beautiful and the Happiest罗美云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道家的基本修行工夫及过程是心斋坐忘体道。
《庄子》解读
《庄子》解读《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庄周,俗称庄子。
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该书共分为33篇,其中内篇、外篇和杂篇各有特色,讲述了许多寓言故事。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围绕道、自然、无为、逍遥等方面展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庄子的主要思想内容:第一个主要内容就是——道庄子的道,指的是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种无形、无名、无极的原则。
它既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因,又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境界。
庄子认为,道是超然的、不可言说的,只能用心境体悟。
第二是——自然庄子强调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大自然一样,无为而治,不刻意追求名利地位。
通过顺应自然的法则,人们可以达到和谐、平衡的生活状态。
第三是——无为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这是一种消除人为干预,追求自然本真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无为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境地,可以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静、自由的心境。
通过无为,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平和,并在行动中体现出高度的智慧。
第四——逍遥逍遥是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意指达到心灵上的自由与解脱。
逍遥境界是指人们超脱了世俗的烦恼,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就要顺应道、顺应自然,充分体现无为的生活态度。
第五——相对主义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相对主义的观念。
他认为,事物的是非、好坏都是人们主观判断的结果,没有绝对的标准。
他通过许多寓言故事表达了这一观点,譬如“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第六——言辞含蓄庄子的言辞富有诗意,他通过大量的寓言、典故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
这种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既能够引人深思,又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愉悦。
总而言之,《庄子》是一部深入探讨道家哲学的重要著作,书中的哲学思想涉及道、自然、无为、逍遥等多个方面,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宇宙、道德等诸多问题的独特见解。
庄子的“逍遥游”讲的是什么?
庄子的“逍遥游”讲的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讲的就是道,可惜现在连“逍遥游”的翻译都出现很大的错误。
更不要说逍遥游的大义了。
逍遥游通篇讲的都是道。
讲的都是大小之辩,是境界。
鹏翼垂空遨游四极八方是为逍遥?非也,乃道之宏阔。
蝉翅轻振翱翔蓬蒿之间是为逍遥?非也乃道之精微。
海天混同故无上下,鲲鹏互化而无形束,道无大小不为名困。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按现在的话就是:纯真的人不会以己为中心思考,故能通晓。
通晓的人不会因利害而失去客观,故能悟道。
悟道的人不因事物的形名所困而限制思考,故能逍遥。
何谓逍遥?庄子发明了一个词“无待”,“无待”就是无所依赖,不依靠外界获得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才是自由的。
这种智慧来自于境界,胸怀是唯一丈量这个宇宙的尺度,这种智慧来自于务实,不为“名”所困,直指事物本体,在“因为-所以”之间丈量着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这个世界是不断的变化的,包括“名”。
“名”是概念亦是不断的变化的,在庄子眼里凡借助名而思考,就已经离道了。
纵然是旁博引证,亦是离道万里。
先秦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正因为如此,催生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先秦大师无一不是务实的,无一不是直指政治的。
无一不是入世的。
老子,庄子亦不例外。
“道”就是实事求是,把事说明白了,把理讲清楚了。
凡那些借助大师的之“名”,讲的玄乎其玄的,就是神棍。
北冥,其本意就是北极天空中的大海,南冥即南极天空中的大海。
华夏先民的世界中,天有九重,“逍遥游”明示了是天池。
北冥就是想象出来天空中的大海。
如图:“墓和冥”字的演化:“暮”是后造字,古文字“莫”《说文》莫,日且冥也。
《广雅》莫,夜也。
墓地就是冥地,根据“冥”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冥"字是用布包起来只留一孔,是暗的意思,而后世传抄的古文字,〝冥"字多是“卯”“卵”和日的合写,其本义应有孕育太阳的地方,而且只要和六有关的字,大多都和孕育生育有关,那么“冥”的本意就出来了,即看不到的存在和酝酿,如"冥冥之中","幕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逍遥
——庄子《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属于《内篇》之首。
清代文人胡文英评价说:“前段如烟雨迷离,龙变虎跃。
后段如清风月朗,梧竹潇疏。
善读者要须拨开枝叶,方见本根。
千古奇文,原只是家常茶饭也。
”教材中节选的是第一部分内容,即语言奇伟怪谲,代表了庄子的语言风格。
作者用这种语言来表达他超凡脱俗的追求与意念,表现他“至人”的逍遥境界。
“至”即极,也就是最高,不用奇伟诡谲的语言是无法表达的。
语言奇伟诡谲,主要表现在夸张与想像手法的运用上。
作者大胆想像,创造出连梦境都难以容纳的超大形象,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文章先写了鲲鹏。
鲲到底有多大,鹏到底有多大,作者用“不知其几千里”来形容。
这里一个“不知”,一个“几千里”,给人一个虚幻的模糊形象。
鲲静处之时不知其大,鹏展翅之时又不写其大,而只写其“背若泰山”、其“翼若垂天之云”,以此来引起读者的联想:“背”“翼”尚且如此怵目,那它整个躯体又会何等惊心呀,必然更是遮天蔽日、苍穹为之暗淡了,想必是谁也不能用苍白无力的文字来描述的。
另外,它的力量之大——可“水击三千里”,它的活动范围之广——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至此,它便“培风”而“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而“图南”了。
且由鲲而为鹏,由水中而跃天上,可谓怪异荒诞。
可以说,没有庄子,就没有这鲲和鹏,因为造物主造不出,只有庄子才造出了一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的庞然大物。
庄子还描写了“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楚南“冥灵”;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寿命达八百岁之长的“彭祖”。
当然,不管形体有多大,寿命有多长,他们都必须“有所待”,而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
这是庄子没有办法解决的矛盾。
另外,文章中的人物是卓越超群的,如宋荣子可以“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列子则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这些人物都非凡夫俗子,但他们要么修养还不够,要么无凭借则不能行动,都还达不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绝对自由的境地,算不得真正的逍遥。
然而,庄子笔下的这些人与物,毕竟都是神奇的,超脱尘世的。
那么,庄子为什么要运用这种奇伟诡谲的语言来塑造奇异形象、表达至极情怀呢?这是由他的思想和追求所决定的。
首先,庄子追求逍遥,是他精神和心理上的一种解脱方法,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他对现实社会已经失去了信心,只有让心灵遨游于虚幻的世界之中。
庄子生活在战国乱世,一个“强凌弱,众暴寡”的时代,诸侯各国征伐不已,暴主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不能实现,他看透了这个社会的一切。
于是,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他希望自己的精神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进而让精神的生命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因此,不必“有所待”,达到绝对自由,这是庄子的最高理想。
然而,那只能是幻想,现实逼迫庄子让心灵生出翅膀,任意遨游。
心声流露而为言,奇想表述须奇笔,于是便产生了他的奇伟诡谲的语言。
清人林西仲说“大字是一篇之纲”(《庄子因·逍遥游》),浦江清也说:“以大为道,以小为陋,此类思想即逍遥游之正解。
”(《浦江清文录·逍遥游之话》)就是说,要超越凡世,获得绝对的自由,就必须借用“大”物——或形体大,或力量大,或本领大。
因为,大,才能凌于万物之上,才有不可敌的气概,才能驾驭自由。
既然大有这诸多妙处,作者当然就去塑造一些“大”的形象;而要表现“大”的形象,就离不开奇伟诡谲的语言形式。
《逍遥游》阐述的是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即什么是绝对自由,人如何获得绝对自由的问题。
绝对自由的本身是不合逻辑的,庄子不能通过理论的逻辑论述来阐明这个问题;而他又必须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于是便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的故事来充分展现。
这些故事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玄妙的、难以表述的逍遥的精神境界,形象地展示出来。
这种特殊的表达需要,也决定了必须采取奇伟诡谲的语言形式,其意会之妙,只能由读者去感悟品味。
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这个说法很恰当。
庄子的文章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
他通过这些变化多端的文字,去蕴涵深刻的含义。
因此,《逍遥游》忽说大鹏,忽说蜩与学鸠,忽说斥,忽又讲到宋荣子和列子,让人应接不暇,有一种奇妙神异的感觉。
总之,庄子的文章,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
而奇伟诡谲的语言,最适宜表现他的绝对自由精神,也更能体现他这种理想难以实现的矛盾与苦闷。
因此,他的文章,给人留下了“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