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是准确解题的前提,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呢?
一、教会学生审题方法。

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因为个体差异比较大,教师就要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审题方法。

如:要求学生用笔尖指着每个字读题,画出关键字等。

同时规定把题读懂,一遍不行读两遍,反复读题。

要让学生真正读懂题目的要求,准确理解题意。

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

如:对于计算题要根据题目的数据与运算符号考虑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应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实行简便计算。

对于应用题,先要弄清题里的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再看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必要时画出线段图,最后决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要求学生审题要贯穿整个解题过程。

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四、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学会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总来说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持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升解题的准确率。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他们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

所以教师要更新观点,积极实行教学改革,选择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使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培养仔细审题

如何培养仔细审题

如何培养仔细审题
培养仔细审题的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

以下是一些建议:1.慢慢读题:不要急于回答问题,而是花时间仔细阅读题目。

可以
默读或轻声读出题目,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2.划重点:在阅读题目时,可以用铅笔或荧光笔标记出关键信息、
条件和要求。

这样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避免遗漏重要的细节。

3.理解题目要求:在开始答题之前,确保你完全理解了题目要求。

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回到题目中再次阅读或寻求解释。

4.避免粗心错误: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常见的粗心错误,如漏
看条件、误解题意等。

可以通过仔细检查和核对来避免这些错误。

5.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来提高审题能力。

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
题目,强迫自己仔细阅读和理解题意。

逐渐增加难度,以提高自己的审题水平。

6.分析错题:当你做错题目时,不要仅仅改正答案,还要分析错误
的原因。

是因为没有仔细审题还是因为对某个概念理解不清?通过分析错题,可以找到自己审题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7.培养耐心和专注力:仔细审题需要耐心和专注力。

可以通过一些
训练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冥想、集中注意力练习等。

8.多角度思考:有时候,同一个题目可能有多种理解方式。

尝试从
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确保你真正理解了题目的含义。

培养仔细审题的习惯需要坚持和耐心。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自我反思,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从而在考试和实际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让小学生养成仔细做题

如何让小学生养成仔细做题

如何让小学生养成仔细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养成一种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是搞好学习,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而培养小学生认真仔细的数学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认真倾听自古以来,培养学生的倾听水平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认真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

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过程,开启思维火花,获取知识,培养水平,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实行。

所以,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即时对认真听的学生实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即时给予纠正。

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二、认真审题审题是准确解题的关键。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

要提升作业准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

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

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应用题中因为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水平的培养。

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水平的开始。

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

通过审题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准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升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认真计算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所以,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计算的重要性,而且要培养学生善于口算、简算的水平,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学生的审题能力不仅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解决实际问题和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谈一下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一些策略。

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

在解答题目之前,学生首先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理解题目的意思。

要训练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注重细节,确保不遗漏任何关键信息。

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解题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题目,分析题目要点。

要培养学生总结题目特点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特点,学生需要能够根据题目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提问方式等来判断题目的要求。

可以通过多做题、多接触各种题型来让学生熟悉各类题目的特点,提高他们识别题目要求和解题策略的能力。

要帮助学生提取题目的关键信息。

有些题目的要求可能比较复杂,学生需要能够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理清思路。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引导他们学会从问题中找到关键词、关键数字等,帮助他们提升对题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审题能力不仅仅是理解题目的意思,还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将题目拆解成更小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拓展思维广度。

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要兼顾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审题能力并不仅仅是机械地理解和解答题目,而是需要学生能够从题目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精心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题目的要求,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

只有在真正的实践中,学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逐渐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从习惯入手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从习惯入手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从习惯入手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摘要:认真审题也是学好数学专业条件之一。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还得从良好的习惯抓起。

因而我从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四个方面阐述了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 习惯;读题;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

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许多同学做题的表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

老师、家长抱怨孩子不细心,简单的题,不应该错的却错了,埋怨孩子粗心、马虎。

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审题能力薄弱。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及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

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此,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

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的重要性,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许多同学把笔算题当口算题做,应用题审不清题意,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读题的结果。

数学语言非常精炼,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潜移默化地渗透。

让学生养成自觉读题、独立思考理解题意的习惯。

大家是否发现初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少,不会做题时,只要你给他读两遍题,他就会了。

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可以自己读题了,在独立读题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快,有的一目十行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跳题、漏题、计算符号看错、抄错数字的屡见不鲜。

还有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见到“多多少”、“少多少”就用减法,这些都是由于不认真读题,受思维定势影响。

如果孩子出现这方面的问题,让他改错,不需老师指导,他们通过读题就能发现错误,并且能独立改对。

由此可见,做题前认真读题相当重要,也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培养一年级学生读题和审题的好习惯

培养一年级学生读题和审题的好习惯

培养一年级学生读题和审题的好习惯朱秋萍一年级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分析题目的习惯。

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家庭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但在校独立完成题目的质量却不理想,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完了拼音,也认识了一部分汉字,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读题。

因此,我想我也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读题了。

那如何培养孩子读题和审题的好习惯呢?一、培养读题能力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

现在学生已经学完拼音,教师可给题目要求中偏难的字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

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

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

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养成读题习惯1、一字一句读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有图的话,还要观察图,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独立读文字题显得更有困难,要由教师示范读或领读,在教师的帮助下读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

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

2、边读边思考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读完后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年级学生因为年纪太小,即使老师给了疑问他们也不会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这个问题,寻求答案,但是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只有不断地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至于总是机械地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解题的准确性。

而且,良好的审题能力也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之一。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成为了每位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细心仔细的习惯学生在审题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那么,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细心仔细的习惯:1. 强调细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视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例如关键词,等数量关系等。

2. 练习题目:老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分析题目中的细节,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利用题目中的信息。

3. 周期性训练:定期组织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思考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审题能力还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1. 解析思路: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2. 启发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你有没有考虑到……”、“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等。

3. 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对数学问题有兴趣,对审题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在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1. 生动的教学案例: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创设情境: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3. 增加趣味性: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例如数学游戏,数学趣题等,让学生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审题能力。

孩子审题不认真马虎怎么办

孩子审题不认真马虎怎么办

孩子审题不认真马虎怎么办?第一、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很多的孩子性格都是比较毛躁的,心静不下来,导致孩子写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也是很紧张和急躁的。

有些孩子题目都不读就开始写题,这样能做对吗?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好的读题习惯,认真的理解题目的含义。

第二、制定目标并适当奖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近期目标,并辅之以奖励措施。

每到一个目标就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这种用目标来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也能帮助孩子逐步乃至最终消灭因粗心造成的错误,从而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第三、让孩子养成自查的习惯。

每次做完作业,告诉孩子,你先要自己检查一遍,要认真的检查,确认没有错误了,再拿给家长检查。

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作业的责任心,更能让孩子通过检查作业,再梳理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增加孩子的认真度。

孩子审题不认真马虎的原因:原因一:家长的消极心理暗示。

给家长本意上是想让孩子避免粗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屡屡提及孩子的粗心毛病,这反而给了孩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在一种“我是一个粗心的人”的暗示下,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想更加粗心的程度靠近,这对于改掉孩子的粗心习惯也是极为不利的。

原因二:对知识掌握不足。

孩子的粗心看似是一种习惯问题,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对于知识掌握就不够。

比如说,对于某类题型孩子熟练度不够,所以在考场上思考地比较慢,孩子为了提高解题的速度,自然会出现一些错误。

原因三:学习习惯有问题。

有个孩子粗心是因为学习习惯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孩子不喜欢预习、打草稿、写下每一步步骤等等。

有时候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让孩子容易犯错。

还有的时候,孩子在审题上花费的时间少,在解题上花费时间多。

孩子审题不认真马虎时家长不要这么做:第一、对孩子大声呵斥。

孩子马虎做错,你越是对他大吼大叫,他以后犯错的频率不会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不知道是由于太紧张还是注意力不集中,反正父母对孩子粗心的表现大吼大叫绝对是不可取的。

第二、对孩子的作业大包大揽。

孩子审题不仔细的改正方法

孩子审题不仔细的改正方法

孩子审题不仔细的改正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审题不仔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会导致他们在做作业或考试时容易出错,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为了帮助孩子改正这一问题,有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往往因为分心或心不在焉而导致未能仔细审题。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环境,确保他们能在安静、整洁的地方集中注意力。

可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规定每次做作业时要先整理桌面。

同时,减少孩子课余时间接触分散注意力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和电视等。

其次,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习惯也是重要的。

让孩子学会在开始阅读前先快速浏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可以帮助他们聚焦注意力并提前理解题目的要求。

精确理解题目是解题的关键,可以让孩子习惯仔细阅读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题目所需要的答案。

另外,引导孩子使用记号和关键词来帮助他们在审题时更加仔细。

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记号和缩写,让他们在审题时可以有条理地标记出问题的不同要求。

让孩子用颜色或下划线标记出关键词,以便于在思考时更快捷地回忆题目所需的知识点。

最后,及时的纠正和反馈对于改正孩子审题不仔细的问题也非常重要。

在他们完成作业后,与孩子一起检查答案,让他们主动找出自己在审题时犯下的错误,并指出正确的做法。

鼓励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明白仔细审题的重要性。

及时的反馈和纠正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问题,并逐渐改正这个不仔细审题的习惯。

总的来说,孩子审题不仔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通过培养专注力、教授正确的阅读习惯、使用记号和关键词、以及及时的纠正和反馈,可以帮助孩子改正这个问题。

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孩子提高审题能力的关键因素。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反思与探究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反思与探究

2012年茂名市“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结业作业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反思与探究内容摘要:审题就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做到不不遗漏,理解题意不偏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由表及里,去伪求真,使隐含条件明显化。

使学生做到正确、有效地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关键词:审题审题习惯读题一、学会读题审题的重要性审题,就是要求会读题,读懂题。

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做到不遗漏,理解题意不偏差。

对于条件和问题的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

特别注意不要遗漏了隐含条件。

对于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当学生的审题能力没有形成之前,教师要切实帮助学生分层次地掌握目的数形特点。

多指导,多鼓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题中的所给条件所提出的问题,不要凭经验生搬硬套,应灵活地有效对条件或要求进行恰当的转换,使之变化为教简单的问题,降低解题的难度,使难解的问题变为易解或有典型解法的问题。

如果题中所给的条件不明显,具有隐含条件,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由表及里,去伪求真,使隐含条件明显化。

在学生逐渐形成审题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只有这样,解题的思路才会清晰。

因此,要提高题目本质的能力。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习惯,具有很好的审题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实在大有益处。

二、审题的方法与实施如何才能做到正确、有效地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认真研读课题,全面理解题意拿到题后,先不要凭经验盲目做题,这样往往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出现本质错误,达不到正确解题效果。

有时解题过程出现曲折,欲速则不达。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要认真研读课题,弄清题意,理解题目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特别是一些关键字、词、句。

对较难懂的题目,要反复研读,直到能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结论。

只有这样解题才能心中有数,不会出现遗漏问题的现象,找到正确的途径。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数学在很多地方都体现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很多代数问题、几何问题,只给题目而没有图形,像这类题目,有效地作图就成了解题的关键,对于几何问题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发挥空间思维能力,运用正确的作图方法,准确地作出必要的图形,为解题提供直观帮助。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做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做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做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读题、做题、审题的习惯。

一、认真读题,一字一句,细心审题。

读题是做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读题时要分为三步。

(一)通读就是要将题目所有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读一遍,特别是对于那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要准确把握题目含义。

(二)重点读就是根据通读对题目的了解情况,结合题目的设问,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句。

(三)返读就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再次阅读题目,以保证所用的条件和语句的准确性,看所做题目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每次做题时,我都要求学生把题目读两遍。

如果是出示在课件或投影上的题,我就用手指着题目,让学生读。

在读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语速适中,不能过快或者太慢,给学生做示范。

读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题目中非常重要的词,即找出关键字或词。

大部分题目学生都能找到其中非常重要的词,比如:“从左数……”。

“从左数”很重要,一定要特别注意。

让学生伸手和我一起把“从左数”两个字圈起来,或者让学生自己拿起笔把它们圈起来。

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道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过程其实已经把这道题的题意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做题,我也要求他们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读两遍题目——圈出重要的字——告诉自己做这道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通过读题、审题,细心揣摩每题的特殊性,由于孩子容易受思维定势或先前经验或题型的影响,而忽视试题的特殊性。

做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词句,有些题目只有一字之差,就错了,做题时千万不能凭感觉,好像差不多就去做,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部分孩子题目还没读完就开始写了,之后发现不对再去改,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因此做题前这就要求我们告诉孩子不要拿起笔来就写,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想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写,怎样写会更好之后再拿笔做题,争取一次写好,尽量少用橡皮。

不断告知孩子做题之前应先读题,读完题之后再开始做题。

二、认真书写,格式规范良好的做题习惯,一是书写要整齐,尽量不要涂改、删除;二是要格式规范。

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考试,而这些任务和考试的关键就在于题目。

不论是阅读理解、数学题还是写作题,我们都需要认真仔细地审题,以确保我们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并且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

因此,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认真仔细审题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很多时候,题目的要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可能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并思考。

如果我们粗略地阅读题目,很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信息,导致我们对题目的要求理解错误。

而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在回答问题时偏离题目的要求,从而得不到满分。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确保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

其次,认真仔细审题有助于我们提高解题的效率。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给出一些提示或者关键词,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解答问题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没有仔细审题,可能会忽略掉这些关键信息,从而导致我们在解答问题时走了弯路。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仔细审题并提取出关键信息,我们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节省时间和精力。

因此,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的效率。

此外,认真仔细审题还有助于我们培养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

审题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思考和分析。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题目,我们可以培养出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要求。

这种思维能力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还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律和专注的品质。

审题需要我们保持专注和耐心,而这些品质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通过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习惯,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提高我们的专注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完成任务和考试。

总之,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它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提高解题的效率,培养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自律和专注的品质。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班级里的孩子在考试的时候,越简单的题目,越容易出错。

部分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往往都把出错的原因归结为马虎、粗心大意、没认真审题等等。

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认真审题能力的缺失。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认真审题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认真仔细,读准确。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问题。

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

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二、咬文嚼字,读懂题。

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阅读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是学会审题的最高境界。

学生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在此处仔细品味、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意境。

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分三步读:第一遍阅读要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为流利阅读扫平障碍,第二遍,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重点词语。

第三遍,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已达到理解题意。

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点点,把重要的字词做上记号,提醒自己注意。

当然,所谓的大声朗读只能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真正考试时只能是默读。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强化训练,及时鼓励。

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审题意识、审题习惯以及方法的培养,引领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中,重视审题,科学审题,夯实数学解题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习惯;培养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获取关键信息、寻找解题思路的必要步骤。

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在审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应结合实践进行有计划地引导,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审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

要想让学生能够自觉审题,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即让审题成为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内在需要、一种强烈动机,这样才能逐渐将审题发展为一种习惯。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审题意识。

第一,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审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虽然经常听从教师的要求进行审题,但是面对具体问题时又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

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即将问题贯穿在学生解题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理顺解题思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变被动审题为主动审题,提高审题意识。

例如题目:甲乙两地相距 5000 千米,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105 千米,20 小时后,小汽车加快了速度,每小时行 116 千米,它还要几小时能到达乙地?为了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师设计问题:通过阅读题目,你能画出其中关键的数学信息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了“甲乙两地距离”“小汽车行驶速度”等关键信息。

通过教师的层层提问,学生完整复述了题意,找到了题目对应的数学模型,也理清了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第二,构建画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审题。

在审题指导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关系图,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价值,促使学生将纷乱的文字信息、数量关系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呈现出来,从而完成审题的任务。

良好的审题习惯 正确的审题方法

良好的审题习惯 正确的审题方法

良好的审题习惯正确的审题方法在考试的时候有很多的同学没有认真的审题,导致考试过后的成绩不理想。

那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去避免,以下就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的一些方法:一、培养学生稳定情绪认真读题的习惯:据学生反映,考试时心理紧张,眼花缭乱,读题时,不是多读,就是少读几个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把题目的意思搞错。

那么我们平时作业、考试就要培养学生稳定情绪认真读题,读题时最好用笔指题目的每一个字慢慢的读,这样就可以减少漏读和加读的情况。

二、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反复推敲的习惯:在审题中,对于题目中的重点字可以重读,反复读,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抓住重点字词句是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途径。

比如看到“多”或“少”这些重点字就要想到什么跟什么比,哪个大哪个小,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或是求相差数。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分析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的习惯:有了审题的方法,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先让学生认识到不认真审题的缺点,然后下决心要改正缺点,认真审题,从思想上要转过弯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良好的审题方法呢?学会“一读、二敲、三述、四拟”的审题方法是培养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核心。

一读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初步了解题意,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全面、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快速准确收集、提取数学信息。

二敲就是对数学术语及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句仔细推敲,让学生边读边圈画题中关键字词,提醒自己注意,化解细小障碍,正确理解题意。

三述,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并提炼题意,抓主干缩句,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题。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完成作业,第一步就是要审题。

审题是正确完成作业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出现错误,并不是说题目不会做,上课内容没有学会,而是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也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

所以,要想学生正确完成作业,教会学生如何审题也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任务。

具体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呢?一、养成指读、多读的习惯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我们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立即写算式,出现的错误有:(1)没有弄清题意。

(2)审题时漏看、错看已知条件和问题。

(3)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

(4)找不到题中隐蔽条件,等等。

这些我们觉得都是使学生“解题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原因。

解决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放慢速度,连读两遍,再提笔答题,养成指读的好习惯,能将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达到手眼合一。

二、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原则性的错误。

解决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划重点、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

总之,在课堂学习上只有认真理解基本概念,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才能提高审题的能力,正确解题。

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这只有在教师不断的分析指导和学生的多加练习和巩固中,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认真审题习惯。

让我们持之以恒,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训练慢慢地养成习惯吧!摘要:数学是一门提炼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逻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初探[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是对数学很感兴趣的,但是却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时不细心,没有进行认真审题。

对于一些完全可以解答正确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粗心而造成了失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缺的。

尤其是二年级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正处在初级的启蒙状态,因此,二年级学生的审题习惯及其能力的培养显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熟读读顺读懂观察策略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信息:某公司招聘人才,50人报名参加综合考试。

限时3分钟的考试内容如下:第一,请把试卷认真读完;第二,在试卷左上角写上名字;第三,在名字下面写上汉语拼音;第四,写出5种动物的名称……第十九,写出认真的 5 个同义词;第二十,如果你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二题。

这里其实考的不是知识,而是态度。

很多应聘者埋怨3分钟内根本答不完20道题,因为他们都没有完成第一题,因而失去了机会。

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认真严谨的学习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

看到这则信息,我们就想到平时除了自己做事要认真严谨,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这也是我们当务之急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事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应用题——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

而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具体说来要做到:一、认真读题,明白题意认真读题——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培养初期的二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特别重要。

它不仅是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还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为此,接班开始,笔者调查了一下本班同学读题能力的情况,调查发现班上同学能一字不错地读出题目的同学仅占少数,而在读完一遍后,能够理解题目中的文字的同学则是甚少。

另外,二年级孩子年龄尚小,受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心理特征的影响,部分同学对应用题有畏难情绪,不肯读题。

对表述稍复杂的题目,没有把题目反复读熟,还没有理解到题意,就直接根据问题中的一些关键字,例如“一共”、“还剩”、“多多少”“少多少”、“平均”、“倍”……想当然地根据这些关键字直接提取题目中的数据列出或加、或减、或乘、或除的算式,敷衍了事。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三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熟读题目:第一步骤,训练学生先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题的指导,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大,所以先要由教师对一些偏难的字进行注音,再进行范读、领读,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像老师一样,把句子读连贯、读完整,把各种语气读出来,努力读出问题的情境;然后采取抽学生自己读、接着分组读、全班集体读等多种形式的读题训练;再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读题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

当大部分同学都达到能够完整通顺地准确读题的要求时,教师再开展第二步骤的训练。

第二步骤,训练学生独立朗读,而且要培养学生每道题至少读三遍的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连续重复90天,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

所以,笔者在每次单元测试时从不念题,目的是希望学生锻炼自己读题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需要读题,一定至少要求学生读三遍,以此来强化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

但单一、反复地读题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产生懈怠的情绪,所以,教师需采用各种读法相间的方式来进行读题的训练;并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感到读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以此激励学生反复读题;更重要的还要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熟读题目的重要性,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熟读题目的自觉性。

笔者在开展审题训练的初期,曾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以下两题:1.果园里有50棵梨树,30棵苹果树。

求桃树一共有多少棵?2.妈妈去超市购物,买水果用去了20元,买牛奶用去了42元。

妈妈还剩多少元?结果,几乎所有同学在2分钟左右就举起了小手,但答案却正如老师所料,大家或加或减,竟然没有一人提出质疑。

当我要求全班同学依次把每一道题齐读三遍后,同学们立即叫嚷起来:“老师,题目出错了!”“为什么刚才同学们都没有发现呢?”我问道。

“因为我们没有认真读题目……”,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认真熟读题目的重要性。

因此,在以后每次的“陷阱题”练习中,学生们都爱重复着我的口头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仔细读题,最少三遍。

”熟读题目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形成了。

此外,对个别成绩中下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一对一指导其反复读自己做错的题,教师在他们反复自读的基础上多加提醒,让其慢慢意会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通过这一做法,令学生感知到读熟题能帮助自己理解题意,甚至不用老师教,自己都能发现并改正错误,从而让其明白读题的重要性,同样也树立了其勇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第三步骤,训练学生养成默读题目,并能自觉地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这一阶段的训练难度比较大,首先,它必须是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成效后才能展开。

而且,这一阶段的训练二年级也只是起点,它还将要贯穿于往后中高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发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求其默读题目并不难办到,但要培养其反复地默读,并能自觉地边读边想的习惯,就必须在训练开始给学生明确的要求,令其在完成要求的反复训练中,逐渐达到目标。

教师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

起初,学生们很难找到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有人不知道从何找起,这就要依靠老师的启发、小组交流等方式来助一臂之力,而这种帮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正确把握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状况,在这一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不要拔得太高,关键词语学生找到一个算一个,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说得出标注的理由,能养成标注的习惯就算达到了初级目标,至于其准确性和全面性可以在往后三年级的教学中再逐步严格要求。

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学生若要想标注出问题及关键的字词句,就必须要不止一次地默读题目,并且也必须前前后后地边读边想边找条件,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师预期的目的。

二、读顺题目,理清关系审题教学必须把学生对题目里数学语言及生活常识的真正地理解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

而读顺题目,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仔细推敲题目里的数学语言,弄懂生活常识,理清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理顺相关联的数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会寻找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首先,学生必须要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数学术语。

如“比……多”、“比……少”、“倍”、“平均”等数学术语,如果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顺相关联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妨碍正确数量关系的确立。

因此,对问题中的数学术语所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引导学生在读题时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此外,在平时教学中,遇到题目中有“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的几倍是……”、类型的题时,教师都让学生把“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的几倍是……”的关键句变换顺、逆叙述方式各说一次,通过数学语言的互换,不仅可以降低对题目的理解难度,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及对数学语言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在讲“平均分”的意义时先是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然后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并陈述平均分所表示的意义。

进而使学生学会在读题时理顺条件间的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读顺题目时还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适时渗透生活常识。

如果说语言文字是应用题中各种条件关系的纽带,那么生活常识的缺乏可以说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在我们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的适时指导。

如下题: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好多学生根本就不懂得球赛知识,既不知道球队那栏下面是代表国家名称,也不知道主场和客场究竟代表什么。

因而不懂得总分该填什么?大部分学生明白了总分那栏下面是填主场得分和客场得分的总和以后,也没有理解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国的主场得分好多学生因为没有读顺题目,因而理解成是中国客场得分的3倍,结果算成总分是28分,同样,下面乌兹别克斯坦队和阿曼队的总分也跟着算错了。

而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没有理清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

类似这样的错误在实际教学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教者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再灌输一些生活常识。

提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三、动眼观察,选择策略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

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能通过读题,知道题里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能够进入情境,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有顺序地把题意复述出来,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

如下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读了三遍题,然后小组讨论: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再请小组长汇报结果:有的提出“买500克苹果和500克桃一共要花多少元?”;有的提出“买500克西瓜和500克菠萝一共要花多少元?”;有的提出“买5千克西瓜一共要花多少元?”;有的提出“买1千克香蕉和500克荔枝一共要花多少元?”;有的提出“买500克荔枝比500克香蕉贵多少元?”;有的提出“买500克苹果比500克菠萝便宜多少元?”……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都很容易解答出来了。

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妈妈买水果一共花了多少钱?”但是却解答错了。

解答错的原因就是没有弄清题意,学生普遍认为妈妈只买了2千克苹果和2千克桃。

这时我就问学生“妈妈买了哪些水果?”,“分别数量是多少?”。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小女孩抱走了什么?如果妈妈还没有买下来,她就可以抱走了吗?这时他们才忽然间明白了妈妈买的水果包括“2千克苹果、2千克桃、500克荔枝、2500克西瓜”。

知道妈妈买了哪些水果后,学生解答这道题自然也很容易了。

通过这道题地训练,使学生知道了在以后的练习中要学会仔细审题,并弄清题意。

不仅是应用题,在解决选择题和判断题时也是如此.记得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就出现这样一道判断题:小红有35元,我有5元,我的钱是小红的7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