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内容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上阙第一句,作者只用了淡淡一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第二句形象地再现了一对白发翁媪和谐温暖的幸福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具有一家的典型意义。
下阙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闲居江西上饶农村时写的。
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更会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
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
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想象画面
居住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和谐
儿子懂事可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两口小酒微 醉,或是陶醉 安乐生活。
大二勤劳,二儿 手巧,小儿子顽 皮淘气。
想象画面
农家 悠闲 幸福 生活 图
感悟情感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乡村环境优美,孩子们的勤劳、孝顺、可爱,展 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 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乡村之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词题,指农村生活
哪里体现农 村生活?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 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 此地古代属吴地。相媚好:指相互逗趣、 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亡(wú) 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 “无”,无赖,指顽皮,淘气。卧:仰 卧,侧卧,俯卧……。
古诗大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 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 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 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 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 自由自在。
学习任务三: 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乡村画面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清平乐·村居4-部编版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词的上阕开篇写景,构成了清新优美的农村环境,下阙写了老夫妇三个儿子的活动,整首词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内容简单易懂,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读、默读、读出韵律、边读边想象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再此基础上提示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生情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古汉语文本有畏难情绪。
他们往往能把一篇古诗背下来,但却不能很好的体会和分析文章美在哪里,但他们对朗读文本还是很感兴趣的。
鉴于此,课堂上我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平台,引导学生品析《清平乐·村居》,并能向同学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教学方式: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读,按照上下阕的顺序逐段理解想象,从整体角度理解大意,在理解大意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表达,从而体会“村居”的整体意境。
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对词的理解,以及已有的认知,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赏评交流进行体验。
技术准备:制作PPT课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实践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宋词1、同学们,中华民族历来被成为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对于古诗,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到文化的长河中采撷另一颗璀璨的珍珠——词。
2、关于词的相关知识你了解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材解读第一部分走进《村居》的四个字眼首先,题目“村居”意境。
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
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
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孩子在读时更多的是一种比较,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读来则更多的是一种向往。
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其次,“无赖”中真情。
“无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
在对这个词的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达到对词的理解。
但是词人到底是喜欢小儿的什么?他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这可以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还有剥莲蓬的专著(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再者,对“最”的关注。
我们注意到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往往会忽视词人对大儿、中儿的情感。
大儿、中儿都在劳动,按照我们传统的看法,他们应该是值得赞扬的,其实辛弃疾对他们感情已经通过一个“最”字展现了出来。
词人是喜欢大儿、中儿的勤劳的,但是他们和小孩来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理解。
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最后,“醉”中的多角度理解。
在教学参考中,“醉”的解释是喝醉的意思。
但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却给了我不同的答案。
学生认为“醉”是陶醉,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
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因为诗歌本来就有自己的不确定性。
诗词歌赋中的许多字眼往往是作者反复推敲所置,蕴涵着作者的无限情思,不妨我们也来推敲一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部分一、文本内容: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美,使孩子们感受着劳动的快乐的,是崇高而伟大的。
二、教育价值:这首词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首先就画面的营造来说,显得极为匀称和谐、清新自然。
作者将这一条腹满荷叶莲蓬的清溪纵贯画面的中心,如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其他景物都从这“溪上”溪东溪头铺展开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和全文。
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诗中田园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4.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说出来。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古典诗词,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新课标中规定诵读儿歌、诗词及浅显的文言作品,想象其形象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词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通过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地朗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以古诗《忆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为切入口,引出本课要学的词的题目——村居,然后介绍词牌,引出词牌名——清平乐,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清平乐 村居》
顽皮、淘气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趴着,脸朝下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 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 增添了更为祥和、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 机,有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 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 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溪头/卧剥莲蓬。
课
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
堂 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
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
小 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
结 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课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
堂 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
茅檐/低小,
文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朗
白发/谁家翁媪?
读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 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 点。
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 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 长短句。
莲蓬
课
后
1. 背诵课文。默写《清平乐•村居》。
作 2. 完成本课相关课堂练习。 业
板
茅檐 低小 环境
乡村之美
清
溪上 青青草
书平
乐 翁媪—相媚好
•
无生 忧活
设
村 居
大儿—锄豆
无之 人情之美 虑 趣
计
中儿—织鸡笼
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诗句字词解读及大意一二
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诗句字词解读及大意一二
34、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
走,跑的意思。
35、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36、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这两句诗描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径、刚长出新叶的树,勾勒出一幅宁静、自然、朴素的乡村风景。
2.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后一句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焦急、失望,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背诵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引导学生珍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整体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让学生能够流畅朗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诵方式,让诗歌更具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古诗内容、课后练习等;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诵;3.图片或视频素材:可以辅助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有更直观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上课前准备:播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音频,让学生先感受整体意境。
2.听课讲解:老师解读古诗中的每个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朗诵古诗,纠正朗诵错误。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自主背诵古诗,然后抽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分组朗诵: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分组朗诵古诗,增强学生合作精神。
3.练习:老师讲解古诗中的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古诗。
第三课时1.朗诵比赛: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2.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诗歌或小作文。
3.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和深度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做课后笔记;2.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意象创作作品,写一篇小作文或一首诗歌。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三首一、春晓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长恨歌1.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2.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 短发垂肩肘,那是采菱东畔人家。
三、将进酒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上三首《清平乐·村居》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每一首都有着深刻的意境和富有禅意的情感。
这三首诗中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堪称我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作。
《春晓》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与活泼。
在清晨醒来,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处处听到鸟儿的啼鸣。
而夜晚的风雨声中,花儿也飘落了不少,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诗中的每个字都传达着一种清新的意境,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长恨歌》描绘了汉宫的风光和妇女的遭遇。
汉皇深思重色,却得不到真正的心灵和情感;杨家有女初长成,在深闺中无人知晓。
这一首诗在描写宫廷生活的也暗示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索,展现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批判和对女性境遇的同情之情。
《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豪迈和豁达。
诗人用豪放的笔触描绘了黄河的壮丽和生命的狂放。
他在人生得意时,也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人以鼓舞和启发。
这三首《清平乐·村居》古诗词无论在意境还是在情感上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
这些诗词在传达一种禅意的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好的愿景,展现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这些诗词既可以让人品味古代文化的馨香,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一幅如同我国画般的画卷,展现着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乡下人家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
口语交际:转述
习作:我的乐园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琥珀
6、飞向蓝天的恐龙
7、新奇的纳米科技
口语交际:说新闻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语文园地二
竹枝词/〔唐〕刘禹锡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第三单元
8、短诗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
9、绿
10、白桦
11、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2、猫
13、母鸡
14、白鹅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5、海上日出
16、记金华的双龙洞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习作:游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17、小英雄雨来
18、我们家的男子汉
19、冰雕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习作:我学会了
第七单元
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墨梅/〔元〕王冕〕
21、文言文二那么〔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22、“诺曼底”号遇难记
23、记张自忠将军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习作:我的“自画像”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4、宝葫芦的机密
25、巨人的花园
26、海的女儿
习作:故事新编。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
小池
[ 宋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zá xìng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jiá
惟有蜻蜓蛱蝶飞。
zá xìng
知诗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 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人。 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 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南宋四大家”。
作者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时见 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 顺句子。
2、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 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 的词语?
篱落疏疏一径深。
︳
︳
篱笆 小路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抓字眼: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叶茂盛浓密。
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 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子不 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副清新质朴的农村 风景图,这是静态描写。
生字词语
sù xú lí shū
宿 徐 篱疏
宿舍 徐徐 篱笆 疏远
读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 一径深, 树头/花落/ 未成阴。 儿童/急走/ 追黄蝶, 飞入/菜花/ 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有 什么特点?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疏疏:稀疏。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教学实录尊重选择张扬个性案例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
谁来读读课题?(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峰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
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师:同学们,方悦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
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学生自由读)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生:翁媪(weng ao)读错了!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宾,李惠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户人家的大儿子在田里锄豆。
生:还有一幅画面,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
师:“全神贯注”用得好!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
师:同学们读懂了词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这些画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人教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种自然景物,如“梅”、“雪”等,探讨其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学生们将尝试仿照《清平乐·村居》的风格,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诗词中的意象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了诗词的意境和创作技巧。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通过分析“疏影横斜”一词,让学生了解其表达的诗意,学会运用类似的词汇描绘自然景色。
(3)意境欣赏与创作:培养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尝试模仿诗词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举例: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梅”、“雪”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难点
(1)诗词背景的把握:学生对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评课教研材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评课教研材料第一篇:评课材料一、作者淡笔勾勒,教者浓墨渲染。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在描写手法上,作者没有一句浓笔艳墨,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淡笔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生活画。
笔调清新,写来看似毫不费力。
我们细细品之,却发现词中那份闲情逸致透过一个字扩散开来,那就是这首词的“词眼”――“醉”字。
这个“醉”字被伊老师那双敏锐的眼睛所发现,老师便在这个“醉”字上大做文章了。
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受景之美,去感受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特别是小儿的顽皮可爱。
这样一来,乡村的美景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了,小儿自得其乐的悠闲让学生感到可爱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翁媪为什么而醉了。
接着老师抓住词中“相媚好”这一留白之处顺水推舟:“翁媪醉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分角色扮演“翁媪”展开了妙趣横生的对话。
学生完全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了。
景美了,人活了,所有的人都醉了。
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醉在了翁媪的恩恩爱爱里,醉在了这个温馨、和谐的农家小院里。
整个过程是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二、词中温情脉脉,课上情趣盎然。
词中那个“亡赖小儿”悠闲自得其乐,“溪头卧剥莲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心喜;那对“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真是情切切,意浓浓。
细细品味,词中可以说是温情脉脉。
反观我们的课堂,学生情绪活跃,可谓是情趣盎然。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课堂效果呢?主要有以下三点:1、问得很巧妙。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
同时古诗词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谐共生。
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对每个字,每个词语都作出确切的解释。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清平乐·村居》的内容,掌握诗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清平乐·村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2. 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清平乐·村居》,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3. 翻译: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赏析: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背诵:学生齐读或个别读,熟读成诵。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与《清平乐·村居》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清平乐·村居》2. 作者:辛弃疾3. 诗歌内容:描绘乡村生活场景4. 诗歌情感:向往美好生活,热爱自然作业设计1. 抄写《清平乐·村居》,注意字迹清楚、工整。
2.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清平乐·村居》中的乡村生活场景。
3. 想象自己是诗人,给《清平乐·村居》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清平乐 村居》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清平乐村居》教案及反思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3课时《清平乐·村居》▶课时目标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一、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
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
(出示课件)(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
(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
(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
(板书:词)(2)读准词牌名字音。
①板书:清平乐·村居。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è”。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①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
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②师指名读。
(相机板书:词牌)③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1.古诗三首 清平乐·村居 》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
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更寄托着作者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的情思。
全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六个短句,共写了五个人。
先写老两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
作者以“溪”为线,一线穿珠,使一个个原本独立的画面浑然一体。
全词虽然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整首词清新秀丽、朴素恬静,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构思精巧,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感受词作的意境美、语言美和内蕴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说一说,写一写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醉、相媚好、无赖;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作者以“溪”为线,一线穿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一句中“醉”字的丰富含意。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为后面理解词推波助澜。
二、想象入景,品味词的意象美和语言美,为下文感悟诗情暗埋伏笔。
1、利用“画面”理解词意古人说,诗中有画。
读着一行行诗,我们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教师相机点拨,理解诗句。
利用插图和生动的语言体会画面(清新秀丽,朴素恬静)。
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描述画面。
(出示插图)教师点拨,理解词语“翁媪、相媚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 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以下是无忧考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 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 蓬。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当堂达标题】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茅.屋()剥.夺()渔翁.()房檐.()锄.头()蜻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檐()媚()媪()赖()詹()眉()温()懒()三、巧填诗句。
古诗乐园的小朋友们欢乐多。
看,这里有一个小朋友正在专注地捕蝉: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钓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得鱼惊不应人。
那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溪边,有个小朋友在剥莲蓬: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追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背古诗,解释词语。
茅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翁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锄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顾古诗,回答问题。
1.词人为什么最喜“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下阙,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诗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和全文。
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诗中田园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4.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说出来。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古典诗词,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新课标中规定诵读儿歌、诗词及浅显的文言作品,想象其形象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
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词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通过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地朗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三、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以古诗《忆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为切入口,引出本课要学的词的题目——村居,然后介绍词牌,引出词牌名——清平乐,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这是第一次读,在初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词的相关知识:如词又称长短句,有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上阙(上片)、下阙(下片),同时做到读准生字(翁、锄、赖、剥)的字音、多音字“剥”的读音以及莲蓬的蓬为了押韵在此应读第二声,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整首词。
关键在于读好词的节奏和韵律。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同样如此。
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词的意境。
第二次读诗,请学生边读边想看到了哪些画面。
在学生交流所看到的画面的过程中,词中的相关词句的意思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句诠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再来读整首词,学生就会在脑中边读边浮现相关的画面,读得更有味道了。
一首好词就如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韵味深长。
第三次读,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心灵手巧以及小儿子的调皮,通过想象带着酒意操着吴音的老俩口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的表演感受他们生活的幸福和满足。
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解“醉”字的深刻内涵。
想象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诗词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词的意境,理解词意。
从茅檐低小感受到他们生活的清贫,溪上青青草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清新自然。
老两口生活很贫苦,可是为什么他们觉得如此幸福而满足呢?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再来整合前面读懂的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词所展现的整个意境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将《清平乐·村居》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走进文本”,又需要学生“走出文本”,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
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
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只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来写。
宋词是可以唱的,我让学生欣赏《清平乐村居》的歌曲和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目的在于再次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喜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喜爱。
4.了解词的背景
最后了解这首词的作者及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古诗词“寄意、抒情”,我们可通过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当时诗人所处的那种环境,使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词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
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
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
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词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
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古诗词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地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能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了与之相适应的意境,让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诵读古诗词,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当然这堂课有很多的不足与遗憾。
由于在导入和初读词时,用时稍微多了一点,也至于后面的精读感悟时,给学生感悟和交流的时间显得有些仓促。
还有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进行描写时也只做到了蜻蜓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