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症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

第一部分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二)高热护理常规-----------------------------------------2(三)神昏护理常规-----------------------------------------4(四)中风护理常规-----------------------------------------5(五)中暑护理常规-----------------------------------------7(六)急性出血护理常规-------------------------------------8(七)痛症护理常规----------------------------------------13(八)暴泻护理常规----------------------------------------16(九)脱证护理常规----------------------------------------17(十)中药中毒护理常规------------------------------------19第二部分各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一)骨伤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1(二)内分泌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2(三)脑病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2(四)外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4(五)心肺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4(六)肾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5(七)急诊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6(八)脾胃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6(九)妇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7(十)儿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8第一部分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中医急症护理常规

中医急症护理常规

第一章中医急症护理常规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得患者,首先要进行心里安慰,解除患者得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得有关制度与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流通。

根据病情性质,调节温湿度。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症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一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发现病情突变时。

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得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得静脉通路,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抢救室各种抢救物品、器械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9)随时检查各种通道就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并注意观察引流物得量、色、味、性质,并做好记录。

(10)根据病情给与正确卧位。

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挡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1)疑就是服毒,诊断不明得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种相应标本送检。

(12)对诊断未明得腹痛患者禁用止痛药。

(13)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及传染病报告。

(14)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得患者在抢救得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5)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6)凡转科、转院得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8)出院患者应予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处理。

第二节高热高热多由外感六淫,疫历之毒,饮食不节或不洁所致,现代临床上以体温身高在39℃以上为主征。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

目录神昏(昏迷(2中风(脑血管意外(3脱证(休克(4骨折(51一、神昏因多种病症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

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

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位在脑。

昏迷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

(2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3生活方式、排泄状况。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闭证(阳闭、阴闭、脱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位。

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 以防窒息。

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3 中暑神昏患者,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 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的保暖,严防冻伤、烫伤。

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

(5 遵医嘱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 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遵医嘱设专人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出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给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4、饮食护理暂禁食水5、情志护理患者家属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变化,对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1 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

2(2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3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4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5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6 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部门,主要处理急性疾病及紧急状况。

在医院急诊科中,中医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医护理的意义中医护理是针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进行治疗、调理的手段。

在急诊科中,中医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经络、腧穴、气血流通等方面进行调理,缓解疾病症状,辅助西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也能在新药疗法未得到广泛采用以及未到达诊疗中心时就能提供缓解疾病症状的手段和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常规一、五官科疾病1. 鼻出血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降低气血热盛的状态。

可以给患者喝清凉口感的香菜汁,可以降低气血燥热、起到凉血降火的作用。

2. 眼疾中医护理的方式是通过针灸,针灸可帮助眼部经络进行调理,达到缓解视力疲劳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配合良好的眼卫生习惯,如经常闭眼眺望远方、合理安排用眼时间等。

二、内科疾病1. 感冒中医护理的方法是辛温解表,可以针灸。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荆芥颗粒、银翘片等,以清热解毒的效果为主。

2. 腹泻中医护理的方法是祛湿,可使用同仁健胃消食片等祛湿化痰的中成药。

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保持空气流通等手段进行调理。

三、外科疾病1. 外伤入院针对患者的疼痛,可使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通过多饮水、保持睡眠等方法达到营养、调理身体的目的。

2. 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外科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消毒、换药,同时还应注意外伤处的护理,保持伤口干燥、凉爽、干净,流血时要及时处理等。

总结急诊科中医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里,最好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法都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快地找到治疗方法,以安全高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急诊护理1.接诊和评估:及时接待患者,记录病史,了解患者主诉和病情变化,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心理护理:以温暖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

4.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

二、疼痛管理1.疼痛评估:通过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了解疼痛的特点,以便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

2.疼痛缓解措施:根据病情和疼痛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非药物治疗,如冰敷、按摩、理疗等;同时可以给予必要的药物镇痛治疗。

3.定期复评: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定期复评,判断疼痛程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药物管理1.药品准备:根据医生的嘱咐,准备必要的中药和西药,确保药品的准备充足。

2.药品计量和给药:按照医嘱准确计量药品,并根据给药途径和药品性质进行给药,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合理用药。

3.药品监测: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四、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疾病指标监测: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疾病特点,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血糖、血氧饱和度、电解质平衡等。

3.病情变化观察: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包括疼痛程度、精神状态、心理行为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五、传染防控措施1.感染隔离:对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人间隔离、戴口罩等,防止交叉感染。

2.洗手和消毒:护士要经常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并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适当的手消毒。

3.废物处理:将医疗废物正确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总结: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PPT课件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PPT课件

五、 急性出血
急性出血
因脏络受伤,血溢脉外所致以血液不循 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 出肌肤为主要临床主要表现。临床常见咳 (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等。消化道 、呼吸道、血液病等出血,可参照本病护 理。
护理评估
出血部位、方式、量、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 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机械损伤消化道、泌尿 道、皮肤等情况 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发病经过、病程长短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辩证:咯血、吐血、鼻衄 、便血、尿血
• 饮食护理 • 遵医嘱鼻饲,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 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通便药或按摩腹部
情志护理
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者创 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临证(症)施护
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 分泌物 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谵语狂躁、大便密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给药护理
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 应用冬眠药物期间,要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食清暑水果、蔬 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
情志护理
中暑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须仪态稳重,工作有条不紊,以减 少其紧张情绪 对烦躁、焦虑不安者进行安慰,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对于实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及时变换体 位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Word版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Word版

第一部分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二、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三、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四、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五、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三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六、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一、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十二、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十四、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整理课件
内容
2
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整理课件
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
3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
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配药、配血、输血的相应准备。
整理课件
4
3、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的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
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整理课件
42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
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
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整理课件
43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
性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整理课件
32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
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整理课件
33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 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每4小时测1次,或遵医嘱执 行。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目录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高热………………………………………………………神昏………………………………………………………中风………………………………………………………中暑………………………………………………………6急性出血…………………………………………………痛证………………………………………………………暴泻………………………………………………………脱证……………………………………………………中药中毒…………………………………………………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风温………………………………………………………感冒………………………………………………………内伤发热…………………………………………………咳嗽………………………………………………………哮喘………………………………………………………悬饮………………………………………………………肺痈………………………………………………………肺胀………………………………………………………胃脘痛……………………………………………………呕吐………………………………………………………便秘………………………………………………………泄泻………………………………………………………黄疸………………………………………………………积聚………………………………………………………水臌………………………………………………………水肿………………………………………………………肾衰………………………………………………………淋证………………………………………………………癃闭………………………………………………………消渴………………………………………………………心悸………………………………………………………胸痹………………………………………………………眩晕………………………………………………………不寐………………………………………………………痉症………………………………………………………痿病………………………………………………………痹证………………………………………………………汗证………………………………………………………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目录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5)一般护理常规 (5)高热 (6)神昏 (8)中风 (10)中暑 (12)急性出血 (14)痛证 (20)暴泻 (24)脱证 (26)中药中毒 (28)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29)一般护理常规 (30)风温 (31)感冒 (33)内伤发热 (34)咳嗽 (36)哮喘 (38)悬饮 (40)肺痈 (41)肺胀 (43)胃脘痛 (45)呕吐 (47)便秘 (48)泄泻 (50)黄疸 (52)积聚 (53)水臌 (54)水肿 (57)肾衰 (59)淋证 (60)癃闭 (62)消渴 (64)心悸 (66)胸痹 (68)眩晕 (69)不寐 (71)痉症 (72)痿病 (74)痹证 (75)汗证 (77)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79)一般护理常规 (79)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80)疖 (82)疔 (83)痈 (85)发 (86)丹毒 (88)疖疮走黄 (89)流痰 (91)窦道 (93)压疮 (94)脱疽 (95)乳痈 (97)乳岩 (99)石瘿 (101)肠痈 (102)肠梗阻 (104)石淋 (105)噎膈 (106)烧伤 (108)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10)一般护理常规 (110)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111)月经不调 (113)痛经 (115)崩漏 (116)绝经前后诸证 (118)带下病 (119)妊娠恶阻 (121)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122)异位妊娠 (125)子痫 (127)产后发热 (128)产后恶露不绝 (130)产后缺乳 (132)阴挺 (134)癥瘕 (135)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37)一般护理常规 (137)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139)痔 (140)肛痈 (141)肛漏 (143)肛裂 (144)脱肛 (145)直肠息肉 (147)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148)一般护理常规 (148)黄水疮 (150)蛇串疮 (152)面游风 (153)脚湿气 (155)粉刺 (157)瘾疹 (158)湿疮 (159)药毒 (161)摄领疮 (162)白庀 (164)猫眼疮 (166)风瘙痒 (167)皮痹 (168)天疱疮 (170)红蝴蝶疮 (171)淋病 (173)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76)一般护理常规 (177)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178)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179)牵引术后护理常规 (180)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181)骨折 (182)上肢骨折 (183)下肢骨折 (185)脊柱骨折 (186)骨盆骨折 (188)脱位 (190)伤筋 (191)腰椎间盘突出症 (193)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194)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196)一般护理常规 (196)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 (199)一般护理常规 (199)化疗护理常规 (200)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医急症护理常规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要进行心里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的有关制度和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流通。

根据病情性质,调节温湿度。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症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一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发现病情突变时。

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抢救室各种抢救物品、器械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9)随时检查各种通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性质,并做好记录。

(10)根据病情给与正确卧位。

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挡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1)疑是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种相应标本送检。

(12)对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药。

(13)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及传染病报告。

(14)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5)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6)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8)出院患者应予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处理。

第二节高热高热多由外感六淫,疫历之毒,饮食不节或不洁所致,现代临床上以体温身高在39℃以上为主征。

病位表里均可,临床可分为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西医学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某些风湿性疾病/胶原性疾病。

部分急性血液病、中暑等引起的高热,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评估】1.生命体征的变化.2.既往饮食结构和习惯。

3.生活方式、休息状况、排泄状况。

4.伴随症状。

5.辩证。

(1)表热证发热恶寒(2)半表半里寒热往来(3)里热症发热不恶寒,反恶热。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病室宜空气流通,光线柔和,避免一切刺激。

表虚证不宜风吹;恶寒重者避风保暖;里热重证室温宜偏低。

(3)高热期间应该卧床休息,避免高热而伤正气,做好口腔护理,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体石蜡等,乳蛾红肿者可遵医嘱用并硼酸,錫类散,珠黄散等吹喉,或用中药液含漱。

.(4)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

防止跌伤。

(5)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

如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切记汗出当风,应及时更换衣服,并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拍背和局部按摩。

2.高热引起神昏,呕血,尿血,便血等症时,参照各有关章节护理。

3.病情观察神志,体温,汗出,口渴,皮肤,斑疹,黄疸,二便,舌苔,脉象,药效及药物副用。

如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脉细沉,阳气欲脱者。

(2)神晕语譫,惊厥等热人营心者。

(3)吐血,咯血,便血,溺血,舌质紫暗或红绛,苔黄燥,热人营血者。

(4)高热不退,大吐,大泄,心烦,盗汗,口渴,口干舌燥,无苔少津,脉细欲绝等亡阳证候者。

4.给药护理(1)严格按医嘱用药。

(2)汤剂一般宜温服;表热证宜热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宜偏凉服。

服解表药后宜多引热开水,热汤,热粥,以助汗出,驱邪外出。

若汗出不止,应报告医师及时停药,以防虚脱。

鼻饲者应在空腹给药,以利发挥药效。

5.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忌煎炸,油腻等往热之品。

忌肥甘,辛辣,鱼虾之类不易消化,耗伤津液及易发生过敏反应的食物,避免阻滞胃气,减弱机体的抵御能力。

(2)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开水以助汗出。

(3)内伤高热病程较长,影响食欲,饮食宜高热量以保证病体的营养需要,可选鸡、鸭、瘦肉等。

(4)鼓励患者多饮水及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果汁,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

6.情志护理内伤发热多因阴阳气血偏盛而发生,有时病程长,治愈亦较困难,患者常有情绪改变,烦躁,焦虑等,故要消除顾虑,安慰和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给与疾病知识的宣教,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7.临症施护(1)发热恶寒重,头痛。

四肢酸痛,无汗者,可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恶热,面赤气粗等里实证者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或风门穴拔罐等法降温。

【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使气血流畅,利于康复。

2.注意病愈初期机体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

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病体在遭侵袭。

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注意食养,并与初期尤为重要。

多饮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等品,忌烟酒。

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等,促进气血流畅,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本次病因尚未明确,应作进一步检查,查明原因对症治疗,要鼓励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6.坚持按医嘱服药,治疗,定期门诊随访,以达到彻底治疗,迅速康复的目的。

第三节中暑中暑是由于夏日酷暑高热所致,以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

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

临床辨证分为,暑热侵袭,热盛动风,气阴两伤。

西医学中的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日射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评估】1患者中暑的经过和伴随症状。

2患者的心理状态。

3周围环境,工作种类,生活方式,休息状况等。

4辨证(1)暑热侵袭暑热或高热侵袭致大热,大汗,或皮肤灼热无汗,伴大渴,烦躁,大便燥结,小便黄赤。

(2)热盛动风因高热侵袭致高烧,烦躁,面赤气粗,猝然昏倒,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3)气阴两伤因高热大汗后耗气伤阴而致四肢厥逆不温,冷汗不止,精神疲惫,气短乏力。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2)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者,应迅速撤离现场,转送至阴凉,通风的地方或有空调的地方。

患者取平卧位,松解衣扣,给予清凉饮料,如西瓜汁,淡盐水,冻果汁等。

遵医嘱针刺,刮痧大椎,曲池,内关等穴。

(3)重症中暑者,立即送至抢救室,不宜搬动,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液,给药。

缺氧者立即吸氧。

有循环衰竭或原有心脏病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发生肺气肿。

2.使用监护仪进行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一般体温40℃以上每半小时测1次;39—40℃每2小时测1次,38—39℃每4小时测1次;体温正常24小时后按常规体温。

血压低于90/60mmHg,半小时或1小时测1次,并详细记录。

常识清醒后,继续观察24—48小时,病情稳定着,可移至普通病房。

3.病情观察观察体温、神志、脉搏、呼吸、瞳孔、二便、汗出、舌象、脉象等。

如见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或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瞳孔散大、烦躁等危症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4.给药护理(1)遵医嘱用药,确保患者按医嘱服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有无用药不良反应。

(2)遵医嘱用藿香正气丸,在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以利康复。

服用牛黄清心丸、紫雪散等以治疗高热、神昏、惊厥,要严密观察,当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冷汗不止、二便失禁、脉微、亡阳虚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抢救。

(3)在应用冬眠药物期间,要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如收缩压降至12kPa以下时,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

5.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食清暑水果如西瓜、黄瓜、甘蔗汁、梨汁、绿豆汤等,忌食油腻、烟酒。

重症不能进食者,予以鼻饲及静脉补液。

6.情志护理中暑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故医护人员须仪态稳重,工作有条不紊,以减少患者紧张情绪。

应对烦躁、焦虑不安者进行安慰,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7.临症施护(1)口唇紫绀缺氧时及时吸氧。

(2)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恶寒身冷、脉细微等阴症,忌冷敷,宜温热水擦浴,或艾灸关元、气海、肾俞、百会,温灸腹部的关元。

气海,神阙穴。

(3)出现痉挛者,除补充足量液体外,应遵医嘱以药物控制痉挛,并注意安全保护防止坠床,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4)大汗者易用银花、玄参、麦冬、甘草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

(5)中暑湿邪重者,表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遵医嘱予藿香正气水口服。

隔姜灸神厥穴等。

(6)体温39℃以上时可使用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擦浴颈、躯干、四肢,以皮肤潮红,体温降至38—37.5℃为止。

(7)头部置冰帽,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并加以按摩,注意随时更换冰袋位置,利于散热降温和防止冻伤皮肤。

(8)遵医嘱药物降温及针刺、推拿;4℃冰葡萄糖盐水及复方氯化钠溶液静脉点滴;4℃冰水或盐水灌肠;口服或曲池穴位注射复方柴胡液。

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或推拿肩井穴,按揉膀胱穴,并多推颈动脉前的缺盘穴。

【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心情怡悦,使气血通畅。

2.向患者讲解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危害性及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持续的工作,并注意水分的摄入。

3.注意保持环境的通风。

4.注意劳逸结合,高温季节适当调整劳动作息制度,缩短或避开高温的时间。

5.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劳动应戴草帽或其它防护帽,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

若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时,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避免发展成重症。

6.如果有不适立即停止工作休息,若不缓解及时就诊。

7.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夏季汗出较多者,应供给足够的淡盐开水,汽水,凉茶等清署饮料。

注意多食清暑水果如水果、西瓜、黄瓜、甘蔗汁、梨汁、绿豆汤等,忌食油腻、辛辣、烟酒。

第四节血症血症是指脉络损伤,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出肌肤所形成的疾患。

多因感受外邪、饮食、情志、疲倦、久病、热病之后或跌仆、金刃、虫兽所致。

病位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而定。

可涉及内、外妇、骨伤、等科室、临床上见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如消化道、呼吸道、血液病等出血,均可参照本症护理。

【评估】1.病程长短、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2.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发病经过。

3.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机械性损伤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