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合集下载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1895年8月15日,康有为创设的《万国公报》在北京诞生, 由康有为个人出资,梁启超主持笔政,麦孟华负责出版发 行工作。双日刊,随京报“分送朝士,不收报费”
1895年11月维新人士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强学会(又称强学 书局)《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于1895年12月16 日出版,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6年1月20日强学会遭清 政府查禁,《中外纪闻》被迫停刊。
三、维新运动的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务报》
1、《时务报》的由来:
——强学会及其报刊虽遭封禁 ,维新运 动在上海、广东、湖南仍在蓬勃发展。 ——上海强学会余款,1896年8月9日创办 于上海。1898年8月17日因梁、汪之争停 刊,共出96期 。《时务报》成为维新运 动中的一面帅旗,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冲 锋陷阵,是近代报刊史中国人自办报刊的 第一次高潮中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 ——黄遵宪:关键作用 ——汪康年:张之洞安插在上海维新阵营 中的代理人;杰出的近代报刊活动家 ——梁启超:担任总主笔 ,24岁。对新 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梁启超因 《时务报》而名重一时,《时务报》也因 梁启超而风靡全国
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的大 型日报,王韬创办并任主笔。 创刊时每期两张4版,除星期 日外,每天发行。第一版商业 行情,第二版船期消息和广告, 第三版新闻和论说,第四版广 告。
二、王韬和《循环日报》
——办报宗旨:
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 “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变法以自强”
该报以“通外情,广见闻”为己任,致力于传播和普及西方知识,推 介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反映世界大势和时局变化,鼓吹学 习西方,变法图强,对开通民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以政论为灵魂: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第一课时上●教学目的: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鸦片战争后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情况。

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办报人的办报思想。

●基本要求:1、了解早期国人办报的情况及其办报思想,尤其要掌握王韬的办报思想2、熟悉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情况●本部分的重点及难点:本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较为零散。

相对重要的内容是王韬的办报思想。

●授课内容: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先声1、林则徐和魏源的新闻思想和主张林则徐译《四洲志》“了解夷情”、“以夷制夷”魏源编《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知己知彼,可款可战,匪证奚方,孰医瞑眩”2、洪仁玕的新闻观点洪仁玕“设新闻馆”、“兴各省新闻官”、“准卖新闻篇”;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统一领导的工具;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的新闻观点王韬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內事于外,通外情与内”;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报纸的文风、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4、郑观应的新闻思想郑观应在《日报》这篇文章里阐述了日报的作用、地位,希望能允许国人办报,并制定报率规范报业。

二、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出现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昭文新报》;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报纸《汇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述报》;汉口国人自办报纸《公论报》。

从《汇报》到《益报》,一年时间里的三次改组与更名,反映出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艰难。

●作业布置及思考问题1、简述王韬的新闻观点。

●试题考核方式大部分知识点以填空题为主,简述王韬的新闻观点。

●参考资料:张育仁著:《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第一课时下●教学目的: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们掌握《循环日报》的情况,包括它的创办、经营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内地出版的早期报纸《澳门新闻纸》林则徐我国最早的译报1872 广州《羊城采集实录》1873 汉口《昭文新报》艾小梅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

1874 上海《汇报》,改名《彙報》,改名《益报》容闳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84 广州《述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1886 广州《广报》,改名《中西日报》,改名《越桥纪闻》旷其照1874 香港《循环日报》王韬我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形成了我国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的办报理念:1,办报的目的在于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宣传自己变法自强的主张2,报纸应起到上下沟通,内外宣传的作用3,最早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4,报纸文风应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报纸编辑人员应是知识广博的“通才”,主笔应该才华横溢且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在办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以外,这些报刊一般都是私营性质的。

●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

●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康有为的“一会三报”1895 《万国公报》,成立京师强学会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也成为了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

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1896 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一会三报”的意义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酝酿了几十年的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的办报骨干,为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使变法维新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

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1、数量多2、地区广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清议报》1898创刊,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中国近代国人办报简况

中国近代国人办报简况
(2)《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1906年-1907年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报刊大论战

Biblioteka §论战的问题: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的结果:
1906年7月《新民丛报》求和,《民报》不允 1907年11月,《新民丛报》停刊
§逐渐成熟于1898年出版《清议报》

§达到顶峰于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 《新民说》、《少年中国说》等一系列文章

梁启超等维新派报刊政论家在创作实践中, 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政 论传统,创造出一种通俗自由新颖的政论文体, 当时人称为“时务文体”、“新文体”或“报 章文体”。


陈少白 (1869—1934) 原名闻绍, 字少白, 广东新会人。 《中国日报》 第一任社长


主要宣传内容:
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 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革命党人宣传舆 论阵地,重要的 活动据点
中国日报馆还出 版《中国旬报》



* “苏报案” (1903.6.29-1903.7.7)
前情:推荐宣传邹容《革命军》 导火线: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 两江总督魏光焘派人到上海﹐会同租界当 局对《苏报》进行迫害。 陈范﹑章士钊等先期走 避﹐章太炎﹑邹容等6人 被捕。章太炎被判监禁 3年﹐邹容被判监禁2年。 《苏报》也被查封。
《万国公报》1895.8.17创,双日刊,每期刊论 说1、2篇,发达最高3000份,出版3个月,45册。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和接触1、林则徐的新闻思想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

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洪仁轩《资政新篇》: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的主张。

《资政新篇》中,洪仁轩提出的办报活动的观点:1)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2)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3)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4)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可以实行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的监督,可以有助于中央政府权利的加强。

4、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1)王韬的办报主张:1)论述了半包的目的及意义。

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

(2)王韬对后世的影响:1)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引导作用。

2)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清末明初1912前

清末明初1912前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与 第 一 次 办 报 高潮
最初的中文报纸有册页型和 散页型两类。册页型报沿袭 京报的形式,分线装书式和 洋装书式两种,大小无定, 每册页数不等,用连史纸之 类土纸,雕版或活字单面印 刷,装订十分简陋。册页报 在早期较多,到1896年问世 的《时务报》仍是册页报。
循环日报 (1874-1959) : 王韬主编,是 我国第一批国 人自办报纸中 影响最大的。 报纸为竖版, 单页式。
前身为1898年创办 的《时务日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革后日出两张, 双面印刷,4版, 每半分四栏,首创 “版面分栏,新闻 分类”的编辑手法。
《时报》1904年创刊,改变书本 式的旧的版面模式,为对开全张 式的版面模式。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 报》,因其均为竖版,“民”字开头, 合称“竖三民”。版式与《中外日报》 相似。
时务报(1896—1898)梁启 超创办,旬刊,书册式,每 期20余页,约三四万字。
《国闻报》: 1897年严复创 刊于天津,日 出对开一张, 竖版, 版面纵 向分割。
的 业
清末时期 新 闻 事
这一时期,新闻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 在报刊形式上,开始有书册式向单 张印刷的近代西方报纸靠近,1904年以后 采用白报纸两面印刷的对开报纸越来越多, 如《时报》、“竖三民”、《神州日报》 在版面的编排上,开始打破首论 说、宫门抄的框框。横栏由3栏变成5至7 栏,版面灵活,报刊字体不再千篇一律。 栏目设置越来越细致 ,新闻标题一改过 去一文一题和题文同一字号的做法,出现 了大字题和主题、眉题、副题等多行题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 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每年40种)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

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数量多 2、地区广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 3、新闻xx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清议报》1898创刊,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第四章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第四章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第四节 两派报刊的大论战



一、同盟会与《民报》
1、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 2、《民报》(1905-1910):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办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 报》,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


《民报》的宗旨与宣传三民主义
——六大主义 ——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




二、改良派报刊在海外重整旗鼓


4、改良派在国内办的报纸
《时报》(1904,上海,狄楚青 ):“革新代表舆论之报 界” 《京话日报》(1904,北京,彭翼仲 ):北京第一张日报 早期《大公报》(1902,天津,英敛之 ):宣传改良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 《东方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办于上海 ):大型 文摘月刊
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
四、革命报刊宣传的三大中心


于右任与“竖三民”
于右任(1879-1964):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 活动家,百折不挠的革命宣传家。 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 1909年在上报》 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 丰腴,名噪一时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 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二、改良派报刊在海外重整旗鼓


2、《新民丛报》(1902-1907)
该报是继《清议报》之后海外改良派报刊中最有代表性、 最有影响的报刊。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办《新民丛报》, 1907年11月20日停刊,共出96期,梁启超是主编,编辑有 蒋智由、麦孟华等人。这是梁启超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 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与《清议报》相比,《新民丛报》 面目焕然一新,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 确实为“中国报界前所未有”。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浅析清末明初明办报刊清末明初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学生姓名:叉叉叉学生学号:1320041756学生班级:新闻131【摘要】本文以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诉求相结合为研究视角,将明末清初新闻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外报在华崛起。

第二阶段,国人办报的开端。

第三阶段,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

第四阶段,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

明末清初即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作了探讨与阐释。

[1]关键词:明末清初新闻发展历史阶段自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诞生,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报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外报在华崛起。

自1815年开始,至1895年结束,其最基本的特点是:近代报刊因外国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需要而在中国诞生,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人等各色人等的共同努力下“渐行于中土”(王韬),其中商业性报纸发展为报业的主流。

以1815年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起点,其依据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

1815年8月5日,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威廉•米怜在南洋马六甲发刊中文《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旨。

这份报刊虽然在南洋地区出版,但其创办意图并不是为了影响南洋人,也不是仅仅为了影响南洋地区的华人,而是为了影响所有的中国人,因而被新闻史学者认定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

戈公振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为我国有正式报纸之始”。

此后,虽有学者曾提出过一些异议,提出应以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发刊的中文《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或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出版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为历史起点,但都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然而,自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至1839年禁烟运动发生前,外国传教士虽然视近代报刊为其传教的重要工具,但因当时的满清封建王朝在思想文化上实行言禁政策而始终难成气候,发展的步子极为缓慢,二十多年间仅出版过6份中文报刊。

第三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五、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报纸有益于国家,对近代报刊功能的认识: 一、 “通下情”“通外情”; 二、开通民智; 三、开通风气; 四、具有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五、提出应制定报律的问题。 对维新派新闻观的评价 方 简史P99

六、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色
(一)、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维新运动中《时务报》上发表的以梁启超为代 表的论说文的文风,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 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戊戌变法时初步形成,梁启超 办《新民丛报》时臻于成熟,风靡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 这种新文体成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的文体, 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特征: 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即灵活自由,不拘一格; 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即浅显流畅,内容、词汇新颖生动; 3.“笔锋常带感情”,即感情充沛,富有鼓动性和感染 力。 不足:轻率粗浅、铺陈冗长。
二、维新派的第一批报刊

《万国公报》 1895年8月,康、梁等人主办的《万国公报》在北 京创刊。双日刊,书册式。梁启超、麦孟华任编辑。内 容以讲论洋务为主。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 1895年11月中旬,维新派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具 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万国公报》转为该会 机关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维新派的重要舆 论机关,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 《强学报》:上海强学会机关报
三、王韬与《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 1874年创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由黄胜、 王韬等集资创办的“中华印务总局”出版。 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 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 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政论报纸,也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之一。

4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4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 《湘学新报》创刊号
唐才常(1867-1900)
• 谭嗣同 • (1865-1898) • 字复生,号壮飞, • 政治活动家和报刊 政论家, • 《湘报》撰稿人, • 著有《仁学》。
• 三、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 1898年7月26日,光绪帝就孙家鼐 《奏遵议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一折发布上 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宣告开放“报 禁”的法令。 • 其基本精神为开办中央政府机关报;公 开承认各地报馆的合法地位,并准许报刊 “据实昌言”。
• • • • • • • • • • • • 作业习题: 作业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是汉口的《昭文新报》。 2、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是《汇报》。 3、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 4、1897年4月22日在长沙创办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是《湘学新报》。 5、梁启超在新闻政方面有许多代表作,可列举:《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和 《变法通议》。 6、梁启超关于报馆功能和作用的论述主要有“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去塞求 通”。 7、康有为在讲学同时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作为 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根据。 8、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国人办报的高潮发生在1896——1898年间。 9、在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过程中,人们称梁启超的文章为“时务体”。 10、百日维新中的戊戌六君子指的是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谭嗣同、 康广仁。
• •
康有为 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强学报》创刊;共出三期;十四天。

“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 弊,达民隐”。 • ——《开设报馆议》 • 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 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已经拉开。

第2章 中国民族报业的兴起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2章 中国民族报业的兴起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其特点是:亦文亦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夹以口 语和外来语。
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 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 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第2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三、近代新闻立法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1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1、《汇报》(《彙报》、《益报》) (1874-1875)
1874年6月容闳在上海创办,英国人葛 理为名义上的主编 。《汇报》爱国,一创 刊就宣布:“本局为中华日报,自宜求有 益于中华之事而言之。故于有裨中国者, 无不直陈,而不必为西人讳。” 9月改名 《 彙 报 》 。 1875 年 7 月 更 名 《 益 报 》 以 示 报纸于官府有益无害。 1875年底停刊。
1874年2月4日,王韬主办的《循 环日报》在香港创刊,是早期国 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
《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 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 报宗旨,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 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公开鼓吹变 法的报纸之一。
该报也是中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 的报刊。王韬先后在该报发表数 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 治,鼓吹变法自强。
第2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主要报刊:
1、《知新报》 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办。初为5日刊,后
改为周刊、半月刊。康有为亲自策划创办,澳门爱国商人何 廷光出资,康广仁为总理,梁启超为主笔。是维新派创办较 早,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是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 1901年1月20日停刊。共133期。
第2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 1、报刊数量大。 2、办报地区广。 3、报刊品种多。 4、主流联系起来,形成“三位一体”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尚自强
第一次,1895年至1898年维新运动时期,如《时务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第二次1901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新民丛报》、《中国日报》、《苏报》、《民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出现原因:
1、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维新派需要报刊这个重要的思想武器,传播变法思想;
2、广大民众本身也有了解变法思想的要求。

办报活动:
《时务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主要成就:
1、两个突破,突破了在华外报的垄断,突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报禁;
2、两个开端,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开创了中国的政党报刊;
3、两个创新,新闻思想,报章文体。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出现原因
1、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迅速分化;
2、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允许民间办报,有限度的开放报禁。

办报活动
《新民丛报》、《中国日报》、《苏报》、《民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两次办报高潮的共同延伸
两次办报高潮中主流报刊的性质都是政党报刊;这两次办报高潮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两次办报高潮中都涉及到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新闻宣传与新闻真实性,新闻法治与言论自由等等。

中国新闻史 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中国新闻史 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三)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太平天国后期 领导人、卓越政治家。1852年,广东起义受 挫后逃往香港。1859年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并向洪秀全进呈治国纲领《资 政新篇》,其中包含了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和对报纸功能的观点。 1、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新闻主张:①设新闻馆; 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2、报纸的功能:


《万国公报》: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 月创办于北京,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以洋务宣传为目的。梁启超、麦孟华主编,双日 刊。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12月改名为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比《万国公报》更具有报纸的性 质,除了言论外,增加了新闻、外电、各报摘录、 译报、上谕等,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但言论还 比较谨慎。 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的活动,引起了清政 府顽固派的恐慌,1896年1月被迫停刊。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特点 1、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身份较为复杂。既有 知识分子,也有商人,还有洋务派官员,其中知 识分子是主要力量。他们多是与西方人打交道较 多的中国人,思想较为前卫。 2、办报性质方面,一般是私营性质的,属于新 兴资产阶级民办报刊。 3、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 支持者和宣传者。主张富国强兵,主张政治文化 改革,宣扬议会制和君主立宪,传播了早期的维 新思想。 4、政治立场上,表现出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到1898,全国各地出 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多数为中国人自办, 而又以维新派创办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这些报刊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打 破了在华外报的优势,成为中国社会舆论 的主要力量。

一、强学会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18951896) 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 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8月,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 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

王韬与《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1874年创 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 主笔,出版时间最长、影 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 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 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 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 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 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 论为灵魂的报纸。
第一代改良派的新闻思想
《中外纪闻》特点:1: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 2: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 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在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以后,为了警醒国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 决心通过开办学会,来“广联人才,创通风气”。1895年8月在北京成立的强学会,即 是其中最早也是最为著名的一个。强学会成立后,通过讲学和创办报刊,积极地宣传 变法维新思想,对于维新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受到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的 欢迎。京师强学会成立后,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在1895年将 〈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 燮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是维新派北方的代表。
《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 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大燮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 刊的萌芽。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 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1896年 元月20日停刊。
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内容
“设新闻馆”,认为报纸是实现民主政治的 手段 。
“准卖新闻篇”,认为报纸有教育民众、移 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
“兴新闻官”,认为报纸有监察政治的作用, 实际上包含有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司吏进行 监督的责任,以利加强政府中央权力。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二,香港的国人自办报刊
1,国人主编的报纸: (1)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中外新报:黄胜。 (2)中外新闻七日报——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
2,王韬与《循环日报》: (1)王韬:与传教士游处。上书受捕。欧游。办报。 (2)《循环日报》:18740204香港。 命名。宗旨。政论(内容与风格)。新闻。
3,从《华字日报》到《循环日报》:依附——独立
2,其他重要报刊: (1)知新报:18970222澳门康广仁等。敢言。 (2)国闻报:18971026天津严复等。 内容:外报选译;新闻采访。 策略:租界、挂名、不入报馆。
(3)湘学新报:18970422长沙旬刊实学。 湘报:18980307长沙日刊唐、谭。激进。
3,第一次国人办报活动高潮的特点: 声势浩大(数量、地区、种类) 主办者为维新派人士。 内容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旋律。 三位一体的办报方式:学会、书局、报馆。
2,郑观应云:
古之时,谤有木,谏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 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自秦焚书坑 儒,以愚黔首,欲笼天下于智取术驭、刑驱势迫之中,酷烈 薰烁,天下并起而亡之。汉魏而还,人主喜秦法之便于一人 也,明诋其非,暗袭其利,陵夷而肇中原陆沉之祸。唐宋代 有贤君,乃始设给谏、侍御诸言官,以防壅蔽,而清议始彰。 然以云民隐悉通,民情悉达,则犹未也。欲通之达之,则莫 如广设日报矣。(日报上,1894)
三,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的国人办报活动
1,汉口:昭文新报——1873艾小梅。
2,上海:(1)汇报1874容闳、邝其照—彙报—益报1875 (2)新报:1876冯焌光。
3,广州:(1)述报:1884,中法战争,新闻纪实图画。 (2)广报1886邝其照—中西日报1891租界—越 峤新闻1900。

清末至五四时期国人办报的三次高潮

清末至五四时期国人办报的三次高潮

清末至五四时期国人的三次办报高潮——1143401052 新闻二班黄菲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时间:维新运动时期历史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割地赔款,名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在此期间,报纸报刊起到了重要的启迪民智,社会舆论的作用,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国人办报的高潮。

起因:1:维新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热情创办报刊,启迪民智;2:“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儿诏书,“报禁”、“言禁”逐步削弱,促进各地报刊的发展;3:清政府在经济上推出了一些扶助报业发展的措施,如减低报纸的邮寄费用、对书籍报纸实行免税;4:吸取总结外国人办报的经验并且第一批国人办报为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是维新派首先创办的报刊,也是维新派创立的学会——强学会的机关报。

所刊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涉及工商、铁路、邮政、兵制、学校、报馆等。

该报于同年12月16日改名为《中外纪闻》,其除了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及上谕等,报刊从创办起受到了维新思想人士及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的支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打响了维新运动再度兴起的第一炮。

梁启超担任主笔。

所刊内容包括政论、谕折、京外处事、域外报译等,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曾一度得到部分地方官员的支持,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报人: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戊戌时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维新思想家、报刊政论家。

他提出“纵民开设”报馆的建议,认为要开通风气,“非要合大群不可”,而要合大群“非要开会不可”,主要办报思想是“设报达聪”。

梁启超: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思想家,提出了“去塞求通”、“耳目喉舌”的办报思想,并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时务体,倡导新闻报道应是通俗、自由、新颖。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这些报刊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打
破了在华外报的优势,成为中国社会舆论 的主要力量。
一、强学会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18951896)
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 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8月,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 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问题。认为报纸应 该直抒胸臆,词达而已,批评科举考试使 用的文体,指出“时文不废,天下不治”;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从业者 应道德高尚、知识广博;
郑观应:1842-1922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教育家、实 业家。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变法自强的杰出代表。 1893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影响极大,提出了对 中国社会进行全方位改革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1922年病逝于上海。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有:
《万国公报》: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 月创办于北京,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以洋务宣传为目的。梁启超、麦孟华主编,双日 刊。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12月改名为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比《万国公报》更具有报纸的性
质,除了言论外,增加了新闻、外电、各报摘录、 译报、上谕等,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但言论还 比较谨慎。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 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兴起 第二节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特点与历史作 业
第一节 兴起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况
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士大夫和 爱国知识分子从外国人办的报刊中接受了西方资 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而眼界大开,初步认识到 报刊的社会功能,开始自己动手创办报刊。
目前新闻史学界公认的第一张国人自办近代 报纸是1873年创刊于汉口的《昭文新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二、名词解释 1、《万国公报》 2、《中外纪闻》 3、《时务报》 4、《国闻报》
• • • • • • • • • • •
三、简答题 1、第一次国人板报高潮时的报纸类别。 2、《中外纪闻》特点。 四、论述题 1、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2、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色。 讨论题: 讨论题: 1、王韬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2、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出版的意义。 思考题: 思考题: 1、《湘学报》、《湘报》、《国闻报》、《知新报》何时、何地、 何 人 主 编 ? 在 维 新 运 动 中 各 起 什 么 作 用 ? 2、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前后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对新闻事业 有何贡献?
• • • • • • • • • • • • 作业习题: 作业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是汉口的《昭文新报》。 2、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是《汇报》。 3、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 4、1897年4月22日在长沙创办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是《湘学新报》。 5、梁启超在新闻政方面有许多代表作,可列举:《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和 《变法通议》。 6、梁启超关于报馆功能和作用的论述主要有“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去塞求 通”。 7、康有为在讲学同时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作为 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根据。 8、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国人办报的高潮发生在1896——1898年间。 9、在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过程中,人们称梁启超的文章为“时务体”。 10、百日维新中的戊戌六君子指的是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谭嗣同、 康广仁。

四、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 贡献
•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在中国近代 史上发挥的进步作用 • 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救亡图存;变法; • (二)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 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 冲破言禁;政治家办报;报章新文体。
•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 发展
• •
康有为 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强学报》创刊;共出三期;十四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 弊,达民隐”。 • ——《开设报馆议》 • 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 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已经拉开。

• 黄遵宪 • (1848—1905) • 字公度, • 广东梅县人, • 清末著名的维新派 报人。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十九世纪后期的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 次国人办报高潮
• 一、《中外纪闻》、《时务报》等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 • • •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近代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 。

1895年8月17日,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出 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 1895年12月16日,强学会主办的《万国 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1896.1.20停;
• 《湘学新报》创刊号
唐才常(1867-1900)
• 谭嗣同 • (1865-1898) • 字复生,号壮飞, • 政治活动家和报刊 政论家, • 《湘报》撰稿人, • 著有《仁学》。
• 三、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 1898年7月26日,光绪帝就孙家鼐 《奏遵议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一折发布上 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宣告开放“报 禁”的法令。 • 其基本精神为开办中央政府机关报;公 开承认各地报馆的合法地位,并准许报刊 “据实昌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