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1895年11月维新人士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强学会(又称强学 书局)《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于1895年12月16 日出版,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6年1月20日强学会遭清 政府查禁,《中外纪闻》被迫停刊。
三、维新运动的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务报》
1、《时务报》的由来:
——强学会及其报刊虽遭封禁 ,维新运 动在上海、广东、湖南仍在蓬勃发展。 ——上海强学会余款,1896年8月9日创办 于上海。1898年8月17日因梁、汪之争停 刊,共出96期 。《时务报》成为维新运 动中的一面帅旗,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冲 锋陷阵,是近代报刊史中国人自办报刊的 第一次高潮中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 ——黄遵宪:关键作用 ——汪康年:张之洞安插在上海维新阵营 中的代理人;杰出的近代报刊活动家 ——梁启超:担任总主笔 ,24岁。对新 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梁启超因 《时务报》而名重一时,《时务报》也因 梁启超而风靡全国
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的大 型日报,王韬创办并任主笔。 创刊时每期两张4版,除星期 日外,每天发行。第一版商业 行情,第二版船期消息和广告, 第三版新闻和论说,第四版广 告。
二、王韬和《循环日报》
——办报宗旨:
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 “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变法以自强”
该报以“通外情,广见闻”为己任,致力于传播和普及西方知识,推 介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反映世界大势和时局变化,鼓吹学 习西方,变法图强,对开通民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以政论为灵魂: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三、明清时期古代报纸的发展与《京 报》的出现
(5)《京报》的成熟
– “京报”发展到成熟形式,即可以用《京报》来
指称,则始于乾隆年代。 – 其印制任务由与内府有关系的荣禄堂南纸铺承担,
清代的《京报》
其性质仍为官场的情报资料,其内容仍是可以公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3)唐代的进奏院状
– 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形成。藩镇设在京都的邸实际上成 了情报机关,负责邸的官员被称为“邸务留后使”,由地方上的 节度使或观察使所委派。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后改称 为进奏院,“邸务留后使”改称为“知进奏院官” 。 – 进奏官给节度使提供的信息材料,被称为进奏院状(亦称进奏官 报)。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1)概说
自唐代起,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后人称之为“邸报”。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在性质上与近代意义上的报 纸最为相似,并随着这一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而日趋接 近,直至清王朝的覆灭后才退出历史舞台。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二、古代报纸在宋代的发展
(4)古代报纸内容模式的确立
– 在宋代,进奏院状的具体内容也基本定型:
– 一是朝政简报,又称为朝报,每天由门下后省编定,在进奏院公 布,也称为进奏院朝报,大多为关于帝王动态、大臣任免升降的 消息。二是明发上谕,即最近皇帝公开发布的诏书。三是大臣奏 章,即臣僚给皇帝的上书。 – 这三项内容,以后成为历代古代报纸的内容模式,经历了近千年 而没有变化。
54 第四章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_968006946
“耳目喉舌”论的主要内涵
报纸的作用——“去塞求通”
维新派报纸必备四项基本内容: “广译五洲近事” “详录各省新政” “博搜交涉要案” “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风气渐开,百废渐举, 国体渐立,人才渐出”。
大力兴办各类型报纸,繁荣中国新闻事业 。
“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 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时务文体”
本章关键词
康有为 《中外纪闻》 梁启超 《时务报》 唐才常 《湘学新报》 谭嗣同 《湘报》 严复 《国闻报》
一.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1858-1927) 字广厦, 号长素, 广东南海 人, 近代资产阶 级维新运动的领袖 。
康有为 (1860年,英法 联军随军摄影师拍 摄的照片)
万木草堂
(二)梁启超维新时期的报刊活动
1.参与筹办《时务报》
维新运动的一面旗帜
1896.8.9 上海 创刊 旬刊 书本式 主编梁启超,总经理汪康年
汪康年
《时务报》最重要的 创办人。字穰卿,浙 江钱塘人,毕生以办 报开启民智为任,先 后创办有《时务报》、 《时务日报》、《京 报》、《刍言报》等 近代著名报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兴起 维新运动的基本方式 ——“设报达聪”
康有为1895年上书光绪皇帝,提出 若干变法主张 “四曰设报达聪。……中国百弊,皆 由弊隔,解弊之方,莫良于是。”
时
局
图
一 目 了 然
熊代表沙皇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青蛙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太阳代表日本
黄遵宪
晚晴诗人,外交家、 政治家、教育家。戊 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 察使,助巡抚陈宝箴 推行新政。 “诗界革新导师”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 第一人”。
第四章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新闻业务的改进
《中国日报》模仿日本报纸,字体横排,短行分栏,在当 时开了新风气,是中国近代报刊中第一家横排的报纸
一、革命报刊的兴起
国内外革命宣传活跃
留日学生创办的《开智录》 (日本横滨,郑贯公主编) 《译书汇编》; 各省同乡 会办的《江苏》、《浙江 潮》等报刊 革命宣传小册子:邹容 《革命军》、陈天华《猛 回头》 国内有:章士钊创办的 《国民日报》和《苏报》
第五章 革命报刊:以笔为枪
一、革命报刊的兴起
亥革命前后,形成了中国新闻事业 史上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其中 居主流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报刊。从 1899年到1905年,内地新创刊的中文 报刊达354种之多。 《中国日报》(1900-1913):兴中会 的第一个机关报 1900年1 月25日《中国日报在香港 创办,孙中山领导筹办,陈少白任 社长兼总编辑
孙中山与兴中会成员
一、革命报刊的兴起
《中国日报》宣传内容:
第一,宣传爱国救亡 第二,宣传排满 第三,抨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 想 第四,揭露保皇派的反动面目,反击改良派对革命的污蔑 第五,积极宣传群众的爱国运动,声援反清斗争
一、革命报刊的兴起
《中国日报》特色
二、改良派报刊在海外重整旗鼓
4、改良派在国内办的报纸
《时报》(1904,上海,狄楚青 ):“革新代表舆论之报 界” 《京话日报》(1904,北京,彭翼仲 ):北京第一张日报 早期《大公报》(1902,天津,英敛之 ):宣传改良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 《东方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办于上海 ):大型 文摘月刊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人办报1.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办报理念的萌生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新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1)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林则徐和魏源①1838年底,林则徐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广东禁烟,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
他派人到澳门搜集各种外文报刊,并组织翻译班子,将其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方面的消息、言论译成中文,以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材料。
②在形式上,这些参考材料是零散的,并无名称,但后来被汇集成册,取名“澳门新闻纸”。
此外,林则徐还将其中一些重要材料亲自加工、润色,另编为“澳门月报”。
③1841年8月,林则徐将其主持编译的《四洲志》译稿及其他中外文资料托付其好友魏源整理出版。
魏源依据这些材料和其他一些文献资料,整理编著成《海国图志》,并最终将其扩至100卷。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对西方新闻事业作了不少如实介绍。
④从上述活动中,可见林则徐、魏源对报刊沟通信息的这一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译报活动,不仅在当时受到一些外报的赞赏,而且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开梁启超、严复等人“广译五洲近事”之先河。
(2)洪仁玕的办报思想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新闻主张。
他的主要新闻观点,可归纳为四条: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沟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公议。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但是,太平天国在洪仁玕提出上述主张后不久即覆灭,因而洪仁玕的办报主张在当时并未有实施的机会。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中国的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的报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比如唐代官报就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才设立了进奏院和进奏官,传递中央的信息。
此外,交通传播条件,以及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口头传播、烽火传播、皇帝诏书。
口头传播和烽火传播是非文字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还有旗鼓和木铎传播。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播内容较简单,传播距离不远,且具有易逝性。
皇帝诏书属于文字传播。
这种方式的载体一般有竹简、帛和露布。
竹简和帛记载的内容很多,露布只用以传递军事捷报。
这几种传播方式由于文字的作用而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并可记录传递较复杂的信息,露布的公开性与时效性更加突出。
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都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负责部门:节度使在长安设立的办事机构,简称进奏院编辑发行环节:1)采集、编辑:进奏官们自行采集,从一些它们获得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2)传发:进奏官直接自发向地方各藩镇传发,并不受朝廷管辖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报”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1)性质:我国和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从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工具;带有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同宋以后“邸报”有很大差别;近似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其早约八百年(2)类似进奏院报,已经从官文书的形式中分离出来,具有传播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性质;通过进奏院发行,具有报纸发布的体制;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5、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1)特点: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之后权威性和官报性质更明显,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部分要求了解与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主要概念与理论,并以其分析和解释中国和国际范围内的新闻与传播的相关事件与现象。
新闻学理论(一)世界各国的主导性新闻理论(二)新闻的定义与特性、新闻选择(三)新闻与信息、宣传和舆论的联系与区别四)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对于媒介业态和新闻管理、新闻操作的影响五)新闻媒介的性质与新闻事业的功能及效果,大众传媒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关系等(六)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等(七)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路径等(八)新闻媒介的受众及其特性(九)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十)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等(十一)中国的新闻改革的特点与走势传播学理论一)大众传播研究的基本模式二)大众传播中的理解与语言争议,传播中理解的作用,与编码相关的问题,宣传分析,易读性的测量三)认知一致与大众传播四)说服理论、群体与传播等五)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六)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七)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媒介八)媒介连锁企业与媒介集团二、中国新闻史部分掌握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了解中国杰出的新闻传播工作者的重要业绩和重大的新闻传播事件的基本情况,以资当前新闻传播事业改革之镜鉴。
(一)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2,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3,外报在华的拓展与垄断4,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二)从民族报业的勃兴到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5,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6,自由新闻体制的从确立到扭曲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走向7,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8,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报业的兴起(三)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9,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10,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11,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12,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1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1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15,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日趋繁荣16,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一、邸报: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二、小报: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
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
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第四章 我国自办报刊的初创时期(1873
史” • 18岁中秀才。 • 后来屡次应举子试不中,最后愤而舍弃了科举之
道,转到学习经世致用之学。
第二阶段:西学知识
• 22岁父亲去世,他应麦都思聘到上海墨海书馆任 职。
• 起初协助伟烈亚力等传教士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 书籍翻译成中文,从中他学到了一些近代科学文 化知识。
第四章 国人自办报刊的初创时期 (1873——1894)
第一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前奏
一、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 1839年,他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时,注意到广 州的外文报刊。派人“辗转购得新闻纸,密为译 出,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制取准备之方, 多由此出”。
• 林则徐翻译外报,是一种收集情报的行为。不是 报纸。
• 用循环两字表达他对于太平天国东山再起的期望。 • 跟王韬的世界观和哲学观有关。
(2)办报宗旨:
• 强中以攘外,诹(zōu )远以师长
★ 我国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
(3)报纸中的内容体例
• 言论 • 新闻 • 文艺 • 广告
(4)报纸性质
• 商业经营型报纸。
(5)该报的最大贡献
A. 言论的改革。首开我国政论报纸的先河。 B. 开创了新的报章文体。 C. 文艺性材料突破了旧例。 D. 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和王韬的《循环日报》
一、自办报刊的兴起
(19世纪70年代初—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
• 香港 1、背景 2、最著名的报纸
1、背景
(1)商业繁荣,经济发达。 (2)其具有特殊地位。 (3)当时香港聚集者我国最早的一批买办文人及先
【精选】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4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目录Ⅰ序言Ⅱ考前必知一、学校简介二、学院概况三、专业介绍四、师资力量五、就业情况六、历年报录情况七、学费与奖学金八、住宿条件九、其他常见问题Ⅲ考试分析一、考试难度二、考试题型三、考点分布四、试题分析五、考试展望Ⅳ复习指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新闻学概论》Ⅴ核心考点解析《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第二章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第三章外报在华的拓展与垄断第四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第五章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第六章自由新闻体制从确立到扭曲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走向第七章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八章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报业的兴起第九章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十章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第十一章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十二章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第十四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十五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日趋繁荣第十六章1949年后港澳台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一章大众传播理论概述第二章科学的方法第三章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式第四章传播中理解的作用第五章编码的问题第六章宣传分析:解码及效果的最初理论第七章易读性测量第八章认知一致与大众传播第九章说服理论第十章群体与传播第十一章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第十二章议程设置第十三章知识沟假说第十四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第十五章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第十六章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媒介第十七章媒介连锁企业和媒介集团第十八章全面的图景《新闻学概论》绪论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二章新闻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六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九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第十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十一章传媒业经营第十二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十三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第十四章新闻选择第十五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第十六章中国的新闻改革Ⅵ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历年考研真题试卷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Ⅶ备考方略一、高分备考方略(一)考研英语(二)考研政治(三)考研专业课二、辅导班推荐(一)公共课(二)专业课三、教材与辅导书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四、考研必备网站推荐Ⅷ资料推介硕考网祝您2014复旦大学考研金榜题名,加油!Ⅳ复习指南第七章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本章复习提示本章主要讲述了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林则徐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
一、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办报理念的 萌生 (2)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洪仁 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 《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 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 度评价了报纸(“新闻篇”) 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 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 “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 新闻主张。
《广报》:1886年6月24日创刊,日刊,邝其照为创办人,1891年 被下令封禁后迁至沙面租界,由英商必文出面,并改名为《中西 日报》,后又迁回广州城内,1900年冬,再次改名为《越峤纪 闻》,不久停刊。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第二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问世 二、香港《循环日报》及其主笔 王韬
(1)王韬与《循环日报》
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因在香港出版而成为早 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 《循环日报》 1874年2月4日创刊,近代第一份宣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在业务上,首 创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后易名瀚,字懒 今,江苏甫里(今苏州甪直)人。
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 第二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问世
第三节 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
一、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办报理念的萌生
(1)林则徐和魏源
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是林则徐和魏 源。 19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派人到 澳门搜集各种外文报刊,并组织翻译其 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方面的消息、言 论,以供参考。 “澳门新闻纸” “澳门月报” 魏源依据林则徐留下的资料和文献,整理 编著成《海国图志》。
4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 《湘学新报》创刊号
唐才常(1867-1900)
• 谭嗣同 • (1865-1898) • 字复生,号壮飞, • 政治活动家和报刊 政论家, • 《湘报》撰稿人, • 著有《仁学》。
• 三、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 1898年7月26日,光绪帝就孙家鼐 《奏遵议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一折发布上 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宣告开放“报 禁”的法令。 • 其基本精神为开办中央政府机关报;公 开承认各地报馆的合法地位,并准许报刊 “据实昌言”。
• • • • • • • • • • • • 作业习题: 作业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是汉口的《昭文新报》。 2、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是《汇报》。 3、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 4、1897年4月22日在长沙创办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是《湘学新报》。 5、梁启超在新闻政方面有许多代表作,可列举:《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和 《变法通议》。 6、梁启超关于报馆功能和作用的论述主要有“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去塞求 通”。 7、康有为在讲学同时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作为 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根据。 8、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国人办报的高潮发生在1896——1898年间。 9、在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过程中,人们称梁启超的文章为“时务体”。 10、百日维新中的戊戌六君子指的是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谭嗣同、 康广仁。
• •
康有为 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强学报》创刊;共出三期;十四天。
•
“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 弊,达民隐”。 • ——《开设报馆议》 • 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 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已经拉开。
•
新闻学考研资料-中国新闻传播史-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新闻学考研资料-中国新闻传播史-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新闻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在向其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①设新闻馆;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中的论文《日报》提出“通民隐”、“达民情”的主张。
林则徐,现代有人说他是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它是我国最早的译报。
《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所用名)虽然名为报纸,但不公开发行。
《昭文新报》:1873年艾小梅、汉口创办,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汇报》,9月改名《彙报》,以求政治上的庇护,实际产权未变。
后于1857年再次改名为《益报》.广州中国人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述报》。
《循环日报》:1874年、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阶段:1912、9—1934史量才主办时期。 第五阶段:1934—1949史咏庚时期,有亲日倾向。 (二)史量才致力于报纸现代化 1、致力于印报技术的现代化:修建报业大楼、更 新印刷设备。 2、新闻业务的改革。 (1)确定重新闻轻言论的发展方向; (2)向“新闻报纸”发展,广建新闻网; (3)以采访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主; (4)创副刊“自由谈”。 3、实行人才战略,广招贤才。
4、日文报刊:
(1)《上海新报》周刊:1890.6.5-1891.5.29,松野平三郎; (2) 《上海时报》: 1892年上海日本青年会创 办; (3) 《上海周报》 1894年创办。 5、葡文报刊: (1)《北方报》1867年创办; (2)《前进报》 1888年创办。
二、《申报》在创新中发展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建
二、宁波、福州、汉口等地报业的出现 (一)宁波 1、《中外新报》: 创办时间: 1854—1861 创办者:玛高温、应思礼 宗旨:“以圣经之要旨为宗旨” : 刊期编辑:宗教性半月刊, 半月刊,每期4页 ,售价10文 内容:本市、国内各地和国际新闻,并选录京 报材料,也登宗教、科学和文学等方面稿件。
傅兰雅与《格致汇编》
(6)《成童画报》月刊,1889.1-1914,中国最早 出版的儿童刊物 创办人:同文书会,墨雷主编 宗旨:宣传教义,劝人信教; 特点:图画与文字并列 (7)《小孩月报》 创办人:范约翰 编辑:三十二开书,铅印线装薄一册,月出一期。 内容:设有诗歌、故事、名人传记、博物科学等栏 目; 特点:①文字浅近易读,连史纸印,字画清晰; ②注重传授文化科学知识;③注重刊登文艺作品。
第二节 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
一、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的形成 1、中文报刊 (1)《申报》1872、4、30—1949、5、27,历时 77年零26天,是我国第一张具有近代意义的报纸 。也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详见后)。 特点:义利并重; 内容:侧重时政;
(2)《字林沪报》日报, 1882、5、18—1900 创办:字林洋行 主笔:巴尔福 版式:对开4张,单面印刷。 特点: ①聘请华人任主笔; ②重视言论; ③文艺成为必备内容,(《消闲报》、《夜 报》); ④加强新闻报道; ④毛边纸单面印刷,降低成本和报价,增加竞 争力。
《申报》大楼
2016/11/14
(1)报界闻人张竹平
圣约翰大学毕业生, 《申报》经理 , 1928联合 《申报》《时事新报》两报 部分编辑成立申时通讯社, 同年冬与人合股购下《时事 新报》1931、2又与人合股 购进英文《大陆报》;1932 年再次合股创办了《大晚 报》。在三报一社都拥有相 当股权,将三报一社联合起 来,在《大陆报》馆三楼设 立了一个共同的办事处 ---” 四社”.
第四阶段:《万国公报》月刊,1889.2—1907.7, 广学会宣传刊物。
宗旨:“敦政本”、“志异趣”、“端学术”; 内容: ① “京报全录”、“各国近事”等时事性内容; ②时评增多; ③西方社会科学; ④有奖征文活动。
影响: “一个影响中国领导人思想的最成功的媒介”, 读者极为广泛。扩大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激 发起爱国志士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思考。
第三章 外报在华的拓展与垄断
第一节 外报在广州、上海等地的率先发展 一、广州报业的复苏与上海报业的问世 (一)广州报业的复苏 1、英文商业报: (1)《广州探报》:1843创刊,竹纸手抄,每期20 页,内容均为当地新闻,主要供澳门英商阅览。 (2)《中国丛报》1845、7重新迁回广州出版。 (3)《中国之友》1860、10、13—1861年广州复 刊。 2、中文报刊 《中外新闻七日录》:1865年2月创刊,16开本, 1870年停刊.
创办时间: 1868—1872.8; 创办人:林乐知 宗旨:阐释教义、沟通教徒教友 内容: ①宣传基督教教义、圣经故事、教友往来等 ; ②科学知识与新闻; ③告白。
版式:毛太纸印刷,大小如官版书(25开本 ),每期4张8面,约六七千字,1870年后调整 篇幅,每期由4张增加为8张。 刊期:周刊,每年出50期,逢阴历年终和年 初休刊2次,每期864、6—1951、3、31,是旧中 国发行时间最长的著名英文报纸。 该报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增出的英文广 告日刊《每日航运新闻》。 特点: ①政治性强。维护英国商人政客在华利益; ②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等内容; ③开始重视并日益加强新闻报道工作; ④重视言论,为英美侵华行经辩护。
4、《上海新报》 1861、11、19—1872、12是 上海近代第一家中文报纸 创办:北华捷报馆创办、字林洋行出版 编辑:伍德、傅兰雅、林乐知、董明甫( 中)等 宗旨:信息流通 刊期:周刊—周三刊—日刊
版式:每期两个版面,第1版为商业信息和新 闻,第2版全部为商业内容; 1868、2、1,革新 后每期1张,是国内最先用白报纸两面印刷的报 纸。共四版。 内容:①商业信息;②新闻多译自外文报纸; ③言论反动。 创新:自1870、3、24起,率先在每条新闻上 加标简明题目,用头号字排标题,4号字排正文 。
副刊编辑——黎烈文 《申报》1911、8、24开 设《自由谈》副刊, 1932年底 史量才革新副刊,以“肩荷此社 会先驱与推动时代之责任” , 聘请留法归国黎烈文任主编 。 他主持期间,“自由谈”改变了 以“茶余酒后消遣”为目的的文 风,约请鲁迅等进步作家为“自 由谈”撰稿,呼吁救亡,针砭时 弊,使其成为当时具有广泛影响 的报纸副刊。—— “腰斩张资 平”
2、法文报刊
(1)《上海新闻》周刊:1870.12.5比尔创办;
(2)《进步》:1871.3.21创刊; 此外,还有《上海信使》周刊、《上海回声报》 等。 3、德文报刊: 《德文新报》: 1886.11—1917,是国内出版第 一份德文报纸。初为日刊,后改为周刊,纳瓦拉 主编,是德国在华的言论机关。
(二)上海报业的问世 1、《北华捷报》揭开上海报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上海第一家近代商业周报。 创办时间:1850年 创办人:亨利·奚安门 内容: A、广告、行情、船期等商业性材料; 1856开 始增出英文广告日刊《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 名为《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 B、新闻不多; C、言论则反映英国在华商人利益,经常刊载 康梁的文章,支持维新运动。
林乐知与《中国教会新报》
第二阶段:改名《教会新报》1872.8.31— 1874.9.5 第三阶段:《万国公报》周刊: 1874.9.5— 1883.7.28
重命名技巧:企图通过传播西方文化来影响和干预 洋务运动; 宗旨:传播西学知识;读者:扩展为社会各阶层。 内容:①政治、经济、建设、司法、外交、教育等 时事内容;②系统地介绍西方科学技术;
(8)《益闻录》半月刊, 1878.12.16– 1938 创办:上海天主教组织; 主笔:李杕 宗旨:将有益的见闻记录下来 (9)《圣心报》1887.7.21—1949 宗旨:传扬圣心、宣布圣化 内容:发表传教文章,报道宗教活动外 (10)《佛门日报》:日本人1894创办,以宣扬佛 教为主旨,标榜以“济度支那人为目的”。
《申报》创刊号 美查(1830?~1908) 英国商人、报业资本 家、19世纪60年代初 到中国上海,从事进 出口贸易,初经营茶 叶,后来开设江苏药 水厂。1872年4月30 日与3名英国人合股创 办《申报》,以商业 经营原则施行办报事 业长达17年,对报纸 业务进行一系列改革。
第二阶段:1889—1907美查兄弟有限公司时期。
2、《甬报》 : 月刊 创办时间: 1881、2—1882 创办者:阚斐迪创办、徐漪园主笔政 内容:以新闻为主,中外时事均有报道
(二)福州 1、外文报刊: 1858、10、12《福州信使报》; 1868、10、1《中国纪录报》; 1873《福州捷报》周刊、《福州每日回声报》 ; 1895《闽报》日文报纸。 2、中文报刊: (1)《教会使者报》月刊,1860创刊,是一份 用拉丁文拼音的教会读物。 (2)《中国读者》月刊
(3)《新闻报》
时间:1893、2、7— 1949、5。 创办:张叔和、丹福士、 斐礼思、福开森 体例、式样、纸张与印 刷与《申报》等上海各大 报相似,4号字排版,不 分栏,日出对开一张 特点:重利轻义; 内容:侧重经济
《新闻报》
(4)《万国公报》 1868—1907,其发展,分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教会新报》综合性宗教刊物
4、“史家办报”方针 (1)主张:记者应“负直系通史之任务”,“同仁 则以史自役”,完全是用史家的职责和道德要求 记者。 (2)举措: A、用治史的态度办报; a、为《申报》建立完整的档案; b、编纂百科全书式的史书《最近之五十年》; c、致力于文化事业,启迪民智。 B、追求新闻自由与独立,监督政府,服务民众。
(3)“铁肩辣手” 邵飘萍
毕生以“新闻救国”为志向: 1909年夏成为 《申报》的特约通 讯员。1911 、11、18与杭辛斋办 《汉民日报》,11、29任《浙江 军政府公报》编辑、 1914东渡日 本组织东京通讯社 、 1916回国 被聘为《申报》北京特约通讯员、 同年8月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 , 1918年10月5日创办《京报》, 1918年10月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 会,受聘为导师 ,其讲义整理出 版为《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 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之一 。 1926年被张作霖杀害。
李提摩太与《万国公报》
(5)《格致汇编》(1876.2.17—1892)中国近代第一 份科普期刊 创办人:傅兰雅 宗旨: “盖欲使吾华人探索底蕴,尽知理之所以 然而施诸实用,吾华人固能由浅入深得其指归则受益岂 能量哉。” 内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广告; 特点:栏目基本固定,其中“互相问答”专栏最有 特色、最受欢迎; 刊期:月刊—季刊;
(2) “报界奇才” 黄远生
清末最后一批进士中最年 轻的一位 ,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采 访和写作著名于世的人 ,被称为 “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 记者”。其新闻通讯有四个特点: 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 ;二是 忧国忧民,痛下针砭 ;三是须眉 毕现,幽隐毕达 ;四是通俗自然, 不拘一格。 并开创“新闻日记” 这种体裁。以“能想”、“能奔 走”、“能听”、“能写”的 “四能”功夫驰名海内外。